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

申请号 CN201910850556.2 申请日 2019-09-10 公开(公告)号 CN110435466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7
申请人 山西中科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翟德华; 李栋庆; 崔耿; 肖雪峰; 牛乃平; 张志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充电桩包括: 支撑 架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安装板、可上下翻转的翻盖和翻盖驱动机构。巡检车包括:载板、行走机构、行走驱动机构、 电池 和与插座配合的插头。所述插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载板的两端,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安装板和插头保护盒。所述插头还包括:可上下翻转的保护盖。在插座和插头未插接使用时,插座和插头可被保护,避免损坏;在插接时,插头的翻盖和插座的保护盖可打开,使充电桩对巡检车的电池充电;插头和插座的插拔过程,翻盖和保护盖的打开和关闭,无需借助外 力 ,使用简便,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桩,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安装板、可上下翻转的翻盖和翻盖驱动机构;
所述插座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插座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内,且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凸出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插座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内;
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开设有翻盖容纳口,所述翻盖容纳口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二表面连接;
所述翻盖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翻盖可向上翻转露出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且可向下翻转罩住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所述翻盖的两相对的侧壁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和第二耳轴,所述第一耳轴与所述连接板同侧,且所述第一耳轴穿过所述翻盖容纳口与所述连接板轴连接;
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翻盖驱动机构包括:导杆、活动推杆和驱动柄,所述导杆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杆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导轨槽内,且可在所述导轨槽内移动,所述驱动柄位于所述导杆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所述驱动柄的一端的下部与所述导杆的一端轴连接,所述第二耳轴穿过所述翻盖容纳口与所述驱动柄的一端的上部连接,所述驱动柄具有卡槽,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的与所述驱动柄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销,所述第一导向销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卡槽,且可在所述卡槽内移动;
所述翻盖驱动机构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的与所述驱动柄相隔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销,所述第二导向销的自由端与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销比所述第一导向销靠近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当所述翻盖处于打开的状态,所述回位弹簧处于伸长的状态;
所述插座还包括:固定推杆,所述固定推杆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固定推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固定推杆和所述活动推杆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一侧,所述固定推杆的长度使所述插座与插头插接的过程中,所述翻盖向上翻转45°后,所述固定推杆的自由端可与所述插头的可向上翻转的保护盖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柄的上侧,所述卡槽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驱动柄的下侧,且所述卡槽的另一端比所述卡槽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柄的一端。
3.一种巡检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板、行走机构、行走驱动机构、电池和与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插座配合的插头;
~
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载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载板移动;
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机构行走;
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池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向所述行走驱动机构提供电能
