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

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

申请号 CN202010631153.1 申请日 2020-07-03 公开(公告)号 CN111691308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康卫; 胡盛平; 兰英; 贾金昉; 康仪顺; 王欣兴; 柴任钢; 刘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行走式 桥梁 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下横梁与上横梁平行,上横梁和下横梁下方连接升降吊钩,三 角 形架体位于所述下横梁一端下方,三角形架体底部设置外滚轮,第三竖架位于下横梁一端下方并与下横梁连接,第三竖架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相对的一侧,第三竖架外侧设置 推杆 ,轨道槽设置在外滚轮下方,第三竖架底部设置内滚轮,内滚轮内侧与外滚轮内侧之间设置 齿轮 传动机构,内滚轮内侧与外滚轮内侧同步转动。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运输和操作,不采用电 气化 控制,使用寿命长,两端滚轮同步滚动,外滚轮不易偏离轨道槽既定路线或 脱轨 ,行走稳定,工作高效。
权利要求

1.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包括:
上横梁(1),所述上横梁(1)一端下方连接升降吊钩,所述上横梁(1)横向设置;
下横梁(2),所述下横梁(2)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下方并与所述上横梁(1)连接,所述下横梁(2)与所述上横梁(1)平行,所述下横梁(2)中部下方连接升降吊钩;
形架体,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下横梁(2)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2)连接,所述三角形架体竖向设置,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上横梁(1)连接升降吊钩的一侧,所述上横梁(1)升降吊钩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的外侧,所述三角形架体底部设置外滚轮(81),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外滚轮(81)连接;
第三竖架(11),所述第三竖架(11)位于所述下横梁(2)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2)连接,所述第三竖架(11)竖向设置,所述第三竖架(11)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竖架(11)外侧设置推杆(12);
轨道槽(10),所述轨道槽(10)设置在外滚轮(81)下方,所述外滚轮(81)在所述轨道槽(10)内滚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架(11)底部设置内滚轮(82),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内滚轮(82)连接,所述内滚轮(82)内侧与所述外滚轮(81)内侧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齿轮变速箱(18),所述内滚轮(82)和所述外滚轮(81)分别设置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滚轮轴心孔和所述支撑架预设孔,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连接齿轮变速箱(18),其中,齿轮变速箱(18)两侧转动杆同步转动;
所述三角形架体内侧与所述第三竖架(11)通过筋连接;
所述钢筋对称设置两根,所述钢筋在所述三角形架体一侧相互远离,所述钢筋在所述第三竖架(11)一侧相互靠近,所述下横梁(2)下方升降吊钩下降时不接触钢筋和转动杆;
所述下横梁(2)与所述上横梁(1)通过旋转机构(3)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底座(17),所述底座(17)固设于所述下横梁(2)上,所述底座(17)通过旋转轴(16)与旋转托盘(15)轴连接,所述旋转托盘(15)顶部与所述上横梁(1)螺栓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从所述上横梁(1)上方插入并进入所述底座(17)限位孔内;
所述三角形架体包括第一竖架(51)、第二竖架(52)和横槽钢(6),第一竖架(51)和第二竖架(5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于下横梁(2)下方,第一竖架(51)和第二竖架(52)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横槽钢(6);
所述横槽钢(6)底部两端对称设置外滚轮(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18)包括上齿轮(182)和下齿轮(181),所述上齿轮(182)与所述外滚轮(81)轴连接,所述下齿轮(181)与所述内滚轮(82)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吊钩包括绳轮(41)和钩(42),所述绳轮(41)通过绳子与钩(42)连接,所述钩(42)收口处还设置限位(43),所述限位块(43)防止绳子滑出钩(42)。

说明书全文

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桥梁作为道路工程中跨越江河、沟壑的重要结构物,对改善交通环境,联系区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置于桥上的防撞护栏作为桥梁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确保桥面行车安全的防护结构,也是路灯、路标等的载体,其外观和线形直接影响着桥梁的美观。因此,桥梁防撞护栏的施工质量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防撞护栏模板主要采用装载机或小型吊机进行安装拆卸,护栏外侧模板安拆时,工人面临临空作业,具有较大的施工安全险,安装质量也不易得到保证。
