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45079.8 申请日 2024-03-05 公开(公告)号 CN117822690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同济大学; 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梅娟; 李伟英; 魏忠庆; 董志强; 许兴中; 张国晟; 张大为; 龚珑聪; 邓博苑; 朱海龙; 刘为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蓄 水 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蓄水技术领域,采用预制的透气防渗结构,用于解决 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容易渗漏的技术问题,以简化施工工序,同时避免出现渗漏现象。蓄水装置包括 基础 层、透气 支撑 层、承重层、蓄水池壁和预制透气防渗结构,透气支撑层设置于基础层上,承重层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蓄水池壁设置于承重层上。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施工方法包括铺设基础层;在基础层上铺设透气支撑层;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在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使得承重层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在承重层上设置蓄水池壁,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得到蓄水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层;
透气支撑层,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上;
承重层,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
蓄水池壁,设置于所述承重层上;所述蓄水池壁和所述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
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的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层;
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包括防渗柱,所述防渗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的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层;
所述防渗柱包括颗粒物、表面改性剂、有机溶液和二甲醚‑有机树脂,所述颗粒物和所述表面改性剂的重量比为4:4‑4:2,所述表面改性剂和所述有机溶液的重量比为1:1‑1:
10,所述颗粒物与所述二甲醚‑有机硅树脂的重量比为4:4‑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渗柱自所述基础层至所述承重层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防渗柱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包括100目‑200目沙子和
70目‑140目硅藻土颗粒,所述沙子与所述硅藻土颗粒的重量比为1:2‑1:4;和/或,所述表面改性剂包括聚二甲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所述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1:3‑2:1;和/或,所述有机溶液包括醋酸乙酯或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还包括支撑板,嵌设于所述透气支撑层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基础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与所述支撑板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为地基层;和/或,所述透气支撑层为中粗砂气囊层;和/或,所述承重层为混凝土层;和/或,所述支撑板为混凝土板。
6.一种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得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蓄水装置,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铺设基础层;
在所述基础层上铺设透气支撑层;
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
在所述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使得所述承重层包裹于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所述承重层的顶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远离所述基础层的一面;
在所述承重层上设置蓄水池壁,所述蓄水池壁与所述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得到所述蓄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包括:
将预制的支撑板嵌设于所述透气支撑层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
将预制的一个或多个防渗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多个防渗柱自所述基础层至所述承重层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或,
所述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包括:
将预制的一个防渗柱或多个层叠粘接固定的防渗柱粘接于预制的支撑板上,得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
将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所述透气支撑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柱的预制方法包括:
将表面改性剂加入到有机溶液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将颗粒物和二甲醚‑有机硅树脂添加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得到湿态混合物;
将所述湿态混合物放入防渗柱模具中,振捣压实,并静置预设时间后脱模,得到所述防渗柱。

说明书全文

一种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蓄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全球的水资源日益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现象。为了解决居民用水短缺问题,人们一般采用建造蓄水池的方式以及时收集雨水河水等。
[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蓄水池在建造时,施工工序繁琐,难以保证质量,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采用预制的透气防渗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容易渗漏的技术问题,以简化施工工序,同时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蓄水装置,包括基础层、透气支撑层、承重层、蓄水池壁和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其中,透气支撑层设置于基础层上,承重层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蓄水池壁设置于承重层上,蓄水池壁和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的靠近承重层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承重层。
