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式墩落位端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418006.6 申请日 2023-10-27 公开(公告)号 CN117418480A 公开(公告)日 2024-01-19
申请人 中铁一局集团(广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 发明人 任晓锋; 韩胜; 丁健; 邓锡保; 欧琼; 邓学民; 吴伟庞; 梁斌琦; 张鑫; 赵佩力; 刘庆勇; 吴坤豪; 管文瑞; 张起波; 韩晨晨;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门 式墩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体门式墩落位端 钢 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转体 配重 架和钢横梁连接,将第二钢立柱套设于第二 混凝土 墩上;在第一混凝土墩的两侧施工两个临时 支架 ;吊装钢横梁和转体配重架至临时支架上;在钢横梁和第一钢立柱内 浇注混凝土 ,形成第一钢混段;转动上承台,钢横梁远离转体配重架的一端转动至第二混凝土墩上方;将第二钢立柱提升,使得第二钢立柱与钢横梁抵接,将钢横梁与第二钢立柱 焊接 ;在钢横梁与第二钢立柱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钢混段。通过转体式门墩的设置,以减少在营业线上方施工的时间,同时利用第一钢立柱和第二钢立柱形成第一钢混段和第二钢混段来增强钢横梁连接处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转体式墩落位端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依次施工下承台、球铰结构和上承台,然后在上承台上施工第一混凝土墩(4),同时在营业线的另一侧施工第二混凝土墩(41);
S2、制作第一钢立柱(42)、第二钢立柱(43)、钢横梁(46)和转体配重架(7),将第一钢立柱(42)与钢横梁(46)连接,将转体配重架(7)和钢横梁(46)连接,将第二钢立柱(43)套设于第二混凝土墩(41)上;
S3、在第一混凝土墩(4)的两侧施工两个临时支架(6);
S4、吊装钢横梁(46)和转体配重架(7)至临时支架(6)上,使得第一钢立柱(42)套于第一混凝土上,并将转体配重架(7)与一个临时支架(6)连接,将钢横梁(46)远离转体配重架(7)的一端与另一个临时支架(6)连接;
S5、在钢横梁(46)和第一钢立柱(42)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一钢混段(44);
S6、将两个临时支架(6)均拆除,然后转动上承台,使得钢横梁(46)远离转体配重架(7)的一端转动至第二混凝土墩(41)上方;
S7、将第二钢立柱(43)提升,使得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抵接,然后将钢横梁(46)与第二钢立柱(43)焊接
S8、在钢横梁(46)与第二钢立柱(43)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钢混段(45),完成对转体门式墩的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S1步骤中,第一混凝土墩(4)和第二混凝土墩(41)施工时,预留顶部连接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S4步骤中,浇注混凝土前,在第一钢立柱(42)和钢横梁(46)内植筋,使得第一钢立柱(42)、钢横梁(46)和第一混凝土墩(4)之间均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S8步骤中,浇注混凝土前,在第二钢立柱(43)和钢横梁(46)内植筋,使得第二钢立柱(43)、钢横梁(46)和第二混凝土墩(41)之间均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S4和S8步骤中,浇注前,在第一钢立柱(42)或第二钢立柱(43)内设置剪钉和肋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S8步骤中,钢横梁(46)或第二钢立柱(43)的侧壁上预留人孔,以便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并在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后将人孔封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采用提升装置来提升第二钢立柱(43),提升装置包括
支架(1),所述支架(1)环绕第二混凝土墩(41)设置;
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套设于第二钢立柱(43)外;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适于将固定框(2)与第二钢立柱(43)相对固定;
