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202111190614.7 申请日 2021-10-13 公开(公告)号 CN114045600A 公开(公告)日 2022-02-15
申请人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盛冠忠;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以及生产方法,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由矿物凉感复合 纤维 编织而成,所述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由凉感母粒加工而成,所述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 质量 小于基材的10%;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40份 云 母、5‑10份 氧 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 钛 。本发明采用复合的云母矿物以及二氧化钛等助剂,能够提高纤维内部的蜂窝状组织结构,提高织物的顺滑性和凉感,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挤出机将凉感母粒加工形成凉感复合纤维,在将凉感复合纤维编织而成织物;所述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
40份母、5‑10份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母粒制备步骤包括:先将20‑50%复合矿物改性剂和基材混合加工形成母粒基材;再通过混料系统将余量的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母粒制备步骤包括:通过通过混料系统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系统在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过程中,通过对复合矿物改性剂加热,而后使复合矿物改性剂粘结在母粒基材上;所述混料系统在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时的加热温度为110‑2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混料管(1),混料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2)和出料口(3),所述混料管(1)上安装若干混合装置(4),所述混合装置(4)用于向混料管(1)内输入添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4)包括套接在混料管(1)上的环形壳体(6)以及连接在环形腔(8)体外周的若干吹扫组件(5);所述环形壳体(6)与混料管(1)同轴连接,并在环形壳体(6)内轴向设置中轴管(7),中轴管(7)与环形壳体(6)之间形成环形腔(8);所述吹扫组件(5)用于环形腔(8)内吹入携带添加剂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组件(5)包括吹扫管(9)和加料装置(10),所述吹扫管(9)包括输出端(11)和输入端(12),吹扫管(9)的输出端(11)呈偏心结构连接于环形壳体(6)的外侧,所述混合装置(4)接于吹扫管(9)中间,混合装置(4)包括缩口管一(13)、缩口管二(14)和混合罩(16),所述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一(13)分别连接于输出端(11)、输入端(12)的输入端(12)一侧的吹扫管(9);所述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二(14)相对的一侧相连,并呈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混合罩(16)围绕于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二(14)的外周,并在混合罩(16)与缩口管一(13)、缩口管二(14)之间形成环形的混合腔(17),所述缩口管二(14)的小径端设置联通缩口管二(14)内侧与混合腔(17)的混合孔(15);所述混合腔(17)外连接有混合管(18)。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管二(14)的内侧设置限流塞(19),所述限流塞(19)包括朝向输出端(11)一侧的锥形部(20),所述锥形部(20)外周与缩口管二(14)之间形成限流间隙(21);所述限流塞(19)包括塞体(30),所述塞体(30)的锥形部(20)的外侧套接调节罩(32),所述调节罩(32)可沿吹扫管(9)轴向滑动调节,以调节限流间隙(21)的大小;所述塞体(30)朝向输出端(11)的一侧设置调节凹陷(37),所述调节凹陷(37)内设置调节筒(38),所述调节筒(38)内滑动调节有调节活塞(39),所述调节活塞(39)与调节筒(38)的底面之间形成调节腔(40),所述调节活塞(39)的另一侧弹性抵压有调节弹簧(41);所述调节活塞(39)上固定连接有调节管(42),所述调节管(42)一端与调节腔(40)连通,另一端穿过调节罩(32)于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调节腔(40)内压;所述调节罩(32)与调节管(42)固定连接。
