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

申请号 CN202280061025.5 申请日 2022-05-23 公开(公告)号 CN11791653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野宽之; 吾乡祥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空调 机(1),其通过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连接来进行空气调节,其中,所述室内机(2)具有供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 热交换器 (11),所述室外机(3)具有供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2热交换器(24)。第1热交换器(11)具有由 铝 或铝 合金 构成的第1传 热管 (11a1),第2热交换器(24)具有由铝或 铝合金 构成的第2 传热 管(24a)。在第1传热管(11a1)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牺牲层(45a),在第2传热管(24a)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牺牲层(35)。第2牺牲层(35)的最大厚度(to)大于第1牺牲层(45a)的最大厚度(ti1)。由此,室外机的传热管的 腐蚀 得到抑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1),其通过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连接来进行空气调节,所述室内机(2)具有供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热交换器(11),所述室外机(3)具有供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2热交换器(24),其中,
所述第1热交换器(11)具有由或铝合金构成的第1传热管(11a1;61a1;81a1;121a),所述第2热交换器(24)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2传热管(24a),
在所述第1传热管(11a1;61a1;81a1;121a)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牺牲层(45a;75a;95a;
132),
在所述第2传热管(24a)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牺牲层(35),
所述第2牺牲层(35)的最大厚度(to)比所述第1牺牲层(45a;75a;95a;132)的最大厚度(ti1;ti3;ti5;ti8)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1a1;61a1;81a1;121a)的壁厚(Ti1;Ti3;Ti5;Ti8)比所述第2传热管(24a)的壁厚(To)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1a1;121a)的内径(Di2;Di16)比所述第2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61a1;81a1)的外径(Di5;Di9)比所述第2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牺牲层(45a;75a;95a;132)和所述第2牺牲层(35)由锌或者含有锌的合金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牺牲层(132)的最大厚度(ti8)为0.12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2牺牲层的最大厚度为0.17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1a1;61a1;81a1)和所述第2传热管(24a)由如下部分构成: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母材(34、44a;74a;94a);以及所述第1牺牲层(45a;75a;95a)和所述第2牺牲层(35),
所述第1传热管和所述第2传热管由包层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21a)和所述第2传热管由如下部分构成: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母材(131);以及所述第1牺牲层(132)和所述第2牺牲层,
所述第1牺牲层(132)和所述第2牺牲层为铝锌合金的扩散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还具备将室外空气导入所述室内机(2)的供气管道(8),
所述第1热交换器(11)还包含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3传热管(11a2;61a2;81a2;
101a2),
在所述第3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3牺牲层(45b;75b;95b;115b),
所述第3牺牲层(45b;75b;95b;115b)的最大厚度(ti2;ti4;ti6;ti7)比所述第1牺牲层(45a;75a;95a)的最大厚度(ti1;ti3;ti5;ti1)大,
所述第3传热管(11a2;61a2;81a2;101a2)比所述第1传热管(11a1;61a1;81a1)更靠近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部(8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1a1;61a1)的壁厚(Ti1;Ti3)比所述第3传热管(11a2;61a2)的壁厚(Ti2;Ti4)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比所述第3传热管(11a2)的内径(Di4)大。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热管(61a1)的外径(Di5)比所述第3传热管(61a2)的外径(Di7)小。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3牺牲层(115b)的最大厚度(ti7)与所述第2牺牲层(35)的最大厚度(to)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关于所述牺牲层,按照所述第2牺牲层(35)、所述第3牺牲层(45b;75b;95b)、所述第1牺牲层(45a;75a;95a)的顺序,最大厚度依次变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与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1翅片(11c)上形成有涂膜(57),在与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2翅片(24c)上形成有涂膜(53、5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形成于所述第2翅片(24c)的涂膜(53、54)的厚度比形成于所述第1翅片(11c)的涂膜(57)的厚度大。

说明书全文

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空调机中,作为包含热交换器的传热管在内的制冷剂配管的材料,使用了或铝合金。由于铝和铝合金是容易引起腐蚀的材料,因此,为了抑制由腐蚀引起的制冷剂泄漏,有时在传热管的外周设置含有电位比铝低下(低)的锌等的牺牲层(防腐蚀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抑制制冷剂向制冷剂容易滞留的室内泄漏,使在室内机的传热管的最薄部设置的防腐蚀层的厚度比在室外机的制冷剂配管的最薄部设置的防腐蚀层的厚度厚。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6572号公报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已知铝的腐蚀是被氯促进的。通常,存在室外空气所含的盐分量比室内空气所含的盐分量多的倾向。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室外机的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传热管有可能发生腐蚀。
[0008]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室外机的传热管的腐蚀的空调机。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的空调机通过将室内机和室外机连接来进行空气调节,其中,所述室内机具有供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热交换器,所述室外机具有供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2热交换器。并且,所述第1热交换器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1传热管,所述第2热交换器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2传热管。在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牺牲层,在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牺牲层,所述第2牺牲层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第1牺牲层的最大厚度。
