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

申请号 CN202210093677.9 申请日 2022-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4481673B 公开(公告)日 2024-02-06
申请人 和飞智能技术(福建)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文凯; 郭世彬; 詹桂坤;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包括: 机架 、定型工位以及定型机构,机架包括定型工位,定型工位上设置有定型机构;定型机构包括定型机架、压辊装置、辊轴装置以及置模平台,定型机架以及置模平台设置在机架上,置模平台上设置有下模模具,下模模具用于放置待定型的基材;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辊轴装置,辊轴装置包括辊轴,辊轴设置在下模模具上方并与下模模具平行;定型机架上方还设置有压辊装置,压辊装置设置在辊轴的上方,压辊装置用于将辊轴压向下模模具,以使待定型的基材压定型。实现自动成型,操作方便、节省时间、降低劳动 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定型工位,所述定型工位上设置有定型机构;
所述定型机构包括定型机架、压辊装置、辊轴装置以及置模平台,所述定型机架以及所述置模平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置模平台上设置有下模模具,所述下模模具用于放置待定型的基材;
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辊轴装置,所述辊轴装置包括辊轴,所述辊轴设置在所述下模模具上方并与所述下模模具平行;
所述定型机架上方还设置有所述压辊装置,所述压辊装置设置在所述辊轴的上方,所述压辊装置用于将所述辊轴压向所述下模模具,以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压定型;
所述压辊装置包括压辊组件以及压辊驱动单元,所述压辊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定型机架上,所述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压辊组件连接,所述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移动;
所述压辊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压辊件以及压辊件驱动单元,两个以上的所述压辊件在竖直方向上按不同高度梯形排列;
所述压辊件驱动单元与两个以上所述的压辊件连接,所述压辊件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以上所述的压辊件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以上所述压辊件依次压向所述辊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上模工位以及下模工位,所述下模工位用于将所述下模模具放置在所述置模平台上,所述上模工位用于将上模模具放置在定型后的基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导轨以及移动驱动单元;
所述移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移动导轨上,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所述置模平台,所述移动驱动单元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在移动导轨上移动,以在上模工位、定型工位以及下模工位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置模平台下方;
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抽负压机以及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与所述置模平台连通,所述负压腔体与所述抽负压风机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抽负压风机用于对所述置模平台抽真空,以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贴合在所述下模模具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组件以及第二压辊组件,压辊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压辊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压辊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移动,所述第二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移动,所述第一压辊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装置还包括连接轴以及止机构,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供所述锁止机构卡入,以固定所述辊轴贴合所述待定型的基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锁止移动机构,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锁止移动机构;
所述锁止移动机构包括锁止连接板以及锁止移动组件,所述锁止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移动组件与所述锁止连接板连接,所述锁止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锁止连接板向远离所述连接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卡合部移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辊轴移动机构,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辊轴移动机构;