10.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包括矿物凉感复合纤维,所述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由凉感母粒加工而成,所述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40份云母、5‑10份氧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钛。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织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工业产品之一,它不仅能够起到用家纺等包覆作用,还能作为各种服饰使用,各种不同的纺织性能能够提高织物的功能性效果;其中,凉感面料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够大大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在夏日环境中,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凉感面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均采用简单的后整理进行处理,采用具有凉感效果的助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使得织物具有一定的凉感效果;但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损耗,织物的凉感效果逐渐降低,影响凉感织物的性能。
[0004]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提高了织物的凉感效果和舒适性。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的生产方法,通过挤出机将凉感母粒加工形成凉感复合纤维,在将凉感复合纤维编织而成织物;所述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40份母、5‑10份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
[000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凉感母粒制备步骤包括:先将20‑50%复合矿物改性剂和基材混合加工形成母粒基材;再通过混料系统将余量的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凉感母粒制备步骤包括:通过通过混料系统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系统在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过程中,通过对复合矿物改性剂加热,而后使复合矿物改性剂粘结在母粒基材上;所述混料系统在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时的加热温度为110‑200℃。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混料管,混料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混料管上安装若干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用于向混料管内输入添加剂。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套接在混料管上的环形壳体以及连接在环形腔体外周的若干吹扫组件;所述环形壳体与混料管同轴连接,并在环形壳体内轴向设置中轴管,中轴管与环形壳体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吹扫组件用于环形腔内吹入携带添加剂的空气。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扫组件包括吹扫管和加料装置,所述吹扫管包括输出端和输入端,吹扫管的输出端呈偏心结构连接于环形壳体的外侧,所述混合装置接于吹扫管中间,混合装置包括缩口管一、缩口管二和混合罩,所述缩口管一和缩口管一分别连接于输出端、输入端的输入端一侧的吹扫管;所述缩口管一和缩口管二相对的一侧相连,并呈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混合罩围绕于缩口管一和缩口管二的外周,并在混合罩与缩口管一、缩口管二之间形成环形的混合腔,所述缩口管二的小径端设置联通缩口管二内侧与混合腔的混合孔;所述混合腔外连接有混合管。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缩口管二的内侧设置限流塞,所述限流塞包括朝向输出端一侧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外周与缩口管二之间形成限流间隙;所述限流塞包括塞体,所述塞体的锥形部的外侧套接调节罩,所述调节罩可沿吹扫管轴向滑动调节,以调节限流间隙的大小;所述塞体朝向输出端的一侧设置调节凹陷,所述调节凹陷内设置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调节有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与调节筒的底面之间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活塞的另一侧弹性抵压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活塞上固定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一端与调节腔连通,另一端穿过调节罩于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调节腔内压;所述调节罩与调节管固定连接。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体的内部设置补料腔,所述塞体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伸入补料腔并开设有进料孔;所述塞体的外周开设贯通的出料孔。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罩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的遮挡环,所述遮挡环套设于塞体的外周,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孔,所述混合罩向背离塞体一侧移动时,遮挡环打开所述出料孔;混合朝向罩合于塞体时,遮挡环封闭所述出料孔。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为外接液压调节器,调节腔和调节管内充满液压油。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扫管内设置用于加热的电热装置;
