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合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701755.X 申请日 2023-12-12 公开(公告)号 CN117488706A 公开(公告)日 2024-02-02
申请人 重庆交通大学; 发明人 王旭; 谢贵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桥梁 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桥梁合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左墩身、右墩身、左梁体、右梁体和 钢 合龙单元,所述左墩身和右墩身的底部均设置有转体单元;左梁体上设置有钢结构的左对接部,左对接部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右梁体上设置有右对接部,右对接部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钢合龙单元包括液压卷绕器、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和合龙牵引绳,左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左梁体的内壁中,右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右梁体的内壁中,左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左 支撑 钢管,右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右支撑钢管,合龙牵引绳可以卷绕在液压卷绕器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快速完成桥梁合龙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墩身、右墩身、左梁体、右梁体和合龙单元,所述左墩身和右墩身的底部均设置有转体单元,所述左墩身和右墩身上均设置有减振支座,所述右墩身上还设置有第一千斤顶,所述右梁体设置在右墩身的减振支座和第一千斤顶上,所述左梁体设置在左墩身的减振支座上;所述左梁体上设置有钢结构的左对接部,所述左对接部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设置在左对接部的上部,第二对接槽设置在左对接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尺寸大于第二对接槽;右梁体上设置有右对接部,所述右对接部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能够与第一对接槽配合,第二对接板能够与第二对接槽配合;所述钢合龙单元包括液压卷绕器、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和合龙牵引绳,所述左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左梁体的内壁中,所述右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右梁体的内壁中,所述左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左支撑钢管,所有左支撑钢管上远离右梁体的一端通过左环架固定连接,所述右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右支撑钢管,所有右支撑钢管上远离左梁体的一端通过右环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卷绕器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合龙牵引绳可以卷绕在液压卷绕器上,所述合龙牵引绳能够进入到左梁体和右梁体中并拉动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相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置轨道和右内置轨道均包括C形的轨道环,所述轨道环沿左梁体/右梁体的内壁周向布置以及沿长度方向布置,左梁体/右梁体中设置的轨道环数量和位置均相同,左梁体/右梁体中设置的左支撑钢管/右支撑钢管数量相同位置交错,左支撑钢管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右梁体的轨道环中,右支撑钢管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左梁体的轨道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钢管、右支撑钢管和轨道环上均设置有螺孔,螺孔中能够旋入螺栓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上设置有若干灌注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上均设置有配重箱,所述配重水箱设置在左梁体和右梁体相背离的一侧下端,所述配重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电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合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单元包括基础座、上球铰、下球铰、连接、转体牵引绳和液压牵引机,基础座设置在地面上,基础座的上端开设有球面凹槽,所述下球铰设置在球面凹槽中,所述上球铰固定设置在下球铰的上端,上球铰与左墩身/右墩身的底部连接,上球铰设置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转体牵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液压牵引机和连接块上,所述液压牵引机可以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再拉动上球铰和下球铰转动。
