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590324.0 申请日 2023-11-27 公开(公告)号 CN117587667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3
申请人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解敏杰; 张志; 祁立柱; 李卫俊; 胡孟师; 陈振海; 李维清; 葛铖飞; 张帆; 张昊; 张金平; 郑宏飞; 任景杰;
摘要 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解决模组预制板的安装 精度 差、操作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本装置包括吊装机构和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设置在吊装机构正下方,吊装机构包括横板。本装置通过吊装机构吊装模组预制板,进而调整机构能够配合L型板将模组预制板完全平稳的托起,通过控制第三 液压缸 实现上、下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 位置 ,通过控制第七液压缸实现左、右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第六液压缸实现前、后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控制第四液压缸实现以第一 转轴 为轴心顺 时针 、逆时针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因此本装置能够有效地对模组预制板的位置进行精准的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包括吊装机构(1)和调整机构(2),调整机构(2)设置于吊装机构(1)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装机构(1)包括第三横板(3),第三横板(3)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二液压站(15)和电池(16),第三横板(3)首尾两端的下方的四位置处分别固定设置第九安装板(4),支撑板(5)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九安装板(4)的下方,第二转轴(6)沿平方向分别贯穿对应的支撑板(5),并且第二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板(5)上,第二转轴(6)靠近外侧的一端与车轮(7)固定连接,第二转轴(6)的内侧一端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安装于支撑板(5)的内侧壁上;
第一安装板(9)分别横跨设置于左右两侧第三横板(3)的上方,第一安装板(9)的首尾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通槽(17),通槽(17)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第三T形槽(18);在第一安装板(9)上表面的首尾两端对称设置第四固定板(10),第四固定板(10)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第八液压缸(11),第八液压缸(11)的活塞杆贯穿第四固定板(10)并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连接块(12)的下方固定设置第二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3)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与第三T形槽(18)相配合的第三T型滑块(18‑1);在第二安装板(13)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液压缸(14),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贯穿第二安装板(13)并与丝绳固定件(19)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固定件(19)包括钢丝绳(20)、连接环(21)、铰接件(22)和吊(23),连接环(21)固定安装在铰接件(22)的上方,铰接件(22)通过销轴与吊耳(23)铰接,钢丝绳(20)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液压缸(14)活塞杆的下端铰接,钢丝绳(20)的下端与连接环(21)铰接,两个第一安装板(9)同一侧处的两个第一液压缸(14)为一组,每组两个第一液压缸(14)正下端均设有一个L型板(24),L型板(24)顶端与相对应两个吊耳(23)底端固定连接,围绕吊耳(23)的L型板(24)顶面上均匀的开设有四个穿孔,且四个穿孔内均插入有第二T型螺杆(59),L型板(24)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且穿孔内插入有第一T型螺杆(25),第一T型螺杆(25)上滑动套有定位筒(26),第三横板(3)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站(15),第三横板(3)顶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6);
所述调整机构(2)包括第一横板(27),所述第一横板(27)的首尾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开口向下设置的C字形槽钢(29),所述槽钢(29)内顶部均匀的设有若干辊筒(32),所述辊筒(32)的中心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槽钢(29)两侧内壁旋转连接,所述槽钢(29)内对称设有两个夹板(31),所述槽钢(29)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液压缸(30),所述第二液压缸(30)的活塞杆贯穿槽钢(29)侧壁并伸入槽钢(29)内与夹板(3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30)的活塞杆与槽钢(29)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槽钢(29)顶面贴合有第三安装板(34),所述第三安装板(34)底面均匀的固定有三个第一T型滑块(35‑1),所述槽钢(29)顶面开设有供第一T型滑块(35‑1)滑动的第一T型滑槽(35),所述第一T型滑块(35‑1)滑动设置在第一T型滑槽(35)内,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能贴合有第四安装板(38),所述第四安装板(38)底面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T型滑块(37‑1),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上开设有供第二T型滑块(37‑1)滑动的第二T型滑槽(37),所述第二T型滑块(37‑1)滑动设置在第二T型滑槽(37)内,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55),所述第一固定板(55)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六液压缸(57),所述第六液压缸(57)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58),所述第二固定板(58)底端与第四安装板(3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板(38)顶面中央处固定安装有第三液压缸(39),所述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横板(40),所述第二横板(40)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