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维修或加固现有桥梁的方法或设备 / 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方法

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705015.7 申请日 2023-06-14 公开(公告)号 CN116856306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0
申请人 江阴法尔胜住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 江苏法尔胜路桥科技有限公司;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磊; 赵军; 单继安; 魏益峰; 王昌将; 金平; 费汉兵; 姜平; 王进; 游晓祥; 李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 钢 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方法,属于 桥梁 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穿设支承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一调节螺杆组和锚固 块 之间,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二调节螺杆组和锚固块之间;所述支承板上开设穿线孔,钢绞线穿设所述穿线孔,所述钢绞线上设有单孔夹片锚,且所述单孔夹片锚抵紧支承板端面。本 申请 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施工操作,并可实现连续张拉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穿设支承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一调节螺杆组和锚固之间,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二调节螺杆组和锚固块之间;所述支承板上开设穿线孔,钢绞线穿设所述穿线孔,所述钢绞线上设有单孔夹片锚,且所述单孔夹片锚抵紧支承板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开设N个环向均布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相对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分别与支承板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4~10之间的任意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包括多个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包括多个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错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一调节螺杆底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调节螺杆底部和单孔夹片锚底部分别设置压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包括多个第一顶升千斤顶,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组包括多个第二顶升千斤顶,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分别通过第一分油管与第一总油管连通,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分别通过第二分油管与第二总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总油管和第二总油管分别连接于站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油管上设有第一分配,所述第二总油管上设有第二分配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外侧设置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分别开设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二顶升千斤顶分别设于定位连接孔内。
9.基于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张拉装置组装
a、安装支承板,将欲更换的钢绞线穿过支承板,安装单孔夹片锚,单孔夹片锚端面与支承板的端面抵紧,将单孔夹片锚打紧;
b、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支承板,并与支承板螺纹连接;
c、将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二顶升千斤顶错开分布,并安装于锚板外侧;
步骤二:液压油路连接
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与第一总油管连接,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与第二总油管连接,汇流后连接于泵站控制系统;
步骤三:张拉装置调整准备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的各个活塞伸出行程L1;
b、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一千斤顶组的各活塞抵紧;
c、旋动第二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二千斤顶组的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步骤四:钢绞线更换操作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继续打出,顶推支承板,支承板带动单孔夹片锚夹持钢绞线向外拉伸,直至将锚板中的工作夹片拉出,取出工作夹片;
b、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一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二调节螺杆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二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二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
c、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第一调节螺杆远离第一顶升千斤顶,同时再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再次使第一千斤顶的活塞打出行程L1,且使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d、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二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千斤顶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一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一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
e、重复步骤四中的b、c、d操作,直至钢绞线的张力完全放松;
f、完成待更换的钢绞线的放张,后续按常规施工方法更换新钢绞线;
g、新钢绞线的张拉可按上述操作的反过程完成张拉操作。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方法,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预应钢绞线、夹片式锚具等材料制作的拉索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和建筑结构工程上。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钢绞线张拉的常规方法是采用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张拉,钢绞线拉索需预留较长的张拉工作长度。张拉时,先安装张拉支架,再将工作长度段的钢绞线穿入千斤顶中心孔进行张拉,由于操作时来回安装千斤顶,所以需要较长的纵向作业空间;当钢绞线拉索达到更换年限时,钢绞线须先采用千斤顶进行卸力放张,由于放张施工时,可能需要对旧钢绞线连接接长,且千斤顶行程有限,还需设置临时转换锚固支架,所以需要更长的纵向作业空间。
