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 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

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达结构

申请号 CN201910716412.8 申请日 2019-08-05 公开(公告)号 CN110425165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江门市达百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亮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防止 润滑油 外泄的静音型 散热 风 扇 马 达结构,包括含油 轴承 、外框和 转轴 ,所述外框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设置在外框靠近中部的 位置 ,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含油轴承,含油轴承的外侧设置有中管,含油轴承的底部设置有扣环,扣环底部的中管上设置有储油空间,本发明的散热风扇马达结构与含油轴承,可使加注轴承系统内的润滑油在轴承系统内部循环,不会逃出轴承系统外;散热风扇 转子 运转过程 中轴 承内孔内壁与轴心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形成油膜,且油膜压 力 足以 支撑 转子运转时不倾斜,轴心与轴承孔内壁没有 接触 ;散热风扇转子运转过程中翻转致任何 角 度没有轴心与轴承接触摩擦异音,且散热风扇寿命更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马达结构包括含油轴承(1)、外框(7)和转轴(16),所述外框(7)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设置在外框(7)靠近中部的位置,转轴(16)的外侧设置有含油轴承(1),含油轴承(1)的外侧设置有中管(2),含油轴承(1)的底部设置有扣环(4),扣环(4)底部的中管(2)上设置有储油空间(19),扣环(4)上方的含油轴承(1)与中管(2)之间设置有逃气空间(11),转轴(16)的底端与中管(2)之间设置有耐磨片(3),耐磨片(3)设置在储油空间(19)的内部,含油轴承(1)的顶部设置有封油环(13),且封油环(13)套接在转轴(16)上;
所述封油环(13)的内侧的转轴(16)上开设有断油槽(18),断油槽(18)的顶部设置有油封(14),油封(14)的顶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方的设置有套(15),铜套(15)的外侧设置有马达壳(12),铜套(15)固定设置在马达壳(12)上,马达壳(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扇叶(8),中管(2)设置在马达壳(12)的内部,马达壳(12)的内部设置有磁带(9),磁带(9)的内侧设置有定子片(10),定子矽钢片(10)设置在中管(2)的外侧壁上, 定子矽钢片(10)上设置有定子绝缘上套(5);
所述马达壳(12)固定设置在外框(7)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马达壳(12)与转轴(16)同轴心,所述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表面涂布有拨拨油剂;
该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含油轴承(1)内孔注入的润滑油,风扇转轴(16)插入含油轴承(1)系统轴承孔中,转轴(16)底端的球头面顶到耐磨片(3),这个过程中含有轴承(1)内多余的空气沿着含油轴承(1)一侧逃出;
步骤二:风扇通电转轴(16)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16)表面向上爬升至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由于该区域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1)平面上端断油槽(18)与封油环(13)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至含油轴承(1)外圆与中管(2)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至含油轴承(1)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2)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到中管(2)底部储油空间(19)内;
步骤三:润滑油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中,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至断油槽(18)处,由于断油槽(18)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18)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14)或固定转轴(16)的凸台(17)与轴心形成垂直夹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
步骤四: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16)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1)与转轴(16)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2)的内壁分为两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中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管肋(22),另一种中管(2)的内壁无管肋(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绝缘上套(5)分为三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的顶端为垂直结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的顶部设置有横(20),最后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的顶部设置有弯折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绝缘上套(5)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6),电路板(6)为PCBA制成,电路板(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7)的底端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外框(7)的下方设置有底板,与外框(7)对应位置的底板的侧壁上也开设有通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达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风扇马达结构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号为CN2028514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扇马达结构,包括扇框、转子、至少一磁性件及定子,该扇框具有一轴座及一容设轴座的容置空间,该转子设有一轮毂及多个环设轮毂外周侧的叶片,该磁性件设于所述叶片上,所述定子设置在扇框内侧与所述叶片之间;通过本发明定子与磁性件的设计,借以达到提升风量及减少工时的效果。该专利与本发明相比,存在转子运转时翻转过程中轴心与轴承会碰撞接触产生摩擦声音和散热风扇含油轴承系统寿命短,影响安装散热风扇设备运行性能及寿命的问题。
