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一般热交换 / 通用热交换或传热设备的零部件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在线切换方法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在线切换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584616.3 申请日 2023-11-26 公开(公告)号 CN11784813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9
申请人 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吴艳军; 崔永军; 杨智; 李建超; 刘绍培; 罗建超; 何垚年; 赵天; 赵春生; 杨添骐; 王珂平; 赵旭; 曹煜; 刘晓琨; 王宝生; 于腾洋; 李璐;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包括,本体,其包括 散热 器,设于所述 散热器 上的 基座 ,设于所述基座一侧的 法兰 ,设于所述法兰上的 导管 ,以及与所述导管连接的 阀 门 ;所述阀门包括 阀体 、设于所述阀体上的阀杆,以及设于所述阀杆上的 手柄 ;限位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阀杆上的 固定板 ,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伸件,以及设于所述伸缩组件上的卡接组件;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圆槽和矩形槽,当手柄旋转到合适 位置 的时候,通过将 定位 板穿过矩形槽并进入到圆槽内部,配合卡接组件,可以实现对手柄的限位,避免再不经意间触碰手柄,手柄很容易发生旋转,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0),其包括散热器(101),设于所述散热器(101)上的基座(102),设于所述基座(102)一侧的法兰(103),设于所述法兰(103)上的导管(104),以及与所述导管(104)连接的(105);
所述阀门(105)包括阀体(105a)、设于所述阀体(105a)上的阀杆(105b),以及设于所述阀杆(105b)上的手柄(105c);
限位机构(300),其包括设于所述阀杆(105b)上的固定板(301),设于所述固定板(301)上的伸缩组件(302),以及设于所述伸缩组件(302)上的卡接组件(303);
所述阀体(105a)上开设有圆槽(105a‑1)和矩形槽(105a‑2);
所述伸缩组件(302)包括设于固定板(301)底部的定位板(302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302)包括设于固定板(301)上的固定柱(302b),所述固定柱(302b)内部开设有放置槽(302c),所述放置槽(302c)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302d),所述第三弹簧(302d)上连接有限位板(302e);
所述限位板(302e)与定位板(302a)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02a)上开设有凹形口(302a‑1);
所述卡接组件(303)包括设于凹形口(302a‑1)内部的第四弹簧(303a),与所述第四弹簧(303a)连接的挡板(303b),与所述挡板(303b)连接的压板(303c)和挡(303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口(302a‑1)与挡板(303b)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105a‑2)上设置有第七斜面(105a‑a);
所述挡块(303d)上设置有第八斜面(303d‑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5a)上设置有刻度条(105a‑3),所述刻度条(105a‑3)和矩形槽(105a‑2)均设置有多个,且均呈环形等距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02)上开设有定槽(102a);
固定机构(200),其包括设于所述法兰(103)上的锁钩(201),设于所述锁定槽(102a)内部的安装组件(202),以及设于所述基座(102)上的稳定组件(203);
所述安装组件(202)包括设于锁定槽(102a)内部的锁定板(202a),所述锁定板(202a)上开设有插槽(202a‑1);
所述稳定组件(203)包括设于锁定槽(102a)内部的插接板(203a)。
8.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以及,
原机组热网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供应;
余热利用投入后热网水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余热利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机组热网水模块包括外网回水电动门,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到达机组一级热网入口母管,经机组一级热网泵升压后打至机组热网加热器,机组一级热网泵升压后同时经电动门打至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热网加热器出口与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出口热网水汇合,汇合后经二级热网泵再次升压后,经热网水供水电动门供至厂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关闭,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入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余热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经余热一级热网泵升压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入口电动总门到余热利用达热泵,热网水经热泵升温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出口电动总门,经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出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此时机组一级热网泵停运,热网水经机组一级热网泵旁路电动门打至机组热网加热器,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出口母管经电动门打至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热网加热器出口与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出口热网水汇合,汇合后经二级热网泵再次升压后,经热网水供水电动门供至厂外。