[0011]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被盐分含量多的室外空气通过的第2热交换器所包含的第2传热管的腐蚀。
[0012]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壁厚小于所述第2传热管的壁厚。第1牺牲层的厚度小于第2牺牲层的结果是,能够在确保最低限度的母材厚度的同时减小将第
1牺牲层和母材合在一起的第1传热管的壁厚,从而第1热交换器中的热传导效率得到提高。
[0013]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内径比所述第2传热管的内径大。由此,能够降低第1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压损。
[0014]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径比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径小。由此,能够抑制通过第1热交换器的空气阻的增加。
[0015]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牺牲层和所述第2牺牲层由锌或者含有锌的合金构成。由此,可得到良好的防腐蚀牺牲作用。
[0016] 在上述空调机中,所述第1牺牲层的最大厚度可以为0.12mm以上。
[0017] 在上述空调机中,所述第2牺牲层的最大厚度可以为0.17mm以上。
[0018] 在上述空调机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传热管和所述第2传热管由母材、所述第1牺牲层和所述第2牺牲层构成,所述母材由铝或铝合金构成,所述第1传热管和所述第2传热管由包层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减小牺牲层的厚度的偏差。
[0019] 在上述空调机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传热管和所述第2传热管由母材、所述第1牺牲层以及所述第2牺牲层构成,所述母材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所述第1牺牲层和所述第2牺牲层是铝锌合金的扩散层。通过对母材喷锌,由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牺牲层。
[0020] 关于上述空调机,也可以是,所述空调机还具备将室外空气导入所述室内机的供气管道,所述第1热交换器还包含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3传热管,在所述第3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3牺牲层,所述第3牺牲层的最大厚度比所述第1牺牲层的最大厚度大,所述第3传热管比所述第1传热管更靠近所述供气管道的开口部。由此,能够抑制供与从供气管道吹出的盐分含有量多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3传热管的腐蚀。
[0021]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壁厚小于所述第3传热管的壁厚。第1牺牲层的厚度比第3牺牲层小的结果是,能够在确保最低限度的母材厚度的同时减小将第
1牺牲层和母材合在一起的第1传热管的壁厚,第1热交换器的第1传热管的区域中的热传导效率得到提高。
[0022]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内径比所述第3传热管的内径大。由此,能够降低第1热交换器的第1传热管的区域中的制冷剂压损。
[0023]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径比所述第3传热管的外径小。由此,能够抑制通过第1热交换器的第1传热管的区域的空气阻力的增加。
[0024] 在上述空调机中,所述第3牺牲层的最大厚度也可以与所述第2牺牲层的最大厚度相同。由此,在第3传热管中能够得到与第2传热管同等程度的腐蚀抑制效果。
[0025] 在上述空调机中,关于所述牺牲层,按照所述第2牺牲层、所述第3牺牲层、所述第1牺牲层的顺序,最大厚度依次变大。由此,越是与盐分含量更多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传热管,越能够增大牺牲层的厚度。
[0026]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1翅片形成有涂膜,在与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2翅片形成有涂膜。由此,能够使翅片具有耐腐蚀性
[0027] 在上述空调机中,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第2翅片的涂膜的厚度比形成于所述第1翅片的涂膜的厚度大。由此,能够提高与室外空气接触的第2翅片的耐腐蚀性。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外观图。
[0029] 图2是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概略结构图。
[0030] 图3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0031] 图4A是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第2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2] 图4B是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第1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3] 图4C是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第3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4] 图5A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翅片的表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5] 图5B是室内热交换器的翅片的表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6] 图6A是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第1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7] 图6B是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第3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8] 图7A是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第1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39] 图7B是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第3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40] 图8是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第3传热管)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41] 图9是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第1传热管)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第1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对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机1包含:安装于室内的壁面等的室内机2;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3。室外机3具有室外制冷剂单元4和加湿单元5。室内机2和室外制冷剂单元4经由制冷剂配管7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另外,室内机2和加湿单元5也通过供气管道8连接,其中,该供气管道8在将由加湿单元5生成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向室内机2供给时被使用。
