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08300.5 申请日 2024-01-25 公开(公告)号 CN118029577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浙江大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干武; 叶银枫; 张余龙;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固定层和固定框,固定框设有若干安装板,安装板均设连接有吸音板,固定框远离固定层的一侧设有压紧框,压紧框沿横向设有 支撑 杆,支撑杆设有用于对吸音板进行限位的 定位 组件,压紧框设有若干 外墙板 ,横向相邻的两个外墙板相互铰接,外墙板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支撑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轮对应的导向槽,外墙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支撑杆设有与让位槽适配的限位板,限位板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所有外墙板抵接,限位板设有若干定位 螺栓 ,定位螺栓穿设限位板与支撑板 螺纹 连接。本 申请 具有便于更换降噪墙体的吸音结构,提高降噪墙体更新换代时的便利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和墙本体连接的固定层(1),固定层(1)背离墙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框(2),固定框(2)设有若干均匀排列安装板(11),所有安装板(11)均设有吸音板(12),安装板(11)开设有与吸音板(12)适配的放置腔(111),吸音板(12)插设于放置腔(111)内并且与安装板(11)抵触,固定框(2)远离固定层(1)的一侧设有压紧框(3),压紧框(3)沿横向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设有用于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41),压紧框(3)设有若干外墙板(5),沿横向相邻的两个外墙板(5)相互铰接,外墙板(5)靠近支撑杆(4)的一侧设有移动轮(51),移动轮(51)位于外墙板(5)远离铰接处的一侧,支撑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轮(51)对应的导向槽(42),外墙板(5)靠近支撑杆(4)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支撑杆(4)设有与让位槽适配的限位板(6),限位板(6)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所有外墙板(5)抵接,限位板(6)设有若干定位螺栓(61),定位螺栓(61)穿设限位板(6)与支撑板(412)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框(3)包括四个边框(31),四个边框(31)沿纵向和横向均匀排列并且相互抵接,固定框(2)外侧沿周向开设有移动槽(21),所有边框(31)均开设有与移动槽(21)适配的定位边,定位边插设于相应移动槽(21)内,并且与固定框(2)滑动连接,边框(31)均设有连接螺栓(32),连接螺栓(32)同轴固定有转动盘(321),边框(31)开设有与转动盘(321)适配的转动腔(311),转动盘(321)位于转动腔(311)内,并且与边框(31)转动连接,固定框(2)开设有与连接螺栓(32)适配的螺纹孔(22),连接螺栓(32)穿过边框(31)与相应螺纹孔(22)螺纹配合,相邻边框(31)之间设有限位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两组固定(71)和定位销(72),固定块(71)与边框(31)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块(71)位于导向槽(42)二靠近固定层(1)的一侧,固定块(71)均开设有定位孔(711),两个边框(31)在工作状态下,相应的两个固定块(71)相互抵接,并且两个定位孔(711)同轴设置,定位销(72)依次穿过两个定位孔(711),并且与固定块(71)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5)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设有滑动柱(52),滑动柱(52)与移动轮(51)同轴设置,外墙板(5)开设有与滑动柱(52)适配的竖孔(53),滑动柱(52)位于竖孔(53)内,并且与外墙板(5)滑动连接,竖孔(53)内设有弹性件(531),弹性件(531)具有带动滑动柱(52)向远离支撑杆(4)的方向的趋势,滑动柱(52)远离支撑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轮(521),边框(31)开设有与支撑轮(521)适配的滑槽(312),支撑轮(521)位于滑槽(312)内,并且与边框(31)