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395106.2 申请日 2011-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2487285B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申请人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太矢隆士;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其减少使用 频率 合成器的频率 信号 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耗。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中,接收部包含:第1 混频器 ,对基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和频率信号进行混合;第2混频器,对该第1混频器的输出和本地信号进行混合;以及解调级,解调该第2混频器的输出,生成解调信号,频率合成器包括:VCO,生成与控制输入 电压 的变动对应的频率的频率信号;以及反馈 电路 ,将与对该VCO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分频而得到的信号和基准 时钟信号 的 相位 差对应的电压作为控制输入电压,该VCO是偏置 电流 越大越能以高的频率进行工作的可变频率 振荡器 ,对应于该模式 指定 来控制该偏置电流。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含:频率合成器,生成根据接收模式以及发送模式的任一个的模式指定而确定的频率信号;发送部,对将所述频率信号作为被调制信号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发送;以及接收部,使用所述频率信号来接收无线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包含:
第1混频器,对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信号和所述频率信号进行混合;
第2混频器,对所述第1混频器的输出和本地信号进行混合;以及
解调级,解调所述第2混频器的输出,生成解调信号,
所述频率合成器包括:
压控振荡器VCO,生成与控制输入电压的变动对应的频率的频率信号;以及反馈电路,将与对所述VCO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分频而得到的信号和基准时钟信号相位差对应的电压作为所述控制输入电压,
所述VCO是偏置电流越大越能以高的频率进行工作的可变频率振荡器,对应于所述模式指定来控制所述偏置电流,
在所述第1混频器中使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信号的频率减小,
在所述第2混频器中使从所述第1混频器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减小,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具备:接收用设定寄存器,对用于设定接收工作时的所述VCO的目标频率的频率变更数据进行保持;发送用设定寄存器,对用于设定发送工作时的所述VCO的目标频率的频率变更数据进行保持;寄存器切换开关,根据模式指定信号将所述接收用设定寄存器或者所述发送用设定寄存器连接于所述VCO,
在所述VCO中具有电流源以及电流源用开关,当所述模式指定信号表示所述发送模式时,所述寄存器切换开关将所述发送用设定寄存器与所述VCO连接,使用所述发送用设定寄存器中所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来设定所述VCO,并且,所述电流源用开关被接通,从而所述电流源被连接,所述VCO的偏置电流增加,当所述模式指定信号表示所述接收模式时,所述寄存器切换开关将所述接收用设定寄存器与所述VCO连接,使用所述接收用设定寄存器中所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来设定所述VCO,并且,所述电流源用开关被断开,从而所述电流源被分离,所述VCO的偏置电流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含:分频级,对应于所述模式指定而分频比进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级包括:预分频器,以通过所述模式指定而确定的分频比来完成分频工作;以及分频器,以通过所述模式指定而确定的分频比来对所述预分频器的分频输出进行分频。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数据保持部,对高频率设定数据以及低频率设定数据进行保持,所述设定数据保持部根据所述模式指定择一地向所述VCO供给所述高频率设定数据以及低频率设定数据,
所述VCO生成与所述设定数据的内容对应的高频率或低频率的频率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构成所述预分频器的闩电路的偏置电流对应于所述模式指定而被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信号是通过振荡器生成的振荡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信号是对所述频率信号进行分频而得到的分频信号。

说明书全文

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用频率合成器的频率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历来,对于例如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本地局域网)通信等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已知在发送工作和接收工作中共同使用由PLL(Phase-locked loop,相环)构成的频率合成器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发送接收电路作为集成电路来构成的情况下有能使电路尺寸变小的优点。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9317号公报
[0006]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通信速度的高速化、通信量的增加,欲使利用频率合成器的频率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耗减少的期望不断高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期望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耗小的无线通信装置。