[0044] 如图2所示,室外制冷剂单元4包含压缩机21、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连接的四通切换22、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的储罐23、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及与室外热交换器24连接的电子膨胀阀25。室外热交换器24是包含有室外配管部和多个翅片24c的交叉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面板。室外配管部由多个传热管24a、和将传热管24a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管即U型弯头24b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传热管24a为直管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传热管24a也可以是包含两个直管部、以及将它们连接的U字形部分的发夹管。
在作为平板部件的各翅片24c上,贯通有多个传热管24a。各翅片24c与多个传热管24a的外周面接触。各传热管24a由如下部分构成: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34;和形成于母材34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35(均参照图4A)。各翅片24c为铝或铝合金制,在其表面形成有后面说明的涂膜。
[0045] 经由过滤器26a与室外热交换器24连接的电子膨胀阀25经由过滤器26b和液体截止阀27与连通配管32连接,并经由该连通配管32与室内热交换器11的一端连接。另外,四通切换阀22经由气体截止阀28与连通配管31连接,并经由连通配管31与室内热交换器11的另一端连接。这些连通配管31、32相当于图1和图2的制冷剂配管7。另外,在室外制冷剂单元4内,为了将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设置有室外扇29。室外风扇29是由室外风扇达30旋转驱动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在经由压缩机21或电子膨胀阀25在传热管24a内流动的制冷剂、和与传热管24a及翅片24c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046] 在室内机2设置有与连通配管31、32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热交换器11是包含室内配管部和多个翅片11c的交叉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面板。室内配管部由多个传热管11a、和将传热管11a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管即U型弯头11b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传热管11a为直管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传热管11a也可以是包含有2个直管部、和将它们连接的U字形部分的发夹管。在作为平板部件的各翅片11c上,贯通有多个传热管11a。各翅片
11c与多个传热管11a的外周面接触。各传热管11a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44a、44b、和形成于母材44a、44b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45a、45b(均参照图4B、4C)构成。
各翅片11c为铝或铝合金制,在其表面形成有后面说明的涂膜。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在经由制冷剂配管7从室外制冷剂单元4供给并在传热管11a内流动的制冷剂、和与传热管11a及翅片11c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047] 在室内机2内设置有室内风扇12和驱动室内风扇12旋转的室内风扇马达13。室内风扇12是在周面设置有多个叶片的圆筒形状的横流风扇,其在与旋转轴相交的方向上生成空气流。室内风扇12将室内空气从主吸入口6a和副吸入口6b吸入到室内机2内,并且将与在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9吹出到室内。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室内热交换器11划分为图3所示的4个部分,换言之,能够划分为前表面上部Ba、前表面中间部Bb、前表面下部Bc以及背面部Bd。这四个部分Ba、Bb、Bc、Bd通过供制冷剂通过的连接管而相互连接。前表面上部Ba的上端部与背面部Bd的上端部接近,前表面上部Ba越靠下方则越位于前方,背面部Bd越靠下方则越位于后方,由此,室内热交换器11在侧视时成为倒V字形状。前表面中间部Bb铅垂地延伸,前表面下部Bc以越靠下方则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在图3所示的四个部分Ba、Bb、Bc、Bd的每一个中,多个传热管的多个直管配置成多层两列。各列在朝向室内风扇12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由多个直管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如图3所示那样规定。
[0049] 加湿单元5配置于室外制冷剂单元4之上。加湿单元5包含吸湿转子、加热器组装体、加湿风扇以及吸附风扇(均未图示)。加湿单元5取入室外空气并生成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所生成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经由供气管道8向室内机2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空气所含的氯化合物或氯离子这样的盐分的一部分在加湿单元5中的加热过程或加湿过程中被从空气中除去。
[0050] 如图3所示,供气管道8在室内机2内在前表面面板10与室内热交换器11的前表面上部Ba之间平地延伸。成为供气管道8的吹出口的开口部8a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1的前表面上部Ba对置的方式设置在室内机2内。因此,从开口部8a吹出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朝向室内热交换器11的前表面上部Ba。从加湿单元5供给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在从开口部8a吹出到室内机2内之后,与从主吸入口6a及副吸入口6b吸入的室内空气一起通过室内风扇12从吹出口9向室内吹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2内的供气管道8及其开口部8a在室内机
2的宽度方向(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室内热交换器1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
具体而言,前者为后者的1/3至1/4左右。因此,关于前表面上部Ba,仅其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与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对置,宽度方向的剩余部分不与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对置。如上所述,在加湿单元5中,室外空气所含的盐分的一部分被除去,因此,从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
8a吹出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所含的盐分含量比室外空气的盐分含量少,且比室内空气的盐分含量多。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根据形成于其外周面的牺牲层的厚度而被分为2个组。第1组是前表面中间部Bb、前表面下部Bc以及背面部Bd所包含的传热管11a1。第2组是前表面上部Ba所包含的传热管11a2。第2组的传热管11a2比第1组的传热管11a1更靠近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另外,在此,是否“靠近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是基于在一根传热管中至开口部8a的距离最近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机2的宽度方向(即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与开口部8a重叠的部分)彼此的比较。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在第2组的传热管11a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大于在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
