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及桥梁

申请号 CN202410159927.3 申请日 2024-02-05 公开(公告)号 CN117702608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显左; 李松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 预防 桥梁 共振的结构及桥梁,涉及桥梁领域,包括 定位 钢 板,所述定位钢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位于三 角 支撑 架上方的等距补位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等距补位件,当两个定位钢板在桥梁震动的情况下进行相对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补位板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补位板通过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第一活动转板、第二活动转板对第一补位板进行拉拽,如此便可使得第二补位板与第一补位板进行同步移动,使得第一补位板与两侧的第二补位板之间距离相等,同时第一补位板、第二补位板对两个定位钢板之间的部分缝隙进行填补,以此来防止两个定位钢板之间距离增大而影响车辆驶过该路面的平稳性,同时也提高了 桥面 整体的平坦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包括定位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板(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三支撑架(310),所述三角支撑架(310)的一端安装有阻尼减震器(336),所述定位钢板(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钢板(2)通过三角支撑架(310)、阻尼减震器(336)相连,所述定位钢板(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位于三角支撑架(310)上方的等距补位件,所述三角支撑架(310)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等距补位件下方的震动清洁单元,所述定位钢板(2)远离三角支撑架(310)的一侧设置有T型钢材(304);
所述等距补位件设置有安装于定位钢板(2)顶部一侧且位于三角支撑架(310)上方的第二补位板(302),所述第二补位板(30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联销(317),所述第一联销(31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329),所述第一联销(31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传动杆(329)下方的第一传动杆(328),所述第一传动杆(328)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转板(331),所述第二传动杆(32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转板(330),所述第一活动转板(330)与第二活动转板(331)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二联销(332),所述第二联销(332)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第二补位板(302)一侧的第一补位板(301),所述第一补位板(301)两侧的第二补位板(302)通过第一传动杆(328)、第二联销(332)、第二活动转板(331)、第二传动杆(329)进行连接;
所述震动清洁单元包括有安装于三角支撑架(310)顶部的U型集料仓(324),所述U型集料仓(324)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补位板(302)底部相连的安装板(319),所述第一补位板(301)的两端底部安装有伸缩套(318),所述伸缩套块(318)的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333),所述伸缩套块(318)的底端安装有侧连架板(322),所述侧连架板(32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补位板(301)下方的第一压辊(323),所述侧连架板(32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压辊(323)下方的第二压辊(334),所述侧连架板(32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压辊(323)同一平设置的侧连板(335),所述U型集料仓(324)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柱(320),所述连接柱(320)上设置有橡胶带(325),所述侧连板(335)远离第一压辊(323)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327),所述连接柱(320)上设置有位于U型集料仓(324)内侧的橡胶带(325),所述伸缩杆(327)远离侧连板(335)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橡胶带(325)相连的拉杆(326),所述第一压辊(323)与第二压辊(334)之间设置有两端与U型集料仓(324)外壁相连的排料带(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位板(302)、第一补位板(301)、定位钢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架板(322)底部的初始高度大于U型集料仓(324)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橡胶带(325)中心段的水平高度大于橡胶带(325)两端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带(321)远离侧连架板(322)的两端与U型集料仓(324)远离安装板(319)一侧顶部平齐,所述排料带(321)的厚度与第一压辊(323)至第二压辊(334)之间的距离相等。
5.一种可预防共振的桥梁,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梁面板(1),所述桥梁面板(1)的顶部开设有填充槽(309),所述桥梁面板(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填充槽(309)内侧的定位卡槽(312),所述填充槽(309)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桥梁面板(1)与T型钢材(304)进行安装的组装单元;
所述组装单元包括有卡接于定位卡槽(312)内侧的定位板(306),所述定位板(306)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305),所述放置板(305)的顶部开设有与T型钢材(304)相契合的T型插槽(311),所述T型插槽(31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316),所述定位杆(316)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315),所述T型钢材(304)的顶部开设有圆柱连槽(314),所述圆柱连槽(314)的底部开设有贯穿至T型钢材(304)底部的导向孔(313),所述放置板(305)远离T型钢材(304)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308),所述填充槽(309)的内侧铺设有用于对放置板(305)进行固定的混凝土层(303),所述T型钢材(304)的两侧设置有球形块(307);
所述放置板(305)顶部水平高度低于桥梁面板(1)顶部的水平高度,定位钢板(2)顶部水平高度与桥梁面板(1)顶部的水平高度相等;
