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拱桥 / 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

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642682.7 申请日 2022-12-20 公开(公告)号 CN115787505A 公开(公告)日 2023-03-14
申请人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琪; 凡春胜; 王海涛; 李光均; 王永明; 甘立文; 赵士杰; 朱邦志; 高林龙; 马雷; 刘鹏飞;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拱桥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所述下拱肋包括设置在主墩拱座上的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搭设拱桥主孔侧和边孔侧的 支架 结构;步骤2: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步骤3:步骤2完成后,下拱肋的浇筑施工完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飞燕式下拱肋的施工,另外,本发明采用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不仅可以减少下拱肋浇筑的 变形 几率,还能提高下拱肋的浇筑效率;另外,本发明在下拱肋浇筑前,要求主孔拱肋内部的拱肋骨架、安装完成,这样的设置,减少或者避免了拱肋骨架的安装误差。
权利要求

1.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拱肋包括设置在主墩拱座上的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搭设拱桥主孔侧和边孔侧的支架结构;
步骤2: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步骤3:步骤2完成后,下拱肋的浇筑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孔拱肋包括拱肋骨架,所述拱肋骨架包括拱肋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所述主孔拱肋包括底部拱肋和过渡拱肋;所述过渡拱肋通过底部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在浇筑主孔拱肋前,要求把主孔拱肋中的拱肋钢骨架和钢壳连接完成,在底部拱肋浇筑前,要求底部拱肋中的钢筋骨架安装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拱肋与底部拱肋分两次浇筑成型;所述钢壳布置在主孔拱肋的过渡拱肋处;所述钢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布置有与钢筋骨架对接的连接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包括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钢筋骨架对接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所述壳体与连接钢筋预先安装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连钢筋,所述纵连钢筋由底部拱肋延伸至过渡拱肋的钢壳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壳体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布置在外壳内侧;所述内壳远离拱座一侧设有承压板;所述拱座连接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穿过主孔拱肋布置;所述钢绞线通过所述拱肋横梁内设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承压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孔拱肋包括一段拱肋、二段拱肋以及三段拱肋,所述三段拱肋通过二段拱肋与一段拱肋相连接,所述二段拱肋通过一段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所述一段拱肋、二段拱肋以及三段拱肋分三次浇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下拱肋浇筑时,要求对称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
2前,需要在支架结构上布置下拱肋浇筑用的底模;在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拼装完成后,再安装其余浇筑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要求在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对应位置处布置拉杆。

说明书全文

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拱桥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跨度提篮式箱拱桥钢箱下拱肋内部支撑机构主要为拱肋骨架,在对大跨度提篮式钢箱拱桥钢箱下拱肋安装施工过程中,传统下拱肋一般施工方式是拱肋骨架安装一段,混凝土浇筑一段,传统施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下拱肋的浇筑施工。
[0003] 但是在实际实施时,逐段安装拱肋骨架容易累计装配误差,当发现拱肋骨架装配位置发生错误或者偏差较大时,下拱肋可以已经完成部分浇筑;使得拱肋骨架后续调节难度大。
[0004] 另外,传统浇筑下拱肋时,把下拱肋的边孔拱肋和主孔拱肋分别独立浇筑,不仅不利于提高浇筑效率,还影响浇筑质量
