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叶式

申请号 CN97117728.7 申请日 1997-08-25 公开(公告)号 CN1106506C 公开(公告)日 2003-04-23
申请人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发明人 K·多伯勒; M·胡比尔; W·施特罗; J·罗斯;
摘要 一种轮叶式 泵 ,特别是用于从 汽车 的油箱中输送 汽油 的轮叶式泵,它配有一个设置在 泵壳 (10)中的泵腔(11)和一个在泵腔(11)中旋转并具有 叶片 (29)的 叶轮 (24),该叶轮以它的外环(30)将径向缝隙(32)限界在一个封闭着泵腔(11)的周壁(14)上。在这种轮叶式泵上,为了阻止输送介质中所含有的杂质颗粒进入径向缝隙(32)中,在外环(30)中设置了一些径向流动通路(33),这些通路将封闭在叶轮叶片(29)之间的、依轴向开着的叶片空腔(31)同径向缝隙(32)连接起来(图2)。
权利要求

1.轮叶式,它具有一个设置在泵壳(10)中的泵腔(11),该 泵腔由两个相对于泵轴线(22)沿径向延伸的并沿轴向彼此相隔一定 距离的侧壁(12,13)和一个将侧壁(12,13)沿其周边彼此连接起 来的周壁(14)所限界而成;它还至少配有一条设置在侧壁(12,13) 之一中朝向泵腔(11)开着的槽形侧向通道(20,21),该通道与泵 轴线(22)同心布置,并且具有一个沿流动方向看处于侧向通道终点 (212)和侧向通道起点(211)之间的、保留下来的截断桥(23); 它还配有一个与泵轴线(22)共轴地安置在泵腔(11)中的旋转的叶 轮(24),该叶轮具有许多个在切线方向彼此分隔开并限定在轴向开 着的叶片空腔(31)的径向叶片(29),这些叶片借助一个同周壁(14) 一起共同形成径向缝隙(32;32′)的外环(30)而彼此相连;其特征 在于:在外环(30)中设置有将叶片空腔(31)同径向缝隙(32)连 接起来的径向流动通路(33)。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流动通路(33)布 置在外环(30)的对称面(35)中。
3.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流动通路(33)布 置在一个与对称面(35)相平行的径向面(38)中。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侧壁 (12,13)中配置一条侧向通道(20,21),而且一条侧向通道(20) 的起点(211)同泵入口相连;另一条侧向通道(21)的终点(212) 则与泵出口(17)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侧壁 (12,13)中有一条侧向通道(20,21),侧向通道(20)的起点(211) 同泵入口相连,另一侧向通道(21)的终点(212)同泵出口(17) 相连;而且流动通路(33)布置在两个与外环(30)的对称面(35) 相平行的径向面中,而这两个径向面离对称面(35)的轴向距离是相 等的或不相等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流动通路(33)的流 通横断面从外环(30)的内表面(302)至外表面(301)是逐渐增大 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流动通路(33)是由 一条在外环(30)中环行的缝隙(34)构成的,该缝隙在外环(30) 的内表面(302)和外表面(301)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缝隙(34)具有截锥 形横断面,外面靠在外环(30)的外表面(301)上的是它的大基线。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流动通路(33)是由 通孔(37)构成的,这些通孔在外环(30)的内表面(302)上各自 连通叶片空腔(31)中的一个空腔。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通孔(37)是设计 呈锥形的,并具有朝着外环(30)的外表面(301)而扩大的孔横断 面。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叶轮(24)圆周 上的径向缝隙(32′)的径向高度(h)总随着圆心(β)的增大而 减小,而且最大径向缝隙高度在侧向通道起点(211)的范围内。
