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 / 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32251.9 申请日 2024-01-30 公开(公告)号 CN117739262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2
申请人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发明人 陈秋燕; 李珂; 李晓波; 沈腾; 罗靓婧; 肖照宇; 李悦; 冯泳程; 王芹; 刘欣;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系统包括:第一储藏罐,用于储藏液态CO2;换热器,用于从第一储藏罐获取液态CO2,将液态CO2 气化 获得气态CO2后,再将气态CO2输回至第一储藏罐,以进行加压;第二储藏罐,用于储藏液态CO2;充注管组件,用于第一储藏罐向第二储藏罐充注液态CO2;压 力 传感器 组件,用于监测第一储藏罐和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其中,充注管组件设有 阀 门 和 泵 体。本申请能够实现在第一储藏罐和第二储藏罐的压力满足状态下,第一储藏罐向第二储藏罐充注液态CO2,实现二 氧 化 碳 驳运。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操作简单,实现CO2运输过程船岸转驳。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
第一储藏罐,所述第一储藏罐用于储藏液态CO2;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储藏罐获取所述液态CO2,将所述液态CO2气化获得气态CO2后,再将所述气态CO2输回至所述第一储藏罐,以进行加压;
第二储藏罐,所述第二储藏罐用于储藏所述液态CO2;
充注管组件,所述充注管组件用于所述第一储藏罐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
传感器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其中,所述充注管组件设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还包括:
第一调压管,所述第一调压管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储藏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还包括:
第二调压管,所述第二调压管与所述第一调压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储藏罐调节压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调压管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对应所述阀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注管组件包括第一充注管、第二充注管和总充注管;
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均分别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储藏罐连接;
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均与所述总充注管连接;
在所述第一储藏罐通过所述充注管组件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的状态下,所述总充注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上均设有所述泵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注管组件还包括第三充注管和第四充注管;
所述总充注管分别与第三充注管和第四充注管连接;
在所述第一储藏罐通过所述充注管组件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充注管和所述第四充注管均分别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紧急脱离部件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快速连接部件连接,其中所述快速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储藏罐,所述紧急脱离部件与所述第三充注管或所述第四充注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注管和所述第四充注管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安全阀,用于泄放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还用于监测所述总充注管上的压力;所述总充注管上设有第二安全阀,用于泄放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换热器设于船舶舱体,所述第二储藏罐设于岸边;或,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换热器设于第一船舶的舱体,所述第二储藏罐设于第二船舶的舱体。
10.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
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
响应于所述第一储藏罐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值,利用所述换热器对所述第一储藏罐进行充压;
响应于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开启所述充注管组件上的阀门和泵体,执行充注过程;当所述第二储藏罐的液位达到设定液位值,则关闭所述充注管组件上的阀门和泵体,充注过程完成;所述充注过程中维持所述第一储藏罐内和所述第二储藏罐内压力稳定于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述第一储藏罐或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对所述第一储藏罐或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泄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第一调压管和第二调压管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第一调压管和所述第二调压管上对应的阀门,以实现第一储藏罐2内和第二储藏罐3内压力维持稳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充注过程开始前,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第二储藏罐内温度;
响应于所述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执行所述充注过程;
响应于所述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对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降温,当所述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后,开启所述充注管组件的所述阀门和所述泵体,执行所述充注过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喷淋降温方式,对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降温。

