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织造 / 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656140.X 申请日 2023-12-05 公开(公告)号 CN117626504A 公开(公告)日 2024-03-01
申请人 江苏东图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梅立花;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 牛 仔面料,由 经纱 和 纬纱 制成,经纱和纬纱所用 纱线 均由羊毛 纤维 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重量比为(0.8‑1.2):1;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单纱捻系数为70‑90,双股线捻系数为200‑240。本申请经 纬线 采用超高捻系数,便于提升面料的断裂强 力 和断裂伸长率,为面料的自然弹性及抗皱性能奠定其 基础 条件;并增加 生物 丝光工艺,利用生物酶对羊毛纱线进行丝光剥鳞,使羊毛表面鳞片突出物减少、毡缩现象减轻,从而使羊毛牛仔面料具有可机洗功能以及 水 洗做旧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由经纱纬纱制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纱线均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重量比为(0.8‑
1.2):1;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单纱捻系数为70‑90,双股线捻系数为200‑2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经过后整理生物丝光处理工艺,具体步骤为:
S1、化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氧化剂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氧化剂用量为0.5‑0.8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经多次水洗;
S2、还原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还原剂、蛋白酶和水混合,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
1.2g/L,还原剂用量为1.2‑1.5g/L,蛋白酶用量为1‑1.5g/L,调节pH为8.5‑9,按照浴比为1:
(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4.5,按照浴比为1:(10‑15),于温度75‑85℃下灭活
5‑10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在后整理生物丝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步骤,具体为:将非离子渗透剂、分散剂和水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分散剂用量为0.8‑1.2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并经多次水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包括巯基乙醇、巯基乙酸、焦亚硫酸钠、二硫苏糖醇、半胱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所述氧化剂包括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氯异氰尿酸钠、过甲酸、过硫酸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羊毛纤维均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的制备如下: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为4‑6后搅拌,待用;
将羊毛纤维置于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没1‑2h,并经多次浸‑轧‑烘后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将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于80‑85℃下还原2‑3h,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按比例混纺成纱线,将纱线合股制成经线和纬线
将经线和纬线织造成面料,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加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整理加工包括干整理、湿整理,所述干整理包括烧毛、拉斜,所述湿整理包括洗呢、煮呢、蒸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整理后进行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所述生物丝光处理工艺为:
S1、氧化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氧化剂和水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氧化剂用量为0.5‑0.8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经多次水洗;
S2、还原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还原剂、蛋白酶和水混合,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
1.2g/L,还原剂用量为1.2‑1.5g/L,蛋白酶用量为1‑1.5g/L,调节pH为8.5‑9,按照浴比为1:
(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4.5,按照浴比为1:(10‑15),于温度75‑85℃下灭活
5‑10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精纺面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牛仔面料,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牛仔面料多以纯及棉混纺类产品为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服饰的舒适性及功能性,牛仔面料在保留原有面料基础上,运用新原料和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使牛仔面料的性能和风格日趋多样化。
