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骨架

申请号 CN202311630014.7 申请日 2023-11-28 公开(公告)号 CN117604926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7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合肥有限公司; 发明人 储胡照; 吉军立; 闵腾飞; 郭佳; 滑倩; 赵素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 桥梁 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 钢 骨架,属于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框,安装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 支撑 杆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的首尾依次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滑动槽内沿竖向滑动设置有 活塞 ,活塞的顶面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内滚动安装有支撑球,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沿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本 申请 具有减少下球铰在支撑球上移动时,下球铰底面磨出划痕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将下球铰紧紧 吸附 在安装框顶面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1),所述安装框(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首尾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3),所述滑动槽(3)内沿竖向滑动设置有活塞(31),所述活塞(31)的顶面开设有球形槽(32),所述球形槽(32)内滚动安装有支撑球(33),所述安装框(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塞(31)沿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底面两端均固定有支撑腿(2),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腿(2)之间固定有支撑板(3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31)底面移动杆(34),所述移动杆(34)的底端穿过所述安装框(1)的底面,所述移动杆(34)沿竖向与所述安装框(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5)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36),所述移动杆(34)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36)的顶面,所述支撑板(35)的顶面固定有气缸(37),所述气缸(37)活塞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36)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顶面均开设有环形槽(5),所述环形槽(5)位于多个所述滑动槽(3)的周侧,所述环形槽(5)内固定有橡胶圈(51),所述橡胶圈(51)的顶面位于所述安装框(1)顶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4),所述移动槽(4)内滑动设置有滑动(41),所述滑动块(41)的顶面固定有限位板(44),所述移动槽(4)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块(41)沿所述移动槽(4)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槽(4)内的螺纹杆(45),所述螺纹杆(45)穿过所述滑动块(41),所述螺纹杆(45)与所述滑动块(4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45)的外周面套设固定有转动块(4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41)的两侧面均固定有滑块(42),所述移动槽(4)的相对内侧面均开设有滑槽(43),所述滑块(42)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43)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底面的第一支撑柱(21),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底端套设有转动管(22),所述转动管(2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22)的底端插设有第二支撑柱(24),所述第二支撑柱(24)与所述转动管(2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4)的底面固定有支撑块(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底面开有插接槽(27),所述第二支撑柱(24)的顶面固定有插接杆(26),所述插接杆(26)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接槽(27)内,所述插接槽(27)的内周面开设有限位槽(29),所述插接杆(26)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28),所述限位块(28)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29)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管(22)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转动杆(2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5)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21)之间,所述支撑板(35)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之间固定有加强肋板(38)。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骨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每年对社会基础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以桥梁、高速公路、路以及各种立交桥的建设最为明显,其中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转体施工方法的桥梁日益增多,特别是跨越运营铁路或公路的立交桥,出于对铁路安全影响以及运营干扰的考虑,采用转体施工的方式,当桥梁跨越交通繁忙的道路时候,可以避免因封闭或改移道路,或者搭建防护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车流量造成影响,使得基础建设更为经济,而桥梁转体的关键部位则是转体球铰,其中转体球铰需要通过定位钢骨架安装在下承台上,定位钢骨架则是主要承担着基础承重作用,是最为基础且最为重要的施工构建,其中为了保证转体球铰能够在后期顺利转动,转体球铰以及定位钢骨架一定要保证平,因此不仅仅是对下承台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对转体球铰以及定位钢骨架的质量、精准度以及安装方式也是要有一定要求的。
