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

一种深基坑降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269624.7 申请日 2024-03-11 公开(公告)号 CN11786818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昌生; 施红政; 张厚泉; 高东; 王春科; 季秀卿; 马保林; 薛鹏飞; 杜奕廷; 杨志峰; 沈维嘉; 段敬元;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深基坑降 水 系统,属于过滤分离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滤水箱,滤水箱沿水平方向设置,滤水箱的周向 侧壁 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滤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抽水管,第一抽水管的一端贯穿滤水箱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一抽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 泵 ,滤水箱内设置有转盘,转盘内固设有第一转辊,第一转辊远离转盘的一端贯穿滤水箱,第一转辊与滤水箱转动连接,滤水箱的上方安装有带动第一转辊转动的驱动 电机 ,转盘的边线处连接有多个第一毛刷,本申请具有提高基坑降水作业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深基坑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水箱(1),滤水箱(1)沿水平方向设置,滤水箱(1)的周向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11),滤水箱(1)内设置有第一抽水管(12),第一抽水管(12)的一端贯穿滤水箱(1)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一抽水管(12)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121),滤水箱(1)内设置有转盘(2),转盘(2)内固设有第一转辊(21),第一转辊(21)远离转盘(2)的一端贯穿滤水箱(1),第一转辊(21)与滤水箱(1)转动连接,滤水箱(1)的上方安装有带动第一转辊(21)转动的驱动电机(3),转盘(2)的边线处连接有多个第一毛刷(22);所述第一转辊(21)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敲击组件(4),第一敲击组件(4)用于对滤水箱(1)的侧壁进行敲击,第一敲击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套筒(41)和第一敲击杆(42),第一固定套筒(41)设置在第一转辊(21)的一侧,第一固定套筒(41)与滤水箱(1)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吊杆(13),第一敲击杆(42)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筒(41)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一敲击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板(421),第一复位板(421)与第一固定套筒(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22),第一转辊(2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触发杆(211),第一触发杆(211)用于对第一敲击杆(42)进行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箱(1)的内顶壁开设有收纳槽(14),滤水箱(1)在收纳槽(14)处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15),第一毛刷(22)内固设有传动辊(221),传动辊(221)远离转盘(2)的一端伸入滑槽(15)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适配,传动辊(221)的另一端与转盘(2)转动连接,传动辊(221)在收纳槽(14)内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2211),收纳槽(14)内设置有与传动齿轮(2211)啮合的传动齿圈(16),传动齿圈(16)与滤水箱(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箱(1)上方设置有沉淀箱(5),第一抽水管(12)远离滤水箱(1)的一端伸入沉淀箱(5)内,第一抽水管(12)连通沉淀箱(5)和滤水箱(1),沉淀箱(5)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罐(6),回收罐(6)与沉淀箱(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管(61),第二抽水管(61)连通沉淀箱(5)和滤水箱(1),第二抽水管(61)的管壁安装有第二抽水泵(611),且第二抽水管(61)与沉淀箱(5)的连接处位于沉淀箱(5)的顶部,沉淀箱(5)与滤水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基座(51),基座(51)内开设有空腔(511),驱动电机(3)安装在空腔(511)内,第一转辊(21)远离转盘(2)的一端伸入空腔(511)内,第一转辊(21)伸入空腔(511)的端部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5)内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第一抽水管(12)与沉淀箱(5)的连接处位于过滤板(7)的上方,第二抽水管(61)与沉淀箱(5)的连接处位于过滤板(7)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选用双轴电机,沉淀箱(5)内设置有第二转辊(52),第二转辊(52)的一端伸入空腔(511)内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辊(52)的另一端贯穿过滤板(7),过滤板(7)内贯穿开设有用于第二转辊(52)穿过的避让孔(71),第二转辊(52)贯穿过滤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毛刷(5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7)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缺口(72),缺口(72)朝向滤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盒(73),输送盒(73)与过滤板(7)固定连接,输送盒(73)内设置有联动辊(731),联动辊(731)的一端贯穿输送盒(73),联动辊(731)贯穿输送盒(7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7311),第二转辊(52)上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7311)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2),