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 使用流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或设备 / 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734877.9 申请日 2023-12-15 公开(公告)号 CN117739338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2
申请人 热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俊臣; 高洁; 罗建龙;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返料炉技术的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主体和隔板,主体设有容纳腔,主体的上端设有一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主体朝向 锅炉 的一侧设有出料口,一级返料口设于出料口和二级返料口之间,一级返料口、二级返料口和出料口均连通于容纳腔,主体的下端设有控制 风 腔,控制风腔设于容纳腔的下方,控制风腔通过 通风 口 连通于容纳腔,隔板将控制风腔分隔成返料风腔、一级松动风腔和二级松动风腔,返料风腔设于出料口的下方。设置多级返料,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返料炉型,在使用时,根据使用的炉型不同,操作者通过控制不同的松动风室实现炉内的返料过程,提高返料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隔板(3),所述主体(1)设有容纳腔(11),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有一级返料口(12)和二级返料口(13),所述主体(1)朝向锅炉的一侧设有出料口(14),所述一级返料口(12)设于出料口(14)和二级返料口(13)之间,所述一级返料口(12)、二级返料口(13)和出料口(14)均连通于容纳腔(11),所述主体(1)的下端设有控制腔(16),所述控制风腔(16)设于容纳腔(11)的下方,所述控制风腔(16)通过通风口(171)连通于容纳腔(11),所述隔板(3)将控制风腔(16)分隔成返料风腔(161)、一级松动风腔(162)和二级松动风腔(163),所述返料风腔(161)设于出料口(14)的下方,所述一级松动风腔(162)设于一级返料口(12)的下方,所述二级松动风腔(163)设于二级返料口(1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管(41)和返料风机(46),所述返料风腔(161)通过第一支管(42)连通于主管(41),所述一级松动风腔(162)通过第二支管(43)连通于主管(41),所述二级松动风腔(163)通过第三支管(44)连通于主管(41),所述主管(41)连通于返料风机(46)的出风口,所述第一支管(42)的内壁连接有第一调节(421),所述第二支管(43)的内壁连接有第二调节阀(431),所述第三支管(44)的内壁连接有第三调节阀(4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设有辅助风腔(18),所述辅助风腔(18)设于容纳腔(11)远离出料口(14)的一侧,所述辅助风腔(18)通过辅助风口(19)连通于容纳腔(11),所述辅助风口(19)用于将从一级返料口(12)和二级返料口(13)进入的物料向出料口(14)方向吹移,所述辅助风腔(18)通过第四支管(45)连通于主管(41),所述第四支管(45)的内壁连接有第四调节阀(4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板(2),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有调节口(15),所述调节口(15)设于出料口(14)与一级返料口(12)之间,所述调节口(15)连通于容纳腔(11),所述调节板(2)滑动连接于调节口(15)的内壁,所述调节板(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12)的轴向,所述调节板(2)将容纳腔(11)分隔为返料腔(111)和流化腔(112),所述返料腔(111)连通于出料口(14),所述返料腔(111)和流化腔(112)通过调节板(2)下方的连通口(113)连通,所述返料风腔(161)设于调节板(2)靠近出料口(1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51)、转动轴(53)、叶轮(54)和搅拌杆(55),所述支架(51)连接于一级返料口(12)的内壁,所述转动轴(53)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51),所述转动轴(53)的转动轴线与一级返料口(12)的轴线共线,所述转动轴(53)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于叶轮(54),所述转动轴(53)的上端伸出一级返料口(12),所述搅拌杆(55)固定连接于转动轴(53)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56),所述一级返料口(12)的内壁设有导向槽(121),所述支架(51)滑动嵌于导向槽(121)内,所述支架(5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12)的轴线,所述一级返料口(12)朝向调节口(15)的外壁设有限位槽(122),所述限位槽(122)设于导向槽(121)的下方,所述导向槽(121)朝上的槽壁设有通口(123),所述滑动杆(5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架(51),所述滑动杆(56)的另一端穿过通口(123)伸入限位槽(122)内,所述滑动杆(56)通过传动件(57)连接于调节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槽(121)的槽壁,所述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架(5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57)包括第一齿条(571)、安装架(572)、齿轮(574)和第二齿条(575),所述第一齿条(571)固定连接于滑动杆(56)的下端,所述安装架(572)设于调节口(15)与一级返料口(12)之间,所述齿轮(574)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架(572),所述第二齿条(575)固定连接于调节板(2)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条(571)和第二齿条(575)分别啮合于齿轮(574)的两端。
