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污转换

申请号 CN202211471525.4 申请日 2022-11-23 公开(公告)号 CN115898894A 公开(公告)日 2023-04-04
申请人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季文伟; 林荣; 陈云刚; 金涛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清污转换 水 泵 ,包括 泵壳 、底座和泵体,泵体固定在泵壳内,底座滑动连接在泵壳底端,底座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和底座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本发明在避免沾染脏污的情况下轻松实现水泵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工作模式的转换,结构简洁有效,操作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污转换,包括泵壳(1)、底座(2)和电机(21),电机(21)固定在泵壳(1)内,其特征是底座(2)滑动连接在泵壳(1)底端,底座(2)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1)和底座(2)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2)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1)中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按压件(3)、移动(4)、限位环(5)和底座弹簧(6),按压件(3)连接在泵壳(1)上并与移动块(4)传动连接,限位环(5)在泵壳(1)上轴向定位,限位环(5)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在断开部对接,移动块(4)插接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间,限位环(5)受移动块(4)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5)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7),底座(2)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5)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5)处于扩张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移动块(4)中部设有对称的压斜面(8),移动块(4)底部设有对称的楔形槽(20),端头(9)设有与压力斜面(8)、楔形槽(20)槽壁适配贴合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底座(2)包括底座板(10)、导向柱(11)和锁杆(12),导向柱(11)和锁杆(12)固定在底座板(10)上,导向柱(11)与泵壳(1)内周面适配贴合,锁杆(12)上设有可容限位卡块(7)嵌入的限位卡口(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泵壳(1)上设有提把(15),按压件(3)滑动嵌置在提把(15)内,按压件(3)与移动块(4)之间设有传动杆(14),传动杆(14)滑动连接在提把(15)内,按压件(3)与限位环(5)间设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套接在移动块(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旋钮(17)和拨块(18),转换旋钮(17)转动连接在泵壳(1)上并与拨块(18)固定,限位环(5)在泵壳(1)上轴向定位,限位环(5)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在断开部对接,拨块(18)位于两个端头(9)间,限位环(5)受拨块(18)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5)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7),底座(2)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5)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5)处于扩张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位于底座(2)的中心孔(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中心孔(19)内设有网状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泵壳(1)底端和底座(2)的间隙。

说明书全文

一种清污转换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污转换水泵。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潜水泵有清水泵和污水泵之分,如果用户只有清水泵,只适合抽排较清的水,对于水中含有较多大颗粒或杂物的污水,其中的大颗粒无法进入水泵随着水流被抽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另购可以抽走大颗粒的污水泵。如果客户只有污水泵,由于污水泵要考虑大颗粒或杂物通过,因此进水口高度过高,当水位下降到比进水口低时就无法抽水了,造成较高的残留水位。清污转换泵可以结合这两种泵的优点,一台泵满足两种不同的使用需要。例如公开号为CN2118199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污两用潜水泵,其采用旋转底座旋转的方式调整叶轮端面与进水口之间的距离实现潜水泵进水口大小的调节,使其能够实现在清水和污水中两用的功能,方便实用。但该发明中旋转底座位于潜水泵的较低位置,此处通常会浸入水中,沾染较多污泥,调整时难免弄脏手。

