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310008121.X 申请日 2023-01-04
公开(公告)号 CN116005471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申请人 天龙数码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吴军伟; 宋建刚; 胡晓良; 第一发明人 吴军伟
权利人 天龙数码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天龙数码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绍兴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工业区北九路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2000
主IPC国际分类 D06P1/673 所有IPC国际分类 D06P1/673D06P1/651D06P1/653D06P1/50D06P1/62D06P1/613D06P1/642D06P1/667D06M13/432D06M13/165D06M13/224D06M15/643D06M10/02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8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绍兴越牛专利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贺士友;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纺织物 染色 工艺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布料前处理,将待染色布料放入到 超 声波 清洗机器中,并加入处理液进行超声清洗;S2:染料配制,将 云 母粉、甲基 丙烯酸 丁酯、丙 酮 、甲基丙烯酸丁酯、 硬脂酸 锌、二 甲酸 二丁酯、甲基 纤维 素和分散剂进行混合制成染料;S3:布料染色,将布料放入浸染槽进浸染,之后冷藏静置;S4:布料后处理,对染色后的布料放入 超声波 清洗机,并加入 温度 为45‑55℃的清 水 进行超声波清洗,在前处理和后处理中均采用超声波进行前处理,相较于常规的前处理,处理温度低,时间短,更环保,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该工艺布料染色过程中省用汽蒸和升温浴染设备,从而节约 能源 。
权利要求

1.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布料前处理,将待染色布料放入到声波清洗机器中,并加入处理液进行超声清洗;
S2:染料配制,将母粉、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酸锌、二甲酸二丁酯、甲基纤维素和分散剂进行混合制成染料;
S3:布料染色,将布料放入浸染槽进浸染,之后冷藏静置;
S4:布料后处理,对染色后的布料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并加入温度为45‑55℃的清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时间为15‑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布料前处理中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混合20‑30份;
缓释稳定剂10‑20份;
消泡剂10‑30份;
水100‑1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化钠30‑60%;
十二烷基硫酸钠20‑40%;
a‑烯磺酸钠10‑3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30‑50%;.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20‑30%;
脂肪醇磷酸酯盐10‑20%;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布料前处理中,首先将超声波清洗机内设置为50‑60℃,然后对布料进行清洗,时间为20‑25mim,然后升温至80‑90℃,清洗时间为10‑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布料染色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前处理完的布料折叠成堆,在室温下放入浸染槽中,利用轧辊挤压使布料充分吸附染液;
S32:将步骤S31中得到的布料打卷,放入冷藏室在0‑2℃下堆置3‑5天,完成吸附、扩散和固着;
S33:将步骤S32得到的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最后水洗清除浮色,放入冷藏室在0‑
2℃下堆置3‑5天;
S34:将步骤S33得到的布料烘干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布料前处理包括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和缝头,检查坯布质量
烧毛,将面料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将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快速升温,并发生燃烧,在未升到着火点时,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烧去绒毛,又不损坏面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布料后处理可进行进行抗菌整理,具体步骤包括:将布料放到抗菌整理液中按浴比1:40进行两浸两轧工作,控制温度为60‑70℃,pH为4‑5,预烘温度设定为80℃,设定焙烘时间为2分钟,然后在
150℃下焙烘4分钟,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布料;
其中抗菌整理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抗菌整理剂10‑16份、助溶剂3‑4份、乳化剂4‑5份、水100‑120份,所述助溶剂由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组成,且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的质量比为1:1,抗菌整理液中还添加重量份数为8‑10的十二醇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整理剂制备步骤如下:
a,将N‑β‑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烷和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加热并进行反应,得到水解产物;
b,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热,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中加入水解产物,升温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和六甲基硅氧烷,获得产物一,在步骤b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控制为4h,氢氧化钾的添加量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水解产物的1/1000;
c,将产物一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氯化苄进行搅拌,产物一和氯化苄按质量比为
1:5,加温恒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获得抗菌整理剂。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物染色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布料染色工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行业,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染色行业在质量、品种、效益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布料染色前处理在染色过程中属于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布料前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除坯布上面的杂质,譬如纺纱过程中的浆料、化纤油剂等杂质,这些杂质若是不去除,对于后续的染色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现有的布料染色工艺多数为逐步高温浴染,不能兼顾生产方便和节能减排,同时获得的染色布料手感及颜色鲜艳度均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 S1:布料前处理,将待染色布料放入到声波清洗机器中,并加入处理液进行超声清洗;
[0006] S2:染料配制,将母粉、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酸锌、二甲酸二丁酯、甲基纤维素和分散剂进行混合制成染料;
[0007] S3:布料染色,将布料放入浸染槽进浸染,之后冷藏静置;
[0008] S4:布料后处理,对染色后的布料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并加入温度为45‑55℃的清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时间为15‑20min。
[0009] 优选的,所述S1布料前处理中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0] 混合20‑30份;
[0011] 缓释稳定剂10‑20份;
[0012] 消泡剂10‑30份;
[0013] 水100‑160份。
[0014] 优选的,所述混合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0015] 氢化钠30‑60%;
[0016] 十二烷基硫酸钠20‑40%;
[0017] a‑烯磺酸钠10‑30%;
[0018]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30‑50%;.
