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及快速化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128640.6 申请日 2023-09-04 公开(公告)号 CN117569222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州大学; 发明人 詹刚毅; 刘建红; 夏小任; 吴廷楹; 关俊锋; 韦建刚; 钟亮根; 陈向一; 裴辉腾; 皇甫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 桥梁 及快速施工方法,结构包括主墩和过渡墩,主墩顶部设有主梁,主梁边跨后浇段范围上方设置上导梁,用以作为后浇段施工时的临时承载结构;后支腿底部与主梁转体梁段通过 法兰 装置进行连接。施工方法包括:1)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2)施工上导梁;3)转体就位、施工成桥。本发明与 现有技术 相比的优点在于:与常规设置 支架 后浇的转体桥梁一样,在后浇段施工之前方便地安装边 支点 支座,无需通过设强迫位移即可使得成桥内 力 相对合理。适用于连续梁、连续刚构、T型刚构及 斜拉桥 等各类形式的转体法施工桥梁。一方面可不设落地支架、少占土地、节省工期,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墩和过渡墩,所述主墩顶部设有主梁,所述主梁边跨后浇段范围上方设置上导梁,用以作为后浇段施工时的临时承载结构;
所述上导梁包括后支腿、导梁和前支腿,所述后支腿和前支腿位于导梁底部梁端,所述上导梁一端通过所述后支腿临时固结于主梁转体梁段的悬臂端,另一端在转体就位前处于悬挑状态,转体就位后通过所述后支腿临时支承于所述过渡墩上,增加桥梁结构稳定性
所述后支腿底部与主梁转体梁段通过法兰装置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梁采用材或其他拉压强度均较高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梁构造形式为工字型钢、桁架结构中的一种,横向设置若干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梁内设置横向连接系形成整体,增强稳定性。
5.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按常规转体桥梁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
2)施工上导梁:所述上导梁可先安装,即与桥梁一起转体;也可后安装,即待转体到位后,从底面起吊安装或由引桥侧顶推喂入;
其两端分别与后支腿、前支腿连接,支承于所述前后支腿上,作为后浇段浇筑时的承结构,于其下方吊放现浇支架系统;
3)转体就位、施工成桥:转体就位后,将上导梁拆除,成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底部支承于过渡墩梁盖顶面,也可支承于墩身或承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梁各组成部分截面尺寸及连接构造,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须满足施工阶段承载能力及刚度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后的上导梁可重复利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及快速化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及快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与路立交项目日益增多。根据国铁集团要求,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跨高速铁路及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的路基、桥涵地段,以及上跨开行客车的普速铁路的路基、桥涵地段,桥梁施工应优先采用转体施工方案。转体法施工具有对既有线运营影响小、需要占用铁路天窗时间少、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广泛,且主梁多采用预应砼结构。一般情况下,需在边跨设置一定长度的后浇段,待转体就位后再搭设支架进行现浇;另一种为边跨不设后浇段,待转体就位后于梁端底部施加一定大小的顶升力后定支座。
[0003] 采用第一种方式时,需待桥梁转体就位后,在后浇段范围搭设临时支架并后期拆除,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搭设支架需临时占用土地,二是为减小搭设支架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支架基础应在铁路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以外并留有一定安全距离,这将增大边跨跨度,加大设计难度及投资,三是施工工期长,对铁路运营影响大。
[0004] 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顶升力大小难以控制,二是支座安装空间狭小、作业困难。
[0005] 因此,一种用于桥梁工程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快速化施工方法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及快速施工方法。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包括主墩和过渡墩,所述主墩顶部设有主梁,所述主梁边跨后浇段范围上方设置上导梁,用以作为后浇段施工时的临时承载结构;
[0008] 所述上导梁包括后支腿、导梁和前支腿,所述后支腿和前支腿位于导梁底部梁端,所述上导梁一端通过所述后支腿临时固结于主梁转体梁段的悬臂端,另一端在转体就位前处于悬挑状态,转体就位后通过所述后支腿临时支承于所述过渡墩上,增加桥梁结构稳定性