所述圆柱连槽(314)的深度与转板(315)的厚度相等,所述球形块(307)的直径小于放置板(305)与定位钢板(2)之间的距离。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及桥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及桥梁。

背景技术

[0002] 共振现象本质上是能量的正反馈不断的加强,自然界中的热合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自谐振频率,在受到外刺激并且外力的激励频率与自谐振频率正好相等,就会产生共振,桥梁受外力影响发生振动,振动的频率与桥梁材料本身的固有频率相当时会引起桥梁的共振,导致振幅大大加大,从而增加了桥梁因振动而倒塌断裂的危险。
[0003] 现如今为了防止桥梁整体发生共振现象,会在桥梁面板之间进行安装伸缩缝来起到防共振效果,但长时间使用后伸缩缝内会堆积大量灰尘杂质,此时伸缩缝两端的桥梁面板之间的活动空间便会减小,从而影响桥梁整体的防共振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桥梁之间的伸缩缝易受到杂质的堆积而影响桥梁防共振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及桥梁。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钢板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三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的一端安装有阻尼减震器,所述定位钢板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钢板通过三角支撑架、阻尼减震器相连,所述定位钢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位于三角支撑架上方的等距补位件,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等距补位件下方的震动清洁单元,所述定位钢板远离三角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T型钢材。
[0006]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等距补位件设置有安装于定位钢板顶部一侧且位于三角支撑架上方的第二补位板,所述第二补位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联销,所述第一联销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联销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传动杆下方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转板,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转板,所述第一活动转板与第二活动转板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二联销,所述第二联销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第二补位板一侧的第一补位板,所述第一补位板两侧的第二补位板通过第一传动杆、第二联销、第二活动转板、第二传动杆进行连接。
[000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补位板、第一补位板、定位钢板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高度。
[0008]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震动清洁单元包括有安装于三角支撑架顶部的U型集料仓,所述U型集料仓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补位板底部相连的安装板,所述第一补位板的两端底部安装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块的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套块的底端安装有侧连架板,所述侧连架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补位板下方的第一压辊,所述侧连架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压辊下方的第二压辊,所述侧连架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压辊同一水平设置的侧连板,所述U型集料仓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橡胶带,所述侧连板远离第一压辊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位于U型集料仓内侧的橡胶带,所述伸缩杆远离侧连板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橡胶带相连的拉杆,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设置有两端与U型集料仓外壁相连的排料带。
[000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连架板底部的初始高度大于U型集料仓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橡胶带中心段的水平高度大于橡胶带两端的水平高度。
[0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料带远离侧连架板的两端与U型集料仓远离安装板一侧顶部平齐,所述排料带的厚度与第一压辊至第二压辊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1] 一种可预防共振的桥梁,还包括桥梁面板,所述桥梁面板的顶部开设有填充槽,所述桥梁面板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填充槽内侧的定位卡槽,所述填充槽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桥梁面板与T型钢材进行安装的组装单元。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组装单元包括有卡接于定位卡槽内侧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设有与T型钢材相契合的T型插槽,所述T型插槽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T型钢材的顶部开设有圆柱连槽,所述圆柱连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至T型钢材底部的导向孔,所述放置板远离T型钢材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填充槽的内侧铺设有用于对放置板进行固定的混凝土层,所述T型钢材的两侧设置有球形块。
[0013]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板顶部水平高度低于桥梁面板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定位钢板顶部水平高度与桥梁面板顶部的水平高度相等。
[0014]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柱连槽的深度与转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球形块的直径小于放置板与定位钢板之间的距离。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通过设置等距补位件,当两个定位钢板在桥梁震动的情况下进行相对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补位板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补位板通过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第一活动转板、第二活动转板对第一补位板进行拉拽,如此便可使得第二补位板与第一补位板进行同步移动,使得第一补位板与两侧的第二补位板之间距离相等,同时第一补位板、第二补位板对两个定位钢板之间的部分缝隙进行填补,以此来防止两个定位钢板之间距离增大而影响车辆驶过该路面的平稳性,同时也提高了桥面整体的平坦度;
