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申请号 CN201811569333.0 申请日 2018-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9355762B 公开(公告)日 2023-11-21
申请人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晓虹; 李新; 盛洪兴; 卫明;
摘要 一种 电子 提花机共轭 凸轮 驱动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凸轮箱、摆臂轴、动 力 输入 凸轮轴 、凸轮摆架、第一、第二凸轮、第一和第二摆臂,特点:还包括有一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该动力输入化轴支承板在对应于所述凸轮箱腔的敞口的 位置 与凸轮箱固定,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 轴承 转动地支承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上,其中,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的上平面与所述凸轮箱的上部之间保持有空间,该空间构成为观察口。能在凸轮箱盖与凸轮箱固定之前通过观察口清楚地察看第一滚轮与第一凸轮轮缘面及第二滚与第二凸轮轮缘面的 接触 状况,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振动、噪声、运动有失平衡乃至损及相关部件之类的情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箱(1)、摆臂轴(2)、动输入凸轮轴(3)、凸轮摆架(4)、第一凸轮Ⅰ(5a)、第二凸轮Ⅱ(5b)、第一摆臂Ⅰ(6a)和第二摆臂Ⅱ(6b),凸轮箱(1)与机架右墙板(10)固定,该凸轮箱(1)的右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通过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固定有一用于对凸轮箱(1)的凸轮箱腔(11)封闭的凸轮箱盖(12),摆臂轴(2)的右端通过摆臂轴支承轴承(2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并且伸展到凸轮箱腔(11)内,而摆臂轴(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左墙板上,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左端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左支承轴承(3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而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右端伸展到凸轮箱腔(11)外并且在穿过凸轮箱盖(12)后与织机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凸轮摆架(4)位于凸轮箱腔(11)内并且固定在摆臂轴(2)的右端,在该凸轮摆架(4)上延伸有一第一滚轮臂Ⅰ(41)和一第二滚轮臂Ⅱ(42),并且在该第一滚轮臂Ⅰ(41)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Ⅰ(411),而在第二滚轮臂Ⅱ(42)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滚轮Ⅱ(421),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固定在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其中,第一凸轮Ⅰ(5a)对应于第一滚轮臂Ⅰ(41)的下方,第二凸轮Ⅱ(5b)对应于第二滚轮臂Ⅱ(42)的下方,并且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5c)接触,而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5d)接触,第一摆臂Ⅰ(6a)以及第二摆臂Ⅱ(6b)设置在摆臂轴(2)的左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该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在对应于所述凸轮箱腔(11)的敞口的位置与凸轮箱(1)固定,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转动地支承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上,其中,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的上平面(81)与所述凸轮箱(1)的上部之间保持有空间,该空间构成为观察口(9);所述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探出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的上平面(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位置构成有一支承板轴承座(82),所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设置在该支承板轴承座(8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为半截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箱(1)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13),在注油孔(13)上配设有一注油孔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凸轮箱(1)右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14),所述的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在对应于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14)的位置与凸轮箱(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箱盖(12)朝向所述凸轮箱(1)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一凸轮箱盖密封圈(123),由该凸轮箱盖密封圈(123)使凸轮箱盖(12)与凸轮箱(1)之间形成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滚轮Ⅰ(411)通过第一滚轮轴Ⅰ(411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臂Ⅰ(41)的末端,所述的第二滚轮Ⅱ(421)通过第二滚轮轴Ⅱ(421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臂Ⅱ(42)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为构成为一体结构的共轭凸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或6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箱(1)的形状呈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