发明内容

[0003] 现有的清污转换水泵上的转换机构位置较低,难以保持洁净,在进行清污转换时需直接接触脏污部位,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可在避免沾染脏污的情况下完成清水、污水工作模式转换,方便操作。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包括泵壳、底座和泵体,泵体固定在泵壳内,底座滑动连接在泵壳底端,底座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和底座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本清污转换水泵通过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可以进行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种工作模式的转换。底座转换到清水排水位时,无需考虑大颗粒或杂物的通过,进水端可尽量接近水底,降低残留水位;底座转换到污水排水位时,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增大,即扩大进水端的通过面积,使得污水中的大颗粒或杂物通过。由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在进行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种工作模式转换时无需接触较脏的泵壳底部,因此更便于操作。
[0005]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按压件、移动、限位环和底座弹簧,按压件连接在泵壳上并与移动块传动连接,限位环在泵壳上轴向定位,限位环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在断开部对接,移动块插接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间,限位环受移动块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底座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底座与限位卡块解。按压件即为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常态下本清污转换水泵处于清水排水模式,只能进行清水排水,此时底座与限位卡块卡接锁定,底座与泵壳底端处于最接近的位置,底座弹簧也处于压缩蓄状态;如需转换到污水排水模式,在按压件上加力,作用力传导到移动块上,移动块移动,使限位环扩张,底座与限位卡块解锁,随即底座弹簧推动底座下移,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拉开到最大,底座到达污水排水位,此时撤除按压件上的压力,限位环恢复收缩状态,限位卡块与底座上其它部位配合,保持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同样,如需从污水排水模式转换到清水排水模式,仍需再次在按压件上加力,使限位环再次扩张,解除限位卡块与底座的配合,然后再施加作用力使底座靠近泵壳,回复原位。因此,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其余状态下限位环均处于收缩状态。
[0006] 作为优选,移动块中部设有对称的压力斜面,移动块底部设有对称的楔形槽,端头设有与压力斜面、楔形槽槽壁适配贴合的斜面。移动块受来自按压件的作用力驱动后下移,端头与压力斜面、楔形槽槽壁通过斜面配合将移动块的轴向推力转换为侧向推力,驱使限位环的两个端头间距扩大,从而实现限位环的扩张。
[0007] 作为优选,底座包括底座板、导向柱和锁杆,导向柱和锁杆固定在底座板上,导向柱与泵壳内周面适配贴合,锁杆上设有可容限位卡块嵌入的限位卡口。设置多根导向柱,导向柱与泵壳内周面贴合,这样可使底座靠近或远离泵壳时保持稳定姿态。限位环收缩时,限位卡块嵌入限位卡口,此时底座通过锁杆与限位环形成锁定,底座与泵壳的间隙保持固定。
[0008] 作为优选,泵壳上设有提把,按压件滑动嵌置在提把内,按压件与移动块之间设有传动杆,传动杆滑动连接在提把内,按压件与限位环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接在移动块上。设置提把便于搬运水泵,提把通常位于泵壳较高部位,将按压件设置于提把内,使得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远离较脏的泵壳底部。
[0009] 作为另选,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旋钮和拨块,转换旋钮转动连接在泵壳上并与拨块固定,限位环在泵壳上轴向定位,限位环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在断开部对接,拨块位于两个端头间,限位环受拨块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底座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底座与限位卡块解锁。本技术方案可提供另一种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方式,只需转动转换旋钮,就可通过拨块将两个端头间距撑大,同样实现限位环的扩张。
[0010] 作为优选,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位于底座的中心孔。此结构可最大程度地消除残留水位。排水时底座触及水底,水直接通过中心孔流入泵壳,底座与水底的间隙可防止大颗粒或杂物进入。中心孔只在仅排水而又过滤大颗粒或杂物的情况下适合作为进水端。
[0011] 作为优选,中心孔内设有网状筋。网状筋可进一步减小中心孔通过面积,更好地防止大颗粒或杂物进入。
[0012] 作为另选,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泵壳底端和底座的间隙。如果采用此结构,无论清水排水还是污水排水模式,进水端都相同,仅仅泵壳底端和底座的间隙大小存在区别。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减少接触脏污的机会。使用本发明可在避免接触最脏的水泵底部的情
况下轻松实现水泵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工作模式的转换,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在清水排水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除泵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限位环与移动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移动块从限位环上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限位环与拨块、收紧臂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拨块、收紧臂从限位环上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按压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泵壳,2‑底座,3‑按压件,4‑移动块,5‑限位环,6‑底座弹簧,7‑限位卡块,8‑压力斜面,9‑端头,10‑座板,11‑导向柱,12‑锁杆,13‑限位卡口,14‑传动杆,15‑提把,16‑复位弹簧,17‑转换旋钮,18‑拨块,19‑中心孔,20‑楔形槽,21‑电机,22‑连接导柱,23‑连接套管,24‑出水孔,25‑加强筋,26‑收紧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包括泵壳1、底座2和电机21,电机21固定在