[0008]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包含:频率合成器,生成根据接收模式以及发送模式的任一个模式指定而确定的频率信号;发送部,对将所述频率信号作为被调制信号的发送信号进行无线发送;以及接收部,使用所述频率信号来接收无线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包含:第1混频器,对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的信号和所述频率信号进行混合;第2混频器,对所述第1混频器的输出和本地信号进行混合;以及解调级,解调所述第2混频器的输出,生成解调信号,所述频率合成器包括:VCO,生成与控制输入电压的变动对应的频率的频率信号;以及反馈电路,将与对所述VCO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分频而得到的信号和基准时钟信号相位差对应的电压作为所述控制输入电压,所述VCO是偏置电流越大越能以高的频率进行工作的可变频率振荡器,对应于所述模式指定来控制所述偏置电流。
[0009] 发明效果
[0010]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减少该装置的功耗。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0012] 图2在频率合成器中包含的VCO的电路图。
[0013] 图3是表示在VCO中包含的可变电容元件的结构的图。
[0014] 图4表示在VCO中包含的其它的可变电容元件的结构的图。
[0015] 图5是构成预分频器的一部分的闩锁电路的电路图。
[0016] 图6是将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与发送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
[0017] 图7是将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与接收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
[0018] 图8是将代替振荡器而具备分频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与接收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无线通信装置1是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中的无线LAN通信等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模
[0021] 天线10是用于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天线开关20是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接收侧的功能块31~36(以下,称为接收部)和发送侧的功能块40以及45(以下,称为发送部)之间,对与天线10的连接进行切换的开关。从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未图示的例如CPU等的控制电路供给模式指定信号SS。作为模式指定信号SS指定的模式,有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式。
[0022] 接收信号放大器31是将在模式指定信号SS指定接收模式的期间来到天线10的无线信号经由天线开关20进行接收并放大、将其输出到第1混频器32的放大器。
[0023] 第1混频器32是对接收信号放大器31的输出信号、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混合的混频器(即混合器)。第1混频器32输出包含接收信号放大器31的输出信号的频率(例如2500MHz)、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的频率(例如2000MHz)之差的频率(例如500MHz)的信号。
[0024] 第2混频器33是对第1混频器32的输出信号、和振荡器36的输出信号进行混合的混频器。第2混频器33输出包含来自第1混频器32的输入信号的频率(例如500MHz)、和振荡器36的输出信号的频率(例如498MHz)之差的频率(例如2MHz)的信号。
[0025] IF电路34是对第2混频器33的输出信号施加滤波处理以及信号放大处理的电路。解调部35对通过IF电路34施加了滤波处理等的信号施加解调处理,生成解调信号。
[0026] 振荡器36是生成固定频率(例如498MHz)的本地信号(以下,也称为振荡器信号)的振荡器。
[0027] 调制部40是在模式指定信号SS指定发送模式的期间将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作为被调制信号以发送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部。
[0028] 功率放大器45是对通过调制部40调制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被放大的信号经由天线开关20从天线10作为无线信号被发送。
[0029] 频率合成器50是由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51、环路滤波器52、电荷53、相位比较器54、预分频器55和分频器56组成的相位同步环(PLL: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对应于发送工作以及接收工作生成并输出彼此不同的频率信号(例如2500MHz、2000MHz的频率)。
[0030] VCO51是对应于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的电压,生成收敛于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确定的目标频率的频率的频率信号来作为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的振荡器。寄存器切换开关63对应于模式指定信号SS在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和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之间进行切换,通过VCO51生成的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根据在这些寄存器61以及62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的选择性的输入而被变更。
[0031] VCO51具有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以及控制电压输入端子51b。在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供给的频率变更数据是对应于指定发送模式的模式信号而从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供给的情况下,以高的频率(例如2500MHz)为目标,在输出端子51c输出对应于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控制电压输入的变化而偏倚的频率信号。在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供给的频率变更数据是对应于指定接收模式的模式信号而从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供给的情况下,以低的频率(例如2000MHz)为目标,在输出端子51c输出对应于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控制电压输入的变化而偏倚的频率信号。此外,对应于向偏置电流切换端子51d输入的模式指定信号SS来控制偏置电流。