说明书全文

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CO2转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温室气体减排日益受到重视,温室气体减排及捕捉成为当前航运业的热话题。随着捕捉系统(CCUS)、合成甲醇等新技术的兴起,海运CO2成为一种新兴的船舶运输方式。而随着CO2海上运输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港口资源日趋紧张,未来很可能面临用于CO2运输的码头短缺,以及两船驳运困难的局面。
[0003] CO2输送与转驳系统需要满足严苛要求,是海上CO2产业链的关键核心系统之一,目前尚未任何规范化技术实际应用到CO2的过驳中,现在技术无法满足CO2传输条件问题。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液态CO2转驳系统及其应用方法,以满足液态CO2转驳需求。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态CO2转驳系统,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
[0007] 第一储藏罐,所述第一储藏罐用于储藏液态CO2;
[0008]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储藏罐获取所述液态CO2,将所述液态CO2气化获得气态CO2后,再将所述气态CO2输回至所述第一储藏罐,以进行加压;
[0009] 第二储藏罐,所述第二储藏罐用于储藏所述液态CO2;
[0010] 充注管组件,所述充注管组件用于所述第一储藏罐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
[0011] 压传感器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其中,所述充注管组件设有门和体。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还包括:
[0013] 第一调压管,所述第一调压管通过阀门与所述第一储藏罐连接。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还包括:
[0015] 第二调压管,所述第二调压管与所述第一调压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储藏罐调节压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调压管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对应阀门连接。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注管组件包括第一充注管、第二充注管和总充注管;
[0017] 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均分别通过阀门与所述第一储藏罐连接;
[0018] 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均与所述总充注管连接;
[0019] 在所述第一储藏罐通过所述充注管组件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的状态下,所述总充注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连接;
[0020] 其中所述第一充注管和所述第二充注管上均设有所述泵体。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注管组件还包括第三充注管和第四充注管;
[0022] 所述总充注管分别与第三充注管和第四充注管连接;
[0023] 在所述第一储藏罐通过所述充注管组件向所述第二储藏罐充注所述液态CO2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充注管和所述第四充注管均分别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储藏罐连接。
[00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紧急脱离部件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快速连接部件连接,其中所述快速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储藏罐,所述紧急脱离部件与所述第三充注管或所述第四充注管连接。
[00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充注管和所述第四充注管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安全阀,用于泄放压力。
[00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件还用于监测所述总充注管上的压力;所述总充注管上设有第二安全阀,用于泄放压力。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换热器设于船舶舱体,所述第二储藏罐设于岸边;或,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换热器设于第一船舶的舱体,所述第二储藏罐设于第二船舶的舱体。
[002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采用如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0029] 监测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
[0030] 响应于所述第一储藏罐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值,利用所述换热器对所述第一储藏罐进行充压;
[0031] 响应于所述第一储藏罐和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开启所述充注管组件上的阀门和泵体,执行充注过程;当所述第二储藏罐的液位达到设定液位值,则关闭所述充注管组件上的阀门和泵体,充注过程完成;所述充注过程中维持所述第一储藏罐内和所述第二储藏罐内压力稳定于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述第一储藏罐或所述第二储藏罐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则对所述第一储藏罐或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泄压。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第一调压管和第二调压管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方法还包括:
[0034] 开启所述第一调压管和所述第二调压管上对应的阀门,以实现第一储藏罐2内和第二储藏罐3内压力维持稳定。
[00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充注过程开始前,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第二储藏罐内温度;
[0036] 响应于所述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则执行所述充注过程;
