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111611365.4 申请日 2021-12-27
公开(公告)号 CN114262991B 公开(公告)日 2023-10-17
申请人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阮波; 第一发明人 阮波
权利人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台州辉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台州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机场路50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8000
主IPC国际分类 D05B9/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D05B9/00D05B73/12D05B69/18
专利引用数量 4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8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易中元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张安心;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用于通过移动模板来进行缝纫作业;包括有: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和底线缝纫机构;介质输送装置,其中,介质输送装置至少具有:介质存储机构;以及介质过线机构;其中,面线缝纫机构至少具有:面线往复穿刺组件,其具有针杆和多口针夹头;针板,其具有针孔和介质穿孔。本发明的模板机按照设定路径缝纫的功能就可以实现立体缝纫,而不需要单独为某个图形单独设计模板。从而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用于通过移动模板来进行缝纫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配合形成式线迹并缝纫物料;以及
介质引出装置(4),其用于存储并引导立体介质与所述机头缝纫装置配合形成立体缝纫;
其中,介质引出装置(4)至少具有:
介质存储机构,其用于存储立体介质;以及
介质过线机构,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进入面线缝纫机构(2);
其中,面线缝纫机构(2)至少具有:
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其具有针杆(211)和多口针夹头(212);多口针夹头(212)与所述针杆(211)连接并同步移动,且多口针夹头(212)用于固定至少两根机针(213);
针板(22),其具有适应机针(213)穿刺的针孔(221)和适应立体介质伸出针板(22)的介质穿孔(222);
所述针板(22)的上端面还成型有导向槽(223),所述介质穿孔(222)和针孔(221)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223)的两端,使得立体介质从介质穿孔(222)伸出后经导向槽(223)可穿过所述针孔(221);
所述针板(22)的下端面还成型有引线槽(224),引线槽(224)一端与所述介质穿孔(222)相通,引线槽(224)另一端指向所述介质过线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22)还具有的上端面还成型有转向限位槽(225),转向限位槽(225)与所述导向槽(223)分别位于所述针孔(221)的两侧;
其中,所述转向限位槽(225)至少具有:
槽口(226),其至少部分破开所述针孔(221)端面;以及
两个限位边(227),限位边(227)位于所述转向限位槽(225)的两侧,且限位边(227)的头部延伸至所述入槽口(226);
所述转向限位槽(225)是扇形槽,两个所述限位边(227)呈扇形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至少还包括有换向装置(5),其用于使得机头缝纫装置运行时垂直于布料行进方向;
其中,所述换向装置(5)至少具有:
面线转向机构(51),其用于驱动面线缝纫机构(2)转动;以及
底线转向机构(52),其用于驱动底线缝纫机构(3)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缝纫机构(3)至少具有旋梭构件(31),其用于存储底线并与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配合勾住面线形成线迹;
所述多口针夹头(212)上的机针(213)排序方向与所述底线缝纫机构(3)的旋梭构件(31)的钩针的勾线方向一致,使得旋梭构件(31)的钩针能够一次性钩住至少两根面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引出装置(4)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52)固定连接并随底线转向机构(52)同步转动;
且,钩针的勾线方向还垂直于布料的行进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过线机构至少还具有:
夹线支架(41),其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52)连接;
过线架(42),其一端安装在夹线支架(41)上;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二过线环(421);
过线夹线器(43),其安装在所述夹线支架(41)上;以及
过线导向板(44);
