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散热翅片管

申请号 CN202110453071.7 申请日 2021-04-26 公开(公告)号 CN113137874B 公开(公告)日 2023-01-13
申请人 江苏鼎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国祥; 陆海军; 周卫荣;
摘要 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 散热 翅片管,本 发明 涉及翅片管技术领域;散 热管 的外围设置有散热 支架 ,散热支架为“U”形结构设置,且散热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散热支架中的左右两侧垂直端的内壁连接固定;散热支架右侧的垂直端的外侧固定有 气缸 ,气缸的推动端上固定有推动 块 ,散热支架右侧的垂直端内开设有穿槽,推动块穿设在该穿槽内,且推动块的左侧设置有通 风 机构, 通风 机构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左侧设置有阻隔机构,且通风机构和阻隔机构均设置于散热管的前侧;能够对翅片管进行降温,对翅片管进行阻隔,避免直接与翅片管进行 接触 ,从而避免发生烫伤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散热翅片管,它包含散热管(1)和散热翅片(2),散热管(1)为“S”形结构设置,散热管(1)中的平端上设置有散热翅片(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散热支架(3)、气缸(4)、通机构(5)、连接(6)和阻隔机构(7),散热管(1)的外围设置有散热支架(3),散热支架(3)为“U”形结构设置,且散热管(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散热支架(3)中的左右两侧垂直端的内壁连接固定;散热管(1)中的弯道处卡设有卡座(10),卡座(10)为倒“U”形结构设置,且卡座(10)中的前后两个水平端分别与散热支架(3)中对应的垂直端固定,卡座(10)加固散热管(1)与散热支架(3)的稳固性;散热支架(3)右侧的垂直端的外侧固定有气缸(4),气缸(4)的推动端上固定有推动块(8),散热支架(3)右侧的垂直端内开设有穿槽(3‑1),推动块(8)穿设在该穿槽(3‑1)内,且推动块(8)的左侧设置有通风机构(5),通风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左侧设置有阻隔机构(7),且通风机构(5)和阻隔机构(7)均设置于散热管(1)的前侧;
所述的通风机构(5)包含固定支座(5‑1)、活动支座(5‑2)、伸缩支杆(5‑3)、支块(5‑4)、主动齿轮(5‑5)、从动齿轮(5‑6)和风叶(5‑7),推动块(8)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支座(5‑1),固定支座(5‑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伸缩支杆(5‑3),伸缩支杆(5‑3)包含固定支杆(5‑3‑1)和活动支杆(5‑3‑3),固定支座(5‑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支杆(5‑3‑1),固定支杆(5‑3‑
1)内穿设有活动支杆(5‑3‑3),且活动支杆(5‑3‑3)的另一端与活动支座(5‑2)连接固定,固定支杆(5‑3‑1)内开设有数个定位孔(5‑3‑2),定位螺柱(5‑3‑4)穿设有定位孔(5‑3‑2)以及活动支杆(5‑3‑3)内,且定位螺柱(5‑3‑4)的左右两端分别露设于固定支杆(5‑3‑1)的外侧,露设端上通过螺纹螺母旋接设置;通过带动活动支杆(5‑3‑3)进行移动,使活动支座(5‑
2)进行移动;固定支座(5‑1)和活动支座(5‑2)的内底面的前侧均固定有支块(5‑4),支块(5‑4)的后侧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支轴(5‑8),支轴(5‑8)上套设并固定有轴套(5‑9),轴套(5‑9)的外环壁上固定有数个风叶(5‑7),支轴(5‑8)上还套设并固定有从动齿轮(5‑6),且从动齿轮(5‑6)设置于轴套(5‑9)的前侧,固定支座(5‑1)和活动支座(5‑2)的右侧内壁上均固定有转动电机(5‑10),转动电机(5‑1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设并固定有主动齿轮(5‑5),主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齐平设置,且主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之间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所述的阻隔机构(7)包含固定挡座(7‑1)、活动挡座(7‑2)、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固定挡座(7‑1)固定在散热支架(3)中的左侧垂直端的内壁上,固定挡座(7‑1)的右侧设置有活动挡座(7‑2),且活动挡座(7‑2)的右侧有连接块(6)连接固定,散热支架(3)中的水平端内开设有滑槽(3‑2),活动挡座(7‑2)的底部固定有滑块(9),滑块(9)左右滑动设置在滑槽(3‑2)内,当活动挡座(7‑2)在进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时,带动滑块(9)在滑槽(3‑2)内移动,加固活动挡座(7‑2)移动时的稳固性;固定挡座(7‑1)与活动挡座(7‑2)之间设置有数个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且一号连接杆(7‑3)交叉设置于二号连接杆(7‑4)的前侧,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之间通过一号转轴(7‑5)旋接设置,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之间通过二号转轴(7‑6)旋接设置,固定挡座(7‑1)内开设有一号开槽(7‑1‑1),位于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以及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均设置于一号开槽(7‑1‑1)内,且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一号开槽(7‑