所述辊轴移动机构与所述辊轴装置连接,所述辊轴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辊轴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辊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湿帘成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 湿帘又叫帘或者水幕,是由原纸加工生产而成的一种蜂窝机构,湿帘的表面设置波纹纸,在这波纹状的纤维纸表面有层薄薄的水膜,当室外干热空气被机吸抽穿过纸
垫时,水膜上的水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而蒸发成为水蒸气,这样经过处理后的凉爽湿润
的空气就进入室内了,湿帘降温原理正是利用了风机与湿帘的有效组合人为再现了自然界
水分蒸发降温这一物理现象达到降温目的。
[0003] 湿帘,是由原纸加工生产而成,其生产流程大概为上浆、烘干、压制瓦楞、定型、上胶、固化、切片、修磨、去味等。现有的湿帘在定型工艺时不能实现新材料湿帘的自动化生
产,必须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人工投入多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用于对湿帘进行自动成型,减少人工投入且提高生产效率。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包括:机架、定型工位以及定型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定型工位,所述定型工位上设置有所述定型机构;
[0006] 所述定型机构包括定型机架、压辊装置、辊轴装置以及置模平台,所述定型机架以及所述置模平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置模平台上设置有下模模具,所述下模模具用于
放置待定型的基材;
[0007] 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辊轴装置,所述辊轴装置包括辊轴,所述辊轴设置在所述下模模具上方并与所述下模模具平行;
[0008] 所述定型机架上方还设置有所述压辊装置,所述压辊装置设置在所述辊轴的上方,所述压辊装置用于将所述辊轴压向所述下模模具,以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压定型。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上模工位以及下模工位,所述下模工位用于将所述下模模具放置在所述置模平台上,所述上模工位用于将上模模具放置在定型后的基材
上。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导轨以及移动驱动单元;
[0011] 所述移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移动导轨上,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所述置模平台,所述移动驱动单元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所述移动驱动单
元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在移动导轨上移动,以在上模工位、定型工位以及下模工位间移
动。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置模平台下方;
[0013] 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抽负压风机以及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与所述置模平台连通,所述负压腔体与所述抽负压风机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抽负压风机用于对所述置模平台
真空,以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贴合在所述下模模具上。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辊装置包括压辊组件以及压辊驱动单元;
[0015] 所述压辊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定型机架上,所述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压辊组件连接,所述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移动。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组件以及第二压辊组件,压辊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压辊驱动单元以及第二压辊驱动单元;
[0017] 所述第一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压辊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
移动,所述第二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辊组件在所述定型机架上移动,所述第
一压辊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压辊件以及压辊件驱动单元,两个以上的所述压辊件在竖直方向上按不同高度梯形排列;
[0019] 所述压辊件驱动单元与两个以上所述的压辊件连接,所述压辊件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以上所述的压辊件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以上所述压辊件依次压向所述
辊轴。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辊轴装置还包括连接轴以及止机构,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供所述锁止机构卡入,以固定所述
辊轴贴合所述待定型的基材。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锁止移动机构,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锁止移动机构;