输送盒(73)远离第二转辊(52)的一端贯穿沉淀箱(5),沉淀箱(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用于输送盒(73)穿过的避让槽(53),输送盒(73)设置有螺旋叶片(7312),螺旋叶片(7312)套设在联动辊(731)上且二者固定连接,螺旋叶片(7312)和联动辊(731)均贯穿避让槽(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盒(73)的内底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水孔(73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7)在缺口(72)处倾斜设置有导流板(74),导流板(74)沿远离避让槽(53)的方向向下倾斜,导流板(74)的顶部与过滤板(7)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辊(52)的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二敲击组件(8),第二敲击组件(8)用于对过滤板(7)进行敲击,第二敲击组件(8)包括第二固定套筒(81)和第二敲击杆(82),第二固定套筒(81)设置在第二转辊(52)的一侧,第二固定套筒(81)与过滤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吊杆(54),第二敲击杆(82)设置在第二固定套筒(81)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二敲击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板(821),第二复位板(821)与第二固定套筒(8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22),第二转辊(5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触发杆(523),第二触发杆(523)用于对第二敲击杆(82)进行挤压。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深基坑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过滤分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0003] 基坑降水主要方式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和深井井点降水等。其中对于深基坑而言,一般采用深井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周围施工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在降水井内设置井管和滤管,利用抽水设备把井内的地下水抽出。
[0004] 地下水中的杂物较多,在抽水过程中极易出现滤管被杂物堵塞而使水流无法正常流通,发生堵塞后工作人员需将井管和滤管从降水井内抽出进行维护,导致抽水工作暂停,存在有基坑降水作业效率低的缺陷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基坑降水作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包括滤水箱,滤水箱沿水平方向设置,滤水箱的周向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滤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抽水管,第一抽水管的一端贯穿滤水箱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一抽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滤水箱内设置有转盘,转盘内固设有第一转辊,第一转辊远离转盘的一端贯穿滤水箱,第一转辊与滤水箱转动连接,滤水箱的上方安装有带动第一转辊转动的驱动电机,转盘的边线处连接有多个第一毛刷。
[000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水过程中,地下水穿过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孔将地下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从而使地下水的杂物不易于进入滤水箱内,进而使第一抽水泵不易于被杂物堵塞而造成损坏,减少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由此使抽水工作不易于中止;驱动电机启动使第一转盘带动第一毛刷绕第一转辊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第一毛刷对滤水箱的第一过滤孔进行刷洗,由此使第一过滤孔不易于堵塞,进而减少暂停作业对第一过滤孔清理的次数。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提高降水作业效率的效果。
[0008]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辊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敲击组件,第一敲击组件用于对滤水箱的侧壁进行敲击,第一敲击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套筒和第一敲击杆,第一固定套筒设置在第一转辊的一侧,第一固定套筒与滤水箱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吊杆,第一敲击杆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筒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一敲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板,第一复位板与第一固定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转辊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触发杆,第一触发杆用于对第一敲击杆进行挤压
[0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辊转动使第一触发杆转动,当第一触发杆与第一敲击杆接触时,第一触发杆对第一敲击杆进行挤压,第一敲击杆受到挤压向靠近滤水箱内侧壁的方向运动,从而第一敲击杆对滤水箱的内侧壁进行撞击;当第一触发杆脱离第一敲击杆时,第一复位弹簧释放弹力使第一敲击杆复位。通过以上结构,使第一敲击杆反复对滤水箱内侧壁进行撞击,滤水箱内侧壁受到撞击而产生振动,从而通过共振使杂物不易于堵塞在第一过滤孔内。
[0010] 可选的,所述滤水箱的内顶壁开设有收纳槽,滤水箱在收纳槽处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第一毛刷内固设有传动辊,传动辊远离转盘的一端伸入滑槽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适配,传动辊的另一端与转盘转动连接,传动辊在收纳槽内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收纳槽内设置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圈,传动齿圈与滤水箱固定连接。
