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 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其后备门

车辆的对开组件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其后备门

申请号 CN202410037989.7 申请日 2024-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7863842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道川;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车辆的对开 门 组件,对开门组件包括:第一车门,第一车门设置为在闭合 位置 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二车门,第二车门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且在闭合位置处,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隙;密封板,密封板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车门或第二车门,位于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之间的对接空隙处,密封板设置为能够遮盖或打开对接空隙。本 申请 提供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不仅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密封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的对接空隙的目的,还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隔开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目的,以此使对开门组件能够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 开关 门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对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组件(100)包括:
第一车门(10),所述第一车门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第二车门(20),所述第二车门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且在闭合位置处,所述第二车门(20)与所述第一车门(10)之间存在对接空隙;
密封板(30),所述密封板(3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10)或所述第二车门(20),位于所述第一车门(10)与所述第二车门(20)之间的所述对接空隙处,所述密封板(30)设置为能够遮盖或打开所述对接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板(30)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车门(20)包括外门板(23)和内门板(24),所述内门板(24)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密封板(30)设置于所述内门板(24)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板(30)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对接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30)铰接至所述内门板(24),所述密封板(30)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对接空隙处转动或者远离所述对接空隙,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板(30)以摆动的方式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对接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30)包括与所述内门板(24)铰接的转动部,以及位于所述密封板(30)的自由端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能够向所述对接空隙处转动并搭接至所述第一车门(10)的边沿,和/或所述第一车门(10)的边沿设置有与所述搭接部配合的密封件(13)。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板(23)与所述内门板(24)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密封板(30)处于打开所述对接空隙的状态下,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板(30)收纳至所述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能够在所述对接空隙处定所述第一车门(10)与所述第二车门(20)的对接门锁(40),所述对接门锁(40)包括锁舌(41)以及与所述锁舌(41)配合的锁扣(42),所述锁舌(41)和所述锁扣(4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10),所述锁舌(41)和所述锁扣(4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门(20)包括外门板(23)和内门板(24),在所述锁扣(42)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所述锁扣(4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门板(24),所述锁扣(42)以滑动的方式锁定或解锁所述锁舌(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门锁,所述第一门锁设置于门洞与所述第一车门(10)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一车门(10);和/或所述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门锁(50),所述第二门锁(50)设置于所述门洞与所述第二车门(20)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车门(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设置于所述门洞与所述第一车门(10)连接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车门(10)的开合;和/或所述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2)设置于所述门洞与所述第二车门(20)连接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车门(20)的开合。
10.一种车辆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开门组件(100)实施,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开关信号
根据所述开关门信号生成所述第一车门(10)的第一开关门信号、所述第二车门(20)的第二开关门信号以及所述密封板(30)的第三开关门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开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车门(10)的开关、根据所述第二开关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车门(20)的开关以及根据所述第三开关门信号控制所述密封板(30)的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信号包括整体开启所述对开门组件(100),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所述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
控制所述密封板(30)同步转动至打开所述对接空隙的位置;