所述插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载板的两端,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安装板和插头保护盒,所述插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插头本体安装在所述插头安装板上,且所述插头本体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插头保护盒罩设在所述插头本体外,所述插头保护盒的一端与所述插头安装板连接,所述插头保护盒的另一端具有保护盒开口,所述插头本体的插接面对着所述保护盒开口,所述插头保护盒可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巡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可上下翻转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保护盒开口处,且通过转轴与所述插头保护盒连接,使所述保护盖可向上翻转露出所述保护盒开口,且可向下翻转封闭所述保护盒开口;所述保护盖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插座的固定推杆的位置对应,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插接的过程中,所述插座的翻盖向上翻转45°后,所述抵接板可与所述插座的所述固定推杆的自由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巡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两组导向轮和两个压紧轮;
两组所述行走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上部,且两组所述行走轮相对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载板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巡检车的行走方向相同;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两组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上部,且两组所述导向轮相对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导向轮之间的间距比两组所述行走轮之间的间距小;
所述载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压紧轮安装口,且所述压紧轮安装口位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上,两个所述压紧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压紧轮安装口中;
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压紧轮的中心转轴均与所述载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转轴与所述载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巡检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上行走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工字型轨道的下方,其中,所述工字型轨道由上梁、中梁和下梁组成,所述中梁连接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
两组所述行走轮分别位于所述中梁的两侧,且所述行走轮的轮面与所述下梁的上表面抵接;
两组所述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中梁的两侧,且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中梁的侧表面抵接;
所述压紧轮位于所述下梁的下方,且所述压紧轮的轮面与所述下梁的下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巡检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所述载板、两组所述行走轮、两组所述导向轮、两个所述压紧轮、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所述电池均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包括:上保护盖和下保护壳;
所述上保护盖盖合在所述下保护壳上方,所述上保护盖的顶部的中间开设有可供所述中梁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上保护盖的两端,所述上保护盖的两端的侧壁各开设有一可供所述中梁和所述下梁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倒置的T形,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两端连通;
所述下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口。
8.一种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系统用于工字型轨道,所述巡检系统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和如权利要求3 7任一项所述的巡检车;两个所述充~ ~
电桩分别位于所述工字型轨道的始端和末端;所述巡检车可在所述工字型轨道上行走;所述巡检车的两个所述插头分别正对两个所述充电桩的所述插座。

说明书全文

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巡检车用于矿井下的巡检工作。现有技术的巡检车需要外部供电以使其可以工作,因此,巡检车需要拖电缆行走,以便外部电源对其供电,但这种拖电缆行走的方式使得巡检车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巡检车需要拖电缆行走,使得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制约的问题。
