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1911233773.3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5-04-25 |
申请人 | 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夏永升; 有令秀; | 第一发明人 | 夏永升 |
权利人 | 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潍坊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经济开发区纽约路777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62500 |
主IPC国际分类 | F15B11/04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F15B11/04 ; F15B13/04 ; F15B20/00 ; F16K31/122 ; F16K11/22 ; B60P1/16 |
专利引用数量 | 1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8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山东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王萍;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双路不同压 力 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 阀 ,主要涉及液压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包括 阀体 (1)、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换向 气缸 (12)、举升气缸(18),该复合阀的发明,它可用一个进阀的压力油源转换成为两种不同压力及不同流量的两个液压系统,即可用一台液压油 泵 和该阀配合使用,可取代两台油泵(或一台双联泵)和两台 液压换向阀 组成的两套液压系统。 | ||
权利要求 | 1.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换向气缸(12)、举升气缸(18),在所述阀体(1)内分别设有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举升阀杆(6)连接进油孔(P),换向阀杆(9)连接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所述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通过油道(K)相通,在所述阀体(1)上分别设有连通换向阀杆(9)的开盖油口(25)、合盖油口(26),在所述阀体(1)上设有连通举升阀杆(6)的举升油口(27),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连通回油通道 L,回油通道 L分别连通置于阀体(1)两端、贯穿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的前回油通道(L1)、后回油通道(L2),在换向阀杆(9)与举升阀杆(6)之间的前回油通道(L1)与回油通道 L 的连接处设有二级压力溢流阀组件(4),在举升阀杆(6)一侧的前回油通道(L1)与进油孔(P)处设有一级压力溢流阀组件(5),举升阀杆(6)一端置于阀体(1)内、另一端连接举升气缸(18),在举升气缸(18)内设有固定的举升定活塞(19),举升阀杆(6)端部贯穿举升定活塞(19)连接举升动活塞(20),在举升气缸(18)的举升气缸后盖(23)上设有举升调节杆(21),所述举升调节杆(21)连接慢降活塞(22),阀体(1)与举升定活塞(19)之间的举升阀杆(6)上设有举升复位弹簧(24),在举升气缸(18)上,举升定活塞(19)与举升动活塞(20)之间设有下降气口(30),举升动活塞(20)与慢降活塞(22)之间设有举升气口(31),慢降活塞(22)与举升气缸后盖(23)之间设有慢降气口(32), 举升动活塞(20)的直径小于慢降活塞(22)的直径;换向阀杆(9)一端置于阀体(1)内,与阀体(1)上的调节座(11)连接、另一端连接换向气缸(12),在所述换向气缸(12)内设有固定的换向定活塞(14),换向阀杆(9)端部贯穿换向定活塞(14)连接换向动活塞(15),在换向气缸(12)上的换向气缸后盖(16)上设有换向调节杆(17),阀体(1)与换向定活塞(14)之间的换向阀杆(9)上设有换向复位弹簧(13),在换向气缸(12)上,换向定活塞(14)与换向动活塞(15)之间设有合盖气口(34),换向动活塞(15)与换向气缸后盖(16)之间设有开盖气口(33);在所述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中部分别设有沉割槽,沉割槽分别连接油道(K);所述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是相通的。 |