控制所述第一车门(10)和所述第二车门(20)同步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板(30)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所述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所述第二车门(20),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
控制所述密封板(30)同步转动至打开所述对接空隙的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车门(20)开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板(30)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所述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所述第一车门(10),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以及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
控制所述第一车门(10)开启。
14.一种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背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开门组件(100),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第一车门(10)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门洞的顶部,所述对开门组件(100)的第二车门(20)设置于所述后门洞的底部,所述后背门通过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开关。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

说明书全文

车辆的对开组件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其后备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的后备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一些设备的门体采用对开门,如车辆的一些后备门采用上下对开门,上下对开门虽然能够适应一些较大的门洞。但是,上下对开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一些缺
陷:上下对开门为了减少对接处的缝隙,一般在上开门与下开门的对接处采用重叠搭接的
方式对接,也就是说,上开门和下开门需要在对接处一个位于门外侧,另一个位于门内侧,
这就导致上开门和下开门不能同时开启,需要在外侧的车门打开一定度后,内侧的车门
才能打开,而且,内侧的车门需要完全依赖于外侧的车门,不能执行独立且同步开关门的操
作。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对开门组件无法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对开门组件包括:第一车门,第一车门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二车门,第二车门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
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且在闭合位置处,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隙;密封板,
密封板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车门或第二车门,位于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之间的对接空隙
处,密封板设置为能够遮盖或打开对接空隙。
[0005] 本申请提供的对开门组件,不仅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密封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的对接空隙的目的,还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隔开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目的,以此使对
开门组件能够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门的需求。
[0006] 具体地,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形成的对接空隙,可以减少第二车门和第一车门在开关过程中发生干涉现象,使第二车门和第一车门能够独立以及同步开关,降低两者
之间的相互干涉和影响。同时,密封板能够在第二车门和第一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活动至
覆盖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达到密封两者之间对接空隙的目的,
减少外部的灰尘和汽通过对接空隙进入车内;同时,密封板能够在第二车门和第一车门
开启前,活动至避开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隔开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以此使第二车门和第
一车门能够独立操作以及同步开关。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设置于第二车门的情况下,第二车门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内门板设置有驱动机构,密封板设置于内门板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
密封板打开或者关闭对接空隙。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板铰接至内门板,密封板设置为能够向对接空隙处转动或者远离对接空隙,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板以摆动的方式打开或者关闭对接空隙。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板包括与内门板铰接的转动部,以及位于密封板的自由端的搭接部,搭接部能够向对接空隙处转动并搭接至第一车门的边沿,和/或第一车门的边沿
设置有与搭接部配合的密封件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门板与内门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在密封板处于打开对接空隙的状态下,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板收纳至容纳空间。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还包括能够在对接空隙处定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对接门锁,对接门锁包括锁舌以及与锁舌配合的锁扣,锁舌和锁扣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
车门,锁舌和锁扣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车门。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车门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在锁扣设置于第二车门的情况下,锁扣可滑动地设置于内门板,锁扣以滑动的方式锁定或解锁锁舌。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门锁,第一门锁设置于门洞与第一车门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一车门;和/或对开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门锁,第二门
锁设置于门洞与第二车门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二车门。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门洞与第一车门连接的位置,用于驱动第一车门的开合;和/或对开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门洞与第二车门连接的位置,用于驱动第二车门的开合。