[0017] 2、通过设置震动清洁单元,当桥面上的灰尘或石子颗粒穿过第一补位板与第二补位板之间的空隙落在排料带上时,落在排料带上的灰尘或石子颗粒便会在第二补位板的活动下沿着排料带落至U型集料仓内的橡胶带上,同时通过拉杆带动橡胶带中心段的活动来使灰尘或石子颗粒沿着橡胶带移出U型集料仓,如此便可防止灰尘及石子颗粒填补第一补位板、第二补位板之间的空隙,以此来防止灰尘及石子颗粒对第二补位板与第一补位板的活动造成阻碍,以此来提高设备整体的防共振效果;
[0018] 3、通过设置组装单元,在对定位钢板进行安装固定时,先在桥梁面板的顶部通过切割机切割出填充槽、定位卡槽,之后将放置板底部的定位板扣入定位卡槽内,之后将T型钢材与T型插槽对齐并将T型钢材扣入T型插槽 内,此时转板穿过导向孔移至圆柱连槽内,随后转动转板,使得转板与导向孔发生错位,此时的T型钢材受到T型插槽前后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同时转板对T型钢材进行上下位置的限位,以此来实现对定位钢板与放置板的预连接,随后将混凝土灌入放置板的两侧,如此便可使得放置板的两侧形成混凝土层,以此来提高定位钢板与桥梁面板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放置板的两侧灌入混凝土时,由于填充槽的顶部无遮挡,此时工作人员可对倒入填充槽内的混凝土进行搅动处理,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填充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定位钢板与桥梁面板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桥梁面板与定位钢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放置板与定位钢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的T型插槽与T型钢材的连接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的震动清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补位板与第二补位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的排料带与侧连架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0027] 图中:1、桥梁面板;2、定位钢板;301、第一补位板;302、第二补位板;303、混凝土层;304、T型钢材;305、放置板;306、定位板;307、球形块;308、螺纹杆;309、填充槽;310、三角支撑架;311、T型插槽;312、定位卡槽;313、导向孔;314、圆柱连槽;315、转板;316、定位杆;317、第一联销;318、伸缩套块;319、安装板;320、连接柱;321、排料带;322、侧连架板;323、第一压辊;324、U型集料仓;325、橡胶带;326、拉杆;327、伸缩杆;328、第一传动杆;329、第二传动杆;330、第一活动转板;331、第二活动转板;332、第二联销;333、伸缩弹簧;334、第二压辊;335、侧连板;336、阻尼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包括定位钢板2,定位钢板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三角支撑架310,三角支撑架310的一端安装有阻尼减震器336,定位钢板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钢板2通过三角支撑架310、阻尼减震器336相连,定位钢板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位于三角支撑架310上方的等距补位件,三角支撑架310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等距补位件下方的震动清洁单元,定位钢板2远离三角支撑架310的一侧设置有T型钢材304。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将定位钢板2安装于桥梁上后,通过阻尼减震器336的运作来对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缓冲,以此来实现对桥梁进行防共振处理,同时通过等距补位件来对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所形成的缝隙进行遮挡处理,以此来防止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距离增大而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使车辆平稳的驶过该处路面,同时当桥梁产生震动时,通过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的相互移动来使震动清洁单元进行运作,通过震动清洁单元来对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防止定位钢板2的活动受到阻碍。
[0032] 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6,等距补位件设置有安装于定位钢板2顶部一侧且位于三角支撑架310上方的第二补位板302,第二补位板30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联销317,第一联销31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329,第一联销31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传动杆329下方的第一传动杆328,第一传动杆328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转板331,第二传动杆32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转板330,第一活动转板330与第二活动转板331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二联销332,第二联销332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第二补位板302一侧的第一补位板301,第一补位板301两侧的第二补位板302通过第一传动杆328、第二联销332、第二活动转板331、第二传动杆329进行连接。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定位钢板2在桥梁震动的情况下进行相对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补位板302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补位板302通过第二传动杆329、第一传动杆328、第一活动转板330、第二活动转板331对第一补位板301进行拉拽,如此便可使得第二补位板302与第一补位板301进行同步移动,使得第一补位板301与两侧的第二补位板302之间距离相等,同时第一补位板301、第二补位板302对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的部分缝隙进行填补,以此来防止两个定位钢板2之间距离增大而影响车辆驶过该路面的平稳性,同时也提高了桥面整体的平坦度。
[0034] 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3,第二补位板302、第一补位板301、定位钢板2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003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提高桥面整体的平坦度,防止车辆驶过该路段时发生颠簸。