1‑1)铰接设置,位于一号开槽(7‑1‑1)前后两侧的固定挡座(7‑1)内均贯通开设有一号导槽(7‑1‑2),最左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一号导杆(7‑7),且一号导杆(7‑7)上下滑动穿设在一号导槽(7‑1‑2)内,活动挡座(7‑2)内开设有二号开槽(7‑2‑1),位于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以及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均设置于二号开槽(7‑2‑
1)内,且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二号开槽(7‑2‑1)铰接设置,位于二号开槽(7‑2‑1)前后两侧的活动挡座(7‑2)内均贯通开设有二号导槽(7‑2‑2),最右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二号导杆(7‑8),且二号导杆(7‑8)上下滑动穿设在二号导槽(7‑2‑2)内;一号导杆(7‑7)的前后两端以及二号导杆(7‑8)的前后两端均套设有限位套(11),限位套(11)对一号导杆(7‑7)和二号导杆(7‑8)进行限位;
所述的气缸(4)与外部气源连接,转动电机(5‑10)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使用本装置时,散热翅片(2)通过其前侧的风叶(5‑7)转动进行降温操作,且散热翅片(2)的前侧还有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进行阻隔操作,避免与散热管(1)进行直接的接触,当气缸(4)带动推动块(8)进行推动时,使固定支座(5‑1)带动活动支座(5‑
2)进行移动,使风叶(5‑7)在散热翅片(2)的前侧进行左右移动,启动转动电机(5‑10),使主动齿轮(5‑5)转动,带动传动链条使从动齿轮(5‑6)转动,从而使支轴(5‑8)转动,使风叶(5‑
7)转动,对散热翅片(2)进行散热操作;每当固定支座(5‑1)移动时,会通过连接块(6)带动活动挡座(7‑2)进行移动,活动挡座(7‑2)移动则使二号导杆(7‑8)在二号导槽(7‑2‑2)内滑动,使活动挡座(7‑2)内的一号连接杆(7‑3)围绕其与二号连接杆(7‑4)的铰接轴进行转动,位于固定挡座(7‑1)内的二号连接杆(7‑4)内的一号导杆(7‑7)在一号导槽(7‑1‑2)内进行移动,使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进行伸缩操作,当活动挡座(7‑2)移动至靠近固定挡座(7‑1)时,风叶(5‑7)移动至散热管(1)的左前侧;当活动挡座(7‑2)移动远离固定挡座(7‑1)时,风叶(5‑7)移动至散热管(1)的右前侧,且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
4)处于拉伸状态中,对散热翅片(2)进行阻隔。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散热翅片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翅片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散热翅片管。

背景技术

[0002] 翅片管是一种换热元件,是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在换热管的表面通过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翅片管在传导热量过程中,其上会具有一定的热量,操作过程中,容易被烫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具有防烫伤结构的高温散热翅片管,能够对翅片管进行降温,对翅片管进行阻隔,避免直接与翅片管进行接触,从而避免发生烫伤的现象。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散热管和散热翅片,散热管为“S”形结构设置,散热管中的平端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它还包含散热支架气缸、通机构、连接和阻隔机构,散热管的外围设置有散热支架,散热支架为“U”形结构设置,且散热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散热支架中的左右两侧垂直端的内壁连接固定;散热支架右侧的垂直端的外侧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推动端上固定有推动块,散热支架右侧的垂直端内开设有穿槽,推动块穿设在该穿槽内,且推动块的左侧设置有通风机构,通风机构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左侧设置有阻隔机构,且通风机构和阻隔机构均设置于散热管的前侧;