[0004]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充电桩,包括:支撑架,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安装板、可上下翻转的翻盖和翻盖驱动机构;所述插座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插座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内,且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凸出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插座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开设有翻盖容纳口,所述翻盖容纳口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翻盖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翻盖可向上翻转露出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且可向下翻转罩住所述插座本体的插接面,所述翻盖的两相对的侧壁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和第二耳轴,所述第一耳轴与所述连接板同侧,且所述第一耳轴穿过所述翻盖容纳口与所述连接板轴连接;所述插座安装板上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翻盖驱动机构包括:导杆、活动推杆和驱动柄,所述导杆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杆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导轨槽内,且可在所述导轨槽内移动,所述驱动柄位于所述导杆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所述驱动柄的一端的下部与所述导杆的一端轴连接,所述第二耳轴穿过所述翻盖容纳口与所述驱动柄的一端的上部连接,所述驱动柄具有卡槽,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的与所述驱动柄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销,所述第一导向销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卡槽,且可在所述卡槽内移动。
[0005]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柄的上侧,所述卡槽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驱动柄的下侧,且所述卡槽的另一端比所述卡槽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柄的一端。
[0006] 进一步,所述翻盖驱动机构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的与所述驱动柄相隔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销,所述第二导向销的自由端与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销比所述第一导向销靠近所述活动推杆的另一端,当所述翻盖处于打开的状态,所述回位弹簧处于伸长的状态。
[0007] 进一步,所述插座还包括:固定推杆,所述固定推杆位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固定推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插座安装板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固定推杆和所述活动推杆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翻盖容纳口的一侧,所述固定推杆的长度使所述插座与插头插接的过程中,所述翻盖向上翻转45°后,所述固定推杆的自由端可与所述插头的可向上翻转的保护盖抵接。
[0008] 本发明实施例又公开一种巡检车,包括:载板、行走机构、行走驱动机构、电池和与上述的插座配合的插头;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载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载板移动;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机构行走;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池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向所述行走驱动机构提供电能;所述插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载板的两端,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安装板和插头保护盒,所述插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插头本体安装在所述插头安装板上,且所述插头本体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插头保护盒罩设在所述插头本体外,所述插头保护盒的一端与所述插头安装板连接,所述插头保护盒的另一端具有保护盒开口,所述插头本体的插接面对着所述保护盒开口,所述插头保护盒可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活动推杆的一端抵接。
[0009] 进一步,所述插头还包括:可上下翻转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保护盒开口处,且通过转轴与所述插头保护盒连接,使所述保护盖可向上翻转露出所述保护盒开口,且可向下翻转封闭所述保护盒开口;所述保护盖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插座的固定推杆的位置对应,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插接的过程中,所述插座的翻盖向上翻转45°后,所述抵接板可与所述插座的所述固定推杆的自由端抵接。