[0032] 环路滤波器52是反馈环滤波器,是使来自电荷泵53的输入信号直流化并输出的低通滤波器。电荷泵53是使来自相位比较器54的输入电压的电压值上升的电路。相位比较器54是将基准时钟输入信号和来自分频器56的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变换为电压进行输出的电路。基准时钟输入信号是通过未图示的例如晶体等振子而生成的信号。基准时钟输入信号例如是1MHz。
[0033] 预分频器(prescaler)55是为了对VCO51的差动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而在分频器56的前级连接的前置分频器。分频器56是对来自预分频器55的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并提供给相位比较器54的分频器。以下,将由预分频器55和分频器56组成的结构称为分频级。分频级的分频比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被切换。在为指定发送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的情况下的分频比例如是1/2500,在为指定接收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的情况下的分频比例如是1/2000。分频级例如具备将VCO51的频率信号的频率设为1/2500的结构、和设为1/2000的结构,通过对应于模式指定信号SS来切换这些结构,从而切换分频比。
[0034] 再有,预分频器55、分频器56、相位比较器54、电荷泵53以及环路滤波器52构成反馈电路,该反馈电路将反馈电压作为控制电压向控制电压输入端子51b供给,该反馈电压对应于作为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信号的VCO51的频率信号的分频信号和基准时钟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0035] 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是对用于设定接收工作时的VCO51的目标频率的频率变更数据进行保持的寄存器。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是对用于设定发送工作时的VCO51的目标频率的频率变更数据进行保持的寄存器。频率变更数据是用于在发送时和接收时对通过VCO51生成的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进行切换的数据。
[0036] 寄存器切换开关63是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和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之间切换与VCO51的连接的开关。寄存器切换开关63在模式指定信号SS指定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开关连接于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侧,在指定接收模式的情况下开关连接于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侧。从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未图示的例如CPU等的控制电路供给模式指定信号SS。
[0037] 图2是VCO51的电路图。晶体管71以及72分别例如是nMOS(negativeMetal-Oxide-Semiconductor,阴极金属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71的源极连接于线圈73的一端,晶体管72的源极连接于线圈73的另一端。晶体管71以及72各自的漏极与电流源74R直接连接,经由电流源用开关79与电流源74L连接。晶体管71的栅极与晶体管7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72的栅极与晶体管71的源极连接。线圈73与电源电位连接。
[0038] 在线圈73的一端(端子T1)和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可变电容元件75L,在线圈73的另一端(端子T2)和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可变电容元件75R。可变电容元件75L以及75R的容量值基于向控制电压输入端子51b输入的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控制电压而被变更。
[0039] 此外,在线圈73的一端(端子T3)和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可变电容元件76L,在线圈73的另一端(端子T4)和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可变电容元件76R。可变电容元件76L以及76R的容量值基于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输入的频率变更数据的内容而被设定。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来选择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以及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的任一方,将在该被选择的一侧的寄存器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输入。频率变更数据通过译码器77被译码成例如二进制数的“0101”等的数据,向可变电容元件76L以及76R的分别供给。
[0040] 电流源用开关79根据向偏置电流切换端子51d输入的模式指定信号SS进行接通/断开。在指定发送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被输入的情况下,电流源用开关79接通,在指定接收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被输入的情况下,电流源用开关79断开。
[0041] 采用这样的结构,VCO51生成频率信号,在设置在线圈73的一端的输出端子51c输出该频率信号。VCO51是偏置电流变得越大而越能够以高的频率进行工作的可变频率振荡器。向第1混频器32、功率放大器45以及预分频器55(图1)供给输出端子51c的频率信号。在使用通过图5后述的方式的预分频器55的情况下,VCO51经由端子51c以及51cc向预分频器55供给正反相位的频率信号。
[0042] 此外,通过对应于模式指定信号SS而使电流源用开关79接通/断开,从而控制通过电流源74R和/或电流源74L生成的偏置电流。
