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及摩托车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专利有效性 公开 当前状态 公开
申请号 CN202311427686.8 申请日 2023-10-30
公开(公告)号 CN119914428A 公开(公告)日 2025-05-02
申请人 浙江春风凯特摩机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牟永超; 龙明涛; 孙凯强; 刘豆豆; 马库斯·多布勒; 塞巴斯蒂安·费斯托尔; 托比亚斯·洛欣格; 阿明·尼鲍尔; 西蒙·林霍夫; 朱利安·卡斯鲍尔; 克里斯蒂安·普彻; 托马斯·科伊内格; 第一发明人 牟永超
权利人 浙江春风凯特摩机车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浙江春风凯特摩机车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绿洲路16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1100
主IPC国际分类 F02F7/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F02F7/00F02B61/06F01M1/02F01M1/08F01M11/00F16H57/04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梅景荣;
摘要 本 申请 的摩托车 发动机 及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包括变速箱、 曲轴 箱、 油底壳 及油冷器,变速箱的变速箱室与曲 轴箱 的 曲轴箱 室互不连通,油底壳向内形成有与曲轴箱室连通的第一回油腔室,与变速箱室连通的第二回油腔室,其中,油底壳上安装有第一机油 泵 及第二机油泵,第一机油泵能够从第一回油腔室内 抽取 机油并朝变速箱的变速 齿轮 组进行喷射;第二机油泵能够从第二回油腔室内抽取机油并排向油冷器。使得变速箱与曲轴箱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可实现对变速箱内变速齿轮组的充分润滑和冷却,具有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并使该摩托车发动机能够适用于大 排量 摩托车。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包括:
变速箱(10),向内形成有变速箱室(101);
曲轴箱(20),向内形成有曲轴箱室(201),所述曲轴箱室(201)相对所述变速箱室(101)互不连通;
油底壳(30),向内形成有第一回油腔室(301)和第二回油腔室(302),所述第一回油腔室(301)与所述曲轴箱室(201)连通,用于收集由所述曲轴箱(20)回落的机油,所述第二回油腔室(302)与所述变速箱室(101)连通,用于收集由所述变速箱(10)回落的机油;
油冷器(310);
其中,所述油底壳(30)上安装有第一机油(31)及第二机油泵(32),所述第一机油泵(31)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301)所在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机油泵(31)能够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抽取机油并朝所述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进行喷射;所述第二机油泵(32)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油腔室(302)所在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二机油泵(32)能够从所述第二回油腔室(302)内抽取机油并排向所述油冷器(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30)与所述变速箱(10)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机油泵(32)部分收容于所述变速箱室(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20)上开设有回油通道,且所述曲轴箱室(201)能够通过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301)连通;
所述第一机油泵(31)上开设有机油喷射口(311),所述第一机油泵(31)能够通过所述机油喷射口(311)朝向所述变速齿轮组(11)喷射机油,其中,所述机油喷射口(31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传动齿轮组(40),所述第二机油泵(32)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40)与所述曲轴箱(20)内曲轴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机油泵(32)与所述第一机油泵(31)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40)包括主动齿轮(41)、第一过渡齿轮(42)、传动轴(43)及第二过渡齿轮(44),所述主动齿轮(41)分别与所述变速齿轮组(11)及所述第一过渡齿轮(4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43)能够穿过所述变速箱(10)的箱体(13)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42)及所述第二过渡齿轮(44)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机油泵(32)具有机油泵齿轮(321),所述机油泵齿轮(321)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44)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离合器(50),所述离合器(50)向内形成有离合器室(501),所述离合器室(501)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301)连通;