滚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1)包括转板(411)、支撑板(412)和双向螺纹杆(413),转板(411)与支撑杆(4)转动连接,转板(411)靠近吸音板(12)的一侧开设有通槽(414),支撑板(412)位于吸音板(12)与转板(411)之间,并且支撑板(412)靠近转板(411)的一侧铰接有两组连接杆(415),连接杆(415)远离支撑板(412)的一端铰接有移动块(416),转板(41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块(416)适配的通槽(414),两个移动块(416)均位于通槽(414)内,并且沿通槽(414)长度方向与转板(411)滑动连接,双向螺纹杆(413)与转板(411)转动连接,且双向螺纹杆(413)沿通槽(414)长度方向设置,双向螺纹杆(413)依次穿设两个移动块(416)并且与移动块(416)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411)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定位杆(417),定位杆(417)的一端与转板(411)铰接,另一端铰接有梯形块(418),转板(41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梯形槽(419),梯形块(418)位于梯形槽(419)内,并且沿梯形槽(419)长度方向与转板(411)滑动连接,梯形块(418)设有抵接螺栓(410),抵接螺栓(410)穿设梯形块(418)与转板(41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5)均固定连接有拉动件(54),拉动件(54)位于让位槽内,限位板(6)开设有与拉动件(54)适配的容纳腔(62)。
8.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固定锚栓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将固定层(1)与墙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固定层(1)对固定框(2)进行限位;
将吸音板(12)安装到相应安装板(11)上,此时所有吸音板(12)均匀排列构成吸音层结构;
组装边框(31),使得四个边框(31)构成压紧框(3),此时定位销(72)位于相应定位孔(711)内;
将同一组外墙板(5)的移动轮(51)插设于支撑杆(4)上相应的导向槽(42)内,并且按压支撑轮(521),使得支撑轮(521)进入竖孔(53)内,将支撑杆(4)和外墙板(5)均安装于压紧框(3)内,当支撑轮(521)与滑槽(312)正对时,弹性件(531)通过滑动柱(52)带动支撑轮(521)进入滑槽(312),使得支撑轮(521)与边框(31)滚动连接,通过螺栓将支撑杆(4)与压紧框(3)连接在一起,进而对支撑杆(4)和外墙板(5)进行限位;
将压紧框(3)与固定框(2)对齐,使得定位边位于相应移动槽(21)内,转动连接螺栓(32),使得连接螺栓(32)进入相应螺纹孔(22)内,并且与螺纹孔(22)螺纹配合,连接螺栓(32)与固定框(2)配合对压紧框(3)进行限位,通过定位组件(41)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
移动外墙板(5),使得所有外墙板(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将限位板(6)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通过定位螺栓(61)与支撑杆(4)配合对限位板(6)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板(6)对外墙板(5)进行定位。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降噪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降噪墙体是一种用于降低噪声的建筑构造,主要功能是吸收和隔绝噪声,从而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这种墙体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如混凝土轻质混凝土、PC材料、玻璃等,以达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墙体内部可以填充吸音材料,以增强隔音效果。