[00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毛刷绕第一转辊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毛刷使传动辊绕第一转辊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传动辊使传动齿轮沿传动齿圈滚动,由此传动齿轮使传动辊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进而使第一毛刷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通过以上结构,第一毛刷在公转的同时自转,提高了第一毛刷对第一过滤孔的清洁能力。
[0012] 可选的,所述滤水箱上方设置有沉淀箱,第一抽水管远离滤水箱的一端伸入沉淀箱内,第一抽水管连通沉淀箱和滤水箱,沉淀箱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罐,回收罐与沉淀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管,第二抽水管连通沉淀箱和滤水箱,第二抽水管的管壁安装有第二抽水泵,且第二抽水管与沉淀箱的连接处位于沉淀箱的顶部,沉淀箱与滤水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内开设有空腔,驱动电机安装在空腔内,第一转辊远离转盘的一端伸入空腔内,第一转辊伸入空腔的端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抽水管将滤水箱内的地下水抽到沉淀箱内,地下水进入沉淀箱后,地下水中的固定沉淀物由于重力作用下沉到沉淀箱的底部,第二抽水管将上部的地下水抽到回收罐内再次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014] 可选的,所述沉淀箱内固定连接有过滤板,第一抽水管与沉淀箱的连接处位于过滤板的上方,第二抽水管与沉淀箱的连接处位于过滤板的下方。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沉淀箱的地下水会穿过过滤板,过滤板对地下水进行二次过滤,从而进一步减少地下水中的杂物。
[0016]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选用双轴电机,沉淀箱内设置有第二转辊,第二转辊的一端伸入空腔内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辊的另一端贯穿过滤板,过滤板内贯穿开设有用于第二转辊穿过的避让孔,第二转辊贯穿过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毛刷。
[001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使第二转辊转动,第二转辊使第二毛刷转动,从而第二毛刷对过滤板进行刷洗,由此使过滤板不易于堵塞。
[0018] 可选的,所述过滤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缺口,缺口朝向滤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盒,输送盒与过滤板固定连接,输送盒内设置有联动辊,联动辊的一端贯穿输送盒,联动辊贯穿输送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第二转辊上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输送盒远离第二转辊的一端贯穿沉淀箱,沉淀箱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用于输送盒穿过的避让槽,输送盒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套设在联动辊上且二者固定连接,螺旋叶片和联动辊均贯穿避让槽。
[00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毛刷转动过程中,第二毛刷将过滤板从地下水中过滤出来的杂物推动至输送盒内,同时第二转辊转动时通过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使联动辊转动,联动辊通过螺旋叶片将输送盒内的杂物输送至沉淀箱外侧。
[0020] 可选的,所述输送盒的内底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00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毛刷经过缺口时,第二毛刷会推动地下水穿过缺口掉落至输送盒内,进入输送盒内的地下水会穿过透水孔回流至沉淀箱底部。
[0022] 可选的,所述过滤板在缺口处倾斜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沿远离避让槽的方向向下倾斜,导流板的顶部与过滤板固定连接。
[002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毛刷推动地下水穿过缺口后,地下水沿导流板流动,从而地下水流动至输送盒的端部,增加地下水的行程,由此减少地下水被螺旋叶片推至沉淀箱外侧。
[0024]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辊的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二敲击组件,第二敲击组件用于对过滤板进行敲击,第二敲击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套筒和第二敲击杆,第二固定套筒设置在第二转辊的一侧,第二固定套筒与过滤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吊杆,第二敲击杆设置在第二固定套筒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二敲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板,第二复位板与第二固定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转辊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触发杆,第二触发杆用于对第二敲击杆进行挤压。
[002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辊转动使第二触发杆转动,当第二触发杆与第二敲击杆接触时,第二触发杆对第二敲击杆进行挤压,第二敲击杆受到挤压向靠近过滤板的方向运动,从而第二敲击杆对过滤板进行撞击;当第二触发杆脱离第二敲击杆时,第二复位弹簧释放弹力使第二敲击杆复位。通过以上结构,使第二敲击杆反复对过滤板进行撞击,过滤板受到撞击而产生振动,从而通过共振使杂物不易于堵塞在过滤板内。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降水过程中,滤水箱内侧壁和过滤板均持续被刷洗和反复被撞击,从而使杂物不
易于堵塞在第一过滤孔和过滤板内,从而减少暂停作业进行清理的次数,节约时间,由此提高了降水工作效率;
地下水先经过第一过滤孔进行第一次过滤,再经过过滤板进行第二次过滤,然后
在沉淀箱内进行沉淀,最后第二抽水管将地下水抽到回收罐内回收再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清理第一过滤孔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一敲击组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二过滤孔清理方式和输送盒内杂物输送方式的局部