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设于支架(1)上,所述液压缸(3)的伸出杆与固定框(2)连接,且适于推动固定框(2)沿竖直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21),所述锁紧螺栓(21)与固定框(2)螺纹连接,且与第二钢立柱(43)抵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上连接有模板(23),所述模板(23)与第二钢立柱(43)的底面抵接,所述模板(23)沿第二钢立柱(43)的周向环绕设置呈封闭状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与模板(23)之间连接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沿第二钢立柱(43)的周向设有多个;
所述模板(23)的内壁设有密封橡胶条(24),所述密封橡胶条(24)与第二混凝土墩(41)抵接;
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加强杆(25),所述加强杆(25)与模板(23)连接;
所述加强杆(25)设于模板(23)的下方;
所述加强杆(25)与支架(1)焊接。

说明书全文

转体式墩落位端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门式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新建路需要斜跨越营业线上方时,一般在营业线上方建造门式墩,以便对铁路进行支撑
[0003] 因营业线上方不允许长期施工,故一般采取在营业两边分别建造支撑脚,然后在支撑脚上放置预制横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由于中间营业线的干涉,实施较为困难,同时
横梁与支撑脚处的连接强度也较低,故亟需一种新型施工方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依次施工下承台、球铰结构和上承台,然后在上承台上施
工第一混凝土墩,同时在营业线的另一侧施工第二混凝土墩;S2、制作第一钢立柱、第二钢
立柱、钢横梁和转体配重架,将第一钢立柱与钢横梁连接,将转体配重架和钢横梁连接,将
第二钢立柱套设于第二混凝土墩上;S3、在第一混凝土墩的两侧施工两个临时支架;S4、吊
装钢横梁和转体配重架至临时支架上,使得第一钢立柱套于第一混凝土上,并将转体配重
架与一个临时支架连接,将钢横梁远离转体配重架的一端与另一个临时支架连接;S5、在钢
横梁和第一钢立柱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一钢混段;S6、将两个临时支架均拆除,然后转动
上承台,使得钢横梁远离转体配重架的一端转动至第二混凝土墩上方;S7、将第二钢立柱提
升,使得第二钢立柱与钢横梁抵接,然后将钢横梁与第二钢立柱焊接;S8、在钢横梁与第二
钢立柱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钢混段,完成对转体门式墩的施工。
[0006] 本发明的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通过转体式门墩的设置,以减少在营业线上方施工的时间,同时利用第一钢立柱和第二钢立柱形成第一钢混段和第
二钢混段来增强钢横梁连接处的强度;而转体的施工方式使得需要吊装和施工的工序均在
营业性的两侧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难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0007] 进一步,S1步骤中,第一混凝土墩和第二混凝土墩施工时,预留顶部连接筋。
[0008] 进一步,S4步骤中,浇注混凝土前,在第一钢立柱和钢横梁内植筋,使得第一钢立柱、钢横梁和第一混凝土墩之间均连接。
[0009] 进一步,S8步骤中,浇注混凝土前,在第二钢立柱和钢横梁内植筋,使得第二钢立柱、钢横梁和第二混凝土墩之间均连接。
[0010] 进一步,S4和S8步骤中,浇注前,在第一钢立柱或第二钢立柱内设置剪钉和肋板。
[0011] 进一步,S8步骤中,钢横梁或第二钢立柱的侧壁上预留人孔,以便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并在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后将人孔封闭。
[0012] 进一步,采用提升装置来提升第二钢立柱,提升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环绕混凝土墩设置;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套设于第二钢立柱外;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适于将固定框与
第二钢立柱相对固定;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于支架上,所述液压缸的伸出杆与固定框连
接,且适于推动固定框沿竖直方向移动。
[0013]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固定框螺纹连接,且与第二钢立柱抵接。
[0014] 进一步,所述固定框上连接有模板,所述模板与第二钢立柱的底面抵接,所述模板沿第二钢立柱的周向环绕设置呈封闭状态。
[0015] 进一步,所述固定框与模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第二钢立柱的周向设有多个。
