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

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820785.2 申请日 2023-12-27 公开(公告)号 CN11790528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康宽彬; 李海龙; 李晓阁; 杨澄; 彭晟; 吴建贤; 龚睿; 金治国; 郑浩; 胥孝文; 谢楠;
摘要 本 申请 提供一种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其中,所述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并非直接在原位将所述硬横梁直接拆除,这样原位直接拆除的办法效率低、危险系数高。本申请利用新建站房的楼面 桁架结构 与硬横梁的 位置 关系,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上安装滑道,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道上的滑移 支撑 连接后,通过滑动、吊装的方式将所述硬横梁转移至一侧站台移动,待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被降至站台上,完成拆除,拆除过程效率高、操作更安全。
权利要求

1.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上安装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移支撑
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
将所述硬横梁从原始支撑其的结构上解除;
所述滑移支撑在所述滑道上向一侧站台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硬横梁向一侧站台移动;
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被降至站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的上方安装滑道,所述滑道的至少一端超出所述硬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倒链葫芦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
并在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采用所述倒链葫芦及滑轮组将其降至站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由螺栓连接多段硬横梁单元而成的硬横梁:
每滑出一截所述硬横梁单元至站台上方后,松开与之连接的螺栓;
将该段硬横梁单元降至站台上。
5.一种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1)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测点位置
2)采集被监测结构在顶推及落梁过程的应数据,与施工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当采集的应力数据出现异常时预警;
3)落梁完成后,实施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的应力数据包含: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内力,以及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表面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站房结构包含桁架、天桥、导梁以及换乘通廊上梁;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采集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90%时,发出橙色预警;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100%时,发出红色预警;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大于10με时,发出橙色预警;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持续若干次大于20με时,发出红色预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出现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时,增大采集应力数据的频率,直至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被解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落梁之前,在所述新建站房结构下表面安装可伸缩吊柱,将接触网连接到所述可伸缩吊柱的下端;
其中,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新建站房钢结构的高度调整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

说明书全文

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既有站房扩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尤其适用于在新建站房顶推到位并落梁后需要拆除硬横梁的场景。