12.按照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径向缝隙(32′) 从较高的高度终端尺寸到高度起始尺寸的过渡是线性的,而且是由一 个平的侧面(39)构成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径向缝隙 高度(h)的递减是呈线性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汽油及额 定输送压为3巴的条件下,在5°圆心角(β)时径向缝隙高度(h) 的起始尺寸为20~100μm,最好为45μm,而在360°圆心角(β)时 径向缝隙高度(h)的终端尺寸为10~80μm,最好为25μm。
15.按照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柴油和额 定输送压力为3巴的条件下,在5°圆心角(β)时径向缝隙高度(h) 的起始尺寸约为160μm,在360°圆心角(β)时径向缝隙高度(h) 的终点尺寸约为75μm。
16.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径向缝隙 高度(h)与圆心角(β)的关系式如下: h(β)=h0[1-0.667(β/360°)6.5+0.212(β/360°)16] 式中h0是径向缝隙高度(h)的起始尺寸。
17.按照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汽油及额 定输送压力为3巴的条件下,径向缝隙高度(h)的起始尺寸(h0)选 择在25~75μm之间,最好为36μm。
18.按照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叶轮(24) 的外环(30)具有圆形外周的情况下,径向缝隙是通过对周壁(14) 的加工处理而获得的。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侧向通道起点 (211)处配有一条将径向缝隙(32′)同侧向通道(21)连接起来的、 朝泵腔(11)开着的槽(40)。
20.按照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侧壁(12, 13)中都有一侧向通道(20,21),一条侧向通道(20)的起点(211) 与泵入口相连,另一条侧向通道(21)的终点(212)与泵出口(17) 相连,而且槽(40)被设置在一个或每个侧壁(21,20)中。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侧壁(13) 和周壁(14)被设置在一个包含着泵出口(17)的中间壳体(15)上, 另一个侧壁(12)被设置在一个包含着泵入口的壳体盖(16)上,该 壳体盖牢固地与中间壳体(15)和/或泵壳(10)相连。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轮叶式,特别是从汽车的油箱中输送汽油所用的 轮叶式泵,它具有一个设置在泵壳中的泵腔,该泵腔由两个依径向延 伸、依轴向彼此相隔一定距离的侧壁和一个将侧壁沿其周边彼此连接起 来的周壁所限界而成;它还至少配有一条设置在侧壁之一中朝向泵腔开 着的槽形侧向通道,该通道与泵轴线同心布置,并且具有一个沿流动方 向看处于侧向通道终点和侧向通道起点之间的、保留下来的截断桥;它 还配有一个与泵轴线共轴地安置在泵腔中的旋转的叶轮,该叶轮具有许 多个在切线方向彼此分隔开并限定在轴向开着的叶片空腔的径向叶 片,这些叶片借助一个同周壁一起共同形成径向缝隙的外环而彼此相 连。

