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驳回;
专利有效性 无效专利 当前状态 驳回
申请号 CN201680057786.8 申请日 2016-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8136690A 公开(公告)日 2018-06-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岩濑哲; 第一发明人 岩濑哲
权利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日本兵库县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B29C65/60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9C65/60B23K11/20B23K20/12B23K26/22B29C65/52B29C65/72F16B5/04F16B5/08
专利引用数量 4 专利被引用数量 1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5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专利代理人 海坤;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材料种类不同的多张板材层叠并利用 铆钉 固定。板材具有: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它们彼此的一端面彼此重叠;第三构件,其在第一构件的与第二构件相反侧的面上重叠配置。铆钉具有:轴部,其贯穿第一构件及第三构件,且前端与第二构件接合;以及头部,其不穿过第三构件而残留在第三构件的表面上。在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的重叠区域中,在与铆钉的贯穿 位置 相比靠朝向第二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将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通过将材料种类不同的多张板材层叠并利用铆钉固定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材具有: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它们彼此的一端面彼此重叠;以及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反侧的面上重叠配置,
所述铆钉具有:轴部,其贯穿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三构件,且前端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及头部,其不穿过所述第三构件而残留在所述第三构件的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的重叠区域中,在与所述铆钉的贯穿位置相比靠朝向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钉以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为合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粘接剂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粘接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由相同的材料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
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焊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
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
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
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
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说明书全文

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正在研究将在机动车、道车辆等的结构体中使用的材的一部分设为、镁等的轻合金、或者纤维强化塑料(FRP)等而实现轻量化。但是,为了实现轻量化,需要进行轻合金或者树脂与钢材的材料种类不同的构件彼此的接合。作为这样的异种材料接合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基于螺栓铆钉、销的接合,使用了粘接剂的接合等。在这些之中,使用钢制的铆钉铆接固定轻合金并对铆钉与钢材进行点焊的方法能够将异种材料彼此牢固地接合,因此,对铆钉的改良进行了各种研究。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向轻合金件打入铆钉进行铆接,并与钢材进行点焊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铝系金属材料开设底孔,利用点焊电极进行加压并结合的技术。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铆钉一边旋转一边压入上部构件,在铆钉轴(销)前端进行摩擦焊接的技术。
[0004] 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技术均利用相同种类的金属(例如钢材彼此)将铆钉与在铆钉前端接合的构件接合。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285678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041516号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7-214338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表2013-527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 但是,通过异种材料接合而获得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有时根据用途的不同而被施加较大的载荷。尤其是在机动车领域中,在要求轻量化的同时也要求安全性能的提高,因此,需要增加各构件所负担的载荷。在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技术中,铆钉(或者销)前端部被牢固地接合,但在铆钉进行贯穿的轴部则使用轻合金件、树脂件等。在这样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中,当对钢材、轻合金件、树脂件施加拉伸载荷时,由于铆钉轴前端部被牢固地接合,所以铆钉与钢材一起被拉伸。其结果是,如图17所示,固定于钢材501的铆钉503倾斜,贯穿轻合金件505、树脂件的孔507朝拉伸方向扩大。由此,存在轻合金件505、树脂件断裂的情况。在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中,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要求既满足轻量化又进一步提高构件的强度。
[0013]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轻量化又能够提高异种材料接合强度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
[0014]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 本发明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通过将材料种类不同的多张板材层叠并利用铆钉固定而成,其特征在于,
[0016] 所述板材具有: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它们彼此的一端面彼此重叠;以及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反侧的面上重叠配置,
[0017] 所述铆钉具有:轴部,其贯穿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三构件,且前端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及头部,其不穿过所述第三构件而残留在所述第三构件的表面上,[0018]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的重叠区域中,在与所述铆钉的贯穿位置相比靠朝向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0019] 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所述铆钉以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设置。
[0020]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为铝合金件。
[0021]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粘接剂层。