[001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热装置位于吹扫管靠近输入端一侧,所述调节管延伸至电热装置内侧附近,并连接有温控腔,所述温控腔通过调节管与调节腔连通,所述温控腔、调节管和调节腔内填充热膨胀介质,所述温控腔的外周设置导热翅片。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腔的外侧连接有稳压管,稳压管上连接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内设可滑动调节的泄压活塞,所述泄压活塞将泄压装置内腔分隔为泄压腔和平衡腔,所述平衡腔端部连接稳压管,平衡腔内侧设置抵压阻挡泄压弹簧的限位凸起,所述泄压腔内设置向平衡腔推动泄压活塞的泄压弹簧。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压活塞朝向泄压腔一侧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泄压装置,并可拆卸连接于推杆的活动端。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压腔的外侧对应于限位凸起的上方设置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外侧连接泄压管,所述泄压活塞与限位凸起相抵时,泄压活塞外周封堵泄压孔;所述泄压活塞背向泄压腔移动后,泄压活塞打开泄压孔,泄压孔与平衡腔联通。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采用如上述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包括矿物凉感复合纤维,所述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由凉感母粒加工而成,所述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小于基材的10%;所述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40份云母、5‑10份氧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钛。
[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 通过采用复合矿物改性剂将其复合混入纤维的基材当中,从而能够提高织物纤维内部的导热性,提高纤维织物的接触冷感,良好的导热、导湿性能,能使人体皮肤保持舒爽,具有凉感织物的性能。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中的混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的混合装置的截面结合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的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的限流塞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 图5为本发明的吹扫管中电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 图6为本发明的限流塞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2] 图7为本发明的吹扫管中电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 图8为本发明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1、混料管;2、进料口;3、出料口;4、混合装置;5、吹扫组件;6、环形壳体;7、中轴管;8、环形腔;9、吹扫管;10、加料装置;11、输出端;12、输入端;13、缩口管一;14、缩口管二;15、混合孔;16、混合罩;17、混合腔;18、混合管;19、限流塞;20、锥形部;21、限流间隙;30、塞体;31、补料腔;32、调节罩;33、遮挡环;34、出料孔;35、进料管;36、进料孔;37、调节凹陷;38、调节筒;39、调节活塞;40、调节腔;41、调节弹簧;42、调节管;43、电热装置;44、温控腔;45、导热翅片;46、稳压管;50、泄压装置;51、泄压活塞;52、泄压腔;53、平衡腔;54、限位凸起;55、泄压弹簧;56、导向杆;57、泄压孔;58、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实施例一:
[0037]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生产方法,采用矿物凉感复合纤维进行编织,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由凉感母粒为材料,通过挤出机加工而成;凉感母粒包括基材和复合矿物改性剂,基材可根据纤维强度要求选择母粒材质,例如可选择PET材料为基础;复合矿物添加剂混入纤维后,能够提高纤维织物的接触冷感,良好的导热、导湿性能,能使人体皮肤保持舒爽,具有凉感织物的性能。
[0038] 复合矿物改性剂按照质量份包括的30‑40份云母、5‑10份氧化锆、1‑5份乙二醇锑、10‑20份聚丙烯酰胺和2‑5份二氧化钛;混合纤维后,能够在纤维当中形成蜂窝状的分布结构,提升纤维的凉感和导热性,保持纤维织物的舒爽。为了使得凉感母粒能够顺利成丝,可控制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一般需要小于基材的10%,才能够保持正常挤出纺丝;而复合矿物改性剂的质量为基材的3‑7%时,能够保持良好凉感,并且提高挤出成丝过程的顺畅,提高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的后续强度性能,当质量为基材的3%以下时,矿物凉感复合纤维的凉感性能降低,强度增加,挤出过程更加顺畅,成丝更加稳定。
[0039] 在复合矿物改性剂中的矿物颗粒能够增加纤维内部的导热性能,并在纤维内形成不规则的孔道结构,整体上提升纤维的透气导湿及凉感效果。