[0037] 响应于所述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对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降温,当所述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后,开启所述充注管组件的所述阀门和所述泵体,执行所述充注过程。
[00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喷淋降温方式,对所述第二储藏罐进行降温。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第一储藏罐、第二储藏罐、换热器和压力传感器组件。利用换热器能够将液态CO2转化为气态CO2,能够实现自动增压;能够实现在第一储藏罐和第二储藏罐的压力满足状态下,第一储藏罐向第二储藏罐充注液态CO2,实现船舶与船舶,船舶与岸边二化碳驳运。
[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填补现阶段CO2运输过程船岸转驳的技术空白,同时也适用于船船转驳,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
[004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0044]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0045] 附图标记:
[0046] 1‑换热器、101‑换热器进管、102‑换热器出管、2‑第一储藏罐、21‑第一泵体、22‑第二泵体、23‑第一压力传感器、24‑第一安全阀、25‑第二安全阀、26‑第三压力传感器、201‑第一进管、202‑第一充注管、203‑第二充注管、204‑第一调压管、205‑总充注管、206‑第二调压管、207‑第三充注管、208‑第四充注管、3‑第二储藏罐、31‑第二压力传感器、32‑软管、33‑温度传感器、34‑液位传感器、41‑第一阀门、42‑第二阀门、43‑第三阀门、44‑第四阀门、45‑第五阀门、46‑第六阀门、47‑第七阀门、48‑第八阀门、49‑第九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8] CO2(二氧化碳)输送和转驳系统在海上CO2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的色,但它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低温和艰难的晃动工况,并保证CO2的安全传输。然而,目前尚未出现任何规范化技术被实际应用于CO2的过驳过程中。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CO2传输的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004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第一储藏罐2、第二储藏罐3、换热器1、充注管组件和压力传感器组件。利用换热器1能够将液态CO2转化为气态CO2,能够实现自动增压;在第一储藏罐2和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满足状态下,第一储藏罐2通过充注管组件向第二储藏罐3充注液态CO2,实现船舶与船舶,或船舶与岸边CO2驳运。
[0050]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1] 实施例一、
[0052] 结合图1,液态CO2转驳系统包括第一储藏罐2、换热器1、第二储藏罐3、充注管组件和压力传感器组件。第一储藏罐2用于储藏液态CO2;换热器1用于从第一储藏罐2获取液态CO2,将液态CO2气化获得气态CO2后再将气态CO2输回至第一储藏罐2,以进行加压;第二储藏罐3用于储藏液态CO2;充注管组件,充注管组件用于第一储藏罐向第二储藏罐充注液态CO2;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第一储藏罐2和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其中,换热器进管101和充注管组件均设有阀门。
[0053] 如图1所示,换热器1连接有换热器进管101和换热器出管102,换热器进管101和换热器出管102均与第一储藏罐2连接。换热器1、换热器进管101和换热器出管102形成了乙二醇循环系统,可用于向第一储藏罐2充压。在换热器进管101上设有第一阀门41。
[0054] 第一储藏罐2可为设于船舶的船舱内的C形罐。换热器1可设于船舱的舱体内,与第一储藏罐2相邻。由于二氧化碳自身特性,在CO2转驳充注前需要进行充压,保证系统中有压工作,充压完成后继续增压将液态CO2充注进第二储藏罐3。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换热器1实现增压。换热器1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传导和对流热传递。当两个流体以相对运动的方式通过换热器1时,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流体。这样可以使得液体流体在换热器1中被加热而转变为气体。
[0055] 在具体实施例中,船舶上设有CO2捕获装置用于捕获CO2,并转化为液态CO2。CO2捕获装置通过管道将液态CO2输入至第一储藏罐2,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42。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注管组件包括第一充注管202、第二充注管203和总充注管205;第一充注管202通过第三阀门43与第一储藏罐2的E‑2口连接;第二充注管203通过第四阀门44与第一储藏罐2的E‑3口连接。第一充注管202和第二充注管203均与总充注管205连接;在第一储藏罐2通过充注管组件向第二储藏罐3充注液态CO2的状态下,总充注管205与第二储藏罐3连接。其中第一充注管202上设有第一泵体21,第二充注管203上设有第二泵体
22。第一泵体21和第二泵体22可采用深井泵。
[005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储藏罐2的E‑4口与第一调压管204连接,第一调压管204上设置有第九阀门49和第五阀门45。当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超过第二设定值时,可开启第九阀门49和第五阀门45泄放压力。
[005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态CO2转驳系统还包括第二调压管206,第二调压管206与第一调压管204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储藏罐3的E‑7出口设有第六阀门46。在第二储藏罐3进行泄放压力的状态下,第二调压管206通过软管与第二储藏罐3的对应的第六阀门46连接,第二调压管206可设于第九阀门49和第五阀门45之间。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23(PT101)、第二压力传感器31(PT201)和第三压力传感器26(PT301)。第一压力传感器23监测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31监测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第三压力传感器26监测总充注管205的压力。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注管组件还包括第三充注管207和第四充注管208。总充注管205分别与第三充注管207和第四充注管208连接;在第一储藏罐2通过充注管组件向第二储藏罐3充注液态CO2的状态下,第三充注管207和第四充注管208均分别通过软管32与第二储藏罐3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储藏罐3上E‑6口设置有第八阀门48,第三充注管207可通过软管连接第八阀门48。第二储藏罐3上E‑5口设有第七阀门47。第四充注管208可通过软管连接第七阀门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阀门47或第八阀门48采用喷淋控制阀门。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充注管207或第四充注管208中的任一者设有第一安全阀24,用于泄放压力。当向第二储藏罐3中充注完成后,充注管中留有一定的CO2液体,为了加速排放,可以手动打开第一安全阀24门进行排放。
