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建筑物 / 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15782.4 申请日 2024-02-27 公开(公告)号 CN117966886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成才; 陈强; 王锦星; 张榕辉; 高顺来; 郭宏程; 滕忠杰;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 节点 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设置有封堵 角 钢 的结构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结构梁连接,连接件具有避让面;连接件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贯通连接件的两个端面;容纳腔中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沿容纳腔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连接件;活动 板面 向结构柱的表面设置有抵接件,抵接件用于供结构柱抵接;活动板背离抵接件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与 钢筋 连接,具有在结构柱设置有封堵角钢的情况下确保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用于与设置有封堵的结构柱(6)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结构梁连接;所述连接件(1)具有避让面(11),所述避让面(11)与所述结构柱(6)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封堵角钢的避让空间;所述连接件(1)开设有容纳腔(14),所述容纳腔(14)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连接件(1)的两个端面;所述容纳腔(14)中设置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沿所述容纳腔(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所述活动板(2)面向所述结构柱(6)的表面设置有抵接件(3),所述抵接件(3)远离所述活动板(2)的表面用于供所述结构柱(6)抵接;所述活动板(2)背离所述抵接件(3)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用于与钢筋(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4)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位于所述结构柱(6)与所述活动板(2)之间,所述转动轴(2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动板(2)的滑移方向,所述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4)的腔壁;所述连接件(1)连接有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21)转动;所述转动轴(21)连接有柔性件(23),所述柔性件(23)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2)面向所述结构柱(6)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3)包括导向部(31),所述导向部(31)为螺旋杆且与所述活动板(2)转动连接;所述容纳腔(14)中设置有导向板(4),所述导向板(4)贯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部(31)穿设的腰形孔(41),所述腰形孔(41)的孔壁用于供所述导向部(3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3)还包括抵接部(32),所述抵接部(32)连接于所述导向部(31)远离所述活动板(2)的端部;所述抵接部(32)为螺杆,所述抵接部(32)远离所述导向部(31)的端部具有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6)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1)和第二连接孔(62),所述第一连接孔(61)沿所述抵接部(3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贯通所述结构柱(6)面向所述抵接部(32)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孔(61)用于供抵接件(3)穿设且孔径小于所述抵接部(32)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62)沿所述第一连接孔(6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6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62)沿所述第一连接孔(61)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62)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孔(6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的侧壁连接有密封条(24),所述密封条(24)沿所述活动板(2)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密封条(24)呈弧形设置,所述密封条(24)与结构柱(6)之间的距离从中部到两侧逐渐减小;所述柔性件(23)连接有多条拉扯带(25),所述拉扯带(2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条(24)的中部位置,多条所述拉扯带(25)与密封条(24)之间的多个连接点沿所述密封条(2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面向所述结构柱(6)的表面连接有至少两条柔性带(26);所述容纳腔(14)中设置有至少两根导向辊(27),所述导向辊(27)位于所述活动板(2)与所述结构柱(6)之间;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至少两根夹持辊(54),所述夹持辊(54)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4)的腔壁,所述活动板(2)位于所述导向辊(27)与所述夹持辊(54)之间;所述柔性带(26)绕过所述导向辊(27)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辊(54),所述钢筋(7)位于相邻的所述夹持辊(54)之间,所述柔性带(26)用于供所述钢筋(7)抵接;所述连接件(1)设置有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辊(54)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2)与所述连接件(1)可拆卸连接。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结构柱(6);
S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正向移动所述活动板(2),将所述固定组件(5)与所述钢筋(7)连接;
S3:反向移动所述活动板(2),使所述抵接件(3)紧抵于所述结构柱(6);
S4:浇筑所述结构梁的同时,向所述容纳腔(14)中浇灌混凝土

说明书全文

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结构梁柱连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防地下室大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垂直于式封堵方向的结构梁由于封堵与结构梁的碰撞问题,需要减小梁高或梁改为上翻梁,或在结构梁柱的连接处对梁做避让处理,最终导致结构梁与设置有封堵角钢的结构柱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小,进而导致结构梁柱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在结构柱设置有封堵角钢的情况下确保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04]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
