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463446.3 申请日 2023-11-06 公开(公告)号 CN117759548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韩建平; 朱松; 徐文力; 张忠才; 杨敏; 钱兴韬; 段蕊; 李敏;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冷却塔 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增 风 装置,包括,本体机构,包括塔体、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进风管、与塔体固定连接的填料层,以及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蓄 水 池;增风机构,包括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聚水层、与进风管内壁固定连接的动 力 部件、设置于所述动力件上的增风部件;所述聚水层形状为平顶锥体,所述聚水层端部直径大于底端直径;所述进风管与聚水层端部的交接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端部铰接有进水 门 所述进风管设置有多组,所述进风管穿过所述聚水层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下方,通过设置转动轮和风机,可以达到利用水滴聚集成水流向下落下时的 势能 转化为 风能 ,增加冷却塔内风量的目的,此方法节能环保,适宜广泛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机构(100),包括塔体(101)、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进风管(102)、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填料层(103),以及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蓄池(104);
增风机构(200),包括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聚水层(201)、与进风管(102)内壁固定连接的动部件(202)、设置于所述动力部件(202)上的增风部件(203);
所述聚水层(201)形状为平顶锥体,所述聚水层(201)端部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2)与聚水层(201)端部的交接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端部铰接有进水(102d);
所述进风管(102)设置有多组,所述进风管(102)穿过所述聚水层(201)设置于所述填料层(103)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202)包括与所述进风管(102)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02a)、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02a)上的中心轴(202b),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轴(202b)上的转动轮(202c);
所述中心轴(202b)靠近所述聚水层(20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202b‑1),所述中心轴(202b)远离所述聚水层(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2b‑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风部件(203)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102)上的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的风机(203b),以及设置于所述风机(203b)上的连接管(203c);
所述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3a),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与所述风机(203b)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03a)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02b‑2)相啮合
所述连接管(203c)一端与所述风机(203b)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203c)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管(102)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2)还包括平直段(102a)、与所述平直段(102a)固定连接的弧形段(102b),以及与所述弧形段(102b)固定连接的垂直段(102c);
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开设有移动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02a)靠近弧形段(102b)的一端设置有疏水管(102a‑1),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设置有清理件(102a‑2),所述垂直段(102c)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02a‑3);
所述疏水管(102a‑1)与所述排水管(102a‑3)远离所述聚水层(201)的一端均设置于蓄水池(104)的水面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102a‑2)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的过滤元件(102a‑2a),以及设置于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的清理元件(102a‑2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102a‑2a)包括与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轴(102a‑2a1)、设置于所述支撑轴(102a‑2a1)上的转动轴(102a‑2a2),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02a‑2a2)上的过滤层(102a‑2a3);
所述转动轴(102a‑2a2)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02a‑2a2a),所述转动轴(102a‑2a2)上设置有平移段(102a‑2a2b)与螺纹段(102a‑2a2c),所述螺纹段(102a‑2a2c)上设置有往复螺纹槽;
所述支撑轴(102a‑2a1)与所述过滤层(102a‑2a3)相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磁
