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梁板的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33482.9 申请日 2024-03-01 公开(公告)号 CN117888464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士辉; 李东; 谭继兴; 李淑义; 韩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预应 力 梁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 应力 梁板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梁板结构和第二梁板结构,所述第一梁板结构、第二梁板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梁板结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板结构,所述第一梁板结构包括梁板预应力部件和承载部件,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部件,且梁板预应力部件、承载部件之间使用 混凝土 灌溉 ,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包括第一隔板、预应力 钢 筋、锚垫板、第二隔板、适配 接触 座和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接触座,所述混凝土板的侧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通过第一梁板结构和第二梁板结构的组合设置,提高承载能力。
权利要求

1.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梁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应力安装处理:搭设整体的构造,进行筋的安装定位
S2、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使得混凝土在模板内定型,同时进行养护处理;
S3、预应力处理:对钢筋施加预应力,到达合适预应力时,切断多余钢筋,同时进行钢筋的限位;
S4、灌浆处理:对预应力钢筋部分再次进行灌浆处理,使得钢筋与混凝土高效结合。
2.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采用权利要求1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梁板结构(1)和第二梁板结构(2),所述第一梁板结构(1)、第二梁板结构(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梁板结构(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板结构(2);
所述第一梁板结构(1)包括梁板预应力部件(3)和承载部件(4),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部件(4),且梁板预应力部件(3)、承载部件(4)之间使用混凝土灌溉
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3)包括第一隔板(5)、预应力钢筋(6)、锚垫板(7)、第二隔板(8)、适配接触座(9)和混凝土板(10),所述混凝土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接触座(9),所述混凝土板(10)的侧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的中心限位安装有锚垫板(7),所述锚垫板(7)上张拉连接有预应力钢筋(6),所述第一隔板(5)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均与混凝土板(10)固定对接,进行上部预应力混凝土分隔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4)包括连接梁(11)、对接钢筋(12)、第一弧形梁(13)、侧边梁(14)、稳固支撑(15)、内置钢筋(16)、第二弧形梁(17)、支撑侧板(18)、对接支撑块(19)、斜拉钢筋(20)和对接稳固座(21),所述连接梁(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梁(17),所述连接梁(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梁(13),所述第一弧形梁(13)的上端限位连接有对接钢筋(12),所述第二弧形梁(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板(18),所述第一弧形梁(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稳固座(21),所述对接稳固座(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斜拉钢筋(20),所述斜拉钢筋(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支撑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4)还包括适配组合钢块(22)、内框架(23)、组合钢架(24)、贯通钢筋(25)和支撑柱架(26),所述对接支撑块(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适配组合钢块(22),所述适配组合钢块(22)中心与贯通钢筋(25)贯通设置,所述贯通钢筋(25)限位设在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之间位置,且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钢架(2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框架(23),所述适配组合钢块(22)、组合钢架(24)、贯通钢筋(25)、支撑柱架(26)整体限位固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钢筋(20)采用倾斜设置,所述侧边梁(14)的上端与混凝土板(1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钢筋(12)的上端与混凝土板(10)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10)、对接钢筋(12)、侧边梁(14)之间通过混凝土凝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内填充混凝土,且将预应力钢筋(6)进行内置包裹,所述预应力钢筋(6)、第二隔板(8)的侧端设置灌浆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支撑块(15)、内置钢筋(16)内填充混凝土,且第二弧形梁(17)、第一弧形梁(13)之间也填充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6)的中心套接设有对接保护套(27),所述对接保护套(27)上端连通设有贯通连座(30),所述贯通连座(30)的上端连通设有注浆口(29),所述贯通连座(30)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28)。