[0005] 所述的通风机构包含固定支座、活动支座、伸缩支杆、支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风叶,推动块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伸缩支杆,伸缩支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的内底面的前侧均固定有支块,支块的后侧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支轴,支轴上套设并固定有轴套,轴套的外环壁上固定有数个风叶,支轴上还套设并固定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设置于轴套的前侧,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的右侧内壁上均固定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设并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齐平设置,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0006] 所述的阻隔机构包含固定挡座、活动挡座、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固定挡座固定在散热支架中的左侧垂直端的内壁上,固定挡座的右侧设置有活动挡座,且活动挡座的右侧有连接块连接固定,固定挡座与活动挡座之间设置有数个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且一号连接杆交叉设置于二号连接杆的前侧,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一号连接杆的上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的上端之间通过一号转轴旋接设置,一号连接杆的下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的下端之间通过二号转轴旋接设置,固定挡座内开设有一号开槽,位于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的上端以及二号连接杆的下端均设置于一号开槽内,且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一号开槽铰接设置,位于一号开槽前后两侧的固定挡座内均贯通开设有一号导槽,最左侧的二号连接杆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一号导杆,且一号导杆上下滑动穿设在一号导槽内,活动挡座内开设有二号开槽,位于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的上端以及一号连接杆的下端均设置于二号开槽内,且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二号开槽铰接设置,位于二号开槽前后两侧的活动挡座内均贯通开设有二号导槽,最右侧的一号连接杆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二号导杆,且二号导杆上下滑动穿设在二号导槽内;
[0007] 所述的气缸与外部气源连接,转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支架中的水平端内开设有滑槽,活动挡座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滑块左右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当活动挡座在进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时,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加固活动挡座移动时的稳固性。
[0009]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管中的弯道处卡设有卡座,卡座为倒“U”形结构设置,且卡座中的前后两个水平端分别与散热支架中对应的垂直端固定,卡座加固散热管与散热支架的稳固性。
[0010] 优选地,所述的伸缩支杆包含固定支杆和活动支杆,固定支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支杆,固定支杆内穿设有活动支杆,且活动支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支座连接固定,固定支杆内开设有数个定位孔,定位螺柱穿设有定位孔以及活动支杆内,且定位螺柱的左右两端分别露设于固定支杆的外侧,露设端上通过螺纹螺母旋接设置;通过带动活动支杆进行移动,使活动支座进行移动,改变风叶的高度,从而对不同高度上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操作。
[0011] 优选地,所述的一号导杆的前后两端以及二号导杆的前后两端均套设有限位套,限位套对一号导杆和二号导杆进行限位。
[001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散热翅片通过其前侧的风叶转动进行降温操作,且散热翅片的前侧还有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进行阻隔操作,避免与散热管进行直接的接触,当气缸带动推动块进行推动时,使固定支座带动活动支座进行移动,使风叶在散热翅片的前侧进行左右移动,启动转动电机,使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链条使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支轴转动,使风叶转动,对散热翅片进行散热操作;每当固定支座移动时,会通过连接块带动活动挡座进行移动,活动挡座移动则使二号导杆在二号导槽内滑动,使活动挡座内的一号连接杆围绕其与二号连接杆的铰接轴进行转动,位于固定挡座内的二号连接杆内的一号导杆在一号导槽内进行移动,使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进行伸缩操作,当活动挡座移动至靠近固定挡座时,风叶移动至散热管的左前侧;当活动挡座移动远离固定挡座时,风叶移动至散热管的右前侧,且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处于拉伸状态中,对散热翅片进行阻隔。