[0019]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20‑30%;
[0020] 脂肪醇磷酸酯盐10‑20%;
[0021]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0‑20%。
[0022] 优选的,所述S1布料前处理中,首先将超声波清洗机内设置为50‑60℃,然后对布料进行清洗,时间为20‑25mim,然后升温至80‑90℃,清洗时间为10‑15min。
[0023] 优选的,所述S3布料染色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31:将前处理完的布料折叠成堆,在室温下放入浸染槽中,利用轧辊挤压使布料充分吸附染;
[0025] S32:将步骤S31中得到的布料打卷,放入冷藏室在0‑2℃下堆置3‑5天,完成吸附、扩散和固着;
[0026] S33:将步骤S32得到的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最后水洗清除浮色,放入冷藏室在0‑2℃下堆置3‑5天;
[0027] S34:将步骤S33得到的布料烘干成型。
[0028] 优选的,所述S1布料前处理包括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和缝头,检查坯布质量;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等,还有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0029] 烧毛,面料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损坏面料的目的;
[0030] 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0031] 优选的,所述S4布料后处理可进行进行抗菌整理,具体步骤包括:将布料放到抗菌整理液中按浴比1:40进行两浸两轧工作,控制温度为60‑70℃,pH为4‑5,预烘温度设定为80℃,设定焙烘时间为2分钟,然后在150℃下焙烘4分钟,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布料;
[0032] 其中抗菌整理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抗菌整理剂10‑16份、助溶剂3‑4份、乳化剂4‑5份、水100‑120份,所述助溶剂由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组成,且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的质量比为1:1,抗菌整理液中还添加重量份数为8‑10的十二醇酯。
[0033] 优选的,所述抗菌整理剂制备步骤如下:
[0034] a,将N‑β‑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烷和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加热并进行反应,得到水解产物;
[0035] b,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热,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中加入水解产物,升温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和六甲基硅氧烷,获得产物一,在步骤b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控制为4h,氢氧化钾的添加量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水解产物的1/1000;
[0036] c,将产物一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氯化苄进行搅拌,产物一和氯化苄按质量比为1:5,加温恒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获得抗菌整理剂。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8] 1、该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在前处理和后处理中均采用超声波进行前处理,相较于常规的前处理,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同时杂质去除率高,白度提高,对环境的污染小,更环保,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该工艺布料染色过程中省用汽蒸和升温浴染设备,从而节约能源;具有浴比小、上色率高达90%以上,水解染料少,因此可以节约染料约10%‑20%,缓解了污水脱色压力;且电解质用量少,染料利用率高,清洗容易,具有排污量小,环境污染少的效果。
[0039] 2、该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通过布料后处理后进行抗菌整理,当抗菌整理剂与织物相遇时,甲氧基水解形成硅醇基,分子正电中心被带负电荷的纤维表面吸引,通过静电结合,同时进行分子间脱水缩合,在布料纤维表面形成覆盖膜。在120℃条件下,水解产生的醇基与纤维表面上的—OH结合,同时进行分子间脱水缩合,使分子通过共价键牢固结合在纤维表面上。从而使得抗菌整理剂同时以共价键和静电吸附两种结合方式形成耐久性优良的抗生物表面膜,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从而提高布料织物的杀菌抑菌性能。
[0040] 3、该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采用复配得到的处理液,由于处理液中采用了混合的碱液,获得了更好的除油去杂质的效果;且采用缓释稳定剂和消泡剂,由于缓释稳定剂和消泡剂的对前处理液的稳定和消泡作用,获得了提高染色过程中的染色均匀性效果。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发明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请参阅图1,一种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4] S1:布料前处理,将待染色布料放入到超声波清洗机器中,并加入处理液进行超声清洗;
[0045] S2:染料配制,将云母粉、甲基丙烯酸丁酯、丙酮、甲基丙烯酸丁酯、硬脂酸锌、二甲酸二丁酯、甲基纤维素和分散剂进行混合制成染料;
[0046] S3:布料染色,将布料放入浸染槽进浸染,之后冷藏静置;
[0047] S4:布料后处理,对染色后的布料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并加入温度为45‑55℃的清水进行超声波清洗,清洗时间为15‑20min。
[0048] 该布料染色节能减排工艺在前处理和后处理中均采用超声波进行前处理,相较于常规的前处理,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同时杂质去除率高,白度提高,对环境的污染小,更环保,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该工艺布料染色过程中省用汽蒸和升温浴染设备,从而节约能源;具有浴比小、上色率高达90%以上,水解染料少,因此可以节约染料约10%‑20%,缓解了污水脱色压力;且电解质用量少,染料利用率高,清洗容易,具有排污量小,环境污染少的效果。
[0049] S1布料前处理中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50] 混合碱20‑30份;
[0051] 缓释稳定剂10‑20份;
[0052] 消泡剂10‑30份;
[0053] 水100‑160份。
[0054] 混合碱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使得前处理液的酸碱度呈碱性,而在碱性条件下,坯布上的油剂、浆料等杂质更易发生分解,从而加速得到去除。混合碱中还含有大量的复配的表面活性剂成分,表面活性剂可以对布料上的油剂、浆料等杂质成分起到乳化分散的作用,使得这些杂质在表面活性剂与碱性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更快速地得到去除。前处理液中还加入了缓释稳定剂成分,缓释稳定剂主要起到稳定处理液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复配稳定性,混合碱中的表面活性剂成具有一定的起泡作用,会使得处理液产生一定量的气泡。气泡的产生以及残留会使得前处理液在对布料的处理产生一定的不均匀性影响,尤其是渗入布料内的成分会使得布料在没有经过彻底的清洗处理而进行染色时,会使得染色的色差较为明显。缓释稳定剂中的成分可以起到减小前处理液中的气泡产生,从而减弱气泡对布料的影响。同时加入消泡剂成分,使得前处理液在处理的过程中即便产生了泡沫,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将泡沫除去,从而使得布料的前处理过程对布料染色的影响减到最小。
[0055] 混合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0056] 氢氧化钠30‑60%;
[0057] 十二烷基硫酸钠20‑40%;
[0058] a‑烯烃磺酸钠10‑30%;
[0059]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30‑50%;.
