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单元式幕墙

申请号 CN202211543913.9 申请日 2022-12-01 公开(公告)号 CN115726502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婺江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邵益生; 蔡明辉; 朱燕飞; 段宝志; 方海; 贾伟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半单元式 幕墙 ,涉及半单元式幕墙技术领域,具有提高幕墙防 水 性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幕墙本体、设置在幕墙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座以及防水玻璃,所述第一连接座和防水玻璃之间通过回形 支撑 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幕墙本体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和幕墙本体相对两侧面上的若干相对分布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包括幕墙本体(1)、设置在幕墙本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座(11)以及防玻璃(12),所述第一连接座(11)和防水玻璃(12)之间通过回形支撑板(1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与幕墙本体(1)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1)和幕墙本体(1)相对两侧面上的若干相对分布的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所述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卡板(15)上的连接柱(16),所述连接柱(16)远离第二卡板(15)的一端同轴设有连接盘(161),所述第一卡板(14)朝向第二卡板(15)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162),当第二卡板(15)向第一卡板(14)方向移动时,所述安装孔(162)内设有与连接盘(161)连接的卡接件;
所述卡接件包括设置在安装孔(162)孔底的固定杆(163),所述固定杆(163)远离安装孔(162)孔底的一端设有固定板(164),所述固定板(164)的板面上设有凸起(165),所述安装孔(162)的相对孔壁上均开设有两道沿安装孔(162)长度方向分布的安装槽(166),两个所述安装槽(166)内均放置有滑杆(167),所述滑杆(167)与固定板(164)的板面铰接,且所述滑杆(167)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164)靠近连接盘(161)的一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相向延伸的延伸(168),所述滑杆(167)从安装槽(166)向与固定板(164)铰接点的方向为弧形杆,从与固定板(164)铰接点开始向延伸出固定板(164)的一端方向延伸为直杆,所述凸起(165)的两侧均设有压缩弹簧(169),各个所述压缩弹簧(169)远离凸起(165)的一端均连接在滑杆(167)的弧形杆部分,所述固定板(164)板面上设有限制压缩弹簧(169)带动滑杆(167)绕与固定板(164)铰接点转动的限位杆(17),当滑杆(167)与限位杆(17)抵触时,所述滑杆(167)的直杆部分的长度方向沿安装孔(162)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两个所述延伸块(168)上均开设有供连接盘(161)滑入两个滑杆(167)之间的倾斜面(1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14)包括与第一连接座(1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141)以及与第一板(14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板(142),所述安装孔(162)开设在第二板(142)背离第一板(141)的一侧,且所述固定杆(163)的一端穿过第二板(142)且被固定在第一板(141)上,所述安装孔(162)贯穿第二板(142),所述第二板(142)在安装孔(162)内滑移连接有移动板(172),所述移动板(172)上开设有驱动孔(173),驱动孔(173)的孔壁为向驱动孔(173)中心延伸的弧形面,所述固定杆(163)从驱动孔(173)内穿出,所述第二板(142)上设有驱动移动板(172)沿安装孔(162)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所述滑杆(167)在安装槽(166)的一端设有向远离安装槽(166)方向且向远离固定板(164)方向延伸的倾斜的驱动杆(174),所述驱动杆(174)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164)背离连接盘(161)的一端,当移动板(172)移动至驱动杆(174)时,两个所述驱动杆(174)的一端进入驱动孔(173)内且与驱动孔(173)弧形面抵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包括开设在第二板(142)外壁的移动槽(143),所述移动槽(143)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144),所述移动块(144)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板(142)外壁,另外一端通过移动槽(143)进入安装孔(162)内且与移动板(172)的一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板(15)为L形板,所述第一卡板(14)上设有与第二卡板(15)两个相互垂直的外壁相抵触的抵触板(18),所述连接件包括将第二卡板(15)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边挤压在抵触板(18)上