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008927.3 申请日 2024-01-03 公开(公告)号 CN117979740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付佳;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 显示面板 及显示装置,包括屏体、偏光片、弯折保护层和偏光片保护层;偏光片设置在屏体一侧;弯折保护层与偏光片同层设置在偏光片的一侧;偏光片保护层设置在偏光片背离屏体的一侧,其中,偏光片朝向弯折保护层的 侧壁 与偏光片保护层朝向弯折保护层的侧壁构成配合侧壁,配合侧壁设有容纳槽。通过上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内产生气泡的概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屏体;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屏体一侧;
弯折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同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一侧;
偏光片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与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构成配合侧壁,所述配合侧壁设有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相对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内缩,所述屏体、所述偏光片以及所述偏光片保护层合围构成所述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在第一方向上的深度范围为150‑200μm,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所述弯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容纳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侧壁上的多个锯齿槽
优选地,部分所述锯齿槽分布在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锯齿槽分布在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锯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保护层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重合;
优选地,所述弯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偏光片上的所述容纳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齐平。
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屏体;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屏体一侧;
弯折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同层设置在所述屏体的一侧;
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以及所述屏体暴露在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之间的表面构成配合表面,所述配合表面为非平面,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配合表面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弯折保护层凸出所述偏光片,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弯折保护层凸出所述偏光片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凹槽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深度范围为30‑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间隔设置,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填充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之间的间隔;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齐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间隔在所述屏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范围为100‑2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面向所述屏体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屏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在所述胶层指向所述屏体的方向上,所述凸起的所述宽度逐渐变小。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全文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以及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技术的平面显示面板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面板中的主流。
[0003] 但目前的OLED显示产品的可靠性有待提升。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内产生气泡的概率。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偏光片、弯折保护层和偏光片保护层;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屏体一侧;所述弯折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同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一侧;所述偏光片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与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构成配合侧壁,所述配合侧壁设有容纳槽。
[0006]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相对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内缩,所述屏体、所述偏光片以及所述偏光片保护层合围构成所述容纳槽。
[0007]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在第一方向上的深度范围为150‑200μm,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延伸方向。
[0008] 优选地,所述弯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容纳槽中。
[0009]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上。
[0010]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合侧壁上的多个锯齿槽