[0022]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由相同的材料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
[0023] 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焊接部。
[0024]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0025]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优选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
[0026] 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0027] 发明效果
[0028]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既能够满足轻量化又能够提高异种材料接合强度。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0030] 图2是图1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俯视图。
[0031]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0032] 图4是从轴的斜前端侧观察图1所示的铆钉的立体图。
[0033] 图5A是表示基于铆钉的固定的顺序的工序图。
[0034] 图5B是表示基于铆钉的固定的顺序的工序图。
[0035] 图5C是表示出基于铆钉的固定的顺序的工序图。
[0036] 图6是表示接合部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0037] 图7A是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拉伸载荷施加前的剖视图。
[0038] 图7B是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拉伸载荷施加后的剖视图。
[0039] 图8是图7B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0040] 图9是第三构件与第一构件没有通过接合部接合的作为参考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0041] 图10是表示第一结构例的变形例的铆钉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0042] 图11是第二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43] 图12是第三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44] 图13是第四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45] 图14是能够利用于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铆钉的剖视图。
[0046] 图15是能够利用于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另一铆钉的剖视图。
[0047] 图16A是表示具有接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48] 图16B是表示具有接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49] 图17是以往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拉伸载荷施加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1]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0052] 本实施方式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层叠有材料种类不同的多张板材,并利用铆钉进行固定。板材具有彼此的一端面彼此重叠的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3、以及在第一构件11的与第二构件13相反侧的面上重叠配置的第三构件15。
[0053] 第一构件11、第二构件13、第三构件15通过铆钉17接合。铆钉17由与第二构件13相同的材料种类构成,具有轴部19和头部21。轴部19贯穿第三构件15及第一构件11,且前端通过焊接而与第二构件13接合。头部21不穿过第三构件15而残留在第三构件15的表面上,从而在该头部21与第二构件13之间夹持第三构件15及第一构件11。
[0054] 图2是图1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俯视图。
[0055] 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通过接合部23而接合。该接合部23的详细情况将后述,但设置于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重叠的区域中的与铆钉17的贯穿位置相比靠朝向第二构件13的另一端部侧(图2的右侧)的区域S。
[0056]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0057] 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3能够通过适当组合轻金属与树脂而构成。例如,能够通过轻金属与轻金属、轻金属与树脂、树脂与树脂这样的组合构成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3。
[0058] 作为轻金属,例如可举出铝、铝合金件(JIS规格的2000系、3000系、4000系、5000系、6000系或者7000系)、镁、镁合金件、或者组合它们而成的金属材料等。
[0059] 作为树脂,能够适当使用CFRP(纤维强化塑料),纤维强化后的PP(聚丙烯)等。另外,作为树脂,也能够使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FRP)、玻璃长纤维强化塑料(GMT)、纤维强化塑料(BFRP)、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化塑料(AFRP、KFRP)、聚乙烯纤维强化塑料(DFRP)、基龙(Zylon)强化塑料(ZFRP)等。而且,也能够使用聚酰胺、聚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氯乙烯树脂、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
[0060] 第二构件13由钢材构成。作为具体的材料种类,可举出高张钢材、锌钢板、不锈钢钢材等。作为高张力钢材,也能够使用热压印(热轧)件等。
[0061] 铆钉17是具有头部21和轴部19的锻造品,从铆钉17的生产性、安装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在焊接对象的构件为钢材的情况下,铆钉17为相同的钢材制,这在提高接合强度方面是优选的。如果铆钉17与第二构件13为相同的钢材彼此,则能够不产生金属间化合物地牢固接合铆钉17前端的焊接部24。作为铆钉17所使用的钢材,能够根据用途适当采用软钢、不锈钢、高张力钢等。
[0062] 图4是从轴的斜前端侧观察图1所示的铆钉的立体图。
[0063] 铆钉17在除了头部21的基端侧端面25和轴部19的前端面(包括突起27的端面)以外的表面整体形成有绝缘层(比钢材高的电阻的皮膜)。绝缘层例如由disgo(注册商标)、rafre(注册商标)、geomet(注册商标)、聚酯系树脂涂层、烷弹性体等具有比钢材高的电阻率的塗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打入到第一构件11、第三构件15时,只要在铆钉17与由轻金属构成的第一构件11、第三构件15相接的部位形成绝缘层即可。由此,能够抑制异种金属间的电蚀。铆钉17的主体部分(除了绝缘层以外的部分)从原料通过锻造加工而成形。
[0064] 图5A~图5C是表示基于铆钉的固定的顺序的工序图。
[0065] 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优选以铆钉17铆接固定于第一构件11和第三构件15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设置。铆钉17例如能够采用日本国特开平7-214338号、日本国特开2010-207898号所公开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如图5A、图5B所示,利用铆钉17的轴部19一次打穿第三构件15和第一构件11来进行铆接。之后,如图5C所示,通过电阻焊接等将铆钉17与第二构件13接合。
[0066] 铆钉17具有直径比轴部19的直径大的头部21,在头部21的轴部周围可以存在周槽29(参照图4),轴部19也可以具有缩径部。在该情况下,铆钉17的材料种类只要是能够利用软钢、工具钢等与第三构件15进行焊接(熔融焊接、摩擦焊接)的材料种类即可。
[0067] 图6是表示接合部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0068] 在本结构例中,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的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由相同的材料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被一对电极35A、35B夹持,从电极35A、35B施加脉冲电流。由此,在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的界面形成基于电阻点焊的熔核(焊接部)31。该焊接部31成为上述的接合部23。