其中,所述离合器室(501)相对所述变速箱室(101)互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11)传动连接有输入轴(12),所述输入轴(12)穿过所述变速箱(10)并伸入至所述离合器室(501)内;
其中,所述变速箱(10)上开设有润滑油道(110),所述输入轴(12)内开设有进油通道(121),所述润滑油道(110)通过所述进油通道(121)与所述离合器室(501)连通,用于往所述离合器(50)导入机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离合器(50)及换挡机构(60),所述换挡机构(60)设置于所述变速箱(10)上远离所述离合器(50)的一侧并与所述变速齿轮组(11)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换挡室盖(70),所述换挡室盖(7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10),且所述换挡室盖(70)与所述变速箱(10)之间能够合围形成有换挡室(701);
其中,所述换挡机构(60)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换挡室(701)内。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摩托车发动机(100)。

说明书全文

摩托车发动机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摩托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摩托车不仅仅是日常代步和通勤的工具,娱乐和休闲类摩托车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人们更加追求排量大,性能优越的摩托车,主要包括大排量的街车,旅行车和赛车车型,这一类车型的发动机性能优越,转速高,升功率高,热负荷大,使用场景多元化,并且因为产品的价值高,维修成本很高,这就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便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0003] 目前,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通常将变速箱与曲轴箱导通,且曲轴箱内曲轴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将机油飞溅至变速箱的变速齿轮组内,并实现对变速齿轮组的降温和润滑。然而,具有大排量性能的摩托车发动机转速要求高,发动机热负荷大,而由曲轴箱飞溅来的机油油量少,不能对变速齿轮组进行充分的润滑和冷却,这样会导致变速箱的使用安全系数低,容易造成变速齿轮组上运动件的磨损,齿轮点蚀,断齿,轴承散架等问题。另外,由于变速箱与曲轴箱连通,使得摩托车发动机工作时一旦变速箱和曲轴箱两者的其中一者发生故障后,因故障产生的杂质会进入至另一者中,最终会造成变速箱和曲轴箱均受损,这样会增加维修成本。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摩托车发动机及摩托车。
[0005]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所述摩托车发动机包括:
[0006] 变速箱,向内形成有变速箱室;
[0007] 曲轴箱,向内形成有曲轴箱室,所述曲轴箱室相对所述变速箱室互不连通;
[0008] 油底壳,向内形成有第一回油腔室和第二回油腔室,所述第一回油腔室与所述曲轴箱室连通,用于收集由所述曲轴箱回落的机油,所述第二回油腔室与所述变速箱室连通,用于收集由所述变速箱回落的机油;
[0009] 油冷器;
[0010] 其中,所述油底壳上安装有第一机油及第二机油泵,所述第一机油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所在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机油泵能够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内抽取机油并朝所述变速箱的变速齿轮组进行喷射;所述第二机油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油腔室所在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二机油泵能够从所述第二回油腔室内抽取机油并排向所述油冷器。
[0011] 可以理解的是,将变速箱的变速箱室与曲轴箱的曲轴箱室隔离,使得变速箱与曲轴箱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即使变速箱与曲轴箱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另外,用第一机油泵抽取油底壳上第一回油腔室内机油并喷射至变速箱的变速齿轮组上,如此,可实现对变速箱内变速齿轮组的充分润滑和冷却,这样能够减小变速齿轮组的磨损和损坏的险,具有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并使该摩托车发动机能够适用于大排量摩托车。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底壳与所述变速箱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机油泵部分收容于所述变速箱室内。
[0013] 可以理解的是,油底壳与变速箱直接连通,并将第二机油泵部分收容于变速箱室内,这样可减小油底壳在变速箱所在区域的部位的高度,而油底壳上第一回油腔室内机油是用第一机油泵抽排至变速箱的变速齿轮组,第二回油腔室内机油是用第二机油泵抽排至油冷器,如此,可避免将第一机油泵布置于油底壳的最下部位置,这样不仅可节省空间、简化结构,而且还可使油底壳的结构紧凑且整体高度降低,从而起到提升该摩托车发动机轻量化平的作用。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箱上开设有回油通道,且所述曲轴箱室能够通过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连通;
[0015] 所述第一机油泵上开设有机油喷射口,所述第一机油泵能够通过所述机油喷射口朝向所述变速齿轮组喷射机油,其中,所述机油喷射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