9.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返料装置,将一级返料口(12)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料口(14),将出料口(14)连通于炉膛,将二级返料口(13)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气管;
物料在分离器内被分离后,固体颗粒物从一级返料口(12)进入流化腔(112),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并被过滤器过滤,过滤的固体颗粒物从二级返料口(13)进入流化腔(112),流化腔(112)内的流化物料经过返料腔(111)从出料口(14)回流至炉膛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返料炉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锅炉上面有分离器和返料器,未充分焚烧过的烟气通过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原料进入返料器内。返料装置又叫返料器,是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固体物料直接送回炉膛或送至外置式换热器的设备,在使用时将锅炉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固体物料稳定的送回压较高的燃烧室内,并且保证气体反窜进入分离器的量为最小。
[0003] 两级返料炉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气中的颗粒物和固体颗粒物的设备,它的原理是通过引入气流和重力分离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第一级返料是由传统的分离器与返料器组成,第二级返料是由一个过滤器组成,分离器排出的废气中的颗粒物被过滤器截留,干净的气体排出,过滤器通常使用纤维材料或网状结构,可以在不阻塞气流的情况下捕捉颗粒物。
[0004] 现有的返料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常规U型返料盒只有一个返料口,不适用于两级返料的炉型,降低返料效率。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返料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包括主体和隔板,所述主体设有容纳
腔,所述主体的上端设有一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所述主体朝向锅炉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一级返料口设于出料口和二级返料口之间,所述一级返料口、二级返料口和出料口均连通于容纳腔,所述主体的下端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风腔设于容纳腔的下方,所述控制风腔通过通风口连通于容纳腔,所述隔板将控制风腔分隔成返料风腔、一级松动风腔和二级松动风腔,所述返料风腔设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一级松动风腔设于一级返料口的下方,所述二级松动风腔设于二级返料口的下方。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级返料,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返料炉型,在使用时,根据使用的炉型不同,操作者通过控制不同的松动风室实现炉内的返料过程,提高返料效率。
[0008] 优选的,还包括主管和返料风机,所述返料风腔通过第一支管连通于主管,所述一级松动风腔通过第二支管连通于主管,所述二级松动风腔通过第三支管连通于主管,所述主管连通于返料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壁连接有第一调节,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壁连接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三支管的内壁连接有第三调节阀。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风腔都通过单独的调节阀控制,能够灵活调整各风腔中的风量比例,使一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出来的物料能够完全流化,加快物料通过速度,降低物料温度,使物料可以顺利进入出料口,预防返料装置结焦,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0010] 优选的,所述主体设有辅助风腔,所述辅助风腔设于容纳腔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所述辅助风腔通过辅助风口连通于容纳腔,所述辅助风口用于将从一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进入的物料向出料口方向吹移,所述辅助风腔通过第四支管连通于主管,所述第四支管的内壁连接有第四调节阀。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风口用于辅助加速物料循环,减少物料堆积的概率,便于将一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下方的流化物料吹至出料口,提高返料效率,能够第四调节阀控制辅助风口的出风量,操作简便,便于使用。