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设置在第一卡板(14)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卡板(14)上的固定块(181),所述固定块(181)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181)的转动槽(182),所述转动槽(182)内转动连接有转筒(183),所述转筒(183)内螺纹连接有转动杆(184),所述转动杆(184)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铰接有挤压块(185),所述挤压块(185)上设有相互垂直的两条侧壁,且所述挤压块(185)在两条侧壁之间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杆(184)的一端进入凹槽内且与凹槽槽壁转动连接,所述凹槽槽口尺寸大于转动杆(184)的直径,所述转动槽(182)的槽口尺寸大于转筒(183)的直径,所述转动杆(184)远离挤压块(185)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手轮(186),所述手轮(186)靠近幕墙本体(1)的点边缘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板(14),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板(14)沿第一连接座(11)的对角分布,L形的所述第二卡板(15)的开口朝向矩形板的角点,此时第二卡板(15)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的侧边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84)远离挤压块(185)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沿转动杆(184)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杆(184)通过矩形孔插接有矩形杆(187),所述手轮(186)设置在矩形杆(187)远离转动杆(184)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两列第一卡板(14),且两列所述第一卡板(14)沿第一连接座(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分布。

说明书全文

一种半单元式幕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半单元式幕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单元式幕墙。

背景技术

[0002] 半单元式幕墙介于构件式幕墙和单元式幕墙之间的一种幕墙结构。它是指面板材料与之部分龙骨构建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在施工现场将组装好的板安装到主体结构连接的主受龙骨上,从而完成幕墙的安装。半单元式幕墙的技术特点:(1)板块挂装后不需调整,适合于剪力墙体结构部位。(2)大部分组装工作在工厂车间内完成,组装精度较高。(3)安装速度较快,施工周期较短,便于成品保护。(4)板块可拆卸,便于更换。
[0003] 公告号为CN2170276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具体涉及半单元式幕墙技术领域,包括幕墙本体,所述幕墙本体一侧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均与幕墙本体相接触,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座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一侧均设有防玻璃,两个所述防水玻璃与两个第一连接座之间均设有两个支撑连接架,四个所述支撑连接架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座以及两个防水玻璃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水玻璃,防水玻璃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在使用时通过螺栓使得幕墙本体与第二连接座相固定,即转动螺栓使得螺栓延伸入幕墙本体或第一连接座内,防水效果好。
[0004] 上述解决了幕墙防水性差的技术问题,但本申请人在实际工作中研发出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幕墙防水性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具有提高幕墙防水性的优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包括幕墙本体、设置在幕墙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座以及防水玻璃,所述第一连接座和防水玻璃之间通过回形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幕墙本体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和幕墙本体相对两侧面上的若干相对分布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幕墙本体上设置第二卡板,第一连接座上设置第一卡板,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后,由于防水玻璃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一连接座上,因此防水玻璃被固定在幕墙本体上,此时防水玻璃与第一连接座之间存在空间,第一连接座和幕墙本体之间存在空间,提高幕墙防水性,此外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相对安装,便于快速将第一连接座定位在幕墙本体上进行安装,便于第一连接座的安装。
