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2011348556.1 申请日 2020-11-26 公开(公告)号 CN112482279B 公开(公告)日 2022-02-01
申请人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发明人 曹洪斌; 常丽君; 徐占杰; 张晶; 魏丹; 徐占琪; 牟凯; 任柏寒; 王国健; 郑黎黎;
摘要 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交通控制护栏领域。所述 支撑 杆主体与凹槽Ⅰ、凹槽Ⅱ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支撑 块 主体的上端,且固定杆位于两个 外壳 之间;所述一个 连接杆 通过 轴承 连接在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上设有转动杆的一侧,另一个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另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上的转动杆的圆孔内;不仅能通过球形外壳解决多组护栏同时翻倒的问题,而且通过联动装置能使一组护栏受外 力 时,相邻的护栏反向运动,减小其翻倒的可能;本 发明 还可以辅助清洁路面的积 雪 ,提高清雪效率;本发明在单向车道早晚高峰时,可以调节相邻护栏之间的 角 度,以增大拥堵车道的车辆通过效率,减缓早晚高峰的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多组
护栏,每组护栏包括顶杆(1)、底杆(4)、联动装置(6)、清洁装置(7)、两个支撑杆(3)、两个支撑(5)和多个支杆(2);所述顶杆(1)包括顶杆主体(1‑1)和两个竖向贯穿顶杆主体(1‑1)的卡槽(1‑2);
每个所述支撑杆(3)包括支撑杆主体(3‑1)、转动杆(3‑2)、转轴(3‑3)、球形外壳(3‑5)、实心球(3‑6);所述支撑杆主体(3‑1)固定连接在球形外壳(3‑5)的上端;所述球形外壳(3‑
5)内部设有实心球(3‑6);所述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设有槽;所述转动杆(3‑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侧面的槽内;所述转动杆(3‑2)的侧面设有圆孔(3‑4);
所述底杆(4)包括杆Ⅰ(4‑1)、两个圆杆(4‑2)、两个杆Ⅱ(4‑3);所述两个圆杆(4‑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杆Ⅰ(4‑1)的两侧;每个所述杆Ⅱ(4‑3)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杆Ⅰ(4‑1)的另一端;
每个所述支撑块(5)包括支撑块主体(5‑1);所述支撑块主体(5‑1)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装置;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弧形挡块(5‑2)、外壳(5‑3)、环形槽Ⅰ(5‑4)、凹槽Ⅰ(5‑5)、凹槽Ⅱ(5‑6)、环形槽Ⅱ(5‑7)、弧形滑条(5‑8);所述外壳(5‑3)固定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的内部,且外壳(5‑3)的顶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环形槽Ⅰ(5‑4)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的顶端,且环形槽Ⅰ(5‑4)与外壳(5‑3)同轴;所述环形槽Ⅱ(5‑7)设置在环形槽Ⅰ(5‑4)的侧面,且环形槽Ⅱ(5‑7)与环形槽Ⅰ(5‑4)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挡块(5‑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条(5‑8),且弧形挡块(5‑2)与环形槽Ⅰ(5‑4)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滑条(5‑8)与环形槽Ⅱ(5‑7)滑动配合;所述凹槽Ⅰ(5‑5)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上,且凹槽Ⅰ(5‑5)与环形槽Ⅰ(5‑4)连通;所述凹槽Ⅱ(5‑6)设置在外壳(5‑3)的顶端,且凹槽Ⅱ(5‑6)与环形槽Ⅰ(5‑4)、外壳(5‑3)内部的空腔连通;
所述联动装置(6)包括连杆(6‑1)、两个连接杆(6‑2)、固定杆(6‑3);所述连杆(6‑1)设为U形,所述固定杆(6‑3)的侧面顶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6‑1);所述一个连接杆(6‑2)固定连接在连杆(6‑1)的侧面顶端,另一个连接杆(6‑2)固定连接在连杆(6‑1)另一侧的侧面底端;
所述顶杆主体(1‑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杆Ⅱ(4‑3)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多个支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杆主体(1‑1)的下端,一部分支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Ⅰ(4‑1)的上端,另一部分支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Ⅱ(4‑3)的上端;所述清洁装置(7)设置在圆杆(4‑2)上,且清洁装置(7)与卡槽(1‑2)滑动配合;所述球形外壳(3‑5)设置在外壳(5‑3)内,且球形外壳(3‑5)与外壳(5‑3)相匹配,球形外壳(3‑5)与外壳(5‑3)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杆主体(3‑