[0012]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板,所述主体的上端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设于出料口与一级返料口之间,所述调节口连通于容纳腔,所述调节板滑动连接于调节口的内壁,所述调节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的轴向,所述调节板将容纳腔分隔为返料腔和流化腔,所述返料腔连通于出料口,所述返料腔和流化腔通过调节板下方的连通口连通,所述返料风腔设于调节板靠近出料口的一侧。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滑动改变连通口的大小,从而调节返料装置返料的通畅性和效率,调节板使得返料风腔的出风不易影响一级返料口的进料,使得进料通畅,减少循环物料反窜的现象,减少返料装置结焦的概率,调高返料效率。
[0014] 优选的,还包括支架、转动轴、叶轮和搅拌杆,所述支架连接于一级返料口的内壁,所述转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与一级返料口的轴线共线,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于叶轮,所述转动轴的上端伸出一级返料口,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外壁。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行中,循环灰量很大,分离器的下部与主体的连接处被迫采用收口结构,本身易出现灰流不畅的问题,而当循环灰量大幅波动或者灰本身熔点低易抱焦,会加重收口处的堵塞结焦趋势,通风口出风吹动叶轮转动,转动轴转动对一级返料口内的物料和分离器下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减少堵灰的概率,提高返料效率。
[0016] 优选的,还包括滑动杆,所述一级返料口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架滑动嵌于导向槽内,所述支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的轴线,所述一级返料口朝向调节口的外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导向槽的下方,所述导向槽朝上的槽壁设有通口,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架,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口伸入限位槽内,所述滑动杆通过传动件连接于调节板。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口处堵灰或者一级返料口堵灰时,支架受力向下滑动使得滑动杆同步滑动,滑动杆通过传动件带动调节板向上滑动,使得连通口增大,在堵灰初期加速返料,搅拌杆对一级返料口进行搅拌,减少彻底堵塞的概率。
[0018] 优选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槽的槽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架。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对支架进行支撑,同时弹簧使得支架不受堵灰重力影响时便于复位,便于操作。
[0020]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齿条、安装架、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于滑动杆的下端,所述安装架设于调节口与一级返料口之间,所述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架,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于调节板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端。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滑动的同时第一齿条同步滑动,第一齿条通过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同步滑动,从而使得调节板同步滑动,结构简单,联动及时,便于控制。
[002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返料装置,将一级返料口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料口,将出料口连通于炉膛,将二级返料口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气管;
物料在分离器内被分离后,固体颗粒物从一级返料口进入流化腔,气体从出气口
排出并被过滤器过滤,过滤的固体颗粒物从二级返料口进入流化腔,流化腔内的流化物料经过返料腔从出料口回流至炉膛内。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多级分离的固体颗粒物通过返料装置回流至炉膛内,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置多级返料,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返料炉型,在使用时,根据使用的炉型不同,操作者通过控制不同的松动风室实现炉内的返料过程,提高返料效率;
2.每个风腔都通过单独的调节阀控制,能够灵活调整各风腔中的风量比例,使一