[005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和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第1组的传热管11a1、第2组的传热管11a2)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053] 如图4A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是具有外径Do1和内径Do2的圆筒管。为了抑制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增加并提高热传导性能,传热管24a的内周面成为沿着传热管24a的长度方向延伸有肋的凹凸面。如局部放大图所示,传热管24a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34、和形成于母材34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35构成。构成牺牲层35的金属的电位比构成母材34的金属的电位低(低下)。牺牲层35与母材34扩散接合在一起。即,传热管24a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35遍及传热管24a的全长而形成。牺牲层35的厚度to与在母材
34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o为牺牲层35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o1为5mm~7mm的传热管24a的壁厚To(=(Do1‑Do2)/2)为0.4mm~0.5mm。另外,牺牲层
35的厚度to优选为0.04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5mm。
[0054] 如图4B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是具有外径Di1和内径Di2的圆筒管。传热管11a1的内周面成为与图4A相同的凹凸面。如局部放大图所示,传热管11a1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44a、和形成于母材44a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45a构成。构成牺牲层45a的金属的电位比构成母材44a的金属的电位低(低下)。牺牲层45a与母材44a扩散接合在一起。即,传热管11a1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45a遍及传热管11a1的全长而形成。牺牲层45a的厚度ti1与在母材44a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1为牺牲层45a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1为5mm~7mm的传热管11a1的壁厚Ti1(=(Di1‑Di2)/2)为0.3mm~0.4mm。另外,牺牲层45a的厚度ti1优选为0.01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3mm。
[0055] 如图4C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2组的传热管11a2是具有外径Di3和内径Di4的圆筒管。传热管11a2的内周面成为与图4A相同的凹凸面。如局部放大图所描绘的那样,传热管11a2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44b、和形成于母材44b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45b构成。构成牺牲层45b的金属的电位比构成母材44b的金属的电位低(低下)。牺牲层45b与母材44b扩散接合在一起。即,传热管11a2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45b遍及传热管
11a2的全长而形成。牺牲层45b的厚度ti2与在母材44b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2为牺牲层45b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3为5mm~7mm的传热管11a2的壁厚Ti2(=(Di3‑Di4)/2)为0.4mm~0.5mm。另外,牺牲层45b的厚度ti2优选为0.02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4mm。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大于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2组的牺牲层45b的厚度ti2,牺牲层45b的厚度ti2大于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牺牲层
45a的厚度ti1。即,最大厚度按照牺牲层35、牺牲层45b、牺牲层45a的顺序变大(to>ti2>ti1)。对于牺牲层35、45a、45b的厚度,可以通过将传热管24a、11a1、11a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切断、而不是将钎焊有U型弯头24b、11b的端部附近切断,由此,使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zer;EPMA)等设备来确认。
[005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和内径Do2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2组的传热管11a2的外径Di3和内径Di4相同(Do1=Di3,Do2=Di4)。因此,传热管24a的壁厚To与传热管11a2的壁厚Ti2相同(To=Ti2)。传热管24a的外径Do1、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传热管11a2的外径Di3彼此相同(Do1=Di1=Di3)。另一方面,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和传热管11a2的内径Di4大(Do2、Di4<Di2)。因此,传热管11a1的壁厚Ti1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壁厚To和传热管
11a2的壁厚Ti2小(Ti1<To、Ti2)。
[0058] 接着,参照图5A对室外热交换器的翅片24c的结构进行说明。翅片24c在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52的表面形成有涂膜。如图5A所示,在母材52上依次形成有由聚酯系的树脂构成的疏水涂膜53和亲水涂膜54。这些涂膜均是通过浸渍加工而形成的。疏水涂膜53和亲水涂膜54均使翅片24c的耐腐蚀性提高。亲水涂膜54对附着于翅片24c的排泄水的排放进行促进。
[0059] 参照图5B对室内热交换器的翅片11c的结构进行说明。翅片11c在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56的表面形成有涂膜。如图5B所示,在母材56上形成有亲水涂膜57。亲水涂膜57是通过浸渍加工而形成的。亲水涂膜57使翅片11c的耐腐蚀性提高,并且对附着于翅片11c的排泄水的排放进行促进。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24c的疏水涂膜53与亲水涂膜54合起来的涂膜厚度比翅片11c的亲水涂膜57的厚度大。
[0060] 接着,对传热管11a、24a中的腐蚀的进行过程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下(刚制造后),母材34、44a、44b遍及整周地被牺牲层35、45a、45b包覆。因此,母材34、44a、44b不会开始腐蚀,而是从牺牲层35、45a、45b开始腐蚀。在牺牲层35、45a、45b的表面上电位没有偏差的理想情况下,牺牲层35、45a、45b的厚度因腐蚀而与位置无关地大致均等地变小。因此,在母材34、44a、44b的外周面露出的时刻,牺牲层35、45a、45b消失。但是,在牺牲层35、45a、45b的表面上电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在牺牲层35、45a、45b内,在电位更低的部位,腐蚀迅速进行,不久,在牺牲层35、45a、45b的一部分残留的状态下,母材34、44a、44b的外周面部分地露出。但是,构成牺牲层35、45a、45b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的电位比构成母材34、44a、44b的铝或铝合金的电位低。因此,母材34、44a、44b在该时刻也没有开始腐蚀,牺牲层35、45a、45b的腐蚀进一步进行,最终母材34、44a、44b上的牺牲层35、45a、45b消失。无论是在牺牲层35、45a、45b的表面上电位没有偏差的情况、还是电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都是从该时刻开始发生母材34、44a、44b的点蚀。点蚀是厚度方向上的腐蚀局部地进行的现象。
[0061] 由于腐蚀如上述那样发展,因此,即使增大母材34、44a、44b的厚度,但如果牺牲层35、45a、45b较薄,则在从初始状态起比较短的期间内牺牲层35、45a、45b就会消失,之后,在比较短的期间内,由于点蚀而在传热管11a、24a形成贯通孔。另一方面,若牺牲层35、45a、