[0005] 所以为了避免或者改善上述一个问题,就需要对现有下拱肋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0006] 经检索,现有专利202111505444.7‑一种弱拱提升转体施工方法就不存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下拱肋浇筑质量的下拱肋施工方法。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所述下拱肋包括设置在主墩拱座上的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0010]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 步骤1:搭设拱桥主孔侧和边孔侧的支架结构;
[0012] 步骤2: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0013] 步骤3:步骤2完成后,下拱肋的浇筑施工完成。
[0014] 所述主孔拱肋包括拱肋骨架,所述拱肋骨架包括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所述主孔拱肋包括底部拱肋和过渡拱肋;所述过渡拱肋通过底部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
在浇筑主孔拱肋前,要求把主孔拱肋中的拱肋钢骨架和钢壳连接完成,同时要求底部拱肋中的钢筋骨架也安装完成。
[0015] 所述主孔拱肋包括底部拱肋和过渡拱肋;所述过渡拱肋通过底部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所述过渡拱肋与底部拱肋分两次浇筑成型;所述钢壳布置在主孔拱肋的过渡拱肋处;所述钢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布置有与钢筋骨架对接的连接钢筋。
[0016] 所述连接钢筋包括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钢筋骨架对接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所述壳体与连接钢筋预先安装成型。
[0017] 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连钢筋,所述纵连钢筋由底部拱肋延伸至过渡拱肋的钢壳内部。
[0018] 壳体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布置在外壳内侧;所述内壳远离拱座一侧设有承压板;所述拱座连接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穿过主孔拱肋布置;所述钢绞线通过所述拱肋横梁内设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承压板上。
[0019] 所述边孔拱肋包括一段拱肋、二段拱肋以及三段拱肋,所述三段拱肋通过二段拱肋与一段拱肋相连接,所述二段拱肋通过一段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所述一段拱肋、二段拱肋以及三段拱肋分三次浇筑成型。
[0020] 在进行下拱肋浇筑时,要求对称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
[0021] 在进行步骤2前,需要在支架结构上布置下拱肋浇筑用的底模;在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拼装完成后,再安装其余浇筑模板。
[0022] 要求在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对应位置处布置拉杆。
[002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飞燕式下拱肋的施工,另外,本发明采用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不仅可以减少下拱肋浇筑的变形几率,还能提高下拱肋的浇筑效率。
[0025] 另外,本发明在下拱肋浇筑前,要求主孔拱肋内部的拱肋骨架、安装完成,这样的设置,减少或者避免了拱肋骨架的安装误差。附图说明
[0026]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下拱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7本发明施工时的步骤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中模板结构中外模板的横断面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中模板结构中内模板的横断面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钢绞线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固定装置中挤压板的俯视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中钢绞线间布置有防护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中安装孔内布置有填充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0036] 1、挤压板,2、吊装板,3、吊装孔,4、连接螺栓,5、防护层,6、填充杆,7、钢绞线。
[0037] 2‑1、边孔拱肋,2‑2、主孔拱肋,2‑3、拉杆,2‑4、拱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9] 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
[0040] 所述下拱肋包括设置在主墩拱座2‑4上的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
[0041]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 步骤1:搭设拱桥主孔侧和边孔侧的支架结构;
[0043] 步骤2:分段浇筑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
[0044] 步骤3:步骤2完成后,下拱肋的浇筑施工完成。
[004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燕式拱桥下拱肋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飞燕式下拱肋的施工,另外,本发明采用分段浇筑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不仅可以减少下拱肋浇筑的变形几率,还能提高下拱肋的浇筑效率。