[0003] 羊毛纤维是动物蛋白质纤维,具有光泽柔和、手感丰满而富有弹性、悬垂性良好等优良特性,属于高档纺织品,通过对羊毛牛仔面料进行研究,使牛仔面料具备羊毛纤维一方面优良特性。目前市面上已有少量羊毛牛仔,但存在难打理、机洗易毡缩等问题。发明内容
[0004] 为了满足可家用洗衣机洗涤、免烫易打理功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纬纱制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纱线均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重量比为(0.8‑1.2):1;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单纱捻系数为70‑90,双股线捻系数为200‑240。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纬线均采用超高捻系数,其中单纱捻系数为70‑90,双股线捻系数为200‑240,通过以特定的捻系数对单纱进行加捻,使单纱中纤维更加密集、纤维间空隙减少,从而减少单纱由于纤维间滑脱而断裂的可能性;通过以特定的捻系数对股线进行加捻,使得股线中纱线结构紧密、纤维滑移减小,断裂强、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得到提高,使面料具备较佳的自然弹性及抗皱性能;同时选用重量比为(0.8‑1.2):1的毛涤混纺,再由经纱和纬纱共同编织,将牛仔面料的外观与风格和羊毛面料的手感与弹性完美结合,得到具有羊毛手感同时具备牛仔外观风格的高档面料。
[0007]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面料经过后整理生物丝光处理工艺,具体步骤为:S1、化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氧化剂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氧化剂用量为0.5‑0.8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经多次水洗;
S2、还原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还原剂、蛋白酶和水混合,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
1.2g/L,还原剂用量为1.2‑1.5g/L,蛋白酶用量为1‑1.5g/L,调节pH为8.5‑9,按照浴比为1:
(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4.5,按照浴比为1:(10‑15),于温度75‑85℃下灭活5‑10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羊毛纤维特定的性质,羊毛纤维存在鳞片层,其鳞片层结构的定向摩擦效应易使面料存在毡缩现象,通过在后整理加工中增加生物丝光处理工艺,利用氧化剂和生物酶对羊毛纱线进行丝光剥鳞,使羊毛表面鳞片突出物减少、毡缩现象减轻,从而使羊毛牛仔面料具有可机洗功能以及水洗做旧的外观。
[0009] 其中羊毛纤维的鳞片层含有较多二硫键,结构坚硬,其抗酶解性能强,采用氧化处理首先去除或破坏羊毛纤维鳞片层,有利于后续蛋白酶对羊毛牛仔抗毡缩性的改善;再采用蛋白酶发挥其生物活性,通过羊毛纤维肽键的水解反应促使羊毛纤维鳞片层中的肽键水解,使纤维表面变得相对光滑,定向摩擦作用变小,从而使部分蛋白质达到溶解的目的,进而改善面料的抗毡缩性。
[0010]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后整理生物丝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步骤,具体为:将非离子渗透剂、分散剂和水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分散剂用量为0.8‑1.2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并经多次水洗。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非离子渗透剂用于降低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纤维易被润湿渗透;采用分散剂同时也能够降低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纤维具备良好的润湿和分散性能,易被混合溶液润湿渗透,同时保持溶液的分散稳定性,改善产品的色光和鲜艳度。
[0012]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还原剂包括巯基乙醇、巯基乙酸、焦亚硫酸钠、二硫苏糖醇、半胱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所述氧化剂包括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氯异氰尿酸钠、过甲酸、过硫酸氢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纤维对氧化剂非常敏感,当氧化剂进行预处理时,不仅可以打开维持羊毛结构的二硫键,还能够破坏蛋白质肽链间的交联,使羊毛纤维鳞片层被破坏,鳞片变得疏松易被去除;为避免羊毛纤维残留有氧化剂,利用还原剂去除残留的氧化剂,同时可降低羊毛纤维后续出现黄变的情况。
[0014]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羊毛纤维均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原位还原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于羊毛纤维上,有利于提升羊毛纤维的抗菌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
[0016]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的制备如下: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为4‑6后搅拌,待用;
将羊毛纤维置于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没1‑2h,并经多次浸‑轧‑烘后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将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于80‑100℃下还原2‑3h,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石墨烯用于羊毛纤维的多功能改性,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存在范德华力,缺少亲水性基团,导致难溶于水,不易与纺织品结合;采用原位还原法先将氧化石墨烯吸附在羊毛纤维上,然后通过加入还原剂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0018]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的制备方法,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按比例混纺成纱线,将纱线合股制成经线和纬线;