说明书全文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梁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梁板技术领域,具体说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技术的进步,高速路、高速公路、市政工程、桥梁工程、地铁轨道工程飞速发展。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缓解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在特殊地段采用公路桥梁与轨道交通共建施工,如跨河公路桥梁,是对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大大节约资源、有效节省建造时间。
[0003]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677137A,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小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梁架柱;以及预应力板体;其中,所述预应力板体内部的筋笼上部的第一纵向筋的两端均伸出预应力板体的端部,所述梁架柱内部的钢筋笼顶部的第二纵向筋位于梁架柱上方,所述第一纵向筋均与对应的第二纵向筋通过箍筋连接,并通过混凝土将梁架柱和预应力板体之间构成的顶部开口空间内的第一纵向筋和第二纵向筋浇筑为一体。将预应力板体内部钢筋笼上的第一纵向筋从板体两端伸出,与对应的伸出梁架柱上的第二纵向筋连接,构成“小拟框架结构”的同时,实现钢筋笼的整体连接固定。之后对该“小拟框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将梁架柱和预应力板体构成整体。
[0004] 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065830A,属于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无梁板楼板中预应力的施工方法,包括裙楼以及沿裙楼外周形成局部围挡的若干塔楼,所述裙楼与每个塔楼搭接,且所述搭接处形成预应力,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应力分区:将所述裙楼以及裙楼与塔楼搭接处,沿预应力方向,分割为若干片区;沿片区,形成若干个预应力,且每个片区形成裙楼与塔楼之间的横向预应力和/或竖向预应力;预应力施工:沿每个所述片区,进行对应的预应力张拉,且预应力张拉采用一次张拉至设计拉力值的张拉方法;所述预应力施工中,若干个片区的施工顺序为先施工竖向预应力,再施工横向预应力。本发明具有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效果。
[0005] 但是现有使用的预应力梁板大多同过梁体进行直接支撑,由于为轨道交通的梁板,需要对抗震性能有所要求,轨道车辆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对预应力梁板长期的使用是一种考验,需要进行强化处理,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预应力安装处理:搭设整体的构造,进行钢筋的安装定位
S2、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使得混凝土在模板内定型,同时进行养护处理;
S3、预应力处理:对钢筋施加预应力,到达合适预应力时,切断多余钢筋,同时进行钢筋的限位;
S4、灌浆处理:对预应力钢筋部分再次进行灌浆处理,使得钢筋与混凝土高效结
合。
[0008]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包括第一梁板结构和第二梁板结构,所述第一梁板结构、第二梁板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梁板结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板结构;所述第一梁板结构包括梁板预应力部件和承载部件,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的下端
固定连接有承载部件,且梁板预应力部件、承载部件之间使用混凝土灌溉
所述梁板预应力部件包括第一隔板、预应力钢筋、锚垫板、第二隔板、适配接触座和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接触座,所述混凝土板的侧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中心限位安装有锚垫板,所述锚垫板上张拉连接有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一隔板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均与混凝土板固定对接,进行上部预应力混凝土分隔处理,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的结构设置,进行上部位置的支撑工作,且梁板预应力部件采用预应力设置,能够抵抗晃动应力,使得梁板预应力部件结构更加的稳定,梁板预应力部件内的适配接触座、混凝土板进行底部的支撑,上端假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内通过锚垫板进行预应力钢筋的限位,之后在预应力钢筋上提供预应力,配合灌注混凝土,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0009] 具体的,所述承载部件包括连接梁、对接钢筋、第一弧形梁、侧边梁、稳固支撑、内置钢筋、第二弧形梁、支撑侧板、对接支撑块、斜拉钢筋和对接稳固座,所述连接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梁,所述连接梁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梁,所述第一弧形梁的上端限位连接有对接钢筋,所述第二弧形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板,所述第一弧形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稳固座,所述对接稳固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斜拉钢筋,所述斜拉钢筋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支撑块,通过承载部件的结构设置,能够进行底部的支撑工作,连接梁、侧边梁之间通过混凝土后期固定,且斜拉钢筋的设置,进行斜拉处理,提高支撑能力,且侧边梁下端通过稳固支撑块、内置钢筋进行支撑工作,提高侧部的承载能力,第一弧形梁、第二弧形梁采用弧形设置,能够均匀的提高承载能力,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承载部件的整体结构设置,进行强化处理,提高稳定防护性能。