泵壳1内,泵壳1包括上段、中段和底段,电机21通过长螺栓与上段固定,中段顶部具有内翻边,底段通过螺栓与电机21固定,底段上具有封闭隔板,封闭隔板上一体设有压缩腔,压缩腔内设有叶轮,叶轮与电机21的输出端,封闭隔板中心设有抽水孔,底段周面上设有一出水孔24。底座2滑动连接在泵壳1底端,底座2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两个工作位置,泵壳1和底座2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2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1上部。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按压件3、移动块4、限位环5和底座弹簧6,按压件
3连接在泵壳1上并与移动块4传动连接。所述底段的封闭隔板底部一体设有四根连接导柱
22,连接导柱22底端沿轴向设有裂口,裂口使得连接导柱22底端可径向收缩,连接导柱22底端还设有外翻边,底座弹簧6套接在连接导柱22上。限位环5底部被泵壳1底段上封闭隔板支承,限位环5顶部则抵住泵壳1中段顶部的内翻边,从而在泵壳1上轴向定位。限位环5由弹性带弯曲成形,限位环5外周面上一体设有加强筋25,可增强限位环5强度及回弹力,限位环5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在断开部对接,移动块4插接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间,限位环5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限位环5受移动块4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5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7,底座2处于清水排水位及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5处于收缩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卡接锁定。仅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即底座处于清水排水位与污水排水位转换的启动状态下,限位环5处于扩张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解锁。移动块4中部呈倒三状,具有对称的压力斜面8,移动块4底部设有对称的楔形槽20,端头9设有与压力斜面8、楔形槽20槽壁适配贴合的斜面。底座2包括底座板10、四根导向柱11、两根锁杆12和四根连接套管23,导向柱11、锁杆12及连接套管23均与底座板10一体成型,导向柱11与泵壳1内周面适配贴合,锁杆12上设有可容限位卡块7嵌入的限位卡口13。连接套管23套接在连接导柱22上,底座弹簧6底端抵接在连接套管23顶端上,连接套管23顶端口设有内扣边,当底座2与泵壳1距离拉开,连接套管23与连接导柱22相对滑动到极限时,连接导柱22底端失去连接套管23的径向约束,原本向所述裂口内径向收缩的连接导柱22底端回弹,内扣边与连接导柱22的外翻边形成卡锁,从而防止底座2从泵壳1上脱落。泵壳1顶部设有U形的提把15,按压件3滑动嵌置在提把15的一端,按压件3与移动块4之间设有传动杆14,传动杆14滑动连接在提把15内,按压件3与所述内翻边间设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套接在移动块
4上。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位于底座2的中心孔19,中心孔19内设有网状筋。
[0018] 本清污转换水泵的使用方法如下:从清水排水模式转换成污水排水模式时,轻压按压件3带动传动杆14下压,进而驱
使移动块4下移,移动块4下移后,端头9与压力斜面8、楔形槽21槽壁通过斜面配合将移动块
4的轴向推力转换为侧向推力,驱使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间距扩大,从而实现限位环5的扩张,限位卡块7从限位卡口13中移出,底座2与限位环5解锁,随即一直被压缩蓄力的底座弹簧6推动底座2下移,底座2与泵壳1底端的间隙拉开到最大,此时撤除按压件3上的压力,限位环5恢复收缩状态,限位卡块7卡在锁杆12顶端,阻止底座2回退,保持底座2与泵壳1底端的间隙。
[0019] 从污水排水模式转换成清水排水模式时,将水泵放在地面或其它支撑面上,轻压按压件3带动传动杆14下压,使移动块4下移,移动块下移后撑开限位环5,使限位环5上的限位卡块7朝外位移,按住按压件3不放,确保限位环5保持扩张状态,避免限位卡块7内收形成阻碍,用力下压提把15或泵壳1,使泵壳1、电机21整体下移,与底座2逐渐靠近,直至底座2与泵壳1相抵,此时水泵的相对位置由污水状态变成清水状态,松开按压件3,移动块4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限位环5复位,限位卡块7重新嵌入限位卡口13,锁定底座2。限位环5复位后,可防止水泵因自重或受意外力时,往下移动变成清水排水模式。
[0020] 实施例2: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旋钮17、一椭圆形的拨块18和
一收紧臂26,转换旋钮17转动连接在泵壳1中段上并与拨块18通过轴杆固定,收紧臂26与拨块18一体成型,拨块18位于收紧臂26中央,收紧臂26两端一体设有挡块。端头9上一体设有端头板,拨块18位于两个端头9间,挡块卡在端头板外侧面上。限位环5受拨块18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5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7,底座2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5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5处于扩张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解锁。常态下,拨块18的长轴与限位环5的中心轴线平行。其余同实施例1。
[0021] 从清水排水模式转换成污水排水模式时,旋动转换旋钮17,使拨块18转动,拨块18的长轴由平行于限位环5中心轴线的方向逐渐转为垂直于限位环5中心轴线的方向,拨块18的长轴端挤压端头板内侧,驱使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间距扩大,从而实现限位环5的扩张,限位卡块7从限位卡口13中移出,底座2与限位环5解锁,随即一直被压缩蓄力的底座弹簧6推动底座2下移,底座2与泵壳1底端的间隙拉开到最大,此时反向旋动转换旋钮17,收紧臂26两端的挡块推动两个端头9靠拢,使限位环5恢复收缩状态,限位卡块7卡在锁杆12顶端,阻止底座2回退,保持底座2与泵壳1底端的间隙。
[0022] 从污水排水模式转换成清水排水模式时,将水泵放在地面或其它支撑面上,旋动转换旋钮17,使拨块18转动后撑开限位环5,使限位环5上的限位卡块7朝外位移,把住转换旋钮173不放,确保限位环5保持扩张状态,避免限位卡块7内收形成阻碍,用力下压泵壳1,使泵壳1、电机21整体下移,与底座2逐渐靠近,直至底座2与泵壳1相抵,此时水泵的相对位置由污水状态变成清水状态,反向旋动转换旋钮17,限位环5收缩复位,限位卡块7重新嵌入限位卡口13,锁定底座2。限位环5复位后,可防止水泵因自重或受意外力时,往下移动变成清水排水模式。
[0023] 实施例3: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泵壳1底端和底座2的间隙。如图11所示,提把15
顶部挖空成嵌槽,按压件3也呈U形并施佩环东嵌置在提把15顶部的嵌槽内,按压件3一端连接传动杆14,复位弹簧16连接在按压件3另一端与电机21间。其余同实施例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