[0009]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卡板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第二卡板的一端同轴设有连接盘,所述第一卡板朝向第二卡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当第二卡板向第一卡板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卡板进入安装孔内,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连接盘连接的卡接件。
[0010]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设置在安装孔孔底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安装孔孔底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安装孔的相对孔壁上均开设有两道沿安装孔长度方向分布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固定板的板面铰接,且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靠近连接盘的一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相向延伸的延伸块,所述滑杆从安装槽向与固定板铰接点的方向为弧形杆,从与固定板铰接点开始向延伸出固定板的一端方向延伸为直杆,所述凸起的两侧均设有压缩弹簧,各个所述压缩弹簧远离凸起的一端均连接在滑杆的弧形杆部分,所述固定板板面上设有限制压缩弹簧带动滑杆绕与固定板铰接点转动的限位杆,当滑杆与限位杆抵触时,所述滑杆的直杆部分的长度方向沿安装孔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两个所述延伸块上均开设有供连接盘滑入两个滑杆之间的倾斜面。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包括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以及与第一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板,所述安装孔开设在第二板背离第一板的一侧,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板且被固定在第一板上,所述安装孔贯穿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在安装孔内滑移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驱动孔,驱动孔的孔壁为向驱动孔中心延伸的弧形面,所述固定杆从驱动孔内穿出,所述第二板上设有驱动移动板沿安装孔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所述滑杆在安装槽的一端设有向远离安装槽方向且向远离固定板方向延伸的倾斜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背离连接盘的一端,当移动板移动至驱动杆时,两个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进入驱动孔内且与驱动孔弧形面抵触。
[0012] 优选地,所述移动件包括开设在第二板外壁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板外壁,另外一端通过移动槽进入安装孔内且与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板为L形板,所述第一卡板上设有与第二卡板两个相互垂直的外壁相抵触的抵触板,所述连接件包括将第二卡板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边挤压在抵触板上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设置在第一卡板上。
[0014] 优选地,所述挤压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卡板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内螺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块,且在延伸出的一端铰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上设有相互垂直的两条侧壁,且所述挤压块在两条侧壁之间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进入凹槽内且与凹槽槽壁转动连接,所述凹槽槽口尺寸大于转动杆的直径,所述转动槽的槽口尺寸大于转筒的直径,所述转动杆远离挤压块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手轮,所述手轮靠近幕墙本体的点边缘分布。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板,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板沿第一连接座的对角分布,L形的所述第二卡板的开口朝向矩形板的角点,此时第二卡板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连接座的侧边垂直。
[0016]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远离挤压块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沿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转动杆通过矩形孔插接有矩形杆,所述手轮设置在矩形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两列第一卡板,且两列所述第一卡板沿第一连接座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分布。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幕墙本体上设置第二卡板,第一连接座上设置第一卡板,将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后,由于防水玻璃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一连接座上,因此防水玻璃被固定在幕墙本体上,此时防水玻璃与第一连接座之间存在空间,第一连接座和幕墙本体之间存在空间,提高幕墙防水性,此外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相对安装,便于快速将第一连接座定位在幕墙本体上进行安装,便于第一连接座的安装。