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

申请号 CN202410322109.0 申请日 2024-03-20 公开(公告)号 CN11800780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中冶赛迪城市建设(重庆)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周; 杨洋; 陶修; 沈琪雯; 李建; 李军谊; 罗文文; 万方贵;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装配式 混凝土 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包括多 块 预制 底板 、预制肋梁和预应 力 钢 筋,多块所述预制底板采用密拼的方式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柱网,所述预制底板内预制有受力 钢筋 ,预制肋梁设置于预制底板上,形成空心楼盖的空心层 支撑 ,预 应力 钢筋预制于预制底板的受力钢筋的底部,多块所述预制板的拼接的拼缝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附加钢筋,所述凹槽和附加钢筋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在预制底板拼缝 位置 的两侧在预制底板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设置对应的附加钢筋,再此之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并且减少了叠合层的厚度,使得整体的重量更轻。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底板,多块所述预制底板采用密拼的方式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柱网,所述预制底板内预制有受筋;
预制肋梁,设置于预制底板上,形成空心楼盖的空心层支撑
应力钢筋,预制于预制底板的受力钢筋的底部;
多块所述预制板的拼接的拼缝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附加钢筋,所述凹槽和附加钢筋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一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桁架和填充体,所述预制桁架设置于预制底板,作为吊点,所述填充体通过于预制桁架设置于预制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垂直于拼缝的方向设置于拼缝处,所述连接钢筋与预制底板内同向的受力钢筋对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肋梁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主预制肋梁,所述主预制肋梁沿Y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沿X向预应力钢筋,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位于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制地板的板面上设置有搭接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从预制底板内伸出,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的伸出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0mm且大于1/2梁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缝处设置有拉钩或者箍筋,所述拉钩或者箍筋用于连接上板板面钢筋和构造钢筋。

说明书全文

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心楼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空心楼盖是指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楼盖体系,既有节约建筑材料,施工便捷,管线布设方便,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人性化等优点,又有不适用于地下车库顶板,在地下室中易漏等缺点,常见类型包括叠合箱网梁楼盖、蜂巢芯空心楼盖、密肋楼板模壳结构。
[0003] 目前,在空心楼盖施工领域,均采用满堂脚手架满铺模板的施工工艺,施工周期长,模板用量大,由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下翼缘厚度较薄,浇筑时下翼缘易出现气囊、气泡,密实程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在预制板拼缝位置的两侧在预制板上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对应的附加筋,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形成一个整体,实现的有效传递。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包括:
[0007] 多预制底板,多块所述预制底板采用密拼的方式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柱网,所述预制底板内预制有受力钢筋
[0008] 预制肋梁,设置于预制底板上,形成空心楼盖的空心层支撑
[0009] 预应力钢筋,预制于预制底板的受力钢筋的底部;
[0010] 多块所述预制板的拼接的拼缝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附加钢筋,所述凹槽和附加钢筋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
[0011]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一字型。
[0012]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L型。
[0013]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
[0014] 可选的,还包括预制桁架和填充体,所述预制桁架设置于预制底板,作为吊点,所述填充体通过于预制桁架设置于预制底板。
[0015]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垂直于拼缝的方向设置于拼缝处,所述连接钢筋与预制底板内同向的受力钢筋对应布置。
[0016] 可选的,所述预制肋梁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主预制肋梁,所述主预制肋梁沿Y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0017] 可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沿X向预应力钢筋,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位于预制底板内,所述预制地板的板面上设置有搭接钢筋。