45b较厚,则至母材34、44a、44b上的牺牲层35、45a、45b消失为止,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即使之后在比较短的期间内由于点蚀在传热管11a、24a上形成贯通孔,也能够延长从初始状态到在传热管11a、24a上形成贯通孔为止的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大于在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45a的厚度ti1。由此,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少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的腐蚀,同时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多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腐蚀。而且,不需要将牺牲层45a增厚到必要的量以上,能够削减相应的材料使用量,从而成本较低。
[0062]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2组的传热管11a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45b的厚度ti2大于在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45a的厚度ti1。由此,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少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1的腐蚀,同时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比室外空气少且比室内空气多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2的腐蚀。而且,不需要将牺牲层45a增厚到必要的量以上,能够削减相应的材料使用量,从而成本较低。进而,由于使牺牲层45b的厚度ti2比牺牲层35的厚度to小,因此能够削减相应的材料使用量,能够促进低成本化。
[0063] 另外,通过使室内热交换器11的牺牲层45a的厚度ti1比较小,由此,传热管11a1中的母材44a的厚度相对于牺牲层45a的厚度的比率变大,因此,容易在维持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的同时抑制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的减小。通过抑制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减小,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1中的通过传热管11a1的制冷剂的压损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1的能力降低。在另一观点中,通过使室内热交换器11的牺牲层45a的厚度ti1比较小,由此,传热管11a1中的母材44a的厚度相对于牺牲层45a的厚度的比率变大,因此,能够在维持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的同时抑制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增大。通过抑制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增大,由此,无需大幅变更翅片11c的结构,室内热交换器11中的空气阻力也不会增大。
[006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牺牲层45a的厚度ti1比牺牲层35的厚度to和牺牲层45b的厚度ti2小,因此,在确保最低限度的母材44a的厚度的同时,使牺牲层45a和母材44a合起来的传热管11a1的壁厚Ti1比传热管24a的壁厚To及传热管11a2的壁厚Ti2小。因此,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1中的热传导效率得到提高。
[006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大。因此,能够降低室内热交换器11中的制冷剂压损。而且,能够使传热管11a1的内周面的表面积比较大,因此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1的能力降低。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比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2组的传热管11a2的内径Di4大。因此,能够降低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中的制冷剂压损。而且,由于能够使传热管11a1的内周面的表面积比较大,因此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1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能力降低。
[0066]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按照牺牲层35、牺牲层45b、牺牲层45a的顺序变大(to>ti2>ti1)。这反映了通过各牺牲层的表面的空气的盐分含量。即,被盐分含量多的室外空气通过表面的牺牲层35最厚,被盐分含量少的室外空气通过表面的牺牲层45a最薄,被盐分含量比室外空气少且比室内空气多的加热空气或加湿空气通过表面的牺牲层45b的厚度比牺牲层35薄且比牺牲层45a厚。由于这样调整了3个牺牲层35、45a、45b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从初始状态到在3个传热管11a1、11a2、24a上形成贯通孔为止的时间产生大幅的偏差。
[0067] 另外,传热管24a的外径Do1、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传热管11a2的外径Di3彼此相同(Do1=Di1=Di3),由此翅片11c、24c的制造变得容易。
[006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牺牲层35、45a、45b由电位比作为母材的铝或铝合金低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构成,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防腐蚀牺牲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牺牲层只要是电位比作为母材的铝或铝合金低的金属即可,也可以由锌或含有锌的合金以外的材料构成。
[006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和室内热交换器11的传热管11a由母材34、44a、44b与牺牲层35、45a、45b扩散接合在一起而成的包层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减小牺牲层35、45a、45b的厚度的偏差。在牺牲层的厚度的偏差非常大的情况下,在母材
34、44a、44b的外周面的露出区域内,与残存的牺牲层35、45a、45b相距的距离较大,从而可能发生如下的情况:即,不太能够期待防腐蚀效果的部位产生。通过使用包层材料,能够抑制这样的情况发生。
[00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翅片24c和室外热交换器11的翅片11c形成有涂膜。由此,能够使翅片24c具有耐腐蚀性。此外,翅片24c的疏水涂膜53与亲水涂膜54合起来的涂膜厚度大于翅片11c的亲水涂膜57的厚度。由此,能够提高与室外空气接触的翅片24c的耐腐蚀性。此外,该效果不依赖于形成于翅片24c和翅片11c的涂膜的层数。翅片24c上的涂膜的层数可以比翅片11c上的涂膜的层数少,两者的层数也可以相同。
[0071] <第2实施方式>
[0072] 接下来,参照图6A及图6B,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主要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供气管道8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被分为第1组的传热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标号61a1)、和比第1组的传热管61a1靠近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的第2组的传热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标号61a2)这两组。具体而言,第1组是图3所示的前表面中间部Bb、前表面下部Bc以及背面部Bd所包含的传热管。第2组是前表面上部Ba所包含的传热管。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第2组的传热管61a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比在第1组的传热管6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大。