端用于与设置有封堵角钢的结构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结构梁连接;所述连接件具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所述结构柱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封堵角钢的避让空间;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面;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活动板面向所述结构柱的表面设置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远离所述活动板的表面用于供所述结构柱抵接;
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抵接件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钢筋连接。
[00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结构柱与结构梁之间独立设置具有避让面的连接件;连接节点施工时,先将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结构柱,在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然后向靠近结构梁的方向移动活动板,以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在固定组件与钢筋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之后向靠近结构柱的方向移动活动板,使抵接件紧抵于结构柱,并在浇筑结构梁的同时向容纳腔中灌注混凝土,进一步加强连接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利用连接件在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在结构柱设置有封堵角钢的情况下确保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6]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结构柱与所述活动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动板的滑移方向,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连接件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连接有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面向所述结构柱的表面。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结构柱的方向移动活动板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收束柔性件,从而带动活动板移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08]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为螺旋杆且与所述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贯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部穿设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孔壁用于供所述导向部抵接。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活动板向靠近结构柱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腰形孔的孔壁配合下带动抵接件转动,使得抵接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钻入到结构柱中,进一步加强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0]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活动板的端部;所述抵接部为螺杆,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导向部的端部具有尖端。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便于抵接件钻入结构柱中,确保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2] 可选的,所述结构柱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抵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贯通所述结构柱面向所述抵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抵接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活动板向靠近结构柱移动的过程中,抵接件钻入第一连接孔中,并利用活动板将混凝土压入到第二连接孔中,进一步加强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 可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侧壁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沿所述活动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密封条呈弧形设置,所述密封条的中部与所述结构柱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与所述结构柱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件连接有多条拉扯带,所述拉扯带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条的中部位置,多条所述拉扯带与密封条之间的多个连接点沿所述密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向结构柱移动的过程中,柔性件缠绕于转动轴,柔性件带动拉扯带对密封条的中部位置施,使得密封条产生变形趋势,从而使得活动板越靠近结构柱,密封条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抵接力越大,即密封条的密封效果越好,以降低混凝土从活动板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中溢出的险。
[0016] 可选的,所述活动板面向所述结构柱的表面连接有至少两条柔性带;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至少两根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位于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结构柱之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夹持辊,所述夹持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导向辊与所述夹持辊之间;所述柔性带绕过所述导向辊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辊,所述钢筋位于相邻的所述夹持辊之间,所述柔性带用于供所述钢筋抵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辊转动。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活动板向靠近结构柱的方向移动时,启动驱动件,利用驱动件带动夹持辊转动,使夹持辊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带缠绕于自身,一方面通过柔性带带动活动板向靠近结构柱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使得缠绕于夹持辊的柔性带增多,从而使得相邻夹持辊之间的空间减小,增加对钢筋的加持力,从而使得钢筋的拉伸程度越大,固定组件对钢筋的夹持力越大,在拉伸钢筋的过程中确保固定组件与钢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8]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驱动件的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减少施工完成后的连接件的荷载。