[0003] 传统散热风扇马达结构与含油轴承系统,转子运转时翻转过程中轴心与轴承会碰撞接触产生摩擦声音;且转子运转过程中含油轴承系统中的润滑油会沿着轴心表面从含油轴承内部回流到外部,籍由转子运转产生的离心甩出去,直至含油轴承系统内加注的润滑油大部分或全部外逃,导致轴承与轴心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油膜,油膜压力不足,轴心与轴承内孔壁接触摩擦两者间相互磨损失效直至散热风扇卡死不转;散热风扇含油轴承系统寿命短,影响安装散热风扇设备运行性能及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以解决传统散热风扇马达结构与含油轴承系统,转子运转时翻转过程中轴心与轴承会碰撞接触产生摩擦声音;且转子运转过程中含油轴承系统中的润滑油会沿着轴心表面从含油轴承内部回流到外部,籍由转子运转产生的离心力甩出去,直至含油轴承系统内加注的润滑油大部分或全部外逃,导致轴承与轴心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油膜,油膜压力不足,轴心与轴承内孔壁接触摩擦两者间相互磨损失效直至散热风扇卡死不转;散热风扇含油轴承系统寿命短,影响安装散热风扇设备运行性能及寿命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包括含油轴承、外框和转轴,所述外框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设置在外框靠近中部的位置,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含油轴承,含油轴承的外侧设置有中管,含油轴承的底部设置有扣环,扣环底部的中管上设置有储油空间,扣环上方的含油轴承与中管之间设置有逃气空间,转轴的底端与中管之间设置有耐磨片,耐磨片设置在储油空间的内部,含油轴承的顶部设置有封油环,且封油环套接在转轴上;所述封油环的内侧的转轴上开设有断油槽,断油槽的顶部设置有油封,油封的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方的设置有套,铜套的外侧设置有马达壳,铜套固定设置在马达壳上,马达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扇叶,中管设置在马达壳的内部,马达壳的内部设置有磁带,磁带的内侧设置有定子矽片,定子矽钢片设置在中管的外侧壁上,定子矽钢片上设置有定子绝缘上套。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马达壳固定设置在外框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马达壳与转轴同轴心,所述封油环中心孔与转轴贯穿区域表面涂布有拨拨油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管的内壁分为两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管肋,另一种中管的内壁无管肋,两种结构形式均能使得含油轴承的外圆与中管内壁形成油路通道,便于油液内部循环。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子绝缘上套分为三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的顶端为垂直结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的顶部设置有横,最后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的顶部设置有弯折块,以上几种定子绝缘上套的结构形式能够适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油封,实现对油液的封工作。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子绝缘上套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为PCBA制成,电路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电路板通过连接板与定子绝缘上套固定,避免电路板发生移动。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的底端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外框的下方设置有底板,与外框对应位置的底板的侧壁上也开设有通孔,能够将底板与外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避免扇叶伤人。
[0012] 该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3] 步骤一:在含油轴承内孔注入的润滑油,风扇转轴插入含油轴承系统轴承孔中,转轴底端的球头面顶到耐磨片,这个过程中含有轴承内多余的空气沿着含油轴承一侧逃出;
[0014] 步骤二:风扇通电转轴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表面向上爬升致封油环中心孔与转轴贯穿区域,由于该区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平面上端断油槽与封油环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致含油轴承外圆与中管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致含油轴承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道中管底部储油空间内;
[0015] 步骤三:润滑油在含油轴承内部循环流动中,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中心孔与转轴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致断油槽处,由于断油槽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或固定转轴的凸台与轴心形成垂直夹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
[0016] 步骤四: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与转轴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中,风扇通电转轴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表面向上爬升致封油环中心孔与转轴贯穿区域,由于该区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平面上端断油槽与封油环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致含油轴承外圆与中管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致含油轴承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道中管底部储油空间内,在含油轴承内部循环流动,保证电扇的正常工作;
[0019] 2、本发明中,润滑油在含油轴承内部循环流动中,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中心孔与转轴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致断油槽处,由于断油槽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对润滑油起到初步阻挡作用;
[0020] 3、本发明中,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或固定转轴的凸台与轴心形成垂直夹角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更加有效的确保润滑油在含油轴承内部循环流动,杜绝润滑油外泄;
[0021] 4、本发明中,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与转轴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使轴心与轴承中心孔内壁没有接触摩擦产生异音,减少噪音;
[0022] 5、本发明的散热风扇马达结构与含油轴承,可使加注轴承系统内的润滑油在轴承系统内部循环,不会逃出轴承系统外;散热风扇转子运转过程中轴承内孔内壁与轴心之间有充足的润滑油形成油膜,且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运转时不倾斜,轴心与轴承孔内壁没有接触;散热风扇转子运转过程中翻转致任何角度没有轴心与轴承接触摩擦异音,且散热风扇寿命更长。附图说明
[0023]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中储油空间和逃气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中中管的两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中定子绝缘上套的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含油轴承;2、中管;3、耐磨片;4、扣环;5、定子绝缘上套; 6、电路板;7、外框;8、扇叶;9、磁带;10、定子矽钢片;11、逃气空间; 