背景技术

[0002] 硬横梁是接触网的支撑结构。
[0003] 对既有站房进行扩建工程中,新建楼面结构顶推和落梁后,需要拆除之前支撑接触网的硬横梁。
[0004] 现有技术中没有便捷省的硬横梁拆除方法。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及落梁方法。
[0006] 具体地,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包含:
[0007] 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上安装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移支撑;
[0008] 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
[0009] 将所述硬横梁从原始支撑其的结构上解除;
[0010] 所述滑移支撑在所述滑道上向一侧站台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硬横梁向一侧站台移动;
[0011] 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被降至站台上。
[001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的上方安装滑道,所述滑道的至少一端超出所述硬横梁。
[00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倒链葫芦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
[0014] 并在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采用所述倒链葫芦及滑轮组将其降至站台上。
[0015] 对于由螺栓连接多段硬横梁单元而成的硬横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0016] 每滑出一截所述硬横梁单元至站台上方后,松开与之连接的螺栓;
[0017] 将该段硬横梁单元降至站台上。
[001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落梁方法,包含:
[0019] 1)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测点位置
[0020] 2)采集被监测结构在顶推及落梁过程的应力数据,与施工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当采集的应力数据出现异常时预警;
[0021] 3)落梁完成后,实施以上所述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
[002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集的应力数据包含:
[0023]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内力,以及
[0024]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表面温度
[0025] 所述新建站房结构包含桁架、天桥、导梁以及换乘通廊上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0026]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采集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90%时,发出橙色预警;
[0027]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100%时,发出红色预警;
[0028]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大于10με时,发出橙色预警;
[0029]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持续若干次大于20με时,发出红色预警。
[00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出现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时,增大采集应力数据的频率,直至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被解除。
[003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落梁之前,在所述新建站房结构下表面安装可伸缩吊柱,将接触网连接到所述可伸缩吊柱的下端;
[0032] 其中,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可调。
[003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新建站房钢结构的高度调整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
[0034] 本申请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并非直接在原位将所述硬横梁直接拆除,这样原位直接拆除的办法效率低、危险系数高。本申请利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与硬横梁的位置关系,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上安装滑道,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
滑道上的滑移支撑连接后,通过滑动、吊装的方式将所述硬横梁转移至一侧站台移动,待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被降至站台上,完成拆除,拆除过程效率高、操作更安全。
[003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落梁方法,包含上述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产生的技术效果包含所述拆除方法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0036] 为了进一步清楚的阐述,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7]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0038]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中S2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中S2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后的另一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中S2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移支撑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中S4所述滑移支撑在所述滑道上向一侧站台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硬横梁向一侧站台移动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0042]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落梁方法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43]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落梁方法中可伸缩吊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范围。
[0045] 实施例1
[0046] 硬横梁是接触网的支撑结构。对既有站房进行扩建工程中,参照图5,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顶推和落梁后,需要拆除之前支撑接触网的硬横梁2。
[004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尤其适用于在新建站房顶推到位并落梁后需要拆除硬横梁的场景。
[0048] 具体地,一种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包含:
[0049] S1: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上安装滑道3,滑道3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移支撑1;
[0050] S2:将硬横梁2与滑移支撑1连接,参照图1至图3;
[0051] S3:将硬横梁2从原始支撑其的结构上解除;
[0052] S4:滑移支撑1在滑道3上向一侧站台5移动,从而带动硬横梁2向一侧站台5移动,参照图4;
[0053] S5:硬横梁2位于站台5上方后被降至站台5上。
[0054] 本实施例中,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的上方安装滑道3,滑道3的至少一端超出硬横梁2。将滑道3安装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的上方,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0055] 本实施例中,采用倒链葫芦将硬横梁2与滑移支撑1连接;
[0056] 并在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采用所述倒链葫芦及滑轮组将其降至站台上。
[0057] 倒链葫芦运用了轮轴的原理从而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是一种使用简易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工具。滑轮组也是一种安装和操作方便,省力高效的工具。本实施例借助这两种工具移动硬横梁2,进一步提高拆除效率。
[0058] 本实施例中,硬横梁2包含多个硬横梁单元(21、22和23),硬横梁单元(21、22和23)由螺栓连接,对于这种结构的硬横梁:
[0059] 每滑出一截硬横梁单元(图4中的硬横梁单元21)至站台5上方后,松开与之连接的螺栓;
[0060] 将该段硬横梁单元21降至站台5上。
[0061] 对于是整体结构的硬横梁,也可以在有部分横梁位于站台5的上方后,将这部分硬横梁切割下来,然后通过滑轮组将其将至上台5。
[0062] 本实施例利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与硬横梁的位置关系,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上安装滑道,将所述硬横梁与所述滑道上的滑移支撑连接后,通过滑动、吊装的方式将所述硬横梁转移至一侧站台移动,待所述硬横梁位于站台上方后被降至站台上,完成
拆除,拆除过程效率高、操作更安全。
[0063] 本申请要求公布号为CN 116220368A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这件申请的公布文本的[0048]至[0050]中记载的“步骤四:拆除既有硬横梁17。既有硬横梁17拆除步骤如下:
[0064] 第一步:在既有硬横梁17正上方的结构桁架8上铺设两道加固槽型滑道27。
[0065] 第二步:在加固槽型滑道27上设置多个带有滑轮的式支撑26,利用倒链28将每节既有硬横梁17进行多点悬挂与带有滑轮的门式支撑26进行连接。
[0066] 第三步:将既有硬横梁17两端立柱进行拆除,将既有硬横梁17往站台Ⅱ2均速滑出,每滑出一节既有硬横梁17至站台Ⅱ2正上方后进行焊缝割开;