[0003]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9419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降噪墙体,包括墙本体、吸音层、龙骨骨架和多孔板。龙骨骨架将吸音层压紧于墙本体的表面,多孔板安装于龙骨骨架上,多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方面车间内的噪音经多孔板上的通孔后被吸音层吸收,另一方面墙本体由于振动等原因产生的噪音被吸音层所吸收,有效降低了车间内的噪音污染。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降噪墙体主要通过吸音层与多孔板配合对工作环境进行降噪,但当降噪墙体所在环境中的噪音增大,吸音层的降噪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需要更换不同材质或者不同厚度的吸音层,但更换吸音层时,需要对吸音层任意一侧的其他结构整体进行拆卸,拆卸时易导致其余层结构损坏,使得更换吸音层时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便于更换降噪墙体的吸音结构,提高降噪墙体更新换代时的便利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包括用于和墙本体连接的固定层,固定层背离墙本体的一侧
设有固定框,固定框设有若干均匀排列安装板,所有安装板均设有吸音板,安装板开设有与吸音板适配的放置腔,吸音板插设于放置腔内并且与安装板抵触,固定框远离固定层的一侧设有压紧框,压紧框沿横向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有用于对吸音板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压紧框设有若干外墙板,沿横向相邻的两个外墙板相互铰接,外墙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移动轮,移动轮位于外墙板远离铰接处的一侧,支撑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轮对应的导向槽,外墙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支撑杆设有与让位槽适配的限位板,限位板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所有外墙板抵接,限位板设有若干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设限位板与支撑板螺纹连接。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层通过固定框对安装板进行限位,使得安装板通过放置腔对吸音板进行限制,固定框通过压紧框对支撑杆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杆通过定位组件对吸音板进行定位,使得所有吸音板均匀排列在一起。定位螺栓与支撑杆配合对限位板进行定位,使得限位板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外墙板抵触时,对外墙板进行定位,此时所有外墙板配合对吸音板进行遮挡。当需要更换吸音板时,通过拆卸限位板解除对外墙板的限位。沿两个外墙板铰接处向远离固定层的方向移动外墙板,此时支撑杆通过导向槽对移动轮进行限位,使得移动轮沿导向槽移动,此时两个外墙板翻转对扣,此时解除外墙板对吸音板的遮挡,进而便于对吸音板进行拆卸和更换,提高降噪墙体更新换代时的便利性。
[0008] 可选的,所述压紧框包括四个边框,四个边框沿纵向和横向均匀排列并且相互抵接,固定框外侧沿周向开设有移动槽,所有边框均开设有与移动槽适配的定位边,定位边插设于相应移动槽内,并且与固定框滑动连接,边框均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有转动盘,边框开设有与转动盘适配的转动腔,转动盘位于转动腔内,并且与边框转动连接,固定框开设有与连接螺栓适配的螺纹孔,连接螺栓穿过边框与相应螺纹孔螺纹配合,相邻边框之间设有限位组件。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腔对转动盘进行限位,使得连接螺栓移动时带动边框移动,定位边插设于移动槽内时,固定框对边框进行限位,连接螺栓与螺纹孔配合,转动连接螺栓时,连接螺栓带动边框沿轴线方向移动,进而调节压紧框与吸音层之间的间距,便于安装不同厚度的吸音板,通过限位组件对相邻边框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相邻边框的结构强度。
[0010]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固定和定位销,固定块与边框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块位于导向槽二靠近固定层的一侧,固定块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边框在工作状态下,相应的两个固定块相互抵接,并且两个定位孔同轴设置,定位销依次穿过两个定位孔,并且与固定块抵触。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通过与两个定位孔配合对两个固定块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降低相邻边框之间错位的概率。