12、马达壳;13、封油环;14、油封;15、铜套;16、转轴;17、凸台;18、断油槽;19、储油空间;20、横块;21、弯折块;22、管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如图1‑5所示,一种可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静音型散热风扇马达结构,包括含油轴承1、外框7和转轴16,所述外框7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设置在外框7靠近中部的位置,转轴16的外侧设置有含油轴承1,含油轴承1的外侧设置有中管2,含油轴承1的底部设置有扣环4,扣环4底部的中管2上设置有储油空间19,扣环4上方的含油轴承1与中管2之间设置有逃气空间11,转轴16的底端与中管2之间设置有耐磨片3,耐磨片3设置在储油空间19的内部,含油轴承1的顶部设置有封油环13,且封油环13套接在转轴16上;所述封油环13的内侧的转轴16上开设有断油槽18,断油槽18的顶部设置有油封14,油封14的顶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方的设置有铜套15,铜套15的外侧设置有马达壳12,铜套15固定设置在马达壳12上,马达壳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扇叶8,中管2设置在马达壳12的内部,马达壳12的内部设置有磁带9,磁带9的内侧设置有定子矽钢片10,定子矽钢片10设置在中管2的外侧壁上,定子矽钢片10上设置有定子绝缘上套5,使用时,首先,在含油轴承1内孔注入的润滑油,风扇转轴16插入含油轴承1系统轴承孔中,转轴16底端的球头面顶到耐磨片3,这个过程中含有轴承1内多余的空气沿着含油轴承1一侧逃出;风扇通电转轴16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16表面向上爬升致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由于该区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13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1平面上端断油槽18与封油环13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致含油轴承1外圆与中管2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致含油轴承1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2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道中管2底部储油空间19内,如此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润滑油在含油轴承
1内部循环流动中,也许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致断油槽18处,由于断油槽18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18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14或固定转轴16的凸台17与轴心形成垂直夹角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更加有效的确保润滑油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16 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1与转轴16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使轴心与轴承中心孔内壁没有接触摩擦产生异音,减少噪音。
[0032] 马达壳12固定设置在外框7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马达壳12与转轴16 同轴心,所述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表面涂布有拨水拨油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13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
[0033] 中管2的内壁分为两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中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管肋22,另一种中管2的内壁无管肋22,两种结构形式均能使得含油轴承1的外圆与中管2内壁形成油路通道,便于油液内部循环。
[0034] 定子绝缘上套5分为三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 的顶端为垂直结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的顶部设置有横块20,最后一种结构形式为定子绝缘上套5的顶部设置有弯折块21,以上几种定子绝缘上套5的结构形式能够适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油封14,实现对油液的封锁工作。
[0035] 定子绝缘上套5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6,电路板6为PCBA制成,电路板6 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电路板6通过连接板与定子绝缘上套5固定,避免电路板6发生移动。
[0036] 外框7的底端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外框7的下方设置有底板,与外框7对应位置的底板的侧壁上也开设有通孔,能够将底板与外框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避免扇叶8伤人。
[0037] 该散热风扇马达结构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8] 步骤一:在含油轴承1内孔注入的润滑油,风扇转轴16插入含油轴承1系统轴承孔中,转轴16底端的球头面顶到耐磨片3,这个过程中含有轴承1内多余的空气沿着含油轴承1一侧逃出;
[0039] 步骤二:风扇通电转轴16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16表面向上爬升致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由于该区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13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1平面上端断油槽
18与封油环13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致含油轴承1外圆与中管2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致含油轴承1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2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道中管2底部储油空间 19内;
[0040] 步骤三:润滑油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中,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 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致断油槽18处,由于断油槽18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18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14或固定转轴16的凸台17与轴心形成垂直夹角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
[0041] 步骤四: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16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1与转轴16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使轴心与轴承中心孔内壁没有接触摩擦产生异音。
[004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使用时,首先,在含油轴承1内孔注入的润滑油,风扇转轴16插入含油轴承1系统轴承孔中,转轴16底端的球头面顶到耐磨片3,这个过程中含有轴承1内多余的空气沿着含油轴承1一侧逃出;风扇通电转轴16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沿着转轴16表面向上爬升致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由于该区零件表面涂布了拨水拨油剂形成纳米层,当润滑油流到该区域受到推力后不断聚集在此处形成油珠,润滑油油珠因自身张力作用难以从封油环13中心孔于轴心贯穿区域的间隙中往外流出;而向推力小的含油轴承1平面上端断油槽18与封油环13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流动致含油轴承1外圆与中管2内壁形成的通道,再流动致含油轴承1平面下端油槽与中管2支撑平面贴合形成的通道,最终流道中管2底部储油空间19内,如此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润滑油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中,也许有少许润滑油逃出封油环13中心孔与转轴16贯穿区域继续往上爬致断油槽18处,由于断油槽18形状及拨水拨油剂形成第二道推力,迫使润滑油往回流,阻止往上爬,即使还有少量润滑油越过断油槽18继续往上爬,涂布拨水拨油剂的油封14或固定转轴16的凸台17与轴心形成垂直夹角也能形成第三道推力,阻止润滑油继续往外流动,第二三道形成润滑油推力区域,更加有效的确保润滑油在含油轴承1内部循环流动;逃气空隙与路径,确保因风扇通电转子持续运转转轴16 与轴承产生热量;以及马达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轴承系统内,在轴承系统内产生气体及时排出轴承系统,才能确保含油轴承1与转轴16间的油膜不会产生气泡,形成稳定的油膜压力足以支撑转子平稳运转,使轴心与轴承中心孔内壁没有接触摩擦产生异音,减少噪音。
[0043]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