1)与凹槽Ⅰ(5‑5)、凹槽Ⅱ(5‑6)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6‑3)固定连接在支撑块主体(5‑1)的上端,且固定杆(6‑3)位于两个外壳(5‑3)之间;所述一个连接杆(6‑2)通过轴承连接在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3‑1)上设有转动杆(3‑2)的一侧,另一个连接杆(6‑2)通过轴承连接在另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3‑1)上的转动杆(3‑2)的圆孔(3‑4)内;
所述清洁装置(7)包括两个推杆(7‑1)、滑道(7‑2)、清洁板(7‑3);所述两个推杆(7‑1)固定连接在清洁板(7‑3)上,且每个推杆(7‑1)上设有滑道(7‑2);所述圆杆(4‑2)与滑道(7‑
2)滑动配合;所述推杆(7‑1)与对应的卡槽(1‑2)过盈配合;所述清洁板(7‑3)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挡块(5‑2)的弧长大于凹槽Ⅰ(5‑5)、凹槽Ⅱ(5‑6)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3)内圆面的面积等于球形外壳(3‑5)外表面的面积的四分之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球(3‑6)的材质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需要推动一组或者多组护栏,使护栏倾斜。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交通控制护栏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没有红绿灯的辅路的十字路口,早晚高峰会造成拥堵,而一些道路会出现一侧道路拥挤,另一侧道路车辆较少的情况,例如早高峰时南向车道拥挤,晚高峰时北向车道拥挤这种情况,而两个车道之间的护栏不能调节度,导致车辆拥堵难以缓解;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护栏大都为固定连接,导致护栏在受外撞击时极有可能多组护栏同时翻倒甚至一排护栏都翻倒,导致维修成本较高;而且在北方,冬天都会下,一般清理顺序为先主干路后辅路,最后是一些较为偏僻的道路,而辅路没有清理很容易造车车辆失控,导致驾驶员车辆甚至其自身受到伤害,单靠清洁工人使用清洁工具清理又较为费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多组护栏之间固定连接,难以缓解车辆堵塞以及多组护栏翻倒后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4]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多组护栏,每组护栏包括顶杆、底杆、联动装置、清洁装置、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和多个支杆;所述顶杆包括顶杆主体和两个竖向贯穿顶杆主体的卡槽;
[0006] 每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主体、转动杆、转轴、球形外壳、实心球;所述支撑杆主体固定连接在球形外壳的上端;所述球形外壳内部设有实心球;所述支撑杆主体的侧面设有槽;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杆主体侧面的槽内;所述转动杆的侧面设有圆孔;
[0007] 所述底杆包括杆Ⅰ、两个圆杆、两个杆Ⅱ;所述两个圆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杆Ⅰ的两侧;每个所述杆Ⅱ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杆Ⅰ的另一端;
[0008] 每个所述支撑块包括支撑块主体;所述支撑块主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装置;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弧形挡块、外壳、环形槽Ⅰ、凹槽Ⅰ、凹槽Ⅱ、环形槽Ⅱ、弧形滑条;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支撑块主体的内部,且外壳的顶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环形槽Ⅰ设置在支撑块主体的顶端,且环形槽Ⅰ与外壳同轴;所述环形槽Ⅱ设置在环形槽Ⅰ的侧面,且环形槽Ⅱ与环形槽Ⅰ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挡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条,且弧形挡块与环形槽Ⅰ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滑条与环形槽Ⅱ滑动配合;所述凹槽Ⅰ设置在支撑块主体上,且凹槽Ⅰ与环形槽Ⅰ连通;所述凹槽Ⅱ设置在外壳的顶端,且凹槽Ⅱ与环形槽Ⅰ、外壳内部的空腔连通;
[0009]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杆、两个连接杆、固定杆;所述连杆设为U形,所述固定杆的侧面顶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所述一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连杆的侧面顶端,另一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连杆另一侧的侧面底端;