[0003] 在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110205946B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包括对接安装框、下承台对接机构、下铰球吸附口和微调机构 ,下承台对接机构分别设置在对接安装框底部的四,下铰球吸附口等距离开设在对接安装框的顶部,微调机构设置在下铰球吸附口的内腔,对接安装框的侧边设置有抬起机构;下承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螺纹套、下沉旋转套、限位夹持片、弹倒刺和弧形支撑条,对接螺纹套的顶部与对接安装框底部的四角固定焊接,下沉旋转套螺纹连接在对接螺纹套的外圈,限位夹持片搭接在对接安装框的外壁上,弹力倒刺固定焊接在限位夹持片内壁的顶部,弧形支撑条固定焊接在限位夹持片内壁的底部。微调机构包括用于抽真空的密封活塞、中心下凹槽、滑动摩擦辊、若干根限位柱、强力扩张弹簧和中心升降柱 ,密封活塞活动卡接在下球铰吸附口的内腔,中心下凹槽开设在密封活塞顶部的中部,滑动摩擦辊安装在中心下凹槽的内腔,限位柱的顶部与密封活塞的底部固定焊接,强力扩张弹簧套接在限位柱的外圈上。
[0004]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当使用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时,首先将整个钢骨架放置在下承台上,并对钢骨架进行调平,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下球铰直接悬吊在钢骨架的正上方,然后向下缓慢放置下球铰,使下球铰的底部与对接安装框的顶部相互接触,凭借着各个方向上的滑动摩擦辊对下球铰底部进行支撑,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下球铰与钢骨架顶部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对下球铰的位置快速微调整,由于多个滑动摩擦辊围合成一个方框形,当下球铰朝一个方向调整时,下球铰与其中两个滑动摩擦辊相滚动,下球铰沿另外两个滑动摩擦辊的轴向滑动,从而使下球铰的底面容易磨出划痕,使下球铰与钢骨架的顶面贴合时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密封活塞连同滑动摩擦滚在下球铰吸附口内腔向下运动无法将下球铰吸紧在钢骨架上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下球铰的底面容易磨出划痕,使下球铰与钢骨架的顶面贴合时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密封活塞连同滑动摩擦滚在下球铰吸附口内腔向下运动无法将下球铰吸紧在钢骨架上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包括两个相
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首尾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沿竖向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面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滚动安装有支撑球,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沿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时,首先将安装框放置在下承台上,然后将吊装设备将下球铰直接悬吊在安装框的正上方,然后将下球铰缓慢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与支撑球的外周面相抵接,使各个方向上的支撑球对下球铰进行支撑,当调整下球铰的位置时,下球铰移动时支撑球在滚动,从而减少调整下球铰的位置时,支撑球将下球铰的底面磨出划痕的可能性,进而便于驱动机构驱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带动支撑球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紧密贴合在安装框的顶面,将下球铰紧紧吸附在安装框的顶面。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面两端均固定有支撑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固定有支撑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底面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穿过所述安装框的底面,所述移动杆沿竖向与所述安装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的顶面,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面。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好下球铰的位置时,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移动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带动支撑球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与安装框的顶面相贴合,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继续向下移动,使移动杆带动活塞继续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槽内形成负压腔,进而将下球铰吸附在安装框的顶面。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多个所述滑动槽的周侧,所述环形槽内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顶面位于所述安装框顶面的上方。