[0022] 所述锁止移动机构包括锁止连接板以及锁止移动组件,所述锁止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移动组件与所述锁止连接板连接,所述锁止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
述锁止连接板向远离所述连接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卡合部移出。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还包括辊轴移动机构,所述定型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辊轴移动机构;
[0024] 所述辊轴移动机构与所述辊轴装置连接,所述辊轴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辊轴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辊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0025]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在机架上设置有定型工位,在定型工位上设置有定型机构,在置模平台上设置有下模模具并在上面放置有待定型的基材,在定型的
基材上设置有辊轴,通过压辊装置将辊轴压向待定型的基材,使得待定型的基材按照下模
模具的形状定型。操作方便,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6] 上述发明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
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
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27]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 在说明书附图中:
[0029]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无机架的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0033]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平台及置模平台放有下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无机架和定型机架的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辊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湿帘自动成型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为图8中A的放大图;
[0038]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辊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辊轴装置、锁止移动机构以及辊轴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2为图11中B的放大图。
[0041]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湿帘自动成型机;
[0042] 1、机架;
[0043] 2、定型工位;
[0044] 3、定型机构;
[0045] 31、定型机架;
[0046] 32、压辊装置;
[0047] 321、第一压辊组件;
[0048] 322、第二压辊组件;
[0049] 323、第一压辊驱动单元;
[0050] 324、第二压辊驱动单元;
[0051] 325、压辊固定件;
[0052] 326、压辊座;
[0053] 327、压辊移动件;
[0054] 3271、压辊件;
[0055] 3272、压辊连接件;
[0056] 3273、压辊件凹槽;
[0057] 328、压辊件导轨;
[0058] 33、置模平台;
[0059] 331、延伸部;
[0060] 34、下模模具;
[0061] 35、辊轴装置;
[0062] 351、连接轴;
[0063] 3511、连接轴凹槽;
[0064] 352、连接轴缓冲件;
[0065] 353、插销;
[0066] 354、插销连接座;
[0067] 355、插销缓冲件;
[0068] 356、辊轴;
[0069] 4、上模工位;
[0070] 5、下模工位;
[0071] 6、移动机构;
[0072] 61、移动平台;
[0073] 611、第一移动板件;
[0074] 612、第二移动板件;
[0075] 613、第三移动板件;62、移动导轨;
[0076] 63、移动驱动单元;7、负压机构;
[0077] 71、抽负压风机;
[0078] 72、负压腔体;
[0079] 8、锁止移动机构;
[0080] 81、锁止连接板;
[0081] 82、锁止固定件;
[0082] 83、锁止导轨;
[0083] 84、锁止驱动单元;9、辊轴移动机构;
[0084] 91、辊轴移动导轨;92、辊轴驱动单元;93、辊轴固定座;
[0085] 94、辊轴固定
[0086] 95、辊轴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
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
围。
[0088]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
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
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
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8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
限制本申请。
[009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
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0091]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
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0092]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