[0020]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结构柱;
S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所述活动板,将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钢筋连接;
S3:反向移动所述活动板,使所述抵接件紧抵于所述结构柱;
S4:浇筑所述结构梁的同时,向所述容纳腔中浇灌混凝土浆液
[002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独立设置连接件,在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建立稳定的
连接,在连接件与结构梁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在结构柱设置有封堵角钢的情况下确保结构梁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通过在结构柱开设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在活动板转动连接抵接件,使得施
工完成后抵接件嵌入结构柱中,进一步挺高连接件与结构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连接件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4] 图3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图2在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7] 图6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密封条与活动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8] 图7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是用于展示实施例2中驱动件的安装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件;11、避让面;12、避让段;13、平直段;14、容纳腔;141、第一腔;142、第二腔;15、灌浆孔;151、封堵件;2、活动板;21、转动轴;211、凹槽;22、驱动件;221、连接杆;23、柔性件;24、密封条;25、拉扯带;26、柔性带;27、导向辊;3、抵接件;31、导向部;32、抵接部;4、导向板;41、腰形孔;5、固定组件;51、第一螺杆;52、第二螺杆;53、螺纹套筒;54、夹持辊;55、转动盘;56、传动带;6、结构柱;61、第一连接孔;62、第二连接孔;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实施例1
[0034]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0035] 参照图1,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连接件1,连接件1的一端用于与设置有封堵角钢的结构柱6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结构梁连接。连接件1具有避让面11,避让面11与结构柱6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封堵角钢的避让空间。
[0036] 其中连接件1与结构柱6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也可以焊接固定。避让面11的具体形态根据封堵角钢及门式封堵的具体连接方式设计。
[0037] 连接件1包括避让段12和平直段13,避让面11设置于避让段12,平直段13用于与结构梁连接。
[0038] 参照图1和图2,连接件1开设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的两端分别贯通连接件1的两个端面。容纳腔14中设置有活动板2,活动板2沿容纳腔14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连接件1,活动板2位于平直段13,活动板2将容纳腔14分隔为第一腔141和第二腔142,第一腔141为活动板2与结构柱6之间的空间。活动板2的侧壁抵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活动板2在容纳腔14的腔壁的限定下滑移。
[0039] 连接件1开设有灌浆孔15,灌浆孔15连通于第一腔141。灌浆孔15为螺孔。连接件1螺纹连接有封堵件151,封堵件151用于启闭灌浆孔15。
[0040] 活动板2面向结构柱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抵接件3,抵接件3远离活动板2的表面用于供结构柱6抵接。
[0041] 抵接件3包括导向部31和抵接部32,导向部31为螺旋杆且与活动板2转动连接,抵接部32为螺杆且固定连接于导向部31远离活动板2的一端,抵接部32远离导向部31的端部具有尖端。
[0042] 参照图3,容纳腔14中设置有导向板4,导向板4固定连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导向板4贯穿开设有用于供导向部31穿设的腰形孔41,腰形孔41的孔壁用于供导向部31抵接。当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时,带动导向部31移动,导向部31在腰形孔41的孔壁的抵接作用下转动,进而带动具有尖端的抵接部32转动,从而使抵接件3紧抵于结构柱6甚至钻入结构柱6中,加强连接件1与结构柱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件1与结构柱6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
[0043] 回到图2,活动板2背离抵接件3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用于与钢筋7连接,以便于在连接件1与结构梁的钢筋7之间建立连接,进而在连接件1与结构梁之间建立连接。
[0044]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螺杆51、第二螺杆52和螺纹套筒53,第一螺杆51与活动板2一体成型,第二螺杆52与钢筋7焊接固定,螺纹套筒53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杆51与第二螺杆52配合的螺孔。使螺纹套筒53常态连接于第一螺杆51,将钢筋7连接于活动板2时,先将第二螺杆52焊接于钢筋7,然后将第二螺杆52对准螺孔,相对于第一螺杆51拧动螺纹套筒53,至螺纹套筒53将第一螺杆51与第二螺杆52相连。由于钢筋7通常设置有多根,因此固定组件5设置有多组。
[0045]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4中设置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活动板2的滑移方向,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1位于避让段12,以为活动板2与固定组件5的安装提供较多空间。
[0046] 连接件1连接有驱动件22,驱动件22用于驱动转动轴21相对于活动板2转动。转动轴2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柔性件23,柔性件23远离转动轴21的一端连接于活动板2面向结构柱6的表面。完成钢筋7与固定组件5的连接后,启动驱动件22,利用驱动件22带动转动轴21转动,从而带动柔性件23缠绕于转动轴21,进而通过柔性件23带动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以便于使抵接件3抵接于结构柱6,同时将钢筋7拉直。
[0047]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为旋转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2也可以是液压缸气缸,通过机械传动组件的配合,实现带动转动轴21转动的目的。