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在线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及系统在线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烟气余热利用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所含热能被有效地回收和利用的过程。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炉、锅炉、窑炉等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蕴含着相当数量的热能。通过合理的余热利用技术,可以将这部分热能回收利用,用于加热蒸汽生产、空调系统、发电等用途,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0003] 现有技术中,因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方式不同机组原一级热网已经处于运行状态,机组背压或抽凝方式运行时,热网水流量大幅波动将会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或影响对外供热参数。
[0004] 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使用到换热器以及等,现有的阀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般都是往如何更好的调节和如何更好的控制水流量这些方面进行优化,往往忽略了是否能够很好的给予旋转手柄一个很好固定的,现有的阀门具有调节的效果更好和控制水流量的效果更好这些有益之处,但是有一定的限制,在正常旋转手柄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不能给予旋转手柄很好的定位,导致手柄受到外界力时,很容易发生旋转,造成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手柄受到外界力时,很容易发生旋转,造成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本体,其包括散热器,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的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一侧的法兰,设于所述法兰上的导管,以及与所述导管连接的阀门;所述阀门包括阀体、设于所述阀体上的阀杆,以及设于所述阀杆上的手柄;限位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阀杆上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伸缩组件,以及设于所述伸缩组件上的卡接组件;
[0008] 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圆槽和矩形槽;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于固定板底部的定位板。
[0009]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于固定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上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定位板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凹形口;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凹形口内部的第四弹簧,与所述第四弹簧连接的挡板,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压板和挡
[0011]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凹形口与挡板相匹配。
[0012]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矩形槽上设置有第七斜面;所述挡块上设置有第八斜面。
[0013]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和矩形槽均设置有多个,且均呈环形等距分布。
[0014]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定槽;固定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法兰上的锁钩,设于所述锁定槽内部的安装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稳定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于锁定槽内部的锁定板,所述锁定板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设于锁定槽内部的插接板。
[0015] 本发明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有益效果:当手柄旋转到合适位置的时候,通过将定位板穿过矩形槽并进入到圆槽内部,配合卡接组件,可以实现对手柄的限位,避免再不经意间触碰手柄,手柄很容易发生旋转,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
[0016] 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机组背压或抽凝方式运行时,热网水流量大幅波动将会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或影响对外供热参数问题。
[001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包括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以及,原机组热网水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供应;余热利用投入后热网水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余热利用。