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二敲击组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二敲击组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8] 图中,1、滤水箱;11、第一过滤孔;12、第一抽水管;121、第一抽水泵;13、第一吊杆;14、收纳槽;15、滑槽;16、传动齿圈;2、转盘;21、第一转辊;211、第一触发杆;2111、第一连接部;2112、第一挤压部;22、第一毛刷;221、传动辊;2211、传动齿轮;3、驱动电机;4、第一敲击组件;41、第一固定套筒;42、第一敲击杆;421、第一复位板;422、第一复位弹簧;5、沉淀箱;
51、基座;511、空腔;512、安装座;52、第二转辊;521、第二毛刷;522、主动锥齿轮;523、第二触发杆;5231、第二连接部;5232、第二挤压部;53、避让槽;54、第二吊杆;6、回收罐;61、第二抽水管;611、第二抽水泵;7、过滤板;71、避让孔;72、缺口;73、输送盒;731、联动辊;7311、从动锥齿轮;7312、螺旋叶片;732、透水孔;74、导流板;75、第二过滤孔;8、第二敲击组件;81、第二固定套筒;82、第二敲击杆;821、第二复位板;822、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
[0031] 参考图1,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包括滤水箱1,滤水箱1沿水平方向放置,滤水箱1的上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沉淀箱5,沉淀箱5与滤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管12,第一抽水管12连通滤水箱1和沉淀箱5,第一抽水管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抽水管12相对设置,第一抽水管12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121,沉淀箱5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罐6,回收罐6与沉淀箱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管61,第二抽水管61连通沉淀箱5和回收罐6,第二抽水管61的管壁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611。
[0032] 地下水经过第一次过滤后进入滤水箱1内,第一抽水泵121启动将滤水箱1内的地下水抽取至沉淀箱5内,进入沉淀箱5的地下水在沉淀箱5内经过第二次过滤和沉淀,第二抽水泵611启动将沉淀箱5内经过第二次过滤和沉淀的地下水抽取至回收罐6内回收再利用。
[0033] 参考图1,滤水箱1的周向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11,滤水箱1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转盘2,转盘2的边线处连接有多个第一毛刷2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毛刷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毛刷22相对设置在转盘2的两侧。
[0034] 参考图2,滤水箱1的内顶壁环形开设有收纳槽14,滤水箱1在收纳槽14处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15,滤水箱1在收纳槽14内固定连接有传动齿圈16,滑槽15的直径小于传动齿圈16的直径。
[0035] 参考图2,第一毛刷22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传动辊221,传动辊221与第一毛刷22固定连接,传动辊221的底部与转盘2转动连接,传动辊221的顶部伸入滑槽15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适配,传动辊221在收纳槽14内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与传动齿圈16的传动齿轮2211。
[0036] 参考图1和图2,沉淀箱5与滤水箱1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基座51,基座51的顶部和沉淀箱5固定连接,基座51的底部与滤水箱1固定连接,基座51内开设有空腔511,空腔51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3和安装座512,安装座512与基座51在空腔511处的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安装在安装座512内且二者之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选用双轴电机,驱动电机3位于下方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辊21,第一转辊21远离驱动电机3的一端伸入滤水箱1内与转盘2固定连接,第一转辊21与滤水箱1之间转动连接。
[0037] 驱动电机3带动第一转辊21转动,第一转辊21转动带动转盘2转动,转盘2通过传动辊221带动第一毛刷22绕第一转辊21的中心轴线转动,同时转盘2通过传动辊221带动传动齿轮2211沿传动齿圈16滚动,传动辊221的顶部沿滑槽15滚动,传动辊221带动第一毛刷22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从而第一毛刷22对滤水箱1的内侧壁进行刷洗。
[0038] 参考图2和图3,第一转辊21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敲击组件4,第一敲击组件4用于对滤水箱1的内侧壁进行敲击,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敲击组件4设置有两个,第一敲击组件4和第一毛刷22交错设置,且第一敲击组件4和第一毛刷22绕第一转辊21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设置。
[0039] 参考图2和图3,第一敲击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套筒41和第一敲击杆42,第一固定套筒4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转辊21的一侧,第一固定套筒41与滤水箱1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吊杆13,第一敲击杆42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筒41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一敲击杆42远离第一转辊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板421,第一复位板421与第一固定套筒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22,第一复位弹簧422套设在第一敲击杆42上。
[0040] 参考图2和图3,第一转辊21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触发杆211,第一触发杆211的数量与第一敲击组件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且第一触发杆21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触发杆21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1和第一挤压部2112,第一连接部2111远离第一挤压部2112的一端与第一转辊2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1呈球状,第一连接部2111用于对第一敲击杆42进行挤压。