[0073] 如图6A所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61a1是具有外径Di5和内径Di6的圆筒管。传热管61a1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74a、和形成于母材74a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75a构成。传热管61a1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75a的厚度ti3与在母材74a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3为牺牲层75a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5为4mm~6mm的传热管61a1的壁厚Ti3(=(Di5‑Di6)/2)为0.3mm~0.4mm。另外,牺牲层75a的厚度ti3优选为0.01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3mm。
[0074] 如图6B所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61a2是具有外径Di7和内径Di8的圆筒管。传热管61a2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74b、和形成于母材74b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75b构成。传热管61a2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75b的厚度ti4与在母材74b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4成为牺牲层75b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7为5mm~7mm的传热管61a2的壁厚Ti4(=(Di7‑Di8)/2)为0.4mm~0.5mm。另外,牺牲层75b的厚度ti4优选为0.02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4mm。
[0075]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厚度按照牺牲层35、牺牲层75b、牺牲层75a的顺序变大(to>ti4>ti3)。
[007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和内径Do2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61a2的外径Di7和内径Di8相同(Do1=Di7、Do2=Di8)。因此,传热管24a的壁厚To与传热管61a2的壁厚Ti4相同(To=Ti4)。传热管24a的内径Do2、传热管61a1的内径Di6、传热管61a2的内径Di8彼此相同(Do2=Di6=Di8)。另一方面,传热管61a1的外径Di5比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及传热管61a2的外径Di7小(Di5<Do1、Di7)。因此,传热管61a1的壁厚Ti3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壁厚To和传热管61a2的壁厚Ti4小(Ti3<To、Ti4)。
[007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也比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6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75a的厚度ti3大。由此,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少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61a1的腐蚀,同时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多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腐蚀。而且,不需要将牺牲层75a增厚到必要的量以上,能够削减相应的材料使用量,从而成本较低。另外,由于牺牲层75b的厚度ti4大于牺牲层75a的厚度ti3,因此能够在抑制传热管61a1的腐蚀的同时抑制传热管61a2的腐蚀。
[007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牺牲层75a的厚度ti3比牺牲层35的厚度to和牺牲层75b的厚度ti4小,因此,在确保最低限度的母材74a的厚度的同时,牺牲层75a和母材74a合起来的传热管61a1的壁厚Ti3比传热管24a的壁厚To及传热管61a2的壁厚Ti4小。因此,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61a中的热传导效率得到提高。
[0079]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组的传热管61a1的外径Di5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和第2组的传热管61a2的外径Di7小。由此,能够抑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阻力的增加。
[0080] <第3实施方式>
[0081] 接下来,参照图7A及图7B,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主要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供气管道8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被分为第1组的传热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标号81a1)和比第1组的传热管81a1靠近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的第2组的传热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标号81a2)这两组。具体而言,第1组是图3所示的前表面中间部Bb、前表面下部Bc以及背面部Bd所包含的传热管。第2组是前表面上部Ba所包含的传热管。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第2组的传热管81a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大于在第1组的传热管8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
[0082] 如图7A所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81a1是具有外径Di9和内径Di10的圆筒管。传热管81a1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94a、和形成于母材94a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95a构成。传热管81a1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95a的厚度ti5与在母材94a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5为牺牲层95a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9为3mm~5mm的传热管81a1的壁厚Ti5(=(Di9‑Di10)/2)为0.3mm~0.4mm。另外,牺牲层95a的厚度ti5优选为0.01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3mm。
[0083] 如图7B所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81a2是具有外径Di11和内径Di12的圆筒管。传热管81a2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94b、和形成于母材94b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95b构成。传热管81a2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95b的厚度ti6与在母材94b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6成为牺牲层95b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11为3mm~5mm的传热管81a2的壁厚Ti6(=(Di11‑Di12)/2)为0.3mm~0.4mm。
另外,牺牲层95b的厚度ti6优选为0.02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4mm。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厚度按照牺牲层35、牺牲层95b、牺牲层95a的顺序变大(to>ti6>ti5)。