导向筒(41),所述导向筒(41)内滑动设有导向杆(42),所述导向杆(42)底端与第四安装板(3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40)底面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侧壁与第二横板(40)底面之间固定设有肋板(44),两个连接板(43)侧壁上固定有同一个第五安装板(45),所述第五安装板(45)侧壁中央处贯穿设有第一转轴(60),所述第五安装板(45)两侧分别贴合有限位圈(61),所述限位圈(61)固定套在第一转轴(60)上,第一转轴(60)通过轴承与第五安装板(45)接触处旋转链接,所述第一转轴(60)一端固定有第六安装板(46),所述第六安装板(46)与第五安装板(45)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四液压缸(53),两个第四液压缸(53)的活塞杆伸缩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五安装板(45)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分别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第二固定块(56),两个第二固定块(56)分别与两个第四液压缸(53)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缸(53)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54),两个第一固定块(54)分别通过销轴与第六安装板(46)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铰接,所述第六安装板(46)顶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插板(47),所述插板(47)顶端固定有托板(48),所述第六安装板(46)底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第七安装板(49),所述第七安装板(49)侧壁上固定有第八安装板(50),所述第八安装板(50)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五液压缸(51),所述第五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板(52),所述第一横板(27)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站(28),且第一横板(27)顶面中央处固定有第三固定板(36),所述第三固定板(36)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七液压缸(33),两个第七液压缸(33)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板(3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8)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液压缸(11)和第一液压缸(14)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二液压站(15)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缸(30)、第三液压缸(39)、第四液压缸(53)、第五液压缸(51)、第六液压缸(57)和第七液压缸(33)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液压站(28)管路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高速路建造技术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建造方式受空气阻、噪声、车轨摩擦、车轨振动等技术因素影响,很难进一步实现新的突破。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系统作为国际最先进的地面交通技术,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性,在铁、基建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还将带动电力电子、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大批“高精尖”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减弱车轨振动、消除车轨摩擦,通过建立低真空运行环境大幅降低气动噪声和空气阻力,超导同步直线电机技术实现了动力系统外置获得更大有效载荷及速度,可实现最高速度1000km/h的“近地飞行”。
[0003] 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在施工时,轨道两侧需要对称安装电磁线圈板,而电磁线圈板安装在模组预制板上,模组预制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预埋孔位固定电磁线圈,由于模组预制板的精准定位决定了车体的运行姿态,所以其安装位置精度控制尤为重要。通过对模组预制板的安装精调装置进行模组预制板的安装方案,在建造过程中提高模组预制板的预制和安装精度,调整好的模组预制板再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轨道两侧的竖墙固定连接。模组预制板的形状如图11所示,模组预制板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吊装设备的预埋螺纹孔,侧壁顶部呈凸起状,且侧壁底部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底部贯通到模组预制板底部端面,而且其侧壁上也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预埋螺纹孔位。
[0004] 目前模组预制板的定位工作通过电葫芦等吊装机械来完成,首先通过电葫芦将模组预制板吊起,将模组预制板靠近轨道两侧的竖墙后,工人借助千斤顶、撬棍、垫板、顶杆等工具对模组预制板进行微调以及定位,然而通过此方式来定位模组预制板时存在以下问题:工作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在墙体与模组预制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模组预制板定位不牢靠很容易发生位移,从而会影响模组预制板的安装精度,并且工人借助工具对模组预制板进行微调定位时其安装精度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包括吊装机构和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设置于吊装机构下方,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第三横板,第三横板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二液压站和电池,第三横板首尾两端的下方的四位置处分别固定设置第九安装板,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九安装板的下方,第二转轴沿平方向分别贯穿对应的支撑板,并且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板上,第二转轴靠近外侧的一端与车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内侧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安装于支撑板的内侧壁上;