[0003] 现有技术开发了多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按照使用分类,分为自动式和简易式。
[0004] 自动式结构的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通常结构比较复杂,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安拆桥梁防撞护栏模板的自行轨道式吊机及施工方法”,专利号:
“201911315256.0”,记载一种自动式结构行走装置,实现安全、快速地安拆防撞护栏模板,在提高工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且较大,运送不方便,此外,该自动式行走装置采用全电气化,而行走装置需要在室外天气下使用,风雨天气会损坏电气装置,从而影响自动式行走装置的使用。
[0005] 简易式行走装置通常采用简单的结构设计,易于运送,但是常常采用手工操作,需要多个操作人员配合使用。现有的简易式行走装置两侧设置不同长度的吊钩和在装置内侧方向设置纵向套筒并使管通过,设置槽钢作为行走装置的轨道,行走小轮位于行走轨道上,在使用人工推动钢管使行走装置移动时,达到移动模板行走的目的,操作人员往往在一侧推动钢管,另一侧由于没有受,往往会导致行走小轮偏离轨道,使行走收到阻碍或行走装置脱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简易行走装置单侧受推力导致行走脱离预设轨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结构简单,行走装置两端采用协同前进结构,两端均受力,行走装置行走顺畅,操作方便,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7]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一端下方连接升降吊钩,所述上横梁横向设置;下横梁,所述下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方并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平行,所述下横梁中部下方连接升降吊钩;三形架体,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下横梁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三角形架体竖向设置,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上横梁连接升降吊钩的一侧,所述上横梁升降吊钩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的外侧,所述三角形架体底部设置外滚轮,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外滚轮连接;第三竖架,所述第三竖架位于所述下横梁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第三竖架竖向设置,所述第三竖架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竖架外侧设置推杆;轨道槽,所述轨道槽设置在外滚轮下方,所述外滚轮在所述轨道槽内滚动;所述第三竖架底部设置内滚轮,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内滚轮连接,所述内滚轮内侧与所述外滚轮内侧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齿轮变速箱,所述内滚轮和所述外滚轮分别设置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滚轮轴心孔和所述支撑架预设孔,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连接齿轮变速箱,其中,齿轮变速箱两侧转动杆同步转动。
[0008] 本发明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采用简易结构设计,不采用自动化电气设备,施工作业时风雨天气不会导致其失效;该装置设计合理,不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同时操作,节省人力物理;该装置在现有简易行走装置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行走装置两端均设置滚轮,且两端滚轮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同步滚动,在使用行走装置的过程中,外滚轮沿着轨道槽既定路线滚动,不会偏离轨道槽既定路线或脱轨,操作方便,行走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9] 上横梁横向设置,下横梁与上横梁平行设置,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方均固定设置升降吊钩,两个升降吊钩位于三角形架体的内外两侧,三角形架体底部设置外滚轮,外滚轮在轨道槽上滚动,现有技术中轨道槽设置在绑扎钢筋旁,两个升降吊钩位于三角形架体的内外两侧可以吊装绑扎钢筋两侧的墙模板,实现墙模板的安装。
[0010] 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架体包括第一竖架、第二竖架和横槽钢,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于下横梁下方,第一竖架和第二竖架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横槽钢。
[0011] 架体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稳定。
[0012] 更进一步,所述横槽钢底部两端对称设置外滚轮。
[0013] 底部两端对称设置外滚轮,支撑稳定,架体不易晃动。
[0014] 更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架体内侧与所述第三竖架通过钢筋连接。
[0015] 在三角形架体与第三竖架内侧之间设置钢筋,整个行走装置更加坚固稳定。
[0016] 更进一步,所述钢筋对称设置两根,所述钢筋在所述三角形架体一侧相互远离,所述钢筋在所述第三竖架一侧相互靠近,所述下横梁下方升降吊钩下降时不接触钢筋和转动杆。