专利DE 40 20 521 A1公开了属于这一类型的一种双注式的轮叶式 泵,称之为外围泵。在这种已知的泵上,形成泵腔壁中的一个侧壁和周 壁在结构上与一个配有泵出口的中间壳体相连,另一个侧壁与一个壳体 盖相连,该壳体盖上有与一出口接管相连接的泵入口。安置在泵腔中的 泵叶轮或叶轮安置在一个与壳体盖相连体的支承颈上,而且能旋转固定 地与一电动机的主动轴相连接,该主动轴被支承在一个设置在中间壳体 上的支承部位中。在运行时,轮叶式泵经过吸入管吸抽汽油,并将汽油 经泵出口压入和包围住电动机和中间壳体的泵壳的内腔中。处于压之 下的汽油从泵壳出发,经过一条与泵壳的一压力接管相连的压力管道, 被输送给内燃机

在这种轮叶式泵上,叶轮外圆周和泵腔的周壁之间的径向缝隙是相 当大的,因而由于上述条件所限定的压力比的缘故,在输送含有杂质的 汽油时,杂质就会借助对流而进入径向缝隙中。其后果是使得轮叶式泵 过早磨损,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按照本发明的轮叶式泵具有下述的特征:在外环中设置有将叶片空 腔同径向缝隙连接起来的径向流动通路。与已知的轮叶式泵相比,它的 优点是对于含有杂质的输送介质,例如汽油,根本不敏感。由于把径向 流动通路设置在叶轮的外环中,所以叶轮的叶片空腔中的高压力平就 部分地影响了径向缝隙,这样在该处沿着叶轮外环四周就出现一个压力 分布形态,它大致与侧向通道的压力分布形态相同。借助叶片空腔和径 向缝隙之间仍然存在的压力梯度即压差,又附带地出现一个分流,该分 流从叶片空腔、经过流动通路再通过径向缝隙而述到至少一个侧向通 道,借助其流动方向而起着阻止杂质颗粒进入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冲 洗效应。为了避免因存在的压差而在径向缝隙中形成切向流 (poiseuille-Stromung-泊松氏流),径向缝隙应设计得尽可能小。径 向缝隙的尺寸在50~300μm(微米)的范围中时,结果良好。

通过采取的措施,便能对本发明的轮叶式泵加以改进而获得有利的 构造。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一个优选的结构形式,流动通路分布在叶轮的对 称面中,或者在一个与该对称面相平行的径向面中。由于径向面多少有 点轴向偏移,所以侧向通道中的压差和压力分布都会受到影响。尤其在 双注式的轮叶式泵上,在每个侧壁中都有一个侧向通道,所以可借助与 对称面的轴向偏移而在两个侧向通道的方向中产生不同的冲洗流。

在这种双注式轮叶式泵上,还有一个可取之处是:按照本发明提出 的另一个结构形式,把流动通路分配到外环中的两个与对称面相平行地 设置的径向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径向面依照所要求的压差,在 一个或另一个侧向通道中具有一个离对称面相等或不相等的轴向距 离。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另一些结构形式,径向流动通路可设计成环行的 缝隙,或者设计成通孔,它们在叶轮外环的内表面上各自与叶片空腔之 一相沟通。在后一种设计情况下,可获得特别的益处:借助各通孔在叶 片前侧和后侧之间的适当定位,可精确地调定冲洗流的体积流量,从而 达到最佳冲洗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结构形式设计时,使得环形缝隙或通孔的 净断面或流通横断面由里向外增大,亦即随着离叶轮轴线的径向距离的 增加而增大。这样便可获得一种有利的扩压器效应。

本发明还提出的具有下述特征的轮叶式泵,即在叶轮圆周上的径向 缝隙的径向高度总随着圆心的增大而减小,而且最大径向缝隙高度在 侧向通道起点的范围内。

也同样具有对含杂质的汽油很不敏感的优点。在此,借助本发明提 出的径向缝隙走向的设计,同样可以在径向间距上形成一个压力分布, 它至少与一个侧向通道中的压力分布相似,并且沿着叶轮的整个圆周在 径向缝隙和侧向通道之间形成压力平衡。这样,便能防止汽油从侧向通 道流到径向缝隙,从而防止杂质颗粒进入径向缝隙。由于这个原因,轮 叶式泵受磨损很小,所以可望达到很长的使用寿命。按照本发明的径向 缝隙的尺寸特别适用于输送较高粘度流体如柴油的轮叶式泵,这是因为 针对这类液体径向缝隙的尺寸可以设计得较大一些。

当径向缝隙高度在叶轮周边上方呈线性变化时,对汽油来说就能获 得一种有利的压力分布形式,从而能显著降低因对流引起的进入径向缝 隙的杂质量

在用于输送汽油的轮叶式泵上,根据流体动力学的润滑缝隙原理就 每一个圆心角β计算出径向缝隙高度h,便可在径向缝隙中获得一个与 侧向通道中的压力曲线非常接近的压力曲线。所计算出来的径向缝隙高 度h的这种变化可以作为圆心角β的函数,依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结 构形式,可根据下面的代数方程加以近似计算:

h(β)=h0[1-0.667(β/360°)6.5+0.212(β/360°)16] 式中径向缝隙的初始尺寸h0在25~75μm(微米)之间,而以35μm 为最适宜。圆心角β的起始点(即β=0°)是这样设定的,使得它处于 通过泵入口中点的与泵轴线平行的轴线上。