[0018]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原机组热网水模块包括外网回水电动门,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到达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经机组一级热网泵升压后打至机组热网加热器,机组一级热网泵升压后同时经电动门打至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热网加热器出口与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出口热网水汇合,汇合后经二级热网泵再次升压后,经热网水供水电动门供至厂外。
[0019] 作为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关闭,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入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余热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经余热一级热网泵升压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入口电动总门到余热利用达热泵,热网水经热泵升温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出口电动总门,经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出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此时机组一级热网泵停运,热网水经机组一级热网泵旁路电动门打至机组热网加热器,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出口母管经电动门打至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热网加热器出口与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出口热网水汇合,汇合后经二级热网泵再次升压后,经热网水供水电动门供至厂外。
[0020] 本发明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的有益效果:因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方式不同,机组投入余热利用前,机组原一级热网泵已经处于运行状态,机组背压或抽凝方式运行时,热网水流量大幅波动将会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或影响对外供热参数。通过此操作方法,可安全稳定地在线将原一级热网泵切换至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 图1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3] 图2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图1中A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限位机构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图3中B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图4中C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固定机构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图6中D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固定机构顶部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一。
[0030] 图9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固定机构顶部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
[0031] 图10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图9中E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固定机构右视切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为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5]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7] 实施例1,参照图1~5,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本体100,其包括散热器101,设于散热器101上的基座102,设于基座102一侧的法兰103,设于法兰103上的导管104,以及与导管104连接的阀门105,阀门105包括阀体105a、设于阀体105a上的阀杆105b,以及设于阀杆105b上的手柄105c,限位机构300,其包括设于阀杆105b上的固定板301,设于固定板301上的伸缩组件302,以及设于伸缩组件302上的卡接组件303,阀体105a上开设有圆槽105a‑1和矩形槽105a‑2,矩形槽105a‑2与圆槽
105a‑1连通,伸缩组件302包括设于固定板301底部的定位板302a,初始状态下,定位于阀体
105a顶部,当手柄105c旋转到合适位置的时候,通过将定位板302a穿过矩形槽105a‑2并进入到圆槽105a‑1内部,配合卡接组件303,可以实现对手柄105c的限位,避免再不经意间触碰手柄105c,手柄105c很容易发生旋转,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
[0038] 具体的,伸缩组件302包括设于固定板301上的固定柱302b,固定柱302b内部开设有放置槽302c,放置槽302c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302d,第三弹簧302d的一端与放置槽302c的内壁连接,且第三弹簧302d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302e,限位板302e远离第三弹簧302d的一端与定位板302a连接,且定位板302a远离限位板302e的端穿出放置槽302c,限位板302e用于避免第三弹簧302d被过度拉伸,且第三弹簧302d用于当卡接组件303不再与圆槽
