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跨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419837.3 申请日 2024-04-09 公开(公告)号 CN11804881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7
申请人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伟; 米孝生; 武斌; 胡智敏; 张海飞; 陈海斌; 郭泰广; 李晓昇; 彭勇志; 李家宏; 曾冬雷; 雷志辉; 闻军杰; 张泽亮; 唐勇; 段子祥;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上跨 铁 路曲线 桥梁 直顶式施工方法,属于铁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曲线桥梁的主梁成桥线形;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分割成若干子节段;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S5:确定顶推包络线;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的参数;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进行曲线桥梁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完成安装。相较于曲梁曲顶的顶推方式,曲梁直顶的顶推方式无需不断的对曲梁横向进行纠正,由此降低施工难度,以及避免出现落梁 风 险;无需进行 现有技术 中的旋转操作,从而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且,缩短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上跨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曲线桥梁的主梁成桥线形;
其中,所述曲线桥梁为俯视状态下呈现曲线的桥梁;
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
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分割成若干子节段;
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
S5:确定顶推包络线;
其中,所述顶推包络线为所述顶推轨迹边缘线的切线,且所述顶推包络线在俯视状态下呈直线;
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的参数;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参数至少为:顶推临时墩的位置以及顶推临时墩的宽度;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的位置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设置;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
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进行曲线桥梁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完成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具体包括:
S21:确定一个顶推起始点;
S22:将顶推起始点与主墩进行直线连线,以形成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具有纵向坡度,且所述纵向坡度的设定原则为:
在由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的起点至终点的方向上,顶推直线轨迹线的行程每增加
100m,其垂直高度最多下降1m的形式形成呈现下降趋势的纵向坡度;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的高度按照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的纵向坡度同步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具体包括:
S41:选取曲线桥梁的腹板作为基准结构,且所述腹板位于所述曲线桥梁的两侧;
S42:以每一子节段和直线轨迹线的交线作为排布基准线,依次以每一排布基准线作为起始点进行曲线桥梁的排布;
S43:按照曲线桥梁的排布路线,确定每一基准结构,即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
其中,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边界线即为顶推轨迹边缘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包络线包括:
第一顶推包络线和第二顶推包络线;
其中,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为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其中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其中,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为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其中另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所述顶推临时墩具体包括:
所述临时墩的支撑梁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和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为H2;
且,H1≥H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临时墩至少包括:
基础主体;
分配梁,设置于所述基础主体的端部;
支撑梁,设置于所述分配梁的端部,以用于承载所述曲线桥梁;
步履式顶推装置,设置于所述分配梁,以对所述曲线桥梁进行步履式顶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桥梁至少包括:
底板,以用于和所述步履式顶推装置抵接并被驱动进行步履式顶推;
腹板,呈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
顶板,连接至所述腹板的端部;
