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 显示;广告 /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202211359413.X 申请日 2022-10-28 公开(公告)号 CN117989217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雪杰; 郑泽宽;
摘要 本 申请 提供了折叠装置、壳体组件、 电子 设备。其中折叠装置包括 支架 ,两个转动机构,两个 支撑 件,以及两个从动件。每个转动机构均包括转动件与连接件,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转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接件,连接件滑动并转动连接支架。每个支撑件转动连接不同的连接件。每个从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支架,每个从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不同的支撑件。当连接件相对支架转动时,连接件还相对支架滑动,转动件相对支架与连接件均转动,从动件相对支架转动,支撑件相对从动件滑动。通过支架、两个转动机构,两个支撑件、两个从动件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有利于折叠装置小型化的发展。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个转动机构,每个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转动件与连接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
两个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不同的所述连接件;
两个从动件,每个所述从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每个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不同的所述支撑件;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连接件还相对所述支架滑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件均转动,所述从动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从动件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与滚动部,所述滚动部的一端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滚动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滚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滚动轴与滚动槽配合连接,所述滚动轴设于所述滚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所述滚动槽设于所述滚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槽具有相对的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所述支架具有用于承载柔性件的承载面,当所述滚动槽设于所述支架时,所述第一限位端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端更远离所述承载面,且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更靠近所述支架的轴线;
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滚动轴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滚动轴定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槽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朝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更远离所述支架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与滑动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的支撑面,所述滑动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
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通过滑与滑槽配合连接,所述滑块设于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中的一者,所述滑槽设于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中的另一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动端与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一滑动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滑动端更靠近所述支撑面,且所述第一滑动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滑动端更靠近所述支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转动孔设于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与第一圆弧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圆弧轨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所述第一圆弧槽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转动孔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与转动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的支撑面,所述转动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
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轨与第二圆弧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弧轨设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圆弧槽设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
12.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中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且不同的所述连接件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壳体;
其中,当所述壳体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连接件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柔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折叠装置中的两个所述支撑件;