[0010] 进一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两组导向轮和两个压紧轮;两组所述行走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上部,且两组所述行走轮相对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载板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巡检车的行走方向相同;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两组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载板的上部,且两组所述导向轮相对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导向轮之间的间距比两组所述行走轮之间的间距小;所述载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压紧轮安装口,且所述压紧轮安装口位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上,两个所述压紧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压紧轮安装口中;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压紧轮的中心转轴均与所述载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载板的中轴线,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转轴与所述载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0011] 进一步:当所述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上行走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工字型轨道的下方,其中,所述工字型轨道由上梁、中梁和下梁组成,所述中梁连接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两组所述行走轮分别位于所述中梁的两侧,且所述行走轮的轮面与所述下梁的上表面抵接;两组所述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中梁的两侧,且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中梁的侧表面抵接;所述压紧轮位于所述下梁的下方,且所述压紧轮的轮面与所述下梁的下表面抵接。
[0012] 进一步,所述巡检车还包括:保护壳,所述载板、两组所述行走轮、两组所述导向轮、两个所述压紧轮、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所述电池均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包括:上保护盖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盖盖合在所述下保护壳上方,所述上保护盖的顶部的中间开设有可供所述中梁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上保护盖的两端,所述上保护盖的两端的侧壁各开设有一可供所述中梁和所述下梁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倒置的T形,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两端连通;所述下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口。
[0013]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巡检系统,所述巡检系统用于工字型轨道,所述巡检系统包括:两个上述的充电桩和上述的巡检车;两个所述充电桩分别位于所述工字型轨道的始端和末端;所述巡检车可在所述工字型轨道上行走;所述巡检车的两个所述插头分别正对两个所述充电桩的所述插座。
[0014]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插头和插座的结构设计,插头未与插座插接时,插座的翻盖可罩住插座本体,保护插座本体,插头的保护盖可封闭保护盒开口,保护插头本体,避免插座本体和插头本体损坏;当插座与插头插接时,插座的翻盖可在与插头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的作用下打开,插头的保护盖可在与插座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打开,从而便于插头与插座插接,以便充电桩可对巡检车的电池充电;当拔出插头时,插座的翻盖可在弹力作用下复位,插头的保护盖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插座的俯视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插座的侧视图一;
[0021]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插座的侧视图二;
[0022]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字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4]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插头的俯视图;
[0026]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插头的侧视图;
[0027]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8]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9]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侧视图;
[0030]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俯视图;
[0031]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左视图;
[0032]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同步带的走势图;
[0033]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张紧机构的俯视图;
[0035]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的压紧机构的侧视图;
[0036]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插头和插座的插接示意图一;
[0038]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插头和插座的插接示意图二;