||
说明书全文 | 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目前社会大量散装物料如砂子、石子、矿产、煤炭、渣土的转运,大多数都优选自卸车来完成。这些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所运载货物不同程度的散撒坠落,风吹扬尘漫天,以严重危及环保要求。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环保的治理,上述车辆须加设自动或半自动封闭装置,如当前采用的推拉篷布盖、双分蝴蝶盖,整体式环保盖等。 [0003] 自卸车虽品种繁多系列各异,但基本上均采用液压举升自卸装置,进行手控自动卸载。各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自卸装置虽然不同,但各种液压举升系统工作原理大致相当。这些液压举升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在15‑22Mpa范围内。而环保盖上述封闭装置的开合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电机带动减速机来驱动环保盖的开合,多用于篷布盖结构。第二种是用电机驱动油泵建立独立的液压系统来控制环保盖的开合,多用于蝴蝶盖结构,其系统工作压力一般在8‑15Mpa范围内。第三种是用本车的变速箱、取力器经万向传动轴到油泵支座来带动一台双联油泵,出油其中一联用于连接一台控制卸载的举升阀,其工作压力一般在15‑22Mpa范围内。另一联连接一台控制环保盖的液压换向阀→双向平衡阀,→环保盖油缸。多用于双分蝴蝶盖、整体式环保盖结构。也用于连接一台控制环保盖的液压换向阀→双向油马达来驱动的篷布盖结构,其工作压力一般在6‑15Mpa范围内。 [0004] 综合上述经实践证明;第一种因装载货物不规则,篷布盖开合受阻等原因,克服过载潜力小易烧电机,故障率高。第二种是在同一台车上出现了两套液压系统,一套是由变速箱取力器带动油泵的液压举升卸载装置,另一套是由电机带动的独立液压站,专供环保盖开合所用。该方案使得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且易烧电机等。以上两种结构均存在电机安装在车身外表,难免日晒雨淋,造成温升潮湿,破坏绝缘,也极易造成电机烧毁。鉴于上两种的缺陷与不足目前已有个别厂家改为第三种结构,该结构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自重大,安装不便,管路混乱复杂,需要安装空间大,故障率高,维修不便等缺陷。 发明内容[0005]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换向气缸、举升气缸,在所述阀体内分别设有举升阀杆、换向阀杆,举升阀杆连接进油孔P,换向阀杆连接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所述举升阀杆、换向阀杆通过油道K相通,在所述阀体上分别设有连通换向阀杆的开盖油口、合盖油口,在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举升阀杆的举升油口,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连通回油通道L,回油通道L分别连通置于阀体两端、贯穿举升阀杆、换向阀杆的前回油通道L、后回油通道L,在换向阀杆与举升阀杆之间的前回油通道L与回油通道L的连接处设有二级压力溢流阀组件,在举升阀杆一侧的前回油通道L与进油孔P处设有一级压力溢流阀组件,举升阀杆一端置于阀体内、另一端连接举升气缸,在举升气缸内设有固定的举升定活塞,举升阀杆端部贯穿举升定活塞连接举升动活塞,在举升气缸的举升气缸后盖上设有举升调节杆,所述举升调节杆连接慢降活塞,阀体与举升定活塞之间的举升阀杆上设有举升复位弹簧,在举升气缸上,举升定活塞与举升动活塞之间设有下降气口,举升动活塞与慢降活塞之间设有举升气口,慢降活塞与举升气缸后盖之间设有慢降气口,举升动活塞的直径小于慢降活塞的直径;换向阀杆一端置于阀体内,与阀体上的调节座连接、另一端连接换向气缸,在所述换向气缸内设有固定的换向定活塞,换向阀杆端部贯穿换向定活塞连接换向动活塞,在换向气缸上的换向气缸后盖上设有换向调节杆,阀体与换向定活塞之间的换向阀杆上设有换向复位弹簧,在换向气缸上,换向定活塞与换向动活塞之间设有合盖气口,换向动活塞与换向气缸后盖之间设有开盖气口。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举升阀杆、换向阀杆中部分别设有沉割槽,沉割槽分别连接油道K。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油口一T、回油口二T是相通的。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阀体上、举升阀杆一端设有通气罩。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调节座上设有调节螺钉。