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838731.9 申请日 2023-12-28 公开(公告)号 CN117822212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上海盈兹无纺布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俊杰; 黄培文; 高超;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 无纺布 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合物 100‑120份; 抗菌剂 2‑4份;改性聚乙烯4‑6份:所述改性聚乙烯是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引发剂、戊二 醛 、 水 的混合物为水相,以液体 石蜡 、Span80的混合物为油相,通过反向悬浮法制得。本申请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具有抑菌率高达96%以上,除臭率高达98.7%以上,抑菌消臭效果显著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合物100‑120份;
抗菌剂2‑4份;
改性聚乙烯4‑6份;
所述改性聚乙烯是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引发剂、戊二的混合物为水相;以液体石蜡、Span80的混合物为油相,通过反向悬浮法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改性聚乙烯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引发剂A,混合得到水相;向液体石蜡中加入Span80,混合得到油相;
将油相氮气吹扫后,保持氮气氛围、搅拌下滴加水相,升温至40‑60℃,滴加引发剂B,反应,抽滤去除滤液,洗涤,干燥,即得;
引发剂为A为过硫酸或过硫酸铵;
引发剂B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水相中,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的重量比为1:(0.3‑0.5):(0.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水相中,含双键的聚乙烯醇由聚乙烯醇水溶液、溴丙烯溶液在的催化下反应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溴丙烯与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0.5‑0.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油相中,液体石蜡、Span80的重量比为1:(0.02‑0.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3‑8):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为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壳聚糖、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壳聚糖3‑5份;
聚丙烯75‑85份;
乙烯‑丙烯共聚物6‑8份;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3‑5份;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3‑18份。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合物、抗菌剂、改性聚乙烯混匀,熔融、纺丝、梳理成网,热加固,即得。

说明书全文

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无纺布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抗菌无纺布是以无纺布负载抗菌剂得到,借助于抗菌剂的本身性能,抗菌无纺布具有抑制细菌增长的作用效果。如今,抗菌无纺布广泛用于制备各类需要抗菌功能的布材料,如口罩、滤料、造口袋等,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0003] 随着科技的发展,也逐渐要求抑菌无纺布具有一定的除臭效果。如将无纺布浸轧活性炭浆料,使得活性附着在无纺布表面;利用活性炭优异的吸附性能吸附臭味物质,从而减弱空气中的臭味物质的浓度,实现除臭。臭味物质主要是一些气、醋酸、异戊酸、硫化氢等,目前针对除臭效果的检测多以氨气为主,经检测,当使用的活性炭浆浓度为2.0wt%、3.8wt%、5.3wt%时,对氨气的除臭率分别为82.5%、84.1%、94.8%。
[0004] 该无纺布的除臭性能随着活性炭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其孔隙率会随之降低,导致材料舒适性下降,因此无法通过持续增加活性炭浓度来提高无纺布的消臭性能,对氨气的除臭率最高为94.8%,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抗菌无纺布的除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合物100‑120份;
抗菌剂2‑4份;
改性聚乙烯4‑6份:
所述改性聚乙烯是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引发剂、戊二的混合物为水相,以液体石蜡、Span80的混合物为油相,通过反向悬浮法制得。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抗菌性能检测,所制无纺布的抑菌率在96%以上,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经消臭性能检测,无纺布中含有改性聚乙烯时,氨气浓度减少率为98.7%以上,显著优于含有市售聚乙烯的37.2%、含有活性炭的90.7%。改性聚乙烯显著提升了无纺布的消臭性能,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可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多巴胺作为带有正电荷的单体,通过反向悬浮法使二者聚合,制得带有正电荷的改性聚乙烯。而氨的N原子存在孤对电子而带有负电荷,与改性聚乙烯发生氢结合,实现极强的消臭效果。而进一步加入向日葵茎髓,借助其多孔结构提高改性聚乙烯的吸附性,从而同时实现吸附、中和消臭。
[0008] 而单独使用多巴胺时,氨气浓度减少率降至93.6%,单独使用向日葵茎髓时,减少率仅为39.5%(与未添加多巴胺、向日葵茎髓时相近),均显著低于二者共同使用,表明改性聚乙烯中多巴胺与向日葵茎髓协同生效,实现强效消臭。
[0009] 可选的,所述改性聚乙烯的制备方法为:向水中加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引发剂A,混合得到水相;向液体石蜡中加入Span80,混合得到油相;将油相氮气吹扫后,保持氮气氛围、搅拌下滴加水相,升温至40‑60℃,滴加引发剂B,反应,抽滤去除滤液,洗涤,干燥,即得;
所述引发剂为A为过硫酸或过硫酸铵;
