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

申请号 CN202311868505.5 申请日 2023-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7569444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江苏诚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康;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装配式住宅,尤其是一种装配式住宅 屋顶 坡面快速安装结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屋顶本体以及侧墙板,侧墙板的顶端开有多个安装槽,固定本体坡面的下端有与安装槽匹配的插入 块 ,在安装槽的内侧以及插入块上有直径一致的卡位孔,插入杆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插入到卡位孔内。这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移动机构带动一个长条状的插入杆插入到屋顶本体和侧墙板之间的配装结构内,结合移动机构使屋顶本体的下端有一个 支撑 力 ,提高屋顶的结构 稳定性 ,抗 风 能 力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屋顶本体(1)以及侧墙板(2),其特征在于:侧墙板(2)的顶端开有多个安装槽(3),固定本体(1)坡面的下端有与安装槽(3)匹配的插入(4),在安装槽(3)的内侧以及插入块(4)上有直径一致的卡位孔,插入杆(5)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插入到卡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屋顶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下方固定有一平放置的第一螺套(7),插入杆(5)在旋入到第一螺套(7)的一端为螺纹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屋顶本体(1)的下方有垂直向下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上有用于插入杆(5)穿过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杆(5)上有贯穿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括与屋顶屋顶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螺杆(9),螺杆(9)外侧套有第二螺套(10),第二螺套(10)的下方有接触的滑套(11),滑套(11)与插入杆(5)之间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杆(9)的中部为中空的,螺杆(9)的下端焊接有吊钩(13)。

说明书全文

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住宅,尤其是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拼装房”是装配式住宅的通俗称呼,它的全称是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便携式住宅,特别是临时住宅,结构相对简单,要求能够快速安装,并且有一定的整体强度,但是现有的屋顶结构与侧墙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为插入式的固定,固定虽然快速便捷,但是固定效果稍差,在强天气之下,屋顶存在破损吹飞的情况。
[0003]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
[0005]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屋顶本体以及侧墙板,侧墙板的顶端开有多个安装槽,固定本体坡面的下端有与安装槽匹配的插入,在安装槽的内侧以及插入块上有直径一致的卡位孔,插入杆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插入到卡位孔内。
[0006] 这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移动机构带动插入杆完成对屋顶和侧墙板之间的固定操作,使屋顶安装之后结构更为牢固,提高使用稳定性
[0007] 进一步的,移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屋顶本体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下方固定有一平放置的第一螺套,插入杆在旋入到第一螺套的一端为螺纹段。
[0008] 移动机构包括一个固定第一螺套,在转动插入杆的时候利用螺纹传动原理,将插入杆伸入到插入块以及安装槽的卡位孔内,完成固定操作。
[0009] 进一步的,在屋顶本体的下方有垂直向下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有用于插入杆穿过通孔。
[0010] 支撑杆用于支撑插入杆的一侧,避免插入杆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晃动。
[0011] 进一步的,插入杆上有贯穿的通孔。
[0012] 插入杆上贯穿的通孔用于插入加杆,便于转动插入杆。
[0013] 进一步的,移动机构包括与屋顶屋顶本体固定在一起的螺杆,螺杆外侧套有第二螺套,第二螺套的下方有接触的滑套,滑套与插入杆之间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
[0014] 第二种移动机构为可上下移动的第二螺套,第二螺套在向下移动的时候挤压滑套,使滑套带动两侧的连接杆推动插入杆移动,完成对屋顶本体和侧墙板之间的固定。
[0015] 进一步的,螺杆的中部为中空的,螺杆的下端焊接有吊钩。
[0016] 中空的螺杆便于线缆的穿过,吊钩便于安装灯具
[0017]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这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移动机构带动一个长条状的插入杆插入到屋顶本体和侧墙板之间的配装结构内,结合移动机构使屋顶本体的下端有一个支撑力,提高屋顶的结构稳定性,抗风能力得到提高。
[0018]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优化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屋顶本体,2、侧墙板,3、安装槽,4、插入块,5、插入杆,6、第一固定杆,7、第一螺套,8、支撑杆,9、螺杆,10、第二螺套,11、滑套,12、连接杆,13、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5] 参见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住宅屋顶坡面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屋顶本体1以及侧墙板2,侧墙板2的顶端开有多个安装槽3,固定本体1坡面的下端有与安装槽3匹配的插入块4,在安装槽3的内侧以及插入块4上有直径一致的卡位孔,插入杆5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插入到卡位孔内。
[0026] 屋顶本体1内有多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数量与安装槽3和插入块4的数量一致,一组移动机构对应一组安装槽3和插入块4,移动机构安装在屋顶本体1的下方,也能提高整个屋顶本体1内部的强度,提高防风能力,移动机构带动插入杆5向两侧的安装槽3和插入块4的卡位孔移动,即可将完成屋顶本体1和侧墙板2之间的对接固定,使安装结构的屋顶本体
1和侧墙板2之间结构更为稳定。
[0027] 进一步的,移动机构包括一根与屋顶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下方固定有一水平放置的第一螺套7,插入杆5在旋入到第一螺套7的一端为螺纹段。
[0028]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固定杆6安装的第一螺套7作为插入杆5移动的辅助机构,在插入杆5转动的时候,插入杆5尾端的螺纹结构与第一螺套7进行配合旋转,使插入杆5向外侧移动,即可完成插入操作。
[0029] 进一步的,在屋顶本体1的下方有垂直向下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上有用于插入杆5穿过通孔。
[0030] 支撑杆8用于支撑插入杆5端部结构,在安装的时候提供辅助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0031] 进一步的,插入杆5上有贯穿的通孔。
[0032] 插入杆5上的通孔配个加力杆使用,便于转动插入杆。
[0033] 进一步的,移动机构包括与屋顶屋顶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螺杆9,螺杆9外侧套有第二螺套10,第二螺套10的下方有接触的滑套11,滑套11与插入杆5之间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连接杆12。
[0034]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螺杆9作为第二螺套10可移动的支撑,在配装的时候先将第二螺套10旋入到螺杆9的上端,随后套上滑套11,连接杆12的排布如图3所示,这样在安装之后,插入杆5两端的位移极限是与安装槽3的内侧接触,在设计连接杆12的长度的时候,要确保插入杆5在插入到安装槽3和插入块4之间后依然呈现为图3中所示的倾斜状,这样在配装的时候就不会导致滑套11滑落,为了方便安装滑套11,在滑套11的内部可以塞入橡胶圈是滑套11与螺杆9之间存在阻尼感,不会轻易滑落,便于操作,在需要顶出插入杆5的时候,只需要转动第二螺套10即可,第二螺套10在螺杆9上向下移动,挤压滑套11下移,完成插入杆5移动操作。
[0035] 进一步的,螺杆9的中部为中空的,螺杆9的下端焊接有吊钩13。
[0036] 螺杆9内的中空结构便于电线的排布,吊钩13便于吊装灯具,为灯具提供安装位置
[0037]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0038]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39] 最后: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