[008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81a1的外径Di9和内径Di10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81a2的外径Di11和内径Di12相同(Di9=Di11,Di10=Di12)。另外,传热管81a1的外径Di9及传热管81a2的外径Di11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小(Di9、Di11<Do1)。并且,传热管81a1的内径Di10及传热管81a2的内径Di12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小(Di10、Di12<Do2)。并且,传热管81a1的壁厚Ti5及传热管81a2的壁厚Ti6小于传热管24a的壁厚To(Ti5、Ti6<To)。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也比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81a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95a的厚度ti5大。由此,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少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81a1的腐蚀,同时能够抑制供与盐分含量多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腐蚀。而且,不需要将牺牲层95a增厚到必要的量以上,能够削减相应的材料使用量,从而成本较低。此外,由于牺牲层95b的厚度ti6大于牺牲层95a的厚度ti5,因此能够在抑制传热管81a1的腐蚀的同时抑制传热管81a2的腐蚀。
[0087]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牺牲层95a的厚度ti5及牺牲层95b的厚度ti6小于牺牲层35的厚度to,因此,在确保最低限度的母材94a、94b的厚度的同时,使得将牺牲层95a、95b与母材94a、94b合在一起的传热管81a1的壁厚Ti5及传热管81a2的壁厚Ti6小于传热管24a的壁厚To。因此,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81a1、81a2中的热传导效率提高。
[0088]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组的传热管61a1的外径Di5和第2组的传热管61a2的外径Di7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小。由此,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阻力的增加。
[0089] <第4实施方式>
[0090] 接着,参照图8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3不具有图2所示的加湿单元5。供气管道8将吸入的室外空气直接向室内机2供给。因此,从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吹出的空气的盐分含量与室外空气的盐分含量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在第2组的传热管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该不同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室外机3具有代替加湿单元5的某些单元,且该单元不减少取入的室外空气的盐分含量地经由供气管道8向室内机2供给空气。
[0091]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与图4A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与图4B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如图8所示,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传热管101a2是具有外径Di13和内径Di14的圆筒管。传热管101a2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114b、和形成于母材114b的外周面的锌或含有锌的合金制的牺牲层115b构成。传热管101a2由包层材料构成。牺牲层115b的厚度ti7与在母材114b上的周向位置无关地大致均匀。因此,厚度ti7为牺牲层115b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13为5mm~7mm的传热管61a1的壁厚Ti7(=(Di13‑Di14)/2)为0.4mm~0.5mm。另外,牺牲层115b的厚度ti7优选为0.04mm以上,作为一例为0.05mm。
[0092]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第2组的牺牲层115b的厚度ti7相同,这些厚度to、ti7比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牺牲层45a的厚度ti1大(to=ti7>ti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吹出的空气的盐分含量与室外空气的盐分含量相同,因此使第2组的牺牲层115b的厚度ti7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牺牲层35的厚度to相同。由此,在第2组的传热管101a2中能够得到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同等程度的腐蚀抑制效果。
[0093] <第5实施方式>
[0094] 接着,参照图9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9是将牺牲层的厚度描绘得比实际的比例尺大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主要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供气管道,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没有根据牺牲层的厚度进行分组。
[0095]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121a是具有外径Di15和内径Di16的圆筒管。在传热管121a的内周面没有形成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有肋的凹凸面,其内周面的截面为圆形。传热管121a由铝或铝合金制的母材131、和形成于母材131的外周面的铝锌合金制的牺牲层132构成。在上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中,由在母材上扩散接合牺牲层而成的包层材料构成传热管,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牺牲层132是通过在母材131上喷镀作为电位比铝低的金属的锌而形成的铝锌合金的扩散层。
[0096] 优选在周向上无偏差地将锌均匀地喷镀于母材而形成均匀厚度的牺牲层,但是,由于制造上的限制,实际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大多会在周向上产生偏差。在本实施方式的传热管121a中,如图9所示,关于牺牲层132,在母材131的外周面上相互分离180°的两个部位处厚度最大为ti8,离此处越远变得越薄。这样,在牺牲层的厚度存在周向的偏差的传热管121a中,根据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腐蚀的进行过程能够理解:牺牲层的最大厚度越大,腐蚀抑制效果越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i15为4mm~6mm的传热管121a的壁厚Ti8(=(Di15‑Di16)/2)为0.3mm~0.4mm。另外,牺牲层132的厚度ti8优选为0.12mm以上,作为一例为0.12mm。
[0097] 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121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132的最大厚度ti8比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传热管24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35的最大厚度to小。此外,也能够通过喷镀来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传热管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在该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最大厚度优选为0.17mm以上。
[009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与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管121a的外径Di15相同(Do1=Di15)。另一方面,传热管121a的内径Di16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大(Do2<Di16)。因此,传热管121a的壁厚Ti8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壁厚To小(Ti8<To)。
