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供料系统

申请号 CN202311404291.6 申请日 2023-10-27 公开(公告)号 CN117552250A 公开(公告)日 2024-02-13
申请人 惠州市威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荣威; 黎庆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混料供料系统,该混料供料系统包括:供 水 模 块 、磨浆模块以及供浆模块,供水模块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模块的输入端;供水模块的输出端、磨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供浆模块的输入端;供浆模块包括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供水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磨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供浆模块还包括管道混合器。本发明的混料供料系统通过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分别输出的浆料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混合,以此有效保证输出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以及动态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磨浆模块以及供浆模块,其中,所述供水模块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磨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供水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磨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所述供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供浆模块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所述供浆模块包括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其中,所述供水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磨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成型设备;
所述供浆模块还包括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浆单元、所述第二供浆单元以及所述成型设备之间;其中,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另一端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管道混合器的流体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浆单元包括第一供浆桶、第一搅拌器以及第一供浆,其中,所述第一供浆桶顶部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磨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供浆桶的底部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搅拌器安装与所述第一供浆桶内部,以对所述第一供浆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浆单元包括第二供浆桶、第二搅拌器以及第二供浆泵,其中,所述第二供浆桶顶部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磨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供浆桶的底部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供浆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供浆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所述第二搅拌器安装与所述第二供浆桶内部,以对所述第二供浆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浆模块包括第一供浆管道、第二供浆管道以及总供浆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供浆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供浆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流体输入端;所述第二供浆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供浆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供浆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另一流体输入端;所述总供浆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管道混合器的流体输出端,所述总供浆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浆单元还包括第一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供浆桶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浆单元还包括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第二回流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供浆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回流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供浆桶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浆模块包括进料泵、磨浆机以及出料泵,其中,所述进料泵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原料进料设备,所述进料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磨浆机的输入端;所述磨浆机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出料泵的输入端;所述出料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桶以及所述第二供浆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浆模块还包括总出料管道、第一出料管道以及第二出料管道,其中,所述总出料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出料泵的输出端;所述总出料管道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道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出料管道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出料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桶的顶部;所述第二出料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供浆桶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模块包括白水桶、供水泵以及第三搅拌器,其中,所述白水桶的底部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泵的输入端;所述供水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桶、所述第二供浆桶以及所述磨浆机;所述第三搅拌器设置于所述白水桶内部,以对所述白水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料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模块还包括总供水管道、第一供水管道、第二供水管道以及第三供水管道,其中,所述总供水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泵的输出端;所述总出料管道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供水管道的出入端以及所述第三供水管道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供浆桶的顶部;所述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供浆桶的顶部;所述第三供水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磨浆机。

说明书全文

混料供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蒸汽模压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料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纸浆蒸汽模压工艺是一种将纸浆制品通过蒸汽加热进行模压成型的工艺。该工艺通常用于生产纸质盘子、碗、纸杯、纸碟等一次性用品,以及一些纸质包装产品。纸浆蒸汽模
压的供料系统是用于将纸浆送入模压机或模压设备的系统。在纸浆蒸汽模压过程中,纸浆