第一安装板分别横跨设置于左右两侧第三横板的上方,第一安装板的首尾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通槽,通槽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第三T形槽;在第一安装板上表面的首尾两端对称设置第四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第八液压缸,第八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第四固定板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的下方固定设置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与第三T形槽相配合的第三T型滑块;在第二安装板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第二安装板并与钢丝绳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固定件包括钢丝绳、连接环、铰接件和吊,连接环固定安装在铰接件的上方,铰接件通过销轴与吊耳铰接,钢丝绳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下端铰接,钢丝绳的下端与连接环铰接,两个第一安装板同一侧处的两个第一液压缸为一组,每组两个第一液压缸正下端均设有一个L型板,L型板顶端与相对应两个吊耳底端固定连接,围绕吊耳的L型板顶面上均匀的开设有四个穿孔,且四个穿孔内均插入有第二T型螺杆,L型板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且穿孔内插入有第一T型螺杆,第一T型螺杆上滑动套有定位筒,第三横板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站,第三横板顶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首尾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开口向下设置的C字形槽钢,所述槽钢内顶部均匀的设有若干辊筒,所述辊筒的中心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槽钢两侧内壁旋转连接,所述槽钢内对称设有两个夹板,所述槽钢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槽钢侧壁并伸入槽钢内与夹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槽钢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槽钢顶面贴合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底面均匀的固定有三个第一T型滑块,所述槽钢顶面开设有供第一T型滑块滑动的第一T型滑槽,所述第一T型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T型滑槽内,所述第三安装板顶面能贴合有第四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底面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T型滑块,所述第三安装板顶面上开设有供第二T型滑块滑动的第二T型滑槽,所述第二T型滑‑滑动设置在第二T型滑槽内,所述第三安装板顶面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六液压缸,所述第六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底端与第四安装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板顶面中央处固定安装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滑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底端与第四安装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底面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壁与第二横板底面之间固定设有肋板,两个连接板侧壁上固定有同一个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五安装板侧壁中央处贯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五安装板两侧分别贴合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固定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五安装板接触处旋转链接,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有第六安装板,所述第六安装板与第五安装板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四液压缸,两个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五安装板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分别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与两个第四液压缸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分别通过销轴与第六安装板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铰接,所述第六安装板顶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插板,所述插板顶端固定有托板,所述第六安装板底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第七安装板,所述第七安装板侧壁上固定有第八安装板,所述第八安装板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五液压缸,所述第五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板,所述第一横板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站,且第一横板顶面中央处固定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七液压缸,两个第七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液压缸和第一液压缸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二液压站管路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和第七液压缸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液压站管路连接。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吊装机构的设置,能够将模组预制板通过L型板连接并吊起来,这时调整机构能够配合L型板将模组预制板完全平稳的托起,此时通过控制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能够上、下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控制第七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能够左、右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第六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能够前、后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控制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能够以第一转轴为轴心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因此调整机构能够有效的对模组预制板的位置进行精准的调整。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的斜45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T型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T型滑块、第二T型滑块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第七安装板的侧视图;