[0017] 钢筋对称设置两根,钢筋在三角形架体一侧相互远离,在第三竖架一侧相互靠近,形成一个三角形,首先结构更坚固稳定,其次三角形钢筋结构中间有空隙,此外,上述设置两个外滚轮,分别设置在横槽钢底部两端,外滚轮连接两根转动杆,两根转动杆之间有空隙,下横梁下方升降吊钩下降时不接触钢筋和转动杆,保障升降吊钩顺利吊装。
[0018] 进一步,所述齿轮变速箱包括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上齿轮与所述外滚轮轴连接,所述下齿轮与所述内滚轮轴连接。
[0019] 内滚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下齿轮与转动杆同步运动,下齿轮与上齿轮齿啮合,完成动力传输,最终达到内滚轮与外滚动同步运动的目的。
[0020] 进一步,所述升降吊钩包括绳轮和钩,所述绳轮通过绳子与钩连接,所述钩收口处还设置限位,所述限位块防止绳子滑出钩。
[0021] 进一步,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设于所述下横梁上,所述底座通过旋转轴与旋转托盘轴连接,所述旋转托盘顶部与所述上横梁螺栓连接,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从所述上横梁上方插入并进入所述底座限位孔内。
[0022] 下横梁与上横梁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上横梁可在下横梁上转动,当外侧模板的外侧悬空时,操作人员施工危险,通过上横梁转动即可完成外侧模板在内侧吊装,再将外侧模板旋转到外侧,操作方便,施工安全,限位杆用于稳定横梁位置,当旋转操作完成后,对横梁进行限位,上横梁不再转动。
[0023] 进一步,还包括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滚轮外侧,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0024] 在滚轮外侧设置转动驱动装置,可助力滚轮滚动,操作行走装置时更省力。
[0025] 进一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外部设有壳体。
[0026] 壳体可防尘防雨。
[002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8] 1、本发明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横梁两端设置竖架,竖架底端均设置滚轮,两端滚轮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同步滚动,现有技术只设置外滚轮使行走装置一端受力,本发明两端设置同步滚动的滚轮,两端同步滚动,外滚轮不易偏离轨道槽既定路线或脱轨,行走稳定,工作高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29] 2、本发明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采用简易结构设计,运转方便,该行走装置无需多人操作,节省人力,该行走装置可全手工操作,不采用电气化结构,在风雨天气正常使用,不会因为电气装置损坏而影响行走装置使用;
[0030] 3、本发明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下横梁与上横梁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上横梁可在下横梁上转动,当外侧模板的外侧为悬崖等悬空施工环境时,外侧模板外侧悬空,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时,有掉落的风险,通过上横梁转动即可完成外侧模板在内侧吊装,再将外侧模板旋转到外侧,操作方便,施工安全。附图说明
[0031]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32]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升降吊钩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旋转机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现有简易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齿轮传动机构截面示意图;
[0038] 图7为转动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40] 1‑上横梁,2‑下横梁,3‑旋转机构,4‑升降吊钩,41‑绳轮,42‑钩,43‑限位块,51‑第一竖架,52‑第二竖架,6‑横槽钢,71‑第一钢筋,72‑第二钢筋,81‑外滚轮,82‑内滚轮,9‑支撑架,10‑轨道槽,11‑第三竖架,12‑推杆,131‑螺栓,132‑螺母,14‑限位杆,15‑旋转托盘,16‑旋转轴,17‑底座,18‑齿轮变速箱,181‑下齿轮,182‑上齿轮,19‑第一转动杆,20‑第二转动杆,21‑第三转动杆,22‑转动驱动装置,23‑电机,24‑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表示方位的词仅表示部件的相对位置,不作为对部件的限定,本发明“第一”、“第二”、“第三”等词汇没有实质性含义,不作为区分不类别的部件,仅仅为清楚描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同样的部件使用同一个附图标记进行描述,结合附图便于进行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42] 本发明的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不仅仅用于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也可以用于高架防撞墙模板吊装或高速路防撞墙模板吊装,凡用于防撞墙模板吊装的使用情形,均可使用本发明的行走式吊装装置,而不仅仅局限于桥梁领域的使用。
