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96354.1 申请日 2024-02-22 公开(公告)号 CN118007787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阳; 张勇; 章琦; 甘甜入; 镇东; 聂金阁; 张振伟; 姜海龙; 张奇峰; 夏飞乐; 沈鹏; 王祺麟; 庄星宇; 秦田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 钢 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转接筋,所述转接筋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相差一级;变径套筒,埋设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内,所述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大头端内,所述转接筋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小头端内;灌浆套筒,埋设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内,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上端内,所述转接筋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下端内;后浇 混凝土 ,浇筑于所述两PC结构柱的端面之间且包覆于所述转接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变截面P C柱 钢筋 的解决办法存在增加钢筋用量,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PC结构柱,一PC结构柱的横截面大于另一PC结构柱的横截面,所述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横截面,所述两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级差大于等于两级,所述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包括:
转接筋,所述转接筋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相差一级;
变径套筒,埋设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内,所述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大头端内,所述转接筋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小头端内;
灌浆套筒,埋设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内,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上端内,所述转接筋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下端内;
后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两PC结构柱的端面之间且包覆于所述转接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套筒为内螺纹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筋的数量适配于所述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数量,多根所述转接筋的外部箍设有箍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筋连接有平筋,所述水平筋的两端分别伸至所述后浇混凝土的外部的梁板结构内。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一PC结构柱;
在所述一PC结构柱安装到位后,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内的变径套筒的小头端中插设转接筋;
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浇筑后浇筑混凝土,使得所述转接筋的上端伸至所述后浇筑混凝土的上方;
在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固结后,吊装另一PC结构柱并将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搁置于所述后浇混凝土上,使得所述转接筋的上端插设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的灌浆套筒的下端内;
向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浆,使得所述另一PC结构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和所述转接筋。

说明书全文

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装配式建筑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方向之一,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资源节约也越发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规范要求与现场施工相冲突的地方。
[0003] 传统PC柱钢筋变截面的解决办法是将较小直径钢筋做大,满足规范要求及套筒安装要求,这样设计往往需要增加钢筋用量,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变截面PC柱钢筋的解决办法存在增加钢筋用量,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PC结构柱,一PC结构柱的横截面大于另一PC结构柱的横截面,所述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横截面,所述两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级差大于等于两级,所述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包括:
[0006] 转接筋,所述转接筋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相差一级;
[0007] 变径套筒,埋设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内,所述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大头端内,所述转接筋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变径套筒的小头端内;
[0008] 灌浆套筒,埋设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内,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上端内,所述转接筋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灌浆套筒的下端内;
[0009] 后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两PC结构柱的端面之间且包覆于所述转接筋。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套筒为内螺纹套筒。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筋的数量适配于所述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数量,多根所述转接筋的外部箍设有箍筋。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筋连接有平筋,所述水平筋的两端分别伸至所述后浇混凝土的外部的梁板结构内。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安装一PC结构柱;
[0015] 在所述一PC结构柱安装到位后,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内的变径套筒的小头端中插设转接筋;
[0016] 于所述一PC结构柱的上端浇筑后浇筑混凝土,使得所述转接筋的上端伸至所述后浇筑混凝土的上方;
[0017] 在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固结后,吊装另一PC结构柱并将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搁置于所述后浇混凝土上,使得所述转接筋的上端插设于所述另一PC结构柱的下端的灌浆套筒的下端内;
[0018] 向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浆,使得所述另一PC结构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和所述转接筋。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针对变截面PC结构提出了一种连接做法设计,在下部的竖向钢筋上设置变径套筒,变径套筒上安装与上部的竖向钢筋相差一级的转接筋,从而使得上下处连接钢筋不超过一级,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建设过程中PC柱纵筋截面相差2级问题,从而减少钢筋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附图说明
[0020]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PC结构柱(即预制结构柱)。
[0025] 一PC结构柱A的横截面大于另一PC结构柱B的横截面。一PC结构柱A的竖向主筋a的横截面大于另一PC结构柱B的竖向主筋b的横截面。两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级差大于等于两级。
[0026] 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包括:转接筋1、变径套筒2、灌浆套筒3和后浇混凝土4。
[0027] 转接筋1竖向设置。具体的,转接筋1与另一PC结构柱B的竖向主筋b相差一级。
[0028] 变径套筒2埋设于一PC结构柱A的上端内。一PC结构柱A的竖向主筋插设于变径套筒2的大头端内。转接筋1的一端插设于变径套筒2的小头端内。
[0029] 灌浆套筒3埋设于另一PC结构柱B的下端内。另一PC结构柱B的竖向主筋插设于灌浆套筒3的上端内。转接筋1的另一端插设于灌浆套筒3的下端内。
[0030] 后浇混凝土4浇筑于两PC结构柱的端面之间。后浇混凝土4包覆于转接筋1。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变径套筒2为内螺纹套筒。具体的,变径套筒具体相对的下端和上端。变径套筒的下端形成第一螺纹孔,变径套筒的上端形成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孔径小于第一螺纹孔的孔径。第一螺纹孔的孔径适配于竖向主筋a的外径尺寸。第二螺纹孔的孔径适配于竖向主筋b的外径尺寸。
[0032] 竖向主筋a的上端螺合于变径套筒的第一螺纹孔。连接筋的下端螺合于变径套筒的第二螺纹孔。
[0033] 在本实施例中,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数量为多根。转接筋1的数量适配于PC结构柱的竖向主筋的数量。后浇混凝土4多根转接筋1的外部箍设有箍筋5。
[0034] 转接筋1连接有水平筋6后浇混凝土4。水平筋6的两端分别伸至后浇混凝土4的外部的梁板结构C内。
[0035]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S1、安装一PC结构柱A。
[0037] 在本实施例中,一PC结构柱A竖向设置。
[0038] 在预制一PC结构柱A时,一PC结构柱A的上端的端面内埋设有变径套筒。变径套筒的下端螺合于竖向主筋a的上端。
[0039] S2、在一PC结构柱A安装到位后,于一PC结构柱A的上端内的变径套筒2的小头端中插设转接筋1。
[0040] 转接筋竖向设置,并将转接筋的下端螺合于变径套筒的上端。
[0041] S3、于一PC结构柱A的上端浇筑后浇筑混凝土,使得转接筋1的上端伸至后浇筑混凝土的上方。
[0042] S4、在后浇筑混凝土固结后,吊装另一PC结构柱B并将另一PC结构柱B的下端搁置于后浇混凝土4上,使得转接筋1的上端插设于另一PC结构柱B的下端的灌浆套筒3的下端内。
[0043] S5、向灌浆套筒3内灌浆,使得另一PC结构柱B固定连接于后浇筑混凝土和转接筋1。
[0044] 本发明的变截面PC结构柱间的纵向钢筋连接结构,针对变截面PC结构提出了一种连接做法设计,在下部的竖向钢筋上设置变径套筒,变径套筒上安装与上部的竖向钢筋相差一级的转接筋,从而使得上下处连接钢筋不超过一级,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建设过程中PC柱纵筋截面相差2级问题,从而减少钢筋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0045]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