[0040]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采用上述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包括矿物凉感复合纤维,根据织物的要求,可与抗紫外线纤维、粘胶纤维、竹浆纤维或纤维进行编织,以提高织物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织物的凉感以及吸湿、透气效果。例如,该凉感织物可采用矿物凉感复合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和铜氨纤维进行混纺编织,能够在确保织物强度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限位凉感和透气性,提高织物的舒适性。
[0041] 实施例二
[004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生产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凉感母粒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0043] 凉感母粒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复合矿物改性剂混加入;再通过通过混料系统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0044] 采用后续添加复合矿物改性材料的方式能够改性基材的种类,便于生产厂家对材料进行改进优化;在生产过程中,仅需选择基础类型的母粒基材,而后再向其中添加示意比例的复合矿物改性剂材料,加工形成凉感母粒,再后续可继续加工形成纤维,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
[0045] 根据基材的表面软化温度,可将复合矿物改性剂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10‑200℃之间,以能够使其粘结在母粒基材表面,而不造成母粒融化粘结为宜。
[0046] 实施例三
[0047]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矿物复合型凉爽抗紫外线纤维,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凉感母粒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区别点在于,将凉感母粒中的复合矿物改性剂分成两次进行添加;
[0048] 凉感母粒制备步过程中,可先将一部分复合矿物改性剂加入,可取20‑50%复合矿物改性剂,将其加入基材当中,而后将基材加工形成母粒基材;而后再将余量复合矿物改性剂加入,通过混料系统将余量的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外形成包覆层,得到凉感母粒。
[0049] 复合矿物改性剂采用两次向基材当中添加,第一次为基材加工过程中,此时基材为聚合后的熔融状态,经过充分的搅拌,能够各材料之间均匀混合;而后续在对余量的复合矿物改性剂加入,通过热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使其混入母粒基材后,能够使得母粒基材表面软化,能够粘结在母粒基材的表面,而后在冷却形成凉感母粒颗粒,在第二次混合过程中能够对复合矿物改性剂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不同批次和类型的纤维的内部成分含量。
[0050] 实施例四
[005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型凉感织物生产方法,对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混料系统进行设计,并结合图1‑5进行说明;
[0052] 混料系统在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复合在母粒基材过程中,通过将复合矿物改性剂加热,而后使复合矿物改性剂粘结在母粒基材上。
[0053] 如图1所示,混料系统包括倾斜安装的的混料管1,混料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2和出料口3,可将混料系统直接接入挤出机也可单独使用;在混料管1上安装二至三台混合装置4,混合装置4吸取复合矿物改性剂的混合粉末,将其混入空气当中,并其进行加热,而后向混料管1内输入,混入经过的基材母粒当中,使其混合附着,形成凉感母粒。
[0054] 如图2、3所示,该混合装置4包括套接在混料管1上的环形壳体6以及连接在环形腔8体外周的若干吹扫组件5;环形壳体6与混料管1同轴连接,并在环形壳体6内,通过支架轴向固定中轴管7,中轴管7与环形壳体6之间形成环形腔8;吹扫组件5能够向环形腔8内吹入携带添加剂的空气;为了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了在混料管1当中设置搅拌装置,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可采用螺旋桨叶或者气流喷射搅拌等结构,具体在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
[0055] 吹扫组件5具体包括吹扫管9和加料装置10,吹扫管9具有一个输出端11和一个输入端12,吹扫管9的输出端11呈偏心结构连接于环形壳体6的外侧,并且各吹扫组件5呈圆周阵列分布,从而吹扫管9出入的空气,在环形腔8内形成旋转的气流,也能够驱动物料的旋转,进一步提高物料在各个位置的均匀性;并且环形分布的若干吹扫组件5能够输入不同的物料,喷射在环形腔8不同的位置,使混合粉末的初始状态就形成相对分散的分布结构。
[0056] 如图3所示,混合装置4接于吹扫管9中间,高压空气从吹扫管9的输入端12进入,经过混合罩16位置,在从输出端11射出,进入混料管1当中;混合装置4具体包括缩口管一13、缩口管二14和混合罩16,其中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一13分别连接于输出端11、输入端12的输入端12一侧的吹扫管9;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二14相对的一侧相连,并呈逐渐缩小的漏斗状结构;而混合罩16围绕于缩口管一13和缩口管二14的外周,并在混合罩16与缩口管一13、缩口管二14之间形成环形的混合腔17,在混合腔17外连接有混合管18,能够将混合腔17内输入复合矿物改性剂的混合粉末;缩口管二14的小径端靠近漏斗状结构的中间位置开设混合孔15,混合孔15联通缩口管二14内侧与混合腔17;
