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明挖隧道排水结构

明挖隧道排结构

申请号 CN202211142044.9 申请日 2022-09-20 公开(公告)号 CN115419088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亚子; 唐高洪; 陈康; 叶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明挖隧道排 水 结构,主要有侧边沟、横截沟、输水结构等组成。侧边沟可以快速排出隧道横坡向雨水。设置在隧道洞口附近的横截沟可减少雨水进入隧道暗埋段。设置在隧道纵坡最低点处的横截沟可将进入隧道暗埋段内的雨水快速引导至 泵 房排出。设置在横截沟附近的输水结构可以将渗入路面以下汇集在横截沟侧墙处的雨水引出。设置在 沥青 面层 侧部的泄水孔道可以在雨期及时将渗入路面以下的雨水及时引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明挖隧道的沥青路面容易 变形 和形成 坑槽 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明挖隧道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截沟,所述明挖隧道的路面结构包括底板和铺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沥青面层,所述沥青面层中形成有沿所述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贯通所述沥青面层,所述底板中开设有所述横截沟,所述横截沟与所述通槽同向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中部,所述横截沟连接于房;
一体式盖板,浇筑于所述通槽中,所述一体式盖板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横截沟的下渗孔道;
侧边沟,所述沥青面层的侧部开设有所述侧边沟,所述侧边沟沿所述明挖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侧边沟与所述横截沟交叉设置;
输水结构,所述沥青面层的靠近所述通槽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缺口,所述输水结构嵌设于所述缺口中,所述输水结构包括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的渗水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渗水层上的引水层,所述渗水层包括填充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引水层之间的滤水碎石以及埋设于所述滤水碎石的疏水管,所述疏水管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疏水管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层为无纺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浇筑于所述底板上的找平层和铺设于所述找平层上的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与所述找平层的交接处通过泄水孔道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道倾斜设置,所述泄水孔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疏水管的端部,所述泄水孔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具有在所述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部,两所述侧部分别开设有所述侧边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沟设置于所述明挖隧道的低洼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沟的沟底延伸至所述底板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沟的沟底与所述侧边沟的沟底齐平。