[0061] 可选地,总充注管205上设有第二安全阀25,用于泄放压力。
[0062] 现有的软管32直接用于CO2传输不便于快速脱离。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软管32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紧急脱离部件连接,软管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快速连接部件连接,其中快速连接部件设于第二储藏罐3,紧急脱离部件与总充注管205(或第三充注管207或第四充注管208)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形成输送管路,使液态CO2转驳系统具备紧急脱离功能,确保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实现快速的加注及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快速连接部件和紧急脱离部件可分别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快速连接部件和紧急脱离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0063] 紧急脱离部件连接和常用的LNG紧急泄放装置相同,当出现船舶飘逸等现象,按下控制系统可实现管路快速脱离,保证系统安装。
[006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重量轻、易布置、操作简单、浪补偿能力强等特点,能满足安全快速装卸需求,实现长时间、大流量海上CO2转驳,同时具备紧急脱离功能,确保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填补现阶段CO2运输过程船岸转驳的技术空白,同时也适用于船船转驳,使用范围广。
[0065] 以上提供的液态CO2转驳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2所示:
[0066] 1.充压流程:为了防止储罐在泵送过程压力过低出现堵住的现象,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23监测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利用第二压力传感器31监测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响应于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设为7bar),利用换热器1对第一储藏罐2进行充压。充压流程为打开第一阀门41让液体CO2进入水乙二醇换热器1,进行液变气的过程,增加系统压力,充压过程中关闭第二阀门42、第三阀门43、第四阀门44、第五阀门
45、第七阀门47和第八阀门48。响应于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以及总充注管205的管路压力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关闭第一阀门41。
[0067] 充注过程也要考虑第二储藏罐3内压力及充注管组件中总充注管205的管路压力。当监测第一储藏罐2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3测得的压力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而第二压力传感器31测得的压力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对应打开第九阀门49或第六阀门46进行泄压。
响应于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以及总充注管205的管路压力都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打开第一阀门41进行充压,在保证系统压力满足要求后进行充注流程。
[0068] 2.充注流程:当系统内压力满足要求,即响应于第一储藏罐和第二储藏罐的压力以及总充注管205的管路压力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第一储藏罐2的压力略大于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开启第三阀门43和/或第四阀门44,对应开启第一泵体21和/或第二泵体22,第一泵体21或第二泵体22为深井泵。当第二储藏罐3的液位达到设定液位值,则关闭充注管组件上的阀门和泵体,充注过程完成;充注过程中维持第一储藏罐内2和第二储藏罐3内压力。
[0069]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33(TT201)监测第二储藏罐3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等于设定温度(如零下25℃),则第二储藏罐3内温度均匀低温,可直接充注低温液体,打开第七阀门47;否则需要先对第二储藏罐3进行降温,当第二储藏罐3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25℃后切换阀门,这个过程需要开启第六阀门46和第九阀门49两个回气阀门,帮助第一储藏罐2内和第二储藏罐3内压力维持稳定,防止CO2气体外排,当通过液位传感器34(LS201)测得第二储藏罐3的液位达到设定值(如额定液位的95%)可关闭第三阀门43和/或第四阀门44,对应关闭第一泵体21或第二泵体22,充注过程完成。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喷淋降温,如打开第八阀门48(第八阀门48采用喷淋控制阀门)进行喷淋,第二储藏罐3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25℃后切换开启第七阀门47进行充注。
[0071] 3.泄压拆卸过程:当充注过程完成后,系统管路中仍存在部分液体,为了进一步保证人员安全,先打开总充注管205上的第二安全阀25,进行管路液体泄放,当第三压力传感器26(PT301)监测到总充注管205的液体压力泄放至≤3bar,系统可进行快速拆卸。
[0072] 可选地,响应于第一储藏罐2或第二储藏罐3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则对第一储藏罐或第二储藏罐进行泄压,可开启第六阀门46、第五阀门45和第九阀门49。
[0073]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074]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储藏器(RAM)、内存、只读储藏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储藏介质中。
[007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