其中,所述过线夹线器(43)至少具有:
两个夹片(431),所述立体介质从两个夹片(431)之间穿过;
导杆(432),其穿过两个所述夹片(431),且在其末端成型有外螺纹
弹簧(433),其一端抵靠在其中一个夹片(431)上;以及
调节件(434),所述弹簧(433)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件(434)上,且调节件(434)套设在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并与所述导杆(432)螺纹连接
其中,过线导向板(44)一端安装在所述针板(22)的下方,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一过线环(441),第一过线环(441)用于供立体介质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机构至少具有:
储线筒(45),其具有位于底部的监测口(451);
感应器(46),其通过所述监测口(451)用于检测立体介质在储线筒(45)内的余量;
其中,所述感应器(46)至少具有:
传感器支架(461),其与所述储线筒(45)同步转动;以及
传感器主体(462),其位于传感器支架(461)上,且传感器主体(462)朝向所述监测口(451)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纫的模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缝纫装置至少还具有:
机壳(23),用于安装所述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以及
筒线安装构件(6),用于安装筒线;
其中,筒线安装构件(6)至少具有:
线盘(61),其一端与所述机壳(23)连接;其另一端配置有线盘主体(611);以及线筒杆(62),其穿设在所述线盘主体(611)上,所述筒线套设在线筒杆(62)外。

说明书全文

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被子的被面产品中,会有需要想要形成一些更加立体的图案,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整个被面产品更加高级。但是现有的缝纫机往往只能缝纫普通的线迹,无法实现立体的缝纫效果。
[0003] 在实际使用中,也有人采用想过通过采用模板机来实现对应的技术,其改进的主要方向是通过设计制衣模板来实现的。具体如专利号为2018217622960,专利名称是:立体图案制衣模板。
[0004] 在该专利中通过沿着重合的第一镂空缝纫轨槽和第二镂空缝纫轨槽进行缝纫,从而形成一立体图案。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预先加工出对应形状的模板,然后再根据图案做出对应的形状。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加工出立体形状,但是需要针对图案做定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很久。而且一旦图案有更换,就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缝纫的模板机,用于通过移动模板来进行缝纫作业;包括有:
[0007] 模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模板运动;其至少具有机架和位于机架上侧并用于放置模板的台面
[0008] 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和底线缝纫机构,面线缝纫机构和底线缝纫机构配合形成式线迹并缝纫物料;
[0009] 介质引出装置,其用于存储并引导立体介质与所述机头缝纫装置配合形成立体缝纫;
[0010] 其中,介质引出装置至少具有:
[0011] 介质存储机构,其用于存储立体介质;以及
[0012] 介质过线机构,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进入面线缝纫机构;
[0013] 其中,面线缝纫机构至少具有:
[0014] 面线往复穿刺组件,其具有针杆和多口针夹头;多口针夹头与所述针杆连接并同步移动,且多口针夹头用于固定至少两根机针;
[0015] 针板,其具有适应机针穿刺的针孔和适应立体介质伸出针板的介质穿孔。
[0016] 优选地,所述针板的上端面还成型有导向槽,所述介质穿孔和针孔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端,使得立体介质从介质穿孔伸出后经导向槽可穿过所述针孔。
[0017] 优选地,所述针板的下端面还成型有引线槽,引线槽一端与所述介质穿孔相通,引线槽另一端指向所述介质过线机构。
[0018] 优选地,所述针板还具有的上端面还成型有转向限位槽,转向限位槽与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所述针孔的两侧;
[0019] 其中,所述转向限位槽至少具有:
[0020] 入槽口,其至少部分破开所述针孔端面;以及
[0021] 两个限位边,限位边位于所述转向限位槽的两侧,且限位边的头部延伸至所述入槽口;
[0022] 所述转向限位槽是扇形槽,两个所述限位边呈扇形展开。
[0023] 优选地,所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至少还包括有换向装置,其用于使得机头缝纫装置运行时垂直于布料行进方向;
[0024] 其中,所述换向装置至少具有:
[0025] 面线转向机构,其用于驱动面线缝纫机构转动;以及
[0026] 底线转向机构,其用于驱动底线缝纫机构转动。
[0027] 优选地,所述多口针夹头上的机针排序方向与所述底线缝纫机构的旋梭构件的钩针的勾线方向一致,使得旋梭构件的钩针能够一次性钩住至少两根面线;
[0028] 且,钩针的勾线方向还垂直于布料的行进方向。