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
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0093]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94]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
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95]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
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
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
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96]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湿帘自动成型机100,包括:机架1、定型工位2以及定型机构3,机架1包括定型工位2,定型工位2上设置有定型机构3。定型机构3包括定
型机架31、压辊装置32、辊轴装置35以及置模平台33,定型机架31以及置模平台33设置在机
架1上,置模平台33上设置有下模模具34,下模模具34用于放置待定型的基材。定型机架31
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辊轴装置35,辊轴装置35包括辊轴356,辊轴356设置在下模模具34上方
并与下模模具34平行。定型机架31上方还设置有压辊装置32,压辊装置32设置在辊轴356的
上方,压辊装置32用于将辊轴356压向下模模具34,以使待定型的基材压定型。
[0097] 机架1为框架结构,为了方便机架1移动可在机架1下端设置多个脚轮。当机架1需要固定在某个位置时,可以在脚轮上设置脚轮锁止机构进行固定,也可以在机架1下方设置
多个支撑柱将脚轮抬高的同时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0098] 机架1包括不同工位,其中一个工位为定型工位2,定型工位2主要是对待定型的基材进行定型处理的位置。
[0099] 置模平台33为一般的放置模具的平台,可以是网格或者实心结构。在置模平台33上方放有下模模具34,为了方便后续定型,设置下模模具34倾斜置模平台33设置。优选地,
下模模具34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为45°。下模模具34上放置有待定型的基材,现有的待定
型的基材为将酚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与间苯二酚醛类树脂、水混合,得到
树脂水溶液;间苯二酚醛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800;间苯二酚醛类树脂的固含量为
45%~55%;将纸张浸渍树脂水溶液后经压制瓦楞后的材料,即各种原材料混合并经压制
瓦楞后的材料。在经过定型工艺后的基材为波纹纸,因此,下模模具34的截面为波浪形,如
此定型后的基材才为波纹纸。
[0100] 定型机架31设置在机架1上且高于机架1,定型机架31设置在定型工位2处。定型机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辊轴装置35。辊轴装置35的辊轴356为了将待定型的基材按照模具
形状定型,设置辊轴356平行下模模具34,因此,当下模模具34倾斜设置时,辊轴356也跟着
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也与下模模具34一致。可选地,辊轴356的数量跟下模模具34上波浪形
的凹槽数量一样。辊轴356的上方设置有压辊装置32,压辊装置32设置在定型机架31,压辊
装置32用于将辊轴356压向下模模具34,使得待定型的基材按照下模模具34的形状定型。操
作方便,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0101]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机架1还包括上模工位4以及下模工位5,下模工位5用于将下模模具34放置在置模平台33上,上模工位4用于将上模模具
放置在定型后的基材上。
[0102] 在定型机构3将待定型的基材定型前需要将下模模具34放置在置模平台33上,因此,在机架1上设置有下模工位5,可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下模模具34放置在置模平台33上。
同理,在待定型的基材定型后需要在定型后的基材上放置上模模具,加固定型。因此,在机
架1上还设置有上模工位4,也可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上模模具放置在定型后的基材上。因
此,定型工位2设置在上模工位4以及下模工位5之间,上模工位4跟下模工位5的位置可对
调。
[010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湿帘自动成型机100还包括移动机构6,移动机构6包括移动平台61、移动导轨62以及移动驱动单元63。移动导轨62设置
在机架1上,移动平台61设置在移动导轨62上,移动平台61上设置有置模平台33,移动驱动
单元63与移动平台61连接,移动驱动单元63用于驱动移动平台61在移动导轨62上移动,以
在上模工位4、定型工位2以及下模工位5间移动。
[0104] 为了方便置模平台33在上模工位4、定型工位2以及下模工位5之间移动设置有移动机构6。移动机构6包括移动平台61、移动导轨62以及移动驱动单元63,移动导轨62设置有
两条且间隔设置在机架1上,移动导轨62贯穿上模工位4、定型工位2以及下模工位5。移动平
台61通过滑块设置在移动导轨62上,移动平台61上放有置模平台33。可选地,移动驱动单元
63固定在移动平台61的下方,移动驱动单元63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设置有齿轮并与之
连接,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与齿轮啮合齿条,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
之啮合的齿条转动,最后带动移动平台61在上模工位4、定型工位2以及下模工位5间移动。
优选地,移动平台61包括第一移动板件611、第二移动板件612及第三移动板件613,三者可
拆分固定。当压辊装置32将待定型的基材压定型后,定型后的基材成波浪形会缩小大小,最
终的宽度为第二移动板件612的宽度。通过第二移动板件612的宽度能更好地知道定型后的