说明书全文

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如业界所知,电子多臂机和电子提花机是织机开口装置的重要部件,甚至可称为核心部件。由于电子提花机相对于电子多臂机而言具有对织物品种适应性强而在织造复杂的高档次织物时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而较受人们的器重。电子提花机驱动机构的原理是将匀速旋转运动转化为上下往复运动的机构,其驱动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由于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具有承载大、运动平衡、可以满足对任意停止的设计等优点,因而是业界公认的较为可靠而理想的机构。但是共轭凸轮对精度的要求较为严苛,由于尺寸链较多,加上各环节的轴承间隙因素,因而在装配后往往无法了解共轭精度(即“共轭凸轮的精度”,以下同),如果不能对凸轮摆架上的滚子(即“滚轮”,以下同)与凸轮之间的间隙实现良好控制,那么会导致运动机构振动大、噪声严重并且导致零件异常磨损。
[0003]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包括凸轮箱1、摆臂轴2、动输入凸轮轴3、凸轮摆架4、第一凸轮Ⅰ5a、第二凸轮Ⅱ5b、第一摆臂Ⅰ6a、第二摆臂Ⅱ6b,第一拉杆Ⅰ7a和第二拉杆Ⅱ7b,凸轮箱1的右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该敞口的位置通过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固定有一用于对凸轮箱1的凸轮箱腔11的腔口封闭的凸轮箱盖12,在该凸轮箱盖12朝向凸轮箱腔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位置构成有一凸轮箱盖轴承座122,摆臂轴2的右端通过摆臂轴支承轴承2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并且伸展到凸轮箱腔11内,而摆臂轴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墙板上,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左端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左支承轴承3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凸轮箱盖轴承座122上,而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右端伸展到凸轮箱腔11外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织机的织机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凸轮摆架4位于凸轮箱腔11内并且固定在摆臂轴2的右端,在该凸轮摆架4上构成有(即延伸有)一第一滚轮臂Ⅰ41和一第二滚轮臂Ⅱ42,并且在该第一滚轮臂Ⅰ41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Ⅰ411,而在第二滚轮臂Ⅱ42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滚轮Ⅱ421,第一凸轮Ⅰ
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固定在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其中,第一凸轮Ⅰ5a对应于第一滚轮臂Ⅰ41的下方,第二凸轮Ⅱ5b对应于第二滚轮臂Ⅱ42的下方,并且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接触,而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的轮缘面接触,第一摆臂Ⅰ6a以及第二摆臂Ⅱ6b设置在摆臂轴2的左端,第一拉杆Ⅰ7a的上端与第一摆臂Ⅰ6a连接,第二拉杆Ⅱ7b的上端与第二摆臂Ⅱ6b连接,第一拉杆Ⅰ7a以及第二拉杆Ⅱ7b的下端与图中未示出的提刀机构连接。依据专业常识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CN105442141B(提花机的提综机构),前述的摆臂轴2包括内同心轴和外同心轴,因而前述的第一摆臂Ⅰ6a以及第二摆臂Ⅱ6b分别设置在外、内同心轴上。当动力输入凸轮轴3旋转时,由其带动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旋转,由于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接触,又由于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接触,因而在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的转动下分别通过第一滚轮Ⅰ411以及第二滚轮Ⅱ421使凸轮摆架4按设计角度往复摆动旋转,也就是说由凸轮摆架4带动摆臂轴2往复摆动旋转(即顺逆交替转动),由摆臂轴2带动第一摆臂Ⅰ6a摆动,通过第一拉杆Ⅰ7a使提刀机构上下往复运动,第二摆臂Ⅱ6b带动另一组提刀机构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对提花机的驱动。
[0004] 按理说,前述第一滚轮Ⅰ411以及第二滚轮Ⅱ421是始终分别与前述第一凸轮轮缘面以及第二凸轮轮缘面接触的(即始终啮合的)。但是,由于相关尺寸链较多(也可称“部件连接环节多”),并且存在制造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加工误差以及受各轴承间隙因素影响,加上大针数机型的摆臂轴2的长度较长导致自重大,从而使相关零件产生变形误差,在实际运行时,往往会出现第一滚轮Ⅰ411并不始终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接触的情形以及出现第二滚轮Ⅱ421并不始终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接触的情形,这种情形会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振动和噪声并且会加速相关零件的损坏。