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折叠时,两个所述壳体相互折叠,两个所述支撑件相互折叠,所述柔性件的两端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展开时,两个所述壳体相互展开,两个所述支撑件相互展开,所述柔性件的两端相互展开。

说明书全文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折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推出多种类的电子设备。例如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因可在小整机尺寸与大显示面积之间转换,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目前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利用折叠装置实现折叠功能,但目前的折叠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多,不利于小型化发展。发明内容
[0003]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包括:
[0004] 支架
[0005] 两个转动机构,每个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转动件与连接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
[0006] 两个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不同的所述连接件;
[0007] 两个从动件,每个所述从动件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每个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不同的所述支撑件;
[0008]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连接件还相对所述支架滑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件均转动,所述从动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从动件滑动。
[0009]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通过支架、两个转动机构,两个支撑件、两个从动件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即实现折叠装置的折叠与展开功能。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关系使得折叠装置的结构紧凑,从而减小折叠装置的尺寸及占用壳体组件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主板电池等其他结构件的布局,有利于折叠装置小型化的发展。另外,通过使从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支撑件,可使折叠装置在展开状态下进一步减小其尺寸。
[0010]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中的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且不同的所述连接件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壳体;
[0011] 其中,当所述壳体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连接件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0012]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折叠装置,可实现壳体组件的折叠与展开功能,使壳体组件更紧凑,实现小型化的发展。
[0013]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所述柔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折叠装置中的两个所述支撑件;
[0014] 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折叠时,两个所述壳体相互折叠,两个所述支撑件相互折叠,所述柔性件的两端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展开时,两个所述壳体相互展开,两个所述支撑件相互展开,所述柔性件的两端相互展开。
[0015]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可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与展开功能,使电子设备更紧凑,实现小型化的发展。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17]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
[0020] 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
[0021]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5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图5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
[0024]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与支架展开时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9为图8所示的连接件与支架的爆炸图。
[0026]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与支架折叠时的配合示意图。
[0027]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从动件、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8]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从动件与支撑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9]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从动件与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0030]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与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0031]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2]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3]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 标号说明:
[0038] 折叠装置‑1,壳体组件‑2,电子设备‑3,支架‑10,承载面‑100,收容空间‑11,转动机构‑20,连接件‑21,连接部‑211,滚动部‑212,滚动轴‑213,滚动槽‑214,第一限位端‑2141,第二限位端‑2142,连通部‑2143,转动件‑22,第一圆弧轨‑221,第一圆弧槽‑222,第二转动轴‑231,第二转动孔‑232,支撑件‑30,支撑部‑31,支撑面‑310,滑动部‑32,滑‑321,滑槽‑322,第一滑动端‑3221,第二滑动端‑3222,转动部‑33,第二圆弧轨‑331,第二圆弧槽‑