[0029] 优选地,所述底线缝纫机构至少具有旋梭构件,其用于存储底线并与所述面线缝纫机构配合勾住面线形成线迹;
[0030] 其中,介质引出装置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并随底线转向机构同步转动[0031] 优选地,所述介质过线机构至少还具有:
[0032] 夹线支架,其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连接;
[0033] 过线架,其一端安装在夹线支架上;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二过线环;
[0034] 过线夹线器,其安装在所述夹线支架上;以及
[0035] 过线导向板;
[0036] 其中,所述过线夹线器至少具有:
[0037] 两个夹片,所述立体介质从两个夹片之间穿过;
[0038] 导杆,其穿过两个所述夹片,且在其末端成型有外螺纹
[0039] 弹簧,其一端抵靠在其中一个夹片上;以及
[0040] 调节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件上,且调节件套设在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并与所述导杆螺纹连接
[0041] 其中,过线导向板一端安装在所述针板的下方,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一过线环,第一过线环用于供立体介质穿过。
[0042] 优选地,所述介质存储机构至少具有:
[0043] 储线筒,其具有位于底部的监测口;
[0044] 感应器,其通过所述监测口用于检测立体介质在储线筒内的余量;
[0045] 其中,所述感应器至少具有:
[0046] 传感器支架,其与所述储线筒同步转动;以及
[0047] 传感器主体,其位于传感器支架上,且传感器主体朝向所述监测口配置。
[0048] 优选地,所述机头缝纫装置至少还具有:
[0049] 机壳,用于安装所述面线往复穿刺组件;以及
[0050] 筒线安装构件,用于安装筒线;
[0051] 其中,筒线安装构件至少具有:
[0052] 线盘,其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其另一端配置有线盘主体;以及
[0053] 线筒杆,其穿设在所述线盘主体上,所述筒线套设在线筒杆外。
[0054]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55] 本发明所述的模板机能够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每个图案单独制作模板,只要模板机已经具有的按照设定路径缝纫的功能就可以使用,而不需要单独为某个图形单独设计模板。从而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0056] 图1是实施例一模板机的立体图;
[0057]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58] 图3是图1隐藏模板驱动装置之后的立体图;
[0059] 图4是本实施例中介质引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60]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61] 图6是面线缝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7是针板的立体图;
[0063] 图8是布料与立体介质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
[0064] 图9是旋梭勾线方向与机针方向的示意图。
[0065] 图中:1‑模板驱动装置;2‑面线缝纫机构;3‑底线缝纫机构;4‑介质引出装置;5‑换向装置;6‑筒线安装构件;7‑布料;8‑立体介质;11‑机架;12‑台面;21‑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2‑针板;23‑机壳;24‑升降装置;25‑圆球形压脚;31‑旋梭构件;41‑夹线支架;42‑过线架;
43‑过线夹线器;44‑过线导向板;45‑储线筒;51‑面线转向机构;52‑底线转向机构;53‑换向电机;54‑换向同步带;55‑减速器;61‑线盘;62‑线筒杆;63‑线筒座;211‑针杆;212‑多口针夹头;213‑机针;221‑针孔;222‑介质穿孔;223‑导向槽;224‑引线槽;225‑转向限位槽;226‑入槽口;227‑限位边;311‑旋梭座;312‑容置腔;421‑第二过线环;431‑夹片;432‑导杆;433‑弹簧;434‑调节件;441‑第一过线环;451‑监测口;461‑传感器支架;462‑传感器主体;611‑线盘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67] 【实施例一】
[0068] 本实施例想要提供的是一种能够实现立体缝纫的模板机,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模板机不需要单独在制衣模板上预先雕刻好图形的形状就可以实现立体图案的缝纫,只需要预先设计好立体图案的平面走向就可以实现针对该图案形成立体缝纫。
[0069] 而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走向来进行常规缝纫是模板机的常见功能,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模板机其中一个效果在于能够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每个图案单独制作模板,只要模板机已经具有的按照设定路径缝纫的功能就可以使用,而不需要单独为某个图形单独设计模板,从而实现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和更高效的生产效率。