[0012] 可选的,所述外墙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滑动柱,滑动柱与移动轮同轴设置,外墙板开设有与滑动柱适配的竖孔,滑动柱位于竖孔内,并且与外墙板滑动连接,竖孔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具有带动滑动柱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的趋势,滑动柱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轮,边框开设有与支撑轮适配的滑槽,支撑轮位于滑槽内,并且与边框滚动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安装外墙板时,通过按压支撑轮,使得支撑轮带动滑动柱插设于竖孔内,进而便于将外墙板放置于压紧框内,当支撑轮与滑槽正对时,弹性件通过滑动柱带动支撑轮插设于滑槽内,此时支撑轮与移动轮同轴设置,移动轮沿导向槽移动时,支撑轮沿滑槽同步移动,有利于提高转动外墙板时,外墙板的移动稳定性
[0014]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转板、支撑板和双向螺纹杆,转板与支撑杆转动连接,转板靠近吸音板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支撑板位于吸音板与转板之间,并且支撑板靠近转板的一侧铰接有两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有移动块,转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块适配的通槽,两个移动块均位于通槽内,并且沿通槽长度方向与转板滑动连接,双向螺纹杆与转板转动连接,且双向螺纹杆沿通槽长度方向设置,双向螺纹杆依次穿设两个移动块并且与移动块螺纹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转板与支撑杆平行设置,需要限制吸音板时,转动转板,使得转板与支撑板相互垂直,转动双向螺纹杆,在通槽对移动块的限位作用下,双向螺纹杆转动时带动两个移动块相互靠近,移动块移动时通过连接杆推动支撑板向吸音板靠近,当支撑板与吸音板抵触时,安装板与支撑板配合对吸音板进行定位。
[0016] 可选的,所述转板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与转板铰接,另一端铰接有梯形块,转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梯形槽,梯形块位于梯形槽内,并且沿梯形槽长度方向与转板滑动连接,梯形块设有抵接螺栓,抵接螺栓穿设梯形块与转板抵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槽对梯形块进行限位,进而通过梯形块对定位杆进行限制,转板转动时带动定位杆移动,使得定位杆带动梯形块沿梯形槽移动,转动抵接螺栓,使得抵接螺栓与支撑杆配合对梯形块进行限位,梯形块静止时,定位杆保持不变,进而实现对转板的定位,有利于提高支撑板对吸音板进行定位时的稳定性。
[0018] 可选的,所述外墙板均固定连接有拉动件,拉动件位于让位槽内,限位板开设有与拉动件适配的容纳腔。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拉动件位于容纳腔内,需要移动外墙板时,拆除限位板,向远离固定层的方向移动拉动件,使得拉动件带动外墙板翻转,拉动件有利于提高移动外墙板时的便利性。
[002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固定锚栓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将固定层与墙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固定层对
固定框进行限位;
将吸音板安装到相应安装板上,此时所有吸音板均匀排列构成吸音层结构;
组装边框,使得四个边框构成压紧框,此时定位销位于相应定位孔内;
将同一组外墙板的移动轮插设于支撑杆上相应的导向槽内,并且按压支撑轮,使
得支撑轮进入竖孔内,将支撑杆和外墙板均安装于压紧框内,当支撑轮与滑槽正对时,弹性件通过滑动柱带动支撑轮进入滑槽,使得支撑轮与边框滚动连接,通过螺栓将支撑杆与压紧框连接在一起,进而对支撑杆和外墙板进行限位;
将压紧框与固定框对齐,使得定位边位于相应移动槽内,转动连接螺栓,使得连接
螺栓进入相应螺纹孔内,并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螺栓与固定框配合对压紧框进行限位,通过定位组件对吸音板进行限位;
移动外墙板,使得所有外墙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将限位板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
通过定位螺栓与支撑杆配合对限位板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板对外墙板进行定位。
[002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固定层通过固定框对安装板进行限位,使得安装板通过放置腔对吸音板进行限
制,固定框通过压紧框对支撑杆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杆通过定位组件对吸音板进行定位,使得所有吸音板均匀排列在一起。定位螺栓与支撑杆配合对限位板进行定位,使得限位板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外墙板抵触时,对外墙板进行定位,此时所有外墙板配合对吸音板进行遮挡。当需要更换吸音板时,通过拆卸限位板解除对外墙板的限位。沿两个外墙板铰接处向远离固定层的方向移动外墙板,此时支撑杆通过导向槽对移动轮进行限位,使得移动轮沿导向槽移动,此时两个外墙板翻转对扣,此时解除外墙板对吸音板的遮挡,进而便于对吸音板进行拆卸和更换,提高降噪墙体更新换代时的便利性;