[0039]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插头和插座的插接俯视图;
[0040]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插头和插座的插接侧视图一;
[0041]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系统的插头和插座的插接侧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充电桩。如图1所示,该充电桩包括:支撑架1和插座2。插座2通过电线可连接外接电源,以便充电桩对电池充电。该充电桩可安装在工字型轨道3的始端和/或末端。具体的,如图7所示,工字型轨道3由上梁301、中梁302和下梁303组成,中梁
302连接上梁301和下梁303。工字型轨道3穿过支撑架1的内部,且支撑架1的顶部可与工字型轨道3固定连接。
[0044] 如图2~6所示,该插座2包括:插座本体201、插座安装板202、可上下翻转的翻盖203和翻盖驱动机构。
[0045] 具体的,插座安装板20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插座安装板202上开设有安装口。插座本体201安装在安装口内,且插座本体201的插接面凸出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一表面。插座安装板202安装在支撑架1内。具体的,支撑架1的顶部的内表面可向下延伸一具有安装口的安装架,插座安装板202可安装在安装架的安装口内。
[0046] 插座安装板202上开设有翻盖容纳口204。翻盖容纳口204位于安装口的上方。翻盖容纳口20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205,且连接板205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二表面连接。
[0047] 翻盖203位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一表面的一侧。翻盖203可向上翻转露出插座本体201的插接面,且可向下翻转罩住插座本体201的插接面。翻盖203的两相对的侧壁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耳轴206和第二耳轴207。第一耳轴206与连接板205同侧,且第一耳轴206穿过翻盖容纳口204与连接板205轴连接。
[0048] 插座安装板202上具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翻盖容纳口204的与连接板205相对的另一侧。
[0049] 翻盖驱动机构包括:导杆208、活动推杆209和驱动柄210。导杆208位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导杆208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与通孔连通。导杆208开设有导轨槽
211。导轨槽211的一端与开口连通。活动推杆209的一端位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活动推杆209的另一端穿过通孔插入到导轨槽211内,且可在导轨槽211内移动。优选的,活动推杆209的一端为尖端。驱动柄210位于导杆208的与连接板205相对的一侧。驱动柄
210的一端的下部与导杆208的一端轴连接。一般的,驱动柄210与导杆208轴连接的转轴,以及,第一耳轴206与连接板205轴连接的转轴是同轴的,从而便于翻盖203稳定地翻转。第二耳轴207穿过翻盖容纳口204与驱动柄210的一端的上部连接。驱动柄210具有卡槽212。活动推杆209的另一端的与驱动柄21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销213。第一导向销
213的自由端插入卡槽212,且可在卡槽212内移动。
[0050]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插座2未与插头插接时,插座2的翻盖203罩住插座本体201的插接面,以对插座本体201进行保护,避免插座2在未使用时由于环境等因素而损坏。
当插座2与插头插接时,随着两者的逐渐靠近,插头的插头保护盒可抵接活动推杆209的一端,使得活动推杆209在插头的插头保护盒的推力作用下,向导轨槽211内移动,第一导向销
213随着活动推杆209的移动在卡槽212中移动,使得驱动柄210绕与导杆208轴连接的转轴转动(如图2所示方向,为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耳轴207带动翻盖203向上翻转打开,同时,第一耳轴206也随着其与连接板205轴连接的转轴转动,进一步辅助翻盖203打开。翻盖203打开后,插头可插入到插座2内,实现电路连接。
[0051] 翻盖203打开的过程中,翻盖203的与第一耳轴206和第二耳轴207连接的一侧可转入翻盖容纳口204中,从而插座安装板202不会影响翻盖203的打开动作。翻盖203向上翻转90°时,翻盖203打开完毕。
[0052] 优选的,卡槽212的一端位于驱动柄210的上侧,卡槽212的另一端靠近驱动柄210的下侧,且卡槽212的另一端比卡槽212的一端靠近驱动柄210的一端,从而使得卡槽212倾斜,更有利于第一导向销213随着活动推杆209移动时,向驱动柄210施力,以使驱动柄210转动。
[0053] 当插头拔出插座2后,需要关闭已经打开的翻盖203,此时,可通过外力将活动推杆209从导轨槽211中拉出,以关闭翻盖203。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机构以使翻盖203可自动向下翻转关闭。具体的,翻盖驱动机构还包括:回位弹簧214。回位弹簧214的一端与导杆
208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推杆209的另一端的与驱动柄210相隔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销215。第二导向销215的自由端与回位弹簧2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向销215比第一导向销213靠近活动推杆209的另一端。翻盖203打开的过程中,第二导向销215向导轨槽
211的另一端移动,回位弹簧214的另一端随着第二导向销215向导轨槽211的另一端移动,回位弹簧214被拉伸。因此,当翻盖203处于打开的状态,回位弹簧214处于伸长的状态。
[0054] 通过设置回位弹簧214,当插头从插座2中拔出时,插头的插头保护盒不再与活动推杆209抵接,因此,活动推杆209不再受到插头的插头保护盒施加的推力,回位弹簧214也不再受到第二导向销215对其的拉力,此时,回位弹簧214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回弹,带动活动推杆209向导轨槽211外移动,同时,第一导向销213也在卡槽212中反向移动,使得驱动柄210反向转动,第二耳轴207带动翻盖203向下翻转罩住插座本体201的插接面。