[0043]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行走式桥梁防撞墙模板吊装装置,包括:上横梁1,所述上横梁1一端下方连接升降吊钩4,所述上横梁1横向设置;下横梁2,所述下横梁2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下方并与所述上横梁1连接,所述下横梁2与所述上横梁1平行,所述下横梁2中部下方连接升降吊钩;三角形架体,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下横梁2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2连接,结合图2所示,所述三角形架体竖向设置,所述三角形架体位于所述上横梁1连接升降吊钩的一侧,所述上横梁1升降吊钩4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的外侧,所述三角形架体底部设置外滚轮81,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外滚轮81连接;第三竖架11,所述第三竖架11位于所述下横梁2一端下方并与所述下横梁2连接,所述第三竖架11竖向设置,所述第三竖架11位于所述三角形架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竖架11外侧设置推杆12;轨道槽10,所述轨道槽10设置在外滚轮81下方,所述外滚轮81在所述轨道槽10内滚动;所述第三竖架11底部设置内滚轮82,所述三角形架体通过支撑架与内滚轮82连接,所述内滚轮82内侧与所述外滚轮81内侧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结合图6所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齿轮变速箱18,所述内滚轮82和所述外滚轮81分别设置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滚轮轴心孔和所述支撑架预设孔,所述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连接齿轮变速箱18,其中,齿轮变速箱18两侧转动杆同步转动。
[0044] 操作本发明行走装置时,三角形架体内外侧的升降吊钩4下降,升降吊钩4对模板进行吊装,然后升降吊钩4上升离开地面,推动推杆12,内滚轮82向推动方向运动,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齿轮变速箱将动力输送给外滚轮81,现有技术可知,齿轮变速箱不接触地面,否则会阻碍滚轮向前运动,内滚轮82和外滚轮81同步向推动方向运动,行走装置向前行走,从而带动模板向前移动,达到预定位置时,停止推动推杆12,升降吊钩4下降将模板放置到预定位置进行安装。现有简易行走装置如图5所示,结合图1,现有行走装置只设置外滚轮81在轨道槽10上,推动另一侧的推杆12使行走装置向前行走,外滚轮81容易偏离轨道或脱轨,导致行走受阻,不能正常工作。
[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三角形架体包括第一竖架51、第二竖架52和横槽钢6,第一竖架51和第二竖架52靠近的一端设置于下横梁2下方,第一竖架51和第二竖架52远离的一端连接横槽钢6,架体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固。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槽钢6底部两端对称设置外滚轮81,架体稳固不晃动。
[004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架体内侧与所述第三竖架11通过钢筋连接,钢筋加强整个行走装置稳固性。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对称设置两根,所述钢筋在所述三角形架体一侧相互远离,所述钢筋在所述第三竖架11一侧相互靠近,所述下横梁2下方升降吊钩下降时不接触钢筋和转动杆,两根钢筋构成三角形,结构稳固,此外,三角形钢筋结构中间有空隙,设置两个外滚轮,分别设置在横槽钢底部两端,外滚轮连接两根转动杆,两根转动杆之间有空隙,下横梁下方升降吊钩下降时不接触钢筋和转动杆,保障升降吊钩顺利吊装,根据现有技术可知,模板的宽度设定应使模板可以顺利升降,三角形钢筋结构中间空隙和两根转动杆之间空隙设置多宽,应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定,设定方式是现有技术的常规设定。
[004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齿轮变速箱18包括上齿轮182和下齿轮181,所述上齿轮182与所述外滚轮81轴连接,所述下齿轮181与所述内滚轮82轴连接,下齿轮181通过第三转动杆21与内滚轮82轴连接,两个上齿轮182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19和第二转动杆20与两个外滚轮81轴连接,下齿轮181与上齿轮182齿轮啮合,实现外滚轮81与内滚轮82同步滚动。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吊钩包括绳轮41和钩42,所述绳轮41通过绳子与钩42连接,所述钩42收口处还设置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防止绳子滑出钩42。
[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所述下横梁2与所述上横梁1通过旋转机构3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底座17,所述底座17固设于所述下横梁2上,所述底座17通过旋转轴16与旋转托盘15轴连接,所述旋转托盘15顶部与所述上横梁1螺栓连接,所述旋转机构3还包括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从所述上横梁1上方插入并进入所述底座17限位孔内。
[0052] 当外侧模板的外侧为悬崖等悬空施工环境时,通过上横梁1转动即可完成外侧模板在内侧吊装,再将外侧模板旋转到外侧,操作方便,施工安全,限位杆14用于稳定横梁位置,当旋转操作完成后,对横梁进行限位,上横梁1不再转动。
[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还包括转动驱动装置22,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2设置在所述滚轮外侧,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2包括电机23和驱动轴24,所述驱动轴24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连接,所述电机23驱动所述驱动轴24转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2外部设有壳体,滚轮外侧设置转动驱动装置,可助力滚轮滚动,操作行走装置时更省力。
[0054]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