[0070]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立体缝纫是指,如图8所示,图8是布料7与立体介质8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从图8中可以看到,缝纫好之后的情况是布料7在上,立体介质8在下的配合状态。期间需要通过现有模板机上的底线和面线的配合来往复绕设在立体介质8和布料之间,从而实现固定立体介质8和布料之间的相对位置,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如图8所示,在布料的正面也叫上表面凸起的形状,从而形成立体的缝纫样式。
[0071] 接下来具体介绍实现的原理,如图1所示,图1是实施例一模板机的立体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所述的模板机在基础工作模式上是通过移动模板来进行缝纫作业;其基本的部件包括有:
[0072] 模板驱动装置1,用于驱动模板运动;其至少具有机架11、位于机架11上侧并用于放置模板的台面12和用于驱动模板运动的驱动机构;
[0073] 机头缝纫装置,其至少具有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配合形成锁式线迹并缝纫物料;
[0074]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模板机的运作模式是机头缝纫装置相对的静止,对应通过移动模板来改变面线缝纫机构2刺穿模板的位置。在本实例中所述的面线缝纫机构2是指在包括了机壳23,以及机壳23里的主轴、挑线杆、针杆211等一系列的用于引导面线与底线缝纫机构3连接的部件的组合。所述的底线缝纫机构3则主要包括有旋梭和牙架等部件。
[0075]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面线缝纫机构2和底线缝纫机构3的共同作用形成现有模板机形成线迹完成缝纫的基础功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图1中所示的台面12仅仅是实际台面12的一部分,在实际使用中,台面12尺寸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进行对应设计。
[0076] 另外再看图2,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同时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所述机头缝纫装置至少还具有机壳23,机壳23的一端配置有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的上端是能用于驱动面线缝纫机构2上下移动升降装置24和驱动面线缝纫机构2转动的换向装置5。换向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在于使得机头缝纫装置运行时垂直于布料行进方向。为了实现对应功能所述的换向装置5至少具有:
[0077] 面线转向机构51,其用于驱动面线缝纫机构2转动;以及底线转向机构52,其用于驱动底线缝纫机构3转动。
[0078] 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面线转向机构51是通过换向电机53、换向同步带54、减速器55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面线缝纫机构2的转向。
[0079] 另外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到,所述机壳23上还安装有面线缝纫机构2,其至少具有面线往复穿刺组件21,其具有针杆211和多口针夹头212;多口针夹头212与所述针杆211连接并同步移动,多口针夹头212是一个双口针夹头,双口针夹头内固定了两根机针213。
[0080]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随着模板移动方向的变化或者说随着线迹的走向变化,此时面线转向机构51也对应同步进行工作,工作的结果就是要让机头缝纫装置运行时垂直于布料行进方向。也就是说,在缝纫作业的进行过程中,两个机针213需要时刻面向布料行进的方向,或者说平行甚至说重合于布料行进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缝纫出来的线迹如果没有立体介质8的话,是一个由两条平行的轨迹线构成的图案。当需要立体缝纫的时候,再配置立体介质8,从而形成立体缝纫的技术效果。
[0081] 而对应此时旋梭的勾线必须是垂直于布料行进的方向,因此才能够时刻保证一个旋梭能够勾住两个面线的线环。为了进一步形象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如图9所示,图9是旋梭勾线方向与机针213方向的示意图;从图9中看到有从两根线段,分别是线段C1和线段C2,线段C1和线段C2上下两端分别配置有一个箭头。这个图案表示两根机针213带动面线上下穿刺面料的过程和穿刺的方向。另外还有虚线表示的圆圈D,圆圈D上也有一个箭头,其表示旋梭勾线的方向。在圆圈D的上侧还有一个打剖面线的部件,这个部件是立体介质8。打剖面线的含义是指其是垂直于纸面的延伸方向。因此也就是于机针的穿刺方向,以及与旋梭的勾线方向都是垂直的。
[0082] 因此从图9中可以看到,旋梭勾线的方向也就是圆圈D中箭头方向与立体介质8的方向必然也是要垂直的。因此在实际缝纫之后的线迹中,立体介质8是被面线和底线从径向方向左右往复缠绕,当面往复缠绕的同时,面线和底线也在上下往复穿刺面料,最终能够实现立体介质8与面料的紧密结合。
[0083] 另外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到,所述机壳23外安装有筒线安装构件6,用于安装筒线。从图2可以看到,所述筒线安装构件6至少具有线盘61和线筒杆62。