[0048] 其中柔性件23可以是金属条,也可以是链条,还可以是橡胶带。
[0049] 参照图2和图4,进一步的,结构柱6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1和第二连接孔62,第一连接孔61沿抵接件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连接孔61的端部贯通结构柱6面向活动板2的表面,第一连接孔61用于供抵接件3穿设且孔径略小于抵接部32的外径。第二连接孔6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孔62沿第一连接孔61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多个第二连接孔62均与第一连接孔61连通。
[0050] 在将连接件1安装于结构柱6后,且将钢筋7连接于固定组件5后,取下封堵件151,先通过灌浆孔15向第一腔141中灌注混凝土浆液,之后重新将封堵件151连接于灌浆孔15;然后启动驱动件22,驱动件22带动转动轴21转动,从而通过柔性件23带动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活动板2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抵接件3转动,抵接部32转动,并逐渐进入第一连接孔61中;抵接部32进入第一连接孔61后,继续转动,由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柱6在抵接部32的外螺纹的切割作用下破碎并嵌入螺纹中,同时活动板2移动时将第一腔141中的混凝土浆液压入到第二连接孔62中,第二连接孔62中的混凝土浆液在抵接部32转动的作用下继续与嵌入抵接部32的混凝土混合,使得抵接部32与结构柱6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
[0051] 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的,活动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由橡胶制成的密封条24,密封条24沿活动板2的周向环绕设置,密封条24远离活动板2的侧壁抵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密封条24呈弧形设置,密封条24与结构柱6之间的距离从中部到两侧逐渐减小。柔性带26连接有多条拉扯带25,拉扯带25的另一端连接于密封条24的中部位置,多条拉扯带25与密封条24之间的多个连接点沿密封条2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柔性带26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拉扯带25对密封条24的中部施力,使得密封条24的中部形成向结构柱6方向移动与形变的趋势,从而使得密封条24与容纳腔14的腔壁之间的抵接力逐渐增加,以防第一腔141中混凝土浆液从活动板2与腔壁之间的间隙中流入第二腔142。
[0052] 进一步的,驱动件22与连接件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驱动件22的周转使用,并降低施工成本。
[0053] 参照图7,驱动件22与连接件1可拆卸的具体结构为:驱动件22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件1,驱动件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截面呈“*”形的连接杆221,转动轴21开设有用于供连接杆221插接的连接凹槽211。连接驱动电机时,先将连接杆221插入到连接凹槽211中,然后通过螺栓将驱动件22连接于连接件1;完成结构梁的施工后,将驱动件22拆卸即可。
[005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防建筑的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螺栓将连接件1的一端连接于结构柱6。
[0055] S2:启动驱动件22,使连接件1处于松弛状态。
[0056] S3:向靠近钢筋7的方向移动活动板2,完成固定组件5与钢筋7的连接。
[0057] S4:启动驱动件22,使连接件1缠绕于转动轴21,即使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至抵接件3接近结构柱6的位置处时关闭驱动件22。
[0058] S5:通过灌浆孔15向第一腔141中灌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将封堵件151连接于连接件1。
[0059] S6:重新启动驱动件22,使驱动件22继续带动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使抵接件3持续钻入第一连接孔61中。
[0060] S7:浇筑结构梁,使用于浇筑结构梁的混凝土流入第二腔142中。
[0061]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施工时,先将连接件1的一端与结构柱6连接;然后启动驱动件22,使连接件1处于松弛状态,向结构梁的方向调整活动板2的位置,完成固定组件5与钢筋7连接;之后启动驱动件22,使驱动件22带动转动轴21反向转动,拉动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活动板2移动的过程中将钢筋7拉紧,并带动抵接件3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至抵接件3移动至结构柱6附件时关闭驱动件22,向第一腔141中灌入混凝土,后利用封堵件151封堵灌浆孔15,重新启动驱动件22,使活动板2继续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活动板2移动过程中在导向板4的配合下带动抵接件3旋转,抵接件3旋转时使抵接部32钻入第一连接孔61中,同时活动板2将混凝土压入第一连接孔61中;
之后浇筑结构梁,用于浇筑结构梁的混凝土流入到第二腔142中;最后将驱动件22从连接件
1拆下即可。
实施例2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置转动轴21、柔性件23、拉扯带25及密封条24。
[0063] 参照图8,活动板2面向结构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三条柔性带26。容纳腔14中设置有三条导向辊27,导向辊27位于活动板2与结构柱6之间,导向辊27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导向辊27用于供柔性带26绕设。
[0064]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包括三根夹持辊54,三根夹持辊54均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4的腔壁,活动板2位于导向辊27与夹持辊54之间。柔性带26绕过导向辊27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夹持辊54,钢筋7位于相邻的夹持辊54之间,柔性带26用于动钢筋7抵接。
[0065] 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的输出端连接于夹持辊54,驱动件22用于驱动夹持辊54转动。在将连接件1安装于结构柱6后,先移动活动板2,使钢筋7的端部位于相邻的夹持辊54之间;之后启动驱动件22,利用驱动件22带动夹持辊54转动,使夹持辊5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带26缠绕于自身,一方面通过柔性带26带动活动板2向靠近结构柱6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使得缠绕于夹持辊54的柔性带26增多,从而使得相邻夹持辊54之间的空间减小,增加对钢筋7的加持力,从而使得钢筋7的拉伸程度越大,固定组件5对钢筋7的夹持力越大,在拉伸钢筋7的过程中确保固定组件5与钢筋7之间的连接强度。
[0066]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设置有一个,三个夹持辊54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5,通过传动带56带动三个转动盘55同步转动,以减少连接件1的负荷。
[0067]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与夹持辊54可拆卸连接。
[006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