所述过滤层(102a‑2a3)远离靠近所述支撑轴(102a‑2a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设置有第一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元件(102a‑2b)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清理刷(102a‑2b1),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层(102a‑2a3)底端的按压件(102a‑2b2);
所述清理刷(102a‑2b1)中心固定连接有连心轴,所述连心轴内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清理刷(102a‑2b1)通过连心轴与转动轴(102a‑2a2)连接;
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往复螺纹槽相适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塔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02a‑2b2)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102a)内壁的承重轴(102a‑2b2a)、设置于所述承重轴(102a‑2b2a)上的平衡板(102a‑2b2b)、设置于所述平衡板(102a‑2b2b)上的按压块(102a‑2b2c),以及设置于所述平衡板(102a‑2b2b)上的第二抵触块(102a‑2b2d);
所述第二抵触块(102a‑2b2d)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配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冷却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却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增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发电厂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对于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冷却塔是发电厂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能够将热量从系统中排除,同时将热量转化为蒸气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大型冷却塔设计的一些固有因素,导致塔内部分区域风量偏低,这使得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受到限制,同时也增加了电厂发电的耗,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区域的风量,从而达到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降低电厂发电煤耗的问题是现在需要去考虑解决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说明书摘要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4] 鉴于上述现有塔内部分区域风量偏低,使得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受到限制,同时也增加了电厂发电的煤耗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5]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增风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体机构,包括塔体、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进风管、与塔体固定连接的填料层,以及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蓄水池;增风机构,包括与塔体固定连接的聚水层、与进风管内壁固定连接的动力部件、设置于所述动力件上的增风部件;所述聚水层形状为平顶锥体,所述聚水层端部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0007]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风管与聚水层端部的交接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端部铰接有进水。所述进风管设置有多组,所述进风管穿过所述聚水层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下方。
[0008]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部件包括与所述进水管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中心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的转动轮;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聚水层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中心轴远离所述聚水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
[0009]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增风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上的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的风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风机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管固定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风管还包括平直段、与所述平直段固定连接的弧形段,以及与所述弧形段固定连接的垂直段;所述平直段内壁开设有移动槽。
[0011]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平直段靠近弧形段的一端设置有疏水管,所述平直段内壁设置有清理件,所述垂直段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疏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聚水层的一端均设置于蓄水池的水面下方。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理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内壁的过滤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平直段内壁的清理元件。
[0013]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元件包括与所述平直段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轴、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过滤层;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平移段与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设置有往复螺纹槽;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过滤层相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磁;所述过滤层远离靠近所述支撑轴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设置有第一斜面。