[0016]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机油泵上机油喷射口的流通面积大于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设置,如此,可将油底壳上第一回油腔室内收集的机油及时地由第一机油泵排出,并实现摩托车发动机内机油的快速充分流动,不会使第一回油腔室内机油液位上升至曲轴箱的曲轴工作区域内,亦即不会对曲轴箱内曲轴的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还包括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机油泵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曲轴箱内曲轴传动连接;
[0018] 其中,所述第二机油泵与所述第一机油泵传动连接。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过渡齿轮、传动轴及第二过渡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变速齿轮组及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能够穿过所述变速箱的箱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及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传动连接;
[0020] 其中,所述第二机油泵具有机油泵齿轮,所述机油泵齿轮与所述第二过渡齿轮啮合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向内形成有离合器室,所述离合器室与所述第一回油腔室连通;
[0022] 其中,所述离合器室相对所述变速箱室互不连通。
[0023] 可以理解的是,将离合器室与变速箱室隔离开来,如此,可使离合器与变速箱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使得离合器与变速箱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00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齿轮组传动连接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变速箱并伸入至所述离合器室内;
[0025] 其中,所述变速箱上开设有润滑油道,所述输入轴内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润滑油道通过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离合器室连通,用于往所述离合器导入机油。
[0026] 可以理解的是,用变速箱上输入轴的进油通道给离合器提供机油,如此,可实现对离合器工作时的润滑和冷却。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还包括离合器及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变速箱上远离所述离合器的一侧并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传动连接。
[0028] 可以理解的是,将换挡机构布置于变速箱上远离离合器的一侧,这样当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至摩托车中时,摩托车上换挡踏板与换挡机构上换挡杆布置于同一侧,如此,可缩短换挡杆的长度,避免换挡杆贯穿变速箱布置,这样能够缩小变速箱的体积,使得变速箱能够形成有凹腔,并可为摩托车上其它零部件的装配提高安装空间。
[002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还包括换挡室盖,所述换挡室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变速箱,且所述换挡室盖与所述变速箱之间能够合围形成有换挡室;
[0030] 其中,所述换挡机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换挡室内。
[0031] 可以理解的是,将换挡机构布置于换挡室盖与变速箱之间,如此,可将换挡机构与变速箱进行隔离开来,这样后续在维修换挡机构时,仅需要将换挡室盖打开即可,这样可便于后续对换挡机构的维修。
[0032]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摩托车发动机。
[003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4]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摩托车发动机及摩托车,将变速箱的变速箱室与曲轴箱的曲轴箱室隔离,使得变速箱与曲轴箱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即使变速箱与曲轴箱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另外,用第一机油泵抽取油底壳上第一回油腔室内机油并喷射至变速箱的变速齿轮组上,如此,可实现对变速箱内变速齿轮组的充分润滑和冷却,这样能够减小变速齿轮组的磨损和损坏的风险,具有提高变速箱使用寿命,并使该摩托车发动机能够适用于大排量摩托车。附图说明
[003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38]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另一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0040]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剖视图;
[0041] 图6为图5中P部放大图;