[0013]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0014] 1、通过在散热翅片的前侧设置有可以移动的风叶,风叶移动对散热管上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操作,提高散热翅片的散热效率;
[0015] 2、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的伸缩配合对散热翅片进行阻隔,避免直接与散热翅片进行接触,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0016] 3、风叶移动使活动挡座进行移动,从而使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进行伸缩,根据风叶的移动调节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的阻隔效果。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0]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0021] 图4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0022] 图5是图1中C部放大图。
[0023] 图6是图1中D部放大图。
[0024] 图7是图3中E部放大图。
[0025] 图8是图3中F部放大图。
[0026] 图9是图3中G部放大图。
[0027] 图10是图3中H部放大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散热管1、散热翅片2、散热支架3、穿槽3‑1、滑槽3‑2、气缸4、通风机构5、固定支座5‑1、活动支座5‑2、伸缩支杆5‑3、固定支杆5‑3‑1、定位孔5‑3‑2、活动支杆5‑3‑3、定位螺柱
5‑3‑4、支块5‑4、主动齿轮5‑5、从动齿轮5‑6、风叶5‑7、支轴5‑8、轴套5‑9、转动电机5‑10、连接块6、阻隔机构7、固定挡座7‑1、一号开槽7‑1‑1、一号导槽7‑1‑2、活动挡座7‑2、二号开槽
7‑2‑1、二号导槽7‑2‑2、一号连接杆7‑3、二号连接杆7‑4、一号转轴7‑5、二号转轴7‑6、一号导杆7‑7、二号导杆7‑8、推动块8、滑块9、卡座10、限位套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2] 参看如图1‑图1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散热管1和散热翅片2,散热管1为“S”形结构设置,散热管1中的水平端上设置有散热翅片2;它还包含散热支架3、气缸4、通风机构5、连接块6和阻隔机构7,散热管1的外围设置有散热支架3,散热支架3为“U”形结构设置,且散热管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散热支架3中的左右两侧垂直端的内壁利用螺栓固定,散热管1中的弯道处卡设有卡座10,卡座10为倒“U”形结构设置,且卡座10中的前后两个水平端分别与散热支架3中对应的垂直端利用螺栓固定,卡座10加固散热管1与散热支架3的稳固性;散热支架3右侧的垂直端的外侧利用螺栓固定有型号为TN20的气缸4,气缸4的推动端上利用螺栓固定有推动块8,散热支架3右侧的垂直端内开设有穿槽3‑1,推动块8穿设在该穿槽3‑1内,且推动块8的左侧设置有通风机构5,通风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左侧设置有阻隔机构7,且通风机构5和阻隔机构7均设置于散热管1的前侧;
[0033] 所述的通风机构5包含固定支座5‑1、活动支座5‑2、伸缩支杆5‑3、支块5‑4、主动齿轮5‑5、从动齿轮5‑6和风叶5‑7,推动块8的左侧利用螺栓固定有固定支座5‑1,固定支座5‑1的上下两侧均利用螺栓固定有伸缩支杆5‑3,伸缩支杆5‑3包含固定支杆5‑3‑1和活动支杆5‑3‑3,固定支座5‑1的上下两侧均利用螺栓固定有固定支杆5‑3‑1,固定支杆5‑3‑1内穿设有活动支杆5‑3‑3,且活动支杆5‑3‑3的另一端与活动支座5‑2利用螺栓固定,固定支杆5‑3‑
1内开设有数个定位孔5‑3‑2,定位螺柱5‑3‑4穿设有定位孔5‑3‑2以及活动支杆5‑3‑3内,且定位螺柱5‑3‑4的左右两端分别露设于固定支杆5‑3‑1的外侧,露设端上通过螺纹与螺母旋接设置,活动支杆5‑3‑3移动带动活动支座5‑2进行移动,固定支座5‑1和活动支座5‑2的内底面的前侧均利用螺栓固定有支块5‑4,支块5‑4的后侧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支轴5‑8,该轴承嵌设并固定在支块5‑4内,支轴5‑8的前端插接并固定在轴承内,支轴5‑8上套设并利用螺栓固定有轴套5‑9,轴套5‑9的外环壁上利用粘黏剂胶粘固定有四个风叶5‑7,支轴5‑8上还套设并利用粘黏剂胶粘固定有从动齿轮5‑6,且从动齿轮5‑6设置于轴套5‑9的前侧,固定支座5‑1和活动支座5‑2的右侧内壁上均利用螺栓固定有型号为60KTYZ的转动电机5‑10,转动电机5‑10的输出轴上焊接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套设并利用粘黏剂胶粘固定有主动齿轮