所述引发剂B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水溶液。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艺简洁高效,有利于工业化放大规模制备改性聚乙烯,且所制改性聚乙烯具有较强的消臭效果。
[0011] 可选的,所述水相中,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向日葵茎髓的重量比为1:(0.3‑0.5):(0.1‑0.2)。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多巴胺、向日葵茎髓的加入量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浓度适宜,所制改性聚乙烯的性能较佳。
[0013] 可选的,所述水相中,含双键的聚乙烯醇由聚乙烯醇水溶液、溴丙烯溶液在的催化下反应得到。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醇与溴丙烯二者反应,对聚乙烯醇引入双键,可实现自由基聚合,以便于制备改性聚乙烯。同时工艺较为简单方便。
[0015] 可选的,所述溴丙烯与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0.5‑0.6):1。
[0016] 可选的,所述油相中,液体石蜡、Span80的重量比为1:(0.02‑0.03)。
[0017] 可选的,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3‑8):1。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相均匀分散在油相中,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可以很好的分散在油相中,聚合效果好。
[0019] 可选的,所述聚合物为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壳聚糖、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 可选的,所述聚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75‑85份;
乙烯‑丙烯共聚物6‑8份;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3‑18份;
壳聚糖3‑5份;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3‑5份。
[002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合物、抗菌剂、改性聚乙烯混匀,熔融、纺丝、梳理成网,热加固,即得。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艺简洁高效,有利于放大规模制备无纺布,且所制无纺布的抑菌率可达到96%以上,除臭率高达98.7%以上,具有极强的抑菌、除臭效果,可满足较高的使用要求和不同的应用环境。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与带正电单体多巴胺聚合,制得带正电荷的改性聚乙烯,与氨气发生氢结合,实现消臭;同时进一步引入含有多孔结构的向日葵茎髓,提高吸附性能;向日葵茎髓与多巴胺协同生效,制得一种同时实现吸附、中和消臭改性聚乙烯,显著提升无纺布的消臭性能;
2、本申请中使用聚乙烯醇与溴丙烯在碱的催化下,制得含双键的聚乙烯,以实现自由基聚合,该工艺条件温和、简单高效,有利于放大规模制备改性聚乙烯。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中,聚乙烯醇‑水溶液,由聚乙烯醇溶于水中得到,聚乙烯醇采自济南金化工有限公司,型号PVA17‑88;溴丙烯‑DMF溶液,由3‑溴丙烯溶于DMF中得到;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由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于水中得到;多巴胺盐酸盐采自济南宏盛迪新材料有限公司,牌号HSD‑DD202306;向日葵茎髓采自亳州市获证堂药业有限公司,球磨至200目后使用;聚丙烯采自铂洛科(杭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牌号2188;乙烯‑丙烯共聚物采自美国杜邦,型号FEP100;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采自深圳市瀚森塑化科技有限公司,牌号2607G;壳聚糖采自陕西源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yuanyou666;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采自东莞市金塑王新材料有限公司,牌号UE630;离子抗菌剂采自无昱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型号AWD‑15SG。
[0026] 制备例1一种改性聚乙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含双键聚乙烯醇的制备:向6kg浓度为20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1.5kg浓度为40wt%的溴丙烯‑DMF溶液,再滴加100mL浓度为10mol/L的NaOH溶液,升温至50℃,反应18h,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加入到10L无水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再加入到10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得到含双键的聚乙烯醇;
S2、向5000mL水中加入250g含双键的聚乙烯醇、70g多巴胺盐酸盐、20g向日葵茎髓、3g引发剂A(过硫酸钾)、1.5g戊二醛,常规混合得到水相;向1kg液体石蜡中加入0.02kg Span80,常规混合得到油相;
将1L油相采用氮气吹扫20min,保持氮气氛围,在300r/min的搅拌转速下滴加水相(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3,在20min内缓慢加入),升温至40℃,滴加5mL引发剂B(浓度为
20wt%的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反应6h,抽滤去除滤液,将抽滤产物使用1L石油醚清洗,在30℃下烘干1h,即得。
[0027] 制备例2一种改性聚乙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含双键聚乙烯醇的制备:向6kg浓度为20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
1.65kg浓度为40wt%的溴丙烯‑DMF溶液,再滴加100mL浓度为10mol/L的NaOH溶液,升温至
50℃,反应18h,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加入到10L无水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再加入到
10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得到含双键的聚乙烯醇;