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换向阀杆与换向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举升阀杆连通的备用油口。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二级压力溢流阀上设有溢流阀弹簧。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油道K设有分流阀针。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8] 该复合阀的发明,它可用一个进阀的压力油源转换成为两种不同压力及不同流量的两个液压系统,即可用一台液压油泵和该阀配合使用,可取代两台油泵(或一台双联泵和两台液压换向阀组成的两套液压系统。 [0019] 1.比如前所述第一项背景技术里面第二条中的第三种结构不作重述,若使用本复合阀,可将原来采用的双联齿轮油泵改为改为单联即可,比如双联泵的流量分别为100/50ml,选用流量为100ml的即可。如原来采用双联泵,双联油泵的故障率远高于单联,并且使用寿命短,再者,因双联油泵的体积相对大一些,重量相对也重一些,就必须将油泵单独装在一个独立的专用支座上,用万向传动轴将动力从取力器与油泵连接起来,若改用为单联油泵,可直接装在取力器上与取力器直联就可以了,从而可以节省大量安装空间,省去了万向传动轴和油泵支座机构,节省了与油泵连接的吸油及供油管路,减少了可泄漏点。同时节省了安装工时,降低了机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得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美观,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 [0020] 2.比如前所述第一项背景技术里面第二条中的第三种结构不作重述,可将原来采用的一台用来货箱卸载的举升阀、和一台控制环保盖开合的换向阀改用一台本发明的复合阀,即可完善原来的全部功能。原来第三种结构中的两台阀,因液压油箱上受安装空间的限制,一般都将流量较大的举升阀装在液压油箱的阀座上,另一台阀单独安装在液压油箱旁边的专用阀座上,该阀进油要与油泵连接,回油要与液压油箱连接。这样以来,车上液压控制系统占据安装空间大,不集中,且使用管路多,理顺掩饰管路困难,且成本高等缺陷。若使用本阀,可直接安装在液压油箱的阀座上,如同原结构中的举升阀一样,等于将原结构中单独安装在液压油箱旁边的环保盖开合换向阀去掉了。这样即节省了安装空间,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高压油管,由此减少了因供油阻力而产生的压力降和摩擦生热,降低了液压油的升温速度,提高了机械效率。减少了可泄漏点,提高了可靠度,使得整个液压控制系统实现了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布局合理,管路整齐,外型美观,维修方便等优点。 [0021] 3.该复合阀的设计发明,对于整体式环保盖自卸车、双分式蝴蝶盖自卸车、用液压马达驱动的篷布盖自卸车等均可通用,这在汽车制造业对选用部件的通用性上已奠定了基础。该阀不仅用此,可广泛用于其他类同液压回路。附图说明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的剖视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A‑A的剖视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环保盖的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环保盖的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货箱举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货箱下降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货箱慢降的结构示意图; [0030]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0031] 图中:1阀体、2分流阀针、3密封圈、4二级压力溢流阀、5一级压力溢流阀、6举升阀杆、7通气罩、8溢流阀弹簧、9换向阀杆、10调节螺钉、11调节座、12换向气缸、13换向复位弹簧、14换向定活塞、15换向动活塞、16换向气缸后盖、17换向调节杆、18举升气缸、19举升定活塞、20举升动活塞、21举升调节杆、22慢降活塞、23举升气缸后盖、24举升复位弹簧、25开盖油口、26合盖油口、27举升油口、29备用油口、30下降气口、31举升气口、32慢降气口、33开盖气口、34合盖气口、35油箱阀座、P进油孔、K油道、L回油通道、L1前回油通道、L2后回油通道、T1回油口一、T2回油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为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根据上述我们知道,这些液压举升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在15‑22Mpa范围内,其流量一般要求在70‑100L。