[0015]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通过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对开门组件实施,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对开门组件的
开关门信号;根据开关门信号生成第一车门的第一开关门信号、第二车门的第二开关门信
号以及密封板的第三开关门信号;根据第一开关门信号控制第一车门的开关、根据第二开
关门信号控制第二车门的开关以及根据第三开关门信号控制密封板的开关。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信号包括整体开启对开门组件,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一车门的第一门锁、第二车门的第二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的对接门锁同
步解锁;控制密封板同步转动至打开对接空隙的位置;控制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同步开启。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设置于第二车门的情况下,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第二车门,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二车门的第二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的对接
门锁同步解锁;控制密封板同步转动至打开对接空隙的位置;控制第二车门开启。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设置于第二车门的情况下,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第一车门,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一车门的第一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的对接
门锁同步解锁;控制第一车门开启。
[0019]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背门,车辆的后背门包括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对开门组件,对开门组件的第一车门设置于车辆的后门洞的顶部,对开门组件的
第二车门设置于后门洞的底部,后背门通过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开
关。
[0020]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车辆的后背门。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所示车辆的后背门的剖视图;
[0024]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对开门组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5]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6] 100、对开门组件;
[0027] 10、第一车门;11、第一铰链;12、第一驱动机构;13、密封件;
[0028] 20、第二车门;21、第二铰链;22、第二驱动机构;23、外门板;24、内门板;25、锁支架
[0029] 30、密封板;31、第三铰链;32、第三驱动机构;
[0030] 40、对接门锁;41、锁舌;42、锁扣;
[0031] 50、第二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4]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
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5]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外”、“端”、“上”、“下”、“高”、“低”、“内”、“中”、“侧”、“轴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
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
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0036] 现有的一些设备的门体采用对开门方式,如车辆的一些后备门采用上下对开门,上下对开门虽然能够适应一些较大的门洞。但是,上下对开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一
缺陷:上下对开门为了减少对接处的缝隙,一般在上开门与下开门的对接处采用重叠搭
接的方式对接,也就是说,上开门和下开门需要在对接处一个位于门外侧,另一个位于门内
侧,这就导致上开门和下开门不能同时开启,需要在外侧的车门打开一定角度后,内侧的车
门才能打开,而且,内侧的车门需要完全依赖于外侧的车门,不能执行独立且同步开关门的
操作。
[0037] 为了达到控制上下对开门同步开关的目的,相关技术在上下对开门之间设置有对接空隙,并在上下对开门的边沿设置有柔性密封件,但是,相关技术的柔性密封件会干涉上
下对开门的正常开关,长期使用后,还存在有磨损柔性密封件的现象。
[0038]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对开门组件无法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对开门组件,不仅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密封第二车门与第一车门之间的对接空隙
的目的,还能够通过密封板达到隔开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目的,以此使对开门组件能够
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门的需求。
[0039] 下面通过图1至图3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的后备门和车辆。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对开门组件100,对开门组件100包括:第一车门10,第一车门10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二车门20,第二车门20设置为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且在闭合位置,第二车门20与第一车
门10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隙;密封板30,密封板3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车门10或第二车门20,
并位于第一车门10与第二车门20之间的对接空隙处,密封板30设置为能够遮盖或打开对接
空隙。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对开门组件100,密封板30既可以铰接至第二车门20,还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二车门20,以此通过密封板30的活动达到密封第二车门20与
第一车门10之间的对接空隙的目的,以及通过密封板30的活动达到隔开第一车门10与第二
车门20的目的,以此使对开门组件100能够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门的需求。
[0042] 具体地,第二车门20与第一车门10之间形成的对接空隙,可以减少第二车门20和第一车门10在开关过程中发生干涉现象,使第二车门20和第一车门10能够独立以及同步开
关,降低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涉和影响。同时,密封板30能够在第二车门20和第一车门10处于
关闭状态时,活动至覆盖第二车门20与第一车门10之间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达到密封两
者之间对接空隙的目的,减少外部的灰尘和水汽通过对接空隙进入车内;同时,密封板30能
够在第二车门20和第一车门10开启前,活动至避开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隔开第二车门20与
第一车门10,以此使第二车门20和第一车门10能够独立操作以及同步开关。
[0043]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并未限定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的具体分布位置,是因为,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既可以沿门洞的上下分布,又可以沿门洞的左右分布,第一车