是最基本的原料,供料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纸浆输送到模压设备中,并确保纸浆的流量、
浓度和稳定性。供料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纸浆储存容器:用于存放纸浆的容器,通
常位于纸浆制备区或蒸汽模压设备附近;输送管道:将纸浆从储存容器输送至模压设备的
管道系统(这些管道通常是由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以确保纸浆的顺畅输送);:用于
提供输送纸浆所需的压,将纸浆从储存容器抽出并推送至模压设备;测量仪表:用于测量
纸浆的流量、浓度和温度等参数,以便实时监控纸浆供应情况;控制系统:通过PLC(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或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控制设备,对供料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和调
节,以确保纸浆供应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供料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纸浆蒸汽模压
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个优良的供料系统应该能够保证纸浆的稳定供应,并且能够满
足不同工艺要求下的纸浆输送需求。同时,供料系统还应具备高效节能、安全可靠、易于维
护等特点。因此,在纸浆蒸汽模压的工艺中,供料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0003] 纸浆的浓度是影响模压过程和成品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现有的混料供料系统为了保证生产效率,通常采用多通道交替供料以实现供料系统的持续供料,而由于不
同供料桶之间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难以得到保证,这种供料方式容易引起不同批次的浆料
浓度差异较大,进而造成产品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混料供料系统不同供料桶之间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难以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料供料系统。
[0005] 一种混料供料系统,该混料供料系统包括供、磨浆模块以及供浆模块,其中,供水模块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模块的输入端;供水模块的输出端、磨浆模块的输出端
分别管道连接供浆模块的输入端;供浆模块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0006] 供浆模块包括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其中,供水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磨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
接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入端;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出端以及第二供
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成型设备。
[0007] 供浆模块还包括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设置于第一供浆单元、第二供浆单元以及成型设备之间;其中,管道混合器的一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的输出端,管道
混合器的另一端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单元的输出端,管道混合器的流体输出端管
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供浆单元包括第一供浆桶、第一搅拌器以及第一供浆泵,其中,第一供浆桶顶部管道连接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磨浆模块的输出端;第一
供浆桶的底部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泵的输入端;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第一搅拌器安装与第一供浆桶内部,以对第一供浆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供浆单元包括第二供浆桶、第二搅拌器以及第二供浆泵,其中,第二供浆桶顶部管道连接供水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磨浆模块的输出端;第二
供浆桶的底部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泵的输入端;第二供浆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第二搅拌器安装与第二供浆桶内部,以对第二供浆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供浆模块包括第一供浆管道、第二供浆管道以及总供浆管道,其中,第一供浆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第一供浆管道的输
出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的一流体输入端;第二供浆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泵的
输出端,第二供浆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的另一流体输入端;总供浆管道的输
入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的流体输出端,总供浆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供浆单元还包括第一流管道,第一回流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第一供浆泵的输出端,第一回流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第一供浆桶
的顶部。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供浆单元还包括第二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第二供浆泵的输出端,第二回流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第二供浆桶
的顶部。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磨浆模块包括进料泵、磨浆机以及出料泵,其中,进料泵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原料进料设备,进料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机的输入端;磨浆机
的输出端管道连接出料泵的输入端;出料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以及第二供浆
桶。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磨浆模块还包括总出料管道、第一出料管道以及第二出料管道,其中,总出料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出料泵的输出端;总出料管道的输出端分
别管道连接第一出料管道的输入端以及第二出料管道的输入端;第一出料管道的输出端管
道连接第一供浆桶的顶部;第二出料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桶的顶部。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供水模块包括白水桶、供水泵以及第三搅拌器,其中,白水桶的底部管道连接供水泵的输入端;供水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第二供
浆桶以及磨浆机;第三搅拌器设置于白水桶内部,以对白水桶内的浆料进行搅拌。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供水模块还包括总供水管道、第一供水管道、第二供水管道以及第三供水管道,其中,总供水管道的输入端管道连接供水泵的输出端;总出料管
道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入端、第二供水管道的出入端以及第三供水管
道的输入端;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的顶部;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出端
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桶的顶部;第三供水管道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机。
[0017]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示的混料供料系统通过磨浆模块对原料进行研磨破碎;供水模块对纸浆蒸汽模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将白水输送至磨浆模块以
及供浆模块,以调节浆料浓度;磨浆模块完成磨浆处理后将浆料输送至供浆模块配合白水
进行充分搅拌,并将配置至预设浓度的浆料输送至成型设备进行蒸气模压生产。在供料过
程中,磨浆模块以及供水模块分别向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输送浆料以及白水,
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可同时进行浆料搅拌配制,以提升混料供料系统的浆料处
