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冷却装置及电气设备

申请号 CN200510059581.7 申请日 2005-03-30 公开(公告)号 CN1676946A 公开(公告)日 2005-10-05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世古克也; 伊藤贤一;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 流体 泵 、具有该流体泵的冷却装置以及备有该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泵室(6)的内底面,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设有第1压 力 产生用凸部(9)。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用于在 叶轮 (21)回转时产生压力,并将其两侧部形成为平滑的斜面(11、12)。由此,流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时的流动变得顺畅,并能缓和冲击。因此,可以降低与流体的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所带来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与该振动所伴随着的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具有:
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 方式设于上述外壳;
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 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 出口排出;
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而产生压力,该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 滑的斜面或曲面;
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 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2.一种流体泵,具有:
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 方式设于上述外壳;
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 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 出口排出;
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而产生压力;
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 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 的产生时刻不同于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时刻。
3.一种流体泵,具有:
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 方式设于上述外壳;
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 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 出口排出;
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而产生压力;
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 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 的频率与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的频率不同。
4.一种流体泵,具有:
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 方式设于上述外壳;
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 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 出口排出,该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 间距;
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而产生压力;
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 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5.一种流体泵,具有:
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 方式设于上述外壳;
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 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 出口排出,该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 间距;
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而产生压力,该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 滑的斜面或曲面;
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 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上述 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个数为奇数。
7.具有流体泵的冷却装置,
该流体泵为使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泵,其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 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 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 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 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 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 的转子部;
上述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滑的斜面或 曲面。
8.具有流体泵的冷却装置,
该流体泵为使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 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 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 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 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 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 的转子部;