332,从动件‑40,第一转动轴‑401,第一转动孔‑402,壳体‑50,装饰件‑60,柔性件‑70,弯折区‑71,非弯折区‑72。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0] 请一并参考图1‑图7,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
[004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1,包括支架10,两个转动机构20,两个支撑件30,以及两个从动件40。其中,每个转动机构20均包括转动件22与连接件21,转动件22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10,转动件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接件21,连接件21滑动并转动连接支架10。每个支撑件30转动连接不同的连接件21。每个从动件40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支架10,每个从动件4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不同的支撑件30。
[0042] 其中,当连接件21相对支架10转动时,连接件21还相对支架10滑动,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与连接件21均转动,从动件40相对支架10转动,支撑件30相对从动件40滑动。
[0043] 折叠装置1是一种能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折叠与展开、具有折叠功能的一种装置。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中,例如领域、车辆领域、机械领域、电子产品领域等等。本实施方式仅以折叠装置1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中的折叠式电子设备3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折叠装置1应用于其他领域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4] 另外,上述提及的电子设备3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实施方式仅以电子设备3为手机时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3也可以为其他种类,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5] 支架10是折叠装置1中的基础结构件,主要起到支撑、装设的作用,可以使折叠装置1中的其他结构件例如转动件22与从动件40等部件装设在支架10上。并且支架10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还能够起到支撑屏幕的作用。其中屏幕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屏幕,或者各种刚性件,或者其他部件。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支架10的形状、结构、材质等参数进行限制,只要能为其他结构件提供装配基础即可。
[0046] 转动机构20是折叠装置1中的核心机构之一,主要实现折叠装置1的转动功能,并通过转动机构20的转动从而驱动与限定和转动机构20所连接的部件,使这些部件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转动机构20,两个转动机构20可沿支架10的轴线(如图3中O所示)方向并排设置。当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转动机构20设于支架10的相对两侧,当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转动机构20设于支架10的同一侧。
[0047] 每个转动机构20均包括连接件21与转动件22,其中转动件22主要起转动的作用,连接件21主要用于后续固定至壳体50上。转动件22靠近支架1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10,转动件22远离支架10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件21。换言之,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与连接件21均可转动。至于连接件21可滑动并转动连接支架10。换言之,连接件21既可相对支架10滑动,连接件21还可相对支架10转动。
[0048]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转动可以理解为两个运动件可绕着转动轴线进行圆周运动。滑动可以理解为两个运动件平行运动,只有位移的变化,没有角度的变化。而两个运动件既可滑动又可转动意味着两个运动件既有位移的变化又有角度的变化,也可将这种滑动与转动称之为滚动。
[0049] 支撑件30在折叠装置1中主要用于后续支撑柔性屏,并且支撑件30作为折叠装置1中受约束的机构,它可以受到其它部件的运动轨迹的限制从而进行运动,最终实现所需的折叠形态,进而带动屏幕弯折形成所需的形状。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支撑件30,一个支撑件30转动连接一个转动机构20中的连接件21,另一个支撑件30转动连接另一个转动机构20中的连接件21。支撑件30转动连接连接件21,因此支撑件30可相对连接件21转动,从而为后续实现滴形的收容空间11提供基础。
[0050] 从动件40在折叠装置1中起辅助运动的作用,主要用于控制并驱动支撑件30进行运动,使支撑件30按照特定的轨迹进行运动。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从动件40,一个从动件40与一个支撑件30配合连接,另一个从动件40与另一个支撑件30配合连接。具体地,从动件40靠近支架1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10,从动件40远离支架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支撑件30。换言之,从动件40可相对支架10转动,支撑件30可相对从动件40滑动。
[0051] 基于上述的连接关系,使得折叠装置1不仅可进行折叠还可按照预设的折叠轨迹进行运动,得到所需的折叠形态。具体地:当折叠装置1折叠时,连接件21相对支架10转动与滑动,转动件22相对支架10与连接件21均转动,从动件40相对支架10转动,支撑件30相对从动件40滑动。
[0052] 上述提及的折叠装置1的运动过程具有多种主动、从动逻辑关系,本实施方式以其中的一种具体的运动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当折叠装置1折叠或展开时,即当连接件21相对支架10转动时连接件21还可相对支架10滑动。连接件21的运动可带动转动件22与支撑件30相对支架10转动,同时转动件22还相对连接件21转动。并且由于从动件40滑动连接支撑件30,因此当支撑件30转动时可带动从动件40转动,且支撑件30还相对从动件40滑动,同时支撑件30还可相对连接件21转动,最终使两个支撑件30相互折叠或相互展开。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结构件的主动被动关系可以颠倒,例如也可以为两个支撑件30相对支架10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21相对支架10进行转动。此类运动过程与原理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53] 如图4所示,当两个支撑件30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件30位于支架10的相对两侧时,此时两个支撑件30处于完全相互展开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支撑件30位于支架10的侧面,换句话说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如图7所示,当两个支撑件30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件30均位于支架10的一侧时,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支撑件30均位于支架10的顶面时,此时两个支撑件30处于完全相互折叠的状态,换句话说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当两个支撑件30相互折叠时,即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图4至图7的过程,此时两个连接件21相互转动并相互靠近带动两个支撑件30相互合并,以实现相互靠近与折叠。当两个支撑件30相互展开时,即折叠装置1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图7至图4的过程,此时两个连接件21相互转动并相互远离带动两个支撑件30相互分开,以实现相互远离与展开。