5‑5,主动齿轮5‑5与从动齿轮5‑6齐平设置,且主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之间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0034] 所述的阻隔机构7包含固定挡座7‑1、活动挡座7‑2、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固定挡座7‑1利用螺栓固定在散热支架3中的左侧垂直端的内壁上,固定挡座7‑1的右侧设置有活动挡座7‑2,且活动挡座7‑2的右侧有连接块6利用螺栓固定,散热支架3中的水平端内开设有滑槽3‑2,活动挡座7‑2的底部利用螺栓固定有滑块9,滑块9左右滑动设置在滑槽3‑2内,滑块9对活动挡座7‑2进行移动导向,提高活动挡座7‑2移动时的稳固性,固定挡座7‑1与活动挡座7‑2之间设置有数个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且一号连接杆7‑3交叉设置于二号连接杆7‑4的前侧,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之间通过一号转轴7‑5旋接设置,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和其相邻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之间通过二号转轴7‑6旋接设置,固定挡座7‑1内开设有一号开槽7‑1‑1,位于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以及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均设置于一号开槽7‑1‑1内,且最左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一号开槽7‑1‑1铰接设置,位于一号开槽7‑1‑1前后两侧的固定挡座7‑1内均贯通开设有一号导槽7‑1‑2,最左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一号导杆7‑7,且一号导杆7‑7上下滑动穿设在一号导槽7‑1‑2内,活动挡座7‑2内开设有二号开槽7‑2‑1,位于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以及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均设置于二号开槽7‑2‑1内,且最右侧的二号连接杆7‑4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二号开槽7‑2‑1铰接设置,位于二号开槽7‑2‑1前后两侧的活动挡座7‑2内均贯通开设有二号导槽7‑2‑2,最右侧的一号连接杆7‑3的下端内穿设并固定有二号导杆7‑8,且二号导杆7‑8上下滑动穿设在二号导槽7‑2‑2内,一号导杆7‑7的前后两端以及二号导杆7‑8的前后两端均套设有限位套11,限位套11对一号导杆7‑7和二号导杆7‑8进行限位;
[0035] 所述的气缸4通过气源与外部气源连接,转动电机5‑10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003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散热翅片2通过其前侧的风叶5‑7转动进行降温操作,且散热翅片2的前侧还有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进行阻隔操作,避免与散热管1进行直接的接触,当气缸4带动推动块8进行推动时,使固定支座5‑1带动活动支座5‑2进行移动,使风叶5‑7在散热翅片2的前侧进行左右移动,启动转动电机5‑10,使主动齿轮5‑5转动,带动传动链条使从动齿轮5‑6转动,从而使支轴5‑8转动,使风叶5‑7转动,对散热翅片2进行散热操作;每当固定支座5‑1移动时,会通过连接块6带动活动挡座7‑2进行移动,活动挡座7‑2移动则使二号导杆7‑8在二号导槽7‑2‑2内滑动,使活动挡座7‑2内的一号连接杆7‑3围绕其与二号连接杆7‑4的铰接轴进行转动,位于固定挡座7‑1内的二号连接杆7‑4内的一号导杆7‑7在一号导槽7‑1‑2内进行移动,使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进行伸缩操作,当活动挡座7‑2移动至靠近固定挡座7‑1时,风叶5‑7移动至散热管1的左前侧;当活动挡座7‑2移动远离固定挡座7‑1时,风叶5‑7移动至散热管1的右前侧,且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处于拉伸状态中,对散热翅片2进行阻隔;风叶5‑7在进行转动时,根据散热翅片2的实际散热需求,通过手动带动活动支杆5‑3‑3进行移动,使活动支座5‑2进行高度上的调节,从而使风叶5‑7进行高度上的调节,对不同高度上的散热翅片2进行降温操作。
[0037]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0038] 1、通过在散热翅片2的前侧设置有可以移动的风叶5‑7,风叶5‑7移动对散热管1上的散热翅片2进行降温操作,提高散热翅片2的散热效率;
[0039] 2、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的伸缩配合对散热翅片2进行阻隔,避免直接与散热翅片2进行接触,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0040] 3、风叶5‑7移动使活动挡座7‑2进行移动,从而使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进行伸缩,根据风叶5‑7的移动调节一号连接杆7‑3和二号连接杆7‑4的阻隔效果;
[0041] 4、根据散热翅片2的高度不同,通过带动活动支杆5‑3‑3进行移动,从而改变风叶5‑7的高度,对不同高度上的散热翅片2进行散热操作。
[0042]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