[0043] 图3是表示可变电容元件75L的结构的图。可变电容二极管81是根据在阳极-阴极间施加的电压而静电容量变化的二极管(所谓的变容二极管)。在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阳极端分别连接有电容器82以及电阻83。向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阳极端经由电阻83输入来自环路滤波器52(图1)的信号。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的电压值越大,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容量值变得越小。可变电容元件75L的端子84与图2中的端子T1连接。可变电容元件75R和可变电容元件75L是相同的结构,端子84与图2中的端子T2连接。
[0044] 图4是表示可变电容元件76L的结构的图。晶体管91、93、95以及97的每一个例如是nMOS场效应晶体管。电容器92连接在晶体管91的源极和端子99之间,电容器94连接在晶体管93的源极和端子99之间,电容器96连接在晶体管95的源极和端子99之间,电容器98连接在晶体管97的源极和端子99之间。晶体管91、93、95以及97各自的漏极与接地电位连接。向晶体管91、93、95以及97各自的栅极选择性地输入在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以及在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的任一方。可变电容元件76L的端子99与图2中的端子T3连接。可变电容元件76R和可变电容元件76L是相同的结构,端子99与图2中的端子T4连接。
[0045] 图5是构成预分频器55的一部分的闩锁电路100的电路图。图5的结构是在预分频器55从VCO51的输出端子51c以及51cc接收输出频率信号的供给的情况下的结构。
[0046] 电阻101以及102各自的一端连接于电源电压。电阻10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103的源极连接。电阻10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104的源极连接。
[0047] 从设置在晶体管103的源极侧的端子T5、以及设置在晶体管104的源极侧的端子T6分别输出数据。在闩锁电路100是预分频器55中的最终级的闩锁电路的情况下,从端子T5输出的数据作为预分频器55的分频信号而向分频器56(图1)输出。在闩锁电路100的后级存在未图示的闩锁电路的情况下,端子T5以及T6的各自的数据向该后级的闩锁电路输出。
[0048] 晶体管103的栅极与晶体管104的源极连接。晶体管104的栅极与晶体管103的源极连接。晶体管105的源极与晶体管103的源极连接。晶体管106的源极与晶体管104的源极连接。向晶体管105以及106各自的栅极输入来自未图示的前级的闩锁的数据或者来自未图示的最终级的闩锁的数据。
[0049] 晶体管105以及106各自的漏极与晶体管10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103以及104各自的漏极与晶体管108的源极连接。向晶体管107的栅极输入来自VCO51的输出端子51c的频率信号,向晶体管108的栅极输入来自VCO51的输出端子51cc的频率信号。晶体管107以及108各自的漏极与电流源109R直接连接,且经由电流源切换开关110与电流源
109L连接。电流源109R以及109L是生成闩锁电路100工作用的偏置电流的低电流源。
[0050] 电流源用开关110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进行接通/断开。在指定发送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被输入的情况下,电流源用开关110接通,在指定接收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被输入的情况下,电流源用开关110断开。
[0051] 闩锁电路100对应于预分频器55的分频比被多级串联地连接。例如在设为2分频的情况下,闩锁电路100被2级串联连接,构成D触发器(flip flop)电路。在该情况下,来自在前级的闩锁电路100中的端子T5以及T6的输出数据向后级的闩锁电路100中的晶体管105以及106的栅极输入。来自在后级的闩锁电路100中的端子T5以及T6的输出数据折返输入到前级的闩锁电路100中的晶体管105以及106的栅极。通过对应于模式指定信号SS来变更这样的D触发器电路的连接级数,能变更分频比。
[0052] 以下,针对无线通信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首先,针对从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未图示的例如CPU等的控制电路供给对发送模式进行指定的模式指定信号SS的情况进行说明。
[0053] 图6是将无线通信装置1的结构与发送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天线开关20根据对发送模式进行指定的模式指定信号SS,将开关连接切换到发送部40以及45侧。VCO51的电流源用开关79(图2)根据向偏置电流切换端子51d输入的模式指定信号SS而接通。预分频器55的电流源用开关110(图5)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接通。预分频器55以及分频器56的分频比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被切换。在发送时的该分频比例如是1/2500。
[0054] 此外,寄存器切换开关63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将开关连接切换到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侧。在此,电容器92、94、96以及98的容量值分别例如是1pF、2pF、4pF以及8pF。通过与这些电容器串联连接的晶体管91、93、95以及97的导通/截止,从而能在1~15pF的范围内变更端子99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容量值。
[0055] 将在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输入。频率变更数据通过译码器77被译码为例如二进制数的“1110”,向可变电容元件76L(图2)供给。向可变电容元件76L的晶体管91、93、95以及97(图4)分别输入逻辑值“1”、“1”、“1”、“0”。在该情况下,晶体管91、93以及95导通,晶体管97截止。由此,与晶体管91、93以及95串联连接的电容器92、94以及96的一端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在电容器92、94以及96接通(ON)的情况下,端子99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容量值为7pF。即,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3连接有7pF的电容。由于可变电容元件76R(图2)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4也连接有7pF的电容。由于7pF这样的比较小的电容连接在线圈73的两端,所以VCO51的输出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变得比较高。
