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 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

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

申请号 CN201910236012.7 申请日 2019-03-27 公开(公告)号 CN110006039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薪火传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陈庆平; 成运; 王剑波; 刘海力; 李华辉; 李媛; 陈婕;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气化 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与外灶,内灶设有内灶 风 机,外灶设有外灶风机,内灶包括内灶灶芯和内灶燃气进口管,内灶灶芯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第一配气室周向 侧壁 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连通至第一配气室,第一配气室上端设置有压火盖,外灶包括外灶灶芯、外灶燃气进口管和外灶风机,外灶与内灶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第二配气室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和外灶风机均连通至第二配气室,外灶灶芯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内灶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中的烟气点燃,气化炉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能将烟气充分燃烧掉,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灶(1)与外灶(2),所述内灶(1)设置于所述外灶(2)内部,所述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的内灶机(12),所述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
所述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所述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所述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所述第一配气室(14),所述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所述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所述外灶(2)与所述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所述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所述外灶燃气进口管(22)和所述外灶风机(23)均连通至所述第二配气室(27),所述外灶灶芯(20)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
所述内灶风机(12)连通至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所述内灶(1)的部位,燃气与助燃氧气在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就开始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灶灶芯(20)的火焰出口沿竖向开设,
所述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所述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
所述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灶风机(12)和所述外灶风机(23)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所述内灶(1)和所述外灶(2),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所述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
4.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灶(1)与外灶(2),所述内灶(1)设置于所述外灶(2)内部,所述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所述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
所述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所述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所述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所述第一配气室(14),所述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所述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外灶灶壳(21)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所述外灶灶芯(20)位于所述外灶灶壳(21)内部且所述外灶灶芯(20)与外灶灶壳(21)之间形成空腔(24),所述外灶灶芯(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所述外灶风机(23)连通至所述空腔(24),所述外灶(2)与所述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所述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所述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通至所述第二配气室(27),所述外灶(2)内部且位于所述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
所述内灶风机(12)连通至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所述内灶(1)的部位,燃气与助燃氧气在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就开始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风孔排布成一圈,所述供风孔上设有位于所述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或
所述供风孔排布成两圈,靠近所述压火盘(25)的一圈供风孔上设有位于所述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管(26)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度为45°或135°。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灶灶芯(20)的火焰出口沿竖向开设,
所述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所述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
所述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灶灶芯(20)的火焰出口沿平方向开设,
所述压火盘(25)为一个,所述压火盘(25)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压火盘(25)外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灶(2)的火焰出口端设置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设置有挡火板。
10.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灶灶壳(21)为一体式,或
所述外灶灶壳(21)包括灶头和灶底,所述外灶灶芯(20)布设于所述灶头内,所述第二配气室(27)布设于所述灶底,所述灶头与所述灶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灶头与所述灶底为可拆卸式连接。

说明书全文

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

背景技术

[0002] 过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焚烧或者填埋,但是垃圾焚烧或者填埋仍然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填埋会对源和土壤造成巨大污染,并且占用大量土地,而焚烧技术由于受到国内垃圾成分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将垃圾转化为无毒无害绿色能源的目的。垃圾气化是指在密闭的容器中,将垃圾进行缺燃烧,利用空气和蒸汽作为混合气化剂,使垃圾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相比而言,气化比焚烧一定量的垃圾能产生更多的能量,而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更少。