借助另一些措施,还可进一步改进上述的轮叶式泵,从而获得有利 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在侧向通道的起点配备一 个槽,该槽将径向缝隙同侧向通道连接起来,并朝向泵腔敞开。该槽的 作用在于确定径向缝隙中的绝对压力。在双注式的轮叶式泵上,这种槽 可以设置在一个侧壁中或者在两个侧壁中。

按照本发明提出的一个有利的结构形式,径向缝隙在叶轮的外环的 圆形周边上的走向可通过对周壁的加工来获得。借助上述措施,径向缝 隙可按照有利于制造加工的方式实现。

下面根据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实例对本发明做较详细的描述。这些附 图是:

图1  用于输送燃料油的轮叶式泵的侧视图,局部剖切,

图2  图1中的局部剖视II的放大图,

图3  图1中轮叶式泵的叶轮的展开局部俯视截面图,

图4和5  与图3中所示相同,按照其它的两个实施例所绘的示意 图,

图6  沿图1中VI-VI线的断面图,属于一种改进的轮叶式泵,

图7  沿图1中VII-VII线的断面图,属于改进的轮叶式泵,

图8  按照图6和7的轮叶式泵中三种不同的径向缝隙走向曲线 图,

图9  按照图5和7的轮叶式泵的径向缝隙中三种压力分布曲线 图。

在图1侧视图上所见到的轮叶式泵,亦称之为带侧通道式泵,用来 从图中未示出的汽车油箱中将汽油输送到图中也未示出的汽车内燃 机。轮叶式泵具有一个设置在泵壳10中的泵腔11,该泵腔被两个在径 向延伸、而在轴向彼此分离开的侧壁12、13以及一个将侧壁12、13 沿其周边相互连接起来的周壁14所限界而成(图2)。侧壁13和周壁 14都在一个中间壳体15上形成,而侧壁12则位于吸入盖或壳体盖16 上形成,该壳体盖与中间壳体15和/或泵壳10紧固地相连。泵壳10搭 接着中间壳体15,并在其内部有一个在图上未示出的电动机。在中间 壳体15上还配置了一个依轴向穿越侧壁13的泵出口17,该出口形成 了在泵腔11和泵壳10的内部之间的连接,泵壳10与一压力接管18相 连,从轮叶式泵经过泵出口16所输送的汽油便从该压力接管流出。壳 体盖16具有一个吸入管19,用来从油箱中吸取汽油,该油箱与一个穿 越侧壁12的泵入口(图中未示出)相连。

在这里按双注式设计的轮叶式泵上,在每个侧壁12、13中都设置 了一条侧向通道20及21。如图2中所示,每一条槽状的侧向通道20、 21都具有略呈半圆形的横断面,并且是朝向泵腔11开着的。如图7所 示,侧向通道21设置在中间壳体15的侧壁13中,每个侧向通道21、 20都与泵轴线22同心布置,几乎延伸经过侧壁13及12的整个周边, 只保留剩下的一段截断桥23。截断桥23限定了侧向通道的起点211和 侧向通道的终点212。在壳体盖16上的侧壁12中的侧向通道20的侧 向通道起点211与泵入口相连(泵入口又与吸入接管19相连);设置 在中间壳体15上的侧壁13中的侧向通道21的终点212与泵出口17相 连(泵出口又经过泵壳10的内部而与压力接管18相连)。