将经线和纬线织造成面料,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加工。
[0019]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后整理加工包括干整理、湿整理,所述干整理包括烧毛、拉斜,所述湿整理包括洗呢、煮呢、蒸呢。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整理加工中的烧毛用于去除浮在羊毛牛仔面料表面的纱线毛羽,使面料表面光洁平整、纹路清晰;拉斜用于消除纬纱扭曲歪斜的内应力;湿整理加工中的洗呢、煮呢、蒸呢用于提升羊毛牛仔面料的手感光滑度。
[0021]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湿整理后进行生物丝光处理工艺;所述生物丝光处理工艺为:
S1、氧化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氧化剂和水混合,非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1.2g/L,氧化剂用量为0.5‑0.8g/L,按照浴比为1:(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经多次水洗;
S2、还原处理:将非离子渗透剂、还原剂、蛋白酶和水混合,离子渗透剂用量为0.8‑
1.2g/L,还原剂用量为1.2‑1.5g/L,蛋白酶用量为1‑1.5g/L,调节pH为8.5‑9,按照浴比为1:
(9‑13)对面料加热处理,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4.5,按照浴比为1:(10‑15),于温度75‑85℃下灭活5‑10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生物丝光处理工艺对羊毛的鳞片进行柔化降解,使羊毛的鳞片受到损伤,其表面鳞片突出物减少、毡缩现象减轻,从而改善羊毛纤维的表面形状,同时使羊毛牛仔面料具有可机洗功能以及水洗做旧的外观。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经纬线采用超高捻系数,便于提升面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提高面料的自然弹性及抗皱性能;并在后整理加工中增加生物丝光工艺,利用氧化剂、生物酶对羊毛纱线进行丝光剥鳞,使羊毛表面鳞片突出物减少、毡缩现象减轻,从而使羊毛牛仔面料具有可机洗功能以及水洗做旧的外观。
[0024] 2.本申请采用原位还原法先将氧化石墨烯吸附在羊毛纤维上,然后通过加入还原剂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利用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进一步提升羊毛纤维的抗菌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申请中非离子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购买自广州市君鑫化工科技,型号为AEO‑3;分散剂为螯合分散剂,购自鲁道夫化工(东莞),型号为RUCO‑TEX KST 150;抗静电剂购自上海科凯精细化工,型号为KATAX IP;和毛油购自上海科凯精细化工,型号为BOK01;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购自阿拉丁;其他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26] 制备例制备例1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8wt%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为4并搅拌,待用;
将羊毛纤维置于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没1h,并经多次浸‑轧‑烘后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将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于80℃下浸没于质量浓度为0.5%的水合肼溶液中还原2h,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0027] 制备例2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9wt%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为6并搅拌,待用;
将羊毛纤维置于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没2h,并经多次浸‑轧‑烘后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将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于85℃下浸没于质量浓度为0.5%的水合肼溶液中还原3h,得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实施例
[0028] 实施例1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0.8:1合成,且单纱捻系数为70,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00。
[0029]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成纱线,然后将纱线合成双股制成经纱和纬纱;将经纱和纬纱经染色、复洗、拼毛、混条、前针梳、精梳、后针梳,精梳时加入0.2%的抗静电剂、0.2%的和毛油;
‑1
织造:面料组织结构3/1右斜,机速为500r/min ,上机张力为2.2kN,后梁高度
10cm,停经架高度9cm;
后整理加工:依次包括洗呢、烧毛、拉斜、煮呢、蒸呢、生物丝光处理;烧毛:火焰温度为860℃,车速为110m/min,次数为两正一反;
煮呢:连煮温度为90℃,车速为25m/min;蒸呢:蒸呢温度为118℃,时间8min。
[0030] 实施例2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0.8:1合成,且单纱捻系数为80,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00。
[0031]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成纱线,然后将纱线合成双股制成经纱和纬纱;将经纱和纬纱经染色、复洗、拼毛、混条、前针梳、精梳、后针梳,精梳时加入0.2%的抗静电剂、0.2%的和毛油;
‑1
织造:面料组织结构3/1右斜,机速为500r/min ,上机张力为2.2kN,后梁高度
10cm,停经架高度9cm;