2.转动腔对转动盘进行限位,使得连接螺栓移动时带动边框移动,定位边插设于
移动槽内时,固定框对边框进行限位,连接螺栓与螺纹孔配合,转动连接螺栓时,连接螺栓带动边框沿轴线方向移动,进而调节压紧框与吸音层之间的间距,便于安装不同厚度的吸音板,通过通过限位组件对相邻边框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相邻边框的结构强度;
3.需要安装外墙板时,通过按压支撑轮,使得支撑轮带动滑动柱插设于竖孔内,进
而便于将外墙板放置于压紧框内,当支撑轮与滑槽正对时,弹性件通过滑动柱带动支撑轮插设于滑槽内,此时支撑轮与移动轮同轴设置,移动轮沿导向槽移动时,支撑轮沿滑槽同步移动,有利于提高转动外墙板时,外墙板的移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旨在凸显外墙板与压紧框连接的示意图。
[0024] 图3是旨在凸显安装板与吸音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5] 图4是旨在凸显边框与固定框连接的示意图。
[0026] 图5是旨在凸显支撑杆结构的示意图。
[0027]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7是旨在凸显外墙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9] 图8是旨在凸显示限位板结构的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层;11、安装板;111、放置腔;12、吸音板;2、固定框;21、移动槽;22、螺纹孔;3、压紧框;31、边框;311、转动腔;312、滑槽;32、连接螺栓;321、转动盘;4、支撑杆;41、定位组件;411、转板;412、支撑板;413、双向螺纹杆;414、通槽;415、连接杆;416、移动块;417、定位杆;418、梯形块;419、梯形槽;410、抵接螺栓;42、导向槽;5、外墙板;51、移动轮;52、滑动柱;521、支撑轮;53、竖孔;531、弹性件;54、拉动件;6、限位板;61、定位螺栓;62、容纳腔;7、限位组件;71、固定块;711、定位孔;7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0033]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包括固定层1,固定层1设有若干固定锚栓,固定锚栓穿设固定层1与墙本体连接,固定层1通过固定锚栓与墙本体进行连接,固定锚栓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可以知道的是,固定锚栓仅仅是一种用于连接固定层1和墙本体的连接方式,通过粘合剂连接、螺栓连接均可实现固定层1与墙本体的连接,本实施例仅列举其中一种。
[0034] 参照图1和图3,固定层1背离墙本体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框2,固定框2沿固定框2周向设置,固定框2内设有多组均匀排列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与固定层1之间设有螺钉,螺钉穿设安装板11并且与固定层1螺纹连接。安装板11背离固定层1的一侧设有吸音板12,相邻吸音板12沿侧边互相贴合,并且所有吸音板1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安装板11靠近吸音板12的一侧开设有放置腔111,吸音板12固定有与放置腔111适配的凸块,凸块插设于放置腔111内并且与安装板11抵触,安装板11通过放置腔111与凸块配合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
[0035] 参照图1和图3,固定框2远离固定层1的一侧设有压紧框3,压紧框3包括四组边框31,四组边框31沿竖向和横向排列,并且所有边框3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固定框2靠近边框
31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21,移动槽21沿固定框2外侧周向设置。
[0036] 参照图3和图4,边框31固定有与移动槽21适配的定位边,定位边位于移动槽21内,并且与固定框2滑动连接。固定框2通过移动槽21对边框31进行限位。边框31均设有连接螺栓32,连接螺栓32同轴固定有转动盘321,转动盘321直径大于连接螺栓32直径,连接螺栓32移动时带动转动盘321移动,边框31开设有与转动盘321适配的转动腔311,转动盘321位于转动腔311内并且与边框31接触
[0037] 参照图3和图4,边框31通过转动腔311对转动盘321沿轴向的位移进行限位。固定框2开设有与连接螺栓32适配的螺纹孔22,连接螺栓32与相应螺纹孔22螺纹连接,转动连接螺栓32时,连接螺栓32通过转动盘321带动边框31移动,通过转动所有连接螺栓32,进而便于调节所有边框31与固定层1之间的距离。