[0046]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主孔拱肋2‑2包括拱肋骨架,所述拱肋骨架包括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本发明通过上述支撑结构的设置,后续配合浇筑的混凝土,可以极大的提高主孔拱肋2‑2的结构强度;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主孔拱肋包括底部拱肋和过渡拱肋;实际上就是本发明主孔拱肋为两段拱肋结构,这样的设置,方便了后续分段浇筑主孔拱肋;具体,所述过渡拱肋通过底部拱肋与主墩拱座相连接;这样的设置,方便了主孔拱肋与拱座之间的连接;在实际设计中本发明公开的拱肋骨架包括钢筋骨架,钢筋骨架的布置位置是多样的,在边孔拱肋以及主孔拱肋内均有布置;在浇筑主孔拱肋前,要求把主孔拱肋中的拱肋钢骨架和钢壳连接完成,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减少或者避免了拱肋骨架的安装误差;另外,本发明在浇筑底部拱肋时,要求底部拱肋中的钢筋骨架也安装完成;本发明通过这样的设计,方便了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的布置安放,减少或者避免了拱肋骨架的安装误差。
[0047]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底部拱肋内设有钢筋骨架,所以要求浇筑底部拱肋中的钢筋骨架在浇筑前先进行铺设。
[0048] 另外,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钢筋骨架的结构属于常规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论述钢筋骨架的具体结构。
[0049] 同时,上述钢筋骨架为一个统称,只是为了方便陈述而指定的上位概念,理论上,在过渡拱肋中也应该设置类似底部拱肋钢筋骨架的结构,而为了保证过渡拱肋的强度以及后续连接的便捷性;本发明使用了壳体代替了传统钢筋骨架的主体结构;同时为了方便在底部拱肋浇筑后的凿毛处理,要求钢壳并不具有钢筋骨架整体结构,也就是钢壳并未连接完整,使得钢壳内具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对底部拱肋端部的凿毛处理。
[005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主孔拱肋2‑2包括底部拱肋2‑21和过渡拱肋2‑22;也就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使得主孔拱肋2‑2实际上就是两段拱肋结构,具体,所述过渡拱肋2‑22通过底部拱肋2‑21与主墩拱座2‑4相连接;本发明过渡拱肋2‑22方便了与上拱肋的对接,底部拱肋2‑21的设置,方便了过渡拱肋2‑22与供座的连接,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过渡拱肋2‑22与底部拱肋2‑21分两次浇筑成型;不仅方便了主孔拱肋2‑2的浇筑施工,还更容易保证浇筑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浇筑效率,避免浇筑时发生应集中等问题。
[0051]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钢壳布置在主孔拱肋2‑2的过渡拱肋2‑22处;钢壳的设置,不仅起到很好的增加主孔拱肋2‑2强度的作用,同时方便后续与上拱肋的对接;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钢壳包括壳体,壳体起到外部防护作用;在所述壳体内布置有与钢筋骨架对接的连接钢筋;本发明通过连接钢筋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钢壳的整体结构强度;还方便了钢筋骨架与钢壳之间的连接。
[0052] 在实际布置时;
[0053] 钢壳内连接钢筋的布置方式具有两种方案:
[0054] 第一种:壳体内的连接钢筋包括纵向钢筋;后续连接时,纵向钢筋与钢筋骨架中的纵连钢筋对接,后续通过螺纹套筒实现纵向钢筋与纵连钢筋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纵向钢筋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方便了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间的连接(上述纵连钢筋与纵向钢筋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布置在不同区域,为了区别,人为进行的命名)。
[0055] 第二种:壳体内的连接钢筋不设置纵向钢筋,后续连接时,底部拱肋中钢筋骨架中的纵连钢筋穿入到钢壳内,这样的设置,方便调节纵连钢筋的位置,能够更好的在实际施工时调节钢筋骨架的安装精度,继而保证整个拱肋骨架的安装精度。
[0056]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钢筋包括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钢筋骨架对接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本发明通过螺纹套筒的设置,方便了连接钢筋与钢筋骨架之间的连接,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与连接钢筋预先安装成型;这里预先安装成型也就是要求壳体与连接钢筋可以在工厂内提前加工,也就是预先使得壳体与连接钢筋连接在一起,方便钢壳与钢筋骨架之间的对接。
[0057]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壳体还包括内壳,内壳起到内部支撑作用,在实际布置时,所述内壳布置在外壳内侧;本发明通过内壳与外壳的配合使用,可以极大的保证钢壳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主孔拱肋2‑2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作为更大的优化,在本发明中所述内壳远离拱座2‑4一侧设有承压板;所述拱座2‑4连接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穿过主孔拱肋2‑2布置;所述钢绞线通过所述拱肋横梁内设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承压板上;本发明通过承压板的设置,方便了对钢绞线进行预紧;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钢绞线的预紧,要求在承压板上设有固定装置;上述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挤压板1;所述挤压板1包括两个侧向板11,两个所述侧向板11通过弧形板12相连接;两个所述挤压板1中的弧形板12相对设置形成安装孔1‑1;两个所述挤压板1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拱桥承压板处的钢绞线7进行固定,避免该区域的钢绞线7散乱;同时也方便了该处钢绞线7的布置安放。