[0042]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0043]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机油泵、第二机油泵及传动齿轮组传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5] 附图标记:100、摩托车发动机;10、变速箱;101、变速箱室;102、凹腔;110、润滑油道;11、变速齿轮组;12、输入轴;121、进油通道;13、箱体;14、轴承;15、轴承法兰;151、油封;20、曲轴箱;201、曲轴箱室;30、油底壳;310、油冷器;301、第一回油腔室;302、第二回油腔室;31、第一机油泵;311、机油喷射口;32、第二机油泵;321、机油泵齿轮;3132、驱动轴;33、机油滤网;34、机油滤芯;40、传动齿轮组;41、主动齿轮;42、第一过渡齿轮;43、传动轴;44、第二过渡齿轮;50、离合器;501、离合器室;60、换挡机构;61、换挡杆;70、换挡室盖;701、换挡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9]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摩托车发动机100,适用于具有大排量性能的摩托车。
[0050] 如图1、图3、图5、图7及图8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100,包括变速箱10、曲轴箱20、油底壳30及油冷器310,变速箱10向内形成有变速箱室101,曲轴箱20向内形成有曲轴箱室201,曲轴箱室201相对变速箱室101互不连通;油底壳30向内形成有第一回油腔室301和第二回油腔室302,第一回油腔室301与曲轴箱室201连通,用于收集由曲轴箱20回落的机油,第二回油腔室302与变速箱室101连通,用于收集由变速箱10回落的机油;其中,油底壳30上安装有第一机油泵31及第二机油泵32,第一机油泵31设置于第一回油腔室301所在的区域内,且第一机油泵31能够从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抽取机油并朝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进行喷射;第二机油泵32设置于第二回油腔室302所在的区域内,且第二机油泵32能够从第二回油腔室302抽取机油并排向油冷器310。
[0051] 可以理解,将变速箱10的变速箱室101与曲轴箱20的曲轴箱室201隔离,使得变速箱10与曲轴箱20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即使变速箱10与曲轴箱20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对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的可靠性;另外,用第一机油泵31抽取油底壳30上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机油并喷射至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上,如此,可实现对变速箱10内变速齿轮组11的充分润滑和冷却,这样能够减小变速齿轮组11的磨损和损坏的风险,具有提高变速箱10使用寿命,并使该摩托车发动机100能够适用于大排量摩托车。
[0052]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底壳30与变速箱10连接并连通,且第二机油泵32部分收容于变速箱室101内。也就是说,油底壳30上位于变速箱10所在区域的部分与变速箱10是直接连通,两者之间是没有隔挡,这样可减小油底壳30在变速箱10所在区域的部位的高度,于此同时,还起到省却变速箱10的底壁,从而具有提升该摩托车发动机100轻量化水平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提升摩托车发动机100轻量化水平,具体指降低摩托车发动机100生产时的整体用料,并降低该摩托车发动机100整体重量。
[005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中采用单独的机油泵设计和独立的机油收集系统设置,使得机油泵必须放置在最低位置,并且回落的机油在油底壳中的温度分布也不均匀,油底壳上各部位收集到的机油温度差较大,不能快速地达到温度平衡,这样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润滑冷却系统的性能。本申请用第一机油泵31将油底壳30上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机油抽排至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并实现对变速齿轮组11的润滑和冷却,再用第二机油泵32将油底壳30上第二回油腔室302内机油抽排至油冷器310,使得后续被油冷器
310冷却的机油由变速箱10回落提供,这样能够确保抽排至油冷器310的机油温度达到平衡,并使润滑冷却系统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本申请的油底壳30上通过第一机油泵31及第二机油泵32的结构布置并应用,这样可避免将第一机油泵31布置于油底壳30的最下部位置,而油底壳30在第二机油泵32所在区域的部位高度可进行缩小,这样不仅可节省空间、简化结构,而且还可使油底壳30的结构紧凑且整体高度降低,从而起到提升该摩托车发动机100轻量化水平的作用。当然了,如图8所示,油底壳30在第一回油腔室301和第二回油腔室302上分别装配有机油滤网33,以对收集的机油进行初级过滤,且油底壳30上还可装配有机油滤芯34,以对排向油冷器310的机油进行次级过滤,在此就不作展开阐述。
[0054]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曲轴箱20上开设有回油通道(图未示),且曲轴箱室201能够通过回油通道与第一回油腔室301连通;第一机油泵31上开设有机油喷射口311,第一机油泵31能够通过机油喷射口311朝向变速齿轮组11喷射机油,其中,机油喷射口311的流通面积大于回油通道的流通面积。如此,第一机油泵31工作时能够及时地将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收集的机油朝向变速齿轮组11进行喷射,这样可实现摩托车发动机100内机油的快速流动,不会使第一回油腔室301内机油因未及时排出而使得液位上升至曲轴箱20的曲轴(图未示)工作区域内,亦即不会对曲轴箱20内曲轴的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当机油进入至曲轴箱20的曲轴工作区域内时,机油会对曲轴的工作产生阻的作用,并对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时的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0055]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传动齿轮组40,第二机油泵32能够通过传动齿轮组40与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传动连接;其中,第二机油泵32与第一机油泵31传动连接。也就是说,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时,变速箱10能够在传动齿轮组40的传动下实现对第二机油泵32及第一机油泵31工作时的驱使。