后整理加工:依次包括洗呢、烧毛、拉斜、煮呢、蒸呢、生物丝光处理;烧毛:火焰温度为860℃,车速为110m/min,次数为两正一反;
煮呢:连煮温度为90℃,车速为25m/min;蒸呢:蒸呢温度为118℃,时间8min。
[0032] 实施例3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0.8:1合成,且单纱捻系数为90,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00。
[0033]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成纱线,然后将纱线合成双股制成经纱和纬纱;将经纱和纬纱经染色、复洗、拼毛、混条、前针梳、精梳、后针梳,精梳时加入0.2%的抗静电剂、0.2%的和毛油;
‑1
织造:面料组织结构3/1右斜,机速为500r/min ,上机张力为2.2kN,后梁高度
10cm,停经架高度9cm;
后整理加工:依次包括洗呢、烧毛、拉斜、煮呢、蒸呢、生物丝光处理;烧毛:火焰温度为860℃,车速为110m/min,次数为两正一反;
煮呢:连煮温度为90℃,车速为25m/min;蒸呢:蒸呢温度为118℃,时间8min。
[0034]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20。
[0035]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40。
[0036]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1:1合成。
[0037]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1.2:1合成。
[0038]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煮呢后增加生物丝光处理工艺;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S1、氧化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5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2、还原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1.2g/L的亚硫酸钠和1g/L的蛋白酶混合,并调节pH为8.5,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用醋酸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使浴比为1:10,将面料置于温度为75℃的混合溶液中灭活5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39]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煮呢后增加生物丝光处理工艺;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S1、氧化处理:将1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65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5℃,浴比为1:11的混合溶液中处理45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2、还原处理:将1g/L的非离子渗透剂、1.4g/L的亚硫酸钠和1.3g/L的蛋白酶混合,并调节pH为8.7,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5℃,浴比为1:11的混合溶液中处理45min,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用冰醋酸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3,使浴比为1:12,将面料置于温度为
80℃的混合溶液中灭活8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40]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煮呢后增加生物丝光处理工艺;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S1、氧化处理:将1.2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8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60℃,浴比为1:13的混合溶液中处理55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2、还原处理:将1.2g/L的非离子渗透剂、1.5g/L的亚硫酸钠和1.5g/L的蛋白酶混合,并调节pH为9,使面料置于温度为60℃,浴比为1:13的混合溶液中处理55min,处理后多次水洗;
S3、灭活:用冰醋酸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5,使浴比为1:15,将面料置于温度为
85℃的混合溶液中灭活10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41] 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浓度为0.3g/L。
[0042] 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浓度为1g/L。
[0043] 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氧化剂为过硫酸氢钾。
[0044] 实施例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8g/L。
[0045] 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亚硫酸钠的浓度为2g/L。
[0046] 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还原剂为亚硫酸氢钠。
[0047] 实施例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蛋白酶的浓度为2g/L。
[0048] 实施例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还原处理步骤中,调节pH为9.5。
[0049] 实施例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S1、预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8g/L的分散剂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0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2、氧化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5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3、还原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1.2g/L的亚硫酸钠和1g/L的蛋白酶混合,并调节pH为8.5,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多次水洗;