理两以及供料效率;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分别输出的浆料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
混合,以此有效保证输出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以及动态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混料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25]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混料供料系统,该混料供料系统包括供水模块1、磨浆模块2以及供浆模块3,其中,供水模块1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模块2的输入端;供水模块
1的输出端、磨浆模块2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供浆模块3的输入端;供浆模块3的输出端管
道连接至成型设备。混料供料系统通过磨浆模块2对原料进行研磨破碎;供水模块1对纸浆
蒸汽模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将白水输送至磨浆模块2以及供浆模块
3,以调节浆料浓度;磨浆模块2完成磨浆处理后将浆料输送至供浆模块3配合白水进行充分
搅拌,并将配置至预设浓度的浆料输送至成型设备进行蒸气模压生产。
[0026] 具体的,供浆模块3包括第一供浆单元31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其中,供水模块1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31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的输入端;磨浆模块2
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浆单元31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的输入端;第一供浆
单元31的输出端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成型设备。在供料过程中,磨浆
模块2以及供水模块1分别向第一供浆单元31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输送浆料以及白水,第一
供浆单元31以及第二供浆单元32可同时进行浆料搅拌配制,以提升混料供料系统的浆料处
理两以及供料效率。
[0027] 具体的,供浆模块3还包括管道混合器33,管道混合器33设置于第一供浆单元31、第二供浆单元32以及成型设备之间;其中,管道混合器33的一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供
浆单元31的输出端,管道混合器33的另一端流体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单元32的输出
端,管道混合器33的流体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成型设备。第一供浆单元31以及第二供浆单元
32分别输出的浆料通过管道混合器33进行混合,以此有效保证输出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以
及动态稳定性。
[0028] 进一步的,第一供浆单元31包括第一供浆桶311、第一搅拌器312以及第一供浆泵313,其中,第一供浆桶311顶部管道连接供水模块1的输出端以及磨浆模块2的输出端;第一
供浆桶311的底部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泵313的输入端;第一供浆泵313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
成型设备;第一搅拌器312安装与第一供浆桶311内部,以对第一供浆桶311内的浆料进行搅
拌;第一供浆桶311内的浆料搅拌均匀后通过第一供浆泵313输送至成型设备用于模压生
产。
[0029] 进一步的,第二供浆单元32包括第二供浆桶321、第二搅拌器322以及第二供浆泵323,其中,第二供浆桶321顶部管道连接供水模块1的输出端以及磨浆模块2的输出端;第二
供浆桶321的底部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泵323的输入端;第二供浆泵323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
成型设备;第二搅拌器322安装与第二供浆桶321内部,以对第二供浆桶321内的浆料进行搅
拌;第二供浆桶321内的浆料搅拌均匀后通过第二供浆泵323输送至成型设备用于模压生
产。
[0030] 进一步的,供浆模块3包括第一供浆管道34、第二供浆管道35以及总供浆管道36,其中,第一供浆管道34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泵313的输出端,第一供浆管道34的输出
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33的一流体输入端;第二供浆管道35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泵
323的输出端,第二供浆管道35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33的另一流体输入端;总供浆
管道36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33的流体输出端,总供浆管道36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
成型设备。
[0031] 进一步的,第一供浆单元31还包括第一回流管道314,第一回流管道314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第一供浆泵313的输出端,第一回流管道314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第一供浆桶
311的顶部,由第一供料泵输出的浆料通过第一回流管道314回流至第一供浆桶311,以此进
一步提升第一供浆桶311内浆料浓度的均匀度。
[0032] 进一步的,第二供浆单元32还包括第二回流管道324,第二回流管道324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至第二供浆泵323的输出端,第二回流管道324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至第二供浆桶
321的顶部,由第二供浆泵323输出的浆料通过第二回流管道324回流至第一供浆桶311,以
此进一步提升第二供浆桶321内浆料浓度的均匀度。
[0033] 进一步的,磨浆模块2包括进料泵21、磨浆机22以及出料泵23,其中,进料泵21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原料进料设备,进料泵21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机22的输入端,原料通过进
料泵21输送至磨浆机22内;磨浆机22的输出端管道连接出料泵23的输入端;出料泵23的输
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311以及第二供浆桶321,经过磨浆机22研磨处理后的浆料通过出
料泵23输送至供浆模块3。
[0034] 进一步的,磨浆模块2还包括总出料管道24、第一出料管道25以及第二出料管道26,其中,总出料管道24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出料泵23的输出端;总出料管道24的输出端分别
管道连接第一出料管道25的输入端以及第二出料管道26的输入端;第一出料管道25的输出
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311的顶部;第二出料管道26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桶321的顶
部。
[0035] 进一步的,供水模块1包括白水桶11、供水泵12以及第三搅拌器13,其中,白水桶11的底部管道连接供水泵12的输入端;供水泵12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311、第二供浆
桶321以及磨浆机22;第三搅拌器13设置于白水桶11内部,以对白水桶11内的浆料进行搅
拌,从而维持白水桶11内部白水浓度的均匀性。
[0036] 进一步的,供水模块1还包括总供水管道14、第一供水管道15、第二供水管道16以及第三供水管道17,其中,总供水管道14的输入端管道连接供水泵12的输出端;总出料管道
24的输出端分别管道连接第一供水管道15的输入端、第二供水管道16的出入端以及第三供
水管道17的输入端;第一供水管道15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一供浆桶311的顶部;第二供水管
道16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第二供浆桶321的顶部;第三供水管道17的输出端管道连接磨浆机
22。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示的混料供料系统通过磨浆模块对原料进行研磨破碎;供水模块对纸浆蒸汽模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将白水输送至磨浆模块以
及供浆模块,以调节浆料浓度;磨浆模块完成磨浆处理后将浆料输送至供浆模块配合白水
进行充分搅拌,并将配置至预设浓度的浆料输送至成型设备进行蒸气模压生产。在供料过
程中,磨浆模块以及供水模块分别向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输送浆料以及白水,
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可同时进行浆料搅拌配制,以提升混料供料系统的浆料处
理两以及供料效率;第一供浆单元以及第二供浆单元分别输出的浆料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
混合,以此有效保证输出的浆料浓度的均一性以及动态稳定性。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