在泵腔11中与泵轴线22共轴地安置一个泵叶轮或叶轮24。叶轮 24一方面支承在一轴颈25上,该轴颈在侧壁12上共轴地伸入到泵腔11 中;另一方面旋转固定地支承在电动机的主动轴26上,该主动轴被支 承在一个与泵轴线22共轴的轴承套27中。轴承套27压装在中间壳体 15上的一个穿过侧壁13的共轴孔28中。叶轮24配有许多个依切线方 向彼此相离的叶片29,这些叶片在它们的与泵轴线22背离的端部通过 一个圆形外环30而彼此连接起来。叶片29在它们彼此之间各自形成一 个叶片空腔31,这些空腔依轴向开着。叶片29和外环30是和叶轮24 成一个整体的,叶片29是按下述设计构成的:在安置于叶轮24上的一 个共同分配圆上的缺口之间设置了接片作为叶片29。外环30具有这样 的尺寸,使得在外环30的四周外表面301和周壁14之间形成一个径向 缝隙32(图2)。在运转时,轮叶式泵通过吸入管19将汽油吸入,然 后经过泵出口17将汽油压入泵壳10的内部,并从这里经压力管18压 送至内燃机。这时,在两个侧向通道20、21中分别形成一压力分布, 该压力从侧向通道起点至侧向通道终点逐渐升高,在侧向通道终点前面 的一段距离上述到最大值。

在图2~5所示的轮叶式泵结构实例中,在外环30中设置了径向 流动通路33,它们将各个叶片空腔31同径向缝隙32连接起来。这样, 叶片空腔31中的高压力便被转移给径向缝隙32,从而在那里沿着外环 30的周围形成一个压力分布,它与侧向通道20、21中的压力分布相 当。此外,存在于叶片空腔31和径向缝隙32之间的压差还会形成一个 从叶片空腔31、经过径向缝隙32而至侧向通道20、21的分流,由于 该分流方向的原因阻止了汽油中所含杂质颗粒进入径向缝隙32中,从 而起到一种冲洗作用。借助于流动通路33的横截面形状和定位,便有 了精密调定体积流的多种可能性。为了避免因存在的压差而在径向缝隙 32中形成一种切向流(泊松氏流动[Poiseuille-stromung]),尽可能将 径向缝隙32的尺寸定得窄一些,使得它的径向高度最好在50~300μm (微米)的范围内。

按图2中所示的轮叶式泵的结构实例,流动通路33是通过一个在 外环30中绕行的缝隙34形成的,该缝隙从外环30的内表面302延伸 至外表面301。缝隙34具有梯形横断面,其大的基线外靠在外表面301 上,因此在外环30中体积流的流动横断面随着离泵轴线22的径向距离 的增大而增大。缝隙34是与外环30的对称面35对中布置的。流过径 向缝隙32的体积流朝侧向通道20、21的流动在图2和3中以箭头36 象征性地表示出来。

在图4和5中所示的轮叶式泵的结构实例中,流动通路33是通过 径向通孔37形成的,这些通孔完全穿过外环30,并且在外环的内表面 301上分别连通着一个叶片空腔31。通孔37设计成截锥形,所以它在 径向中从外环30的内表面302至外表面301具有一个逐渐增大的流通 横断面。在按照图4所示的结构实例中,通37设置在外环30的对称面 35中。依照这一结构,得到两个大小相等的分流通向两个侧向通道20、 21。在按照图5所示的结构实例中,通孔37设置在一个平行面38中, 该平行面对外环30的对称面35轴向偏移一个距离d。借助上述轴向偏 移,可以将朝向壳体盖16的冲洗流和朝向中间壳体15的冲洗流进行不 同的调节。

按照图中未示出的可供选择的轮叶式泵的结构形式,在图2和3所 示的叶轮24的外环30中,环行的缝隙34也可以轴向偏置以便在这里 亦可分别调节流向两个侧向通道20、21的分流冲洗流。同样的效应还 可借助两个缝隙34来达到,这两个缝隙在两个与外环30的对称面35 相平行的径向面中延伸,这样,这两个径向面离对称面35的距离可以 选择相等或不相等。当然,还可把通孔37分布在两个平行面上,这两 个平行面与外环30的对称面35偏移一个相等或不相等的轴向距离尺 寸。在这种情况下应保证:通孔37总是分配给一个叶片空腔31,并与 之连通。

图2和3中所示的缝隙34也可用彼此平行布置的缝隙壁形成。同 样地,通孔37可设计成圆筒形。但在缝隙34和通孔37的结构中,以 流通横断面沿径向扩大的结构为优,因为这样可以取得一定的扩压器效 应。

