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申请号 CN202110511405.1 申请日 2021-05-11 公开(公告)号 CN113217399B 公开(公告)日 2023-03-28
申请人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培良; 李里; 李晓燕; 殷信刚; 韦杏静; 刘静; 刘凡; 冯兆国; 黄旭鑫; 夏毅成; 陈德华; 彭波; 董恒瑞; 邱旻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泥 泵 内部件磨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泥泵轴;泥泵轴外端的泥泵推 力 轴承 箱;泥泵 推力轴承 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后端盖;泥泵后端盖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有泥泵后 衬板 ;泥泵后端盖外周部连接有泥泵外 泵壳 ;泥泵外泵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泥泵内泵壳;泥泵外泵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前端盖;泥泵前端盖左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前衬板;泥泵外泵壳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内泵壳厚度检测 探头 装置。本发明克服了 现有技术 的不足,泥泵运行过程中,能实时自动检测泥泵内泵壳、后衬板、前衬板的厚度,能实施输出泥泵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磨损程度及磨损趋势判断,提早做出 预防 检修、更换泥泵零部件计划。
权利要求

1.一种泥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泵轴(1);所述泥泵轴(1)外端固定连接有泥泵推轴承箱(2);所述泥泵推力轴承箱(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后端盖(3);所述泥泵后端盖(3)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后衬板(4);所述泥泵后端盖(3)的外周部固定连接有泥泵外泵壳(5);所述泥泵外泵壳(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泥泵内泵壳(6);所述泥泵外泵壳(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前端盖(7);所述泥泵前端盖(7)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前衬板(8);所述泥泵轴(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叶轮(9);所述泥泵外泵壳(5)上贯穿连接有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所述泥泵前端盖(7)上贯穿连接有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所述泥泵后端盖(3)上贯穿连接有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均通过信号线缆(13)固定连接有测厚终端(14);所述测厚终端(14)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模(15);所述智能处理模块(15)固定连接有测厚交换机(16);所述测厚交换机(16)固定连接有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所述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和SCADA系统计算机(19);
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紧贴内泵壳外表面;所述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紧贴前衬板外表面;所述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紧贴后衬板外表面;
所述测厚交换机(16)向上传输包含时间戳和测厚数据值的ASCII字符串消息,向下主要传输测厚命令消息;
泥泵内部件磨损综合诊断数据通过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输出至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进行显示、诊断和报警功能;
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均包括外筒(20);所述外筒(20)中滑动连接有内筒(21);所述外筒(20)上侧固接有外端盖(22);所述外端盖(22)与内筒(21)之间设有压紧环(23);所述压紧环(23)与外端盖(22)之间设有一号弹簧(24);所述内筒(21)中通过螺栓固接有定位筒(25);所述定位筒(25)下方的内筒(21)中设有测厚探头(26),且测厚探头(26)与信号线缆(13)连接;所述测厚探头(26)上套设有法兰(27);所述法兰(27)与定位筒(25)之间设有二号弹簧(28);所述外端盖(22)中部固接有线缆密封帽(29),且信号线缆(13)贯穿线缆密封帽(29);所述外筒(20)与外端盖(22)之间、外筒(20)与内筒(21)之间、内筒(21)与待测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圈(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0)较窄的一段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筒(21)下部滑动连接有安装筒(31);所述安装筒(31)与外筒(20)之间固接有三号弹簧(32);所述安装筒(31)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块(33);