横隔板组,所述横隔板组包括第一横隔和第二横隔;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呈现框架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和所述第二横隔间隔布置于多个腹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推横肋,呈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将若干顶推横肋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上跨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铁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实现曲线桥梁直线式顶推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提高铁路运行速度,缩短铁路运行时间,需要改善铁路线形、坡度等各项指标,通常设置长大铁路隧道,隧道长度为20公里以上,或隧道群,根据地形条件,一般长大铁
路隧道或隧道群之间均设置有桥梁连接。采用桥梁代替路基能够很好的解决路基沉降问
题,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线路坡度问题,满足高铁运行的平顺稳定性。桥梁跨越铁路、高速
路和城市道路要求施工不影响桥下通行,施工的作业面有限,顶推施工以其快速、安全的技
术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0003] 桥梁顶推施工常应用于桥梁上部结构平曲线为平,然而,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平曲线为弯曲型(即俯视状态下,桥梁为曲线形状,以下简称“曲线桥梁”)来说,顶推大多采用
“曲线曲顶”的方式,即设定一条曲线型顶推轨迹线,沿着顶推轨迹线布置多个临时墩,让曲
线梁桥沿着曲线轨迹线路径顶推。每个临时墩上设置有横向和纵向千斤顶,在顶推过程中,
需要横向千斤顶不断的进行小纠偏,保证梁底中心与临时墩中心重合,当曲梁被顶至最后
一个临时墩上时,此时曲线梁桥顶推段的位置与设计位置有较大区别,需要以其中的一个
临时墩作为旋转中心点,旋转曲线梁桥顶推段,直到设计线形上。
[0004] 由此,上述工艺存在:
[0005] 1.施工险性较大。在每个的顶推阶段,都需要不断横向纠偏,以保证梁底中心点尽量与临时墩中心重合;
[0006] 2.在最后的顶推旋转曲线梁过程中,导梁不能提前切割,连带着导梁一起旋转,需要更大旋转拉拽,增加施工风险和施工周期;若是导梁提前切割,在最后旋转过程中,可
能会发生落梁情况。
[0007] 总的来说,采用曲梁曲顶的施工方法,存在顶推时间长,操作复杂,对交通甚至铁路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等弊端。

发明内容

[0008]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 提供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0011] S1:确定曲线桥梁的主梁成桥线形;
[0012] 其中,所述曲线桥梁为俯视状态下呈现曲线的桥梁;
[0013] 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
[0014] 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分割成若干子节段;
[0015] 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
[0016] S5:确定顶推包络线;
[0017] 其中,所述顶推包络线为所述顶推轨迹边缘线的切线,且所述顶推包络线在俯视状态下呈直线;
[0018] 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的参数;
[0019]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参数至少为:顶推临时墩的位置以及顶推临时墩的宽度;
[0020]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的位置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设置;
[0021]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
[0022] 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进行曲线桥梁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完成安装。
[0023] 优选地,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具体包括:
[0024] S21:确定一个顶推起始点;
[0025] S22:将顶推起始点与主墩进行直线连线,以形成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
[0026] 优选地,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具有纵向坡度,且所述纵向坡度的设定原则为:
[0027] 在由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的起点至终点的方向上,顶推直线轨迹线的行程每增加100m,其垂直高度最多下降1m的形式形成呈现下降趋势的纵向坡度;
[0028]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的高度按照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的纵向坡度同步降低。
[0029] 优选地,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具体包括:
[0030] S41:选取曲线桥梁的腹板作为基准结构,且所述腹板位于所述曲线桥梁的两侧;
[0031] S42:以每一子节段和直线轨迹线的交线作为排布基准线,依次以每一排布基准线作为起始点进行曲线桥梁的排布;
[0032] S43:按照曲线桥梁的排布路线,确定每一基准结构,即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
[0033] 其中,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边界线即为顶推轨迹边缘线。
[0034] 优选地,所述顶推包络线包括:
[0035] 第一顶推包络线和第二顶推包络线;
[0036] 其中,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为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其中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0037] 其中,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为多组腹板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的其中另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0038] 优选地,所述顶推临时墩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所述顶推临时墩具体包括:
[0039] 所述临时墩的支撑梁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和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为H2;
[0040] 且,H1≥H2。
[0041] 优选地,所述顶推临时墩至少包括:
[0042] 基础主体;
[0043] 分配梁,设置于所述基础主体的端部;
[0044] 支撑梁,设置于所述分配梁的端部,以用于承载所述曲线桥梁;
[0045] 步履式顶推装置,设置于所述分配梁,以对所述曲线桥梁进行步履式顶推。
[0046] 优选地,所述曲线桥梁至少包括:
[0047] 底板,以用于和所述步履式顶推装置抵接并被驱动进行步履式顶推;
[0048] 腹板,呈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
[0049] 顶板,连接至所述腹板的端部;
[0050] 横隔板组,所述横隔板组包括第一横隔和第二横隔;
[0051]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呈现框架结构;
[0052]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和所述第二横隔间隔布置于多个腹板之间。
[0053] 优选地,还包括:
[0054] 顶推横肋,呈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
[0055] 优选地,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将若干顶推横肋连接。
[0056]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57] 其一,相较于曲梁曲顶的顶推方式,曲梁直顶的顶推方式无需不断的对曲梁横向进行纠正。原因在于:本实施例是按照确切的直线进行顶推,而现有技术是按照曲线(顶推
临时墩的连线为与曲线桥梁曲率一致的曲线)进行顶推,其需要不断的对曲线桥梁的横向
进行调整,以确保曲线桥梁的底部中心始终与临时墩连线处于重合。由此降低施工难度,以
及避免出现落梁风险;
[0058] 其二,顶推包络线能够将主墩覆盖,即按照此顶推路线将曲线桥梁顶推至成桥位置后,曲线桥梁能够装配在主墩上,因此无需进行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操作,从而降低施工风
险,保证施工安全。且,缩短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59]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0]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S2步骤的示意图;
[0061]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S3步骤的示意图;
[0062]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S4步骤的示意图;
[0063]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S5步骤的示意图;
[0064]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曲线桥梁在顶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65]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顶推临时墩的结构示意图;
[0066]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中曲线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0067]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1号临时墩的反力曲线图;
[0068]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2号临时墩的反力曲线图;
[0069]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3号临时墩的反力曲线图;
[0070]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4号临时墩的反力曲线图;
[0071] 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5号临时墩的反力曲线图。
[0072] 附图标记说明:
[0073] 1、曲线桥梁;101、底板;102、腹板;103、顶板;104、第一横隔;105、第二横隔;106、顶推横肋;107、加强肋;2、顶推直线轨迹线;3、子节段;4、顶推轨迹边缘线;501、第一顶推包络线;502、第二顶推包络线;6、顶推临时墩;601、基础主体;602、分配梁;603、支撑梁;604、步履式顶推装置;7、主墩;8、排布基准线;9、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75]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76]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0077] S1:确定曲线桥梁1的主梁成桥线形;
[0078] 其中,所述曲线桥梁1为俯视状态下呈现曲线的桥梁;
[0079] 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2;
[0080] 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2分割成若干子节段3;
[0081] 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2和若干子节段3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4;
[0082] S5:确定顶推包络线;
[0083] 其中,所述顶推包络线为所述顶推轨迹边缘线4的切线,且所述顶推包络线在俯视状态下呈直线;
[0084] 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6的参数;
[0085]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参数至少为:顶推临时墩6的位置以及顶推临时墩6的宽度;
[0086]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位置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设置;
[0087]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
[0088] 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6进行曲线桥梁1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1完成安装。