门10和第二车门20的这两种分布方式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4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对开门组件100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定,是因为本申请实施例关键改进点在于在两个门体之间的对接空隙处设置有可活动的密封板30,至
于对开门组件100的应用场景,对开门组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或者侧门等,对开
门组件100的这些应用场景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45]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对开门组件100既可以设置为电动开启,还可以设置为手动开启,还可以设置为电动开启结合手动开启的方式开启,然后将手动开启作为应急开启手
段,这三种开启方式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46] 下面通过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阐述对车辆的开门组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30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第二车门20包括外门板23和内门板24,内门板24设置有驱动机构,密封板30设置于内门板24并
与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板30打开或者关闭对接空隙。
[0048]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板30通过第三铰链31铰接折叠在内门板24的边沿,密封板30通过第三驱动机构32的驱动进行转动以此达到开关对接空隙的目的。具体地,密封板30主
要包括两种工作状态:锁定密封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当密封板30处于锁定密封状态时,第一
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均处于锁定关闭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与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贴
合的位置,通过密封板30实现第一车门10与第二车门20之间密封对接;当密封板30处于释
放状态时,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均处于解锁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脱离对接空隙且不
影响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自由开关的位置,实现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可以独立操
作且同步开关的效果。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板30既可以铰接至第二车门20,还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二车门20,密封板30通过转动的方式遮盖或避开两个门体之间的对接空隙,还可以通过滑动的方
式遮盖或避开两个门体之间的对接空隙,这两种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板30铰接至内门板24,密封板30设置为能够向对接空隙处转动或者远离对接空隙,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板30以摆动的方式打开或者关
闭对接空隙。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车门10、第二车门20以及对接空隙一般不是平面,因此,如果将密封板3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车门20,对滑动结构以及滑动路径的要求较高,因此,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将密封板30铰接至第二车门20,从而使密封板30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
打开或者关闭对接空隙,以此提高密封板30对对接空隙的对接配合度。
[0052] 具体地,密封板30的形状结构设置为与对接空隙一致的条状结构,密封板30铰接于第二车门20的内门板24上,外门板23与内门板24之间形成沿第二车门20的厚度方向的空
腔,第三驱动机构32可布置在第二车门20的腔体内,驱动密封板30的第三铰链31转动。
[0053]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板30包括与内门板24铰接的转动部,以及位于密封板30的自由端的搭接部,搭接部能够向对接空隙处转动并搭接至第一车门10的边
沿,和/或第一车门10的边沿设置有与搭接部配合的密封件13。
[0054]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封板30转动至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时,密封板30的搭接部抵压至第一车门10的边沿,以此实现密封板30与第一车门10之间的搭接密封的对接效果,以
此减少外部的灰尘和水汽通过对接空隙进入车内的现象。
[0055] 具体地,密封件13包括柔性密封条以及防水泡等,密封件13能够在承受密封板30的搭接部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此配合密封板30的搭接部的形状结构,减少对密封板30
的搭接部的形状结构的要求。
[0056] 进一步地,第二车门20的边沿设置有与转动部配合的密封垫,当密封板30转动至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时,密封板30的转动部抵压至第二车门20的密封垫,以此实现密封板
30与第二车门20之间的密封对接效果。
[0057]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门板23与内门板24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在密封板30处于打开对接空隙的状态下,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板30收纳至容纳空间。
[0058]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车门20设置于门洞的底部为例,当第二车门2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车门20的内门板24处于外漏状态,内门板24可用作支撑台或者饭桌,为了降低驱
动机构和密封板30对第二车门20的外观和功能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将驱动机构和
密封板30隐藏至第二车门20的容纳空间。
[0059] 具体地,密封板30既可以铰接至第二车门20,还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二车门20。在密封板30铰接至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内门板24设置有向容纳空间延伸的凹槽,当密封板30
向打开对接空隙的方向转动时,凹槽能够为密封板30提供确认空间,使密封板30隐藏至该
凹槽,降低密封板30外漏对内门板24的影响;在密封板3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情
况下,内门板24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滑槽,当密封板30向打开对接空隙的方向滑动时,
可以将密封板30隐藏至该容纳空间,降低密封板30外漏对内门板24的影响。
[006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能够在对接空隙处锁定第一车门10与第二车门20的对接门锁40,对接门锁40包括锁舌41以及与锁舌41配合的锁扣
42,锁舌41和锁扣42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车门10,锁舌41和锁扣4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
车门20。
[006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第一车门10与第二车门20的对接门锁40,从而在对开门组件100处于关闭状态时,对接门锁40能够锁定第一车门10与第二车门20,以此达到对