说明书全文

明挖隧道排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挖隧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明挖隧道工程中,隧道排水系统主要是起到将进入隧道雨水引入房的作用,然后通过潜水泵将泵房内雨水抽排进水体排水管网中。
[0003] 目前,明挖隧道路面多为沥青路面,渗入沥青路面空隙中的水,逐渐下渗直至隧道的混凝土底板中。由于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进而产生水压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循环作用,水分逐渐渗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得沥青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聚力,导致沥青膜从骨料表面脱离,造成沥青混合料剥落、松散,继而产生沥青表面的坑槽、推挤变形等损坏现象。
[0004]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明挖隧道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明挖隧道的沥青路面容易变形和形成坑槽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包括:
[0007] 横截沟,所述明挖隧道的路面结构包括底板和铺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沥青面层,所述沥青面层中形成有沿所述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贯通所述沥青面层,所述底板中开设有所述横截沟,所述横截沟与所述通槽同向设置且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中部,所述横截沟连接于泵房;
[0008] 一体式盖板,浇筑于所述通槽中,所述一体式盖板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横截沟的下渗孔道;
[0009] 侧边沟,所述沥青面层的侧部开设有所述侧边沟,所述侧边沟沿所述明挖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侧边沟与所述横截沟交叉设置;
[0010] 输水结构,所述沥青面层的靠近所述通槽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缺口,所述输水结构嵌设于所述缺口中,所述输水结构包括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的渗水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渗水层上的引水层,所述渗水层包括填充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引水层之间的滤水碎石以及埋设于所述滤水碎石的疏水管,所述疏水管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疏水管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层为无纺布层。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浇筑于所述底板上的找平层和铺设于所述找平层上的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与所述找平层的交接处通过泄水孔道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泄水孔道倾斜设置,所述泄水孔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疏水管的端部,所述泄水孔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侧边沟。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面层具有在所述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部,两所述侧部分别开设有所述侧边沟。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横截沟设置于所述明挖隧道的低洼处。
[0016] 进一步的,所述侧边沟的沟底延伸至所述底板中。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横截沟的沟底与所述侧边沟的沟底齐平。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解决了隧道排水系统难以排出下渗至隧道路面雨水的难题,可有效地改善在下渗雨水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坑槽、推挤变形病害的发生率,提高了隧道行车舒适性和安全度,减少了隧道路面养护的频率,降低了隧道运营期的管养成本。附图说明
[0019]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泄水孔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排水结构,包括:横截沟1、一体式盖板2、侧边沟3和输水结构4。
[0027] 在本实施例中,明挖隧道的路面结构5包括沥青面层51和底板52。沥青面层51铺设于底板52的上部。沥青面层51中形成有沿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通槽。通槽的槽底贯通沥青面层51。
[0028] 沥青面层又包括找平层512和沥青层511。其中,找平层512浇筑于底板的上部。沥青层511铺设于找平层的上部。
[0029] 底板52中开设有横截沟1。具体的,横截沟开设于底板的上表面内。横截沟1与通槽同向设置且设置于通槽的中部。横截沟1连接于泵房6。
[0030] 一体式盖板2浇筑于通槽中。一体式盖板2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于横截沟1的下渗孔道。具体的,一体式盖板包括混凝土和盖板本体。其中,横截沟的相对两侧的外部浇筑有混凝土,盖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嵌设于横截沟的相对两侧的混凝土中。盖板本体对准于横截沟。
[0031] 沥青面层51的侧部开设有侧边沟3。侧边沟3沿明挖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侧边沟3与横截沟1交叉设置。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沥青面层51具有在明挖隧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部,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侧边沟3。侧边沟3的沟底延伸至底板52中。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横截沟1设置于明挖隧道的低洼处。横截沟1的沟底与侧边沟3的沟底齐平。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沥青面层51的靠近通槽的一侧的下部形成有缺口。输水结构4嵌设于缺口中。
[0035] 具体的,输水结构4包括防水层41、渗水层42以及引水层43。其中,渗水层42铺设于防水层41的上部。引水层43铺设于渗水层42的上部。
[0036] 渗水层42包括滤水碎石421和疏水管422。滤水碎石421填充于防水层41和引水层43之间。疏水管422埋设于滤水碎石421。疏水管422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进水孔。疏水管422连通于侧边沟3。
[0037] 引水层43为无纺布层。在浇筑输水结构时,引水层能防止找平层的混凝土砂浆封堵于疏水管的进水孔。在本实施例中,疏水管为矩形管。滤水碎石分别设置于疏水管的相对两侧。疏水管的外径适配于滤水碎石的层厚。
[0038]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沥青层与找平层的交接处通过泄水孔道513连通于侧边沟。
[0039] 进一步的,泄水孔道513倾斜设置。泄水孔道513的上端连接于疏水管的端部。泄水孔道513的下端连通于侧边沟。
[0040] 本发明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解决了雨期隧道内排水不畅及雨水下渗后难以排出而造成路面病害的难题。本发明的明挖隧道排水结主要有侧边沟、横截沟、输水结构等组成。侧边沟可以快速排出隧道横坡向雨水。设置在隧道洞口附近的横截沟可减少雨水进入隧道暗埋段。设置在隧道纵坡最低点处的横截沟可将进入隧道暗埋段内的雨水快速引导至泵房排出。设置在横截沟附近的输水结构可以将渗入路面以下汇集在横截沟侧墙处的雨水引出。设置在沥青面层侧部的泄水孔道可以在雨期及时将渗入路面以下的雨水及时引出。
[0041] 本发明的明挖隧道排水结构解决了隧道排水系统难以排出下渗至隧道路面雨水的难题,可有效地改善在下渗雨水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坑槽、推挤变形病害的发生率,提高了隧道行车舒适性和安全度,减少了隧道路面养护的频率,降低了隧道运营期的管养成本。
[0042]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