105a‑1配合对定位板302a限位的时候,定位板302a可以直接复位,也即定位板302a依次圆槽105a‑1和矩形槽105a‑2脱离,解除对手柄105c的限位。
[0039] 具体的,定位板302a上开设有凹形口302a‑1,卡接组件303包括设于凹形口302a‑1内部的第四弹簧303a,第四弹簧303a的一端与凹形口302a‑1的内壁连接,且第四弹簧303a的另一端连接有挡板303b,挡板303b远离第四弹簧303a的一侧连接有压板303c和挡块303d,压板303c和挡块303d分别位于挡板303b相互远离的两端,凹形口302a‑1与挡板303b相匹配,也即挡板303b在凹形口302a‑1内部只能滑动,不能上下移动,且也使得压板303c可以直接通过下压带动定位板302a下降,通过推动压板303c,使得压板303c带动挡板303b挤压第四弹簧303a,使得第四弹簧303a被压缩,且挡板303b带动挡块303d进入到凹形口302a‑
1内部,当定位板302a移动到合适位置的时候,在第四弹簧303a弹力的作用下,挡板303b复位,挡板303b带动挡块303d位于圆槽105a‑1内部,且压板303c位于阀体105a顶部,实现了对定位板302a的限位,此时定位板302a不能从矩形槽105a‑2内部脱离,通过固定定位,从而对阀杆105b以及手柄105c的定位,避免在不经意间触碰手柄105c,手柄105c很容易发生旋转,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
[0040] 具体的,矩形槽105a‑2上设置有第七斜面105a‑a,挡块303d上设置有第八斜面303d‑1,第七斜面105a‑a和第八斜面303d‑1的时候,实现卡接组件303可以更好的对定位板
302a限位,当压板303c在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压板303c带动定位板302a下降,定位板
302a通过限位板302e带动第三弹簧302d拉长,当挡块303d上的第八斜面303d‑1与矩形槽
105a‑2上的第七斜面105a‑a接触的时候,此时,挡块303d可以自动向凹形槽内部移动,挡块
303d挤压挡板303b,使得挡板303b带动第四弹簧303a被压缩,当压板303c与阀体105a顶部贴合的时候,此时,通过手部限制压板303c上升,在第四弹簧303a弹力的作用下,挡块303d弹出并进入到圆槽105a‑1内部,也即第七斜面105a‑a和第八斜面303d‑1的设置,使得在按压压板303c的时候,不需要再手动推动,只需要通过斜面的作用力顺便带动即可。
[0041] 具体的,阀体105a上设置有刻度条105a‑3,刻度条105a‑3和矩形槽105a‑2均设置有多个,且均呈环形等距分布,多个刻度条105a‑3与多个矩形槽105a‑2一一对应,通过刻度条105a‑3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调节阀门105的开启程度。
[0042] 在使用时,通过向下按压压板303c,压板303c带动定位板302a下降并穿过矩形槽105a‑2进入圆槽105a‑1内部,定位板302a通过限位板302e带动第三弹簧302d拉长,在挡块
303d上的第八斜面303d‑1与矩形槽105a‑2上的第七斜面105a‑a的配合下,挡块303d可以自动向凹形槽内部移动,挡块303d挤压挡板303b,使得挡板303b带动第四弹簧303a被压缩,当压板303c与阀体105a顶部贴合的时候,此时,通过手部限制压板303c上升,在第四弹簧303a弹力的作用下,挡块303d弹出并进入到圆槽105a‑1内部,实现了对定位板302a的限位,避免再不经意间触碰手柄105c,手柄105c很容易发生旋转,不能给予流量很好的控制的问题。
[0043] 实施例2,参照图6~11,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包括基座102上开设有锁定槽102a;基座102和法兰103之间通过两个固定机构200连接,且两个固定机构200关于法兰103对称设置,固定机构200包括设于法兰103上的多个锁钩201,设于锁定槽102a内部的安装组件202,以及设于基座102上的稳定组件203,安装组件
202包括设于锁定槽102a内部的锁定板202a,通过将法兰103上的锁钩201插入到锁定槽
102a的内部,并与锁定板202a配合,实现了法兰103与基座102之间的快速固定,锁定板202a上开设有插槽202a‑1,稳定组件203包括设于锁定槽102a内部的插接板203a,稳定组件203通过将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的内部,实现了对锁定板202a的限位,避免了装置在受到震动的时候,锁定板202a与锁钩201之间的连接解除,从而导致法兰103与基座102之间不再连接,影响装置使用的问题。
[0044] 具体的,锁钩201设置有多个,每个锁钩201由一个插条201a和一个横条201b组成,插条201a的一端与法兰103连接,且插条201a的另一端与横条201b连接,横条201b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01c,安装组件202包括设于锁定板202a上的多个第二斜面202c,开设在锁定板202a上的多个限位槽202d,限位槽202d由一个水平槽和一个竖直槽组成,第二斜面202c位于水平槽处,每个第二斜面202c对应一个限位槽202d,且第二斜面202c与第一斜面201c相对应,以及设于锁定板202a底部的第一弹簧202e,第一弹簧202e远离锁定板202a的一端与锁定槽102a的内壁连接,当锁钩201插入到锁定槽102a的横槽内部的时候,多个横条201b上的多个第一斜面201c分别与多个第二斜面202c接触,并带动锁定板202a下降,使得锁定板
202a压缩第一弹簧202e,随着插条201a带动横条201b继续移动到限位槽202d的竖槽内部的时候,此时,横条201b不再挤压限位槽202d,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板202a复位,使得多个锁钩201分别卡在多个限位槽202d的内部,实现了法兰103与基座102之间的快速安装。
[0045] 具体的,锁定板202a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2a‑2,第一滑槽202a‑2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202a‑3,第一滑块202a‑3的一端穿出第一滑槽202a‑2并与锁定槽102a的内壁连接,第一滑槽202a‑2和第一滑块202a‑3截面均呈梯形,且第一滑槽202a‑2和第一滑块202a‑3均为竖直设置,梯形的设置保证了第一滑板与锁定板202a之间的连接,防止锁定板202a在移动的时候出现旋转,从而增加了当锁钩201在与锁定板202a连接的时候,锁定板202a受到锁钩201上第一斜面201c的挤压时,锁定板202a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向下移动,保证锁定板
202a与锁钩201之间锁定的稳定性