级返料口和二级返料口出来的物料能够完全流化,加快物料通过速度,降低物料温度,使物料可以顺利进入出料口,预防返料装置结焦,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3.当收口处堵灰或者一级返料口堵灰时,支架受力向下滑动使得滑动杆同步滑
动,滑动杆通过传动件带动调节板向上滑动,使得连通口增大,在堵灰初期加速返料,搅拌杆对一级返料口进行搅拌,减少彻底堵塞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1、容纳腔;111、返料腔;112、流化腔;113、连通口;12、一级返料口;121、导向槽;122、限位槽;123、通口;13、二级返料口;14、出料口;15、调节口;16、控制风腔;161、返料风腔;162、一级松动风腔;163、二级松动风腔;17、挡板;171、通风口;172、风帽;18、辅助风腔;19、辅助风口;2、调节板;3、隔板;4、供风组件;41、主管;42、第一支管;421、第一调节阀;43、第二支管;431、第二调节阀;44、第三支管;441、第三调节阀;45、第四支管;451、第四调节阀;46、返料风机;5、疏通组件;51、支架;511、环体;512、支撑杆;513、轴承;514、保护盖;5141、穿口;52、弹簧;53、转动轴;54、叶轮;55、搅拌杆;551、第一搅拌柱;
552、第二搅拌柱;56、滑动杆;57、传动件;571、第一齿条;572、安装架;573、转动柱;574、齿轮;575、第二齿条;58、同步件;581、第一同步轮;582、第二同步轮;583、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包括主体1、调节板2、隔板3、供风组件4和疏通组件5。
[0031] 参照图2,主体1设有容纳腔11,主体1的上端设有一级返料口12和二级返料口13,主体1朝向锅炉的一侧设有出料口14,一级返料口12设于出料口14和二级返料口13之间,一级返料口12的轴线竖直,出料口14的轴线与一级返料口12的轴线的夹为钝角,出料口14的开口朝向斜下方,二级返料口13的轴线与一级返料口12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二级返料口13的开口朝向斜上方,一级返料口12、二级返料口13和出料口14均连通于容纳腔11。
[0032] 主体1的上端设有调节口15,调节口15设于出料口14与一级返料口12之间,调节口15连通于容纳腔11,调节板2滑动连接于调节口15的内壁,调节板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12的轴向,调节板2的两端均贴合于容纳腔11的内壁,调节板2将容纳腔11分隔为返料腔111和流化腔112,返料腔111连通于出料口14,流化腔112连通于一级返料口12和二级返料口13,返料腔111和流化腔112通过调节板2下方的连通口113连通。
[0033] 参照图2,主体1的下端设有控制风腔16,控制风腔16设于容纳腔11的下方,控制风腔16和容纳腔11之间通过挡板17隔开,挡板17上设有通风口171,通风口17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控制风腔16和容纳腔11,通风口171设有多个,多个通风口171均匀分布于挡板17,使得返料风与流化风分布均匀,降低进风不均匀时物料在返料器本体中堆积而发生结的概率,通风口171内安装有风帽172,风帽172设有多个,风帽172与通风口171一一对应设置,风帽172使得布风更加均匀,流化更加稳定,降低大颗粒沉积的概率。
[0034] 两个隔板3将控制风腔16分隔成返料风腔161、一级松动风腔162和二级松动风腔163,两个隔板3沿着垂直于调节板2的方向间隔设置,隔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调节板2的长度方向,返料风腔161设于出料口14的下方,返料风腔161设于调节板2靠近出料口14的一侧,一级松动风腔162设于一级返料口12的下方,二级松动风腔163设于二级返料口13的下方。
[0035] 参照图2,主体1设有辅助风腔18,辅助风腔18设于流化腔112远离返料腔111的一侧,辅助风腔18通过辅助风口19连通于流化腔112,辅助风口19的轴线与挡板17的夹角为锐角,辅助风口19设有多个,多个辅助风口19沿着调节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辅助风口19内安装有风帽172,辅助风口19朝向容纳腔11的一端的开口朝向出料口14,辅助风口19用于将流化腔112内的物料吹向返料腔111,且便于辅助返料腔111内的物料从出料口14排出。
[0036] 参照图1和图2,供风组件4包括主管41、第一支管42、第二支管43、第三支管44、第四支管45和返料风机46。返料风腔161通过第一支管42连通于主管41,一级松动风腔162通过第二支管43连通于主管41,二级松动风腔163通过第三支管44连通于主管41,辅助风腔18通过第四支管45连通于主管41,主管41连通于返料风机46的出风口,返料风机46设为罗茨风机,第一支管42的内壁连接有第一调节阀421,第二支管43的内壁连接有第二调节阀431,第三支管44的内壁连接有第三调节阀441,第四支管45的内壁连接有第四调节阀451,第一调节阀421、第二调节阀431、第三调节阀441和第四调节阀451均设为球阀
[0037] 参照图1和图2,疏通组件5包括支架51、弹簧52、转动轴53、叶轮54、搅拌杆55、滑动杆56、传动件57和同步件58。一级返料口12的内壁设有导向槽121,导向槽1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一级返料口12的轴向,导向槽121设于一级返料口12的上部,导向槽121设有两个,两个导向槽121围绕一级返料口1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