[0010] 具体的,所述承载部件还包括适配组合钢块、内框架、组合钢架、贯通钢筋和支撑柱架,所述对接支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适配组合钢块,所述适配组合钢块中心与贯通钢筋贯通设置,所述贯通钢筋限位设在组合钢架、支撑柱架之间位置,且组合钢架、支撑柱架相固定。
[0011] 具体的,所述组合钢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框架,所述适配组合钢块、组合钢架、贯通钢筋、支撑柱架整体限位固定设置。
[0012] 具体的,所述斜拉钢筋采用倾斜设置,所述侧边梁的上端与混凝土板固定。
[0013] 具体的,所述对接钢筋的上端与混凝土板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对接钢筋、侧边梁之间通过混凝土凝结固定。
[0014] 具体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内填充混凝土,且将预应力钢筋进行内置包裹,所述预应力钢筋、第二隔板的侧端设置灌浆孔。
[0015] 具体的,所述稳固支撑块、内置钢筋内填充混凝土,且第二弧形梁、第一弧形梁之间也填充混凝土。
[0016] 具体的,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中心套接设有对接保护套,所述对接保护套上端连通设有贯通连座,所述贯通连座的上端连通设有注浆口,所述贯通连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本发明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的结构设置,进行上部位置的支撑工作,且梁板预应力部件采用预应力设置,能够抵抗晃动应力,使得梁板预应力部件结构更加的稳定,梁板预应力部件内的适配接触座、混凝土板进行底部的支撑,上端假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内通过锚垫板进行预应力钢筋的限位,之后在预应力钢筋上提供预应力,配合灌注混凝土,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0018] 二、本发明通过承载部件的结构设置,能够进行底部的支撑工作,连接梁、侧边梁之间通过混凝土后期固定,且斜拉钢筋的设置,进行斜拉处理,提高支撑能力,且侧边梁下端通过稳固支撑块、内置钢筋进行支撑工作,提高侧部的承载能力,第一弧形梁、第二弧形梁采用弧形设置,能够均匀的提高承载能力,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承载部件的整体结构设置,进行强化处理,提高稳定防护性能。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中主体的施工桩体平面图;图2为本发明中主体的前方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主体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梁板结构的前方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梁板结构的拆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梁板预应力部件的拆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承载部件的前方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承载部件的拆分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主体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第一梁板结构、2‑第二梁板结构、3‑梁板预应力部件、4‑承载部件、5‑第一隔板、6‑预应力钢筋、7‑锚垫板、8‑第二隔板、9‑适配接触座、10‑混凝土板、11‑连接梁、12‑对接钢筋、13‑第一弧形梁、14‑侧边梁、15‑稳固支撑块、16‑内置钢筋、17‑第二弧形梁、18‑支撑侧板、19‑对接支撑块、20‑斜拉钢筋、21‑对接稳固座、22‑适配组合钢块、23‑内框架、24‑组合钢架、25‑贯通钢筋、26‑支撑柱架、27‑对接保护套、28‑连通槽、29‑注浆口、30‑贯通连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0025] 如图1所示,第一梁板结构1、第二梁板结构2的底部通过SWM工法桩进行支护,提高底部的承载能力。
[0026] 如图2‑8所示,本发明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预应力安装处理:搭设整体的构造,进行钢筋的安装定位;
S2、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使得混凝土在模板内定型,同时进行养护处理;
S3、预应力处理:对钢筋施加预应力,到达合适预应力时,切断多余钢筋,同时进行钢筋的限位;
S4、灌浆处理:对预应力钢筋部分再次进行灌浆处理,使得钢筋与混凝土高效结
合。
[0027]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梁板,包括第一梁板结构1和第二梁板结构2,第一梁板结构1、第二梁板结构2结构相同,第一梁板结构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板结构2,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的结构设置,进行上部位置的支撑工作,且梁板预应力部件采用预应力设置,能够抵抗晃动应力,使得梁板预应力部件结构更加的稳定,梁板预应力部件内的适配接触座、混凝土板进行底部的支撑,上端假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内通过锚垫板进行预应力钢筋的限位,之后在预应力钢筋上提供预应力,配合灌注混凝土,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第一梁板结构1包括梁板预应力部件3和承载部件4,梁板预应力部件3的下端固定