[0003] 垃圾气化处理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燃烧,而现有的燃烧灶多是直接使用制备好的燃气如罐装好的液化气或者天然气作为燃料才能稳定燃烧,而将这种燃烧灶直接匹配气化炉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黑烟、浪费燃料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以解决现有燃烧灶与气化炉不能很好匹配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黑烟的技术问题。
[000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与外灶,所述内灶设置于所述外灶内部,所述内灶设有用于给内灶燃烧供氧的内灶机,所述外灶设有用于给外灶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所述内灶包括内灶灶芯和内灶燃气进口管,所述内灶灶 芯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所述第一配气室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连通至所述第一配气室,所述第一配气室上端设置有压火盖,所述外灶包括外灶灶芯和外灶燃气进口管,所述外灶与所述内灶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所述第二配气室上端设有配风口,所述外灶燃气进口管和所述外灶风机均连通至所述第二配气室,所述外灶灶芯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外灶灶芯的火焰出口沿竖向开设,所述压火盘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和第二压火盘,所述第一压火盘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第一压火盘外周区域;所述第二压火盘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内灶风机和所述外灶风机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所述内灶灶芯和所述外灶灶芯。
[000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另一种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与外灶,所述内灶设置于所述外灶内部,所述内灶设有用于给内灶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所述外灶设有用于给外灶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所述内灶包括内灶灶芯和内灶燃气进口管,所述内灶灶芯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所述第一配气室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所述内灶燃气进口管连通至所述第一配气室,所述第一配气室上端设置有压火盖,所述外灶包括外灶灶芯、外灶灶壳和外灶燃气进口管,所述外灶灶芯位于所述外灶灶壳内部且所述外灶灶芯与外灶灶壳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外灶灶芯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所述外灶风机连通至所述空腔,所述外灶与所述内灶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所述第二配气室上端设有配风口,所述外灶燃气进口管连通至所述第二配气室,所述外灶内部且位于所述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短管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度为45°或135°。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灶风机和所述外灶风机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所述内灶灶芯和所述空腔。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外灶灶芯的火焰出口沿竖向开设,所述压火盘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和第二压火盘,所述第一压火盘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第一压火盘外周区域;所述第二压火盘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外灶灶芯的火焰出口沿水平方向开设,所述压火盘为一个,所述压火盘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所述压火盘外周区域。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外灶的火焰出口端设置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设置有挡火板。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外灶灶壳为一体式,或所述外灶灶壳包括灶头和灶底,所述外灶灶芯布设于所述灶头内,所述第二配气室布设于所述灶底,所述灶头与所述灶底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灶头与所述灶底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同时连接母气化炉和子气化炉,内灶燃气进口管连接母气化炉,外灶燃气进口管连接子气化炉,母气化炉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进入第一配气室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内灶风机向内灶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达到50%,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外灶风机将充足的助燃氧气导入,烟气与氧气充分混合,借助于内灶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17]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例说明:
[0028] 1、内灶;10、内灶灶芯;11、内灶燃气进口管;12、内灶风机;13、压火盖;14、第一配气室;
[0029] 2、外灶;20、外灶灶芯;21、外灶灶壳;22、外灶燃气进口管;23、外灶风机;24、空腔;25、压火盘;251、第一压火盘;252、第二压火盘;26、短管;27、第二配气室;
[0030] 3、母气化炉;4、子气化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2] 实施例1
[003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1与外灶2,内灶1设置于外灶2内部,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压火盖13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盖13外周区域;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外灶2与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22和外灶风机23均连通至第二配气室
27,外灶灶芯20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内灶风机12可以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燃气和 助燃氧气在第一配气室中进行混合,内灶风机12也可以连通至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内灶的部位,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混合,优选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以便于气流流入第一配气室14,这样气流流通路径变窄,流速加快,防止燃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燃烧。