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时刻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的 产生时刻不同。
9.具有流体泵的冷却装置,
该流体泵为使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 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 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 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 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 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 的转子部;
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的频率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 的频率不同。
10.具有流体泵的冷却装置,
该流体泵为使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 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 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 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 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 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 的转子部;
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 距。
11.具有流体泵的冷却装置,
该流体泵为使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 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 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 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 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 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 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 的转子部;
上述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滑的斜面或 曲面;
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 距。
12.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设有流体泵,该流体泵为使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 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 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 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 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 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 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上述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滑的斜面或 曲面。
13.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设有流体泵,该流体泵为使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 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 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 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 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 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 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时刻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的 产生时刻不同。
14.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设有流体泵,该流体泵为使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 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 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 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 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 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 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基于上述叶轮的回转的压力产生的频率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 的频率不同。
15.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设有流体泵,该流体泵为使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 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 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 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 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 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 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 距。
16.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设有流体泵,该流体泵为使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用的流体流通的 泵,具有:备有泵室的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 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 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泵室内,由回转而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 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压力产生用凸部, 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配置 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由上述叶轮的回转而产生压力;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
上述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滑的斜面或 曲面;
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排列间距的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 距。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有回转驱动叶轮电动机流体、具有该流体泵 的冷却装置以及具有该冷却装置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流体泵中,以与叶轮一体回转的方式设置用于回转驱动 叶轮的电动机的转子,基于由该转子回转驱动叶轮、由具有叶轮的泵 叶片的作用,从而从吸入口将流体吸入泵室内,并从排出口排出泵室 内的流体(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众所周知,在电气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中,将该种的流体泵用于冷 却作为发热部件的CPU而使用。此时,人们可以想到例如下面的结构。 即,在使泵的外壳的一面与作为发热部件的CPU相接触的状态下,通 过使泵的叶轮回转并使冷却用的流体(液体)在泵内流动,则CPU所 产生的热通过外壳由在泵内流动的流体吸收。由此,可以冷却CPU。
但是,在以往的流体泵中,在泵的运转时(电动机的运转时),存 在产生较大的振动和伴随着该振动而产生的较大的噪音的问题。其主 要的原因例如下述的情况。
在流体泵的外壳上,在泵室内、在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且在与 叶轮的泵叶片的相对的部位上设有压产生用凸部。由电动机使叶轮 回转而使泵运转时,由叶轮的泵叶片所推压的流体与上述压力产生用 凸部相碰撞,并伴随着该碰撞产生较大的振动。另外,由于伴随着流 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的碰撞而产生的振动(压力产生时的振动)和回 转驱动叶轮的电动机的齿槽转矩的振动为同步地产生的,所以振动变 得更大。
特别是在将这样的流体泵用于作为电气设备的上述个人电脑的 CPU的冷却时,其振动和噪音就成为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可以降低振动及噪音的流体泵。另外,其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 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冷却装置。而其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 低振动和噪音的电气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的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流体泵具有:备有泵室的 外壳;吸入口和排出口,该吸入口和排出口以分别与上述泵室相连通 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叶轮,该叶轮具有泵叶片并可回转地设于上述 泵室内;压力产生用凸部,该压力产生用凸部设于上述泵室内并在上 述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且配置在与上述泵叶片相对向的部位;叶轮 驱动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外壳上,具有定子部和以与上述 叶轮一体地回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子部。基于由上述电动机而使上述叶 轮回转,将流体从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泵室内,并且将泵室内的流体 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压力产生用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 为平滑的斜面或曲面。
由电动机而使叶轮回转并使泵运转,则由叶轮的泵叶片所推压的 流体与压力产生用凸部相碰撞,并随之将泵室内的流体的一部分从排 出口排出。此时,在压力产生用凸部中,通过将排出口侧的侧部设为 平滑的斜面或曲面而缓和流体与压力发生用凸部相碰撞时的冲击。这 样,可以降低与流体的压力产生用凸部相碰撞所带来的振动,进而可 以降低与振动相伴随着的噪音。
此外,在压力产生用凸部的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大致90度的部的 情况下,由于流体与压力发生用凸部的角部相碰撞时的冲击较大,所 以,随之而产生的振动较大,且噪音也较大。
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在上述的流体泵中,可以使由上述叶轮的 回转的压力产生时刻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的产生时刻不同(技术 方案2)。
根据上述装置,由于可以防止在同一时刻发生伴随着叶轮回转时 的压力产生而产生的振动和伴随着电动机的齿槽转矩而产生的振动, 所以可以防止由此产生的共振,另外,也可以相互消除振动,并由此 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
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在上述各流体泵中,由上述叶轮的回转所 产生的压力产生的频率和上述电动机的齿槽转矩的频率不同(技术方 案3)。
根据上述装置,与技术方案2的发明同样地,可以防止伴随着叶 轮回转时的压力产生而产生的振动和伴随着电动机的齿槽转矩而产生 的振动所产生共振,另外,也可以相互消除振动,并由此可以降低振 动和噪音。
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在上述各流体泵中,可使上述叶轮的上述 泵叶片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距(技术方案4)。
根据上述装置,为使叶轮的回转时的压力产生时刻不相同,与技 术方案2的发明同样地,可以防止伴随着叶轮回转时的压力产生而产 生的振动和伴随着电动机的齿槽转矩而产生的振动所产生共振,另外, 也可以相互消除振动,并由此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而且,可以降低 压力产生时的振动频率,可以降低令人不快的高频成分。
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在上述各流体泵中,可使上述压力产生用 凸部的至少上述排出口侧的侧部为平滑的斜面或曲面,并且,可以使 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一部分或全部为非相等间距(技术方案5)。
根据上述装置,可以得到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两方 面的作用效果,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振动和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5的发明中,上述叶轮的上述泵叶片的数目 最好为奇数(技术方案6)。