[0016] 进一步,所述模板的内壁设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密封橡胶条与混凝土墩抵接。
[0017]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模板连接。
[0018] 进一步,所述加强杆设于模板的下方。
[0019] 进一步,所述加强杆与支架焊接。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 1、通过转体式门墩的设置,以减少在营业线上方施工的时间,同时利用第一钢立柱和第二钢立柱形成第一钢混段和第二钢混段来增强钢横梁连接处的强度;而转体的施工
方式使得需要吊装和施工的工序均在营业性的两侧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难度,提
升了施工效率;
[0022] 2、通过固定件将固定框与第二钢立柱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固定框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钢立柱上移,是的第二钢立柱与钢横梁抵接,进而便于对第二钢立柱与
钢横梁进行焊接,通过液压缸与固定框的配合,提升第二钢立柱移动的稳定性,同时提升施
工效率;
[0023] 3、通过模板、连接杆和密封橡胶条的设置,在第二钢立柱提升时,模板同步对第二钢立柱进行支撑,提升第二钢立柱的稳定性,利于对第二钢立柱和钢横梁进行焊接,密封橡
胶条则可减少模板与混凝土墩之间泄露的可能,便于在第二钢立柱完成与钢横梁的焊接
后,在第二钢立柱内浇注混凝土部以形成钢混段。
附图说明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5] 图1本发明中体现转体门式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中体现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发明中体现步骤S4中吊装钢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发明中体现第一钢混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是发明中体现第二钢混段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是发明中体现第一钢立柱或第二钢立柱浇注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是发明中体现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是发明中体现固定框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支架;2、固定框;21、锁紧螺栓;22、连接杆;23、模板;24、密封橡胶条;25、加强杆;3、液压缸;4、第一混凝土墩;41、第二混凝土墩;42、第一钢立柱;43、第二钢立柱;44、第一钢混段;45、第二钢混段;46、钢横梁;5、隔板;51、导管;52、振捣器;53、排气孔;6、临时支架;7、转体配重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
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
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
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
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
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本申请公开一种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
[0037] 参照图1,转体门式墩包括第一混凝土墩4和第二混凝土墩41,第一混凝土墩4上设有第一钢混段44,第二混凝土墩41上设有第二钢混段45,第一钢混段44和第二钢混段45上
则连接有同一个钢横梁46,第一钢混段44包括外部的第一钢立柱42和浇注在内部的混凝
土,第二钢混段45包括外部的第二钢立柱43和浇注在内部的混凝土。
[0038] 一种转体门式墩落位端钢混组合段合拢施工方法,参照图2至图5,包括如下步骤:
[0039] S1、依次施工下承台、球铰结构和上承台,然后在上承台上施工第一混凝土墩4,同时在营业线的另一侧施工第二混凝土墩41,并在第一混凝土墩4和第二混凝土墩41的顶部
预留连接筋。
[0040] S2、制作第一钢立柱42、第二钢立柱43、钢横梁46和转体配重架7,将第一钢立柱42与钢横梁46焊接,将转体配重架7和钢横梁46通过螺栓连接,将第二钢立柱43套设于第二混
凝土墩41上。
[0041] S3、在第一混凝土墩4的两侧施工两个临时支架6。
[0042] S4、吊装钢横梁46和转体配重架7至临时支架6上,使得第一钢立柱42套于第一混凝土墩41上,并将转体配重架7与一个临时支架6通过螺栓连接或直接焊接,将钢横梁46远
离转体配重架7的一端与另一个临时支架6通过螺栓连接或直接焊接。在转体配重架7与第
一混凝土墩41间安装斜撑。
[0043] S5、在第一钢立柱42和钢横梁46内植筋,使得第一钢立柱42、钢横梁46和第一混凝土墩4之间均连接,并在第一钢立柱42内设置剪力钉和肋板,然后在钢横梁46和第一钢立柱