[0056]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第一机油泵31与第二机油泵32之间具体可共用一根驱动轴3132,使得第一机油泵31能够与第二机油泵32同步工作,当然了,第一机油泵31与第二机油泵32之间如何共用一根驱动轴3132,及工作时如何实现对机油抽排的工作原理均可采用目前现有的常规方式,在此就不作展开阐述。
[0057] 如图5、图9所示,示例性的,传动齿轮组40包括主动齿轮41、第一过渡齿轮42、传动轴43及第二过渡齿轮44,主动齿轮41分别与变速齿轮组11及第一过渡齿轮42传动连接,具体可将主动齿轮41以周向限位的方式套装至变速齿轮组11的输入轴12上,并与第一过渡齿轮42啮合;传动轴43能够穿过变速箱10的箱体13并分别与第一过渡齿轮42及第二过渡齿轮44轮传动连接,具体可将传动轴43与第一过渡齿轮42或者第二过渡齿轮44连接为一体,并在传动轴43外套装有轴承(图未示),使得传动轴43能够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箱体13;其中,第二机油泵32具有机油泵齿轮321,机油泵齿轮321与第二过渡齿轮44啮合。这样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时,曲轴能够依次通过主动齿轮41、第一过渡齿轮42及第二过渡齿轮44来实现对机油泵齿轮321的旋转驱动,并最终达到驱使第二机油泵32及第一机油泵31工作的目的。
[0058]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离合器50,离合器50向内形成有离合器室501,离合器室501与第一回油腔室301连通;其中,离合器室501相对变速箱室101互不连通。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100将离合器室与变速箱室101隔离开来,如此,可使离合器50与变速箱10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即使离合器50与变速箱10其中一者出现故障也不会另一者造成影响,这样能够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的可靠性。
[0059] 可以理解,变速齿轮组11传动连接有输入轴12,输入轴12穿过变速箱10并伸入至离合器室501内;其中,变速箱10上开设有润滑油道110,输入轴12内开设有进油通道121,润滑油道110通过进油通道121与离合器室501连通,用于往离合器50内导入机油,如此,可实现对离合器50工作时的润滑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润滑油道110具体可为变速箱10上供机油导入至变速箱10内油道的其中一部分,具体可根据该润滑油道110与输入轴12上进油通道121相连通的使用需求在变速箱10上具体布置,在此就不作展开阐述。
[0060]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轴12与变速箱10的箱体13之间装配有轴承14及轴承法兰15,使得输入轴12能够作相对箱体13的转动,并对变速齿轮组11进行动力输入,本申请为了使变速箱室101与离合器室501互不连通,具体可在轴承法兰15与箱体13之间装配油封151。
[0061]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换挡机构60,换挡机构60设置于变速箱10上远离离合器50的一侧并与变速齿轮组11传动连接。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换挡机构60与离合器50布置于变速箱10的两侧,这样当摩托车发动机100装配至摩托车(图未示)中时,摩托车上换挡踏板(图未示)与换挡机构60上换挡杆61布置于同一侧,这是因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摩托车的换挡踏板具体是布置于摩托车沿其前行方向的左侧,而摩托车发动机100上离合器50则是布置于摩托车沿其前行方向的右侧。如此,可缩短换挡机构60上换挡杆61的长度,避免换挡杆61贯穿变速箱10布置,这样能够缩小变速箱10的体积,使得变速箱10能够形成有凹腔102,并可为摩托车上其它零部件的装配提高安装空间。
[0062]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100还包括换挡室盖70,换挡室盖70可拆卸地连接于变速箱10,且换挡室盖70与变速箱10之间能够合围形成有换挡室701;其中,换挡机构60至少部分收容于换挡室701内。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100将换挡机构60从变速箱10上隔离开来,这样后续在维修换挡机构60时,仅需要将换挡室盖70从变速箱10上打开即可,避免将变速箱10整体打开,这样可便于后续对换挡机构60的维修。需要说明的是,上换挡室盖70与变速箱10之间具体可采用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
[0063] 综上,本申请的摩托车发动机100,将变速箱10的变速箱室101、曲轴箱20的曲轴箱室201及离合器50的离合器室501三者分别进行隔开设置,互不连通,使得摩托车发动机100在工作时,三者的其中一者一旦出现故障后不会对另外两者造成影响,这样可提高摩托车发动机100的工作可靠性;而用第一机油泵31抽取的机油直喷变速箱10的变速齿轮组11,这样可实现对变速箱10内变速齿轮组11的充分润滑和冷却,如此,可减小摩托车发动机100工作时变速齿轮组11的磨损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变速箱10的使用寿命,并使该摩托车发动机100能够适用于大排量摩托车。
[0064]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100。
[0065]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6]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