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滑动槽的周侧设置橡胶圈,当下球铰放置在安装框上时,下球铰的底面与橡胶圈的顶面相抵接,从而减少下球铰底面粘附灰尘,使下球铰放置在安装框上时,使下球铰的底面与安装框的顶面存在缝隙,导致活塞向下移动时无法将下球铰紧紧吸附在安装框上的可能性。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所述滑动块的顶面固定有限位板,所述移动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块沿所述移动槽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好下球铰在安装框顶面上的位置时,通过驱动件驱动滑动块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滑动块带动限位板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使限位板与下球铰相互靠近的侧面相抵接,从而使安装框顶面边角处的限位板对下球铰进行限位,进而减少活塞带动支撑球向下移动时,下球铰在支撑球上移动的可能性。
[0014]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槽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滑动块,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滑动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周面套设固定有转动块。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下球铰在安装框顶面上的位置时,通过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驱动滑动块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滑动块带动限位板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
[0016]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两侧面均固定有滑块,所述移动槽的相对内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块移动时,滑动块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使滑动块移动时较平稳。
[0018]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面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套设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的底端插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转动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面固定有支撑块。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框放置在下承台上时,支撑块的底面与下承台相抵接,通过转动转动管,转动管带动第一支撑柱沿竖向移动,从而便于对安装框进行调平。
[0020]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面开有插接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面固定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槽的内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接杆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转动管,转动管带动第一支撑柱沿竖向移动时,使插接杆在插接槽内沿竖向移动,插接杆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沿竖向移动,从而减少第二支撑柱脱离转动管的可能性。
[0022] 优选的,所述转动管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转动杆。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转动管时,通过转动转动杆,从而便于将转动管转动。
[0024]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固定有加强肋板。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撑柱和支撑板之间设置加强肋板,从而提高支撑板的支撑稳定性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当使用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时,首先将安装框放置在下承台上,然
后将吊装设备将下球铰直接悬吊在安装框的正上方,然后将下球铰缓慢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与支撑球的外周面相抵接,使各个方向上的支撑球对下球铰进行支撑,当调整下球铰的位置时,下球铰移动时支撑球在滚动,从而减少调整下球铰的位置时,支撑球将下球铰的底面磨出划痕的可能性,进而通过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移动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带动支撑球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与安装框的顶面相贴合,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继续向下移动,使移动杆带动活塞继续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槽内形成负压腔,进而将下球铰吸附在安装框的顶面;
2. 在多个滑动槽的周侧设置橡胶圈,当下球铰放置在安装框上时,下球铰的底面
与橡胶圈的顶面相抵接,从而减少下球铰底面粘附灰尘,使下球铰放置在安装框上时,使下球铰的底面与安装框的顶面存在缝隙,导致活塞向下移动时无法将下球铰紧紧吸附在安装框上的可能性;
3. 当调整好下球铰在安装框顶面上的位置时,通过转动转动块,转动块带动螺纹
杆转动,螺纹杆驱动驱动滑动块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滑动块带动限位板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使限位板与下球铰相互靠近的侧面相抵接,从而使安装框顶面边角处的限位板对下球铰进行限位,进而减少活塞带动支撑球向下移动时,下球铰在支撑球上移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的剖视图。