[0057] 如图5所示,当吹扫管9内输入的气体从缩口管一13、缩口管二14经过时,由于过流断面缩小,流速将在中间连接的位置附近增大,形成文丘里效应,能够将混合腔17当中的混合粉末吸入其中,并混合在空气当中,从而吹扫管9当中输出。
[0058] 可在吹扫管9内靠近输入端12的一侧安装电热装置43,从而使对空气及混合粉末进行加热;并可根据加热的情况沿吹扫管9不同多组电热装置43,保持加热的稳定性和效率。
[0059] 如图3所示,可在缩口管二14的内侧安装限流塞19,限流塞19上具有朝向输出端11一侧的锥形部20,在锥形部20外周与缩口管二14之间形成限流间隙21,能够使得限流间隙21当中的截面进一步缩小,增加文丘里效应的吸附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限流塞19或限流塞19上的组件,对限流间隙21进行调节,调节吸附作用。
[0060] 如图4所示,限流塞19包括塞体30,在塞体30的锥形部20的外侧套接调节罩32,而调节罩32可沿吹扫管9轴向滑动调节,以调节限流间隙21的大小;
[0061] 调节罩32的滑动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驱动,例如,可在塞体30朝向输出端11的一侧加工形成调节凹陷37,在调节凹陷37内固定调节筒38,调节筒38安装调节活塞39,而在调节活塞39与调节筒38的底面之间形成调节腔40;通过调控调节腔40内压力的大小即可带动调节活塞39进行升降调节活动;
[0062] 在调节活塞39的另一侧弹性抵压有调节弹簧41,调节活塞39上固定连接有调节管42,调节管42一端与调节腔40连通,另一端穿过调节罩32与调节组件连接;调节组件可为外接液压调节器,调节腔40和调节管42内充满液压油,通过液压调节器即可调整液压压力,带动调节活塞39升降;而且调节罩32与穿过的调节管42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一同带动调节罩
32共同调节,以调整调节罩32上锥形的外周面与活塞管二的内周面的间距,从而控制混合粉末吸附输入的量。
[0063] 如图4所示,可将塞体30设置呈中空的结构,在塞体30的内部设置补料腔31,并在塞体30朝向输入端12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35,进料管35一端伸入补料腔31,并开设有进料孔36,而在塞体30的外周开设贯通的出料孔34;从进料管35当中能够选择输入低温的空气,或者混合有混合粉末的低温空气,可对混合粉末物料进行混合或者对过高温度的输入热风进行降温处理,由于吹扫管9当中能够输出热风,热风混合加热后的混合粉末,将与基材表面接触,接触后基材表面受到高温的混合粉末软化,混合粉末能够附着在基材表面,而后热量在基材内部及相邻基材之间分散,使得基材的温度有降低,对混料的温度进行控制,能够通过降温而避免温度过高而相互之间过分粘合,保持混料后的母粒保持相互分散的状态,便于后续打包及加工处理。
[0064] 如图4所述,在调节罩32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的遮挡环33,遮挡环33套在塞体30的外周,能够封堵或打开出料孔34;当调节罩32向输出端11移动时,遮挡环33打开出料孔34,从而使出料孔34输出冷风或混合粉末;调节罩32朝向罩合于塞体30时,塞体30外周的出料孔34能够受到调节罩32的遮挡,使其关闭。通过调节调节罩32和遮挡环33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限流间隙21附近的混合粉末以及低温空气的输入量情况,从而提高温度调控和混合粉末量的比例,提高混合过程的效率。
[0065] 实施例五
[0066]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矿物复合型凉爽抗紫外线纤维,对实施例四当中的调节组件进行进一步改进设计,再结合图6‑8进行说明;
[0067] 调节活塞39上连接的调节管42延伸至电热装置43内侧后端并连接有一个温控腔44,从受到电热装置43加热的热风继续向后流动经过温控腔44;温控腔44外侧安装感温元件,对加热的温度进行检测;
[0068] 温控腔44的外周设置导热翅片45,能够提高温度的传导效率;温控腔44通过调节管42与调节腔40连通,温控腔44、调节管42和调节腔40内填充热膨胀介质,可采用油或其他热膨胀性能好的材料。当温度过高时,热膨胀介质能够产生膨胀,从而带动膨胀介质膨胀,推动调节活塞39产生一定的上升活动,从而调节调节罩32,将调节罩32与缩口管二14内周壁靠近缩小,从增加限流间隙21处的文丘里吸附效果,增加混合粉末的量,可适当加快混料管1当中的混料速率;而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热膨胀介质进一步发生膨胀,带动调节罩32及遮挡环33进一步上升,遮挡环33将打开出料孔34,较低温的冷空气能够从进料管35及补料腔31当中输入限流间隙21当中,而后对吹扫管9内过高的温度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电热装置43加热的温度过高,保持加热过程的稳定性。
[0069] 如图8所示,为了保持温控腔44的稳定性,在温控腔44的外侧连接有稳压管46,在稳压管46上连接有泄压装置50,可避免热膨胀介质过量膨胀而产生破裂危险;在泄压装置50内安装可活动调节的泄压活塞51,泄压活塞51将泄压装置50内腔分隔为泄压腔52和平衡腔53;
[0070] 在平衡腔53端部连接稳压管46,与温控腔44联通;平衡管侧面安装抵压阻挡泄压弹簧55的限位凸起54,对泄压活塞51的移动产生限制;在泄压腔52内设置向平衡腔53推动泄压活塞51的泄压弹簧55,使得泄压活塞51抵于限位凸起54上,由于泄压弹簧55的弹性系数较大,在热膨胀过量后才产生压缩移动;
[0071] 在泄压活塞51朝向平衡腔53一侧固定有导向杆56,导向杆56穿过所述泄压装置50,并可拆卸连接于推杆的活动端;泄压腔52的外侧对应于限位凸起54的上方开设泄压孔
57,泄压孔57外侧连接泄压管58;当泄压活塞51与限位凸起54相抵时,泄压活塞51外周封堵泄压孔57;泄压活塞51背向泄压腔52移动后,泄压活塞51打开泄压孔57,泄压孔57与平衡腔
53联通,从而可将管路中的压力下个泄压管58泄压;
[0072] 为了可对管路中的热膨胀介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外力主动驱动导向杆56,将泄压孔57打开,而后在通过液压调节组件对管路中的初始压力进行调节,而后在释放导向杆56将泄压孔57进行封闭,保持温控组件的稳定。
[007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