所述滑块(33)下侧设有一号连杆(34),且一号连杆(34)上固接有刀片(35);所述安装筒(31)与内筒(21)之间的缝隙中固接有一号气囊(36);所述安装筒(31)下端中固接有结合母筒(37);所述结合母筒(37)中依次滑动连接有若干外伸子筒(38);最内层的一个所述外伸子筒(38)中滑动连接有外伸芯(39),且外伸芯(39)通过二号连杆(40)与滑块(33)固接;所述结合母筒(37)和外伸子筒(38)通过导流孔(41)与一号气囊(3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3)中开设有活塞槽(42);所述活塞槽(42)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3),且活塞板(43)与一号连杆(34)固接;所述活塞槽(42)的无杆腔中填充有液体;所述活塞槽(42)通过平衡孔(44)与外界连通,且平衡孔(44)中设有泄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3)中固接有若干二号气囊(45),且二号气囊(45)突出于滑块(33)内侧面;所述滑块(33)下侧固接有导流管(46),且导流管(46)与二号气囊(4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6)中固接有支座(47);所述导流管(46)的出口端转动连接有结合嘴(48);所述结合嘴(48)中固接有支架(49);所述导流管(46)中设有转轴(50),且转轴(50)的一端与支座(4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9)固接;所述转轴(50)外侧固接有螺旋叶轮(51);所述转轴(50)延伸至结合嘴(48)外的一端固接有分流片(52);所述结合嘴(48)外端固接有弧形板(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槽(42)中填充的液体为切削液;所述转轴(50)为空心轴;所述平衡孔(44)与支座(47)之间固接有引液管(54),且引液管(54)的一端与平衡孔(44)连通,另一端通过支座(47)与转轴(50)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泥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泥泵内部件磨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泥泵系统是疏浚挖泥船的核心关键装备之一,泥泵作为疏浚泥浆的泵送装备,无论是耙吸式或绞吸式挖泥船,其工作效率和运行状态直接关乎整艘挖泥船的施工效能,建立泥泵智能感知体系,实时监测泥泵运行状态,对挖泥船施工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0003] 泥泵内部零部件磨损后泥泵效率会大大下降,内耗增加,能耗增加,如果不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还会造成恶性循环,内耗越来越大,磨损越来越快,施工效率大幅下降,而泥泵内部零部件(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磨损检测必须拆检泥泵,拆出泥泵吸口短接管、泥泵前端盖、泥泵叶轮等大型部件后才能进行测厚工作,检查磨损状态,拆检泥泵时船舶必须停工,浪费施工时间,拆检工作既费时费,还涉及大件不规则重物吊放等安全隐患。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泥泵内部零部件(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磨损检测必须拆检泥泵,拆出泥泵吸口短接管、泥泵前端盖、泥泵叶轮等大型部件后才能进行测厚工作,检查磨损状态,拆检泥泵时船舶必须停工,浪费施工时间,拆检工作既费时费力,还涉及大件不规则重物吊放等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泥泵轴;所述泥泵轴外端固定连接有泥泵推力轴承箱;所述泥泵推力轴承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后端盖;所述泥泵后端盖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后衬板;所述泥泵后端盖的外周部固定连接有泥泵外泵壳;所述泥泵外泵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泥泵内泵壳;所述泥泵外泵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前端盖;所述泥泵前端盖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前衬板;所述泥泵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叶轮;所述泥泵外泵壳上贯穿连接有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所述泥泵前端盖上贯穿连接有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所述泥泵后端盖上贯穿连接有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均通过信号线缆固定连接有测厚终端;所述测厚终端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模;所述智能处理模块固定连接有测厚交换机;所述测厚交换机固定连接有SCADA以太网交换机;所述SCADA以太网交换机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和SCADA系统计算
机。
[0007] 优选的,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紧贴内泵壳外表面;所述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紧贴前衬板外表面;所述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紧贴后衬板外表面。
[0008] 优选的,所述测厚交换机向上传输包含时间戳和测厚数据值的ASCII字符串消息,向下主要传输测厚命令消息。
[0009] 优选的,泥泵内部件磨损综合诊断等数据通过SCADA以太网交换机输出至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进行显示、诊断和报警等功能。