基材的尺寸,方便后续工序。
[0105]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4所示,湿帘自动成型机100还包括负压机构7,负压机构7设置在置模平台33下方。负压机构7包括抽负压风机71以及负压腔体72,负
压腔体72与置模平台33连通,负压腔体72与抽负压风机71通过管道连通,抽负压风机71用
于对置模平台33抽真空,以使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贴合在下模模具34上。
[0106] 在定型机构3对待定型的基材定型前或者移动机构6在上模工位4、定型工位2以及下模工位5间移动时,为了防止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被外吹走,设置有负压机
构7。负压机构7设置在置模平台33下方,在设置有移动平台61后则设置在移动平台61下方。
负压机构7包括抽负压风机71以及负压腔体72,负压腔体72设置有多个,负压腔体72与置模
平台33连通。负压腔体72包括抽吸口,抽吸口通过管道与抽负压风机71连通,启动抽负压风
机71对置模平台33抽真空,以使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贴合在下模模具34上。可
选地,为了将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贴合在下模模具34上,在置模平台33包括置
模部和延伸部331,置模部用于放置下模模具34,延伸部331设置在置模部的两端,延伸端一
方面可以用于放置待定型的基材,另一方面可将待定型的基材或者定型后的基材更好地贴
合在下模模具34上。
[0107]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3、如图6及图7所示,压辊装置32包括压辊组件以及压辊驱动单元。压辊驱动单元设置在定型机架31上,压辊驱动单元与压辊组件连
接,压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压辊组件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
[0108] 压辊驱动单元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压辊组件上,伺服电机的活动端设置在定型机架31的顶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压辊组件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可选地,
为了方便压辊组件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设置有压辊导轨。压辊导轨设置在定型机架31的
顶端,压辊组件设置在压辊导轨上,压辊驱动单元与压辊组件连接,压辊驱动单元驱动压辊
组件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
[0109]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3及图6所示,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组件321以及第二压辊组件322,压辊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压辊驱动单元323以及第二压辊驱动单
元324。第一压辊驱动单元323与第一压辊组件321连接,第二压辊驱动单元324与第二压辊
组件322连接,第一压辊驱动单元323用于驱动第一压辊组件321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第二
压辊驱动单元324用于驱动第二压辊组件322在定型机架31上移动,第一压辊组件321以及
第二压辊组件322的移动方向相反。
[0110] 为了提高压辊的效率,设置有两个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组件321以及第二压辊组件322。第一压辊组件321以及第二压辊组件322的结构一致。只是设置方向不同,二者相
对设置。同理,第一压辊驱动单元323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压辊组件321上,第一压辊驱动单
元323的活动端设置在定型机架31的顶端的一侧。第二压辊驱动单元324的固定端设置在第
二压辊组件322上,第二压辊驱动单元324的活动端设置在定型机架31的顶端的另一侧。第
一压辊驱动单元323用于驱动第一压辊组件321向定型机架31的一侧移动,第二压辊驱动单
元324用于驱动第二压辊组件322向定型机架31的另一侧移动,二者移动方向相反。通过两
个压辊组件同时开工,沿着各自方向压向辊轴356,提高作业效率。
[0111]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7所示,压辊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压辊件3271以及压辊件驱动单元,两个以上的压辊件3271在竖直方向上按不同高度梯形排列。压
辊件驱动单元与两个以上的压辊件3271连接,压辊件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以上的压辊件
3271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以使两个以上压辊件3271依次压向辊轴356。
[0112] 压辊件3271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压辊件3271对应一个辊轴356。压辊件3271可为板件。可选地,压辊件3271设置有7个。为了避免7压辊件3271一起压向辊轴356时,待定型的
基材由于强度不够同时受压容易压坏,因此,设置7个压辊件3271在竖直方向上按照不同的
高度呈梯形排列且平行设置。具体地,各个压辊件3271的形状和结构一致,只是设置高度不
同。各个压辊件3271在竖直方向上错落,即第一个压辊件3271会离下模模具34最近,第七个
压辊件3271会离下模模具34最远。或者第一个压辊件3271会离下模模具34嘴远,第七个压
辊件3271会离下模模具34最近。以第一个压辊件3271会离下模模具34最近,第七个压辊件
3271会离下模模具34最远为例,当第一个压辊件3271下压辊轴356后,第二个压辊件3271才
会下压辊轴356,由此,当第六个压辊件3271下压辊轴356后,第七个压辊件3271才会下压辊
轴356。如此,七个压辊件3271会依次压向辊轴356,辊轴356再依次将待定型的基材压至下