[0056] 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分别被供给到图2的可变电容元件75L以及75R。可变电容元件75L的电路在图3中示出。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经由电阻83(图
3)被供给到可变电容二极管81。在该输入信号的电压比较大的情况下,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容量值变得比较小。相反地,在该输入信号的电压比较小的情况下,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容量值变得比较大。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的电压值例如在0.5~1.5V之间变动,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容量值例如在1~3pF之间变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连接在端子
84(在图2中的端子T1)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可变容量值根据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例如在1~3pF之间被微调整。由于可变电容元件75R(图2)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连接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2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可变容量值被微调整。
[0057] 像这样,相对于可变电容元件75L以及75R例如在1~15pF之间变更容量值、以比较大的幅度调整VCO51的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可变电容元件76L以及76R例如在1~3pF之间变更容量值、对频率信号的频率进行微调整。通过在发送时像上述那样设定,从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被调整为比较大的值(例如2500MHz),并且根据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进行微调整。
[0058] 此外,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VCO51中包含的电流源切换开关79(图2)接通,电流源74L被连接。此外,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构成预分频器55的闩锁电路100中包含的电流源切换开关110(图5)接通,电流源109L被连接。如上述那样,通过可变电容元件75L~76R,从而在发送时的VCO51振荡的频率变得比较大。由于频率信号的频率越大,越需要大的功耗,所以连接电流源74L以及109L使在发送时的供给电流变得比较大。
[0059] 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通过调制部40进行调制,向功率放大器45供给。功率放大器45放大调制信号,经由天线开关20从天线10无线发送该调制信号。
[0060] 接下来,针对从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未图示的例如CPU等控制电路供给对接收模式进行指定的模式指定信号SS的情况进行说明。
[0061] 图7是将无线通信装置1的结构与接收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天线开关20根据对接收模式进行指定的模式指定信号SS,将开关连接切换到接收部31~36侧。VCO51的电流源用开关79(图2)根据向偏置电流切换端子51d输入的模式指定信号SS而断开。预分频器55的电流源用开关110(图5)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断开。预分频器55以及分频器56的分频比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而被切换。在接收时的该分频比例如是1/2000。此外,寄存器切换开关63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将开关连接切换到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侧。
[0062] 将在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中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向频率指定输入端子51a输入。频率变更数据通过译码器77被译码为例如二进制数的“0111”,向可变电容元件76L(图2)供给。向可变电容元件76L的晶体管91、93、95以及97(图4)分别输入逻辑值“0”、“1”、“1”、“1”。在该情况下,晶体管91截止,晶体管93、95以及97导通。由此,与晶体管93、95以及97串联连接的电容器94、96以及98的一端成为接地电位。在电容器94、96以及98的容量值分别例如是2pF、4pF以及8pF的情况下,端子99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容量值为14pF。
即,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3连接有14pF的电容。由于可变电容元件76R(图2)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4也连接有14pF的电容。由于比发送时的电容(在上述的例子中是7pF)大的例如14pF的电容连接在线圈73的两端,所以VCO51的输出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比发送时小。
[0063] 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分别向图2的可变电容元件75L以及75R供给。可变电容元件75L的电路在图3中示出。可变电容元件75L和发送时同样地工作。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的电压值例如在0.5~1.5V之间变动,可变电容二极管81的容量值例如在1~3pF之间变动。连接在端子84(在图2中的端子T1)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可变容量值根据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例如在1~3pF之间被微调整。由于可变电容元件75R(图2)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连接在图2的VCO51的端子T2和接地电位之间的可变容量值被微调整。
[0064] 通过在接收时如上述那样设定,从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被调整为比较小的值(例如2000MHz),并且根据来自环路滤波器52的输入信号进行微调整。