在外灶2的灶壁上设置有与内灶灶芯10相通的点火孔,燃烧灶可以自带点火装置用于点火,例如电子点火棒或喷火枪,也可以用外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0035] 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如图8所示,同时连接母气化炉3和子气化炉4,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接母气化炉3,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接子气化炉4,母气化炉3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3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进入第一配气室14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10,内灶风机12向内灶1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13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4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为0~50%的垃圾,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4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外灶风机23将充足的助燃氧气导入,烟气与氧气在第二配气室充分混合由配风孔进入到外灶灶芯20中,借助于内灶1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20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4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25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20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36] 本实施例中,外灶2的灶壁设有耐火隔热层。燃烧灶燃烧产生非常高的温度,为了防止灶壳被高温损坏以及为了安全考虑,外灶的灶壁设置耐火隔热层,减少高热量向外辐射
[0037] 本实施例中,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为两个独立的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设置为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内灶灶芯10和外灶灶芯20。通过在并联管道上设置,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并联管路是否连通。
[0038] 本实施例中,外灶2为一体式,即外灶2是灶壁上下一体的。燃气燃烧主要是在灶芯内进行,灶芯内的温度非常高,为了避免燃烧灶损坏后需要更换全套灶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外灶2设置为包括灶头和灶底,外灶灶芯20布设在灶头内,第二配气室27布设于灶底,灶头和灶底设置分体式,灶头和灶底为可拆卸连接,灶底承受的温度低于灶头承受的温度,损耗较小,灶底的使用寿命比远比灶头的使用寿命长,当灶头损坏时,仅需要更换灶头,节约了设备投资。
[0039]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和外灶灶壳21的出口方向为竖直方向布设,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第一压火盘251比第二压火盘252的直径小,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
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第一压火盘让燃气与助燃氧气发生紊流充分混合,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防止黑烟的产生,第二压火盘能增大燃烧火焰的直径,降低火焰的高度,当燃烧灶匹配热水锅炉使用时,可以增大传热面积。
[0040] 实施例2
[004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1与外灶2,内灶1设置于外灶2内部,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上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压火盖13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盖13外周区域;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外灶灶壳21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外灶灶芯20位于外灶灶壳21内部且外灶灶芯20与外灶灶壳21之间形成空腔24,外灶灶芯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外灶风机23连通至空腔24,外灶2与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通至第二配气室27,外灶2内部且位于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内灶风机12可以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第一配气室中进行混合,内灶风机12也可以连通至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内灶的部位,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混合,优选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以便于气流流入第一配气室14,这样气流流通路径变窄,流速加快,防止燃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燃烧。外灶2的灶壁上设置有与内灶灶芯10相通的点火孔,燃烧灶可以自带点火装置用于点火,例如电子点火棒或喷火枪,也可以用外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0043] 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如图8所示,同时连接母气化炉3和子气化炉4,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接母气化炉3,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接子气化炉4,母气化炉3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3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进入第一配气室14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10,内灶风机12向内灶1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13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4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为0~50%的垃圾,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4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经配风孔流入外灶灶芯20内部,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进入到外灶灶芯20中与烟气混合,借助于内灶1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20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4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25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20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44] 本实施例中,供风孔排布成一圈,供风孔上设有位于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上的短管26喷入到外灶灶芯20中,所有供风孔上的短管均位于外灶灶芯20同一个径向面上且沿径向面同向倾斜,使助燃氧气在外灶灶芯内形成漩涡,能够促使外灶灶芯内的气压低于子气化炉中的气压,有助于子气化炉产生的烟气被吸入燃烧灶,短管
26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角度优选为45°或135°,实验证明,短管在该倾斜角度下,燃烧灶的燃烧效果最好,燃烧火焰最稳定。本实施例中,供风孔的位置位于内灶1与外灶
2之间的环形空间、第二配气室的上方,从第二配气室上端配风孔出来的烟气与供风管出来的氧气汇合并混合后借助于内灶的燃烧火焰被点燃。
[0045]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壳21是一个整体部分,即一体式,外灶灶芯20和外灶灶壳21的出口方向为竖向布设,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第一压火盘251比第二压火盘252的直径小,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第一压火盘让燃气与助燃氧气发生紊流充分混合,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防止黑烟的产生,第二压火盘能增大燃烧火焰的直径,降低火焰的高度,当燃烧灶匹配热水锅炉使用时,可以增大传热面积。
[0046]  本实施例中,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采用两个独立的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减少风机个数,降低设备投资,也可以将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设置为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内灶灶芯10和外灶灶芯20。通过在并联管道上设置阀门,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并联管路是否连通。