而环保盖的工作压力一般在6‑15Mpa范围内,其流量一般要求在20‑50L。两者非同时工作。由此可见前者压力高流量大,后者相对来说压力低流量小,我们就是根据该特点进行了综合设计,而发明了“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复合气控液压换向阀”简称复合阀。该阀的特点概括的来说就是用一台定量油泵供油,可实现两条交替运行的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控制油路,并且仅用一台复合阀就可取代原来的用两台阀所控制的第三种结构方案中的油路。该阀不仅用此,可广泛用于类同液压回路。 [0034] 双路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气控液压换向阀,包括阀体1、换向气缸12、举升气缸18,在所述阀体1内分别设有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举升阀杆6连接进油孔P,换向阀杆9连接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所述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通过油道K相通,在所述阀体1上分别设有连通换向阀杆9的开盖油口25、合盖油口26,在所述阀体1上设有连通举升阀杆6的举升油口27,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连通回油通道L,回油通道L分别连通置于阀体1两端、贯穿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的前回油通道L1、后回油通道L2,在换向阀杆9与举升阀杆6之间的前回油通道L1与回油通道L的连接处设有二级压力溢流阀组件4,在举升阀杆6一侧的前回油通道L1与进油孔P处设有一级压力溢流阀组件5,举升阀杆6一端置于阀体1内、另一端连接举升气缸18,在举升气缸18内设有固定的举升定活塞19,举升阀杆6端部贯穿举升定活塞19连接举升动活塞20,在举升气缸18的举升气缸后盖23上设有举升调节杆21,所述举升调节杆21连接慢降活塞22,阀体1与举升定活塞19之间的举升阀杆6上设有举升复位弹簧24,在举升气缸18上,举升定活塞19与举升动活塞20之间设有下降气口30,举升动活塞20与慢降活塞 22之间设有举升气口31,慢降活塞22与举升气缸后盖23之间设有慢降气口32,举升动活塞 20的直径小于慢降活塞22的直径;换向阀杆9一端置于阀体1内,与阀体1上的调节座11连接、另一端连接换向气缸12,在所述换向气缸12内设有固定的换向定活塞14,换向阀杆9端部贯穿换向定活塞14连接换向动活塞15,在换向气缸12上的换向气缸后盖16上设有换向调节杆17,阀体1与换向定活塞14之间的换向阀杆9上设有换向复位弹簧13,在换向气缸12上,换向定活塞14与换向动活塞15之间设有合盖气口34,换向动活塞15与换向气缸后盖16之间设有开盖气口33;在阀体1上、举升阀杆6一端设有通气罩7,在所述调节座11上设有调节螺钉10。 [0035] 在所述举升阀杆6、换向阀杆9中部分别设有沉割槽,沉割槽分别连接油道K。在所述阀体1上设有连通举升阀杆6连通的备用油口29。在所述二级压力溢流阀4上设有溢流阀弹簧8。在回油口一T1上设有密封圈34,与油箱阀座35连接。在油道K设有分流阀针2。 [0036] 工作原理仅以带环保盖的液压自卸车为例 [0037] 1:非工作状态阀杆在中位 [0038] 如图1:该阀一般是安装在带环保盖的自卸车液压油箱阀座上,其回油经回油口一T1回油口一T1、回油口二T2是相通的直接回油到油箱。当该阀需要安装在其他部位时,可选用回油口二T2,用回油管连接液压油箱即可。 [0039] 该阀可实现控制两套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液压系统,一套是控制是液压举升自卸的单作用油缸卸载工作,该系统的压力是由一级压力溢流阀5来调整确定,一般在15‑22Mpa范围内。其流量是由已选定配套的定量液压油泵来确定。另一套是控制环保盖的开合的双作用油缸工作,或双向液压马达的驱动工作,该系统的压力是由二级压力溢流阀4来调整确定,一般在8‑15Mpa范围内。其流量是由分流阀针2来调整实现。 [0040] 以上两套系统用一台定量油泵,即可实现不同压力,不同流量,独立控制,交替工作。当右端举升气缸18和换向气缸12均不工作时,举升阀杆6与换向阀杆9在两举升复位弹簧24和换向复位弹簧13的预压力作用下,均处于平衡状态图示位置。这时的举升油口27被举升阀杆6全部封闭,举升油缸处在静止状态,即货箱处在静止状态。合盖油口26及开盖油口25均被换向阀杆9封闭,带动环保盖的油缸或液压马达均处在静止状态,即环保盖处于静止状态。 [0041] 当供油泵给油经进油口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中部的沉割槽通过油道K,进入到换向阀杆9中部的沉割槽经回油口进行无压力回油,此刻液压系统处在卸荷状态,所配套动力损失甚少。 [0042] 2:环保盖的开启换向阀杆在左端 [0043] 如图3:当合盖气口34排气,开盖气口33进气,换向动活塞15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换向阀杆9并克服换向复位弹簧13的轴向推力,向左移动到左端调节螺钉10限位为止。此时的压力油经进油口P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中部的沉割槽通过油道K,进入到换向阀杆9右端沉割槽直通开盖油口25供油到开、合盖油缸的开盖端;油缸的另一端回油到合盖油口26经换向阀杆9左侧沉割槽通过后回油通道L2、回油通道L、经回油口回到液压油箱;进行开盖工作。 [0044] 若工作中出现过载,将自动打开二级压力溢流阀4通过后回油通道L2、回油通道L进行回油。当开盖的速度需要调整时,可通过调节螺钉10进行调节E点处的环形狭缝截面大小来控制回油的速度,来实现理想的运行速度。 [0045] 3:环保盖的闭合换向阀杆在右端 [0046] 如图4:当开盖气口33排气,合盖气口34进气,换向动活塞15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换向阀杆9并克服换向复位弹簧13的轴向推力,向右移动到右端换向调节杆17限位为止。此时的压力油经进油口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中部的沉割槽通过油道K,进入到换向阀杆9左端沉割槽直通合盖油口供油到开、合盖油缸的合盖端;油缸的另一端回油到开盖油口经换向阀杆9右侧沉割槽通过前回油通道、回油通道L、经回油口回到液压油箱;进行合盖工作。若工作中出现过载,将自动打开溢流阀4通过后回油通道、回油通道L进行回油。当合盖的速度需要调整时,可通过换向调节杆17进行调节F点处的环形狭缝截面大小来控制回油的速度,来实现理想的运行速度。 [0047] 4:货箱举升举升阀杆在左端 [0048] 如图5:当下降气口30排气,举升气口31进气,慢降气口32排气,举升动活塞20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举升阀杆6并克服举升复位弹簧24的轴向推力,向左移动到死点为止,慢降活塞22向右移动到死点为止。此时的压力油经进油口P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右端的沉割槽,直通举升油口供油到举升油缸;进行举升卸载工作。 [0049] 当举升过程中,若工作中出现过载,将自动打开溢流阀5通过后回油通道L2、回油通道L进行回油卸荷,起到举升系统的过载安全保护作用。 [0050] 5:货箱下降举升阀杆在右端 [0051] 如图6:当下降气口进气,举升气口排气,慢降气口排气,举升动活塞20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举升阀杆6并克服举升复位弹簧24的轴向推力,向右移动到死点为止,慢降活塞在最右移死点位置。此时油泵供油经进油口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左端的两沉割槽,通过油道K,进入到换向阀杆9中部两沉割槽,通过回油口卸荷回油。举升油缸内的液压油受货箱重力的作用被压回到举升油口经举升阀杆6右端沉割槽、前回油通道、回油通道L经回油口回到油箱。由上所见,货箱下降是依靠自身重力实现,即便是油泵给油关闭,也无任何影响。 [0052] 6:货箱慢降举升阀杆在中位偏右 [0053] 如图7:当货箱在正常下降时,货箱下降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会越降越快,下降到底瞬间,会给车架底盘一向下的冲击力,造成相应的损坏。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可在下降接近到底时,切换为慢降方式,在正常下降模式下,将慢降气口由排气切换为进气状态。举升动活塞20直径为Φ46毫米,其左侧被压面积为15.08平方厘米,慢降活塞22的直径为Φ47.5毫米,其右侧被压面积为15.71平方厘米,两者面积差为0.63平方厘米,当工作气压均为0.7Mpa时,两者所产生的气动推力差为4.41kg。因为慢降活塞22的推力大于动活塞20再加上举升复位弹簧24的作用力,所以慢降活塞22会向左移动7毫米至气缸异径台阶死点,同时带动举升调节杆21推动动活塞20举升阀杆6向左移动至图示位置,举升复位弹簧24随之释放并推动弹簧座向左至举升阀杆6的相应轴肩为止。此时油泵供油经进油口P进入到阀体,经举升阀杆6左端的两沉割槽,通过油道K,进入到换向阀杆9中部两沉割槽,通过回油口卸荷回油。举升油缸内的液压油受货箱重力的作用被压回到举升油口经举升阀杆6右端沉割槽、慢降缺口H、前回油通道、回油通道L经回油口回到油箱。此时下降的速度是跟慢降缺口H的开启大小有关,慢降缺口H的开启大小可通过举升调节杆21来进行调整,开启越小,下降速度越慢,开启越大则反之。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便可实现理想的慢降速度,避免快速下降到底造成冲击。 [0054] 在正常下降的过程中,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原理会越降越快,也可随时点用慢降,以达到控制下降速度的目的。 [0055]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