[0084] 所述的线盘61,其一端与所述机壳2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螺纹紧固连接;在线盘61的另一端配置有线盘主体611,线盘主体611是一个平板装的部位;以及线筒杆62是穿设在所述线盘主体611上,所述筒线在实际使用中是套设在线筒杆62外。
[0085] 而且如图2所示,线筒杆62外侧还有一个线筒座63,线筒杆62穿过了线筒座63,线筒座63下端是分叉开的,用于增加稳定性。因此线筒座63是具有让筒线更加稳定,甚至说是固定筒线,防止其晃动的功能。
[0086] 另外再看图3,图3是图1隐藏模板驱动装置1之后的立体图。从图3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所述的模板机还包括有底线缝纫机构3,其至少具有:
[0087] 旋梭构件31,其用于存储底线并与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配合勾住面线形成线迹;所述的旋梭构件31至少包括有旋梭座311,旋梭座311成型有容置腔312,容置腔312内配置有梭壳,梭壳内配置有梭芯。
[0088] 同时梭壳上会成型有钩针,钩针的旋转的方向要能够同时钩到两个机针213拉成的面线的线环。因此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梭壳或者说梭芯的旋转轴中心也是与布料行进的方向一致或者说平行的。
[0089]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梭构件31也是需要根据布料的进行方向或者说线迹的走向来调整度,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所述的底线缝纫机构3还包括有底线转向机构52,用于驱动旋梭构件31转动;底线转向机构52的转动原理与面线转向机构51原理类似,都是通过电机驱动同步带转动之后通过减速机降速同时增加扭之后在输出给旋梭座311,通过旋梭座311的转动来带动旋梭的转动。
[0090]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面线转向机构51和底线转向机构52之间的转动必须是同步的且符合一定的关系,因此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电控系统来做协调和参数控制,使之能够实现同步。
[0091] 另外再看图3,从图3中可以看到,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有介质引出装置4,其用于输送立体介质8并与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配合形成立体缝纫。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立体介质8是指除了面线和底线之外的一种缝纫线,在本实施例中是一根明显比常规的缝纫线要粗的线。在实际使用中,如图8所示,立体介质8是位于两个机针213的之间,而机针213刺穿布料的过程中又会下压布料,所以能够形成中间凸起两边相对下凹的情况。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立体缝纫也就是指能够借助上述有凹凸情况再搭配模板机自带的可自定义的缝纫路径导航功能,最终形成既有立体感又有美感的图案。特别适用于被子、窗帘和装饰面料等布料的缝纫。
[0092]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中介质引出装置4的装配示意图。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所示的模板机还具有介质引出装置4,他的作用是输送立体介质8并与所述面线缝纫机构2配合形成立体缝纫。而且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介质引出装置4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52固定连接并随底线转向机构52同步转动。从而不会发生底线转向机构52在驱动底线缝纫机构3转向的是,立体介质8会因为缠绕在底线缝纫机构3上,导致影响设备运行。
[0093] 从零部件的构成上,介质引出装置4至少具有:
[0094] 介质存储机构,其用于存储立体介质8;以及
[0095] 介质过线机构,其用于引导立体介质8进入面线缝纫机构2。
[0096]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介质过线机构至少还具有:
[0097] 夹线支架41,其与所述底线转向机构52连接,从而实现同步转动;
[0098] 过线架42,其一端安装在夹线支架41上;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二过线环421;以及[0099] 过线夹线器43,其安装在所述夹线支架41上。
[0100] 另外从图4中还可以看到,所述介质存储机构至少具有:
[0101] 储线筒45,其具有位于底部的监测口451;
[0102] 感应器46,其通过所述监测口451用于检测立体介质8在储线筒45内的余量。通过将感应器46对准储线筒45底部的监测口451从而能够更加直观的得到当前立体介质8的存储情况。另外如图4可知,所述的监测口451有两个,分别位于储线筒45筒底的底部和位于储线筒45侧边的底部。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组合能够让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而且感应器46会与电控系统有联动,一旦监测到立体介质8少于设定值会在显示屏上报缺,提醒工人增加立体介质8。
[0103]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感应器46至少具有:
[0104] 传感器支架461,其与所述储线筒45同步转动;以及
[0105] 传感器主体462,其位于传感器支架461上,且传感器主体462朝向所述监测口451配置。