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在对接空隙处进行限位的目的,减少第一车门10以及第二车门20
在对接空隙处发生晃动现象。
[0062] 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在对接空隙处进行锁定,可以使对接空隙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密封板30在遮盖对接空隙时,能够与第一车门10紧密
贴合,以此减少密封板30与第一车门10之间出现空隙的现象。
[0063]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车门20包括外门板23和内门板24,在锁扣42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锁扣42可滑动地设置于内门板24,锁扣42以滑动的方式锁
定或解锁锁舌41。
[0064] 在本实施例中,锁扣42设置有能够与锁舌41卡接的卡接结构,或者设置有能够与锁舌41吸合的磁性元件,当锁扣42向锁舌41的方向滑动时,锁扣42能够与锁舌41卡接或者
吸合,以此达到锁定第一车门10的目的;当锁扣42向远离锁舌41的方向滑动时,锁扣42能够
与锁舌41脱离,以此达到解锁第一车门10的目的。
[0065] 进一步地,第二车门20的内门板24设置有安装锁扣42的锁支架25,锁扣42可滑动地安装至锁支架25的安装部,对开门组件100包括驱动锁扣42沿锁支架25滑动的驱动机构,
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液压驱动机构和气压驱动机构,锁支架25的安装部设置有滑槽,驱动
机构驱动锁扣42沿着滑槽相对锁舌41滑动。
[006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门锁,第一门锁设置于门洞与第一车门10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一车门10;和/或对开门组件
100还包括第二门锁50,第二门锁50设置于门洞与第二车门20的侧部配合的位置,用于锁定
或解锁第二车门20。
[006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门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门锁,对开门组件100通过两个第一门锁锁定第一车门10或者解锁第一车门10,通过两个第一门锁与第一车门10的配
合,可以提高第一门锁与第一车门10的配合稳定性,减少第一车门10的一侧发生晃动或者
局部应集中的现象。
[0068] 同样地,第二车门2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门锁50,对开门组件100通过两个第二门锁50锁定第二车门20或者解锁第二车门20,通过两个第二门锁50与第二车门20的配
合,可以提高第二门锁50与第二车门20的配合稳定性,减少第二车门20的一侧发生晃动或
者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0069] 进一步地,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通过不同的门锁控制,可以达到独立锁定或解锁第一车门10或第二车门20的目的,以此实现独立控制第一车门10或第二车门20的开关
的效果。
[007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开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2,第一驱动机构12设置于门洞与第一车门10连接的位置,用于驱动第一车门10的开合;和/或对开
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驱动机构22设置于门洞与第二车门20连接的位置,
用于驱动第二车门20的开合。
[007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2包括设置于第一车门10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撑杆,对开门组件100通过两个第一撑杆驱动第一车门10的开关,通过两个第一撑杆与第一车
门10的配合,可以提高两个第一撑杆与第一车门10的配合稳定性,减少第一车门10在开关
过程中发生一侧晃动或者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0072] 同样地,第二驱动机构22包括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撑杆,对开门组件100通过两个第二撑杆驱动第二车门20的开关,通过两个第二撑杆与第二车门20
的配合,可以提高两个第二撑杆与第二车门20的配合稳定性,减少第二车门20在开关过程
中发生一侧晃动或者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0073] 进一步地,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控制,可以达到独立开关第一车门10或第二车门20的目的,以此实现独立控制第一车门10或第二车门20的开关的
效果。
[0074]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通过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对开门组件100实施,对开门组件100的控
制方法包括:获取对开门组件100的开关门信号;根据开关门信号生成第一车门10的第一开
关门信号、第二车门20的第二开关门信号以及密封板30的第三开关门信号;根据第一开关
门信号控制第一车门10的开关、根据第二开关门信号控制第二车门20的开关以及根据第三
开关门信号控制密封板30的开关。
[0075]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对开门组件100,不仅能够通过密封板30达到密封第二车门20与第一车门10之间的对接空隙的目的,还能够通过密封板30达到隔开第一车门10
与第二车门20的目的,以此使对开门组件100能够兼顾对接密封和独立开关门的需求。
[0076]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信号包括整体开启对开门组件100,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
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控制密封板30同步转动至打开对接空隙的位
置;控制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同步开启。
[0077] 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关门信号为整体开启对开门组件100时,密封板30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
处于解锁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脱离对接空隙且不影响第二车门20自由开关的位置,然后
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同步开启,以此提高对开门组件100的开门效率。
[0078] 当开关门信号为整体关闭对开门组件100时,第一车门10和第二车门20同步关闭,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处于
锁定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提高对开门组件100的关门效率。
[0079]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30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第二车门20,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二车门20的第二
门锁50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控制密封板30同步转动至打开对接空
隙的位置;控制第二车门20开启。
[0080] 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关门信号为开启第二车门20时,密封板30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处于解锁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
脱离对接空隙且不影响第二车门20自由开关的位置,然后第二车门20开启,以此实现独立
开关第二车门20的效果。
[0081] 当开关门信号为关闭第二车门20时,第二车门20关闭,第二车门20的第二门锁50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处于锁定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以