[0055] 当与插座2插接的插头的插头保护盒也具有可上下翻转的保护盖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2可增加用于打开插头的保护盖的结构,以便插头和插座2可顺利插接。具体的,该插座2还包括:固定推杆216。固定推杆216位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一表面的一侧。固定推杆216的固定端与插座安装板202的第一表面连接。固定推杆216和活动推杆209相对设置,位于翻盖容纳口204的一侧。固定推杆216的长度使插座2与插头插接的过程中,翻盖203向上翻转45°后,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可与插头的可向上翻转的保护盖抵接。
[0056]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在插头与插座2插接的过程中,固定推杆216可与插头的保护盖抵接,对保护盖施力,将保护盖打开,并且,在保护盖向上翻转90°后,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压接在保护盖上,限制保护盖向下翻转。由于,固定推杆216的长度限制,使得打开时序是插座2的翻盖203先打开,并且插座2的翻盖203打开45°后,固定推杆216才会与插头的保护盖抵接,使保护盖开始打开,从而使得保护盖和翻盖203的打开过程不会相互影响,插头和插座2可顺利插接。应当理解的是,在该打开时序下,翻盖203和保护盖打开后,翻盖203位于保护盖的上方,并且,由于插座2具有翻盖容纳口204,保护盖打开后可以插入到翻盖容纳口204中,从而不会影响插头和插座2的插接。
[0057] 优选的,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为尖端,从而可以减少与插头的保护盖的接触面,减少摩擦力,更有利于打开插头的保护盖。
[0058]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当充电桩的插座未与插头插接时,翻盖可罩住插座本体,保护插座本体,避免损坏;当充电桩的插座与插头插接时,该插座的翻盖可在与插头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打开,从而便于插头与插座插接,以便对电池充电;当拔出插头时,该插座的翻盖可在弹力作用下复位。
[0059]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巡检车。如图9所示,该巡检车用于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如图8~20(其中,图12~16的巡检车示意图未示出保护壳)所示,该巡检车包括:载板4、行走机构、行走驱动机构、电池和与上述实施例的插座2配合的插头5。
[0060] 载板4可为摄像机等负载提供承载空间。具体的,载板4的下表面可安装摄像机等负载。
[0061] 行走机构与载板4连接,用于带动载板4移动。
[0062] 行走驱动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用于驱动行走机构行走。
[0063] 电池安装在载板4的下表面上。具体的,电池可通过电池安装架安装在载板4的下表面上,电池安装架的上部与载板4的下表面连接,电池安装在电池安装架的安装口内。电池与行走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向行走驱动机构提供电能。
[0064] 插头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载板4的两端。插头5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安装板501和插头保护盒502。插头安装板501安装在载板4的下表面上。具体的,插头安装板501通过插头安装架安装在载板4的下表面上,插头安装架的上部与载板4的下表面连接,插头安装板501安装在插头安装架的安装面上。插头本体安装在插头安装板501上。插头本体与电池电连接,从而可对电池充电。插头保护盒502罩设在插头本体外。插头保护盒502的一端与插头安装板501连接,插头保护盒502的另一端具有保护盒开口。插头本体的插接面对着保护盒开口。插头保护盒502可与插座2的活动推杆209的一端抵接。
[0065]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插头5与插座2插接时,活动推杆209可抵接插头保护盒502,插头保护盒502对活动推杆209施力,推动活动推杆209向导轨槽211内移动,从而打开插座2的翻盖203。具体过程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当翻盖203打开后,插头5和插座2可插接在一起,导通电路,使得充电桩可对电池充电。
[0066] 优选的,插头保护盒502为凸型保护盒。凸型保护盒具有基底端和凸出于基底端的凸出端。保护盒开口开设在凸出端的表面。插头5和插座2插接的过程中,基底端可与插座2的活动推杆209的一端抵接。
[0067]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便于活动推杆209与插头保护盒502抵接,同时,不会影响插头5与插座2的插接。
[0068] 优选的,该插头5也可以设置可打开和闭合的盖体,以便对插头5进行保护。具体的,该插头5还包括:可上下翻转的保护盖503。保护盖503位于保护盒开口处,且通过转轴与插头保护盒502连接,使保护盖503可向上翻转露出保护盒开口,且可向下翻转封闭保护盒开口。保护盖503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抵接板504。抵接板504与插座2的固定推杆216的位置对应,使插头5与插座2插接的过程中,插座2的翻盖203向上翻转45°后,抵接板504可与插座2的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抵接。应当理解的是,固定推杆216与抵接板504接触的位置位于连接保护盖503和插头保护盒502的转轴的上方。
[0069]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插头5未与插座2插接时,保护盖503封闭保护盒开口,保护插头本体,避免插头本体由于环境等因素损坏。当插头5与插座2插接时,按照打开时序,插座2的翻盖203先打开,当插座2的翻盖203向上翻转45°后,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与抵接板504抵接,对抵接板504施加压力。抵接板504受力带动保护盖503向上翻转,使保护盖503打开,露出插头本体的插接面。并且,在保护盖503向上翻转90°后,固定推杆216的自由端压接在抵接板504的上方,限制保护盖503向下翻转,使保护盖503保持打开。当插头5从插座2中拔出时,固定推杆216与抵接板504不再接触,抵接板504不再受到压力,保护盖50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封闭保护盒开口。