[0106] 另外如图5所示,所述过线夹线器43至少具有:
[0107] 两个夹片431,所述立体介质8从两个夹片431之间穿过;
[0108] 导杆432,其穿过两个所述夹片431,且在其末端成型有外螺纹;弹簧433,其一端抵靠在其中一个夹片431上;以及
[0109] 调节件434,所述弹簧433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件434上,且调节件434套设在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并与所述导杆432螺纹连接。
[0110] 通过调节两个夹片431之间的夹紧力,从而调节立体介质8与面线和底线之间的配合松紧的程度,从而能够得到更加完美的线迹。
[0111] 另外再看图6,图6是面线缝纫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从图6可以看到,针杆211的下方套设有多口针夹头212,多口针夹头212固定连接有两根机针213。在机针213的一侧还有圆球形压脚25,这种压脚属于模板机惯用的压脚,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圆球形压脚25由于要被机针213往复穿过,所以圆球形压脚25上的孔位要能够比传统单机针213的要大,使得两根机针213要同时穿过。
[0112] 而且从图1、图2、图3和图6中可以看到,面线缝纫机构2还具有针板22,其具有适应机针213穿刺的针孔221和适应立体介质8伸出针板22的介质穿孔222。同时所述针板22的上端面还成型有导向槽223,所述介质穿孔222和针孔221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223的两端,使得立体介质8从介质穿孔222伸出后经导向槽223可穿过所述针孔221。因此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223的方向要与位于两根机针213中间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两根机针213能够夹住面线。从而最终让两根机针213上下穿刺面料的时候,所述的立体介质8能够位于两根机针213之间。
[0113] 而且从图6中可以看到,所述针板22还具有的上端面还成型有转向限位槽225,转向限位槽225与所述导向槽223分别位于所述针孔221的两侧;
[0114] 其中,所述转向限位槽225至少具有:
[0115] 入槽口226,其至少部分破开所述针孔221端面;以及
[0116] 两个限位边227,限位边227位于所述转向限位槽225的两侧,且限位边227的头部延伸至所述入槽口226;
[0117] 所述转向限位槽225是扇形槽,两个所述限位边227呈扇形展开。
[0118] 这个转向限位槽225的作用在于能够一定程度上限制立体介质8摆动的幅度,从而减少立体介质8跑出两根机针213的穿刺范围的情况。
[0119] 另外如图7所示,图7是针板22的立体图,从图7中能够看到,所述针板22的下端面还成型有引线槽224,引线槽224一端与所述介质穿孔222相通,引线槽224另一端指向所述介质过线机构。具体的说,从图7中可以看到,引线槽224呈水滴形。水滴形尖尖的一端指向了介质过线机构。水滴形宽宽的一端有孔位,该孔位与所述介质穿孔222相通,从而立体介质8能够从介质过线机构过来之后,能够从水滴形宽宽的一端进入到介质穿孔222。
[0120] 另外从图7中还可以看到,引线槽224从尖的一端到宽的一端是逐步下沉的。这样能够让立体介质8走线更加顺畅、减少走线阻力。
[0121] 另外从图7中还可以看到,所述介质过线机构至少具有过线导向板44;
[0122] 其中,过线导向板44一端安装在所述针板22的下方,其另一端成型有第一过线环441,第一过线环441用于供立体介质8穿过。这个第一过线环441的作用是能够稳定立体介质8走线的路径,保证走线的稳定性。
[0123] 【实施例二】
[012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点:在实施例一中,机针213数量是两根,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调整机针213之间的距离和减小立体介质8的直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三根机针213同时工作的场景。
[0125] 本发明原理:
[0126] 本发明使用前需要预先安装好多口针夹头212,并对应放置机针213。同时还要预先在储线筒45内放置立体介质8,并让立体介质8依次经过过线夹线器43、第二过线环421和第一过线环441后,从引线槽224进入,再从介质穿孔222穿出,并预先摆在导向槽223内。
[0127] 对应同时还要确保,旋梭勾线方向与机针排列方向一致;导向槽223要能从两个机针213的中间穿过,同时再保证导向槽223的方向(也就是立体介质的方向)与旋梭勾线方向垂直。
[0128] 在确保导向槽223内已经有立体介质的情况下,放置模板并固定模板,接下来按照正常模板机缝纫即可。
[0129]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130]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1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32]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33] 本发明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
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134]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35] 故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