[0010] 所述顶杆主体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的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杆Ⅱ固定连接在顶杆主体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多个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的下端,一部分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Ⅰ的上端,另一部分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Ⅱ的上端;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圆杆上,且清洁装置与卡槽滑动配合;所述球形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且球形外壳与外壳相匹配,球形外壳与外壳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杆主体与凹槽Ⅰ、凹槽Ⅱ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块主体的上端,且固定杆位于两个外壳之间;所述一个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上设有转动杆的一侧,另一个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另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上的转动杆的圆孔内;
[0011] 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1)根据需要推动一组或者多组护栏,使护栏倾斜。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仅能通过球形外壳解决多组护栏同时翻倒的问题,而且通过联动装置能使一组护栏受外力时,相邻的护栏反向运动,减小其翻倒的可能;本发明还可以辅助清洁路面的积雪,提高清雪效率;本发明在单向车道早晚高峰时,可以调节相邻护栏之间的角度,以增大拥堵车道的车辆通过效率,减缓早晚高峰的压力。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顶杆的俯视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支撑杆的主视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底杆的俯视图;
[0018]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支撑块的主视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支撑块的俯视图;
[0020]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联动装置与多组护栏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0023]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调节护栏倾斜角度以增大堵塞车道车辆通过效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多组护栏,每组护栏包括顶杆1、底杆4、联动装置6、清洁装置7、两个支撑杆3、两个支撑块5和多个支杆2;所述顶杆1包括顶杆主体1‑1和两个竖向贯穿顶杆主体1‑1的卡槽1‑2;
[0026] 每个所述支撑杆3包括支撑杆主体3‑1、转动杆3‑2、转轴3‑3、球形外壳3‑5、实心球3‑6;所述支撑杆主体3‑1固定连接在球形外壳3‑5的上端;所述球形外壳3‑5内部设有实心球3‑6;所述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设有槽;所述转动杆3‑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侧面的槽内;所述转动杆3‑2的侧面设有圆孔3‑4;
[0027] 所述底杆4包括杆Ⅰ4‑1、两个圆杆4‑2、两个杆Ⅱ4‑3;所述两个圆杆4‑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杆Ⅰ4‑1的两侧;每个所述杆Ⅱ4‑3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杆Ⅰ4‑1的另一端;
[0028] 每个所述支撑块5包括支撑块主体5‑1;所述支撑块主体5‑1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装置;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弧形挡块5‑2、外壳5‑3、环形槽Ⅰ5‑4、凹槽Ⅰ5‑5、凹槽Ⅱ5‑6、环形槽Ⅱ5‑7、弧形滑条5‑8;所述外壳5‑3固定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的内部,且外壳5‑3的顶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环形槽Ⅰ5‑4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的顶端,且环形槽Ⅰ5‑4与外壳5‑3同轴;所述环形槽Ⅱ5‑7设置在环形槽Ⅰ5‑4的侧面,且环形槽Ⅱ5‑7与环形槽Ⅰ5‑4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挡块5‑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条5‑8,且弧形挡块5‑2与环形槽Ⅰ5‑4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滑条5‑8与环形槽Ⅱ5‑7滑动配合;所述凹槽Ⅰ5‑5设置在支撑块主体5‑1上,且凹槽Ⅰ5‑5与环形槽Ⅰ5‑4连通;所述凹槽Ⅱ5‑6设置在外壳5‑3的顶端,且凹槽Ⅱ5‑6与环形槽Ⅰ5‑4、外壳5‑3内部的空腔连通;
[0029] 所述联动装置6包括连杆6‑1、两个连接杆6‑2、固定杆6‑3;所述连杆6‑1设为U形,所述固定杆6‑3的侧面顶端通过轴连接有连杆6‑1;所述一个连接杆6‑2固定连接在连杆6‑1的侧面顶端,另一个连接杆6‑2固定连接在连杆6‑1另一侧的侧面底端;