[0005] 毫无疑问,如果能在前述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装配过程中和/或在装配后的试运转过程中对第一滚轮Ⅰ411、第二滚轮Ⅱ421分别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以及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的接触状况进行观察,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根据差值依需更换相应的滚轮。但是由于前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是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转动地支承在构成于凸轮箱盖12上的凸轮箱盖轴承座122上,因而实质上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是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盖12上的,于是在完成了装配并将凸轮箱盖12通过前述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与凸轮箱1固定后,由于凸轮箱盖12对第一滚轮Ⅰ411、第二滚轮Ⅱ421、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实施了封闭,因而无法观察到(即看不到)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以及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是否满足始终接触的状况,致使前述技术问题无法得以有效消除并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凸轮箱盖与凸轮箱固定之前清楚地察看到滚轮与凸轮轮缘面的接触状况,以便采取弥补措施而得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振动、噪声以及运动有失平衡乃至损及相关部件之类的情形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0007]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凸轮箱、摆臂轴、动力输入凸轮轴、凸轮摆架、第一凸轮Ⅰ、第二凸轮Ⅱ、第一摆臂Ⅰ和第二摆臂Ⅱ,凸轮箱与机架右墙板固定,该凸轮箱的右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通过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固定有一用于对凸轮箱的凸轮箱腔封闭的凸轮箱盖,摆臂轴的右端通过摆臂轴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上并且伸展到凸轮箱腔内,而摆臂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左墙板上,动力输入凸轮轴的左端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上,而动力输入凸轮轴的右端伸展到凸轮箱腔外并且在穿过凸轮箱盖后与织机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凸轮摆架位于凸轮箱腔内并且固定在摆臂轴的右端,在该凸轮摆架上延伸有一第一滚轮臂Ⅰ和一第二滚轮臂Ⅱ,并且在该第一滚轮臂Ⅰ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Ⅰ,而在第二滚轮臂Ⅱ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滚轮Ⅱ,第一凸轮Ⅰ以及第二凸轮Ⅱ固定在动力输入凸轮轴的中部,其中,第一凸轮Ⅰ对应于第一滚轮臂Ⅰ的下方,第二凸轮Ⅱ对应于第二滚轮臂Ⅱ的下方,并且第一滚轮Ⅰ与第一凸轮Ⅰ的第一凸轮轮缘面接触,而第二滚轮Ⅱ与第二凸轮Ⅱ的第二凸轮轮缘面接触,第一摆臂Ⅰ以及第二摆臂Ⅱ设置在摆臂轴的左端,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该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在对应于所述凸轮箱腔的敞口的位置与凸轮箱固定,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上,其中,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的上平面与所述凸轮箱的上部之间保持有空间,该空间构成为观察口。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的位置构成有一支承板轴承座,所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设置在该支承板轴承座内。
[00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Ⅰ以及第二凸轮Ⅱ探出所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的上平面。
[0010]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为半截板。
[0011]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轮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在注油孔上配设有一注油孔塞。
[0012]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凸轮箱右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所述的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在对应于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的位置与凸轮箱固定。
[0013]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轮箱盖朝向所述凸轮箱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一凸轮箱盖密封圈,由该凸轮箱盖密封圈使凸轮箱盖与凸轮箱之间形成密封。
[0014]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滚轮Ⅰ通过第一滚轮轴Ⅰ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臂Ⅰ的末端,所述的第二滚轮Ⅱ通过第二滚轮轴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臂Ⅱ的末端。
[0015]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凸轮Ⅰ以及第二凸轮Ⅱ为构成为一体结构的共轭凸轮。
[0016]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箱的形状呈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又由于将动力输入凸轮轴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上,还由于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的上平面与凸轮箱的上部之间保持有空间并且由该空间构成为观察口,因而能在凸轮箱盖与凸轮箱固定之前通过观察口清楚地察看第一滚轮Ⅰ与第一凸轮Ⅰ的第一凸轮轮缘面以及第二滚轮Ⅱ与第二凸轮Ⅱ的第二凸轮轮缘面的接触状况,以便采取更换滚轮之类的弥补措施而确保第一滚轮Ⅰ以及第二滚轮Ⅱ分别与第一凸轮轮缘面以及第二凸轮轮缘面接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振动、噪声、运动有失平衡乃至损及相关部件之类的情形。