[0060]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20‑30%;
[0061] 脂肪醇磷酸酯盐10‑20%;
[0062]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0‑20%。
[0063] 混合碱采用氢氧化钠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使得氢氧化钠的用量减少,避免碱性过强而使布料纤维中的酯键断裂而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和α‑烯烃磺酸钠两种混合的表面活性剂对布料纤维上的杂质油剂等物质进行乳化分散,加速杂质与布料的分离,从而使得复合碱剂对于布料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氢氧化钠的效果相差不大,均能起到较好的前处理去除杂质的效果。泡沫虽然对布料上染的均匀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气泡在产生上浮的过程中,可以对前处理液中的各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有效成分起到搅拌分散的作用,可以快速地使得前处理液达到均匀的程度,从而使得前处理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于布料各处的助剂处理浓度更加均匀,可以提高布料的处理均匀程度,从而提高布料的染色均匀程度。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α‑烯烃磺酸钠中的阴离子磺酸基与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中季铵基团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减少了分子极性头之间静电斥力,降低临界胶束浓度,复配效果明显,产生的泡沫性能比单独使用的性能得到提升。
[0064] S1布料前处理中,首先将超声波清洗机内设置为50‑60℃,然后对布料进行清洗,时间为20‑25mim,然后升温至80‑90℃,清洗时间为10‑15min。
[0065] S3布料染色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66] S31:将前处理完的布料折叠成堆,在室温下放入浸染槽中,利用轧辊挤压使布料充分吸附染液;
[0067] S32:将步骤S31中得到的布料打卷,放入冷藏室在0‑2℃下堆置3‑5天,完成吸附、扩散和固着;
[0068] S33:将步骤S32得到的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最后水洗清除浮色,放入冷藏室在0‑2℃下堆置3‑5天;
[0069] S34:将步骤S33得到的布料烘干成型。
[0070] S1布料前处理包括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和缝头,检查坯布质量;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还有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
[0071] 烧毛:面料烧毛是将面料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损坏面料的目的。
[0072] 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0073] S4布料后处理可进行进行抗菌整理,具体步骤包括:将布料放到抗菌整理液中按浴比1:40进行两浸两轧工作,控制温度为60‑70℃,pH为4‑5,预烘温度设定为80℃,设定焙烘时间为2分钟,然后在150℃下焙烘4分钟,冷却至室温,获得抗菌布料;
[0074] 其中抗菌整理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抗菌整理剂10‑16份、助溶剂3‑4份、乳化剂4‑5份、水100‑120份,助溶剂由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组成,且尿素和乙二醇丁醚的质量比为1:1,抗菌整理液中还添加重量份数为8‑10的十二碳醇酯;
[0075] 抗菌整理剂制备步骤如下:
[0076] a,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加热并进行反应,得到水解产物;
[0077] b,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热,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中加入水解产物,升温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钾和六甲基硅氧烷,获得产物一,在步骤b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控制为4h,氢氧化钾的添加量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水解产物的1/1000;
[0078] c,将产物一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氯化苄进行搅拌,产物一和氯化苄按质量比为1:5,加温恒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获得抗菌整理剂。
[0079] 当抗菌整理剂与织物相遇时,甲氧基水解形成硅醇基,分子正电中心被带负电荷的纤维表面吸引,通过静电结合,同时进行分子间脱水缩合,在布料纤维表面形成覆盖膜。在120℃条件下,水解产生的醇基与纤维表面上的—OH结合,同时进行分子间脱水缩合,使分子通过共价键牢固结合在纤维表面上。从而使得抗菌整理剂同时以共价键和静电吸附两种结合方式形成耐久性优良的抗微生物表面膜,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从而提高布料织物的杀菌抑菌性能。
[008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