[0058] 具体,本发明公开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用于拱桥的施工,主要是对承压板周边区域钢绞线7的固定安放。
[0059] 具体,本发明公开的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两个相对分布的挤压板1,通过两个挤压板1的相互挤压,实现对钢绞线7的挤压固定;同时在本发明中挤压板1包括侧向板11,侧向板
11为平板结构,包括两个侧向板11,并且两个侧向板11间隔分布,在后续主要是为了配合连接部实现两个挤压板1间的固定,同时,两个侧向板11通过弧形板12相连接,弧形板12为桥接板件,方便实现每个挤压板1中的两个侧向板11之间的连接,通过两个弧形板12相对设置,使得两个弧形板12对称布置,继而两个弧形板12内壁围成一个孔洞结构,该孔洞结构为安装孔1‑1结构,只要是用于钢绞线7的放置,进而方便在后续使用时把待安装固定的钢绞线7安放在安装孔1‑1内;实现固定装置与钢绞线7之间的连接;最终实现承压板处钢绞线7的安装固定。
[006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部主要是为了实现相邻挤压板1之间的连接,连接部可以是下文的连接部结构,也可以是卡扣等结构。
[0061] 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挤压板1上的连接孔13和插接在连接孔13内的连接螺栓4;两个所述挤压板1通过多个连接部相连接;连接螺栓4穿过两个挤压板1实现两个挤压板1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连接方便,还方便了后续挤压板1之间的连接固定。
[0062]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每个所述挤压板1上都设有吊装板2;所述吊装板2的设置;方便了固定装置与钢绞线7连接后的后续移位,另外,吊装板2的设置,还方便后续固定机构的安装止;也就是后续固定时,可以通过固定吊装板2实现钢绞线7的安装定位
[0063]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其中一个所述吊装板2上设有吊装孔3;吊装孔3的设置,方便了吊装板2与吊装设备之间的连接。
[0064]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弧形板12厚度小于侧向板11厚度;本发明通过减少弧形板12的厚度,可以在不影响挤压板1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固定装置的整体重量。
[0065]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弧形板12、侧向板11以及吊装板2通过焊接工艺相连接;换言之,就是,本发明挤压板1为一个拼装板件结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用工地现有废料或者边料进行挤压板1的生产,可以在减少工地废料的同时,还减少了固定装置的生产成本。
[0066]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吊装板2为半圆形板;所述侧向板11为矩形板;本发明吊装板2为半圆形板,方便固定装置的滚动移位,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侧向板11为矩形板,也就是侧向板11为平板结构,这样的设置,在使得挤压板1具有自我标定作用,保证两个挤压板1对接处的平整性。
[0067]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孔1‑1内布置有防护层5;防护层5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防护层5可以包覆在安装孔1‑1内的各个钢绞线7上;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实现相邻钢绞线7间的隔离,也可以是防护层5布置在相邻钢筋先贴合处,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在实现相邻钢绞线7隔离的同时,还降低防护层5的使用量;在本发明中防护层5可以布层也可以是隔音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68]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装填杆6,所述装填杆6插接在安装孔1‑1内;装填杆6起到很好的填充作用,装填杆6在使用时一起与钢绞线7布置在安装孔1‑1内,用于填充钢绞线7与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隙,保证固定装置与钢绞线7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0069]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边孔拱肋2‑1包括一段拱肋2‑11、二段拱肋2‑12以及三段拱肋2‑13,所述三段拱肋2‑13通过二段拱肋2‑12与一段拱肋2‑11相连接,所述二段拱肋2‑12通过一段拱肋2‑11与主墩拱座2‑4相连接;所述一段拱肋2‑11、二段拱肋2‑12以及三段拱肋2‑13分三次浇筑成型;在本发明中,要求本发明边孔拱肋2‑1相当于三段式结构,方便后续施工时采用三次浇筑实现边孔拱肋2‑1的浇筑成型。
[007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进行下拱肋浇筑时,要求对称浇筑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下拱肋的施工质量,还能极大的提高下拱肋的施工效率;这里对称浇筑使得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可以同时浇筑;极大的提高了下拱肋的浇筑效率。