S2、向5000mL水中加入250g含双键的聚乙烯醇、70g多巴胺盐酸盐、20g向日葵茎髓、3g引发剂A(过硫酸钾)、1.5g戊二醛,常规混合得到水相;向1kg液体石蜡中加入0.025kg Span80,常规混合得到油相;
将1L油相采用氮气吹扫20min,保持氮气氛围,在300r/min的搅拌转速下滴加水相(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5,在20min内缓慢加入),升温至50℃,滴加5mL引发剂B(浓度为
20wt%的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反应6h,抽滤去除滤液,将抽滤产物使用1L石油醚清洗,在30℃下烘干1h,即得。
[0028] 制备例3一种改性聚乙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含双键聚乙烯醇的制备:向6kg浓度为20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1.8kg浓度为40wt%的溴丙烯‑DMF溶液,再滴加100mL浓度为10mol/L的NaOH溶液,升温至50℃,反应18h,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加入到10L无水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再加入到10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中清洗,过滤去除滤液,得到含双键的聚乙烯醇;
S2、向5000mL水中加入250g含双键的聚乙烯醇、70g多巴胺盐酸盐、20g向日葵茎髓、3g引发剂A(过硫酸钾)、1.5g戊二醛,常规混合得到水相;向1kg液体石蜡中加入0.03kg Span80,常规混合得到油相;
将1L油相采用氮气吹扫20min,保持氮气氛围,在300r/min的搅拌转速下滴加水相(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8,在20min内缓慢加入),升温至60℃,滴加5mL引发剂B(浓度为
20wt%的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反应6h,抽滤去除滤液,将抽滤产物使用1L石油醚清洗,在30℃下烘干1h,即得。
[0029] 制备例4‑6一种改性聚乙烯,与制备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步骤S2的水相中,多巴胺盐酸盐、向日葵茎髓的添加量不同,具体如下:
制备例4、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盐酸盐、向日葵茎髓的重量比为1:0.3:0.1。
[0030] 制备例5、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盐酸盐、向日葵茎髓的重量比为1:0.4:0.15。
[0031] 制备例6、含双键的聚乙烯醇、多巴胺盐酸盐、向日葵茎髓的重量比为1:0.5:0.2。
[0032] 实施例1‑5、对比例1‑2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将聚合物、银离子抗菌剂、改性聚乙烯(由制备例1制得)、抗剂1010、抗紫外吸收剂UV‑2908混匀,加入到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导入到纺丝机中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加入甘油、拉伸卷绕,得到纤维;将纤维梳理成网,经热风工艺加固,即得。
[0033] 表1实施例1‑5、对比例1‑2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对比例3
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使用等量聚乙烯代替改性聚乙烯。
[0034] 聚乙烯采自东莞市樟木头海蓝塑料加工厂,牌号MG70。
[0035] 对比例4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使用等量活性炭代替改性聚乙烯。
[0036] 对比例5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改性聚乙烯的制备过程中不加入向日葵茎髓,使用等量多巴胺盐酸盐代替向日葵茎髓。
[0037] 对比例6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改性聚乙烯的制备过程中不加入多巴胺盐酸盐,使用等量向日葵茎髓代替多巴胺盐酸盐。
[0038] 实施例6‑10一种除臭抗菌多功能无纺布,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改性聚乙烯的使用情况参照表2,但改性聚乙烯在无纺布中的用量不变。
[0039] 表2实施例6‑10中改性聚乙烯的使用情况表实施例 6 7 8 9 10
改性聚乙烯的制备例 2 3 4 5 6
性能检测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无纺布进行如下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记录在表3中。
[0040] 检测方法1、抗菌性能:根据GB/T 15979‑2002进行检测,记录抑菌率;
测试时间:20min;
4
测试菌种:大肠杆菌8099(对照样平均菌落数为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
6538(对照样平均菌落数为1.8×10)、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对照样平均菌落数为2.9×
4
10)。
[0041] 2、消臭性能:根据GB/T 33610.2‑2017进行检测,记录氨气浓度减少率。
[0042] 表3性能检测结果由表3可知,实施例1中因使用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聚乙烯,所制无纺布的氨气浓度减少率高达98.7%;而对比例3中使用市售聚乙烯代替改性聚乙烯,无纺布的c仅为37.2%,不具备明显的除臭效果;对比例4使用活性炭代替改性聚乙烯,氨气浓度减少率为90.7%,显著低于实施例1;由此表明改性聚乙烯显著提升了无纺布的除臭性能,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以含双键的聚乙烯醇与多巴胺聚合,制得带有正电荷的改性聚乙烯,改性聚乙烯与带有负电荷的氮原子发生氢结合,中和,实现极强的消臭效果;同时向日葵茎髓赋予改性聚乙烯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使得改性聚乙烯同时实现吸附、中和消臭,除臭效果得到增强。
[0043] 而当对比例5中仅使用多巴胺盐酸盐,氨气浓度减少率降至93.6%,对比例6中仅使用向日葵茎髓,氨气浓度减少率仅为39.5%;与实施例1对比可知,二者复配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多巴胺或向日葵茎髓,协同增强无纺布的消臭性能。
[0044] 实施例6、7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微调改性聚乙烯中各组分用量,无纺布性能变化不大,均较优。
[0045] 实施例8‑10与实施例6的之处在于,改性聚乙烯中,多巴胺盐酸盐和向日葵茎髓的用量递增,氨气浓度减少率为99.5‑99.7%,无纺布的除臭效果进一步增强。
[0046]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