[0014]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理元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清理刷,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层底端的按压件;所述清理刷中心固定连接有连心轴,所述连心轴内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清理刷通过连心轴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往复螺纹槽相适配。
[0015] 作为本发明所述冷却塔增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按压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内壁的承重轴、设置于所述承重轴上的平衡板、设置于所述平衡板上的按压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平衡板上的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二抵触块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配合。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转动轮和风机,可以达到利用水滴聚集成水流向下落下时的势能转化为风能,增加冷却塔内风量的目的,此方法节能环保,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 图1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塔体剖面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塔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进风管剖面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增风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转动轴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冷却塔增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00、本体机构;101、塔体;102、进风管;102a、平直段;102a‑1、疏水管、102a‑2、清理件;102a‑2a、过滤元件;102a‑2a1、支撑轴;102a‑2a2、转动轴;102a‑2a2a、第三锥齿轮;102a‑2a2b、平移段;102a‑2a2c、螺纹段;102a‑2a3、过滤层;102a‑2b、清理元件;102a‑
2b1、清理刷;102a‑2b2、按压件;102a‑2b2a、承重轴;102a‑2b2b、平衡板;102a‑2b2c、按压块;102a‑2b2d、第二抵触块;102a‑3、排水管;102b、弧形段;102c、垂直段;102d、进水门;
103、填料层;104、蓄水池;200、增风机构;201、聚水层;202、动力部件;202a、支撑架;202b、中心轴;202b‑1、限位板;202b‑2、第一锥齿轮;202c、转动轮;203、增风部件;203a、第二锥齿轮;203b、风机;203c、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9]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0] 实施例1
[0031] 参照图1至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增风装置,包括本体机构100,包括塔体101、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进风管102、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填料层103、以及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蓄水池104;增风机构200,包括与塔体101固定连接的聚水层201、与进风管102内壁固定连接的动力部件202、设置于动力部件202上的增风部件203;聚水层201形状为平顶锥体,聚水层201端部直径大于底端直径,值得注意的是聚水层201有利于将由填料层103滴落的水滴聚集,再通过进风管102的进水口排至进风管102中,再由进风管102将水排至蓄水池104中,水底通过聚水层201的聚集有利于增加水下落时的势能,从而增加转动轮202c转动时的动能,非常重要的是,聚水层和填料层之间要留有合适距离以保证冷却塔的冷却能力。
[0032] 具体的,进风管102与聚水层201端部的交接处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端部铰接有进水门102d;进风管102设置有多组,进风管102穿过聚水层201设置于填料层103下方,值得注意的是进水门102d与进水口端部铰接,使得当水聚集到一定体积时,挤压进水门102d,此时进水门102d才会打开,当聚水层201内的水较少时,进水门102d则不会打开,此时有利于进风管102的风更加顺利的与填料层103接触。
[0033] 其中,进风管102还包括平直段102a、与平直段102a固定连接的弧形段102b,以及与弧形段102b固定连接的垂直段102c;平直段102a内壁开设有移动槽,值得注意的是平直段102a内壁开设有移动槽有利于过滤层102a‑2a3沿着移动槽移动,直至将尘垢推入疏水管102a‑1中。
[0034] 进一步的,平直段102a靠近弧形段102b的一端设置有疏水管102a‑1,平直段102a内壁设置有清理件102a‑2,垂直段102c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02a‑3;疏水管102a‑1与排水管102a‑3远离聚水层201的一端均设置于蓄水池104的水面下方,值得注意的是清理件102a‑2有利于防止污垢附着在进风管102内壁,长时间累计腐蚀进风管102,影响进风效果。
[0035] 操作过程:首先,大自然中的风经过捕风装置进入进风管102中,再由进风管102输送至填料层103下方,经过填料层103输送至冷却塔内部,再由冷却塔排出至大自然中,风经过填料层103会导致填料层103产生水滴向下滴落,水滴向下滴落至聚水层201,当水滴在聚水层201聚积至一定体积后,其压力会挤压进水门102d,使得进水门102d打开,此时水滴汇聚成水流由进水口流至进风管102,并由进风管102排至蓄水池104中。
[0036] 实施例2
[0037] 参照图4至图6,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动力部件202包括与进风管102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02a、设置于支撑架202a上的中心轴202b,以及设置于中心轴
202b上的转动轮202c;中心轴202b靠近聚水层20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202b‑1,中心轴202b远离聚水层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2b‑2,值得注意的是,当水滴经过聚水层201汇集成水流由进水口进入进风管102内,水流在进风管102内流动时带动中心轴202b上的转动轮202c转动,转动轮202c转动时带动中心轴202b上的第一锥齿轮202b‑2同时转动,第一锥齿轮202b‑2转动时带动第二锥齿轮203a以及第三锥齿轮102a‑2a2a同时转动,从而达到为清理部件和动力部件202提供动力源的目的。