[0038] 参照图5和图6,相邻边框31之间设有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两个固定块71和定位销72,固定块71与边框31一一对应,并且固定块71与相应边框31固定连接,边框31移动时带动固定块71移动,固定块71均开设有定位孔711,将定位销72依次穿过两个定位孔711,使得定位销72与固定块71抵触,此时定位销72对两个固定块71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降低两个边框31之间发生偏斜的概率,同时提高压紧框3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0039] 参照图5和图6,沿竖向相邻的两个边框31之间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沿横向设置,支撑杆4与边框31之间设有螺栓,螺栓穿过支撑杆4与边框31螺纹连接,在螺栓的连接作用下,边框31移动时带动支撑杆4移动。支撑杆4设有定位组件41,定位组件41包括转板411、支撑板412和双向螺纹杆413,支撑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转板411适配的收纳槽,转板411位于收纳槽内,并且转板411的一端与支撑杆4转动连接。
[0040] 参照图5和图6,转板411靠近吸音板12的一侧开设有通槽414,通槽414沿转板411长度方向设置,双向螺纹杆413沿通槽414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双向螺纹杆413与转板411转动连接,转板411转动时带动双向螺纹杆413移动。
[0041] 参照图2和图6,支撑板412位于转板411靠近吸音板12的一侧,并且支撑板412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杆415,支撑板412移动时带动连接杆415移动,连接杆415远离支撑板412的一端铰接有移动块416,两个移动块416均位于通槽414内,并且沿通槽414长度方向与转板411滑动连接,双向螺纹杆413的两端分别穿设两个移动块416。转板411通过通槽414对移动块416进行限位,使得双向螺纹杆413转动时,带动两个移动块416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0042] 参照图2和图6,将转板411从容纳槽内移出,使得转板411与支撑杆4处于垂直状态,转动双向螺纹杆413,使得双向螺纹杆413带动两个移动块416相互靠近,移动块416移动时通过连接杆415推动支撑板412向吸音板12靠近,支撑板412与吸音板12抵触时,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
[0043] 参照图2和图6,转板411与支撑杆4之间设有定位杆417,定位杆417与转板41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定位杆417的一端与转杆抵接,转杆移动时带动定位杆417移动,定位杆417远离转板411的一端铰接有梯形块418,定位杆417移动时带动梯形块418移动。支撑杆4开设有与通槽414连通的梯形槽419,梯形块418位于梯形槽419内并且沿梯形槽419长度方向与支撑杆4滑动连接。
[0044] 参照图2和图6,支撑杆4通过梯形槽419对梯形块418进行限位,使得定位杆417移动时带动梯形块418沿梯形槽419移动。梯形块418螺纹连接有抵接螺栓410,转动抵接螺栓410,使得抵接螺栓410穿过梯形块418与支撑杆4抵触,此时抵接螺栓410与梯形块418配合对定位杆417进行限位,进而通过定位杆417对转板411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支撑板412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时的稳定性。
[0045] 参照图2和图7,压紧框3设有外墙板5,外墙板5两两一组,本实施例中外墙板5设有两组,两组外墙板5以支撑杆4为中心对称设置。位于同一组的两个外墙板5中,两个外墙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铰接,外墙板5靠近支撑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移动轮51,支撑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移动轮51适配的导向槽42,移动轮51位于导向槽42内并且与支撑杆4滚动连接。
[0046] 参照图2和图7,安装外墙板5时,首先将移动轮51放置于支撑杆4的导向槽42内,再将支撑杆4和外墙板5一同安装至压紧框3内。外墙板5远离移动轮51的一侧设有滑动柱52,外墙板5开设有与滑动柱52适配的竖孔53,竖孔53与移动轮51同轴设置,滑动柱52位于竖孔53内,并且沿竖向与外墙板5滑动连接。