[0089] 对现有技术中的曲梁区顶的方式进行如下考量:
[0090] 其一,其采用曲线形的顶推轨迹线(俯视状态下),使得顶推施工难度增加。具体表现在:每顶进一定距离,就需要不断的对临时墩上的步履式顶进装置进行纠偏,尤其是横向
纠偏,以确保曲线桥梁1底部的中心点与临时墩的中心点重合,否则会出现桥梁掉落的风
险。
[0091] 其二,在顶推工艺中,需要在曲线桥梁1的前端增加导梁,以作为临时辅助结构,保证曲线桥梁1在移动时的纵向抗倾覆稳定性,以及减少梁的悬伸长度从而降低安装应力。然
而,由于采用曲线轨迹线的顶推形式,使得曲线桥梁1在即将达到成桥位置时,需要对曲线
桥梁1进行旋转,以确保曲线桥梁1的两端能够装配在连线呈曲线形的主墩7上。因此,由于
导梁的存在,使得曲线桥梁1旋转过程需要极大的拉拽力,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且,由于导
梁起到平衡桥梁荷载的作用,若将导梁切割,会导致曲线桥梁1在旋转时发生落梁风险。
[0092]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
[0093] 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0094] S1:确定曲线桥梁1的主梁成桥线形;
[0095] 其中,所述曲线桥梁1为俯视状态下呈现曲线的桥梁;
[0096] 在本步骤中,根据曲线桥梁1的箱梁节段、导梁和尾梁,确定(绘制)主梁成桥线形,以确定曲线桥梁1的曲率、长度等参数,为下述步骤提供参考。
[0097] 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2;
[0098] 其中,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2具体包括:
[0099] S21:确定一个顶推起始点;
[0100] S22:将顶推起始点与主墩7进行直线连线,以形成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2;
[0101] 在本步骤中,首先需要确定出顶推直线轨迹线2(俯视状态下),以形成曲线桥梁1的顶推过程的顶推路线,此顶推路线标定出了顶推过程的整体顶推方向、顶推距离等参数。
[0102] 按照现场的地形图,结合顶推直线轨迹线2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包括,顶推直线轨迹线2是否包含难以施工区域,例如跨河区域、沼泽区域、地质松散区域等。若包含前述区
域,则改变顶推起始点(应当理解为,进行顶推工程的起始施工区域)。以及是否包含净空要
求较高的区域,例如机场等区域。若包含,如前所述。直至确定一条可行性较高的顶推直线
轨迹线2。
[0103] 其中,主墩7为成桥位置用来承载曲线桥梁1的基础。
[0104] 当然,对于具有纵坡的成桥位置来说,可将顶推直线轨迹线2设置为呈现下降趋势的纵向坡度,以降低成桥纵坡的影响。具体地,在由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2的起点至终点的
方向上,顶推直线轨迹线2的行程每增加100m,其垂直高度最多下降1m的形式形成呈现下降
趋势的纵向坡度,且,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高度按照所述顶推直线轨迹线2的纵向坡度同步
降低。
[0105] 由此,即使对于具有纵坡的成桥位置而言,本实施例提供同样具有纵向坡度的顶推直线轨迹线2来提前规划,以在必要时提前调整路线,确保精准放样。
[0106] 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2分割成若干子节段3;
[0107] 在本步骤中,沿着顶推直线轨迹线2的长度方向,确定若干条与其垂直并呈现一定间距的分割线,相邻分割线即为子节段3。
[0108]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此形式来确定曲线桥梁1的排布路线,并对排布路线进行绘制。
[0109] 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2和若干子节段3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4;
[0110] 其中,具体包括:
[0111] S41:选取曲线桥梁1的腹板102作为基准结构;
[0112] S42:以每一子节段3和直线轨迹线的交线作为排布基准线8,依次以每一排布基准线8作为起始点进行曲线桥梁1的排布;
[0113] S43:按照曲线桥梁1的排布路线,确定每一基准结构,即腹板102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
[0114] 其中,多组腹板102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9的边界线即为顶推轨迹边缘线4。
[0115] 在本步骤中,需要确定出顶推轨迹边缘线4。原因在于,本实施例期望以直线形状(俯视状态下)进行曲线桥梁1的顶推,以避免在每次顶推时都需要不断的对曲线桥梁1进行
较大范围内的横向调整,以及避免在即将达到成桥位置后进行旋转施工。因此,以顶推轨迹
边缘线4作为顶推路线(即下述的顶推包络线)的确定参数,以保证顶推路线(即下述的顶推
包络线)确定的准确性。
[0116] 以腹板102作为基准结构,在每一个排布基准线8上均排布曲线桥梁1,即可得到若干个相同曲线桥梁1的排布示意图,而基准结构,即腹板102在顶推过程中(即前述的曲线桥
梁1排布过程)的轨迹线会出现交叉重叠,其形成的区域9的边界线即可标定为顶推轨迹边
缘线4。
[0117] S5:确定顶推包络线;
[0118] 其中,所述顶推包络线为所述顶推轨迹边缘线4的切线,且所述顶推包络线在俯视状态下呈直线;
[0119] 其中,顶推包络线包括:
[0120] 第一顶推包络线501和第二顶推包络线502;
[0121] 其中,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501为多组腹板102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9的其中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0122] 其中,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502为多组腹板102在顶推过程中的轨迹线交叉形成的区域9的其中另一个边界线的切线。
[0123] 在本步骤中,当得到顶推包络线后,即可得到呈现直线形状(俯视状态下)的曲线桥梁1的顶推路线,并可以按照此顶推路线进行顶推施工。
[0124] 由此发现,同为曲线桥梁1(俯视状态下呈现曲线形状),当按照本实施例得到直线形状(俯视状态下)的顶推包络线,即顶推路线后,即可进行直线式(俯视状态下)的曲线桥
梁1的顶推工艺,其具体存在:
[0125] 其一,相较于曲梁曲顶的顶推方式,曲梁直顶的顶推方式无需不断的对曲梁横向进行纠正。原因在于:本实施例是按照确切的直线进行顶推,而现有技术是按照曲线(顶推
临时墩6的连线为与曲线桥梁1曲率一致的曲线)进行顶推,其需要不断的对曲线桥梁1的横
向进行调整,以确保曲线桥梁1的底部中心始终与临时墩连线处于重合。由此降低施工难
度,以及避免出现落梁风险;