[0054] 当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30与支架10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柔性屏的收容空间1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使屏幕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或水滴形。本实施方式仅以收容空间11的截面形状为水滴形进行示意性说明。
[0055] 综上,本实施方式通过支架10、两个转动机构20,两个支撑件30、两个从动件40相互配合便可实现两个支撑件30的相互折叠与相互展开,即实现折叠装置1的折叠与展开功能。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关系使得折叠装置1的结构紧凑,从而减小折叠装置1的尺寸及占用壳体组件2与电子设备3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主板或电池等其他结构件的布局,有利于折叠装置1小型化的发展。另外,通过使从动件4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支撑件30,可使折叠装置1在展开状态下进一步减小其尺寸。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四转动中心水滴的内折转轴设计方案,实现小型化水滴转轴。
[0056] 可选地,位于支架10一侧的左模组:一个转动机构20,一个支撑件30,一个从动件40,与位于支架10另一侧的右模组:另一个转动机构20,另一个支撑件30,另一个从动件40可以为对称设计或者也可以为不对称设计。
[0057] 请一并参考图8‑图10,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与支架展开时的配合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连接件与支架的爆炸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与支架折叠时的配合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1包括连接部211与滚动部212,滚动部212的一端滑动并转动连接支架10,滚动部212的另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11。
[0058] 滚动部21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滚动轴213与滚动槽214配合连接,滚动轴213设于滚动部212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一者,滚动槽214设于滚动部212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0059] 连接件21包括连接部211与滚动部212,其中连接部211用于后续连接壳体50,滚动部212用于实现与支架10的滚动。其中滚动部212靠近支架10的一端滑动并转动连接支架10,滚动部212远离支架10的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11上。因此滚动部212的运动可使连接部
211做同样的运动,进而使壳体50也做同样的动作。可选地,连接部211与滚动部2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体式结构。
[0060] 滚动部21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可通过滚动轴213与滚动槽214配合连接,即滚动轴213设于滚动槽214内,滚动轴213在滚动槽214内滚动带动与其连接的部件滚动。滚动轴213设于滚动部212的一端时滚动槽214设于支架10,或者,滚动轴213设于支架10时滚动槽
214设于滚动部212的一端。本实施方式仅以滚动轴213设于滚动部212的一端时滚动槽214设于支架10进行示意性说明。通过滚动轴213与滚动槽214的配合可使滚动部212的一端更好地相对支架10滚动,从而为后续形成水滴形收容空间11提供良好地基础。
[0061] 可选地,滚动轴213与滚动部2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体式结构。可选地,滚动轴213包括但不限于销钉。
[0062]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及后文仅以折叠装置1的一半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换句话说仅以折叠装置1的右半部分的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例如本实施方式仅以位于支架10右侧的一个连接件21进行示意性说明,至于位于支架10左侧的另一个连接件21可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连接件21做同样理解,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0063] 请再次参考图9‑图10,本实施方式中,滚动槽214具有相对的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支架10具有用于承载柔性件70的承载面100,当滚动槽214设于支架10时,第一限位端2141相较于第二限位端2142更远离承载面100,且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更靠近支架10的轴线。
[0064] 当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滚动轴213定位于第一限位端2141,当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滚动轴213定位于第二限位端2142。
[0065] 滚动槽214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由于滚动轴213会在滚动槽214内进行滑动,因此便可利用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的侧壁来限制滚动轴213的滑动,使滚动轴213滑动到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时滑动终止,无法再继续滑动下去。如图9所示,对于支架10来说,支架10具有后续用于承载柔性件70的承载面100,即支架10的顶面。当滚动槽214设于支架10时,第一限位端2141相较于第二限位端2142更远离承载面100,且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更靠近支架10的轴线。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限位端2141相较于第二限位端2142更靠下,且更靠左。因此第一限位端