[0046] 在使用时,通过将锁钩201插入到锁定槽102a的横槽内部的时候,多个横条201b上的多个第一斜面201c分别与多个第二斜面202c接触,并在第一滑槽202a‑2和第一滑块202a‑3的作用下带动锁定板202a下降,使得锁定板202a压缩第一弹簧202e,当插条201a带动横条201b继续移动到合适位置的时候,此时,横条201b不再挤压限位槽202d,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板202a复位,使得多个锁钩201分别卡在多个限位槽202d的内部,实现了法兰103与基座102之间的快速安装,进而实现对管道104的安装,将锁钩201对准插入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安装来说,此种方式安装更加快速。
[0047] 具体的,稳定组件203包括与插接板203a连接的插接组件203b,以及设于插接组件203b上的两个自锁组件203c,自锁组件203c包括设于插接组件203b上的凹形板203c‑1,通过插接组件203b和自锁组件203c的设置,实现了对锁定板202a的限位,使得锁定板202a不能再移动,避免装置在受到晃动的时候,锁定板202a与锁钩201之间的连接解除,从而导致法兰103与基座102之间不再连接,影响装置使用的问题。
[0048] 具体的,插接组件203b包括与插接板203a连接的驱动板203b‑1,滑板上开设有与锁定槽102a连通的通槽,驱动板203b‑1远离插接板203a的一端穿出通槽,设于插接板203a上的两个第三斜面203b‑2,两个第三斜面203b‑2分别位于插接板203a的顶部和底部,以及设于插槽202a‑1上的两个第四斜面203b‑3,两个第四斜面203b‑3的位置与两个第三斜面203b‑2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第三斜面203b‑2和第四斜面203b‑3的设置,便于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中,从而实现对锁定板202a的限位。
[0049] 具体的,驱动板203b‑1上开设有安装槽203b‑a,自锁组件203c包括设于凹形板203c‑1上的第五斜面203c‑2,设于基座102上的第六斜面203c‑3,第六斜面203c‑3位于通槽处,且第六斜面203c‑3与第五斜面203c‑2相对应,以及设于凹形板203c‑1上的弹片203c‑4,两个自锁组件203c关于驱动板203b‑1对称,且在锁定的时候,两个自锁组件203c上的两个弹片203c‑4贴合,当驱动板203b‑1推动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中的时候,凹形板
203c‑1上的第五斜面203c‑2与基座102上的第六斜面203c‑3接触,使得两个凹形板203c‑1向安装槽203b‑a内部移动并挤压两个弹片203c‑4,使得两个弹片203c‑4发生形变,当驱动板203b‑1带动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中合适位置的时候,此时,在两个弹片203c‑4弹力的作用下,两个凹形板203c‑1复位,使得两个凹形板203c‑1卡在通槽处,进而使得驱动板203b‑1不能再继续移动,
[0050] 其中凹形板203c‑1由一个水平板、一个直三角板和一个竖直板组成,水平板和直角三角板通过竖直板连接,水平板的横边长度大于第六斜面203c‑3长度,保证了当驱动板203b‑1插入到合适位置的时候,在弹片203c‑4的作用下,水平板穿出安装槽203b‑a且水平板的横边与基座102外表面接触,使得驱动板203b‑1不能再继续移动,第五斜面203c‑2设于直角三角板上,用于与第六斜面203c‑3接触,进而带动竖直板和水平板向安装槽203b‑a内部移动,驱动板203b‑1移动到合适位置的时候,此时直角三角板在弹片203c‑4的作用下弹出,直角三角板的平面与锁定槽102a的内壁接触。
[0051] 进一步的,插槽202a‑1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弹力大于第一弹簧202e弹力,且插接板203a的尺寸大于通槽的尺寸,使得在解除对锁定板202a锁定的时候,只需要按压凹形板203c‑1的水平板,使得水平板通过竖直板带动直角三角板向安装槽203b‑a内部移动,即可解除对驱动板203b‑1的锁定,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接板203a从插槽
202a‑1内部被挤压出去,解除对锁定板202a的锁定。
[0052] 具体的,自锁组件203c还包括开设在驱动板203b‑1上的第二滑槽203c‑5,以及设于第二滑槽203c‑5内部的第二滑块203c‑6,第二滑块203c‑6的一端穿出第二滑槽203c‑5并与凹形板203c‑1连接,通过第二滑槽203c‑5和第二滑块203c‑6的设置,保证了两个凹形板203c‑1移动的稳定性。
[0053] 具体的,安装组件202还包括与锁定板202a连接的支撑板202f,支撑板202f远离锁定板202a的一端穿出锁定槽102a并连接有侧板202g,两个安装组件202上的侧板202g可以连接,这样在解锁的时候推动其中一个的时候,可以同时带动两个锁定板202a移动,且在插接板203a在对锁定板202a锁定的时候支撑板202f与法兰103底部贴合,侧板202g位于法兰103远离基座102的一侧,侧板202g还能对法兰103进行限位,进一步增加对法兰103安装后的稳定性。
[0054]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55] 在使用时,通过向上推动侧板202g,侧板202g通过支撑板202f带动锁定板202a上升,锁定板202a在上升的时候,锁钩201顺着限位槽202d的竖槽移动,不会出现解锁的情况,当支撑板202f与法兰103底部接触的时候,此时,推动驱动板203b‑1,使得驱动板203b‑1带动插接板203a向插槽202a‑1内部移动,当驱动板203b‑1推动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中的时候,凹形板203c‑1上的第五斜面203c‑2与基座102上的第六斜面203c‑3接触,使得两个凹形板203c‑1向安装槽203b‑a内部移动并挤压两个弹片203c‑4,使得两个弹片203c‑4发生形变,当驱动板203b‑1带动插接板203a插入到插槽202a‑1中合适位置的时候,此时,在两个弹片203c‑4弹力的作用下,两个凹形板203c‑1复位,使得两个凹形板203c‑1卡在通槽处,进而使得驱动板203b‑1不能再继续移动,进而使得驱动板203b‑1和插接板203a对锁定板202a限位,锁定板202a不能移动,当装置受到震动的时候在自锁组件203c的限制下,锁定板
202a不能移动,避免出现锁定板202a与锁钩201之间的连接解除,从而导致法兰103与基座
102之间不再连接,影响装置使用的问题;