根据上述装置,叶轮回转一周的压力产生次数为奇数次,而与之 相对地,电动机的转子部回转一周的齿槽转矩的产生次数必为偶数次, 所以,压力产生时刻和齿槽转矩的产生时刻有所偏差,并且压力产生 的频率和齿槽转矩的频率有所偏差。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振动 和噪音。
为了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技术方案7的冷却装置具有技术方案 1至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流体泵。
为了达到上述第3个目的,技术方案8的电气设备具有技术方案 7的冷却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1至5的各流体泵,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
根据技术方案7的冷却装置,由于采用降低了振动和噪音的流体 泵,可以提供降低了振动和噪音的冷却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8的电气设备,由于采用降低了振动和噪音的冷却 装置,可以提供降低了振动和噪音的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流体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从图1的相反侧所看到的流体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流体泵的正面图。
图4为沿图3中的X4-X4线的剖面图。
图5为从泵室侧看到的第1外壳的图。
图6为沿图5中的X6-X6线的剖面图。
图7为表示定子部与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为表示冷却装置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为装有冷却装置的个人电 脑的示意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叶轮的正面图。
图11为表示叶轮的泵叶片和转子磁体的磁极边界部的位置关系 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6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首先,图3为本 发明的流体泵1的正面图,图4为该流体泵1的剖面图。另外,图1 为流体泵1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从图1的相反侧所看到的流体泵1 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至图4中,流体泵1的外壳2呈矩形,并由多 个螺钉5连结第1外壳3和第2外壳4。在第1外壳3和第2外壳4 之间形成圆形的泵室6。
在第1外壳3的一侧面上设有分别呈圆筒状的吸入口7和排出口 8。吸入口7和排出口8,以大致平行的状态向侧方突出,并且各自的 流通路的一端部与上述泵室6相连通。另外,在第1外壳3上,在泵 室6的内底面、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设有沿径向延伸的第1压 力产生用凸部9,并且在泵室6的周壁部的内周面、在吸入口7和排 出口8之间设有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10。如图5所示,第1压力产生 用凸部9从泵室6的中心部向吸入口7和排出口8侧伸展,并且,如 图6所示,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两侧部形成呈平面状的平滑的 斜面11、12。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中,在吸入 口7侧(在图5中的右侧)的侧部和排出口8侧(在图5中的左侧) 的侧部这两侧部上分别形成平滑的斜面11、12。
在上述第2外壳4的中央部上,形成向泵室6侧突出且与该泵室 6相反的一侧(外侧)开口的圆形凹状的定子收容部13。在定子收容 部13的中央部设有突出状的定子安装部14,电动机15的定子部16 在收容于定子收容部13的状态下呈固定状态地安装于该定子安装部 14。如图7所示,定子部16由具有多个、在此为12个齿17的定子 心18和卷装在各齿17上的线圈19构成。定子铁心18的各齿17为等 间隔地配置的,并且,在各齿17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槽开口部20。该 定子部16的槽数为12个。
在此,如图7所示,定子部16的一个槽开口部20的中心,与上 述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中心相对应地配置,并且偏离于作为该第 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压力产生部的侧部的斜面11、12。
在上述泵室6内可回转地配置有圆盘状的叶轮21。设于该叶轮21 中心的轴22由设于上述定子收容部13的中心部的轴承部23可回转自 由地支承着。在叶轮21中,在第1外壳3侧的面上呈放射状地等间隔 地设有多个泵叶片23,在此为26个。这些泵叶片23随着叶轮21的 回转而与上述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对,并且各泵叶片23的外周部 侧的端面与上述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10相对。
在叶轮21的第2外壳4侧的面上设有短圆筒状的筒部25,而在 该筒部25的内周面上设有电动机15的转子部26。该转子部26由短 圆筒状的转子磁轭27和设于该转子磁轭27的内周面的短圆筒状的转 子磁体28构成,该转子磁体28的内周面夹着上述定子收容部13的周 壁部13a与上述定子部16的各齿17的外周面相对。转子磁体28磁化 为例如8个极。在此,由转子部26和上述定子部16构成用于回转驱 动叶轮21的外转子型的电动机15,并由该转子部26的回转而使叶轮 21与该转子部26一体地回转。定子收容部13的开口部由图未示的罩 所封闭。流体泵1为上述结构。
另一方面,在图8中表示使用上述流体泵1的冷却装置30的一例。 在该图8中,散热部31的单元壳32为组合扇壳33和罩34而构成 的。在风扇壳33内,设置有内置了图未示的风扇电动机的风扇35, 并且设有位于该风扇35上方的多片散热片36。另外,在风扇壳33内, 以贯通各散热片36的方式设有U字形的流通管37。该流通管37的一 端部连接于流体泵1的吸入口7,而其另一端部连接于排出口8。在该 流通管37内和流体泵1的泵室6内封入有冷却用的液体(流体)。
在风扇壳33和罩34上,在与风扇35相对应的部位形成圆形的吸 气口38。开放散热片36的上部,并将其作为排气口39。在流体泵1 的第1外壳3的外面3a上,以与之相接触的状态安装作为冷却对象的 发热部件40。第1外壳3兼作为吸收发热部件40的热的吸热部。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通过控制向流体泵1的电动机15的线圈19的电流的通入,叶轮 21与转子部26一体地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回转。这样,由叶轮21 的各泵叶片23所推压的液体顺次地与第1和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9、 10相碰撞,并随之从排出口8排出到流通管37侧。另外,在第1和 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9、10的吸入口7侧(图5的右侧),随着各泵叶 片23的通过而成为负压,从而流通管37侧的液体从吸入口7被吸入 泵室6内。由此,泵室6内的冷却用的液体通过流通管37而循环。此 时,自发热部件40产生的热,借助流体泵1的外壳2而被通过泵室6 内的液体吸收。
另一方面,在散热部31中,由风扇电动机回转驱动风扇35,如 图8的箭头B所示,由该风扇35的鼓风作用,将单元壳32的周围的 空气从吸入口38吸入单元壳32内,并且,单元壳32内的空气通过各 散热片36之间而从排气口39排出至外部。此时,自排出口8排出的 液体在流过流通管37的过程中经散热片36而进行散热,此后经散热 而被冷却的液体从吸入口7再次返回到流体泵1侧。这样,发热部件 38就由具有流体泵1的冷却装置30冷却。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