[0069] 接合部23优选配置在穿过铆钉17的中心且沿着拉伸方向的直线上。该接合部23与铆钉17以一对一的位置关系配置,但铆钉17与接合部23的配置数量、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0070] 作为接合部23的形成方法,在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3为金属件彼此的情况下,除了电阻点焊、激光点焊、摩擦搅拌点焊、激光焊接、摩擦接合等之外,还可以是使用了粘接材料的粘接。在第一构件11和第三构件15中的至少一方为树脂件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粘接剂进行接合。
[0071] 接着,对上述的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0072] 图7A是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拉伸载荷施加前的剖视图,图7B是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拉伸载荷施加后的剖视图,图8是图7B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图9是第三构件15与第一构件没有通过接合部接合的作为参考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0073] 在本实施方式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中,当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3被朝分离方向拉伸时,通过接合部23而接合后的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的铆钉贯通孔33的侧壁抵接于轴部19。如图7B所示,铆钉17的轴部19被铆钉贯通孔33的侧壁按压而朝第一构件11的拉伸方向倾斜。
[0074] 以往由一张第一构件11承受的来自轴部19的反作用力也由与轴部19抵接的第三构件15的铆钉贯通孔33的侧壁分担,因此,第一构件11所承受的反作用力大致减半。因此,即便第一构件11负载与以往相同的拉伸载荷,也能够抑制铆钉贯通孔33的拉伸方向的扩大(塑性变形)。
[0075] 另外,从接合部23向第三构件15施加放倒铆钉17的方向的力,另一方面,从轴部19向铆钉贯通孔33作用反作用力。其结果是,在第三构件15的铆钉贯通孔33与接合部23之间产生应力集中。第三构件15由于该应力集中而朝使铆钉贯通孔33与接合部23之间隆起的方向变形为山形。
[0076] 铆钉17通过该第三构件15的弯曲变形而缓和倾斜。其结果是,即便对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作用较强的拉伸载荷,铆钉17的倾斜也减少,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的接合强度提高。
[0077] 而且,第三构件15当产生上述的弯曲变形时,由于在接合部23处与第一构件11接合,所以产生使第一构件11朝第二构件13接近的方向的弯曲力矩M。因此,第三构件15将第一构件11按压于第二构件13而使构件相互密接的方向的摩擦增加。其结果是,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与像图9所示的不存在接合部23的作为参考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500那样第三构件15翘曲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三构件15有助于接合结构的强度提高。
[0078] 另外,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的铆钉17铆接固定于第一构件11和第三构件15中的至少一方,因此,通过铆钉17对第三构件15、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3进行夹持的夹持结构和铆钉17与第一构件11及第三构件15进行铆接固定的铆接固定的协同效应,能够获得高的接合强度。
[0079] 并且,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的第一构件11和第三构件15中的至少一方被设为铝合金件。因此,能够将各构件高强度地接合,而且与为钢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0080] 而且,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构成为: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由相同的材料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接合部23包括焊接部31。因此,接合部23不产生金属间化合物而牢固地连接。
[008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结构例中,利用一张板材构成第三构件15,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三构件15也可以由两张以上的多张板材构成,也可以组合各种特性、强度的材料种类。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通过层叠有由多张板材构成的第三构件15,也能够对处于表面侧的第三构件15附加例如装饰性、耐腐蚀性、绝缘性等各种功能。
[0082] 如图2所示,接合部23设置于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的重叠区域中的与铆钉17的贯穿位置相比靠第二构件13的另一端部侧、即与第一构件11相接合的一侧的第二构件13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区域S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将接合部23配置于区域S,上述的第三构件15容易变形为山形,能够获得减少铆钉17的倾斜的效果。
[0083] 图10是表示第一结构例的变形例的铆钉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0084] 在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A中,作为铆钉17的安装方法,也可以预先在第一构件11和第三构件15上穿设贯通孔34,使铆钉17穿过该贯通孔34来与第二构件13进行焊接。
[0085] 根据该变形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A,即便在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这双方的合计厚度超过铆钉17的压入极限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与第二构件13的可靠的接合。
[0086] 图11是第二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87] 第二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200通过摩擦焊接来将铆钉37与第二构件13固定。即,在铆钉37的六孔39插入六角键41并使铆钉37旋转。同时,将铆钉37压入第三构件15、第一构件11,对铆钉轴前端与第二构件13进行摩擦焊接。
[0088]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200,作为在铆钉轴前端与第二构件13产生的摩擦热的结果,接触部被加热至熔解的程度。在铆钉37的旋转停止后,熔解了的接触部固化而滞留在两材料内,由此,将铆钉37与第二构件13被坚固地连接。
[0089] 图12是第三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90] 在第三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300中,接合部23包括将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接合的粘接剂层43。
[0091]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300,由于接合部23包括将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接合的粘接剂层43,所以无需电阻点焊机、激光焊接机等大规模的设备就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构件11与第三构件15固定。另外,能够容易地将难以焊接的金属与树脂固定。
[0092] 图13是第四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剖视图。
[0093] 在第四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400中,前述的第一结构例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中的第三构件15通过将第一构件的端部11a折回180°的折边加工而形成。并且,该折回的弯折部11b作为上述的接合部发挥功能。