42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一钢混段44。
[0044] S6、将两个临时支架6均拆除,然后转动上承台,使得钢横梁46远离转体配重架7的一端转动至第二混凝土墩41上方。
[0045] S7、将第二钢立柱43提升,使得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抵接,然后将钢横梁46与第二钢立柱43焊接。
[0046] S8、在第二钢立柱43和钢横梁46内植筋,使得第二钢立柱43、钢横梁46和第二混凝土墩41之间均连接,并在第二钢立柱43内设置剪力钉和肋板,以增加混凝土与第二钢立柱
43的结合强度。然后在钢横梁46与第二钢立柱43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钢混段45,完成对
转体门式墩的施工。
[0047] 施工时,可以在钢横梁46、第一钢立柱42和第二钢立柱43的侧壁上预留人孔,以便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并在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后将人孔封闭。
[0048] 参照图7和图8,浇筑时,先将导管51深入第一钢立柱42或第二钢立柱43内部,并将导管51上端固定在钢横梁46上,然后将振捣器52伸入钢柱内部,配合辅助振捣。当第一钢立
柱42或第二钢立柱43上端的排气孔53有砼流出,及时停止浇注。第一钢立柱42和第二钢立
柱43内可沿高度方向设置多隔板5,并在隔板5中部位置留下空隙,以便导管51插入,隔板
5能够进一步增加钢混段的结合强度。
[0049] 采用提升装置来提升第二钢立柱43,提升装置包括包括支架1、固定框2和液压缸3,支架1环绕第二混凝土墩41设置,固定框2套设于第二钢立柱43外,并通过固定件与第二
钢立柱43相对固定,液压缸3则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液压缸3的伸出杆与固定框2连接,且适
于推动固定框2沿竖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液压缸3环绕第二钢立柱43的周向设有四个,
以确保第二钢立柱43移动的稳定性
[0050] 工作时,通过固定件将固定框2与第二钢立柱43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3的活塞杆推动固定框2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钢立柱43上移,是的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抵接,进而
便于对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进行焊接,通过液压缸3与固定框2的配合,提升第二钢立
柱43移动的稳定性,同时提升施工效率。
[0051] 固定件包括若干个锁紧螺栓21,若干个锁紧螺栓21环绕固定框2设置,且锁紧螺栓21与固定框2螺纹连接,并使得锁紧螺栓21的头部与第二钢立柱43抵接,以将固定框2相对
固定于第二钢立柱43上。
[0052] 固定框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远离固定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模板23,连接杆22沿第二钢立柱43的周向设有多个,模板23与第二钢立柱43的底面抵接,模
板23沿第二钢立柱43的周向环绕设置呈封闭状态,以便对第二钢立柱43进行支撑,同时在
第二钢立柱43内浇注混凝土部时,阻止泄露。模板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条24,密封
橡胶条24与第二混凝土墩41抵接,密封橡胶条24处于受挤压的状态,以减少模板23与第二
混凝土墩41之间发生泄露的可能。
[0053] 支架1上焊接有加强杆25,加强杆25与模板23焊接,且加强杆25设于模板23的下方。在液压缸3将固定框2顶升到位,且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焊接以后,将加强杆25与模
板23焊接,并将加强杆25与支架1焊接,进而更好地对模板23和第二钢立柱43进行支撑,进
而便于浇注混凝土部,当混凝土部成型后,再将加强杆25切除
[0054] 通过固定件将固定框2与第二钢立柱43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3的活塞杆推动固定框2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钢立柱43上移,是的第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抵接,进而便于对第
二钢立柱43与钢横梁46进行焊接,通过液压缸3与固定框2的配合,提升第二钢立柱43移动
的稳定性,同时提升施工效率。
[0055] 通过模板23、连接杆22和密封橡胶条24的设置,在第二钢立柱43提升时,模板23同步对第二钢立柱43进行支撑,提升第二钢立柱43的稳定性,利于对第二钢立柱43和钢横梁
46进行焊接,密封橡胶条24则可减少模板23与第二混凝土墩41之间发生泄露的可能,便于
在第二钢立柱43完成与钢横梁46的焊接后,在第二钢立柱43内浇注混凝土部以形成钢混
段。
[0056]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