[0011] 优选地,部分所述锯齿槽分布在所述偏光片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另一部分所述锯齿槽分布在所述偏光片保护层朝向所述弯折保护层的侧壁上。
[0012] 优选地,所述锯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方向垂直。
[0013]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保护层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重合。
[0014] 优选地,所述弯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偏光片上的所述容纳槽中。
[0015] 优选地,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齐平。
[001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偏光片、弯折保护层和胶层;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屏体一侧;所述弯折保护层与所述偏光片同层设置在所述屏体的一侧;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以及所述屏体暴露在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之间的表面构成配合表面,所述配合表面为非平面,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配合表面匹配。
[0017] 通过将胶层一侧表面与配合表面设置为相互匹配,降低了胶层因与凹凸不平的弯折保护层贴合,而导致胶层的无法平整贴附的概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内产生气泡的概率。优选地,在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弯折保护层凸出所述偏光片,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弯折保护层凸出所述偏光片的部分。
[0018] 优选地,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为平面。
[0019] 优选地,所述凹槽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深度范围为30‑50μm。
[0020]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间隔设置,所述胶层朝向所述屏体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填充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弯折保护层之间的间隔。
[0021]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与所述弯折保护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齐平设置。
[0022] 优选地,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屏体的表面为平面。
[0023] 优选地,所述间隔在所述屏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范围为100‑200μm。
[0024] 优选地,所述凸起面向所述屏体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屏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弯折保护层的延伸方向。
[0025] 优选地,在所述胶层指向所述屏体的方向上,所述凸起的所述宽度逐渐变小。
[002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0027]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在配合侧壁设置容纳槽。一方面,通过设置容纳槽扩大了配合侧壁的表面积,加长了弯折保护层的爬坡路径,同时凹陷的配合侧壁增加弯折保护层的爬坡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将胶层一侧表面与配合表面设置为相互匹配,降低了胶层因与凹凸不平的弯折保护层贴合导致胶层的无法平整贴附的概率,从而大幅降低弯折保护层形成爬坡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弯折保护层与偏光片之间形成段差的概率,使得胶层能够平整贴附,降低显示面板内产生气泡的概率。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弯折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8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9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0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1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弯折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0] 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屏体11、偏光片12、弯折保护层13和偏光片保护层14;屏体11包括显示区101和弯折区102,偏光片12设置在屏体11显示区101一侧;弯折保护层13与偏光片12同层设置在屏体11弯折区102的一侧;偏光片保护层14设置在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一侧,其中,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与偏光片保护层14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构成配合侧壁1a。在显示面板10制程工艺中,首先在屏体11一侧贴覆偏光片12后再进行弯折保护层13的涂覆制程。在弯折保护层13的涂覆制程中,由于偏光片保护层14仍贴附在偏光片12上,弯折保护层13受康达效应的影响,会沿着配合侧壁1a形成爬坡,导致弯折保护层13靠近偏光片12的一端高于偏光片12的高度。当后续撕除偏光片保护层14,并在偏光片12以及弯折保护层13上方贴附胶层(图未示)时,弯折保护层13与偏光片12存在高度差,导致在胶层无法平整贴附,产生气泡。
[0041]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在配合侧壁1a设置容纳槽1b。通过设置容纳槽1b扩大了配合侧壁1a的表面积,加长了弯折保护层13的爬坡路径,同时凹陷的配合侧壁1a增加弯折保护层13的爬坡难度,从而大幅降低弯折保护层13形成爬坡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弯折保护层13与偏光片12之间形成段差的概率,使得胶层能够平整贴附,降低显示面板10内产生气泡的概率。
[0042]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相对偏光片保护层14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内缩,以使屏体11、偏光片12以及偏光片保护层14合围形成容纳槽1b。该内缩形成的容纳槽1b在增加弯折保护层13爬坡难度以及爬坡路径的同时,凸出的偏光片保护层14进一步阻挡了弯折保护层13向上爬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弯折保护层13与偏光片12之间形成段差的概率。具体地,容纳槽1b在第一方向(X方向,屏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深度d1范围为150‑200μm,具体的深度d1可以为150、160、170、180、190和200μm。进一步地,弯折保护层13延伸至容纳槽1b中。在该深度范围下,能够避免弯折保护层13形成爬坡,同时能够使得形成弯折保护层13时,弯折保护层13流动至容纳槽1b中,使得撕除偏光片保护层14后,弯折保护层13和偏光片12覆盖了屏体11的显示面,保证了胶层能够平整贴附。