[0056] 当需要解锁的时候,直接将两个凹形板203c‑1推到安装槽203b‑a内部,即可通过驱动板203b‑1将插接板203a从插槽202a‑1内部拔出,解除对锁定板202a锁定,再向下拉动侧板202g,侧板202g带动锁定板202a向下移动,使得锁钩201的横板位于锁定板202a的横槽处,即可快速取下法兰103(初始状态下侧板202g的高度刚好与法兰103的底边平齐,这样侧板202g不仅不会影响法兰103的锁定,同时还对法兰103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法兰103带动锁钩201与锁定板202a锁定)。
[0057] 实施例3,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线切换方法,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原机组热网水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供应,余热利用投入后热网水模块,其用于热网水的余热利用。
[0058] 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关闭,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入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余热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经余热一级热网泵升压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入口电动总门到余热利用达热泵,热网水经热泵升温后经余热利用热泵出口电动总门,经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出口电动门到达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母管,此时机组一级热网泵停运,热网水经机组一级热网泵旁路电动门打至机组热网加热器,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出口母管经电动门打至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热网加热器出口与水换热器、热网疏水冷却器出口热网水汇合,汇合后经二级热网泵再次升压后,经热网水供水电动门供至厂外,具体步骤如下:
[0059] 步骤一、确认外网回水经外网回水电动门开启,余热利用热网水隔断门开启,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入口电动门关闭,余热利用热网水系统出口电动门关闭,机组一级热网泵、机组二级热网泵运行,机组一级热网泵至水换热器电动门开启,余热一级热网泵至水换热器电动门关闭。
[0060] 步骤二、通过调整二三期热网水流量,二期热网水系统控制4000T/h左右。
[0061] 步骤三、检查确认外网回水至二期热泵房热网循环水泵入口母管电动门关闭。
[0062] 步骤四、检查确认外网回水至二期一级热网循环水泵入口母管电动门开启。
[0063] 步骤五、检查确认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出水电动门关闭。
[0064] 步骤六、检查确认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进水电动门开启。
[0065] 步骤七、检查确认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出水电动门开启40%。
[0066] 步骤八、检查确认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进出水联络电动门关闭。
[0067] 步骤九、二期热泵房热网水系统注水手动门开启注水。
[0068] 步骤十、检查确认二期热泵房热网循环水泵出口母管至原热网疏水冷却器母管电动门关闭。
[0069] 步骤十一、确认3~4台热泵机组热网水系统可投入,热泵机组热网水入口电动门开启,出口电动门开启,出口调门关闭。
[0070] 步骤十二、逐渐开启外网回水至二期热泵房热网循环水泵入口母管电动门11,注意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压力变化情况。
[0071] 步骤十三、逐渐开启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出水电动门,注意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压力变化情况。
[0072] 步骤十四、启动一台余热一级热网泵,逐渐增加余热一级热网泵勺管开度,维持余热一级热网泵出口压力0.3‑0.4MPa。
[0073] 步骤十五、缓慢开启热泵机组热网水出口调门,缓慢关闭外网回水至二期一级热网循环水泵入口母管电动门,维持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压力0.1‑0.3MPa。
[0074] 步骤十六、余热利用热泵热网水出口母管流量增加至2500t/h,启动第二台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逐渐将两台热网泵出力调整均匀。
[0075] 步骤十七、逐渐全关外网回水至二期一级热网循环水泵入口母管电动门13,同时增加余热一级热网泵出力,维持机组一级热网泵入口压力0.1‑0.3MPa。
[0076] 步骤十八、增加余热一级热网泵出力,同时开大热泵机组热网水出口调门,维持余热一级热网泵出口母管压力0.4‑0.5MPa,降低机组一级热网泵出力,当机组一级热网泵扬程小于0.1MPa左右时,缓慢开启机组一级热网泵旁路电动门至全开。
[0077] 步骤十九、逐台停运机组一级热网泵,开大热泵机组热网水出口调门,维持二级热网泵入口压力稳定。
[0078] 步骤二十、逐渐全开二期热泵机组热网循环水母管出水电动门。
[0079] 步骤二十一、逐渐开启余热一级热网泵供水换热器电动门,逐渐关闭机组一级热网泵至水换热器电动门。
[0080]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0081] 综上,因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方式不同,机组投入余热利用前,机组原一级热网泵已经处于运行状态,机组背压或抽凝方式运行时,热网水流量大幅波动将会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或影响对外供热参数。通过此操作方法,可安全稳定地在线将原一级热网泵切换至余热利用一级热网泵。
[0082]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0083]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0084]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0085]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