7.桥梁合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桩和承台施工,施工9根钻孔桩,钻孔桩直径1‑2m,钻孔桩长度25‑35m,9根钻孔桩方形阵列排布在承台下;采用下沉承台施工方法浇筑建造承台;
S2,布置转体单元,在承台上浇筑基础座,在基础座上安装环形导轨和下球铰,下球铰的球面凹槽中设置若干滑球孔,所述滑球孔中设置有若干滑动球,所述滑动球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球面凹槽涂抹有润滑油;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将下球铰和环形导轨的下部采用混凝土密封,露出球面凹槽和环形导轨的上端面;然后安装上球铰,上球铰安装连接块,下球铰与上球铰转动接触;最后安装液压牵引机和转体牵引绳;
S3,在上球铰上建造左墩身/右墩身,然后在右墩身上安装减振支座和第一千斤顶,在左墩身上安装减振支座,然后再建造左梁体和右梁体;
S4,安装钢合龙单元,在左梁体和右梁体的内部安装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
S5,桥梁转体合龙,启动液压牵引机,液压牵引机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上球铰转动,上球铰带动左墩身/右墩身、左梁体/右梁体转动;
S6,桥梁对接,启动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带动右墩身向下移动,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对接,然后安装螺栓固定;
S7,在地面上安装液压卷绕器,液压卷绕器上安装合龙牵引绳,其中一组合龙牵引绳从左梁体中进入并与右支撑钢管连接,另一组合龙牵引绳从右梁体中进入并与左支撑钢管连接,启动液压卷绕器后,合龙牵引绳带动左支撑钢管移动到右内置轨道中,右支撑钢管移动到左内置轨道中;然后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中支矩形环状的模板,模板包围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再向其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矩形环状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固定左梁体和右梁体的连接处。

说明书全文

桥梁合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桥梁合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桥梁合龙是指桥梁或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的过程。在桥梁工程中,合龙也称“合拢”,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0003] 桥梁合龙有平移合龙和转动合龙两种方式,转动合龙的基本步骤如下:浇筑墩身及梁体,并在墩身下方的承台中间安装设置转盘,使用自动连续千斤顶、液压主控台等转体装置牵引墩身和梁体转身,在道路或江河上方凌空对接两边的梁体,完成合龙。
[0004]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方法202210843623.X一种桥梁转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桥梁转体结构包括第一中墩、第一连接梁、转体装置、第二中墩和第二连接梁、第三中墩、滑道及滑动装置;第一连接梁设置在第一中墩的上方;转体装置设置在第一中墩与第一连接梁之间,转体装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中墩与第一连接梁固定相连;第二中墩与第一中墩分别设置在既有桥梁的两侧;第二连接梁设置在第二中墩的顶部,第二连接梁与第二中墩之间设置滑道及滑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二中墩作为临时中墩,避免了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合龙时位于既有桥梁的上方的问题,保证既有路运营安全,中跨合龙后,再将连续梁整体从第二中墩滑动至第三中墩,实现对既有桥梁的跨越。该方法可以跨越现有桥梁,且采用滑动方式来设置连接梁。但现有该方法和现有技术中的合龙方法都存在以下缺点:转体支座安装是桥梁转体的重要环节,如果精度度控制偏差超过1mm,就可能导致巨大的转轴难以转动,桥梁无法实现合龙;合龙时需要浇筑混凝土形成桥面并且连接两侧的梁体,导致整个工期延长,同时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搭设筋结构,也相对麻烦。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桥梁合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如何快速完成桥梁合龙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法:
[0007] 一种桥梁合龙结构,包括左墩身、右墩身、左梁体、右梁体和钢合龙单元,所述左墩身和右墩身的底部均设置有转体单元,所述左墩身和右墩身上均设置有减振支座,所述右墩身上还设置有第一千斤顶,所述右梁体设置在右墩身的减振支座和第一千斤顶上,所述左梁体设置在左墩身的减振支座上;所述左梁体上设置有钢结构的左对接部,所述左对接部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设置在左对接部的上部,第二对接槽设置在左对接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尺寸大于第二对接槽;右梁体上设置有右对接部,所述右对接部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能够与第一对接槽配合,第二对接板能够与第二对接槽配合;所述钢合龙单元包括液压卷绕器、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和合龙牵引绳,所述左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左梁体的内壁中,所述右内置轨道沿周向设置在右梁体的内壁中,所述左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左支撑钢管,所有左支撑钢管上远离右梁体的一端通过左环架固定连接,所述右内置轨道中设置有右支撑钢管,所有右支撑钢管上远离左梁体的一端通过右环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卷绕器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合龙牵引绳可以卷绕在液压卷绕器上,所述合龙牵引绳能够进入到左梁体和右梁体中并拉动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相向移动。