[0041] 第一转辊21转动带动第一触发杆211转动,当第一挤压部2112与第一敲击杆42抵接后,第一挤压部2112挤压第一敲击杆42,从而第一敲击杆42对滤水箱1的内侧壁进行敲击,此时第一复位弹簧422处于拉伸状态;当第一挤压部2112远离第一敲击杆42后,第一复位弹簧422释放弹力通过第一复位板421带动第一敲击杆42复位,由此使第一敲击杆42对滤水箱1的内侧壁反复敲击。
[0042] 参考图1和图4,沉淀箱5内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过滤板7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75,第二过滤孔75的直径小于第一过滤孔11的直径,第一抽水管12的出水口在过滤板7的上方,第二抽水管61的进水口在过滤板7的下方。
[0043] 参考图2、图4和图5,驱动电机3位于上方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辊52,第二转辊52远离驱动电机3的一端贯穿过滤板7,过滤板7内贯穿开设有用于第二转辊52穿过的避让孔71,第二转辊52贯穿过滤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毛刷52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毛刷52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毛刷521相对设置在第二转辊52的两侧。
[0044] 参考图1和图4,过滤板7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缺口72,缺口72设置有两个,两个缺口72相对开设在过滤板7的两侧,缺口72的下方设置有输送盒73,输送盒73与过滤板7固定连接,输送盒73远离第二转辊52的一端贯穿沉淀箱5并伸出至外侧,沉淀箱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用于输送盒73穿过的避让槽53,输送盒73的内底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水孔732,透水孔
732的直径和第二过滤孔75的直径相等,透水孔732开设在输送盒73在沉淀箱5内的部分。
[0045] 参考图4,过滤板7在缺口72处倾斜设置有导流板74,导流板74沿远离避让槽53的方向向下倾斜,导流板74的顶部与过滤板7固定连接。
[0046] 参考图1、图4和图5,输送盒73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联动辊731,联动辊731靠近第二转辊52的一端贯穿输送盒73,联动辊731贯穿输送盒7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7311,第二转辊52上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7311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2,输送盒73设置有螺旋叶片7312,螺旋叶片7312套设在联动辊731上且二者固定连接,螺旋叶片7312和联动辊
731均贯穿避让槽53。
[0047] 驱动电机3启动带动第二转辊52转动,第二转辊52带动第二毛刷521转动,从而第二毛刷521对过滤板7进行刷洗,同时第二毛刷521将第二过滤孔过滤出来的杂物推动至缺口72内,进入缺口72内的杂物沿导流板74的倾斜方向流动至输送盒73内;第二转辊52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522转动,主动锥齿轮522带动从动锥齿轮7311转动,从动锥齿轮7311带动联动辊731转动,联动辊731带动螺旋叶片7312转动,从而螺旋叶片7312将输送盒73内的杂物输送至沉淀箱5外侧;地下水沿导流板74进入输送盒73后,地下水穿过透水孔732进入沉淀箱5底部。
[0048] 参考图4和图6,第二转辊52的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二敲击组件8,第二敲击组件8用于对过滤板7进行敲击,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敲击组件8设置有两个,第二敲击组件8和输送盒73交错设置,且第二敲击组件8和输送盒73绕第二转辊52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设置。
[0049] 参考图6和图7,第二敲击组件8包括第二固定套筒81和第二敲击杆82,第二固定套筒8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转辊52的一侧,第二固定套筒81与过滤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吊杆54,第二敲击杆82设置在第二固定套筒81内且二者滑动适配,第二敲击杆82靠近过滤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板821,第二复位板821与第二固定套筒8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22,第二复位弹簧822套设在第二敲击杆82上。
[0050] 参考图6和图7,第二转辊52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触发杆523,第二触发杆523的数量与第二敲击组件8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触发杆523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触发杆523包括第二连接部5231和第二挤压部5232,第二连接部5231远离第二挤压部5232的一端与第二转辊5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5231呈球状,第二连接部5231用于对第二敲击杆82进行挤压。
[0051] 第二转辊52转动带动第二触发杆523转动,当第二挤压部5232与第二敲击杆82抵接后,第二挤压部5232挤压第二敲击杆82,从而第二敲击杆82对过滤板7进行敲击,此时第二复位弹簧822处于拉伸状态;当第二挤压部5232远离第二敲击杆82后,第二复位弹簧822释放弹力通过第二复位板821带动第二敲击杆82复位,由此使第二敲击杆82对过滤板7反复敲击。
[005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深基坑降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驱动电机3启动带动第一转辊21转动,同时驱动电机3带动第二转辊52转动。第一转辊21通过转盘2带动第一毛刷22绕第一转辊21的中心轴线转动,同时第一毛刷22绕自身轴线转动,由此第一毛刷22对滤水箱1内侧壁进行刷洗;第一转辊21转动过程中,第一触发杆211使第一敲击杆42反复敲击滤水箱1内侧壁。第二转辊52通过第二毛刷521对过滤板7进行刷洗,第二转辊52在转动过程中,第二触发杆523使第二敲击杆82反复敲击过滤板7。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提高降水作业效率的效果。
[005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