2141位于左下的位置,第二限位端2142则位于右上的位置。
[0066] 在折叠装置1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折叠装置1处于展开状态时,滚动轴213定位于第一限位端2141,以防止滚动部212反折而损坏。当折叠装置1处于折叠状态时,滚动轴213定位于第二限位端2142,以防止滚动部212进一步弯折从而损坏。换句话说,当折叠装置1处于完全展开时滚动轴213位于左下,当折叠装置1处于完全折叠时滚动轴213位于右上。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控制折叠装置1中各个部件的运动轨迹,从而驱动其他部件的运动,实现水滴形的收容空间11。
[0067] 请再次参考图9‑图10,本实施方式中,滚动槽214还具有连通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的连通部2143,连通部2143朝远离承载面100的方向凸起。
[0068] 滚动槽214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槽,因此滚动槽214除了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外,还具有连通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的连通部2143,滚动轴213在除了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外的其他状态下均位于连通部2143内,本实施方式可使连通部2143朝远离承载面100的方向凸起。这样便可使滚动部212的运动更平稳。在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当滚动轴213刚离开第一限位端2141时,滚动轴213朝右下运动,随后当滚动轴213运动到最低点后,再朝右上运动,直至滚动轴213运动到第二限位端2142时停止运动。
[0069]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通部2143的形状也可以为直线,或者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第一限位端2141与第二限位端2142满足上述位置关系即可。
[0070]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架、从动件、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更远离支架10的轴线。
[0071] 由于从动件40的一端与转动件22的一端均可相对支架10转动,因此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具有第一转动轴线(如图11中C1所示),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具有第二转动轴线(如图11中C2所示)。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第二转动轴线更远离支架10的轴线,即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第二转动轴线更靠右。换言之,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不重合且第一转动轴线更靠外。
[0072] 基于两个转动轴线不重合,因此从动件40相对支架10转动时后续可促使支撑件30相对从动件40滑动,以实现所需的运动轨迹。并且两个转动轴线不重合还可使折叠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连接件21与支撑件30不会转动,保证折叠装置1的稳定性。但通过上述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可使折叠装置1转动时转动件22与从动件40也转动,从而避免卡死的问题。
[0073] 可选地,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更远离支架10的底面。
[0074]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从动件与支撑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包括支撑部31与滑动部32,支撑部31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70的支撑面310,滑动部32设于支撑部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
[0075] 从动件40的另一端与滑动部32通过滑块321与滑槽322配合连接,滑块321设于从动件40的另一端与滑动部32中的一者,滑槽322设于从动件40的另一端与滑动部32中的另一者。
[0076] 支撑件30包括支撑部31与滑动部32,其中支撑部31后续用于支撑柔性件70,因此支撑部31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70的支撑面310,即支撑部31的上表面为支撑面310。滑动部32则用于与从动件40的另一端配合进行滑动。具体地滑动部32设于支撑部31背离支撑面
310的一侧,即滑动部32设于支撑部31的下表面。从动件40的另一端与滑动部32可以通过滑块321与滑槽322配合连接,滑块321设于从动件40的另一端时滑槽322设于滑动部32,滑块
321设于滑动部32时滑槽322设于从动件40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仅以滑块321设于从动件
40的另一端,滑槽322设于滑动部32进行示意性说明。利用滑块321与滑槽322的配合可使支撑件30相对支架10进行滑动,从而使支撑件30可以按照预定轨迹运动,得到所需的折叠形状,避免运动过程中卡死。
[0077] 请再次参考图12,本实施方式中,滑槽3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动端3221与第二滑动端3222,第一滑动端3221相较于第二滑动端3222更靠近支撑面310,且第一滑动端3221相较于第二滑动端3222更靠近支架10。
[0078] 滑槽322具有相对的两个滑动端:第一滑动端3221与第二滑动端3222,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滑动端3221相较于第二滑动端3222更靠近支撑面310,且第一滑动端3221相较于第二滑动端3222更靠近支架10。换言之,第一滑动端3221位于左上,第二滑动端3222位于右下。即滑槽322是沿远离支架10且远离支撑部31的方向倾斜设置的。由于第一转动轴线相较于第二转动轴线更远离支架10的轴线,因此本实施方式控制滑槽322的方向可避免支撑件30在滑动过程中卡死。另外,通过使滑槽322朝向靠近连接件21的方向延伸设置可同步使从动件40的另一端也朝向靠近连接件21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减小折叠装置1的厚度。
[0079] 可选地,当折叠装置1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0沿远离支架10的方向滑动,当折叠装置1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0沿靠近支架10的方向滑动,从而便于后续驱动支撑件30相对连接件21进行转动,从而形成水滴形收容空间11。