[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蓄水池壁设置于承重层上,承重层为蓄水池壁提供稳定的支撑,蓄水池壁和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且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的靠近承重层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承重层,使得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和透气支撑层形成了空气流动通道,使空气能够从基础层传导至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水中,以确保水质。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建造蓄水装置时,可以直接安装使用,无需现场多步骤施工浇注或铺设透气防渗结构,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施工周期。不仅如此,具体实施时,在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之前,可以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事先设置在透气支撑层上,使得在浇筑承重层的过程中,承重层原料可以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待承重层凝固后,承重层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凝结为一体,承重层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外周与承重层接壤位置出现渗漏现象。除此之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以便于批量生产,确保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尺寸和透气防渗功能统一,当蓄水装置包括多个预制透气防渗结构时,方便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
[0007] 另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现场不用准备制作透气防渗结构的原材料,不会产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因原材料粘附在制作设备上,或在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凝固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当透气防渗结构所需原材料量较小时,避免为确保原材料的充足而准备过多原材料造成的原材料的剩余现象。工厂环境、原材料、制作条件不易受外界环境、交叉施工影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质量相较于现场制作可控性高。
[0008]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得到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蓄水装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铺设基础层;
在基础层上铺设透气支撑层;
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
在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使得承重层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承重
层的顶面低于或平齐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远离基础层的一面;
在承重层上设置蓄水池壁,蓄水池壁与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
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得到蓄水装置。
[0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首先铺设基础层,然后在基础层上铺设透气支撑层,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之后,在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使得承重层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待承重层凝固后,承重层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凝结为一体,承重层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外周出现渗漏现象。由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以便于批量生产,确保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尺寸和透气防渗功能统一,当蓄水装置包括多个预制透气防渗结构时,确保蓄水装置内的水质的一致性。另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现场不用准备制作透气防渗结构的原材料,不会产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因原材料粘附在制作设备上,或在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凝固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当透气防渗结构所需原材料量较小时,避免为确保原材料的充足而准备过多原材料造成的原材料的剩余现象。最后,在承重层上设置蓄水池壁,蓄水池壁与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承重层的顶面低于或平齐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远离基础层的一面,使得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和透气支撑层形成了空气流动通道,使空气能够从基础层传导至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水中,以确保水质。
附图说明
[001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11] 附图标记:1‑基础层,2‑透气支撑层,3‑承重层,4‑蓄水池壁,5‑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1‑防渗柱,5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1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水装置,该蓄水装置包括基础层1、透气支撑层2、承重层3、蓄水池壁4和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其中,透气支撑层2设置于基础层1上,承重层3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蓄水池壁4设置于承重层3上,蓄水池壁4和承重层3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的靠近承重层3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承重层3。
[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蓄水池壁4设置于承重层3上,承重层3为蓄水池壁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蓄水池壁4和承重层3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且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的靠近承重层3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承重层3,使得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和透气支撑层2形成了空气流动通道,使空气能够从基础层1传导至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水中,以确保水质。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建造蓄水装置时,可以直接安装使用,无需花费时间现场多步骤施工浇注或铺设透气防渗结构,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蓄水装置施工周期。不仅如此,具体实施时,在透气支撑层2上浇筑承重层3之前,可以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事先设置在透气支撑层2上,使得在浇筑承重层3的过程中,承重层3原料可以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四周,待承重层3凝固后,承重层3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凝结为一体,承重层3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外周与承重层3接壤位置出现渗漏现象。除此之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可以预先制作,以便于批量生产,确保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尺寸和透气防渗功能统一,当蓄水装置包括多个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时,方便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