图7为第六安装板的侧视图;
图8为吊装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调整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模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为吊装机构,2为调整机构,3为第三横板,4为第九安装板,5为支撑板,6为第二转轴,7为车轮,8为驱动电机,9为第一安装板,10为第四固定板,11为第八液压缸,12为连接块,13为第二安装板,14为第一液压缸,15为第二液压站,16为蓄电池,17为通槽,18为第三T型滑槽,18‑1为第三T型滑块,19为钢丝绳固定件,20为钢丝绳,21为连接环,22为铰接件,23为吊耳,24为L型板,25为第一T型螺杆,26为定位筒,27为第一横板,28为第一液压站,29为槽钢,30为第二液压缸,31为夹板,32为辊筒,33为第七液压缸,34为第三安装板,35为第一T型滑槽,35‑1为第一T型滑块,36为第三固定板,37为第二T型滑槽,37‑1为第二T型滑块,38为第四安装板,39为第三液压缸,40为第二横板,41为导向筒,42为导向杆,43为连接板,44为肋板,45为第五安装板,46为第六安装板,47为插板,48为托板,49为第七安装板,50为第八安装板,51为第五液压缸,52为推板,53为第四液压缸,54为第一固定块,55为第一固定板,56为第二固定块,57为第六液压缸,58为第二固定板,59为第二T型螺杆,60为第一转轴,61为限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4]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模组预制板安装装置,包括吊装机构1和调整机构2,调整机构2设置于吊装机构1下方,其中:所述吊装机构1包括第三横板3,第三横板3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二液压站15和蓄电池16,第三横板3首尾两端的下方的四角位置处分别固定设置第九安装板4,支撑板5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九安装板4的下方,第二转轴6沿水平方向分别贯穿对应的支撑板5,并且第二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板5上,第二转轴6靠近外侧的一端与车轮7固定连接,第二转轴6的内侧一端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安装于支撑板5的内侧壁上;
两块第一安装板9分别横跨设置于左右两侧第三横板3的上方,第一安装板9的首尾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通槽17,通槽17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第三T形槽18;在第一安装板9上表面的首尾两端对称设置第四固定板10,第四固定板10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第八液压缸11,第八液压缸11的活塞杆贯穿第四固定板10并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连接块
12的下方固定设置第二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3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与第三T形槽18相配合的第三T型滑块18‑1;在第二安装板13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液压缸14,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贯穿第二安装板13并与钢丝绳固定件19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固定件19包括钢丝绳20、连接环21、铰接件22和吊耳23,连接环21固定安装在铰接件22的上方,铰接件22通过销轴与吊耳23铰接,钢丝绳20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液压缸14活塞杆的下端铰接,钢丝绳20的下端与连接环21铰接,两个第一安装板9同一侧处的两个第一液压缸14为一组,每组两个第一液压缸14正下端均设有一个L型板24,L型板24顶端与相对应两个吊耳23底端固定连接,围绕吊耳23的L型板24顶面上均匀的开设有四个穿孔,且四个穿孔内均插入有第二T型螺杆59,L型板24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穿孔,且穿孔内插入有第一T型螺杆25,第一T型螺杆25上滑动套有定位筒26,第三横板3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站15,第三横板3顶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6;
所述调整机构2包括第一横板27,所述第一横板27的首尾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开口向下设置的C字形槽钢29,所述槽钢29内顶部均匀的设有若干辊筒32,所述辊筒32的中心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槽钢29两侧内壁旋转连接,所述槽钢29内对称设有两个夹板31,所述槽钢29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液压缸30,所述第二液压缸30的活塞杆贯穿槽钢
29侧壁并伸入槽钢29内与夹板3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30的活塞杆与槽钢29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槽钢29顶面贴合有第三安装板34,所述第三安装板34底面均匀的固定有三个第一T型滑块35‑1,所述槽钢29顶面开设有供第一T型滑块35‑1滑动的第一T型滑槽35,所述第一T型滑块35‑1滑动设置在第一T型滑槽35内,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能贴合有第四安装板38,所述第四安装板38底面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T型滑块37‑1,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上开设有供第二T型滑块37‑1滑动的第二T型滑槽37,所述第二T型滑块37‑1滑动设置在第二T型滑槽37内,所述第三安装板34顶面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55,所述第一固定板55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六液压缸57,所述第六液压缸57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58,所述第二固定板58底端与第四安装板3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板38顶面中央处固定安装有第三液压缸39,所述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横板40,所述第二横板40两端分别对称固定有导向筒41,所述导向筒41内滑动设有导向杆42,所述导向杆42底端与第四安装板3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40底面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