[0030]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1、安装框;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2、支撑腿;21、第一支撑柱;22、转动管;23、转动杆;24、第二支撑柱;25、支撑块;26、插接杆;27、插接槽;28、限位块;29、限位槽;3、滑动槽;31、活塞;32、球形槽;33、支撑球;34、移动杆;35、支撑板;36、移动板;37、气缸;38、加强肋板;4、移动槽;41、滑动块;42、滑块;43、滑槽;44、限位板;45、螺纹杆;46、转动块;5、环形槽;51、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
[0034] 参照图1,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2,两个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2首尾依次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11的底面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腿2。
[0035] 参照图1和图2,支撑腿2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杆11底面的第一支撑柱21,支撑板35固定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柱21之间,支撑板35的顶面两侧与第一支撑柱21之间均固定有加强肋板38。第一支撑柱21的底面套设有转动管22,转动管22与第一支撑柱21转动连接,转动管22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转动杆23,多个转动杆23沿转动管22的周向等间距设置。转动管22的底端插设有第二支撑柱24,第二支撑柱24与转动管22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21的底面固定有支撑块25。第二支撑柱24的顶面固定有插接杆26,第一支撑柱21的底面开设有插接槽27,插接杆26沿竖向滑动设置于插接槽27内。插接杆26的顶面固定有限位块28,插接槽27的内周面开设有限位槽29,限位块28沿竖向滑动设置于限位板44内。
[0036] 当将安装框1放置在下承台上,支撑块25的底面固定下承台的顶面相抵接,通过转动转动杆23,转动杆23带动转动管22转动,转动管22驱动第一支撑柱21沿竖向移动,从而便于将安装框1调整水平转动,减少将下球铰放置在安装框1上发生滑移的可能性。
[0037] 参照图1和图3,两个第一支撑杆11的顶面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2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滑动槽3,滑动槽3内沿竖向滑动设置有活塞31。活塞31的顶面开设有球形槽32,球形槽32内滚动安装有支撑球33。相邻的两个支撑腿2之间固定有支撑板35,支撑板35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36,活塞31的底面固定有移动杆34,移动杆34的底端穿过安装框1的底面,移动杆34沿竖向与安装框1滑动连接,移动杆34的底端固定于移动板36的顶面。支撑板35的顶面两侧均固定有气缸37,气缸37活塞杆的顶端固定于移动板36的底面。两个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2的顶面均开设有环形槽5,环形槽5位于多个滑动槽3的周侧,环形槽5内固定有橡胶圈51,橡胶圈51的顶面位于安装框1顶面的上方。
[0038] 当使用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时,将安装框1放置在下承台上,然后使用吊装设备将下球铰悬吊在安装框1的上方,然后将下球铰缓慢的向下放置在安装框1上,使下球铰的底面与支撑球33的外周面相抵接,移动下球铰调整下球铰的位置,当调整好下球铰的位置时,启动气缸37,气缸37的活塞杆带动移动板36向下移动,移动板36带动移动杆34向下移动,使移动杆34带动活塞31向下移动,活塞31带动支撑球33向下移动至滑动槽3内,使下球铰的底面贴附在安装框1的顶面,气缸37的活塞31杆继续带动移动板36向下移动,使移动板36带动移动杆34继续向下移动,使移动杆34带动活塞31继续向下移动,使滑动槽3内形成负压空间,从而将下球铰吸附在安装框1的顶面。
[0039] 参照图1、图3和图4,第一支撑杆11的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4,移动槽4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块41,滑动块41的两侧面均固定滑块42,移动槽4的相对内侧面均开设有滑槽43,滑块42滑动设置于滑槽43内。滑动块41的顶面固定有限位板44,限位板44为弧形板。移动槽4的相对内侧面转动安装有螺纹杆45,螺纹杆45穿过滑动块41,螺纹杆45与滑动块41螺纹连接,螺纹杆45的外周面套设固定有转动块46。
[0040] 当将下球铰在安装架上的位置调整好后,分别转动两个第一支撑杆11顶面两端的转动块46,转动块46带动螺纹杆45转动,螺纹杆45驱动滑动块41带动限位板44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使限位板44与下球铰相互靠近的侧面相贴合,从而减少当调整好下球铰在安装框1上位置时,当活塞31带动支撑球33向下移动,支撑球33带动下球铰向下移动时,使下球铰在支撑球33上移动的可能性。
[004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时,将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放置在下承台上。然后通过观察安装框1是否发生倾斜,当安装框1发生倾斜时,分别转动四个转动管22,使转动管22带动第一支撑柱21沿竖向移动,第一支撑柱21带动第一支撑杆11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将安装框1调平。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下球铰悬吊在安装框1的正上方,将下球铰缓慢的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与支撑球33的顶面相抵接,使各个方向上的支撑球33对下球铰进行支撑,当调整下球铰的位置时,下球铰在支撑球33上移动,从而减少支撑球33将下球铰的底面磨出划痕的可能性,便于将下球铰紧紧吸附在安装框1的顶面。当下球铰的位置调整好后,分别转动第一支撑杆11顶面两端的转动块46,转动块46带动螺纹杆45转动,螺纹杆45驱动滑动块41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滑动块41带动限位板44朝向靠近下球铰的方向移动,使限位板44与下球铰相互靠近的侧面相同贴合,从而那个对下球铰进行限位。然后同时启动气缸37,气缸37的活塞31杆带动移动板36向下移动,移动板36电动移动杆34向下移动,移动杆34带动活塞31向下移动,活塞31带动支撑球33向下移动,使下球铰的底面贴附在安装框1的顶面,使活塞31带动支撑球33继续向下移动形成负压空间,从而将下球铰紧紧吸附在安装框1的顶面。
[004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