[0038] 具体的,增风部件203包括设置于进风管102上的连接轴、设置于连接轴上的风机203b,以及设置于风机203b上的连接管203c;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3a,连接轴另一端与风机203b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203a与第一锥齿轮202b‑2相啮合;连接管203c一端与风机203b的出风口固定连接,连接管203c另一端与进风管102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风机203b有利于将水流下落时的势能转换为风能,增加冷却塔部的风量,由于进风管102设置有多组,并且在冷却塔内环形分布,分布均匀,使得风量可以均匀的达到冷却塔内部。
[0039]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0] 操作过程:在水流由进水管向下流动排至蓄水池104的过程中,水流冲击转动轮202c,使得转动轮202c转动,转动轮202c转动时带动中心轴202b同时转动,中心轴202b转动时通过第一锥齿轮202b‑2带动第二锥齿轮203a同时转动,第二锥齿轮203a转动时带动与风机203b固定连接的连接轴同时转动,连接轴转动使得风机203b产生风能,并且由连接管
203c送至进风管102中,再由进风管102排出,此时可以达到利用水滴聚集成水流向下落下时的势能转化为风能,增加冷却塔内风量的目的。
[0041] 实施例3
[0042] 参照图4至图6,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清理件102a‑2包括设置于平直段102a内壁的过滤元件102a‑2a,以及设置于平直段102a内壁的清理元件102a‑2b,值得注意的是,过滤元件102a‑2a有利于阻隔进水管中的水进入,防止污垢附着在进风管102内壁,长时间累计腐蚀进风管102,影响进风效果。
[0043] 具体的,过滤元件102a‑2a包括与平直段102a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轴102a‑2a1、设置于支撑轴102a‑2a1上的转动轴102a‑2a2、以及设置于转动轴
[0044] 102a‑2a2上的过滤层102a‑2a3;转动轴102a‑2a2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02a‑2a2a,转动轴102a‑2a2上设置有平移段102a‑2a2b与螺纹段102a‑2a2c,螺纹段102a‑2a2c上设置有往复螺纹槽;支撑轴102a‑2a1与过滤层102a‑2a3相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磁块;过滤层102a‑2a3远离靠近支撑轴102a‑2a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抵触块,第一抵触块设置有第一斜面,值得注意的是,当过滤层102a‑2a3可以沿着进风管102内壁水平方向移动,当过滤层102a‑2a3由螺纹段102a‑2a2c移动至螺纹段102a‑2a2c与平直段102a交界处时,受到磁块吸引,使得过滤层102a‑2a3可以由螺纹段102a‑2a2c顺利移动至平直段102a。
[0045] 其中,清理元件102a‑2b包括设置于转轴上的清理刷102a‑2b1,以及设置于过滤层102a‑2a3底端的按压件102a‑2b2;清理刷102a‑2b1中心固定连接有连心轴,连心轴内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清理刷102a‑2b1通过连心轴与转动轴102a‑2a2连接;连接螺纹与往复螺纹槽相适配,值得注意的是,连心轴的作用是连接清理刷102a‑2b1与转动轴102a‑2a2,使得转动轴102a‑2a2转动时带动清理刷102a‑2b1同时转动,同时连心轴与过滤层102a‑2a3一端通过连接轴相连接,使得清理刷102a‑2b1可以沿着过滤层102a‑2a3一端转动,以达到将过滤层102a‑2a3端面的尘垢向下刮除的目的。
[0046] 进一步的,按压件102a‑2b2包括设置于平直段102a内壁的承重轴102a‑2b2a、设置于承重轴102a‑2b2a上的平衡板102a‑2b2b、设置于平衡板
[0047] 102a‑2b2b上的按压块102a‑2b2c,以及设置于平衡板102a‑2b2b上的第二抵触块102a‑2b2d;第二抵触块102a‑2b2d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配合,值得注意的是当尘垢推挤在按压块102a‑2b2c上,使得按压块102a‑2b2c向下移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二抵触块102a‑2b2d推动第一抵触块向过滤层102a‑2a3方向移动,此时过滤层102a‑2a3受到推力向螺纹段102a‑2a2c方向移动,使得过滤层102a‑2a3推动堆积的尘垢,直至将尘垢推至疏水管102a‑1中,达到将尘垢移出进风管102内壁的目的。
[0048]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0049] 操作过程:在水流由进水管向下流动排至蓄水池104的过程中,水流冲击转动轮202c,使得转动轮202c转动,转动轮202c转动时带动中心轴202b同时转动,中心轴202b转动时通过第一锥齿轮202b‑2带动第三锥齿轮102a‑2a2a同时转动,第三锥齿轮102a‑2a2a转动时带动转动轴102a‑2a2同时转动,转动轴102a‑2a2转动时带动清理刷102a‑2b1沿着过滤层
102a‑2a3表面转动,清理刷102a‑2b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过滤层102a‑2a3表面的尘垢刮落,刮落的尘垢向下落并且在过滤层102a‑2a3底端堆积在按压块102a‑2b2c表面,当尘垢向下堆积到一定质量时,按压块102a‑2b2c向下移动,当按压块102a‑2b2c受到压力向下移动时,会将平衡板102a‑2b2b的一端向下按压,此时平衡板102a‑2b2b另一端向上移动,使得第二抵触块102a‑2b2d上的第二斜面沿着第一抵触块上的第一斜面推动第一抵触块,使得此时过滤层102a‑2a3向螺纹段102a‑2a2c方向移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抵触块和承重轴
102a‑2b2a与过滤层102a‑2a3均是固定连接,由此当过滤层102a‑2a3受到推力向螺纹段
102a‑2a2c方向移动,使得过滤层102a‑2a3推动堆积的尘垢,直至将尘垢推至疏水管102a‑1中,达到将尘垢移出进风管102内壁的目的,过滤层102a‑2a3将尘垢推至疏水管102a‑1中,此时按压块102a‑2b2c端部的重力消失,使得按压块102a‑2b2c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抵触块与第二抵触块102a‑2b2d也恢复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过滤层102a‑2a3沿着往复螺纹槽向平直段102a移动,当过滤层102a‑2a3层移动至螺纹段102a‑2a2c与平直段102a交接处时,在磁块的磁力吸引下过滤层102a‑2a3移动至平直段102a,此时过滤层102a‑2a3恢复至初始状态。
[0050]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0051]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0052]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0053]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