[0047] 实施例3
[004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1与外灶2,内灶1设置于外灶2内部,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压火盖13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盖13外周区域;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外灶灶壳21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外灶灶芯20位于外灶灶壳21内部且外灶灶芯20与外灶灶壳21之间形成空腔24,外灶灶芯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外灶风机23连通至空腔24,外灶2与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通至第二配气室27,外灶2内部且位于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内灶风机12可以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第一配气室中进行混合,内灶风机12也可以连通至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内灶的部位,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混合,优选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以便于气流流入第一配气室14,这样气流流通路径变窄,流速加快,防止燃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燃烧。外灶的灶壁上设置有与内灶灶芯相通的点火孔,燃烧灶可以自带点火装置用于点火,例如电子点火棒或喷火枪,也可以用外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0050] 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如图8所示,同时连接母气化炉3和子气化炉4,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接母气化炉3,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接子气化炉4,母气化炉3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3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进入第一配气室14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10,内灶风机12向内灶1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13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4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为0~50%的垃圾,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4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经配风孔流入外灶灶芯20内部,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进入到外灶灶芯20中与烟气混合,借助于内灶1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20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4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25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20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51] 本实施例中,供风孔排布成两圈,靠近压火盘25的一圈供风孔上设有位于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和短管26喷入到外灶灶芯20中,短管位于外灶灶芯20同一个径向面上且沿径向面同向倾斜,使助燃氧气在外灶灶芯内形成漩涡,能够促使外灶灶芯内的气压低于子气化炉中的气压,有助于子气化炉产生的烟气被吸入燃烧灶,短管
26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角度优选为45°或135°,实验证明,短管在该倾斜角度下,燃烧灶的燃烧效果最好,燃烧火焰最稳定。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的供风孔的位置位于内灶1燃烧火焰方向的下游,相当于是在外灶的灶头进行配氧。
[0052]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壳21是一个整体部分,即一体式,外灶灶芯20和外灶灶壳21的出口方向为竖向布设,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第一压火盘251比第二压火盘252的直径小,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
第一压火盘让燃气与助燃氧气发生紊流充分混合,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防止黑烟的产生,第二压火盘能增大燃烧火焰的直径,降低火焰的高度,当燃烧灶匹配热水锅炉使用时,可以增大传热面积。
[0053] 本实施例中,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设置为共用一个风机,并通过并联管道分别连通至内灶灶芯10和外灶灶芯20。通过在并联管道上设置阀门,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并联管路是否连通。
[0054]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壳21的火焰出口端设置有隔热耐火层。因为外灶2的下壳体端为空腔24,空腔24内部充助燃氧气,该空腔24将外灶灶芯20与外界进行了隔绝,因此,只需在空腔24上端的出口端设置隔热耐火层。
[0055] 实施例4
[005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1与外灶2,内灶1设置于外灶2内部,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压火盖13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盖13外周区域;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外灶灶壳21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外灶灶芯20位于外灶灶壳21内部且外灶灶芯20与外灶灶壳21之间形成空腔24,外灶灶芯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外灶风机连通至空腔24,外灶2与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通至第二配气室27,外灶2内部且位于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内灶风机12可以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第一配气室中进行混合,内灶风机12也可以连通至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内灶的部位,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混合,优选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以便于气流流入第一配气室14,这样气流流通路径变窄,流速加快,防止燃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燃烧。