[0008] 本方案中的转体合龙采用下方转体方式,用转体单元对墩身和梁体同时进行旋转,本方案中还设置有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可以将右梁体向上顶起然后当左梁体和右梁体转动对齐后,第一千斤顶再将右梁体放下,使左梁体和右梁体完成对接合龙。本方案中的结构和方式可以使左梁体和右梁体快速合龙,并且左梁体和右两天上下位置调节完成后,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则可以无缝对接,后续只需要通过螺栓等进行固定,整个合龙消耗时间大大减小。为了提高合龙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本方案中设置了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其中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的排布相互交错开,然后再使用液压卷绕器和合龙牵引绳来拉动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使两者分别能够进入到右内置轨道和左内置轨道中进行固定。
[0009] 可选地,所述左内置轨道和右内置轨道均包括C形的轨道环,所述轨道环沿左梁体/右梁体的内壁周向布置以及沿长度方向布置,左梁体/右梁体中设置的轨道环数量和位置均相同,左梁体/右梁体中设置的左支撑钢管/右支撑钢管数量相同位置交错,左支撑钢管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右梁体的轨道环中,右支撑钢管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左梁体的轨道环中。
[0010] 可选地,所述左支撑钢管、右支撑钢管和轨道环上均设置有螺孔,螺孔中能够旋入螺栓以固定。本方案中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可以固定在轨道环中。
[0011] 可选地,所述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上设置有若干灌注孔。后续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可以通过灌注孔进入到左支撑钢管/右支撑钢管的内部。
[0012] 可选地,所述左梁体和右梁体上均设置有配重箱,所述配重水箱设置在左梁体和右梁体相背离的一侧下端,所述配重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采用本方案,在桥梁转体时配重水箱可以对左梁体/右梁体进行配重,使其保持平衡,设置电磁阀可以控制配重水箱的水流排出量,以适应左梁体/右梁体的质量重心变化。
[0013] 可选地,所述转体单元包括基础座、上球铰、下球铰、连接、转体牵引绳和液压牵引机,基础座设置在地面上,基础座的上端开设有球面凹槽,所述下球铰设置在球面凹槽中,所述上球铰固定设置在下球铰的上端,上球铰与左墩身/右墩身的底部连接,上球铰设置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转体牵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液压牵引机和连接块上,所述液压牵引机可以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再拉动上球铰和下球铰转动。本方案中,启动液压牵引机后可以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再拉动上球铰和下球铰转动并带动左墩身/右墩身转动,实现了墩身和梁体同时转体,且这些大型设备设置在地面上也更好安装,部分结构还可以预制成型运输到现场直接安装。
[0014] 桥梁合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1,钻孔桩和承台施工,施工9根钻孔桩,钻孔桩直径1‑2m,钻孔桩长度25‑35m,9根钻孔桩方形阵列排布在承台下;采用下沉承台施工方法浇筑建造承台;
[0016] S2,布置转体单元,在承台上浇筑基础座,在基础座上安装环形导轨和下球铰,下球铰的球面凹槽中设置若干滑球孔,所述滑球孔中设置有若干滑动球,所述滑动球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球面凹槽涂抹有润滑油;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将下球铰和环形导轨的下部采用混凝土密封,露出球面凹槽和环形导轨的上端面;然后安装上球铰,上球铰安装连接块,下球铰与上球铰转动接触;最后安装液压牵引机和转体牵引绳;
[0017] S3,在上球铰上建造左墩身/右墩身,然后在右墩身上安装减振支座和第一千斤顶,在左墩身上安装减振支座,然后再建造左梁体和右梁体;
[0018] S4,安装钢合龙单元,在左梁体和右梁体的内部安装左内置轨道、右内置轨道、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
[0019] S5,桥梁转体合龙,启动液压牵引机,液压牵引机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上球铰转动,上球铰带动左墩身/右墩身、左梁体/右梁体转动;
[0020] S6,桥梁对接,启动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带动右墩身向下移动,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对接,然后安装螺栓固定;