[0003] 由于现有施工技术的限制,钢绞线拉索的张拉、更换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限制了桥梁及建筑结构设计者的紧凑空间结构的设计,特别是一些老桥的加固设计,限于先天条件,对钢绞线拉索的锚固结构设计带来困难;在旧桥钢绞线拉索的更换施工中,存在作业空间狭小的场合工况,使钢绞线拉索的更换、张拉等作业操作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及实施方法,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施工操作,并可实现连续张拉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穿设支承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一调节螺杆组和锚固之间,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组设于第二调节螺杆组和锚固块之间;所述支承板上开设穿线孔,钢绞线穿设所述穿线孔,所述钢绞线上设有单孔夹片锚,且所述单孔夹片锚抵紧支承板端面。
[0006] 所述支承板上开设N个环向均布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相对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分别与支承板螺纹连接
[0007] 所述N为4~10之间的任意整数。
[0008]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包括多个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包括多个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错开布置。
[0009]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一调节螺杆底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调节螺杆底部和单孔夹片锚底部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
[0010] 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包括多个第一顶升千斤顶,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组包括多个第二顶升千斤顶,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分别通过第一分油管与第一总油管连通,所述第二顶升千斤顶分别通过第二分油管与第二总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总油管和第二总油管分别连接于站控制系统。
[0011] 所述第一总油管上设有第一分配,所述第二总油管上设有第二分配阀。
[0012] 所述锚板外侧设置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分别开设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二顶升千斤顶分别设于定位连接孔内。
[0013] 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的实施方法,所述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步骤一:张拉装置组装
[0015] a、安装支承板,将欲更换的钢绞线穿过支承板,安装单孔夹片锚,单孔夹片锚端面与支承板的端面抵紧,将单孔夹片锚打紧;
[0016] b、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支承板,并与支承板螺纹连接;
[0017] c、将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二顶升千斤顶错开分布,并安装于锚板外侧;
[0018] 步骤二:液压油路连接
[0019] 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与第一总油管连接,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与第二总油管连接,汇流后连接于泵站控制系统;
[0020] 步骤三:张拉装置调整准备
[0021]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的各个活塞伸出行程L1;
[0022] b、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一千斤顶组的各活塞抵紧;
[0023] c、旋动第二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二千斤顶组的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0024] 步骤四:钢绞线更换操作
[0025]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继续打出,顶推支承板,支承板带动单孔夹片锚夹持钢绞线向外拉伸,直至将锚板中的工作夹片拉出,取出工作夹片;
[0026] b、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一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二调节螺杆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二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二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为0时,此时,钢绞线的张力通过单孔夹片锚和支承板转换承载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
[0027] c、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的压力传感器额压力值为0时,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第一调节螺杆远离第一顶升千斤顶,同时再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再次使第一千斤顶的活塞打出行程L1,且使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0028] d、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二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千斤顶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一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一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为0时,此时,钢绞线的张力通过单孔夹片锚和支承板转换承载于第一千斤顶组。
[0029] e、重复步骤四中的b、c、d操作,直至钢绞线的张力完全放松;
[0030] f、完成待更换的钢绞线的放张,后续按常规施工方法更换新钢绞线;
[0031] g、新钢绞线的张拉可按上述操作的反过程完成张拉操作。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
[0033] 1、钢绞线的更换放张和张拉无需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大幅节约了操作空间;
[0034] 2、可满足工程结构紧凑空间设计的需要,适应了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
[0035] 3、通过顶升千斤顶分组控制,可实现连续张拉功能,进一步地实施具有感知功能的张拉控制,减轻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的示意图;
[0037]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0038]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0039] 图4为千斤顶行程转换示意图;