连接有承载部件4,且梁板预应力部件3、承载部件4之间使用混凝土灌溉;
如图6所示,梁板预应力部件3包括第一隔板5、预应力钢筋6、锚垫板7、第二隔板8、适配接触座9和混凝土板10,混凝土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接触座9,混凝土板10的侧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5,第一隔板5的中心限位安装有锚垫板7,锚垫板7上张拉连接有预应力钢筋6,第一隔板5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均与混凝土板10固定对接,进行上部预应力混凝土分隔处理。
[0028] 如图7所示,承载部件4包括连接梁11、对接钢筋12、第一弧形梁13、侧边梁14、稳固支撑块15、内置钢筋16、第二弧形梁17、支撑侧板18、对接支撑块19、斜拉钢筋20和对接稳固座21,通过承载部件4的结构设置,能够进行底部的支撑工作,连接梁11、侧边梁14之间通过混凝土后期固定,且斜拉钢筋20的设置,进行斜拉处理,提高支撑能力,且侧边梁14下端通过稳固支撑块15、内置钢筋16进行支撑工作,提高侧部的承载能力,第一弧形梁13、第二弧形梁17采用弧形设置,能够均匀的提高承载能力,通过梁板预应力部件3、承载部件4的整体结构设置,进行强化处理,提高稳定防护性能,连接梁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梁17,连接梁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梁13,第一弧形梁13的上端限位连接有对接钢筋12,第二弧形梁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板18,第一弧形梁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稳固座21,对接稳固座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斜拉钢筋20,斜拉钢筋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支撑块19,先进行侧边梁14、稳固支撑块15的固定组合,同时第二弧形梁17、支撑侧板18固定组合,对接支撑块19的上端通过斜拉钢筋20与对接稳固座21提拉固定,帮助进行连接梁11的承载连接,连接梁11上通过对接钢筋12、第一弧形梁13能够与混凝土板10对接组合,混凝土板10上设置适配接触座9。
[0029] 如图8所示,承载部件4还包括适配组合钢块22、内框架23、组合钢架24、贯通钢筋25和支撑柱架26,对接支撑块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适配组合钢块22,适配组合钢块22中心与贯通钢筋25贯通设置,贯通钢筋25限位设在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之间位置,且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相固定,承载部件4内通过贯通钢筋25、支撑柱架26、组合钢架24、内框架
23进行底部的承载,适配组合钢块22设在贯通钢筋25上,同时将内置钢筋16的底部与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进行固定组合,实现安装固定作用。
[0030] 组合钢架2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框架23,适配组合钢块22、组合钢架24、贯通钢筋25、支撑柱架26整体限位固定设置。
[0031] 斜拉钢筋20采用倾斜设置,侧边梁14的上端与混凝土板10固定。
[0032] 对接钢筋12的上端与混凝土板10固定连接,混凝土板10、对接钢筋12、侧边梁14之间通过混凝土凝结固定。
[0033] 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内填充混凝土,且将预应力钢筋6进行内置包裹,预应力钢筋6、第二隔板8的侧端设置灌浆孔。
[0034] 稳固支撑块15、内置钢筋16内填充混凝土,且第二弧形梁17、第一弧形梁13之间也填充混凝土。
[0035]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为:先进行第二梁板结构2的安装,之后进行第一梁板结构1的安装固定,第一梁板结构1、第二梁板结构2结构相同,均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梁板结构1由梁板预应力部件3、承载部件4组合设置,首先进行承载部件4的设置,承载部件4内通过贯通钢筋25、支撑柱架26、组合钢架24、内框架23进行底部的承载,适配组合钢块22设在贯通钢筋25上,同时将内置钢筋16的底部与组合钢架24、支撑柱架26进行固定组合,实现安装固定作用,之后能够灌注混凝土,实现支撑的功能,之后进行上层的构建,先进行侧边梁14、稳固支撑块15的固定组合,同时第二弧形梁17、支撑侧板18固定组合,对接支撑块19的上端通过斜拉钢筋20与对接稳固座21提拉固定,帮助进行连接梁11的承载连接,连接梁11上通过对接钢筋12、第一弧形梁13能够与混凝土板10对接组合,混凝土板10上设置适配接触座9,之后进行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的安装,且在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上设置预应力钢筋6、锚垫板7,能够进行张拉调节,提供预应力,帮助进行承载,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工作。实施例2
[003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预应力钢筋6的中心套接设有对接保护套27,对接保护套27上端连通设有贯通连座30,贯通连座30的上端连通设有注浆口29,贯通连座30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连通槽28。
[0037] 在实施本实施例时,预应力钢筋6上设置对接保护套27,对接保护套27将预应力钢筋6封闭,且对接保护套27侧端与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8固定,实现定位功能,通过注浆口29进行注浆,能够贯通贯通连座30、对接保护套27内,实现与预应力钢筋6的紧密挤合,通连通槽28的设置,不影响混凝土的外界导排。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