[0038] 参照图2,支架51包括环体511、支撑杆512、轴承513和保护盖514,支撑杆5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环体511的外壁,支撑杆512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512围绕环体511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支撑杆512远离环体511的一端滑动嵌于导向槽121内,支撑杆51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导向槽121的长度方向。弹簧52设有两个,弹簧52一一对应设于导向槽121内,弹簧52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512的下端,弹簧5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导向槽121朝上的槽壁。轴承513的外壁同轴固定连接于环体511的内壁,转动轴53同轴固定连接于轴承513的内壁,保护盖514同轴固定罩设于环体511的上端,保护盖514同轴设有穿口5141,穿口5141用于供转动轴53的上端穿过,穿口5141的直径等于转动轴53的直径。
[0039] 转动轴53的上端伸出一级返料口12,转动轴53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于叶轮54,叶轮54的高度大于二级返料口13最下端的高度。搅拌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53的外壁,搅拌杆55包括第一搅拌柱551和第二搅拌柱552,第一搅拌柱55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搅拌柱551沿着转动轴5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搅拌柱55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搅拌柱552沿着转动轴5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一搅拌柱551和第二搅拌柱552分别设于转动轴53的两侧,相邻两个第一搅拌柱55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搅拌柱552,且第二搅拌柱552设于相邻两个第一搅拌柱551的中间。
[0040] 参照图2和图3,一级返料口12朝向调节口15的外壁设有限位槽122,限位槽1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槽121的长度方向,限位槽122设于导向槽121的下方,靠近限位槽122的导向槽121朝上的槽壁设有通口123,通口123连通于导向槽121和限位槽122,滑动杆56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512的下端,滑动杆56的下端贯穿通口123后伸入限位槽122内。
[0041] 参照图1和图3,传动件57包括第一齿条571、安装架572、转动柱573、齿轮574和第二齿条575。
[0042]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齿条571滑动嵌于限位槽122内,第一齿条5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杆56的下端。
[0043] 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572设于调节口15与限位槽122之间,安装架572固定连接于主体1的上端,转动柱573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架572,转动柱573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调节板2的长度方向。
[0044] 参照图2和图3,齿轮574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柱573的外壁,第二齿条57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调节板2的上端,第一齿条571和第二齿条575分别啮合于齿轮574的两端。
[0045] 参照图1,同步件58包括第一同步轮581、第二同步轮582和同步带583,第四调节阀451的阀杆伸出第四支管45,第四调节阀451的阀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转动柱573的转动轴线,第一同步轮581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柱573的外壁,第二同步轮582同轴固定连接于第四调节阀451的阀杆,同步带583套设于第一同步轮581和第二同步轮582的外周。
[004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供风组件4对容纳腔11内供风,叶轮54转动使得转动轴53转动,搅拌杆55同步转动对一级返料口12进行疏通,到一级返料口12堵灰时,支撑杆512下滑通过传动件57带动调节板2上滑,将连通口113增大,并通过同步件58带动第四调节阀451的开角增大,使得风量增大,及时对堵灰的一级返料口12进行疏通。
[0047]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参照图2,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返料装置,将一级返料口12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料口14,将出料口14连通于炉
膛,将二级返料口13连通于分离器的出气管;
物料在分离器内被分离后,固体颗粒物从一级返料口12进入流化腔112,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并被过滤器过滤,过滤的固体颗粒物从二级返料口13进入流化腔112,流化腔112内的流化物料经过返料腔111从出料口14回流至炉膛内。
[004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用于两级返料炉型的U型返料装置使用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返料装置上设置多个返料口,便于将多级分离的固体颗粒物通过返料装置回流至炉膛内,便于回聊,减少资源浪费。
[004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