依照图6和7中所示的轮叶式泵的结构实例,在径向缝隙32′中产 生的压力分布相当于侧向通道20、21中的压力分布用以阻止杂质颗粒 进入径向缝隙32′中,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措施达到的:在外环30周围 上方径向缝隙32′的高度h总随圆心角β的增大而减小,而它的最大值则 在侧向通道起点211的范围内。这一点是通过下述措施加以实现的:依 照叶轮24上的外环30的圆形外围301,对中间壳体15上的周壁14进 行相应的加工。从径向缝隙32′的终点尺寸到径向缝隙32′的起点尺寸的 过渡是线性的,并且由周壁14的一个平的侧壁39构成。

为了加工简单,选择了径向缝隙h(β)随圆心角β呈线性变化。 缝隙高度h在有关缝隙长度(β/360°)上的这种变化见图8曲线中的特 征线b。为了输送其粘度高于汽油的柴油,在一种上述的径向缝隙变化 和额定输送压力为3巴的条件下,径向缝隙高度的起点尺寸在β=5°时 约为160μm;径向缝隙高度的终点尺寸在β=360°时约为75μm。在这 样一种径向缝隙变化和输送额定压力为3巴的柴油时,将在径向缝隙32′ 中形成一种压力,如图9曲线中以b表示的压力曲线那样。这一压力曲 线非常近似于所要求的压力曲线,如同在输送汽油时在轮叶式泵的侧向 通道中形成并在图9的曲线中以特征线a表示的压力曲线。

图9中的特征线a表示在径向缝隙32′中所要求的压力曲线,它最 佳地相应于在输送汽油时侧向通道20、21中的压力曲线。如果使用一 种其径向缝隙呈线性变化,如图8中特征线b所表示的那种轮叶式泵, 在额定输送压力为3巴的条件下输送汽油,则径向缝隙高度h的起点尺 寸(于β=5°)的大小在20~100μm之间;径向缝隙高度h的终点尺 寸(于β=360°)的大小在10~80μm之间,但以起点尺寸为45μm、 终点尺寸为25μm最适宜。在这样一种径向缝隙变化条件下,得出径向 缝隙32′中的压力变化曲线,见图9中特征线b。这一特征线与依从特 征线a的理想缝隙压力曲线仍有值得注意的偏差,但仍然足以阻止汽油 中的杂质颗粒进入径向缝隙32′中。

在输送汽油时,利用如在图8中以特征线a表示的径向缝隙变化, 便可在径向缝隙32′中获得一条依从图9中的特征线a的理想压力曲 线。在相关缝隙长度(β/360°)上的缝隙高度h的变化可按照流体动力 学润滑缝隙理论对于任一圆心角β加以计算。上述径向缝隙变化可用下 列代数公式加以近似计算:

h(β)=h0[1-0.667(β/360°)6.5+0.212(β/360°)16] 式中h0在25~75μm范围内,最好为35μm。起始角β-0是这样确 定的,使得它处于通过泵入口中点的、与泵轴线22相平行的轴线上, 如图7中所示。径向缝隙高度h(β)的这一近似变化,在图8中以特 征线c表示。在这一径向缝隙变化的条件下,在输送汽油及输送压力为 3巴时,径向缝隙32′中的压力曲线依照图9中的特征线a出现。

为了确定绝对压力,在侧向通道21的侧向通道起点211,将一个 连接着径向缝隙32′和侧向通道21的并朝着泵腔11开着的槽40设置在 侧壁13中。在壳体盖16上,也可将这样一个槽设置在侧壁12中,并 在这里将侧向通道20的侧向通道起点同径向缝隙32′连接起来。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一些结构实例。因此,轮叶式泵也可设计 成单注式的,使得只在一个侧壁中有一个侧向通道,该侧向通道的起点 同泵入口相连,侧向通道终点同泵出口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侧向通 道既可设置在中间壳体上,亦可设置在壳体盖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