[0021] S7,在地面上安装液压卷绕器,液压卷绕器上安装合龙牵引绳,其中一组合龙牵引绳从左梁体中进入并与右支撑钢管连接,另一组合龙牵引绳从右梁体中进入并与左支撑钢管连接,启动液压卷绕器后,合龙牵引绳带动左支撑钢管移动到右内置轨道中,右支撑钢管移动到左内置轨道中;然后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中支矩形环状的模板,模板包围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再向其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矩形环状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固定左梁体和右梁体的连接处。
[0022] 本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0023] 本方案中的桥梁转体时同时带动墩身和梁体共同转体,且转体时左梁体和右梁体的高度不同,右梁体在左梁体的上方,所以转体时无需考虑左梁体和右梁体的碰撞问题,其中右墩身上设置有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可以带动右梁体向下移动,当左梁体和右梁体转体到位后,第一千斤顶可以将右梁体放下,使其右对接部可以和左梁体的左对接部相互对接。本方案中的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是上下方向完成对接,所以两者之间可以无缝对接,采用螺栓固定即可,为了使对接更加稳定方便,本方案中右对接部的第一对接板位于上方,第二对接板位于下方,且第二对接板的尺寸小于第一对接板,同样左对接部的第一对接槽位于第二对接槽上方,第二对接槽的尺寸小于第一对接槽,所以当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向下移动时,第二对接板可以穿过第一对接槽并继续向下移动,而第一对接板则直接与第一对接槽对接配合,此时第二对接板也刚好和第二对接槽对接配合,对接完成后合龙即完成。本方案中的操作相比现有技术增加了右梁体向下移动的过程,但是无需在两个梁体之间设置混凝土预制件以及合龙浇筑,直接采用钢结构的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代替,更加简单方便。本方案中可以选择是否增加左梁体和右梁体的内浇筑工艺,若需要则可以在左支撑钢管和右支撑钢管处支模板并浇筑出矩形环状的混凝土钢管结构,以增加左梁体和右梁体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左对接部和右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左墩身和右墩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钢合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9] 图6为转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中标记如下:左墩身1、右墩身2、承台3、钻孔桩4、基础座5、环形导轨6、液压牵引机7、限位板8、支撑滑座9、左对接部10、右对接部11、液压卷绕器12、合龙牵引绳13、左梁体14、右梁体15、第一对接槽16、第一对接板17、第二对接槽18、第二对接板19、减振支座20、第一千斤顶21、左支撑钢管22、右支撑钢管23、右内置轨道24、左内置轨道25、轨道环26、灌注孔27、下球铰28、滑动球29、上球铰30、连接块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实施例
[0033] 一种桥梁合龙结构,如图1‑图6所示,包括左墩身1、右墩身2、左梁体14、右梁体15和钢合龙单元。
[0034] 结合图6,左墩身1和右墩身2的底部均设置有转体单元,转体单元包括基础座5、上球铰30、下球铰28、连接块31、转体牵引绳和液压牵引机7。基础座5的下方设置有承台3和钻孔桩4,钻孔桩4布置在承台3下方,钻孔桩4共9根且方形阵列排布。基础座5为混凝土结构且浇筑在承台3上方,基础座5上固定设置下球铰28,下球铰28的上端形成有球面凹槽,球面凹槽中设置有若干滑球孔,滑球孔中设置有若干树脂材料制成的滑动球29,上球铰30转动设置在下球铰28上且其上设置有连接块31,上球铰30与左墩身1/右墩身2的底部连接。液压牵引机7通过底架设置在基础座5上,转体牵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液压牵引机7和连接块31上,液压牵引机7可以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再拉动上球铰30和下球铰28转动。基础座5上还设置有环形导轨6,环形导轨6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板8,限位板8两个为一组且分别设置在环形导轨6的内外侧。环形导轨6上滑动设置有支撑滑座9,支撑滑座9呈圆弧形且其弧度与环形导轨6弧度相同。
[0035] 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上均设置有配重水箱,配重水箱设置在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相背离的一侧下端,配重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配置水箱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属于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故不在图中绘出。
[0036] 左墩身1和右墩身2上均设置有减振支座20,右墩身2上还设置有第一千斤顶21。右梁体15设置在右墩身2的减振支座20和第一千斤顶21上,左梁体14设置在左墩身1的减振支座20上。左梁体14上设置有钢结构的左对接部10,具体设置方式可以为:在左梁体14的混凝土结构中预埋插接板,左对接部1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板可以与插接槽配合,然后再用螺栓固定。左对接部10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槽16和第二对接槽18述第一对接槽16设置在左对接部10的上部,第二对接槽18设置在左对接部10的下部,第一对接槽16的尺寸大于第二对接槽18。右梁体15上设置有右对接部11,右对接部11设置有若干呈T字形的第一对接板17和第二对接板19,第一对接板17位于第二对接板19的上方,第一对接板17尺寸比第二对接板19大,第一对接板17能够与第一对接槽16配合,第二对接板19能够与第二对接槽18配合。