此实现独立关闭第二车门20的效果。
[008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板30设置于第二车门20的情况下,开关门信号包括开启第一车门10,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控制第一车门10的第一
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同步解锁;控制第一车门10开启。
[0083] 在本实施例中,在此过程中,密封板30可以动作,也可以不动作,密封板30不动作,可以减少操作步骤,以及降低能耗。下面详细阐述密封板30动作的具体步骤:
[0084] 当开关门信号为开启第一车门10时,密封板30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处于解锁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脱离对接空隙且
不影响第一车门10自由开关的位置,然后第一车门10开启,以此实现独立开关第一车门10
的效果。
[0085] 当开关门信号为关闭第一车门10时,第一车门10关闭,第一车门10的第一门锁以及对开门组件100的对接门锁40处于锁定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
实现独立关闭第一车门10的效果。
[0086]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控制密封板30的开关,在第一车门10的开关过程中,密封板30始终处于遮盖对接空隙的位置,以此提高第一车门10的开关门效率。
[0087]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背门,车辆的后背门包括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对开门组件100,对开门组件100的第一车门10设置于车辆的后门洞的顶部,对开
门组件100的第二车门20设置于后门洞的底部,后背门通过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对开门组
件100的控制方法开关。
[0088]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具有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开门组件100以及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对开门组件100的控制方法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
不再进行赘述。
[0089]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车辆的后背门。
[0090]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具有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背门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91] 如图1至图3所示,以车辆的后备门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技术效果。
[0092] (1)车辆的后背门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背门(第一车门10)和下背门(第二车门20),上背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上背门由第一铰链11铰接于车辆的后门洞的上部,上背门通过
后门洞的上部的第一门锁以及布置在下背门的锁扣42锁定,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2驱动上
背门的开关,第一驱动机构12包括位于上背门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电撑杆或其他驱动机构
(如液压杆和气压杆)实现上背门的开关运动;
[0093] (2)下背门由第二铰链21铰接于车辆的后门洞的下部,下背门通过后门洞的下部的第二门锁50锁定,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2驱动下背门的开关,第二驱动机构22包括位于
下背门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电撑杆或其他驱动机构(如液压杆和气压杆)实现下背门的开关
运动,且下背门在关闭状态时与上背门之间形成对接空隙;
[0094] (3)密封板30通过第三铰链31铰接折叠在下背门的顶部,密封板30通过第三驱动机构32的驱动进行转动以此达到开关对接空隙的目的。具体地,密封板30主要包括两种工
作状态:锁定密封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当密封板30处于锁定密封状态时,上背门的第一门锁
将上背门锁定至关闭状态,密封板30转动至与上背门的密封件13贴合,实现密封板30与上
背门之间的密封对接;当密封板30处于释放状态时,上背门的第一门锁处于解锁状态,密封
板30转动至脱离对接空隙且不影响下背门自由开关的位置。
[0095] 进一步地,密封板30的形状结构设置为与对接空隙一致的条状结构,密封板30铰接于下背门的内门板24上,第三驱动机构32可布置在下背门的腔体内,驱动密封板30的第
三铰链31转动;上背门的锁扣42安装在下背门的内门板24的锁支架25上,且锁扣42可沿锁
支架25滑动,通过锁扣42的滑动达到锁定或解锁上背门的目的。车辆的后背门通过密封条
以及防水泡棉实现上背门与密封板30、下背门与密封板30的交界处的密封和防水。
[0096] (4)第一门锁、第二门锁、对接门锁40、第一驱动机构12、第二驱动机构22以及第三驱动机构32作为车辆的后背门的执行机构,直接与车辆的控制器通信,执行ECU动作,并反
馈对开门组件100的开关门速度、位置、零件状态等信号。
[0097] 具体地,上背门和下背门的独立开关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98] (a)上背门开门:开门信号—第一门锁解锁—对接门锁40的锁扣42电动移出锁舌41的范围—第一驱动机构12驱动上背门开门;
[0099] (b)上背门关门:关门信号—对接门锁40的锁扣42复位—第一驱动机构12驱动上背门关门—第一门锁锁定上背门
[0100] (c)下背门开门:开门信号—第一门锁解锁—对接门锁40的锁扣42电动移出锁舌41的范围—第三驱动机构32驱动密封板30旋转至释放状态—第二驱动机构22驱动下背门
开门;
[0101] (d)下背门关门:关门信号—第二驱动机构22驱动下背门关门—第二门锁50锁定下背门—对接门锁40的锁扣42复位同时锁定上背门—第三驱动机构32驱动密封板30旋转
至锁定密封状态;
[0102] (e)上背门和下背门同时开关:保证上背门和下背门都在关闭位置时再执行密封板30的转动以及对接门锁40的锁定。
[010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04]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优选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但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将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只是一个
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限制,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将对开
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用于传统车辆,这种调整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105] 本申请的实施例只是阐述了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中与本申请的改进点有关的结构,并不代表本申请的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不具备其他的结构,例如,
车辆的后背门还包括控制对开门组件100开关的电控板和信号线,以及检测两个门体的开
关速度和开关位置的传感器等,这些结构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
后背门的保护范围,对开门组件100和车辆的后背门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阐述。
[0106]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