[0010] 优选的,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均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中滑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外筒上侧固接有外端盖;所述外端盖与内筒之间设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与外端盖之间设有一号弹簧;所述内筒中通过螺栓固接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下方的内筒中设有测厚探头,且测厚探头与信号线缆连接;所述测厚探头上套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与定位筒之间设有二号弹簧;所述外端盖中部固接有线缆密封帽,且信号线缆贯穿线缆密封帽;所述外筒与外端盖之间、外筒与内筒之间、内筒与待测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圈;工作时,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孔,并通过螺栓安装好厚度检测装置,二号弹簧将测厚探头压紧在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表面,测厚探头发射电磁波来实时测量待测板的厚度,并通过信号线缆将数据传输至测厚终端,最终由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显示出泥泵后衬板的磨损量,同时一号弹簧通过压紧环压紧内筒,防止安装板和待测板之间的轻微晃动,整套装置起到减震、密封、保护的作用,使得测厚探头能够正常工作。
[0011] 优选的,所述外筒较窄的一段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筒下部滑动连接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外筒之间固接有三号弹簧;所述安装筒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侧设有一号连杆,且一号连杆上固接有刀片;所述安装筒与内筒之间的缝隙中固接有一号气囊;所述安装筒下端中固接有结合母筒;所述结合母筒中依次滑动连接有若干外伸子筒;最内层的一个所述外伸子筒中滑动连接有外伸芯,且外伸芯通过二号连杆与滑块固接;所述结合母筒和外伸子筒通过导流孔与一号气囊连通;工作时,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螺纹孔,通过外部设备将整个厚度检测装置拧入钻好的螺纹孔中,在拧动的过程中,外筒通过内筒带动安装筒一起转动,并逐渐向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靠近,当刀片接触待测板时,由于安装筒通过滑块带动刀片转动,使得刀片开始对待测板表面进行铣削,继续拧动使得内筒在安装筒中向待测板的方向滑动,并挤压一号气囊,进而一号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导流孔进入结合母筒中,推动若干外伸子筒以及外伸芯向外滑出,同时外伸芯通过二号连杆带动滑块向外侧滑动,使得刀片边转动边向外侧滑动,保证内筒最终接触到待测板时,刀片不会与内筒产生干涉,同时刀片转动的过程中,将待测板表面铣出一个平整面,供内筒紧密贴合,之后再通过螺栓将整套装置固定在安装板上,有助于改善以下情况:第一,在安装板上钻孔时,孔很难保证与待测板表面完全垂直,将整套装置安装好后,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二,待测板在铸造或加工过程中表面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状,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三,待测板表面锈蚀或附着有其他粘连物,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
[0012] 优选的,所述滑块中开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槽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且活塞板与一号连杆固接;所述活塞槽的无杆腔中填充有液体;所述活塞槽通过平衡孔与外界连通,且平衡孔中设有泄压;工作时,当内筒在安装筒中滑动时,三号弹簧逐渐收紧,其挤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刀片作用于待测板表面的铣削力道逐渐增大,可能使得铣出的面不够平整,此时通过设置的活塞槽和泄压阀,当内筒在安装筒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带动活塞板在活塞槽中滑动,其中的液体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液体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用以平衡三号弹簧的挤压力,提高了铣出面的平整程度。
[0013] 优选的,所述滑块中固接有若干二号气囊,且二号气囊突出于滑块内侧面;所述滑块下侧固接有导流管,且导流管与二号气囊连通;工作时,内筒在安装筒中滑动,当内筒突出于安装筒端面时,进而逐步挤压各个二号气囊,使得二号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朝刀片的方向排出,吹走铣削时产生的屑,提高铣削流畅度。
[0014]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中固接有支座;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转动连接有结合嘴;所述结合嘴中固接有支架;所述导流管中设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与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接;所述转轴外侧固接有螺旋叶轮;所述转轴延伸至结合嘴外的一端固接有分流片;所述结合嘴外端固接有弧形板;工作时,二号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时,推动螺旋叶轮转动,进而转轴带动结合嘴旋转,使得结合嘴边旋转边向外喷气,同时分流片和弧形板将气流两次反射,增大气流喷射面积,提高清理范围,进一步吹走铣削时产生的铁屑,提高铣削流畅度。
[0015] 优选的,所述活塞槽中填充的液体为切削液;所述转轴为空心轴;所述平衡孔与支座之间固接有引液管,且引液管的一端与平衡孔连通,另一端通过支座与转轴连通;工作时,当内筒在安装筒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带动活塞板在活塞槽中滑动,其中的切削液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排出的切削液通过引液管进入转轴中,并最终通过转轴外端向刀片处挤出,提供冷却、润滑、清洗的的效果。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设置该系统,使得泥泵运行过程中,在不需要拆卸泥泵前端盖、泥泵叶轮等的前提下,能实时自动检测泥泵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厚度,在现有测厚仪成型产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以太网通信接口,通过SCADA系统判断泥泵工作状态,对测厚终端发出测量命令,经智能处理模块返回测厚数据,结合SCADAPLC采集的其他参数和核心算法,能实时输出泥泵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磨损程度及磨损趋势判断,提早做出预防检修、更换泥泵零部件计划,以保障泥泵的施工效率。