模模具34上,从而避免待定型的基材一起受力被压坏。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压向辊轴356,在
压辊件3271的下端设置压辊件凹槽3273,由于辊轴356为圆柱形,因此,压辊件凹槽3273为
圆弧形。由此,压辊件3271压向辊轴356时,压辊件3271的下端贴合辊轴356,方便将辊轴356
固定。作为一优选实施例,为了使压辊件3271方便替换,设置压辊件3271间可拆卸连接。如
螺栓连接。可选地,在每个压辊件3271的背后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卡槽并在前面设置有与卡
槽卡合的卡块。由此,一方面将压辊件3271连接在一起,另一方保持压辊件3271间相互平
行。
[0113]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压辊组件还包括压辊座326、压辊固定件325、压辊移动件327以及压辊件导轨328。压辊固定件325的一端固定在压辊座326上,压辊固定件325上
设置有压辊件导轨328,压辊件导轨328上设置有压辊移动件327,压辊移动件327上设置有
两个以上的压辊件3271。压辊移动件327与压辊件驱动单元连接,压辊件驱动单元用于驱动
压辊移动件327在压辊件导轨328上移动,以使两个以上压辊件3271依次压向辊轴356。其
中,压辊驱动单元的固定端设置在压辊座326上。压辊固定件325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向
下延伸。在压辊固定件325上设置有压辊件导轨328,压辊移动件327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压
辊件导轨328上。压辊件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压辊移动件327在压辊件导轨328上移动,以使两
个以上压辊件3271依次压向辊轴356。可选地,压辊组件还包括压辊连接件3272,压辊件
3271通过压辊连接件3272固定在压辊移动件327上。
[0114]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辊轴装置35还包括连接轴351以及锁止机构,连接轴351与辊轴356连接,连接轴351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供锁
止机构卡入,以固定辊轴356贴合待定型的基材。
[0115] 为了使压辊件3271压向辊轴356时能将待定型的基材压紧在下模模具34上,设置有锁止机构。连接轴351的下端连接辊轴356,辊轴356设置在机架1两侧的连接轴351之间。
连接轴351上还设置有卡合部,用于将锁止机构卡入。可选地,锁止机构为插销353,插销353
的数量与辊轴356的数量一致。插销353与连接轴351抵接(即插销353的一端与连接轴351接
触),连接轴351上开设有连接轴凹槽3511,连接轴凹槽3511用于供所述插销353插入,将所
述辊轴356贴合所述待定型的基材,以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定型。如图10所示,在插销353未
插入时,插销353抵接在连接轴凹槽3511的下端的连接轴351上。如图12所示,在压辊装置32
的压辊件3271将辊轴356向下压时,与辊轴356连接的连接轴351受力跟着向下移动,使得抵
接在连接轴351下端的插销353相对向下移动至连接轴凹槽3511,插销353插入连接轴凹槽
3511。此时,固定辊轴356的位置,即固定辊轴356贴合待定型的基材,使所述待定型的基材
定型。可选地,为了使插销353更好地插入连接轴凹槽3511,在插销353上套设有插销缓冲件
355,插销缓冲件355具有弹性,在受到压力时可弹性收缩,以及在压力消失时可恢复初始形
状,插销缓冲件355可以由金属弹簧等金属弹性材料制成,也可是由橡胶胶等非金属弹
性材料制成。当插销353插入连接轴凹槽3511时,插销缓冲件355压缩,起到缓冲作用。
[0116]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湿帘自动成型机100还包括锁止移动机构8,定型机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锁止移动机构8。锁止移动机构8包括锁止连
接板81以及锁止移动组件,锁止连接板81用于连接锁止机构,锁止移动组件与锁止连接板
81连接,锁止移动组件用于带动锁止连接板81向远离连接轴351方向移动,以使锁止机构从
卡合部移出。
[0117] 为了让锁止机构恢复原位,取消对辊轴356的固定,设置有锁止移动机构8。其中,锁止连接板81用于将所有的锁止机构连接。可选地,当锁止机构为插销353时,插销353的一
端抵接在连接轴351上,插销353的另一端穿过锁止连接板81并通过螺母固定住。当插销353
有两个以上时,插销353连接板将所有插销353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锁止移动组件设置
在锁止连接板81上,锁止移动组件带动锁止连接板81向远离连接轴351的方向移动(即向定
型机架31的外部或者向定型机架31的两侧方向移动),将插销353从连接轴凹槽3511中移
出,取消对辊轴356的固定。可选地,为了让插销353从连接轴凹槽3511中移出后,连接轴351
能恢复原位,在连接轴351上套设有连接轴缓冲件352。连接轴缓冲件352具有弹性,在受到
压力时可弹性收缩,以及在压力消失时可恢复初始形状,连接轴缓冲件352可以由金属弹簧
等金属弹性材料制成,也可是由橡胶、硅胶等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当辊轴356受到压辊件
3271向下压后,连接轴351跟着向下移动,连接轴缓冲件352压缩,此时,锁止机构卡入卡合
部。当锁止移动机构8将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后,连接轴351受连接轴缓冲件352能自动恢
复原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辊轴装置35还包括插销连接座354,插销353以及连接
轴351的一部分设置在插销连接座354内。插销缓冲件355的一端固定在插销353上,插销缓
冲件355的另一端固定在插销连接座354上。同理,连接轴缓冲件35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
351并可通过螺母固定上,连接轴缓冲件352的另一端固定在插销连接座354上。
[0118] 其中,锁止移动组件包括锁止固定件82、锁止导轨83以及锁止驱动单元84,锁止导轨83设置在定型机架31上,锁止固定件82设置在锁止导轨83上,锁止连接板81固定在锁止
驱动单元84或者锁止固定件82上,锁止固定件82与锁止驱动单元84连接,锁止驱动单元84