[0047] 参照图2和图7,滑动柱52远离支撑杆4的一端同轴转动有支撑轮521,边框31开设有与支撑轮521适配的滑槽312,滑槽312与移动槽21相互平行。竖孔53内设有弹性件531,可选的,弹性件531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外墙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柱52固定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具有推动滑动柱52向远离支撑杆4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0048] 参照图2和图7,安装外墙板5和支撑杆4时,向靠近支撑杆4的方向按压支撑轮521,使得支撑轮521带动滑动柱52进入竖孔53内,此时弹性件531处于压缩状态,将外墙板5和支撑杆4移动至压紧框3内时,外墙板5带动支撑轮521向滑槽312靠近,当支撑轮521与滑槽312正对时,弹性件531通过滑动柱52将支撑轮521推入滑槽312内。支撑轮521进入滑槽312后,沿滑槽312长度方向与边框31滚动连接。
[0049] 参照图1和图8,初始状态下,所有外墙板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所有外墙板5配合对吸音板12进行遮挡,当噪声传递至外墙板5时,通过外墙板5向吸音板12传播。外墙板5背离吸音板12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位于外墙板5靠近支撑杆4的一侧,支撑杆4设有限位板6,限位板6插设于让位槽内,并且与外墙板5接触。
[0050] 参照图1和图8,限位板6设有多个定位螺栓61,将定位螺栓61穿设限位板6与支撑杆4螺纹连接,定位螺栓61与支撑杆4配合对限位板6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板6通过与让位槽配合对外墙板5进行定位。需要更换吸音板12时,通过拆卸限位板6解除对外墙板5的限位,沿两个外墙板5铰接处移动外墙板5,使得外墙板5远离移动轮51的一侧向远离吸音板12的方向移动,此时移动轮51与支撑轮521配合对外墙板5进行限位,使得位于同一组的两个外墙板5以铰接处为中心对折,此时沿通槽414长度方向移动外墙板5,进而使得吸音板12与外界连通,便于对吸音板12进行拆卸和更换。
[0051] 参照图2和图8,通过转动所有连接螺栓32,使得连接螺栓32通过压紧框3带动支撑杆4和外墙板5向靠近或者远离吸音板12的方向移动,进而便于更换不同厚度的吸音板12,更换吸音板12时不易损坏其余结构,有利于提高降噪墙体更新换代时的便利性。外墙板5固定有拉动件54,拉动件54位于让位槽内,通过移动拉动件54有利于提高移动外墙板5时的便利性,限位板6开设有与拉动件54适配的容纳腔62,限位板6与支撑杆4连接时,拉动件54位于容纳腔62内。
[0052]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固定锚栓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将固定层1与墙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固定层1
对固定框2进行限位;
将吸音板12安装到相应安装板11上,此时所有吸音板12均匀排列构成吸音层结
构;
组装边框31,使得四个边框31构成压紧框3,此时定位销72位于相应定位孔711内;
将同一组外墙板5的移动轮51插设于支撑杆4上相应的导向槽42内,并且按压支撑
轮521,使得支撑轮521进入竖孔53内,将支撑杆4和外墙板5均安装于压紧框3内,当支撑轮
521与滑槽312正对时,弹性件531通过滑动柱52带动支撑轮521进入滑槽312,使得支撑轮
521与边框31滚动连接,通过螺栓将支撑杆4与压紧框3连接在一起,进而对支撑杆4和外墙板5进行限位;
将压紧框3与固定框2对齐,使得定位边位于相应移动槽21内,转动连接螺栓32,使
得连接螺栓32进入相应螺纹孔22内,并且与螺纹孔22螺纹配合,连接螺栓32与固定框2配合对压紧框3进行限位,通过定位组件41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
移动外墙板5,使得所有外墙板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将限位板6插设于让位槽内,
并且通过定位螺栓61与支撑杆4配合对限位板6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板6对外墙板5进行定位。
[005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实施原理为:固定层1通过固定框2和安装板11配合对吸音板12进行限位,连接螺栓32与相应螺纹孔22配合,进而将固定框2与压紧框3连接在一起,压紧框3对支撑杆4进行定位,使得支撑杆4通过定位组件41对吸音板12进行定位,使得所有吸音板12配合构成层结构,实现吸音降噪效果,压紧框3与支撑杆4配合,对外墙板5进行支撑和限位,并且支撑杆4通过限位板6对外墙板5进行定位,限制外墙板5转动的趋势。需要更换吸音板12时,通过拆卸定位螺栓61解除对限位板6的定位,通过拉动件54带动外墙板5移动,使得外墙板5以移动轮51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进而使得吸音板12与外界连通,便于对吸音板12进行拆卸和更换,有利于提高拆卸更换吸音板12时的便利性。
[005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