[0080]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从动件与支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401与第一转动孔402配合连接,第一转动轴401设于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一者,第一转动孔402设于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0081] 从上述内容可知从动件40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10,本实施方式可使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401与第一转动孔402配合连接。当第一转动轴401设于从动件40的一端时第一转动孔402设于支架10,当第一转动轴401设于支架10时第一转动孔402设于从动件40的一端。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转动轴401设于从动件40的一端,第一转动孔402设于支架10进行示意性说明。上述设计仅需在支架10开设第一转动孔402即可,无需设置弧形滑槽322。因此可减小支架10的尺寸,减小折叠装置1的整体尺寸,实现折叠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第一转动轴401与第一转动孔402的配合转动方式其尺寸与间隙更好控制,降低了折叠装置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险。另外,使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401与第一转动孔402配合连接相较于采用圆弧轨与圆弧槽可进一步降低折叠装置1的厚度。
[0082]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提及的第一转动孔402可以为通孔或为盲孔。其中通孔指的是第一转动孔402同时贯穿结构件相对的两侧表面,盲孔指的是第一转动件22只贯穿结构件的一侧表面,因此盲孔也可称之为槽。
[0083]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在支架1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转动轴401关于支架10呈轴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转动轴401也可以为非对称式设置,例如两个第一转动轴401的两个轴心线相互重合设置。
[0084]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与支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221与第一圆弧槽222配合连接,第一圆弧轨221设于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一者,第一圆弧槽222设于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中的另一者。
[0085] 从上述内容可知转动件22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架10。本实施方式可使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221与第一圆弧槽222配合连接。当第一圆弧轨221设于转动件22的一端时第一圆弧槽222设于支架10上,当第一圆弧轨221设于支架10上时第一圆弧槽222设于转动件22的一端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圆弧轨221设于转动件22的一端,第一圆弧槽222设于支架10进行示意性说明。通过上述设置可更好地控制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使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满足上述关系。例如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二转动轴线位于支架10外,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轴线也可位于支架10内。并且可利用支架10本身的厚度来为圆弧轨与圆弧槽的设置提供基础。
[0086] 通过使从动件40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401与第一转动孔402配合连接,转动件22的一端与支架1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221与第一圆弧槽222配合连接,可更好地进行结构设计,在厚度较大的支架10上进行圆弧槽与圆弧轨的设计,在空间较小的区域进行转动轴与转动孔的设计,从而减小折叠装置1的厚度。
[0087] 可选地,支架10包括第一子支架与第二子支架,第一子支架与第二子支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换言之,第一圆弧槽222是由第一子支架与第二子支架共同配合围设形成的。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子支架与第二子支架可以为左右拆分,也可以为上下拆分。
[0088]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31与第二转动孔232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轴231设于转动件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中的一者,第二转动孔232设于转动件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中的另一者。
[0089] 从上述内容可知转动件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接件21,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使转动件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31与第二转动孔232配合连接。当第二转动轴231设于转动件22的另一端时第二转动孔232设于连接件21,当第二转动轴231设于连接件21时第二转动孔232设于转动件22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转动轴231设于转动件22的另一端,第二转动孔232设于连接件21进行示意性说明。上述设计仅需在连接件21开设第二转动孔232即可,无需设置弧形滑槽322。因此可减小连接件21的尺寸,减小折叠装置1的整体尺寸,实现折叠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第二转动轴231与第二转动孔232的配合转动方式其尺寸与间隙更好控制,降低了折叠装置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风险。并且使转动件
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231与第二转动孔232配合连接相较于采用圆弧轨与圆弧槽可进一步降低折叠装置1的厚度。
[0090]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提及的第二转动孔232可以为通孔或为盲孔。其中通孔指的是第二转动孔232同时贯穿结构件相对的两侧表面,盲孔指的是第二转动孔232只贯穿结构件的一侧表面,因此盲孔也可称之为槽。
[0091]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包括支撑部31与转动部33,支撑部31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70的支撑面310,转动部33设于支撑部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
[0092] 转动部33与连接件21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轨331与第二圆弧槽332配合连接,第二圆弧轨331设于转动部33与连接件21中的一者,第二圆弧槽332设于转动部33与连接件21中的另一者。
[0093] 支撑件30可包括支撑部31与转动部33,其中支撑部31后续用于支撑柔性件70,因此支撑部31具有用于支撑柔性件70的支撑面310,即支撑部31的上表面为支撑面310。转动部33用于与转动件22相配合实现支撑件30转动连接连接件21。其中转动部33设于支撑部31背离支撑面310的一侧,即转动部33设于支撑部31的下表面上。