[0018] 可选的,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从预制底板内伸出,所述X向预应力钢筋的伸出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0mm且大于1/2梁宽。
[0019] 可选的,所述拼缝处设置有拉钩或者箍筋,所述拉钩或者箍筋用于连接上板板面钢筋和构造钢筋。
[0020]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预制底板拼缝位置的两侧在预制底板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设置对应的附加钢筋,再此之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并且减少了叠合层的厚度,使得整体的重量更轻。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底板钢筋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拼缝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字型凹槽的俯视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L字型凹槽的俯视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U字型凹槽的俯视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底板;2、预应力钢筋;21、X向预应力钢筋;22、Y向预应力钢筋;3、受力钢筋;4、搭接钢筋;5、构造钢筋;6、拉钩;7、预制桁架;8、附加钢筋;9、上板板面钢筋;10、主预制肋梁;11、开口箍筋;12、填充体;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
[0029] 参照图1‑图5,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拼缝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预制底板1、预制肋梁和预应力钢筋2,多块预制底板1采用密拼的方式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柱网,预制底板1内预制有受力钢筋3,预制肋梁设置于预制底板1上,形成空心楼盖的空心层支撑,预应力钢筋2预制于预制底板1的受力钢筋3的底部,多块预制板的拼接的拼缝处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置有附加钢筋8,凹槽13和附加钢筋8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在预制底板1拼缝位置的两侧在预制底板1上开设凹槽13,在凹槽13内设置对应的附加钢筋8,再此之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并且减少了叠合层的厚度,使得整体的重量更轻。
[0030]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底板1设置有多块,多块预制底板1采用密拼的方式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柱网,具体的,相邻预制底板1之间的拼缝节点位于跨中1/3处,预制底板1内预制有受力钢筋3。预制肋梁设置于预制底板1上,形成空心楼盖的空心层支撑;预制桁架7设置于预制底板1,作为吊点;预应力钢筋2预制于预制底板1的受力钢筋3的底部;预制底板1上设置有填充体12,填充体12通过于预制桁架7设置于预制底板1。
[0031]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预制底板1,预制肋梁预制于预制底板1,使得施工时板底无需支模,且无需满堂脚手架,无支撑跨度大于2m,实现免支模少支撑;楼板采用密拼拼接;现场仅需绑扎一个方向预制肋梁钢筋及板面,减少了现场工作量,中间采用填充体12填充,减少了整体楼盖的重量,进一步加大了楼盖的使用跨度。本发明的楼板采用密拼拼接,拼接处采用附加钢筋和混凝土叠合层的处理方式,实现单向预制双向传力。通过在预制底板1顶部设置附加钢筋8,并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连接在一起。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制底板1和相邻的预制底板1的拼缝位置的两侧开设有凹槽13,在凹槽13内设置对应的附加钢筋8,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并且减少了叠合层的厚度,使得整体的重量更轻。
[0033] 一个柱网跨度内设置多块预应力预制底板1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柱网由三块预制底板1密拼组合而成,拼缝节点位于跨中1/3处。
[0034] 凹槽13的设计,使整体的搭接钢筋4长度缩短,有效避免搭接钢筋4伸入到两侧的肋梁内,并且由于事先开设凹槽13的设计,现场施工时,仅需要将凹槽13对齐后,将附加钢筋8放入即可,施工方便且后浇筑混凝土叠合层,也使整体更加稳固,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并且减少了叠合层的厚度,使得整体的重量更轻。
[0035] 凹槽的横截面为一字型,凹槽的横截面为L型。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
[0036] 预制肋梁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主预制肋梁10和Y方向设置的副预制肋梁,主预制肋梁10包括箍筋、上钢筋和下钢筋组成,下钢筋预制于底板,箍筋将上钢筋和下钢筋进行固定;副预制肋梁包括预制开口箍筋11、上钢筋和下钢筋,下钢筋预制于底板,预制开口箍筋11将上钢筋和下钢筋进行固定。
[0037] 主预制肋梁10沿Y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0038]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桁架7可以采用矩形桁架或三桁架,矩形桁架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桁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桁架7设置于主预制肋梁10的外侧。预制桁架7上设置有吊点,在本实施例中,为吊钩,用于将整个装置进行吊装。
[0039] 当采用三角桁架时,相较于传统的矩形桁架,三角桁架具有支撑力,具有无支撑跨度大,作为吊点更加稳固。三角桁架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自身稳定更强。