[0071]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进行步骤2前,需要在支架结构上布置下拱肋浇筑用的底模;本发明通过先布置底模,方便了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的安放布置,起到一个下部支撑定位作用。
[0072]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拱肋钢骨架、钢筋骨架以及钢壳拼装完成后,再安装其余浇筑模板;这样的设置,不仅方便了浇筑模板机构的布置;还避免安装时发生干涉。
[0073]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进行所述步骤2时,要求浇筑时分层灌注;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另外,在钢壳上设有多个振捣孔;通过振捣孔的设置,方便后续通过振动器振捣钢壳内的混凝土,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密实。
[0074]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要求在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对应位置处布置拉杆2‑3;拉杆2‑3的设置,可以极大的保证主孔拱肋2‑2和边孔拱肋2‑1施工后的安全性;另外,在本发明中要求对称拉动主孔拱肋和边孔拱肋;具体,一段拱肋通过拉杆与底部拱肋相连接;
二段拱肋通过拉杆与过渡拱肋相连接,这样的设置,极大的保证了施工时的下拱肋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0075] 具体:
[0076] 图2为拱座浇筑完成,拆除部分三期栈桥,搭设主孔侧支架;
[0077] 图3为拆除部分一期、三期栈桥,搭设边孔侧支架。
[0078] 图4为连通一期、三期栈桥,搭设边孔侧支架
[0079] 图5为对称浇筑主拱侧拱肋第一节段(5.98m)、边拱侧拱肋第一节段(11.2m),安装拉杆;
[0080] 图6为对称浇筑主拱侧拱肋第二节段(10m)、边拱侧拱肋(钢混结合段),安装拉杆;
[0081] 图7为浇筑边拱侧拱肋第三节段(20m)。
[0082] 本发明公开的下拱肋施工,主要是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方法。
[0083] 具体,在本发明中支架结构主要就是钢管桩结构,起到底部支撑作用,具体,在对应下拱肋范围内安装钢管及型钢搭建临时支架,通过运输浮箱运输材料,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
[0084] 在具体浇筑时要求下拱肋呈对称进行浇筑,主孔拱肋2‑2分2次浇筑、边孔拱肋2‑1分3次浇筑。
[0085] 另外,在本发明中底部拱肋2‑21浇筑至过渡拱肋2‑22下方并设置拉杆2‑3(9根φ15.2钢绞线);边孔拱肋2‑1一段拱肋2‑11和两段拱肋与底部拱肋2‑21浇筑至同一标高并设置拉杆2‑3(9根φ15.2钢绞线)。
[0086] 具体施工工艺为:
[0087] 施工步骤一:拱座2‑4浇筑完成,拆除部分三期栈桥,搭设主孔侧支架结构;
[0088] 施工步骤二:拆除部分一期、三期栈桥,搭设边孔侧支架结构;
[0089] 施工步骤三:连通一期、三期栈桥;
[0090] 施工步骤四:对称浇筑主孔拱肋2‑2中底部拱肋2‑21(5.98m)、边孔拱肋2‑1中的一端节段(11.2m),随后安装拉杆2‑3;
[0091] 施工步骤五:对称浇筑主孔拱肋2‑2中过渡拱肋2‑22(10m)、边拱拱肋中的二段拱肋2‑12,随后安装拉杆2‑3。
[0092] 施工步骤六:浇筑边拱拱肋中的三段拱肋2‑13(20m)
[0093] 下拱肋中的钢筋骨架加工:
[0094] 下拱肋钢筋骨架中的钢筋型号主要为:HRB400φ32、HRB400φ25、HRB400φ16、HRB400φ12,钢筋按照不同的种类、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钢筋运输过程中避免锈蚀和污染。
[0095] 直径16mm以上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其他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下拱肋的钢筋在钢筋集中加工场下料、加工、运输至现场安装,钢筋加工必须满足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0096] 钢筋加工时,保证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应先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锈斑等清除干净。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捶打能剥落的浮皮、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方法进行。
[0097] 下拱肋钢筋骨架绑扎前,清理混凝土表面,对局部高点进行凿除,使钢筋绑扎场地平整。
[0098] 钢筋采用平板车运输至现场,分类存放在方木上,然后进行现场绑扎。
[0099] 为保证设计钢筋能正确放置和混凝土浇筑质量,采用劲性骨架架立上下层钢筋网片,做到上下层网格对齐,层间距正确,并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0100] 过渡拱肋2‑22中的钢壳内连接钢筋与外壳同时出场,一起加工成型。
[0101] 在实际连接时,要去钢筋骨架中的钢筋主筋接长时采用机械连接,横向主筋采用Φ32mm的螺纹钢,箍筋采用Φ16mm的螺纹钢,架立钢筋采用Φ25mm的螺纹钢。
[0102] 实际实施时,先进行架立钢筋安装,再进行底板钢筋安装,再进行顶层钢筋安装。
[0103] 下拱肋钢筋骨架安装注意事项:
[0104]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采用与混凝土同等级的预制混凝土,放置适当数量垫块,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并绑扎牢固;下层钢筋间钢筋架立支撑,点焊固定,防止施工时两层钢筋变形。
[0105] 钢筋绑扎安装时,应同时对上下拱肋预埋钢筋及冷却管位置,当冷却水管与下拱肋钢筋相互干扰时,将水管位置适当移动,并将其固定,以防被混凝土冲击破坏。