[0070] 优选的,该行走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6、两组导向轮7和两个压紧轮8。
[0071] 两组行走轮6可转动地安装在载板4的上部,且两组行走轮6相对于载板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优选的,行走轮6采用高硬度的包胶轮,可确保巡检车平稳行走,从而使得巡检车上搭载的摄像头等检测设备可平稳地传输画面,避免由于晃动而使画面模糊。载板4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巡检车的行走方向相同。行走驱动机构与行走轮6连接,用于驱动行走轮6转动。
[0072] 两组导向轮7可转动地安装在载板4的上部,且两组导向轮7相对于载板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组导向轮7之间的间距比两组行走轮6之间的间距小。
[0073] 载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压紧轮安装口9,且压紧轮安装口9位于载板4的中轴线上,使得压紧轮安装口9位于载板4的中间。两个压紧轮8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压紧轮安装口9中。
[0074] 行走轮6和压紧轮8的中心转轴均与载板4所在的平面平行,且均垂直于载板4的中轴线,导向轮7的中心转轴与载板4所在的平面垂直。
[0075]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当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时,载板4位于工字型轨道3的下方;两组行走轮6分别位于中梁302的两侧,且行走轮6的轮面与下梁303的上表面抵接;两组导向轮7分别位于中梁302的两侧,且导向轮7的轮面与中梁302的侧表面抵接;压紧轮8位于下梁303的下方,且压紧轮8的轮面与下梁303的下表面抵接。
[0076] 行走轮6在行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使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以便进行相应的检测。导向轮7从工字型轨道3的两侧抵接工字型轨道3,确保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时,不会出现左右偏移现象,以及,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压紧轮8和行走轮6共同确保巡检车沿工字型轨道3行走,一前一后两个压紧轮8还确保由于负载等因素使得巡检车的整体重心不居中的情况下,该巡检车可正常稳定地行走,不会出现翻车的情况。
[0077] 优选的,该巡检车还包括:保护壳。载板4、两组行走轮6、两组导向轮7、两个压紧轮8、行走驱动机构和电池均设置在保护壳内。保护壳包括:上保护盖10和下保护壳11。上保护盖10盖合在下保护壳11上方。上保护盖10的顶部的中间开设有可供中梁302穿过的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贯穿上保护盖10的两端。上保护盖10的两端的侧壁各开设有一可供中梁
302和下梁303穿过的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为倒置的T形。两个第二开口13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开口12的两端连通。下保护壳11的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口,载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的摄像头等可通过底部开口伸出,以便进行检测。
[0078] 当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时,上梁301位于上保护盖10的上表面上,中梁302位于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中,下梁303位于保护壳内,且穿过第一开口13,从而保护壳不会影响巡检车的移动。
[0079] 具体的,该巡检车还包括:两个行走轮安装架14。两个行走轮安装架14安装在载板4的上表面上,且相对于载板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80] 每组行走轮6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之间隔有间隔。第一行走轮通过第一行走轮的中心转轴安装在同侧的行走轮安装架14的一端。第二行走轮通过第二行走轮的中心转轴安装在同侧的行走轮安装架14的另一端。因此,该巡检车采用四轮驱动,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和抓紧力,从而可提高爬坡能力。
[0081] 行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5和两个传动组件。优选的,电机15一般选择防爆电机。电机15通过电机安装架16安装在载板4的下方。具体的,电机安装架16的上表面与载板4的下表面连接,电机15穿设在电机安装架16的安装口内。电机15与电池电连接。两个传动组件相对于载板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电机15与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与同侧的行走轮6连接。
该电机15作为单动力源,可为巡检车提供行走的动力,结合四轮驱动,使得该巡检车的爬坡能力强,爬20°的斜坡无需其余辅助动力。
[0082] 具体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带轮17、第二同步带轮18、第三同步带轮19和同步带20。第一同步带轮17和电机15的输出端轴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电机15的输出端和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一同步带轮17连接,从而可使两组行走轮6的动作一致。第二同步带轮18位于第一同步带轮17的正上方,且第二同步带轮18套设在第一行走轮的中心转轴上。第三同步带轮19套设在第二行走轮的中心转轴上。同步带20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17、第二同步带轮18和第三同步带轮19上。