[0018]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孔,并通过螺栓安装好厚度检测装置,二号弹簧将测厚探头压紧在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表面,测厚探头发射电磁波来实时测量待测板的厚度,并通过信号线缆将数据传输至测厚终端,最终由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显示出泥泵后衬板的磨损量,同时一号弹簧通过压紧环压紧内筒,防止安装板和待测板之间的轻微晃动,整套装置起到减震、密封、保护的作用,使得测厚探头能够正常工作。
[0019]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设置安装筒、滑块和刀片,使得刀片转动过程中,将待测板表面铣出一个平整面,供内筒紧密贴合,有助于改善以下情况:第一,在安装板上钻孔时,孔很难保证与待测板表面完全垂直,将整套装置安装好后,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二,待测板在铸造或加工过程中表面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状,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三,待测板表面锈蚀或附着有其他粘连物,造成测厚探头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中泥泵装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中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检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中智能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中厚度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0025]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中导流管的剖视图;
[0028] 图中:1、泥泵轴;2、泥泵推力轴承箱;3、泥泵后端盖;4、泥泵后衬板;5、泥泵外泵壳;6、泥泵内泵壳;7、泥泵前端盖;8、泥泵前衬板;9、泥泵叶轮;10、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1、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3、信号线缆;14、测厚终端;15、智能处理模块;16、测厚交换机;17、SCADA以太网交换机;18、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9、SCADA系统计算机;20、外筒;21、内筒;22、外端盖;23、压紧环;24、一号弹簧;25、定位筒;26、测厚探头;27、法兰;28、二号弹簧;29、线缆密封帽;30、密封垫圈;31、安装筒;32、三号弹簧;
33、滑块;34、一号连杆;35、刀片;36、一号气囊;37、结合母筒;38、外伸子筒;39、外伸芯;40、二号连杆;41、导流孔;42、活塞槽;43、活塞板;44、平衡孔;45、二号气囊;46、导流管;47、支座;48、结合嘴;49、支架;50、转轴;51、螺旋叶轮;52、分流片;53、弧形板;54、引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0] 实施例
[003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泥泵内部件磨损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包括泥泵轴1;所述泥泵轴1外端固定连接有泥泵推力轴承箱2;所述泥泵推力轴承箱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后端盖3;所述泥泵后端盖3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后衬板4;所述泥泵后端盖3的外周部固定连接有泥泵外泵壳5;所述泥泵外泵壳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泥泵内泵壳6;所述泥泵外泵壳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前端盖7;所述泥泵前端盖7内侧固定连接有泥泵前衬板8;所述泥泵轴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泥泵叶轮9;所述泥泵外泵壳5上贯穿连接有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所述泥泵前端盖7上贯穿连接有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所述泥泵后端盖3上贯穿连接有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均通过信号线缆13固定连接有测厚终端14;所述测厚终端14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模块15;所述智能处理模块15固定连接有测厚交换机16;所述测厚交换机16固定连接有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所述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固定连接有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和SCADA系统计算机19。
[0032] 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紧贴内泵壳外表面;所述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紧贴前衬板外表面;所述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紧贴后衬板外表面。