[0040] 图5为千斤顶和泵站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0041] 图6为具有感知功能的张拉控制示意图;
[0042] 图7为具有底座板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示意图;
[0043] 图中1单孔夹片锚、2支承板、3第一调节螺杆、4第一顶升千斤顶、5第二调节螺杆、6第二顶升千斤顶、7压力传感器、8钢绞线、9工作夹片、10锚板、11锚固块、12底座板、21第一分油管、22第一分配阀、23第一总油管、31第二分油管、32第二分配阀、33第二总油管、40泵站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5]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穿设支承板2,且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与支承板2螺纹连接,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第二调节螺杆组,使得第一调节螺杆组和第二调节螺杆组移动。锚板10外周设有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第一调节螺杆组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第二调节螺杆组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相对应,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设置在锚固块11侧面。支承板2上开设穿线孔,钢绞线8穿设穿线孔,且钢绞线8上设有单孔夹片锚1,单孔夹片锚1抵紧支承板2端面。
[0046] 支承板2上开设6个环向均布的螺纹孔,第一调节螺杆组包括3个第一调节螺杆3,第二调节螺杆组包括3个第二调节螺杆5,第一调节螺杆3与第二调节螺杆5错开布置,螺纹孔与第一调节螺杆3和第二调节螺杆5相对应。
[0047] 如图4、5所示,上述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包括3个第一顶升千斤顶4,第二顶升千斤顶组包括3个第二顶升千斤顶6,第一顶升千斤顶4和第一调节螺杆3相对应,第二顶升千斤顶6与第二调节螺杆5相对应。第一顶升千斤顶4分别通过第一分油管21与第一总油管23连通,第二顶升千斤顶6分别通过第二分油管31与第二总油管33连通,第一总油管23上设有第一分配阀22,第二总油管33上设有第二分配阀32。第一总油管23和第二总油管33分别连接于泵站控制系统40,泵站控制系统40具有对各顶升千斤顶组分动控制和对所有顶升千斤顶联动控制功能。
[0048] 如图6所示,第一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一调节螺杆底部、第二调节螺杆组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调节螺杆底部和单孔夹片锚的底部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数据线接入泵站控制系统,实现具有感知功能的自动张拉控制,减轻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0049] 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6个顶升千斤顶的安装定位,还设有底座板12,底座板12安装于锚板10外侧。底座板12上开设6个定位连接孔,第一顶升千斤顶4和第二顶升千斤顶6分别设于定位连接孔内。
[0050] 一种适应紧凑作业空间的钢绞线更换连续张拉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1] 步骤一:张拉装置组装;
[0052] a、安装支承板,将欲更换的那根钢绞线穿过支承板,安装单孔夹片锚,单孔夹片锚端面与支承板的端面抵紧,将单孔夹片锚打紧;
[0053] b、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分别穿设螺纹孔,使得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二调节螺杆与支承板螺纹连接;
[0054] c、将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二顶升千斤顶间隔分布并安装于锚板外侧,调整各个顶升千斤顶的位置,使得第一顶升千斤顶和第一调节螺杆一一对应并处于同一轴线、第二顶升千斤顶和第二调节螺杆一一对应并处于同一轴线。
[0055] 步骤二:液压油路连接;
[0056] 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通过各个第一分油管与第一总油管连接,将第二顶升千斤顶组通过各个第二分油管与第二总油管连接,汇流后连接于泵站控制系统。
[0057] 步骤三:张拉装置调整准备
[0058]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将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的各个活塞伸出行程L1;
[0059] b、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各个第一千斤顶的活塞抵紧;
[0060] c、旋动第二调节螺杆组,使各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端面与各个第二千斤顶组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0061] 步骤四:钢绞线更换操作
[0062] a、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继续打出,顶推支承板,支承板带动单孔夹片锚夹持钢绞线向外拉伸,直至将锚板中的工作夹片拉出,取出工作夹片;
[0063] b、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各个第一顶升千斤顶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一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二调节螺杆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二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二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为0时,此时,钢绞线的张力通过单孔夹片锚和支承板转换承载于第二顶升千斤顶组。
[0064] c、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的压力传感器额压力值为0时,旋动第一调节螺杆组,使第一调节螺杆远离第一顶升千斤顶,同时再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再次使第一千斤顶的活塞打出行程L1,且使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面与第一顶升千斤顶的活塞距离为L2,且L2<L1;
[0065] d、启动泵站控制系统分动控制,使第二顶升千斤顶组缓慢泄油,支承板向第二顶升千斤顶靠近,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千斤顶活塞之间距离L2逐渐缩小,直至第一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一顶升千斤顶活塞端面接触。当设置于第一调节螺杆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为0时,此时,钢绞线的张力通过单孔夹片锚和支承板转换承载于第一千斤顶组。
[0066] e、重复步骤四中的b、c、d操作,直至钢绞线的张力完全放松;
[0067] f、至此,完成钢绞线拉索的其中一根钢绞线的放张,后续按常规施工方法更换新钢绞线;
[0068] g、新钢绞线的张拉可按上述操作的反过程完成张拉操作。
[0069] 钢绞线的更换放张和张拉无需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大幅节约了操作空间,满足工程结构紧凑的需求,适应了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通过第一顶升千斤顶组和第二顶升千斤顶组分组控制,可实现连续张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0070]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