43侧壁与第二横板40底面之间固定设有肋板44,两个连接板43侧壁上固定有同一个第五安装板45,所述第五安装板45侧壁中央处贯穿设有第一转轴60,所述第五安装板45两侧分别贴合有限位圈61,所述限位圈61固定套在第一转轴60上,第一转轴60通过轴承与第五安装板45接触处旋转链接,所述第一转轴60一端固定有第六安装板46,所述第六安装板46与第五安装板45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第四液压缸53,两个第四液压缸53的活塞杆伸缩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五安装板45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分别通过销轴对称铰接有第二固定块
56,两个第二固定块56分别与两个第四液压缸53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液压缸53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54,两个第一固定块54分别通过销轴与第六安装板46侧壁的相对应顶角处和底角处铰接,所述第六安装板46顶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插板47,所述插板47顶端固定有托板48,所述第六安装板46底面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第七安装板49,所述第七安装板49侧壁上固定有第八安装板50,所述第八安装板50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五液压缸
51,所述第五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推板52,所述第一横板27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站28,且第一横板27顶面中央处固定有第三固定板36,所述第三固定板36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七液压缸33,两个第七液压缸33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板34固定连接。
[0015]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8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液压缸11和第一液压缸14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二液压站15管路连接。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压缸30、第三液压缸39、第四液压缸53、第五液压缸51、第六液压缸57和第七液压缸33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液压站28管路连接。
[0018]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本发明使用时如图10所示,将吊装机构1放置在轨道两侧的竖墙上,使得吊装机构1跨在轨道上方,并将调整机构2放置到轨道(或安装轨道的轨道底座)上,使得调整机构2上的两个槽钢29分别处在两个轨道上。吊装机构1通过车轮7能够沿着轨道方向行走,驱动电机8给车轮7提供动力,因此通过控制驱动电机8能够驱动吊装机构1沿着轨道方向行走,当吊装机构1放置在轨道两侧的竖墙上后,将吊装机构1移动到事先放置在轨道坑内的模组预制板正上方处,随后伸长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下放L型板24,然后将L型板24贴合放置在轨道坑内的模组预制板顶部,并通过T型螺杆59将L型板24与模组预制板顶部固定(模组预制板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吊装设备的预埋螺纹孔,第二T型螺杆59与该预埋螺纹孔螺接),通过第一T型螺杆25将L型板24的侧板与模组预制板侧壁固定(模组预制板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预埋螺纹孔位,第一T型螺杆25与该预埋螺纹孔位螺接),由于模组预制板侧壁顶部有凸起部位,L型板24的侧板上部分与模组预制板侧壁顶部的凸起部位贴合,而L型板24的侧板下部分与模组预制板侧壁之间会有空隙,当通过第一T型螺杆25将L型板24的侧板与模组预制板侧壁固定时,在L型板24的侧板与模组预制板侧壁之间的空隙内放入定位筒26,且将定位筒26套在第一T型螺杆25上,这样紧第一T型螺杆25时能够避免L型板24的侧板下部分受力变形。模组预制板与L型板24固定好后,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缩回,将模组预制板抬起来,使得模组预制板悬空,通过控制第八液压缸11的活塞杆伸缩,能够调整第一液压缸14的位置,控制第八液压缸11的活塞杆缩回,使得第一液压缸14带动悬空的模组预制板同步向轨道一侧的竖墙靠近。
[0019] 当调整机构2上的两个槽钢29分别处在两个轨道上时,通过辊筒32的设置,辊筒32与轨道接触,推动调整机构2时,通过辊筒32的设置调整机构2能够沿着轨道行走,推动调整机构2将其移动到吊装机构1正下方,然后控制第二液压缸30的活塞杆伸长,通过槽钢29内夹板31将轨道夹住,此时槽钢29牢牢的固定在轨道上,随后控制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缩回,使得第二横板40、连接板43、第五安装板45、第六安装板46同步下降,第六安装板46移动时插板47和托板48也同步移动,当托板48的位置低于被悬吊模组预制板上L型板24的侧板底端位置时,停止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继续缩回,然后控制第七液压缸33的活塞杆伸长,使得第三安装板34同步带动第六安装板46向被悬吊模组预制板侧壁方向移动,当第六安装板46与模组预制板侧壁贴合后,停止第七液压缸33的活塞杆继续伸长,随后控制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伸长,使得第六安装板46贴合模组预制板侧壁向上移动,这样第六安装板46顶部的插板47会插入L型板24的侧板下部分与模组预制板侧壁之间的空隙内,随着第六安装板46的上升,插板47顶部的托板48与模组预制板侧壁凸起部位的底端接触,由于L型板24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插板47、托板48从L型板24的侧板与模组预制板侧壁之间的空隙内脱离,与此同时随着第六安装板46的上升,第七安装板49侧壁上的两个推板52进入模组预制板侧壁底部的凹槽内,控制第五液压缸51的活塞杆伸长,通过两个推板52分别顶住凹槽两侧内壁,这样模组预制板底部会与调整机构2连接到一起,这样当第六安装板46随着第三液压缸39继续上升时,托板48会托起模组预制板同步上升,此时吊装机构1不再承受模组预制板的重量,模组预制板的重量会转移到调整机构2上,这时拔掉吊耳23与铰接件22铰接处的销轴,使得吊耳23与铰接件22分离,这样模组预制板完全坐落在托板48上,此时通过控制第三液压缸39的活塞杆伸缩能够上、下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控制第七液压缸33的活塞杆伸缩能够左、右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第六液压缸57的活塞杆伸缩能够前、后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通过控制第四液压缸53的活塞杆伸缩能够以第一转轴60为轴心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调整模组预制板的位置,因此调整机构2能够有效的对模组预制板的位置进行精准的调整。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