[0030] 所述顶杆主体1‑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杆Ⅱ4‑3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主体3‑1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多个支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杆主体1‑1的下端,一部分支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Ⅰ4‑1的上端,另一部分支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杆Ⅱ4‑3的上端;所述清洁装置7设置在圆杆4‑2上,且清洁装置7与卡槽1‑2滑动配合;所述球形外壳3‑5设置在外壳5‑3内,且球形外壳3‑5与外壳5‑3相匹配,球形外壳3‑5与外壳5‑3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杆主体3‑1与凹槽Ⅰ5‑5、凹槽Ⅱ5‑6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
6‑3固定连接在支撑块主体5‑1的上端,且固定杆6‑3位于两个外壳5‑3之间;所述一个连接杆6‑2通过轴承连接在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3‑1上设有转动杆3‑2的一侧,另一个连接杆
6‑2通过轴承连接在另一组护栏的支撑杆主体3‑1上的转动杆3‑2的圆孔3‑4内。
[0031]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清洁装置7包括两个推杆7‑1、滑道7‑2、清洁板7‑3;所述两个推杆7‑1固定连接在清洁板7‑3上,且每个推杆7‑1上设有滑道7‑2;所述圆杆4‑2与滑道7‑2滑动配合;所述推杆7‑1与对应的卡槽1‑2过盈配合。便于清洁公路上的雪,推杆7‑1与对应的卡槽1‑2防止推杆7‑1、清洁板7‑3晃动,影响车辆行驶。
[0032]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清洁板7‑3表面涂有反光材料。使冬天的夜晚,护栏因疏导交通而移动后,驾驶员能通过反光材料看到护栏位置。
[0033]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弧形挡块5‑2的弧长大于凹槽Ⅰ5‑5、凹槽Ⅱ5‑6的长度。使弧形挡块5‑2能将凹槽Ⅰ5‑5、凹槽Ⅱ5‑6完全遮挡住,避免清雪时,护栏在凹槽Ⅰ5‑5、凹槽Ⅱ5‑6内滑动导致护栏倾斜。
[0034]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外壳5‑3内圆面的面积等于球形外壳3‑5外表面的面积的四分之三。使球形外壳3‑5能在外壳5‑3内转动。
[0035]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实心球3‑6的材质为。当护栏受外力倾斜时,除通过联动装置7减小护栏翻倒的概率外,实心球3‑6可以在球形外壳3‑5内晃动到最高点后,反向运动,缓冲护栏受到的外力。
[0036] 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记载了一种混合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1)根据需要推动一组或者多组护栏,使护栏倾斜。交警可以推动护栏一侧的支撑块5,支撑块5带动其上端的支撑杆3移动,支撑杆3带动顶杆1、支杆2、底杆4移动,并且同一组护栏上的另一个支撑杆3下端的球形外壳3‑5在外壳5‑3内转动,使该组护栏与相邻的护栏之间倾斜一定角度,进而放大车辆堵塞车道的车辆出口,使车辆能向左、向右或者向前行驶,减缓拥堵车道的交通压力。
[003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实用本发明进行清雪时,转动弧形挡块5‑2,使弧形挡块5‑2移动至与凹槽Ⅰ5‑5、凹槽Ⅱ5‑6重合,然后推动推杆7‑1,使推杆7‑1脱离卡槽1‑2,然后推动推杆7‑1,推杆7‑1带动清洁板7‑3将护栏一侧的机动车道9上的雪推走,支撑杆主体3‑1被弧形挡块5‑2阻挡,避免支撑杆主体3‑1倾倒,推杆7‑1然后将推杆7‑1转向另一侧,再次推动推杆7‑1,清理护栏另一侧的雪,然后再使用机动车道9和非机动车道8之间护栏上的清洁装置7重复上述步骤,将雪清理至人行道上,将机动车道9上的雪暂时清理出来,节约了清洁时间,且减少清洁工人使用的工具数量,方便车辆行驶,待主干道清理完成后,再对辅路进行彻底清理;清雪完成后,将弧形挡块5‑2移动至环形槽Ⅰ5‑4的其他位置,使其不遮挡凹槽Ⅰ5‑
5、凹槽Ⅱ5‑6;
[0039] 当一组护栏受到外力时,顶杆1带动支杆2、底杆4沿受力方向运动,顶杆1、底杆4带动其两侧的支撑杆3向受力方向运动,支撑杆主体3‑1运动时带动其下端的球形外壳3‑5在外壳5‑3内转动,同时支撑杆主体3‑1在凹槽Ⅰ5‑5、凹槽Ⅱ5‑6内滑动,在顶杆1、支杆2、支撑杆3、底杆4均倾斜一定角度的过程中,支撑杆3通过一个连接杆6‑2带动连杆6‑1绕着轴转动,连杆6‑1上端向受力方向倾斜,连杆6‑1的下端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并带动另一个连接杆6‑2运动,位于连杆6‑1侧面下端的连接杆带动另一组护栏的支撑杆3向受力护栏的受力的反方向运动,使受力护栏受到反向拉力,降低受力护栏以及其相邻护栏整体的重心,增大其翻倒所需的外力,进而减小其翻倒的概率;
[0040] 当单向车道遇到早晚高峰堵车时,交警可以推动护栏一侧的支撑块5,支撑块5带动其上端的支撑杆3移动,支撑杆3带动顶杆1、支杆2、底杆4移动,并且同一组护栏上的另一个支撑杆3下端的球形外壳3‑5在外壳5‑3内转动,使该组护栏与相邻的护栏之间倾斜一定角度,进而放大车辆堵塞车道的车辆出口,使车辆能向左、向右或者向前行驶,减缓拥堵车道的交通压力。
[004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装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2]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