[0067] 第四步:利用蜘蛛吊将既有硬横梁17吊至站台Ⅱ2上,直至整根既有硬横梁17全部拆除吊至站台Ⅱ2。”中:
[0068] 站台Ⅱ2即为本申请中的站台5;
[0069] 硬横梁17即为本申请中的硬横梁2;
[0070] 门式支撑26即为本申请中的滑移支撑1。
[0071] 实施例2
[007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落梁方法,包含:
[0073] 1)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测点位置。
[0074] 2)采集被监测结构在顶推及落梁过程的应力数据,与施工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当采集的应力数据出现异常时预警;确保顶推及落梁过程平稳进行,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实现;
[0075] 3)落梁完成后,实施实施例1提供的新建站房后原始硬横梁的拆除方法。
[007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集的应力数据包含:
[0077]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内力,以及
[0078] 被顶推的新建站房结构中主要受力杆件和受力较大杆件的表面温度。
[0079] 结构的温度变化较大时,由于温度可以产生温度应力,升温产生压应力,降温产生拉应力,因此本实施例中对结构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提升监测维度。
[0080] 所述新建站房结构包含桁架、天桥、导梁以及换乘通廊上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0081]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采集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90%时,发出橙色预警;
[0082] 采集的桁架、天桥和导梁的应力数据为施工模拟计算结果的100%时,发出红色预警;
[0083]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大于10‑6时,发出橙色预警;这时通知顶推人员查看导航监控设备,确定顶推同步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0084] 采集的换乘通廊上梁的温度修正后的传感器读数绝对值持续3次大于20‑6时,说明换乘通廊上梁已经受力,发出红色预警;通知顶推人员停止施工,矫正顶推设备。
[0085] 本实施例中预警通过弹出告警窗口和短信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
[0086] 考虑到设计验算容许有±5%的偏差和施工误差,将预警的阈值取为结构受力分析结果的110%。
[0087] 本实施例中,当出现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时,增大采集应力数据的频率,直至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被解除。
[0088] 采集的应力数据可以通过采集仪无线发射到平台,客户端可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实时查看应力数据。
[008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落梁之前,在所述新建站房钢结构下表面安装可伸缩吊柱,将接触网连接到所述可伸缩吊柱的下端;
[0090] 其中,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可调。
[009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新建站房钢结构的高度调整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
[0092] 实施例2
[0093] 图5中,既有站房扩建中,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已经顶推到设计位置,接下来需要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逐渐下放到设计高度,下放这个过程即是落梁。
[0094] 对于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的下方是运营线路,为了避免影响运营线路的正常通车,落梁需要分在多个窗口期分步完成。
[0095] 本实施例提供的落梁方法,适用于既有站房扩建中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下的运营线路的接触网,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在多个窗口期完成落梁的情景,包含: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的下表面安装可伸缩吊柱,可伸缩吊柱的结构参照图6所示,将
接触网连接到所述可伸缩吊柱的下端;
[0096] 其中,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可调。
[0097] 在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开始落梁之前,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是最长的,在一个窗口期落梁H1高度后,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缩短H1;在后面的窗口期落梁H2高度后,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再缩短H2。本实施例仅是实施方式之一,分两次完成落梁。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工况确定。
[0098] 适用于既有站房扩建中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下的运营线路的接触网,所述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在多个窗口期完成落梁的情景,是在实际站房扩建中常见的情
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网支撑方法,无需在落梁过程中拆卸吊柱,仅需要调节可伸缩吊柱的长度就可以适应不同落梁阶段中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的高度,效率高,吊柱本身的成本低。
[0099]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可伸缩吊柱,包含:
[0100] 固定段101,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段101的第一端与图5中新建站房的楼面桁架结构4固定连接;
[0101] 活动段102,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动段102的第一端与固定段101的第二端连接,活动段102的第二端与接触网连接;
[0102] 通过改变固定段101的第一端与活动段10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调节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
[010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段的外表面为圆柱面,所述活动段呈圆筒状,所述活动段的内径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相等,所述活动段套设在所述固定段外;
[0104] 所述活动段的第一端的筒壁上设置若干对第一通孔,每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活动段的轴中线对称设置;
[0105] 所述固定段的第二端的筒壁上设置若干对第二通孔,每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所述固定段的轴中线对称设置。
[0106] 相对于其他柱状体,圆柱面更加容易加工,因此外表面为圆柱面的所述固定段和圆筒状的活动段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0107] 所述活动段的内径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相等,所述活动段套设在所述固定段外;这样可以通过改变二者重叠段的长度改变可伸缩吊柱的长度,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述活动段的内径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相等,互相导向,可以防止二者轴线倾斜,不利于更快的完成可伸缩吊柱的长度的调节。
[0108]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活动段的外表面为圆柱面,所述固定段呈圆筒状,所述固定段的内径与所述活动段的外径相等,所述固定段套设在所述活动段外;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的发明构思相同,不再赘述。
[0109] 参照图6,活动段102上设置了两对第二通孔:在上的第二通孔131和在下的第二通孔132。在上的第二通孔131和固定段101的第二端的筒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对齐时,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较长;在下的第二通孔132和固定段102的第二端的筒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
对齐时,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较短。
[0110]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固定段101上设置了两对第一通孔:在上的第一通孔和在下的第一通孔。在上的第一通孔和活动段102的第一端的筒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对齐时,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较短;在下的第一通孔和固定段101的第一端的筒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对
齐时,所述可伸缩吊柱的长度较长。
[0111] 本实施例中可伸缩吊柱采用可拆卸结构,方便维护和更换吊杆,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路接触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适用于其他情景。
[0112] 在本申请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113] 在本技术方案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
[011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方案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
行结合和组合。
[0115]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