[0126] 其二,顶推包络线能够将主墩7覆盖,即按照此顶推路线将曲线桥梁1顶推至成桥位置后,曲线桥梁1能够装配在主墩7上,因此无需进行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操作,从而降低施
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且,缩短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0127] 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6的参数;
[0128]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参数至少为:顶推临时墩6的位置以及顶推临时墩6的宽度;
[0129]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位置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设置;
[0130] 且,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
[0131] 其中,所述顶推临时墩6的宽度至少满足将所述顶推包络线包络,所述顶推临时墩6具体包括:
[0132] 所述临时墩的支撑梁603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顶推包络线501和所述第二顶推包络线502之间的最大间距为H2;
[0133] 且,H1≥H2。
[0134] 在本实施例中,临时墩至少包括:
[0135] 基础主体601;
[0136] 分配梁602,设置于所述基础主体601的端部;
[0137] 支撑梁603,设置于所述分配梁602的端部,以用于承载所述曲线桥梁1;
[0138] 步履式顶推装置604,设置于所述分配梁602,以对所述曲线桥梁1进行步履式顶推。
[0139] 在本实施例中,临时墩的支撑梁603的长度H1按照上述关联关系限定,以确保在曲线桥梁1顶推时,其始终保持在支撑梁603上,以避免出现落梁的情况。且,步履式顶推装置
604采用步履式三维千斤顶(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直至将曲线桥梁
1直接顶推至成桥位置。
[0140] 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6进行曲线桥梁1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1完成安装。
[0141] 另外,对于曲线桥梁1的具体结构,为了适应上述的施工方式,进行了如下改进:
[0142] 所述曲线桥梁1至少包括:
[0143] 底板101,以用于和所述步履式顶推装置604抵接并被驱动进行步履式顶推;
[0144] 腹板102,呈间隔布置于所述底板101;
[0145] 顶板103,连接至所述腹板102的端部;
[0146] 横隔板组,所述横隔板组包括第一横隔104和第二横隔105;
[0147]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104呈现框架结构;
[0148] 其中,所述第一横隔104和所述第二横隔105间隔布置于多个腹板102之间。
[01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隔104和第二横隔105均用于提高曲线桥梁1整体强度,以保证其抗荷载能力。
[0150] 其中,还包括:
[0151] 顶推横肋106,呈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01。
[0152] 且,沿着所述底板101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加强肋107,所述加强肋107将若干顶推横肋106连接。
[0153] 由于底板101为直接受力结构,为了确保其稳定,增加顶推横肋106,以提高底板101的整体强度,且,还增加加强肋107,以进一步地提高顶推横肋106的受力强度。
[0154] 如图9至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并按照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了现场还原,具体如下:
[0155] 工况介绍:顶推段两端4m长段为变截面梁高2.92至2.6m,其余53m长段梁高为2.6m。横断面采用单箱双室,顶板宽9176至10118mm,悬臂长1.8m,底板宽5576至6518mm。
[0156] 顶推直线轨迹线按照成桥梁段的平面两端连线的延长线上进行设置,顶推临时墩按直线轨迹进行布置,利用步履式千斤顶顶推梁段就位,在顶推临时墩上设置步履式三维
千斤顶进行顶推,可以直接顶推至成桥位置。顶推过程中需根据梁的曲线不断调整
向位置。
[0157] 本具体实施例中顶推前端导梁长为35m,尾梁10m,按直线布置,顶推行程为90m。由于步履式千斤顶在临时墩横向位置固定,对于曲线变宽,钢垫梁支撑点随顶推过程在不断
变化,为此,按每隔2.5m一个顶推工况,在平面上算出边腹板轨迹包络线,支撑梁长度=边腹
板轨迹包络线宽度+0.8m,以此保证顶推过程无脱空现象,荷载竖向分配均匀、简单、明确。
[0158] 其中,选取5组临时墩,并进行各组临时墩内外侧反力分析,如图8至10所示。
[0159] 然而,在曲梁曲顶的施工中,由于曲线桥梁结构复杂性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压力等因素,负反力难以有效控制,导致结构临时墩出现较大负反力,目前没有有效压重措
施,增加了结构倾覆风险,进而极大降低了顶推施工过程安全性。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提供
的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时,各组临时墩内外侧均未出现负反力,抗倾覆性能
良好。
[016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底部”、“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016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
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
含义。
[016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6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 ”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
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 B” 
~
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016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
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6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