[0036] 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5、图7、图8,震动清洁单元包括有安装于三角支撑架310顶部的U型集料仓324,U型集料仓324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补位板302底部相连的安装板319,第一补位板301的两端底部安装有伸缩套块318,伸缩套块318的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333,伸缩套块318的底端安装有侧连架板322,侧连架板32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补位板301下方的第一压辊323,侧连架板32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压辊323下方的第二压辊334,侧连架板32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压辊323同一水平设置的侧连板
335,U型集料仓324的内壁安装有连接柱320,连接柱320上设置有橡胶带325,侧连板335远离第一压辊323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杆327,连接柱320上设置有位于U型集料仓324内侧的橡胶带325,伸缩杆327远离侧连板335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橡胶带325相连的拉杆326,第一压辊
323与第二压辊334之间设置有两端与U型集料仓324外壁相连的排料带321。
[0037]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定位钢板2在桥梁震动的情况下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补位板302便会随着定位钢板2进行移动,同时第二补位板302通过安装板319、U型集料仓324来对排料带321进行拉拽或推动,当U型集料仓324对排料带321的两端进行拉拽时,排料带321的中心段便会对第二压辊334进行按压,此时伸缩套块318便会受到排料带321的拉拽而进行伸展,同理当排料带321的两端在U型集料仓324的作用下进行靠拢时伸缩套块318收缩复原,以此来使第二压辊334将排料带321的中心段进行提起,在此过程中拉杆326也会随着侧连架板322的上下移动带动橡胶带325的中心段进行活动,当桥面上的灰尘或石子颗粒穿过第一补位板301与第二补位板302之间的空隙落在排料带321上时,落在排料带321上的灰尘或石子颗粒便会在第二补位板302的活动下沿着排料带321落至U型集料仓324内的橡胶带325上,同时通过拉杆326带动橡胶带325中心段的活动来使灰尘或石子颗粒沿着橡胶带325移出U型集料仓324,如此便可防止灰尘及石子颗粒填补第一补位板301、第二补位板302之间的空隙,以此来防止灰尘及石子颗粒对第二补位板302与第一补位板301的活动造成阻碍,以此来提高设备整体的防共振效果。
[0038] 请着重参阅图5、图8,侧连架板322底部的初始高度大于U型集料仓324顶部的水平高度,橡胶带325中心段的水平高度大于橡胶带325两端的水平高度。
[003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位于侧连架板322两侧的排料带321、拉杆326两侧的橡胶带325部分呈倾斜状态,从而使得落在排料带321顶部的石子通过排料带321、橡胶带325排出。
[0040] 请着重参阅图5、图8,排料带321远离侧连架板322的两端与U型集料仓324远离安装板319一侧顶部平齐,排料带321的厚度与第一压辊323至第二压辊334之间的距离相等。
[004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提高排料带321顶部石子滚落至U型集料仓324内的流畅度,同时也防止了排料带321上的石子落在第一压辊323与第二压辊334之间。
[0042] 请着重参阅图1~图4,一种可预防共振的桥梁,还包括桥梁面板1,桥梁面板1的顶部开设有填充槽309,桥梁面板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填充槽309内侧的定位卡槽312,填充槽309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桥梁面板1与T型钢材304进行安装的组装单元。
[004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切割机在桥梁面板1的顶部开设填充槽309、定位卡槽312,之后通过组装单元来将T型钢材304进行固定,以此来提高可预防桥梁共振的结构与桥梁面板1安装效率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0044] 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3、图4,组装单元包括有卡接于定位卡槽312内侧的定位板306,定位板306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305,放置板305的顶部开设有与T型钢材304相契合的T型插槽311,T型插槽31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316,定位杆316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板315,T型钢材304的顶部开设有圆柱连槽314,圆柱连槽314的底部开设有贯穿至T型钢材
304底部的导向孔313,放置板305远离T型钢材304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杆308,填充槽309的内侧铺设有用于对放置板305进行固定的混凝土层303,T型钢材304的两侧设置有球形块307。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定位钢板2进行安装固定时,先在桥梁面板1的顶部通过切割机切割出填充槽309、定位卡槽312,之后将放置板305底部的定位板306扣入定位卡槽312内,之后将T型钢材304与T型插槽311对齐并将T型钢材304扣入T型插槽311 内,此时转板315穿过导向孔313移至圆柱连槽314内,随后转动转板315,使得转板315与导向孔313发生错位,此时的T型钢材304受到T型插槽311前后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同时转板315对T型钢材
304进行上下位置的限位,以此来实现对定位钢板2与放置板305的预连接,随后将混凝土灌入放置板305的两侧,如此便可使得放置板305的两侧形成混凝土层303,以此来提高定位钢板2与桥梁面板1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放置板305的两侧灌入混凝土时,由于填充槽309的顶部无遮挡,此时工作人员可对倒入填充槽309内的混凝土进行搅动处理,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填充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定位钢板2与桥梁面板1连接的稳定性。
[0046] 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3、图4,放置板305顶部水平高度低于桥梁面板1顶部的水平高度,定位钢板2顶部水平高度与桥梁面板1顶部的水平高度相等。
[004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使得混凝土在灌入填充槽309内时形成的混凝土层303可对放置板305的顶部进行封堵,以此来提高放置板305与桥梁面板1连接的稳定性。
[0048] 请着重参阅图3、图4,圆柱连槽314的深度与转板315的厚度相等,球形块307的直径小于放置板305与定位钢板2之间的距离。
[004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此结构来增加T型钢材304与灌入填充槽309内部混凝土的接触范围,同时也使注入填充槽309内部的混凝土对圆柱连槽314的内部进行填补以此来防止定位钢板2相对桥梁面板1进行上下活动。
[0050]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