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抵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矩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图中:1、幕墙本体;11、第一连接座;12、防水玻璃;13、支撑板;14、第一卡板;141、第一板;142、第二板;143、移动槽;144、移动块;15、第二卡板;16、连接柱;161、连接盘;162、安装孔;163、固定杆;164、固定板;165、凸起;166、安装槽;167、滑杆;168、延伸块;169、压缩弹簧;17、限位杆;171、倾斜面;172、移动板;173、驱动孔;174、驱动杆;18、抵触板;181、固定块;182、转动槽;183、转筒;184、转动杆;185、挤压块;186、手轮;187、矩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一种半单元式幕墙,如图1和图2,包括幕墙本体1、设置在幕墙本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座11以及防水玻璃12,防水玻璃12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两个相邻防水玻璃12之间可设置垫片,第一连接座11和防水玻璃12之间通过回形支撑板13连接(如图4),第一连接座11与幕墙本体1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1和幕墙本体1相对两侧面上的若干相对分布的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通过连接件连接。
[0031] 如图1和图2,在幕墙本体1上设置第二卡板15,第一连接座11上设置第一卡板14,将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通过连接件连接后,由于防水玻璃12通过支撑板13固定在第一连接座11上,因此防水玻璃12被固定在幕墙本体1上,此时防水玻璃12与第一连接座11之间存在空间,第一连接座11和幕墙本体1之间存在空间,提高幕墙防水性,此外通过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的相对安装,便于快速将第一连接座11定位在幕墙本体1上进行安装,便于第一连接座11的安装。
[0032] 如图1和图2,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卡板15上的连接柱16,连接柱16远离第二卡板15的一端同轴设有连接盘161,第一卡板14朝向第二卡板15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162,当第二卡板15向第一卡板14方向移动时,第一卡板14进入安装孔162内,且安装孔162内设有与连接盘161连接的卡接件。第一连接座11为矩形板,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两列第一卡板14,且两列第一卡板14沿第一连接座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分布。
[0033] 如图1和图2,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座11安装在幕墙本体1上时,将第一连接座11向幕墙本体1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卡板14进入安装孔162内,此时卡接件将连接盘161固定在安装孔162内,进而将第一连接座11固定在幕墙本体1上,安装方便,且若干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的设置,使得各个相对应的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都同时卡接,增多第一连接座11与幕墙本体1连接的点,进而增大连接强度。
[0034] 如图2和图3,卡接件包括设置在安装孔162孔底的固定杆163,固定杆163远离安装孔162孔底的一端设有固定板164,固定板164的板面上设有凸起165,安装孔162的相对孔壁上均开设有两道沿安装孔162长度方向分布的安装槽166,两个安装槽166内均放置有滑杆167,滑杆167与固定板164的板面铰接,且滑杆167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164靠近连接盘161的一端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相向延伸的延伸块168,滑杆167从安装槽166向与固定板164铰接点的方向为弧形杆,从与固定板164铰接点开始向延伸出固定板164的一端方向延伸为直杆,凸起165的两侧均设有压缩弹簧169,各个压缩弹簧169远离凸起165的一端均连接在滑杆167的弧形杆部分,此时压缩弹簧169对滑杆167的挤压力,使得两个滑杆167的直杆部分相互靠近,固定板164板面上设有限制压缩弹簧169带动滑杆167绕与固定板164铰接点转动的限位杆17,此时两个限位杆17位于两个滑杆167之间,当滑杆167与限位杆17抵触时,滑杆167的直杆部分的长度方向沿安装孔162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两个延伸块168上均开设有供连接盘161滑入两个滑杆167之间的倾斜面171。
[0035] 如图2和图3,当第一连接座11安装到幕墙本体1上时,第二卡板15上的连接柱16和连接盘161进入安装孔162内,使得两个滑杆167逐渐靠近连接盘161,随着第一连接座11逐渐靠近幕墙本体1,两个滑杆167上的两个延伸块168先与连接盘161两侧壁抵触,此时两个滑杆167直杆部分的距离是小于连接盘161的直径的,使得滑杆167与连接盘161的两侧壁抵触,随着第一连接座11的移动,使得倾斜面171被连接盘161的侧壁抵触,进而使得滑杆167与限位杆17分离,使得滑杆167的上端弧形杆部分挤压压缩弹簧169,直至两个延伸块168滑入连接盘161的底部,此时延伸块168被卡入连接盘161的下端,进而将第一连接座11固定在幕墙本体1上。