[0106] 下拱肋模板结构施工:
[0107] 在本发明中模板结构也为实际施工的现有结构,属于现有技术
[0108] 具体模板结构面板底模为8mm钢板,其他面板为6mm钢板,竖边框为12*100的扁钢,横边框为12*120的扁钢,竖肋为[10槽钢,间距300mm;侧模背愣采用双][16b槽钢,顶、底模背愣采用双][36b槽钢,采用体内多道对拉形式,拉杆2‑3最大间距1500mm,背楞最大间1000mm。
[0109] 施工时在模板外侧设置型钢支撑,一端与分配梁相连,一端与模板焊接,用于固定侧模板。
[0110] 模板采用拉杆2‑3固定,拉杆2‑3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制作,侧向拉杆2‑3最大间距1m,竖向拉杆2‑3最大间距4.1m。具体详见模板附图。
[0111] 同时本发明公开的下拱肋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对应力、位移要求较大,为保证结构安全分别在底部拱肋2‑21和过渡拱肋2‑22顶部位置设置拉杆2‑3。
[0112] 模板结构施工
[0113] 模板结构安装顺序为:模板试拼检查、打磨→刷脱模剂→清理下拱肋内杂物→安装并处理漏浆→加固并支撑→模内尺寸检查及高程测量。
[0114] 模板安装前技术人员必须检查模板有无变形,尺寸、刚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清除残留杂物,进行打磨除锈处理。涂刷脱模剂前,模板一定要擦干净,干燥,无锈无油。脱模剂涂刷均匀到位,保证脱模顺利,不沾模。
[0115] 涂刷厚度适中,避免拆模后留下污渍。
[0116] 检查结构物中心及模板就位线正确无误后开始支立模板,支立顺序先大后小。
[0117] 模板吊装应采用专用U型卡扣,所有模板均采用2点吊装方式。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模板吊离地面10~20cm,检查模板吊点卡扣是否正常,检查模板上是否有螺栓等附着物,试吊正常后方可进行吊装。
[0118] 模板分块吊装至支架上,依据的模板边线,将模板支立于准确位置;每块模板松吊钩之前,应采用钢筋临时固定于钢筋骨架上,防止模板脱钩后倾覆;前后两块模板吊装就位后应及时采用双螺栓进行连接,螺栓外漏长度应不小于5个丝扣的长度,且不小于1cm;模板接缝处必须沙纸打磨平整,防止混凝土漏浆,并保证砼面光洁平整。
[0119] 下拱肋混凝土施工:
[0120] 边孔拱肋2‑1的混凝土一段拱肋2‑11浇筑方量344m3浇筑时长9h,二段拱肋2‑12浇筑方量287m3浇筑时长7h,三段拱肋2‑13浇筑方量469m3浇筑时长12h;主孔拱肋2‑2中的底部拱肋2‑21浇筑方量465m3;浇筑时长12h,过渡拱肋2‑22浇筑方量134m3浇筑时长3.5h。
[0121] 边孔拱肋2‑1和底部拱肋2‑21采用C55混凝土浇筑,过渡拱肋2‑22采用C55补偿收缩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0122] 一段拱肋2‑11混凝土浇筑时车设置在主墩承台两侧的三期栈桥上,二段拱肋2‑12和三段拱肋2‑13混凝土浇筑时泵车设置在一、三期栈桥上,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8
3
台12m 罐车通过栈桥运输至施工作业平台,由2台56m泵车进行浇筑混凝土,每小时浇筑
3
40m。
[0123]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分别在过渡拱肋2‑22腹板位置和顶板位置开振捣孔。
[0124] 为确保施工质量,利于混凝土早期散热,混凝土浇筑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
[0125]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下向上进行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0126] 混凝土分层灌注,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按直线移位或者交错移位,振捣时振动棒插入深度至下一层混凝土10cm,移动间距为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冒泡并轻度泛浆为宜。
[0127]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磨光机将表面磨平,在凝固前二次收浆抹面,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引起的沿水平钢筋走向的表面干缩裂纹;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8d。保温覆盖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15度时,可全部拆除。
[0128] 混凝土浇筑完毕,抹面收浆后,进行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延缓降温速率。
[0129] 混凝土养护:
[0130] 在自然气温较高时,混凝土二次压光后,采用洒水养护,养生期不少于14d,洒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润湿为度。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必须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砼洒水养护。
[0131] 若遇阳光强烈天气,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假凝,进行抹面收光时,使砼表面出现“水波纹”裂纹;若雨水洒在混凝土面引起水灰比变化,进行抹面收光时易产生起皮现象;采用土工布可以防止阳光直射及雨水落在混凝土面上。
[0132]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浇筑时间宜在每日中午时刻进行,并对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5cm棉被覆盖保温,禁止洒水,也可在土工布覆盖前在拱肋表面喷涂养护剂,提高养护效果,必要时可进行热工计算。同时沿侧模桁架外侧及端模四周挂铺帆布篷,将侧模与端模覆盖形成保温棚。保证砼浇筑后的7d内砼表面温度不低于10℃。
[0133]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