[0094]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400,第一构件11利用其端部11a形成第三构件,弯折部11b成为接合部。由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各构件的接合强度。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弯折部11b之外,还可以在折回的第一构件11的端部11a新形成上述的接合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接合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0095] 图14是能够利用于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铆钉的剖视图。
[0096] 也可以在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中使用该图所示的铆钉45。该铆钉45的头部21的上部外周部47朝轴部侧倾斜,头部21整体薄壁化。在轴部19的前端形成有扩径部49。在扩径部49的前端面突出形成有第二轴部51。
[0097] 根据该铆钉45,通过将头部21薄壁化,能够使铆钉45轻量化。另外,头部21的上部外周部47倾斜,由此铆接接合后的与轻合金件的阶梯差变小。
[0098] 图15是能够利用于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另一铆钉的剖视图。
[0099] 也可以在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100中使用该图所示的铆钉53。该铆钉53与铆钉17不同点在于,轴部55的直径越趋向前端部则变得越大而形成浅的根切(undercut)。在其他方面均与铆钉17相同。
[0100] 根据该铆钉53,轴部55的表面稍微倾斜,由此,铆钉53与轻合金件的铆接接合被强化。
[0101] 图16A、图16B是分别表示具有接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10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结构例中,说明了接合部23在穿过铆钉17的中心且沿着拉伸方向的直线上与铆钉17以一对一的位置关系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如图16A所示,将一对铆钉17和接合部23在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平行排列配置多对。
[0103]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3的拉伸强度。另外,如图16B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在一对铆钉17的中间部分设置一个接合部23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既减轻接合部23的形成作业又利用接合部23限制翘曲的第三构件15的上述效果。
[0104] 因而,根据本结构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既能够满足轻量化又能够提高异种材料接合强度。
[0105] 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互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的记载及公知的技术进行变更、应用也在本发明的预料之中,包含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106]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的事项。
[0107]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其通过将材料种类不同的多张板材层叠并利用铆钉固定而成,其特征在于,
[0108] 所述板材具有: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它们彼此的一端面彼此重叠;以及第三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反侧的面上重叠配置,
[0109] 所述铆钉具有:轴部,其贯穿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三构件,且前端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及头部,其不穿过所述第三构件而残留在所述第三构件的表面上,[0110]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的重叠区域中,在与所述铆钉的贯穿位置相比靠朝向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端部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0111]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来自铆钉的轴部的反作用力由第三构件分担。因此,第一构件的铆钉贯通孔的拉伸方向的扩大得以抑制。另外,铆钉通过第三构件的变形而缓和倾斜。另外,在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中,能够使第三构件有助于接合结构的强度增大。
[0112] (2)以(1)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以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设置。
[0113]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通过铆钉对第三构件、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进行夹持的夹持结构和铆钉与第一构件及第三构件进行铆接固定的铆接固定的协同效应,能够获得高的接合强度。
[0114] (3)以(1)或者(2)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为铝合金件。
[0115]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能够将各构件高强度地接合,而且与为钢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0116] (4)以(1)乃至(3)的任一个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粘接剂层。
[0117]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无需铝专用的电阻点焊机、激光焊接机等大规模的设备,就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固定。另外,能够容易地将难以焊接的金属与树脂固定。
[0118] (5)以(1)或者2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由相同的材料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所述接合部包括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接合的焊接部。
[0119]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成为相同种类的金属(例如铝),因此,不会在焊接部处产生金属间化合物,能够获得牢固的接合部。
[0120] (6)以(1)至(5)的任一个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成。
[0121]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第三构件组合各种特性、强度的材料种类并进行层叠而成。由此,能够对处于表面侧的第三构件附加例如装饰性、耐腐蚀性、绝缘性等各种功能。
[0122] (7)以(1)至(5)的任一个的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为基础,所述第三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折回而形成,所述接合部包括折回后的所述第一构件的弯折部。
[0123]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作为第三构件将第一构件折回而形成,并将该折回部设为接合部,由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而且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为一体,由此,刚性进一步变高,能够进一步增强接合强度。
[0124]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25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5-253936)得到的,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0125] 附图标记说明:
[0126] 11:第一构件;
[0127] 11a:端部;
[0128] 11b:弯折部;
[0129] 13:第二构件;
[0130] 15:第三构件;
[0131] 17:铆钉;
[0132] 19:轴部;
[0133] 21:头部;
[0134] 23:接合部;
[0135] 31:焊接部;
[0136] 43:粘接剂层;
[0137] 100、100A、200、300、400:异种材料接合结构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