S4、灭活:用冰醋酸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使浴比为1:10,将面料置于温度为75℃的混合溶液中灭活5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50] 实施例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生物丝光处理工艺:
S1、预处理:将1.2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1.2g/L的分散剂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13的混合溶液中处理50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2、氧化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和0.5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水混合,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经多次水洗烘干;
S3、还原处理:将0.8g/L的非离子渗透剂、1.2g/L的亚硫酸钠和1g/L的蛋白酶混合,并调节pH为8.5,使面料置于温度为50℃,浴比为1:9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min,处理后多次水洗;
S4、灭活:用冰醋酸调节S2中混合溶液PH为4,使浴比为1:10,将面料置于温度为75℃的混合溶液中灭活5min,多次水洗并烘干。
[0051] 实施例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羊毛纤维为由制备例1制得的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0052] 实施例2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羊毛纤维为由制备例2制得的负载有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羊毛纤维。
[0053] 对比例1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0.5:1合成,且单纱捻系数为70,经纱和纬纱均为双股线,双股线捻系数为200。
[0054]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成纱线,然后将纱线合成双股制成经纱和纬纱;将经纱和纬纱经染色、复洗、拼毛、混条、前针梳、精梳、后针梳,精梳时加入0.2%的抗静电剂、0.2%的和毛油;
‑1
织造:面料组织结构3/1右斜,机速为500r/min ,上机张力为2.2kN,后梁高度
10cm,停经架高度9cm;
后整理加工:依次包括洗呢、烧毛、拉斜、煮呢、蒸呢、生物丝光处理;烧毛:火焰温度为860℃,车速为110m/min,次数为两正一反;
煮呢:连煮温度为90℃,车速为25m/min;蒸呢:蒸呢温度为118℃,时间8min。
[0055] 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1.8:1合成。
[0056] 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单纱捻系数为50。
[0057] 对比例4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单纱捻系数为120。
[0058] 对比例5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双股线捻系数为150。
[0059] 对比例6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双股线捻系数为300。
[0060] 对比例7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具有机洗免烫功能的纬弹羊毛牛仔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所用的纱线由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
0.8:1合成,且单纱捻系数为70,经纱和纬纱均为单股线。
[0061]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经纱和纬纱经染色、复洗、拼毛、混条、前针梳、精梳、后针梳,精梳时加入0.2%的抗静电剂、0.2%的和毛油;‑1
织造:面料组织结构3/1右斜,机速为500r/min ,上机张力为2.2kN,后梁高度
10cm,停经架高度9cm;
后整理加工:依次包括洗呢、烧毛、拉斜、煮呢、蒸呢、生物丝光处理;烧毛:火焰温度为860℃,车速为110m/min,次数为两正一反;
煮呢:连煮温度为90℃,车速为25m/min;蒸呢:蒸呢温度为118℃,时间8min。
[0062] 性能检测羊毛牛仔面料性能测定:执行GB/T 26382‑2011《精梳毛织品》标准。
[0063] 羊毛牛仔面料断裂强力测定:参照GB/T 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一部分》进行测定,沿经纬向各裁剪3约30cm×5cm样品,测试3次,取平均值。
[0064] 羊毛牛仔面料折皱回复性测定:参照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测试3次,取平均值。
[0065] 羊毛牛仔面料鳞片减量率测定:采用BX41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放大一定倍数观测纤维效果图,对比其减量率。减量率=(1‑处理后织物干重/处理前织物干重)*100%。
[0066] 表1羊毛牛仔面料性能测定结果参照表1,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7,结合对比例1‑7可以看出,当对经纱和纬纱的单纱捻系数和双股线捻系数以及合股的重量比进行调整时,其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变化。这是由于经纱与纬纱其捻系数下降较多或上升较多时,会对面料的弹性以及折皱回复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当羊毛与涤纶混纺的重量比相差太大时,对羊毛牛仔面料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无法将牛仔面料的外观与风格和羊毛面料的手感与弹性完美结合,得到具有羊毛手感同时具备牛仔外观风格的高档面料。