[0009] 所述后支腿底部与主梁转体梁段通过法兰装置进行连接。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导梁采用材或其他拉压强度均较高的材料。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导梁构造形式为工字型钢、桁架结构中的一种,横向设置若干片。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导梁内设置横向连接系形成整体,增强稳定性。
[0013] 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1)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按常规转体桥梁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
[0015] 2)施工上导梁:所述上导梁可先安装,即与桥梁一起转体;也可后安装,即待转体到位后,从底面起吊安装或由引桥侧顶推喂入;
[0016] 其两端分别与后支腿、前支腿连接,支承于所述前后支腿上,作为后浇段浇筑时的承力结构,于其下方吊放现浇支架系统;
[0017] 3)转体就位、施工成桥:转体就位后,将上导梁拆除,成桥。
[001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腿底部支承于过渡墩梁盖顶面,也可支承于墩身或承台上。
[001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导梁各组成部分截面尺寸及连接构造,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须满足施工阶段承载能力及刚度要求。
[00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拆除后的上导梁可重复利用。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与常规设置支架后浇的转体桥梁一样,在后浇段施工之前方便地安装边支点支座,无需通过设强迫位移即可使得成桥内力相对合理。适用于连续梁、连续刚构、T型刚构及斜拉桥等各类形式的转体法施工桥梁。一方面可不设落地支架、少占土地、节省工期,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工字型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工字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工字型的断面布置示意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桁架结构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桁架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8] 图7是本发明上导梁采用桁架结构的断面布置示意图。
[0029] 图8是本发明后支腿底座锚拉固定布置示意图。
[0030] 图9是本发明前支腿示意图。
[0031] 如图所示:1、导梁,2、前支腿,3、后支腿,4、后浇段,5、主梁,6、主墩,7、过渡墩,8、上翼缘,9、下翼缘,10、腹板,11、加劲肋,12、横向连接系,13、主桁上弦,14、主桁下弦,15、主桁腹杆,16、主桁下弦横向连接系,17、主桁间横向连接系,18、螺母,19、上垫板,20、下垫板,21、精轧螺纹钢筋,22、节点板,23、剪力钉,24、锚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3]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5]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0036]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如图所示,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包括主墩6和过渡墩7,所述主墩6顶部设有主梁5,所述主梁5边跨后浇段4范围上方设置上导梁,用以作为后浇段4施工时的临时承载结构;
[0038] 所述上导梁包括后支腿3、导梁1和前支腿2,所述后支腿3和前支腿2位于导梁1底部梁端,所述上导梁一端通过所述后支腿3临时固结于主梁5转体梁段的悬臂端,另一端在转体就位前处于悬挑状态,转体就位后通过所述后支腿3临时支承于所述过渡墩7上,增加桥梁结构稳定性;
[0039] 所述后支腿3底部与主梁5转体梁段通过法兰装置进行连接。
[0040] 所述上导梁采用钢材或其他拉压强度均较高的材料。
[0041] 所述上导梁构造形式为工字型钢、桁架结构中的一种,横向设置若干片。
[0042] 所述上导梁内设置横向连接系12形成整体,增强稳定性。
[0043] 一种设置上导梁的转体桥梁的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1)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按常规转体桥梁施工下部结构、转体段梁体;
[0045] 2)施工上导梁:所述上导梁可先安装,即与桥梁一起转体;也可后安装,即待转体到位后,从底面起吊安装或由引桥侧顶推喂入;
[0046] 其两端分别与后支腿、前支腿连接,支承于所述前后支腿上,作为后浇段浇筑时的承力结构,于其下方吊放现浇支架系统;
[0047] 3)转体就位、施工成桥:转体就位后,将上导梁拆除,成桥。
[0048] 所述前支腿底部支承于过渡墩梁盖顶面,也可支承于墩身或承台上。
[0049] 所述上导梁各组成部分截面尺寸及连接构造,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须满足施工阶段承载能力及刚度要求。
[0050] 拆除后的上导梁可重复利用。
[0051] 与常规设置支架后浇的转体桥梁一样,在后浇段施工之前方便地安装边支点支座,无需通过设强迫位移即可使得成桥内力相对合理。适用于连续梁、连续刚构、T型刚构及斜拉桥等各类形式的转体法施工桥梁。一方面可不设落地支架、少占土地、节省工期,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
[0052]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