[0065] 此外,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VCO51中包含的电流源切换开关79(图2)断开,电流源74L被分离。此外,根据模式指定信号SS,在构成预分频器55的闩锁电路100中包含的电流源切换开关110(图5)断开,电流源109L被分离。如上述那样,通过可变电容元件75L~76R,从而在接收时的VCO51的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变得比较小。由于频率信号的频率越小,功耗也越小,所以使电流源74L以及109L分离在接收时的功耗比发送时减少。
[0066] 通过天线10接收的无线接收信号经由天线开关20被供给到接收信号放大器31。无线接收信号的频率例如是2500MHz。通过接收信号放大器31放大的无线接收信号(以下,称为放大接收信号)被供给到第1混频器32。也向第1混频器32供给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该输出频率信号的频率例如是2000MHz。
[0067] 第1混频器32对来自接收信号放大器31的放大接收信号、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混合,输出包含作为这些信号的频率之差的频率500MHz的信号。
[0068] 向第2混频器33供给第1混频器32的输出信号。此外,也向第2混频器33供给振荡器36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的频率例如是498MHz。第2混频器33对第1混频器32的输出信号、和振荡器36的输出信号进行混合,输出包含作为这些信号的频率之差的频率2MHz的信号。
[0069] IF电路34对第2混频器33的输出信号施加滤波处理以及信号放大处理。解调部35对通过IF电路34施加了滤波处理等的信号施加解调处理,输出解调信号。
[0070] 像这样,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2个混频器(即第1混频器32以及第2混频器33),阶段性地降低通过天线10接收的无线信号的频率(例如2500MHz),生成期望的频率(例如2MHz)的解调信号。通过具备基于振荡器36的信号而降低频率的后级的混频器(即第2混频器33),能使在接收工作时的对前级的混频器(即第1混频器32)的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显著地变小(例如2000MHz)。
[0071] 假设,在和本实施例不同地仅具备第1混频器32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以无线信号的频率2500MHz生成期望的频率2MHz的信号,必须将接收工作时的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的频率设为2498MHz,不能使输出频率信号的频率变小。考虑到频率合成器的功耗当其频率越高时变得越大,在发送时和接收时一起使用大致相同的频率的现有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功耗在发送时和接收时也大致相同。与此相对地,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具备2个混频器,由此能使接收工作时的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显著地变小。
[0072]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中,在VCO51中具备可变电容元件75L~76R,通过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以及发送用设定寄存器62各自保持的频率变更数据的选择性的输入,从而能使接收时的VCO51的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比发送时的目标频率小,并且通过对应于指定接收模式的模式指定信号SS而在接收时使电流源74L分离,从而减少频率合成器50的功耗。进而,针对构成预分频器55的闩锁电路100的电流源109L,也在接收时使电流源74L分离,由此减少频率合成器50的功耗。像这样,能使接收时的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的目标频率变小,与此伴随地,能使频率合成器50的功耗变小。
[0073] 此外,通常在无线通信装置中接收工作时间比发送工作时间长,但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中能使接收工作时的频率合成器50的功耗比发送时减少,因此能高效率地减少频率合成器50整体的功耗。
[0074] 此外,通常在例如是以纽扣电池等进行工作的近距离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发送时的功耗,在接收时使用的例如解调部等的功耗比较大。可以认为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中,由于使在接收工作时的频率合成器50的功耗减少,所以在接收工作时的电压下降量也减少。因此,也获得即使将在无线通信装置中使用的电池小型化也不会引起电压下降量导致的错误工作的效果。
[0075] <变形例>
[0076] 图8是将代替振荡器36而具备4分频器37的无线通信装置1的结构与接收时的频率一起示出的框图。
[0077] 在该结构中,调整预分频器55以及分频器56的分频比、接收用设定寄存器61的频率变更数据以及可变电容元件76L(图2)的电容器92、94、96以及98(图4)的容量值,将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信号的频率设为例如1998.4MHz。
[0078] 第1混频器32对接收信号放大器31的输出信号、和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频率信号进行混合,输出作为这些信号的频率之差的频率501.6MHz的信号。
[0079] 4分频器37输出频率合成器50的输出信号的频率1998.4MHz的1/4的频率499.6MHz的分频信号。
[0080] 第2混频器33对来自第1混频器32的输出信号、振荡器36的输出分频信号进行混合,输出作为这些信号的频率之差的频率2MHz的信号。
[0081] IF电路34对第2混频器33的输出信号施加滤波处理等,解调部35对施加了该滤波处理等的信号施加解调处理,输出解调信号。
[0082] 像这样,由于通过4分频器37生成对第2混频器33的信号,所以不用具备振荡器36,也能生成期望的例如频率2MHz的解调信号。
[0083]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84] 1 无线通信装置;10 天线;20 天线开关;31 接收信号放大器(放大级);32 第1混频器;33 第2混频器;34 IF电路;35 解调部(解调级);36 振荡器;37 4分频器;40 调制部;45 功率放大器;50 频率合成器;51 VCO;52 环路滤波器;53 电荷泵;54 相位比较器;55 预分频器;56 分频器;61 接收用设定寄存器(设定数据保持部);62 发送用设定寄存器(设定数据保持部);63 寄存器切换开关;71、72 晶体管;73 线圈;74R、74L 电流源;75L、75R、76L、76R 可变电容元件;77 译码器;79 电流源切换开关;81 可变电容二极管;
82 电容器;83 电阻;92、94、96、98 电容器;91、93、95、97 晶体管;100 闩锁电路;101、102 电阻;103~108 晶体管;109R、109L 电流源;110 电流源切换开关。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