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9]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1]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有可能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是以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2] 请参见图1,示出了凸轮箱1、摆臂轴2、动力输入凸轮轴3、凸轮摆架4、第一凸轮Ⅰ5a、第二凸轮Ⅱ5b、第一摆臂Ⅰ6a和第二摆臂Ⅱ6b,凸轮箱1与机架右墙板10固定,该凸轮箱1的右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通过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固定有一用于对凸轮箱1的凸轮箱腔11封闭的凸轮箱盖12,摆臂轴2的右端通过摆臂轴支承轴承2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并且以平悬臂状态伸展到凸轮箱腔11内,而摆臂轴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左墙板(图中未示出)上,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左端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左支承轴承31转动地支承在凸轮箱1上,而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右端伸展到凸轮箱腔11外并且在穿过凸轮箱盖12后与织机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凸轮摆架4位于凸轮箱腔11内并且固定在摆臂轴2的右端,在该凸轮摆架4上延伸有(也可称“构成有”)一第一滚轮臂Ⅰ41和一第二滚轮臂Ⅱ42,并且在该第一滚轮臂Ⅰ41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Ⅰ411,而在第二滚轮臂Ⅱ42的末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滚轮Ⅱ421,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固定在动力输入凸轮轴
3的中部,其中,第一凸轮Ⅰ5a对应于第一滚轮臂Ⅰ41的下方,第二凸轮Ⅱ5b对应于第二滚轮臂Ⅱ42的下方,并且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Ⅰ5a的第一凸轮轮缘面Ⅰ5c接触,而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Ⅱ5b的第二凸轮轮缘面Ⅱ5d接触,第一摆臂Ⅰ6a以及第二摆臂Ⅱ6b设置在摆臂轴2的左端。
[0023]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上述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该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在对应于前述凸轮箱腔11的敞口的位置与凸轮箱1固定,前述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中部通过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转动地支承在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上,其中,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的上平面81与前述凸轮箱1的上部之间保持有空间,该空间构成为观察口9。
[0024] 继续见图1,在前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动力输入凸轮轴3的位置构成有一支承板轴承座82,前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设置在该支承板轴承座82内。
[0025] 由图1所示,前述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探出前述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的上平面81。
[0026] 通过对上面的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知,前述的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为半截板,所谓的半截板即为其高度约为凸轮箱1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27] 优选地,在前述凸轮箱1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13,在注油孔13上配设有一注油孔塞。
[0028]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凸轮箱1右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14,前述的凸轮箱盖固定螺钉121在对应于凸轮箱盖固定螺钉孔14的位置与凸轮箱1固定。
[0029]  优选地,在前述凸轮箱盖12朝向前述 凸轮箱1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一凸轮箱盖密封圈123,由该凸轮箱盖密封圈123使凸轮箱盖12与凸轮箱1之间形成密封。
[0030] 由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滚轮Ⅰ411通过第一滚轮轴Ⅰ411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第一滚轮臂Ⅰ41的末端,前述的第二滚轮Ⅱ421通过第二滚轮轴Ⅱ421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第二滚轮臂Ⅱ42的末端。
[0031] 前述的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为构成为一体结构的共轭凸轮。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凸轮箱1的形状呈正八边形,但也可以是正六边形。
[0033] 在按照申请人上面的描述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完成了装配并在尚未将凸轮箱盖12与凸轮箱1固定之前,由于动力输入轴支承板8为半截,又由于动力输入轴支承板8的上平面81与凸轮箱1的上部之间保留有观察口9,也就是说凸轮箱腔11的敞口部位保留有观察空间,还由于第一凸轮Ⅰ5a以及第二凸轮Ⅱ5b探出上平面81,因而装配和/或检测人员可以清楚地查看(察看)第一滚轮Ⅰ411是否与第一凸轮轮缘面5c始终接触,以及第二滚轮Ⅱ421是否与第二凸轮轮缘面5d始终接触。第一滚轮Ⅰ411以及第二滚轮Ⅱ421都采用标准直径零件,将第一滚轮Ⅰ411与第一凸轮轮缘面5c紧密接触,此时可测知第二滚轮Ⅱ421与第二凸轮轮缘面5d的接触情况,根据测量值,可依需更换第二滚轮Ⅱ421等差值直径的滚轮,从而使第一滚轮Ⅰ411以及第二滚轮Ⅱ421充分并且分别良好地与第一、第二凸轮轮缘面5c、5d接触,最后才将前述凸轮箱盖12与凸轮箱1固定。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凸轮箱盖12仅起到对凸轮箱腔11的密封作用,而不具有已有技术那样的对动力输入凸轮轴3转动支承的作用,因为动力输入凸轮轴右支承轴承32转移到了增设的动力输入凸轮轴支承板8。此外,由于增设的呈半截板形状的动力输入轴支承板8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然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业界的技术问题,因而本发明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0034]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