用于驱动锁止固定件82相对锁止导轨83移动,以使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锁止导轨83的
一端可设置在定型机架31上,锁止导轨83的另一端向远离定型机架31延伸。锁止驱动单元
84可以是气缸或者油缸或者电机等等。锁止导轨83上设置有锁止固定件82,锁止连接板81
可固定在锁止驱动单元84或者锁止固定件82上,通过锁止驱动单元84驱动锁止固定件82相
对锁止导轨83移动,从而使锁止连接板81的也跟着相对移动,使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在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有锁止驱动单元84,通过锁止驱动单元84与锁止连接板81连接,
驱动锁止连接板81向远离连接轴351的方向移动,以使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
[0119]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9所示,湿帘自动成型机100还包括辊轴移动机构9,定型机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辊轴移动机构9。辊轴移动机构9与辊轴装置35连
接,辊轴移动机构9用于带动辊轴装置3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辊轴356在竖直方向上移
动。
[0120] 为了方便辊轴356移动从而调整辊轴356相对下模模具34的位置,还设置有辊轴移动机构9。辊轴移动机构9可以是现有的在竖直方向移动的机构。可选地,辊轴移动机构9包
括辊轴驱动单元92,辊轴驱动单元92可以是气缸或者油缸或者电机等等。通过辊轴驱动单
元92直接与辊轴装置35连接,带动辊轴装置3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辊轴356也在竖直
方向上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辊轴移动机构9还包括辊轴移动导轨91以及辊轴移动件95,
辊轴移动导轨91设置在定型机架31上,辊轴移动件95设置在移动导轨上,辊轴装置35设置
辊轴驱动单元92或者辊轴移动件95上,辊轴驱动单元92与辊轴移动件95连接,辊轴驱动单
元92用于驱动辊轴移动件95相对辊轴移动导轨91移动,以使辊轴装置35在竖直方向上移
动。
[01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将辊轴移动机构9以及锁止移动机构8设置在一起。其中,辊轴移动机构9还包括辊轴固定座93以及辊轴固定块94。辊轴固定块94固定在定型的机
架1的侧面上,辊轴固定座93的下方固定在辊轴装置35的插销连接座354上,即固定在辊轴
装置35上。辊轴固定座93上设置有辊轴移动导轨91,辊轴移动导轨91沿竖直方向设置,辊轴
固定块94通过辊轴移动件95设置在辊轴移动导轨91上。此外,辊轴驱动单元92设置在辊轴
固定块94与辊轴固定座93之间。辊轴驱动单元92的固定端设置在辊轴固定块94上,辊轴驱
动单元92的活动端设置在辊轴固定座93上。辊轴驱动单元92用于驱动辊轴移动导轨91相对
辊轴移动件95移动,带动辊轴固定座93相对辊轴固定块94移动,从而带动辊轴装置35在竖
直方向上移动。其中,锁止移动机构8在辊轴移动机构9的基础上设置,锁止驱动单元84固定
在锁止连接板81上,锁止驱动单元84上方设置有锁止导轨83以及设置在锁止滑轨上的锁止
固定件82。具体地,锁止驱动单元84的固定端与锁止连接板81连接,锁止驱动单元84的活动
端设置在辊轴固定座93上。锁止导轨83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辊轴移动导轨91垂直。锁止固
定件82固定在辊轴固定座93上。当锁止驱动单元84运作时,锁止导轨83相对锁止固定件82
移动,使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可选地,在定型机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辊轴移动机
构9以及锁止移动机构8,提高作业效率。
[0122] 如图1及图2工作原理如下:
[0123] S101:通过移动机构6将置模平台33移动至下模工位5,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下模模具34以及下模模具34上放的待定型的基材放置在置模平台33上,再通过移动机构6将置
模平台33移动至定型工位2。
[0124] S102:在移动到定型工位2后,控制辊轴移动机构9将辊轴356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离待定型的基材一定位置(如3mm‑5mm)。
[0125] S103:压辊装置32带动压辊件3271压下辊轴356,此时,压辊件3271会按照设置顺序依次将辊轴356压向待定型的基材以及下模模具34。
[0126] S104:在第一个压辊件3271将辊轴356压着贴合待定型的基材时,锁止机构会卡入连接轴351的卡合部,固定此位置。
[0127] S105:当所有的辊轴356都被压至贴合待定型的基材时,即所有的锁止机构都进行锁止后,控制锁止移动机构8将锁止机构从卡合部移出,取消固定。此时,待定型的基材以按
照下模模具34的形状定型成功。
[0128] S106:控制压辊装置32恢复原位。
[0129] S107:控制辊轴移动机构9将辊轴356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恢复原位。
[0130] S108:通过移动机构6将定型后的基材移动至上模工位4,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上模模具放在定型后的基材上。
[0131]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在机架1上设置有定型工位2,在定型工位2上设置有定型机构3,在置模平台33上设置有下模模具34并在上面放置有待定型的基材,在
定型的基材上设置有辊轴356,通过压辊装置32将辊轴356压向待定型的基材,使得待定型
的基材按照下模模具34的形状定型。操作方便,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013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
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
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
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