[0094] 本实施方式可使转动部33与连接件21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轨331与第二圆弧槽332配合连接,当第二圆弧轨331设于转动部33时第二圆弧槽332设于连接件21上,当第二圆弧轨331设于连接件21时第二圆弧槽332设于转动部33上。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二圆弧轨331设于连接件21,第二圆弧槽332设于转动部33进行示意性说明。通过上述设置可更好地控制转动部33与连接件21之间的转动轴线的位置,从而与滑块321和滑槽322更好地配合在滑动部32滑动时转动部33进行转动。
[0095] 请一并参考图17‑图18,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两个壳体50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折叠装置1中的连接件21固定于壳体50,且不同的连接件21固定于不同的壳体50。其中,当壳体50相对支架10转动时连接件21也相对支架10转动。
[0096] 壳体组件2是一种组合式的部件,即壳体组件2包含了至少两种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2主要包括壳体50与上述实施方式介绍的折叠装置1。壳体50主要用于装设和承载结构件,例如可在壳体50上承载待连接件21,可在壳体50内设置例如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结构件。因此壳体50主要起装设、保护等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50的表面还可充当外观面,因此可对壳体50的表面进行相应地设计,使壳体50具有独特的外面效果。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壳体50的形状、材质、结构等参数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装设与保护的作用即可。例如壳体50的材质可以为全部均为金属,或者全部均为塑料,或者部分为金属,部分为塑料。
[0097] 折叠装置1的连接件21固定于壳体50,换句话说,壳体50与连接件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两个壳体50的至少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50的全部可均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例如每个壳体50设于支架10的侧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壳体50的部分设于折叠装置1的相对两侧,至于其他部分则设于折叠装置1的其他侧边。例如每个壳体50的部分设于支架10的侧面,其余部分设于支架10的底面。
[0098] 壳体50固设于连接件21上时,当壳体50受到用户施加的外或者其他机构给予的外力时,壳体5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件21转动,连接件21转动便可完成上述的各种运动过程,直至两个壳体50与两个支撑件30弯折成水滴状或者展开成水平状。
[0099]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可实现壳体组件2的折叠与展开功能,使壳体组件2更紧凑,实现小型化的发展。
[0100]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2还包括装饰件60,支架10固设于装饰件60上,其中装饰件60可充当壳体组件2的外观面,并用于装设支架10等其他部件,可有效保护支架10,防止用户从外观观看到壳体组件2内部的结构。
[0101] 请一并参考图19‑图20,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电子设备3包括柔性件70及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柔性件70设置于两个壳体50、以及折叠装置1中的两个支撑件30。
[0102] 其中,当电子设备3折叠时,两个壳体50相互折叠,两个支撑件30相互折叠,柔性件70的两端相互折叠。当电子设备3展开时,两个壳体50相互展开,两个支撑件30相互展开,柔性件70的两端相互展开。
[0103]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3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实施方式对电子设备3的种类并不进行限定。
[0104] 电子设备3包括柔性件70及壳体组件2,柔性件70是一种具有一定柔性的结构件,相较于刚性件柔性件70可进行一定的弯折。例如柔性件70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或者为固定贴合有柔性支撑板的柔性部件,如贴合有柔性板的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等。柔性件70设于壳体组件2的一侧,且可随着壳体组件2折弯或者展平。具体地,柔性件70具有弯折区71、以及设于弯折区71相对两侧的非弯折区72。其中弯折区71的柔性件70对应贴合折叠装置1设置,非弯折区72的柔性件70对应固设于壳体50。弯折区71的柔性件70由于对应贴合于折叠装置1上,折叠装置1在运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因此能带动弯折区71的柔性件70也同样弯折,从而随电子设备3的运动折弯或展平。非弯折区72由于固设于壳体50上,壳体50只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运动,壳体50本身并不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因此即使壳体50转动,壳体50上的柔性件70也不进行弯折。
[0105] 电子设备3同样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其中展开状态指的是两个支撑件30处于完全相互展开时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柔性件70展平时的状态,或者说柔性件70的显示面齐平时的状态。折叠状态指的是两个支撑件30处于完全相互折叠时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柔性件70弯折且两半柔性件70相互靠近时的状态,或者说柔性件70的显示面弯折时的状态。当电子设备3欲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时,即电子设备3需要进行弯折时,此时用于只需朝电子设备3的中心推动或拉拽壳体50,便可让壳体50进行转动,壳体50转动的过程中便可带动固设于壳体50上的连接件21以及柔性件70等其他进行转动。最终当壳体50转动90°后,两个壳体50上的非弯折区72的柔性件70相互抵接,从而使得电子设备3在两个壳体50处没有间隙,可实现完全抵接,不仅可有效保护柔性件70还可降低电子设备3的厚度。折叠装置1上的弯折区71的柔性件70则形成上小下大的水滴形状。
[0106] 当电子设备3想要重新从折叠状态回归到展开状态时,用户只需要向外拽壳体50,使壳体50进行转动,壳体50转动的过程中便可带动固设于壳体50上的连接件21以及柔性件70等进行转动。最终当壳体50反向转动90°后,两个支撑件30重新恢复到完全展开的状态,柔性件70也重新恢复到表面齐平的形状。
[0107]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3,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2,可实现电子设备3的折叠与展开功能,使电子设备3更紧凑,实现小型化的发展。
[0108]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