首先,在流体泵1中,在第1和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9、10中, 将沿径向延伸的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至少排出口8侧的侧部形成 为平滑的斜面12,所以,当叶轮21回转时,由泵叶片23所推压的液 体与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时的流动变得比较顺畅,冲击也 变得缓和。由此,可以降低与液体的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相碰撞所 产生的振动,进而可以降低伴随于该振动的噪音。此时,由于第1压 力产生用凸部9的吸入口7侧的侧部也形成为平滑的斜面11,所以此 处的液体的流动也变得顺畅,也能够降低振动,并能降低伴随于该振 动的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两侧部做成平滑 的斜面11、12会产生压力降低的担心,但是通过提高叶轮21的转速 (转子部26的转速)可以确保液体的流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虽然将第2压力产生用凸部10的吸 入口7侧和排出口8侧的两侧部10a、10b(参照图5)形成为角部状, 但是也可将其形成为平滑的斜面。
由于定子部16的一个槽开口部20的中心以与上述第1压力产生 用凸部9的中心相对应的方式配置,并且从作为该第1压力产生用凸 部9的压力产生部的侧部的斜面11、12偏离,所以,当叶轮21回转 时,第一压力产生用凸部9所产生的压力产生时刻和电动机15的齿槽 转矩的产生时刻不同。由此,可以防止这些振动产生共振,而且,也 可以相互消除振动,并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振动和噪音。
此外,叶轮21的泵叶片23的个数为26个,电动机15的转子磁 体28的磁极数为8个,定子部16的槽数为12个。在此,叶轮21的 回转一周的压力产生数为26,转子部26的回转一周的齿槽转矩的产 生数为磁极数8和槽数12的最小公倍数24。因此,叶轮21的回转一 周的压力产生数(26)和电动机15的齿槽转矩的产生数(24)不同, 并且其频率也不同。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振动和噪音。
通过将这样抑制振动和噪音的流体泵1用于图8所示的冷却装置 30,可以提供一种抑制振动和噪音的冷却装置30。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该第2实施例在下述各点与上述
第1实施例不同。
即,示意地表示将具有流体泵1的冷却装置45用于作为电气设备 的个人电脑46的例子。个人电脑46备有主体壳47和与该主体壳47 相对地可开关转动的盖壳48。在主体壳47的上面部上设有未图示的 键盘,在盖壳48的内面部上设有也未图示的液晶显示部。
在上述主体壳47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发热部件的CPU49,并使流 体泵1的第1外壳3与该CPU49相接触。在盖壳48的内部设有散热 部50,在该散热部50上,设有冷却用的液体所流动的流通路(未图 示)且还设有与该流通路相连通的入口51和出口52。流体泵1的吸 入口7借助连接管53与出口52相连通,流体泵1的排出口8借助连 接管54与入口51相连接。此时,也在流体泵1的泵室6内和散热部 50的流通路内封入冷却用的液体(流体)。
在上述结构中,当运转流体泵1时,散热部50侧的液体从吸入口 7被吸入泵室6内,并且,泵室6内的液体从排出口8被排出至连接 管54侧。排出至连接管54侧的液体被送至散热部50的流通路侧。
此时,对于流过流体泵1的泵室6内的液体,通过吸收自CPU49 产生的热量而冷却该CPU49。吸收了CPU49的热量的液体在散热部 50中散热而被冷却。将被冷却的液体再次吸入流体泵1的泵室6内, 并吸收自CPU49产生的热量。由此,由流过流体泵1的液体可以抑制 CPU49达到高温。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通过将抑制振动和噪音的流体泵1用于个 人电脑46的冷却装置45,可以提供一种抑制振动和噪音的个人电脑 46。
图10和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该第3实施例在下述各 点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
即,在图10中,作为叶轮21中的泵叶片具有自叶轮21的中心呈 放射状延伸的第1泵叶片61和自中途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泵叶片62, 第1和第2泵叶片的61、62共21个,为奇数。
在此情况下,将第1泵叶片61配置于7处,而在各第1泵叶片 61之间配置2个第2泵叶片62。相邻的第1泵叶片61和第2泵叶片 62之间所成角度θ1与相邻的第2泵叶片62、62之间所成角度θ2不 同(θ1>θ2)。因此,叶轮21中的泵叶片61、62为非等间距地配置的。
另外,在图11中,设于叶轮21的电动机15的转子磁体28的磁 极数为8,转子磁体28的磁极边界部28a以尽量偏离上述第1和第2 泵叶片61、62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尤其可以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首先,由于叶 轮21的第1和第2泵叶片61、62的总和为21,所以叶轮21的回转 一周的压力产生次数为21次。与此相对地,在电动机15中,由于转 子磁体28的磁极数为8而定子部16的槽数为12,所以转子部26的 回转一周的齿槽转矩的产生次数为其最小公倍数24。因此,基于叶轮 21的回转的压力产生频率和电动机15的齿槽转矩的频率不同,由此 也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
另外,叶轮21中的第1和第2泵叶片61、62的总和为21,为奇 数。与此相对地,电动机15的转子部26的回转一周的齿槽转矩的产 生次数必然是偶数次,在本实施例中为24次,与泵叶片不同。因此, 压力产生时刻和齿槽转矩的产生时刻有所偏差,并且压力产生频率和 齿槽转矩的频率也有所偏离。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振动和噪音。
此外,由于叶轮21的第1和第2泵叶片61、62的配置为非等间 距的,所以叶轮21的回转时的压力产生时刻也不相同。因此,压力产 生时刻和齿槽转矩的产生时刻有所偏差。由此,也可以降低振动和噪 音。另外,在叶轮21的第1和第2泵叶片61、62的配置为非等间距 的情况下,叶轮21回转时的压力产生时的振动频率下降,从而可以降 低令人不快的高频成分。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该第4实施例在下述各点与上述
第1实施例不同。
即,不将第1压力产生用凸部9的两侧部作成平面状的平滑的斜 面11、12,而是作成平滑的曲面65、66。
在此情况下,曲面65、66虽然形成为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形状(圆 弧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与之相反的凹状的曲面形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下述变型和扩展。
在流体泵1中流动的流体并不限于液体,气体也可。
用于回转驱动叶轮21的电动机15的转子部26也可以设在泵室6 的外面。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2397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132677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