[0036] 如图2和图3,上述结构是不可将第一连接座11从幕墙本体1上拆卸的,为了能够拆卸第一连接座11,因此第一卡板14包括与第一连接座1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141以及与第一板14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板142,此时第二板142和第一板141可以为圆柱体,且第一板141和第二板142可以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接,安装孔162开设在第二板142背离第一板141的一侧,且固定杆163的一端穿过第二板142且被固定在第一板141上,安装孔162贯穿第二板142,第二板142在安装孔162内滑移连接有移动板172,移动板172上开设有驱动孔173,驱动孔173的孔壁为向驱动孔173中心延伸的弧形面,固定杆163从驱动孔173内穿出,使得移动板172在移动时,不会受到固定杆163的影响,第二板142上设有驱动移动板172沿安装孔162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滑杆167在安装槽166的一端设有向远离安装槽166方向且向远离固定板164方向延伸的倾斜的驱动杆174,即两个驱动杆174向靠近固定板164方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驱动杆174远离连接盘161分布,驱动杆174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164背离连接盘161的一端,当移动板172移动至驱动杆174时,两个驱动杆174的一端进入驱动孔173内且与驱动孔173弧形面抵触,即此时驱动孔173下端尺寸大于驱动孔173的上端尺寸,使得驱动杆174沿着弧形面滑入驱动孔173内,即从尺寸大的驱动孔173的一端滑入驱动孔173内。
[0037] 如图2和图3,移动件包括开设在第二板142外壁的移动槽143,移动槽143内滑移连接有移动块144,移动块144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板142外壁,另外一端通过移动槽143进入安装孔162内且与移动板172的一端固定连接。此时可以通过滑动移动块144,带动移动板172在安装孔162内滑移,进而将移动板172滑向两个驱动杆174,使得两个驱动杆174进入驱动孔173内,此时驱动孔173的孔壁供两个驱动杆174逐渐滑入,进而驱动滑杆167绕与固定板164的铰接点转动,使得两个延伸块168向远离连接盘161方向转动,此时使用者将第二板
142向远离第一板141方向移动,即可将第一连接座11从幕墙本体1上拆下。为了便于固定移动块144在移动槽143内的位置,可以在移动块144延伸出移动槽143外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与第二板142外壁抵触的卡块。
[0038] 如图5和图6,或者,第二卡板15为L形板,第一卡板14上设有与第二卡板15两个相互垂直的外壁相抵触的抵触板18,连接件包括将第二卡板15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边挤压在抵触板18上的挤压件,挤压件设置在第一卡板14上。当第一连接座11安装在幕墙本体1上时,此时抵触板18与第二板142相接触,挤压件将第二卡板15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边挤压在抵触板18上,此时实现了第一连接座11与幕墙本体1之间的连接。
[0039] 如图5和图6,挤压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卡板14上的固定块181,固定块181位于两个抵触板18之间,固定块181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181的转动槽182,转动槽182内转动连接有转筒183,转筒183内螺纹连接有转动杆184,转筒183与转动槽182的转动连接轴是垂直于第一卡板14板面的,转动杆184的一端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铰接有挤压块185,挤压块185上设有相互垂直的两条侧壁,且挤压块185在两条侧壁之间开设有凹槽,转动杆184的一端进入凹槽内且与凹槽槽壁转动连接,转动杆184与凹槽槽壁转动连接的轴也是垂直于第一卡板14的板面的,凹槽槽口尺寸大于转动杆184的直径,便于转动杆184在凹槽内的转动,转动槽182的槽口尺寸大于转筒183的直径,便于转筒183在转动槽182内转动,转动杆184远离挤压块185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手轮186,手轮186靠近幕墙本体1的角点边缘分布。
[0040] 如图5和图6,第一连接座11为矩形板,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板14,且两个第一卡板14沿第一连接座11的对角分布,L形的第二卡板15的开口朝向矩形板的角点,此时第二卡板15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的侧边垂直,而转动杆184靠近第一连接座11的角点分布,便于使用者驱动转动杆184转动,当转动杆184转动时,使得转动杆184在转筒183内转动,进而使得转动杆184逐渐靠近第二卡板15,此时挤压块185的一条侧壁先与第二卡板15的一条侧边抵触,进而将其压紧在抵触板18上,随后随着转动杆184的继续转动,挤压块185的另一条侧壁挤压第二卡板15的另外一条侧边,使其被挤压在第二卡板15的另外一个抵触板18上,进而便于将第二卡板15固定在第一卡板14上,使得第一连接座11与幕墙本体1连接。
[0041] 如图5和图7,转动杆184远离挤压块185的一端也延伸出固定块181,且在延伸出的一端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沿转动杆184的长度方向分布,转动杆184通过矩形孔插接有矩形杆187,手轮186设置在矩形杆187远离转动杆184的一端。为了便于使用者转动转动杆184,因此在转动转动杆184时,将矩形杆187插入矩形孔内,此时矩形杆187是延伸出第一连接座11的一侧,便于使用者通过手轮186转动矩形杆187,进而带动转动杆184转动,随后向外拉出矩形杆187即可。
[004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