[0033] 所述测厚交换机16向上传输包含时间戳和测厚数据值的ASCII字符串消息,向下主要传输测厚命令消息。
[0034] 泥泵内部件磨损综合诊断等数据通过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输出至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进行显示、诊断和报警等功能。
[0035] 本实施例中,泥泵运行过程中,在不需要拆卸泥泵前端盖7、泥泵叶轮9等的前提下,能实时自动检测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厚度,在现有测厚仪成型产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以太网通信接口,通过SCADA系统判断泥泵工作状态,对测厚终端14发出测量命令,经智能处理模块15返回测厚数据,结合SCADAPLC采集的其他参数和核心算法,能实时输出内泵壳、前衬板、后衬板的磨损程度及磨损趋势判断,提早做出预防检修、更换泥泵零部件计划,以保障泥泵的施工效率。
[0036] 实施例二
[0037]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均包括外筒20;所述外筒20中滑动连接有内筒21;所述外筒20上侧固接有外端盖22;所述外端盖22与内筒21之间设有压紧环23;所述压紧环23与外端盖22之间设有一号弹簧24;所述内筒21中通过螺栓固接有定位筒25;所述定位筒25下方的内筒21中设有测厚探头26,且测厚探头26与信号线缆13连接;所述测厚探头26上套设有法兰27;所述法兰27与定位筒25之间设有二号弹簧28;所述外端盖22中部固接有线缆密封帽29,且信号线缆13贯穿线缆密封帽29;所述外筒20与外端盖22之间、外筒20与内筒21之间、内筒21与待测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圈30;工作时,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孔,并通过螺栓安装好厚度检测装置,二号弹簧28将测厚探头26压紧在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表面,测厚探头26发射电磁波来实时测量待测板的厚度,并通过信号线缆13将数据传输至测厚终端14,最终由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显示出泥泵后衬板4的磨损量,同时一号弹簧24通过压紧环23压紧内筒21,防止安装板和待测板之间的轻微晃动,整套装置起到减震、密封、保护的作用,使得测厚探头26能够正常工作。
[0038] 所述外筒20较窄的一段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筒21下部滑动连接有安装筒31;所述安装筒31与外筒20之间固接有三号弹簧32;所述安装筒31下端滑动连接有滑块33;所述滑块33下侧设有一号连杆34,且一号连杆34上固接有刀片35;所述安装筒31与内筒21之间的缝隙中固接有一号气囊36;所述安装筒31下端中固接有结合母筒37;所述结合母筒37中依次滑动连接有若干外伸子筒38;最内层的一个所述外伸子筒38中滑动连接有外伸芯
39,且外伸芯39通过二号连杆40与滑块33固接;所述结合母筒37和外伸子筒38通过导流孔
41与一号气囊36连通;工作时,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螺纹孔,通过外部设备将整个厚度检测装置拧入钻好的螺纹孔中,在拧动的过程中,外筒20通过内筒21带动安装筒31一起转动,并逐渐向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靠近,当刀片35接触待测板时,由于安装筒31通过滑块33带动刀片35转动,使得刀片35开始对待测板表面进行铣削,继续拧动使得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向待测板的方向滑动,并挤压一号气囊36,进而一号气囊
36中的气体通过导流孔41进入结合母筒37中,推动若干外伸子筒38以及外伸芯39向外滑
出,同时外伸芯39通过二号连杆40带动滑块33向外侧滑动,使得刀片35边转动边向外侧滑动,保证内筒21最终接触到待测板时,刀片35不会与内筒21产生干涉,同时刀片35转动的过程中,将待测板表面铣出一个平整面,供内筒21紧密贴合,之后再通过螺栓将整套装置固定在安装板上,有助于改善以下情况:第一,在安装板上钻孔时,孔很难保证与待测板表面完全垂直,将整套装置安装好后,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二,待测板在铸造或加工过程中表面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状,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三,待测板表面锈蚀或附着有其他粘连物,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
[0039] 所述滑块33中开设有活塞槽42;所述活塞槽42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3,且活塞板43与一号连杆34固接;所述活塞槽42的无杆腔中填充有液体;所述活塞槽42通过平衡孔44与外界连通,且平衡孔44中设有泄压阀;工作时,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滑动时,三号弹簧
32逐渐收紧,其挤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刀片35作用于待测板表面的铣削力道逐渐增大,可能使得铣出的面不够平整,此时通过设置的活塞槽42和泄压阀,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34带动活塞板43在活塞槽42中滑动,其中的液体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液体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用以平衡三号弹簧32的挤压力,提高了铣出面的平整程度。
[0040] 所述滑块33中固接有若干二号气囊45,且二号气囊45突出于滑块33内侧面;所述滑块33下侧固接有导流管46,且导流管46与二号气囊45连通;工作时,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滑动,当内筒21突出于安装筒31端面时,进而逐步挤压各个二号气囊45,使得二号气囊45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46朝刀片35的方向排出,吹走铣削时产生的铁屑,提高铣削流畅度。