[0099]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对母材131喷镀锌,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牺牲层132。此外,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传热管11a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100] <变形例>
[0101] 在上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中,分别属于室内热交换器11的四个部分(前表面上部Ba、前表面中间部Bb、前表面下部Bc和背面部Bd)的传热管仅是第1组和第2组中的任意一方。即,在一个部分中不包含牺牲层的厚度不同的两种传热管。但是,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是,在1个部分内,将靠近供气管道8的开口部8a的传热管设为牺牲层的厚度大的第2组的传热管,将比第2组的传热管远离开口部8a的传热管设为牺牲层的厚度小的第1组的传热管,由此,在1个部分中包含牺牲层的厚度不同的两种传热管。
[010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传热管的外径及内径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图4A)的外径及内径可以分别与第1组的传热管(图4B)的外径及内径相同,也可以分别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组的传热管61a1(图6A)的外径及内径相同,还可以分别与第3实施方式的第1组的传热管81a1(图7A)的外径及内径相同。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组的传热管11a2(图4C)的外径及内径可以分别与第1组的传热管11a1(图4B)的外径及内径相同。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2组的传热管61a2(图6B)的外径及内径可以分别与第1组的传热管61a1(图6A)的外径及内径相同,也可以分别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组的传热管11a1(图4B)的外径及内径相同。
[0103]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内径Di2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大,且第1组的传热管11a1的外径Di1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相同,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组的传热管61a1的外径Di5比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外径Do1小,且第1组的传热管61a1的内径Di6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传热管24a的内径Do2相同。作为另一例,也可以是,第1组的传热管的内径比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内径大,且第1组的传热管的外径比室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外径Do1小。另外,也可以是,第1组的传热管的内径大于第2组的传热管的内径,且第1组的传热管的外径小于第2组的传热管的外径。
[0104] 在上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具备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机的供气管道,但在这些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也可以不具备供气管道。在该情况下,只要使室内热交换器的所有传热管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组的传热管而说明的传热管相同即可。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加湿单元5包含吸湿转子、加热器组装体、加湿风扇以及吸附风扇,但也可以是用于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供气单元。供气单元包含供气风扇。加湿单元和供气单元不仅可以配置于室外制冷剂单元4上,也可以与室外机分体地设置于室外。
[0105]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组的传热管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也可以为零。进而,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具有铝或铝合金制的传热管的微通道型的热交换器。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在对室外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后将其供给到室内的外气处理机。
[0106] 关于本发明的空调机,在另一观点中,通过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来进行空气调节,其中,该室内机具有供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热交换器,该室外机具有供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动的第2热交换器,在这样的空调机中,所述第1热交换器具有第1传热管,所述第2热交换器具有第2传热管。而且,在与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1翅片上形成有涂膜,在与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周面接触的第2翅片上形成有涂膜。也可以不在第1传热管及第2传热管上形成第1牺牲层及第2牺牲层。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第2翅片的涂膜的厚度大于形成于所述第1翅片的涂膜的厚度。第1翅片和第2翅片优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优选在第1传热管及第2传热管上形成有第1牺牲层及第2牺牲层。
[010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在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牺牲层的厚度根据热交换器内的部位而不同。例如,优选使热交换器中风速大的部位的牺牲层的厚度大于风速小的部位的牺牲层的厚度。在风速大的部位,促进腐蚀的氯化物离子大量飞来,因此腐蚀容易进行。因而,通过使牺牲层的厚度如上述那样根据部位而不同,能够根据风速分布来抑制传热管的腐蚀。关于根据风速分布来使牺牲层的厚度不同这一点,能够应用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任意。另外,也适用于在第1~第4实施方式中不设置供气管道8而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仅具有第1组的传热管的情况。即,关于本发明的空调机,在又一观点中,在具有热交换器的空调机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1传热管及第2传热管,第1传热管中的风速比第2传热管中的风速小,在所述第1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牺牲层,在所述第2传热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牺牲层,所述第2牺牲层的最大厚度比所述第1牺牲层的最大厚度大。
[0108]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以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
[0109] 标号说明
[0110] 1:空调机;
[0111] 2:室内机;
[0112] 3:室外机;
[0113] 4:室外制冷剂单元;
[0114] 5:加湿单元;
[0115] 8:供气管道;
[0116] 8a:开口部;
[0117] 11:室内热交换器;
[0118] 11a:传热管;
[0119] 11a1:第1组的传热管;
[0120] 11a2:第2组的传热管;
[0121] 11b:U型弯头;
[0122] 11c:翅片;
[0123] 24:室外热交换器;
[0124] 24a:传热管;
[0125] 24b:U型弯头;
[0126] 24c:翅片;
[0127] 34、44a、44b:母材;
[0128] 35、45a、45b:牺牲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