[0019] 另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现场不用准备制作透气防渗结构的原材料,不会产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因透气防渗结构原材料粘附在制作设备上,或在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凝固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当透气防渗结构所需原材料量较小时,避免为确保原材料的充足而准备过多原材料造成的原材料的剩余现象。工厂环境、原材料、制作条件不易受外界环境、交叉施工影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质量相较于现场制作可控性高。
[0020] 具体实施时,基础层1为地基层,可以对施工场地基础进行平整、碾压夯实,压实度≥85%,以确保基础层1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平整度,避免透气支撑层2、承重层3等出现倾斜、撕裂所导致的渗水现象。透气支撑层2可以为中粗砂气囊层,在夯实好的基础层1上铺设厚度为8 cm‑25 cm的中粗砂气囊层,示例性的,中粗砂气囊层的厚度可以为8 cm、10cm、12 cm、15 cm、18 cm、20 cm、25 cm等,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作为具体限定。承重层
3可以为混凝土层,混凝土标号可以为C25、C30等,承重层3的厚度可以为20 cm‑40 cm,示例性的,承重层3的厚度可以为20 cm、25cm、28 cm、30 cm、32 cm、35 cm、38 cm、40cm等,实际并不限于此,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蓄水池壁4可以为有储水功能的钢筋混凝土池子或有净化功能的砂蓄水池壁4。
[002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包括防渗柱51,防渗柱51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的靠近承重层3的一面,防渗柱51的另一端贯穿承重层3,防渗柱51的另一端面高于或齐平于承重层3的顶面。防渗柱51的结构可以为长方体或、棱柱结构等,在一种示例中,防渗柱51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防渗柱
51的直径可以为20 cm ‑50cm,举例说明,圆柱体防渗柱51的直径可以为20 cm、24 cm、28 cm、30 cm、35 cm、40 cm、45 cm、50 cm等,防渗柱51的高度可以为10 cm ‑50cm,示例性地,防渗柱51的高度可以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40 cm、45 cm、50 cm等,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作为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防渗柱51的高度即为防渗柱51在自基础层1至承重层3的方向上的尺寸。
[002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渗柱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渗柱51自基础层1至承重层3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如此,可以根据实际的支撑板52距容纳空间的竖直距离确定防渗柱51的数量,避免因单个防渗柱51的高度尺寸不够,无法使用,造成防渗柱51的浪费现象,同时确保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能够将容纳空间和透气支撑层2连通,以形成透气通道。具体实施时,防渗柱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相邻两个防渗柱51可以粘接固定,提升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同时,避免相邻两个防渗柱51之间出现渗水现象。
[0023] 作为一种示例,位于靠近基础层1的防渗柱51的横截面大于位于远离基础层1的防渗柱51的横截面。如此,当有地下水涌现象时,位于靠近基础层1的防渗柱51的远离基础层1的一面部分与承重层3连接,承重层3对防渗柱51具有向下的作用力,能够有效地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位置固定,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出现倾斜现象。具体地,位于靠近基础层1的防渗柱51的横截面比与其相邻的位于远离基础层1的防渗柱51的横截面的直径大10cm及以上,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2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渗柱51包括颗粒物、表面改性剂和有机溶液,表面改性剂能够改变颗粒物的表面张力,利于提升防渗柱51的疏水效果。其中,颗粒物和表面改性剂的重量比为4:4‑4:2,示例性地,颗粒物和表面改性剂的重量比可以为4:4、4:3.8、4:3.4、4:3.2、4:3、4:2.5、4:2.2、4:2等。表面改性剂和有机溶液的重量比为1:1‑1:10,示例性地,表面改性剂和有机溶液的重量比可以为1:2、1:2.5、1:3、1:4、1:5、1:7.5、1:8、1:10等,当然,实际并不限于此。
[0025] 在一种示例中,颗粒物包括100目‑200目沙子和70目‑140目硅藻土颗粒,沙子可以为河沙、机制砂或沙漠砂等,沙子的目数可以为100目、120目、150目、180目、200目等,硅藻土颗粒的目数可以为70目、80目、100目、120目、140目等,且沙子与硅藻土颗粒的重量比为1:2‑1:4,示例性地,沙子与硅藻土颗粒的重量比可以为1:2、1:2.5、1:2.8、1:3、1:3.6、1:4等。
[0026] 在另一种示例中,表面改性剂包括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有助于改变颗粒物的表面张力,提升防渗柱51的疏水效果。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1:3‑2:1,示例性地,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比可以为1:3、1:2.5、1:2、1:1.5、1:1、2:1等,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柱51还包括二甲醚‑有机硅树脂(Me‑MQ),以增强防渗柱51的结构强度。其中,颗粒物与二甲醚‑有机硅树脂的重量比为4:4‑4:3,具体地,颗粒物与二甲醚‑有机硅树脂的重量比可以为4:3.8、4:3.6、4:3.5、4:3.2、4:3等。
[0028] 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100目‑200目的沙子重量份30份‑60份、40目‑70目的硅藻土颗粒重量份10份‑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重量份20份‑40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份20份‑40份、二甲醚‑有机硅树脂重量份40份‑80份和有机物在常温下固结成型。颗粒物、聚二甲基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甲醚‑有机硅树脂的重量比可以为4:1:3:3、4:2:1:4,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经过多组实验,当颗粒物、聚二甲基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甲醚‑有机硅树脂的重量比为4:2:2:4时,防渗柱51的疏水性能最好,机械强度最高,透气性最好。
[002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有机溶液包括醋酸乙酯或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液可以为醋酸乙酯、甲苯或为醋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