外灶的灶壁上设置有与内灶灶芯相通的点火孔,燃烧灶可以自带点火装置用于点火,例如电子点火棒或喷火枪,也可以用外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0058] 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如图8所示,同时连接母气化炉3和子气化炉4,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接母气化炉3,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接子气化炉4,母气化炉3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3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进入第一配气室14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10,内灶风机12向内灶1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13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4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为0~50%的垃圾,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4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经配风孔流入外灶灶芯20内部,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进入到外灶灶芯20中与烟气混合,借助于内灶1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20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4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25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20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59] 本实施例中,供风孔排布成两圈,靠近压火盘25的一圈供风孔上设有位于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和短管26喷入到外灶灶芯20中,短管位于外灶灶芯20同一个径向面上且沿径向面同向倾斜,使助燃氧气在外灶灶芯内形成漩涡,能够促使外灶灶芯内的气压低于子气化炉中的气压,有助于子气化炉产生的烟气被吸入燃烧灶,短管
26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角度优选为45°或135°,实验证明,短管在该倾斜角度下,燃烧灶的燃烧效果最好,燃烧火焰最稳定。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的供风孔的位置位于内灶1燃烧火焰方向的下游,相当于是在外灶的灶头进行配氧。
[0060]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和外灶灶壳21的出口方向为竖直方向,压火盘25为两个,沿火焰方向依次为第一压火盘251和第二压火盘252,第一压火盘251比第二压火盘252的直径小,第一压火盘251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第一压火盘251外周区域;第二压火盘252上由中心区域向外周区域方向均布通孔。这样设置压火盘,第一压火盘让燃气与助燃氧气发生紊流充分混合,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防止黑烟的产生,第二压火盘能增大燃烧火焰的直径,降低火焰的高度,当燃烧灶匹配热水锅炉使用时,可以增大传热面积。
[0061] 本实施例中,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采用两个独立的风机,分别对内灶1和外灶2的燃烧进行配氧。
[0062]  本实施例中,外灶2包括灶头和灶底,外灶灶芯20布设于灶头内,第二配气室27布设于灶底,灶头与灶底为分体式,灶头与灶底为可拆卸式连接。灶底承受的温度低于灶头承受的温度,损耗较小,灶底的使用寿命比远比灶头的使用寿命长,当灶头损坏时,仅需要更换灶头,节约了设备投资。
[0063] 实施例5
[006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的结构示意图。
[006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包括内灶1与外灶2,内灶1设置于外灶2内部,内灶1设有用于给内灶1燃烧供氧的内灶风机12,外灶2设有用于给外灶2燃烧供氧的外灶风机23,内灶1包括内灶灶芯10和内灶燃气进口管11,内灶灶芯10内部设有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周向侧壁设有配风孔,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第一配气室14上端设置有压火盖13,压火盖13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盖13外周区域;外灶2包括外灶灶芯20、外灶灶壳21和外灶燃气进口管22,外灶灶芯20位于外灶灶壳21内部且外灶灶芯20与外灶灶壳21之间形成空腔24,外灶灶芯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圈间隔排布的供风孔,外灶风机连通至空腔24,外灶2与内灶1之间形成有第二配气室27,第二配气室27上端设有配风口,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通至第二配气室27,外灶2内部且位于供风孔气流方向的下游设有至少一个压火盘25。内灶风机12可以连通至第一配气室14,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第一配气室中进行混合,内灶风机12也可以连通至内灶燃气进口管11靠近内灶的部位,燃气和助燃氧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混合,优选地,内灶燃气进口管11向第一配气室14方向收窄,以便于气流流入第一配气室14,这样气流流通路径变窄,流速加快,防止燃气在燃气进口管内就开始燃烧。外灶的灶壁上设置有与内灶灶芯相通的点火孔,燃烧灶可以自带点火装置用于点火,例如电子点火棒或喷火枪,也可以用外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0066] 本实施例的气化子母炉用燃烧灶,搭配气化炉使用时,如图8所示,同时连接母气化炉3和子气化炉4,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连接母气化炉3,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连接子气化炉4,母气化炉3内需加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母气化炉3内的垃圾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气化生产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由内灶燃气进口管11进入第一配气室14后由配风孔进入内灶灶芯10,内灶风机12向内灶1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火燃烧,火焰由压火盖13的通孔喷出;子气化炉4内可加入含水量较高的湿垃圾,含水量可以为0~50%的垃圾,只需保证子气化炉底层的垃圾较干燥(含水率小于15%的垃圾)即可,子气化炉4底层垃圾点火燃烧,在不充分供氧情况下,湿垃圾在子气化炉内发生气化产生不可直接燃烧的烟气,烟气由外灶燃气进口管22进入到第二配气室中经配风孔流入外灶灶芯20内部,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进入到外灶灶芯20中与烟气混合,借助于内灶1的燃烧火焰将外灶灶芯20中的烟气点燃,子气化炉4内的湿垃圾气化产生的黑烟和有毒有害气体在外灶灶内被高温分解,并且压火盘25的设置使烟气与氧气发生紊流而充分混合,且使烟气在外灶灶芯20的停留时间延长,将烟气在燃烧灶内充分燃烧掉,防止黑烟的产生,从而使气化炉处理垃圾达到了环保效果,并且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湿垃圾。
[0067] 本实施例中,供风孔排布成两圈,靠近压火盘25的一圈供风孔上设有位于外灶灶芯20的径向面上且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的短管26。外灶风机23将助燃氧气导入空腔24中,经由外灶灶芯20侧壁的供风孔和短管26喷入到外灶灶芯20中,短管位于外灶灶芯20同一个径向面上且沿径向面同向倾斜,使助燃氧气在外灶灶芯内形成漩涡,能够促使外灶灶芯内的气压低于子气化炉中的气压,有助于子气化炉产生的烟气被吸入燃烧灶,短管
26的悬挑端由径向面中心向外倾斜角度优选为45°或135°,实验证明,短管在该倾斜角度下,燃烧灶的燃烧效果最好,燃烧火焰最稳定。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的供风孔的位置位于内灶1燃烧火焰方向的下游,相当于是在外灶的灶头进行配氧。
[0068]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芯20和外灶灶壳21的出口方向为水平方向布设,即燃烧火焰为横向喷火,由于横向喷火对火焰高度限制较少,压火盘25设置为一个,压火盘25中心区域为封闭板体,通孔均布于压火盘外周区域,这样让燃气与助燃氧气发生紊流充分混合,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防止黑烟的产生。
[0069]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壳21的火焰出口端设置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设置有挡火板。缩径部用于防止火焰乱窜,引发危险。
[0070] 本实施例中,内灶风机12和外灶风机23采用两个独立的风机,分别对内灶1和外灶2的燃烧进行配氧。
[0071] 本实施例中,外灶灶壳21的出口端设置有隔热耐火层。因为外灶2的下壳体端为空腔24,空腔24内部充助燃氧气,该空腔24将外灶灶芯20与外界进行了隔绝,因此,只需在空腔24上端的出口端设置隔热耐火层。
[0072] 本实施例中,外灶2包括灶头和灶底,灶头与灶底为一体式,外灶灶芯20布设于灶头内,第二配气室27布设于灶底。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灶头和灶底设置为分体式,灶头和灶底为可拆卸连接,灶底承受的温度低于灶头承受的温度,损耗较小,灶底的使用寿命比远比灶头的使用寿命长,当灶头损坏时,仅需要更换灶头,节约了设备投资。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