[0041] 所述导流管46中固接有支座47;所述导流管46的出口端转动连接有结合嘴48;所述结合嘴48中固接有支架49;所述导流管46中设有转轴50,且转轴50的一端与支座4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架49固接;所述转轴50外侧固接有螺旋叶轮51;所述转轴50延伸至结合嘴48外的一端固接有分流片52;所述结合嘴48外端固接有弧形板53;工作时,二号气囊45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46时,推动螺旋叶轮51转动,进而转轴50带动结合嘴48旋转,使得结合嘴48边旋转边向外喷气,同时分流片52和弧形板53将气流两次反射,增大气流喷射面积,提高清理范围,进一步吹走铣削时产生的铁屑,提高铣削流畅度。
[0042] 所述活塞槽42中填充的液体为切削液;所述转轴50为空心轴;所述平衡孔44与支座47之间固接有引液管54,且引液管54的一端与平衡孔44连通,另一端通过支座47与转轴50连通;工作时,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34带动活塞板43在活塞槽42中滑动,其中的切削液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排出的切削液通过引液管54进入转轴50中,并最终通过转轴50外端向刀片35处挤出,提供冷却、润滑、清洗的的效果。
[0043] 工作时,在泥泵前端盖7上钻孔,安装一套前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1,测厚探头26紧贴泥泵前衬板8表面(非工作磨损面)安装,则前衬板厚度可以被实时检测,在泥泵外泵壳5上钻孔,安装一套内泵壳厚度检测装置10,测厚探头26紧贴泥泵内泵壳6表面安装,则内泵壳厚度可以被实时检测,在泥泵后端盖3上钻孔,安装一套后衬板厚度检测装置12,则后衬板厚度可以被实时检测,并经信号线缆13输入至测厚终端14,通过测厚终端14和智能处理模块15经由测厚交换机16向上传输包含时间戳和测厚数据值的ASCII字符串消息的测厚数据,再通过SCADA以太网交换机17传输到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经过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的综合处理后,获得泥泵内部件磨损综合诊断等数据,实现显示或报警等功能;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孔,并通过螺栓安装好厚度检测装置,二号弹簧28将测厚探头26压紧在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表面,测厚探头26发射电磁波来实时测量待测板的厚度,并通过信号线缆13将数据传输至测厚终端14,最终由智能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18显示出泥泵后衬板4的磨损量,同时一号弹簧24通过压紧环23压紧内筒21,防止安装板和待测板之间的轻微晃动,整套装置起到减震、密封、保护的作用,使得测厚探头26能够正常工作;在安装板(外泵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上钻螺纹孔,通过外部设备将整个厚度检测装置拧入钻好的螺纹孔中,在拧动的过程中,外筒20通过内筒21带动安装筒31一起转动,并逐渐向待测板(内泵壳、前衬板和后衬板)靠近,当刀片35接触待测板时,由于安装筒31通过滑块33带动刀片35转动,使得刀片35开始对待测板表面进行铣削,继续拧动使得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向待测板的方向滑动,并挤压一号气囊36,进而一号气囊36中的气体通过导流孔41进入结合母筒37中,推动若干外伸子筒38以及外伸芯39向外滑出,同时外伸芯39通过二号连杆40带动滑块33向外侧滑动,使得刀片35边转动边向外侧滑动,保证内筒21最终接触到待测板时,刀片35不会与内筒21产生干涉,同时刀片35转动的过程中,将待测板表面铣出一个平整面,供内筒21紧密贴合,之后再通过螺栓将整套装置固定在安装板上,有助于改善以下情况:第一,在安装板上钻孔时,孔很难保证与待测板表面完全垂直,将整套装置安装好后,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二,待测板在铸造或加工过程中表面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状,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第三,待测板表面锈蚀或附着有其他粘连物,造成测厚探头26与待测板表面的不完全接触;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滑动时,三号弹簧32逐渐收紧,其挤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刀片35作用于待测板表面的铣削力道逐渐增大,可能使得铣出的面不够平整,此时通过设置的活塞槽42和泄压阀,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34带动活塞板43在活塞槽
42中滑动,其中的液体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液体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用以平衡三号弹簧32的挤压力,提高了铣出面的平整程度;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滑动,当内筒
21突出于安装筒31端面时,进而逐步挤压各个二号气囊45,使得二号气囊45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46朝刀片35的方向排出,吹走铣削时产生的铁屑,提高铣削流畅度;二号气囊45中的气体通过导流管46时,推动螺旋叶轮51转动,进而转轴50带动结合嘴48旋转,使得结合嘴48边旋转边向外喷气,同时分流片52和弧形板53将气流两次反射,增大气流喷射面积,提高清理范围,进一步吹走铣削时产生的铁屑,提高铣削流畅度;当内筒21在安装筒31中逐渐滑动时,一号连杆34带动活塞板43在活塞槽42中滑动,其中的切削液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泄压阀的阈值后,通过泄压阀向外排出,排出的切削液通过引液管54进入转轴50中,并最终通过转轴50外端向刀片35处挤出,提供冷却、润滑、清洗的的效果。
[0044]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004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