[0030]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还包括支撑板52,嵌设于透气支撑层2靠近承重层3的一面,防渗柱51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板52的远离基础层1的一面。支撑板52用于支撑防渗柱51,支撑板52的设置能够避免透气支撑层2或承重层3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的防渗柱51撕裂,出现渗水的现象。具体实施时,支撑板52可以为混凝土板,支撑板52的厚度可以为10 cm ‑20cm,示例性地,支撑板52的厚度可以为10 cm、12 cm、14 cm、15 cm、18 cm、20 cm等,支撑板52材质可以为透水混凝土,可选级配碎石,碎石的孔隙率为15%‑30%,示例性地,碎石的孔隙率可以为15%、18%、20%、25%、
28%、30%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52的厚度即为支撑板52在自基础层1至承重层3的方向上的尺寸。
[0031] 实际情况下,防渗柱51可以与支撑板52粘接固定,如此,提升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同时,避免防渗柱51与支撑板52连接位置处出现渗水现象。
[0032]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防渗柱51在支撑板52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板52的表面内,换句话说,支撑板52的表面面积大于防渗柱51的横截面,如此,支撑板52为防渗柱51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当有地下水涌现象时,支撑板52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减弱水涌对预制防渗结构的冲击应力,同时,支撑板52的远离基础层1的一面部分与承重层3连接,承重层3对支撑板52具有向下的作用力,能够有效地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位置固定,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出现倾斜现象。
[0033] 除上述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得到上述的蓄水装置,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铺设基础层1。
[0034] 具体实施时,可以对施工场地基础进行平整、碾压夯实,压实度≥85%。
[0035] 步骤S2:在基础层1上铺设透气支撑层2。
[0036] 透气支撑层2可以为中粗砂气囊层,可以在夯实好的基础层1上铺设厚度为8 cm‑25 cm的中粗砂气囊层。
[0037] 步骤S3: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
[0038] 步骤S4:在透气支撑层2上浇筑承重层3,使得承重层3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四周,承重层3的顶面低于或平齐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远离基础层1的一面。
[0039] 承重层3可以为钢筋混凝土层,混凝土标号可以为C25、C30等,承重层3的厚度可以为20 cm‑40 cm。
[0040] 步骤S5:在承重层3上设置蓄水池壁4,蓄水池壁4与承重层3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得到蓄水装置。
[004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首先铺设基础层1,然后在基础层1上铺设透气支撑层2,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之后,在透气支撑层2上浇筑承重层3,使得承重层3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四周,待承重层3凝固后,承重层3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凝结为一体,承重层3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避免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外周出现渗漏现象。由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以便于批量生产,确保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尺寸和透气防渗功能统一,当蓄水装置包括多个预制透气防渗结构时,确保蓄水装置内的水质的一致性。另外,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可以预先制作,在施工现场不用准备制作透气防渗结构的原材料,不会产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因原材料粘附在制作设备上,或在制作的过程中原材料凝固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当透气防渗结构所需原材料量较小时,避免为确保原材料的充足而准备过多原材料造成的原材料的剩余现象。最后,在承重层3上设置蓄水池壁4,蓄水池壁4与承重层3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承重层3的顶面低于或平齐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远离基础层1的一面,使得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和透气支撑层2形成了空气流动通道,使空气能够从基础层1传导至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水中,以确保水质。
[0042] 在一种示例中,步骤S3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包括:步骤S311,将预制的支撑板52嵌设于透气支撑层2靠近承重层3的一面;
步骤S312,将预制的一个或多个防渗柱51设置于支撑板52上,多个防渗柱51自基
础层1至承重层3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0043] 在另一种示例中,步骤S3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包括:步骤S321,将预制的一个或多个层叠粘接固定的防渗柱51粘接于预制的支撑板52
上,得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
步骤S322,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设置于透气支撑层2上。
[0044] 如此,防渗柱51与支撑板52粘接固定,相邻两个防渗柱51粘接固定,提升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避免防渗柱51与支撑板52连接位置处以及相邻两个防渗柱51之间出现渗水现象。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5作为一个整体放置在透气支撑层2上,能够简化施工工序,便于施工。
[004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渗柱51的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表面改性剂加入到有机溶液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二,将颗粒物和二甲醚‑有机硅树脂添加至混合溶液中,得到湿态混合物;
步骤三,将湿态混合物放入防渗柱51模具中,振捣压实,并静置预设时间后脱模,
得到防渗柱51。
[0046] 具体实施时,按照蓄水装置中描述的重量比例将颗粒物、二甲醚‑有机硅树脂、表面改性剂、有机溶液在常温下搅拌均匀,放入预制好的透气防渗柱51的模具,振捣压实,12h‑48h后脱模,即可制得防渗柱51。
[0047] 具体地,首先将100‑200目数的沙子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冷却至室温,烘干后沙子的含水率小于1%,优选0.5%。然后,将烘干后的沙子与硅藻土颗粒充分混合,制得颗粒物。同时,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到有机溶液例如醋酸乙酯中,搅拌至聚二甲基硅氧烷充分溶解,制得混合溶液。之后,将颗粒物、二甲醚‑有机硅树脂添加至混合溶液中,并搅拌约30分钟,得到湿态混合物。最后,将湿态混合物放入预制好的透气防渗柱51的模具中,振捣压实,12h‑48h后脱模,即可得到防渗柱51。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上述的工艺制得的防渗柱51具有防渗透气功能,抗压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可适用于水利、工业污水、盐水等各种场景。
[0048]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