[0083] 启动电机15,电机15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一同步带轮17转动,第一同步带轮17带动套设在其上的同步带20移动,同步带20传动第二同步带轮18和第三同步带轮19转动。第二同步带轮18和第三同步带轮19带动对应的第一行走轮的中心转轴和第二行走轮的中心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转动,从而使巡检车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
[0084] 由于同步带20较长,为了保证同步带20不会过松产生打滑现象,需要使同步带20保持张紧,优选的,该巡检车还包括:张紧机构。具体的,张紧机构包括:U型支架21、调节螺杆22、止退螺母23、U型滑动架24和惰轮25。U型支架21设置在载板4的上表面上。U型支架21的两侧臂分别开设有滑槽26。U型滑动架24的两侧臂分别位于两滑槽26中,且可在滑槽26中滑动。U型滑动架24的两侧臂的自由端与惰轮25轴连接,使得惰轮25可随着U型滑动架24的滑动而移动。该自由端指的是两侧臂与U型底部相对的一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型底部的底部针对的是U型这个形状而言的底部。调节螺杆22的一端穿过U型支架21的U型底部的通孔连接U型滑动架24的U型底部。止退螺母23套设在调节螺杆22上,且与U型支架21的U型底部的外表面抵接。调节螺杆22的外表面的螺纹与止退螺母23的内表面的螺纹啮合,从而使得止退螺母23可以对调节螺杆22进行限位。同步带20穿过U型滑动架24的U型开口,且位于U型滑动架24的U型底部和惰轮25之间。
[0085] 转动调节螺杆22,使调节螺杆22向调节螺杆22的另一端移动,调节螺杆22带动U型滑动架24在滑槽26内向U型支架21的U型底部移动,U型滑动架24带动惰轮25向U型支架21的U型底部移动,使惰轮25可紧压同步带20,然后拧紧止退螺母23。通过惰轮25对同步带20的压紧作用,使得同步带20保持张紧,避免同步带20过松产生打滑现象造成同步带20的严重磨损甚至烧坏。
[0086] 具体的,该巡检车还包括:两个导向轮安装架27。每一导向轮安装架27与同侧的每一行走轮安装架14相对平行设置,且通过连接架28与同侧的行走轮安装架14连接。导向轮安装架27的表面开设有导向轮安装口。导向轮7通过导向轮7的中心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导向轮安装口中。
[0087] 每组导向轮7包括:两个导向轮7。每一导向轮安装架27的导向轮安装口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一导向轮安装架27的两个导向轮安装口位于同侧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之间,使得同侧的两个导向轮7位于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之间。
[0088] 具体的,该巡检车还包括:U型压紧轮安装架29。U型压紧轮安装架29的两侧臂的自由端伸入到压紧轮安装口9中。该自由端指的是两侧臂与U型底部相对的一端。U型压紧轮安装架29的两侧臂的一侧表面延伸有平行于载板4的固定板30。固定板30与载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将U型压紧轮安装架29安装在载板4的下表面上。压紧轮8通过压紧轮8的中心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U型压紧轮安装架29的两侧臂的自由端之间。
[0089] 优选的,该巡检车还包括:两套压紧机构。每一压紧机构对应每一压紧轮8。压紧机构包括:两个顶杆31和两个弹簧32。两个顶杆31分别对称位于压紧轮8的两侧。两个顶杆31的一端穿过U型压紧轮安装架29的U型底部的两个通孔。顶杆31的外表面的螺纹与U型压紧轮安装架29的U型底部的通孔的内表面的螺纹啮合,以便对顶杆31进行限位。两个弹簧32分别套设在两个顶杆31的一端,且两个弹簧32的一端分别与压紧轮8的中心转轴的两端抵接。
[0090] 通过转动顶杆31,使顶杆31向上移动,顶杆31使弹簧32对压紧轮8施加向上的力,使得压紧轮8可紧紧压在下梁303的下表面上,从而辅助行走轮6抱紧工字型轨道3,防止巡检车脱轨和打滑。
[0091]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巡检车,通过插头的结构设计,插头未与插座插接时,保护盖可封闭保护盒开口,保护插头本体,避免损坏;当插头与插座插接时,该插头的保护盖可在与插座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打开,从而便于插头与插座插接,使得充电桩可对巡检车的电池充电;当拔出插头时,该插头的保护盖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此外,该巡检车可以在轨道上平稳地行走,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即使重心不居中也不会出现翻车等现象,且爬坡能力强。
[0092]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巡检系统。该巡检系统用于工字型轨道3。如图21~26所示,该巡检系统包括:两个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和上述实施例的巡检车。两个充电桩分别位于工字型轨道3的始端和末端。巡检车可在工字型轨道3上行走。巡检车的两个插头5分别正对两个充电桩的插座2。该巡检系统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和巡检车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93] 当巡检车行走到工字型轨道3的始端或者末端时,与位于始端的充电桩相对的载板4的一端的插头5可插入位于始端的充电桩的插座2中,或者,与位于末端的充电桩相对的载板4的另一端的插头5可插入位于末端的充电桩的插座2中,以便相应的充电桩对电池充电。具体的,在巡检车行走过程中,巡检车不充电,翻盖203可对插座2进行保护和,保护盖503可对插头5进行保护,避免损坏;当巡检车行走到工字型轨道3的始端或末端时,对应的插头5与插座2插接时,通过活动推杆209和插座保护盒502的接触施力,使得插座2的翻盖
203先向上翻转打开,然后固定推杆216和抵接板504的接触施力,使得插头5的保护盖503再向上翻转打开,以便插座2和插头5插接;当插头5拔出插座时,保护盖503在重力的作用下复位,翻盖203在回位弹簧214的作用下复位,以便保护插座2和插头5;整个插拔过程,翻盖203和保护盖503的打开和关闭,无需借助外力,使用简便,安全可靠。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