[0037] 钢合龙单元包括液压卷绕器12、左内置轨道25、右内置轨道24和合龙牵引绳13。左内置轨道25沿周向设置在左梁体14的内壁中,右内置轨道24沿周向设置在右梁体15的内壁中,左内置轨道25中设置有左支撑钢管22,所有左支撑钢管22上远离右梁体15的一端通过左环架固定连接,右内置轨道24中设置有右支撑钢管23,所有右支撑钢管23上远离左梁体14的一端通过右环架固定连接。左内置轨道25和右内置轨道24均包括C形的轨道环26,轨道环26沿左梁体14/右梁体15的内壁周向布置以及沿长度方向布置,左梁体14/右梁体15中设置的轨道环26数量和位置均相同,左梁体14/右梁体15中设置的左支撑钢管22/右支撑钢管
23数量相同位置交错,左支撑钢管22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右梁体15的轨道环26中,右支撑钢管23移动后能够插入到左梁体14的轨道环26中。左支撑钢管22、右支撑钢管23和轨道环26上均设置有螺孔,螺孔中能够旋入螺栓以固定。左支撑钢管22和右支撑钢管23上设置有若干灌注孔27。液压卷绕器12设置在地面上,合龙牵引绳13可以卷绕在液压卷绕器12上,合龙牵引绳13能够进入到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中并拉动左支撑钢管22和右支撑钢管23相向移动。
[0038] 具体实施时:
[0039] 桥梁合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S1,钻孔桩4和承台3施工,施工9根钻孔桩4,钻孔桩4直径1‑2m,钻孔桩4长度25‑35m,9根钻孔桩4方形阵列排布在承台3下;采用下沉承台3施工方法浇筑建造承台3;
[0041] S2,布置转体单元,在承台3上浇筑基础座5,在基础座5上安装环形导轨6和下球铰28,基础座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下球铰28的架体,下球铰28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球面凹槽,球面凹槽中设置若干滑球孔,滑球孔中设置有若干滑动球29,滑动球29采用树脂材料制成,球面凹槽和滑动球29涂抹有润滑油;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将下球铰28和环形导轨6的下部采用混凝土密封,露出球面凹槽和环形导轨6的上端面;然后在环形导轨6上安装支撑滑座
9,在下球铰28上安装上球铰30,在上球铰30安装连接块31,下球铰28与上球铰30转动接触;
最后在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液压牵引机7和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牵引机7和连接块31连接;
[0042] S3,在上球铰30上建造左墩身1/右墩身2,然后在右墩身2上安装减振支座20和第一千斤顶21,在左墩身1上安装减振支座20,然后再建造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左墩身1/右墩身2的下端不仅与上球铰30连接还与支撑滑座9连接;
[0043] S4,安装钢合龙单元,在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的内部安装左内置轨道25、右内置轨道24、左支撑钢管22和右支撑钢管23;
[0044] S5,桥梁转体合龙,启动液压牵引机7,液压牵引机7拉动转体牵引绳,转体牵引绳带动连接块31转动,连接块31带动上球铰30转动,上球铰30带动左墩身1/右墩身2、左梁体14/右梁体15转动;转体完成后将左墩身1/右墩身2下方的空间采用混凝土浇筑填充形成整体,液压牵引机7可以提前取出;
[0045] S6,桥梁对接,启动第一千斤顶21,第一千斤顶21带动右墩身2向下移动,左对接部10和右对接部11对接,然后安装螺栓固定;
[0046] S7,在地面上安装液压卷绕器12,液压卷绕器12上安装合龙牵引绳13,其中一组合龙牵引绳13从左梁体14中进入并与右支撑钢管23连接,另一组合龙牵引绳13从右梁体15中进入并与左支撑钢管22连接,启动液压卷绕器12后,合龙牵引绳13带动左支撑钢管22移动到右内置轨道24中,右支撑钢管23移动到左内置轨道25中;然后在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中支矩形环状的模板,模板包围左支撑钢管22和右支撑钢管23,再向其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矩形环状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固定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的连接处。
[0047] 本实施例中,采用钻孔钻、承台3和基础座5的方式来构建墩身底部的受力基础,其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本方案中的转体单元设置在基础座5上,基础座5的面积较大,可以设置大型设备,以提高转体最大承载质量,可以同时转动梁体和墩身。本方案中采用液压牵引机7、上球铰30和下球铰28的方式,且设置有支撑滑座9,上球铰30和下球铰28便于转体,球面设置承载力好,转动性能也更好,支撑滑座9可以提高稳定性和支撑点。本方案中的右梁体15通过第一千斤顶21可以实现上下移动,以此就能够使左梁体14和右梁体15转动时不会发生碰撞,而且当右梁体15向下移动后可以与左梁体14无缝对接。为了提高桥梁对接合龙的稳固性,本方案中还设置有钢合龙单元,钢合龙单元中设置有若干左支撑钢管22和右支撑钢管23,两者可以互相插入到对方所在的左内置轨道25和右内置轨道24中完成插接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龙稳固性,本方案可以选择将钢合龙单元中的左支撑钢管22、右支撑钢管23、左内置轨道25和右内置轨道24浇筑成梯形环状。
[004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法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发明的实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