[0040] 还包括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垂直于拼缝的方向设置于拼缝处,连接钢筋延伸至相邻预制肋梁的中部,或与相邻预制肋梁的搭接长度大于或等于1.6La。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宜大于13mm,拼缝处的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连接钢筋与预制底板1同向受力钢筋3对应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6La(La为按较小直径钢筋计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且应伸至相邻预制肋梁中部。
[0041] 在板端构造中,连接钢筋位于拼缝处单侧搭接范围内至少设置有三根附加钢筋8。直径大于6mm,间距小于200mm。在板侧构造中,在接缝处单侧连接钢筋搭接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根根附加钢筋8,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拼缝处采用附加钢筋8和混凝土叠合层的处理方式,实现单向预制双向传力。
[0042] 拼缝处设置有拉钩6或箍筋,拉钩6或箍筋用于连接上板板面钢筋9和构造钢筋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拉钩6。
[0043] 在本实施例中,拼缝处的楼板混凝土叠合层厚度大于或等于80mm,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30。
[0044] 预应力钢筋包括沿X向设置的X向预应力钢筋21和沿Y向设置的Y向预应力钢筋22,X向预应力钢筋21和Y向预应力钢筋22呈网格化布置,Y向预应力钢筋22靠近预制桁架7的吊点设置有附加钢筋8,提高预制桁架7起吊过程的稳定性,提高整个空心盖板的稳定性。
[0045] 垂直于预制三角桁架方向预制底板1受力钢筋3和Y向预应力钢筋22均不出筋,平行于预制三角桁架方向预制底板1受力钢筋3和X向预应力钢筋21从预制底板1可伸筋也可不伸筋。
[0046] 伸筋时,X向预应力钢筋21的伸出部的长度不小于100mm且大于1/2梁宽。
[0047] X向预应力钢筋21未伸筋位于预制底板内,预制地板的板面上设置有搭接钢筋4,搭接钢筋4满足搭接要求。
[0048]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12可采用气囊、石膏模盒、芯模和泡沫块。
[0049] 本发明采用附加钢筋8连接预制底板1,肋梁和顶板钢筋现场绑扎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板之间的连接。有效解决单向预制楼板在装配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双向受力的双向板时,其楼盖底板拼缝、预制底板1中设置的预应力钢筋2等因素都会造成楼盖两个垂直受力方向的刚度和承载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内力传递与分配的问题。预制底板1的板侧边缘设置桁架钢筋,避免在受力过程中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发生劈裂‑剥离破坏。
[0050] 其中,关于预制底板空心楼盖的施工过程如下,
[0051] 预制底板1空心楼盖采用专用吊具进行吊装,具体描述如下:
[0052] 1.支撑设置
[0053] 本楼板可以设置满堂脚手架,也可采用塔架式独立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应保证顶部楞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54] 2.构件吊装
[0055] 采用专用吊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吊装。
[0056] 3.楼板密拼
[0057] 楼板采用密拼方式拼接,先从梁边开始吊装第一块板,然后依次吊装就位,注意调整楼板间间距和纵横向对齐。
[0058] 4.板缝灌浆
[0059] 楼板吊装就位后,采用灌浆料对楼板拼缝位置进行灌缝处理。
[0060] 5.附加钢筋8设置
[0061] 按照设计要求,对拼缝位置进行附加钢筋8布置,附加钢筋8伸入两侧肋梁中心线处,并在上部设置构造钢筋5,形成钢筋网片。
[0062] 6.填充体12放置
[0063] 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填充体12。
[0064] 7.钢筋绑扎
[0065] 按照设计图,对次方向肋梁钢筋进行绑扎,并绑扎板面钢筋。
[0066] 8.浇注
[0067] 使用布料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按生产线模具的布模区域浇筑混凝土。对拼缝处应加强振捣,保证底部叠合层的密实度。
[0068] 9.振实
[0069] 使用振实设备,沿板浇筑区域将浇筑的混凝土逐一振实。
[0070] 10.养护
[0071] 使用篷布收放机将养护用篷布沿生产线将浇筑的构件覆盖好,开启养护系统对构件进行养护。
[0072] 具体的,本发明的预制底板1采用专用长线台生产,其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安模、预应力筋张拉、板底钢筋绑扎、三角桁架钢筋放置、桁架钢筋放置及吊点附加钢筋8设置、次方向肋梁封闭箍筋绑扎、浇注、振实、养护、拆模、放张、起板入库,具体描述如下:
[0073] 1.准备
[0074] 使用清扫机将生产线台座台面清理干净,清理完成后用涂油机涂刷脱模剂,同时从模具库取模具进行组装备用。按工艺要求经自动计量及输送装置将各种原材料投入搅拌主机,搅拌待用。
[0075] 2.安模
[0076] 将事先组装好的模具安装到已经清理好的台面上,将预应力钢丝及锚具安放好。
[0077] 3.预应力筋张拉
[0078] 将安放好的预应力钢筋2按工艺要求张拉至一定的应力。
[0079] 4.钢筋绑扎
[0080] 首先绑扎垂直于预应力筋的板底受力钢筋3,之后放置三角桁架钢筋,接下来绑扎垂直于肋梁方向的附加U型箍筋或封闭箍筋,最后放置桁架钢筋及吊点附加钢筋8等。
[0081] 5.浇注
[0082] 使用布料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按生产线模具的布模区域浇筑混凝土。
[0083] 6.振实
[0084] 使用振实设备,沿板浇筑区域将浇筑的混凝土逐一振实。
[0085] 7.养护
[0086] 使用篷布收放机将养护用篷布沿生产线将浇筑的构件覆盖好,开启养护系统对构件进行养护。
[0087] 8.拆模
[0088] 构件养护结束后,用篷布收放机将养护篷布收起,拆除模具及模具压紧装置。
[0089] 9.放张
[0090] 将张紧的预应力钢丝放张。
[0091] 10.起板编号入库
[0092] 使用起重机件用专用吊具将养护完成的板转运待检。检验合格后的构件进行编号,注明工程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将成品构件转运至成品区,同时办理入库手续。
[0093] 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钢筋2平行于预制桁架7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预制桁架7方向为Y方向。
[0094]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