[0067] 结合对比例1‑对比例7,实施例1‑实施例7中的经纬线均采用超高捻系数,其中单纱捻系数为70‑90,双股线捻系数为200‑240,通过以特定的捻系数对单纱和股线进行加捻,并对合股的重量比进行限定,从而使面料具备较佳的自然弹性及抗皱性能。当单纱捻系数为80、双股线捻系数为220且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以重量比为1:1合成时其测定结果达到最佳,这是由于当经纱和纬纱以特定的单纱捻系数和双股线捻系数进行加捻时,能够使单纱中纤维更加密集,同时使股线中的纱线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加强纱线强力,使面料具备较佳的自然弹性及抗皱性能。但当单纱捻系数超过90或双股线捻系数超过240时,继续加捻会导致纱中纤维倾斜,使纤维承受的轴向分力减小,从而造成纱线的强力降低。
[0068] 结合对比例1‑对比例2,实施例6‑实施例7中当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1:1时,其性能更佳,这是由于当羊毛纤维含量过低时,其羊毛牛仔面料与纯棉牛仔面料手感差异不大,难以体现羊毛的手感和弹性;而当涤纶纤维过低时,其羊毛牛仔面料难以突出牛仔的元素,同时导致羊毛牛仔面料的硬度下降。因此选用重量比为(0.8‑1.2):1的毛涤混纺,再由经纱和纬纱共同编织,能够将牛仔面料的外观与风格和羊毛面料的手感与弹性完美结合,得到具有羊毛手感同时具备牛仔外观风格的高档面料。
[0069] 参照表1,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10于后整理加工中增加生物丝光工艺,并对生物丝光工艺的条件进行调整,有利于减少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突出物,使其毡缩现象减轻,从而使羊毛牛仔面料具有可机洗功能以及水洗做旧的外观。根据实施例8‑实施例10可得该面料一般经过氧化处理和蛋白酶处理,这是由于羊毛纤维的鳞片层含有较多二硫键,其结构坚硬,抗酶解性能强,首先采用氧化处理能够去除或破坏羊毛纤维鳞片层的二硫键,有利于后续蛋白酶对羊毛牛仔抗毡缩性的改善;其蛋白酶处理过程添加有还原剂,通过还原剂去除残留的氧化剂,同时可降低羊毛纤维后续出现黄变的情况。
[0070] 如果仅采用蛋白酶对牛仔面料进行水解,由于缺乏氧化处理步骤,会导致蛋白酶仅可水解纤维表面本已暴露的底物反应位点,而无法进一步深入反应,从而无法有限地对羊毛纤维鳞片层的二硫键造成破坏,最终导致其测定结果不佳;为了提升羊毛牛仔面料的可机洗功能,在进行氧化处理后通过蛋白酶发挥其生物活性,促使羊毛纤维鳞片层中的肽键水解,从而使部分蛋白质达到溶解的目的。
[0071] 参照表1,对比实施例8‑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1‑实施例12可得当氧化剂为0.5‑0.8g/L时其测定结果达到稳定,当氧化剂浓度低于0.5g/L时其鳞片减量率下降,当氧化剂浓度高于0.5g/L时其鳞片减量率上升,同时纤维的断裂强力减小,这是由于氧化剂的过度使用容易使纤维表层受到严重破坏,不仅使所有的二硫键都氧化成磺酸基,还会导致许多肽键的断裂,使蛋白质降解过于迅速,羊毛鳞片层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受到的氧化腐蚀作用会逐渐增强,使鳞片变得疏松易脱落。当氧化剂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羊毛鳞片层几乎完全去除,但其纤维会变细,从而导致强力严重下降,因此在表中的测定结果表现为鳞片减量率的上升与断裂强力的下降。
[0072] 与实施例8相比,实施例13中采用不含氯的氧化剂,通过过硫酸氢钾对羊毛面料进行处理,根据测定结果可得,采用不含氯的氧化剂同时能够对面料的性能得到一定提升,但其效果较实施例8相对比稍微差些,但含氯的氧化剂的选择能够减少污染。
[0073] 参照表1,对比实施例8‑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4‑实施例15可得当还原剂为1.2‑1.5g/L时其测定结果达到稳定,当还原剂浓度低于1.2g/L时本实验人员能够通过肉眼看出面料的白度得到一定的下降,同时可能不能完全的去除残留在纤维内部的氧化剂;当还原剂浓度高于1.5g/L时虽然面料的白度得到上升,但由于还原剂浓度过大容易对羊毛内部造成明显的损伤,因此当还原剂浓度为1.2‑1.5g/L时面料性能达到最佳。
[0074] 对比实施例8,实施例16中的还原剂从亚硫酸钠变成亚硫酸氢钠,其测定结果不如实施例8,这是由于在弱性条件下,相同质量的焦亚硫酸钠的其还原性要高于亚硫酸钠,而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好,对面料的作用力越大。
[0075] 参照表1,对比实施例8,实施例17对蛋白酶的浓度进行一定的调整,随着蛋白酶浓度的增加,酶对羊毛纤维的水解刻蚀不断加强,鳞片去除率越多,鳞片减量率也会随之上升;但随着蛋白酶浓度的增加,减量率的随之上升,其纤维表面的断裂强力减小,因此当蛋白酶的浓度为1‑1.5g/L时,其测定结果数值达到稳定。
[0076] 参照表1,对比实施例8‑实施例10,实施例18的牛仔面料其pH调整为9.5,随着pH值的增大可以看出测定结果中鳞片减量率逐渐增大,鳞片大部分脱落,但当pH值超过9时,实验人员可以观测出该羊毛牛仔面料的白度值变化较大,表明当pH超过9时对面料的黄变有所影响。
[0077] 结合实施例8‑实施例10,实施例19‑实施例20中的羊毛牛仔面料于生物丝光工艺中增加预处理步骤,其中预处理中采用非离子渗透剂用于降低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能够使纤维易被润湿渗透,从而使纤维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步骤;分散剂同时也能够降低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纤维具备良好的润湿和分散性能,并能够保持溶液的分散稳定性,改善产品的色光和鲜艳度。因此,经过预处理步骤的面料,其后续处理效果对比未经预处理步骤的面料性能较高。
[0078] 羊毛牛仔面料抗菌性能:按照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定。
[0079] 表2羊毛牛仔面料抗菌性能测定结果参照表2,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1‑实施例22中的牛仔面料表现出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较强的抗菌性能,这是由于氧化石墨烯负载在羊毛纤维上可以赋予羊毛纤维一定的抗菌性能。羊毛作为纯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光泽柔和、弹性、耐磨性以及吸湿性、保暖性等优良性能。同时羊毛作为一种蛋白质纤维,其脱落物和人体汗水混合后,容易为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通过利用原位还原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于羊毛纤维上,有利于提升羊毛纤维的抗菌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
[008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