[0043]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至少部分容纳槽1b设置在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b共设有多个,部分容纳槽1b设置在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上,部分容纳槽1b设置在偏光片保护层
14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上。多个容纳槽1b在配合侧壁1a上形成了凹凸结构,增加了弯折保护层13爬坡难度以及延长了其爬坡路径。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容纳槽1b也可以跨越偏光片12和偏光片保护层14。
[0044]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容纳槽1b包括设置在配合侧壁1a上的多个锯齿槽。在本实施例中,部分锯齿槽分布在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另一部分锯齿槽分布在偏光片保护层14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上。可选地,锯齿槽的延伸方向与偏光片12的厚度方向垂直。多个锯齿槽形成的凹凸结构增加了弯折保护层13爬坡难度以及延长了其爬坡路径,且由于锯齿槽的表面为尖锐的凹槽和凸起,使得爬坡难度更大。具体地,偏光片1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例如基层、偏光层、相位延迟层等,可以在每个膜层边缘形成斜面,每两个相邻膜层的斜面组合成一个锯齿槽。偏光片保护层14在屏体上的正投影可以与偏光片12在屏体上的正投影重合。偏光片保护层14可以和偏光片12同步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可以相对偏光片保护层14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内缩,且偏光片12朝向弯折保护层13的侧壁上还设有容纳槽1b,以进一步降低爬坡的概率。弯折保护层13可以延伸至偏光片12上的容纳槽1b中,以使得弯折保护层13能够填补因容纳槽1b产生的空隙,使得屏体11的显示区101能够被完全覆盖,提高对屏体11的保护,且避免空隙内产生气泡。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与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齐平,使得后续在上述表面贴附的胶层能够平整贴附,避免在显示面板10内部产生气泡。
[0045]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弯折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的屏体11包括显示区101、弯折区102和非显示区103,显示面板10在弯折区102弯折,使得显示区101与非显示区103相对设置,弯折保护层13随着弯折区102一同弯折,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胶层15和盖板16,胶层15设置在偏光片12背离显示区101的一侧,盖板16设置通过胶层15贴合在胶层15背离显示区101的一侧。由于偏光片12设置了容纳槽1b,降低了弯折保护层
13爬坡的概率,使得撕除偏光片保护层之后,胶层15能够平整贴附在偏光片12和弯折保护层13之上,从而使得盖板16能够平整贴附,贴合在胶层15之上盖板16与胶层15之间不易产生气泡。
[0046]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屏体11、偏光片12、弯折保护层13和胶层15;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以及屏体11暴露在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之间的表面构成配合表面1d,配合表面1d为非平面,胶层15朝向屏体11的表面与配合表面1d匹配。通过将胶层15一侧表面与配合表面1d设置为相互匹配,降低了胶层15因与凹凸不平的弯折保护层13贴合导致胶层15的无法平整贴附的概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匹配是指胶层15朝向屏体11的表面能够与配合表面
1d贴合且无缝隙。
[0047] 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弯折保护层13在康达效应的影响下形成爬坡,撕除了偏光片保护层之后,使得在弯折保护层13的厚度方向(图中Z方向)上,弯折保护层13凸出偏光片12,即包括了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以及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的配合表面1d向远离屏体11的方向凸出,胶层15朝向屏体11的表面设有凹槽151,凹槽151用于容纳弯折保护层13凸出偏光片12的部分,即凹槽151内表面形状与弯折保护层13凸出的外表面形状匹配。如图6所示,该凹槽151的横截面为三形,与弯折保护层13凸出形状完全相同,该形状能够完全接收凸起。或如图7所示,该凹槽151的横截面为矩形,该形状方便形成,同时由于胶层15具有一定流动性,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使得凹槽151与弯折保护层13贴合。具体地,凹槽151在厚度方向上的深度h范围为30‑50μm,具体的深度h可以为30、35、
40、45或50μm。上述形状的胶层15容纳了具有凸起的弯折保护层13,使得胶层15贴附在弯折保护层13之后不易产生凸起,而是能够平整贴附,形成如图8的显示面板。进一步地,胶层15背离屏体11的表面为平面,使得后续盖板能够平整贴附,降低了产生气泡的概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51形状也可以为梯形、半圆形等能够接收凸起的弯折保护层13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配合表面1d包括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以及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
[0048] 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胶层贴附前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沿屏体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胶层15朝向屏体11的表面设有凸起152,凸起152填充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之间的间隔1c。本实施例中,配合表面1d包括了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以及屏体11暴露在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之间的表面,该配合表面1d向屏体11方向内凹。由于设置了间隔1c使得在形成弯折保护层13时弯折保护层13无法贴合偏光片12一侧表面,从而避免了弯折保护层13形成爬坡,能够保证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为平面,使得胶层15能够平整贴附。同时,胶层15上的凸起152填充了间隔1c,使得屏体11暴露在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之间的表面能够被凸起152覆盖,保护了屏体11的同时,降低了胶层15与配合表面1d之间、胶层15与盖板16之间形成气泡的概率。可选地,偏光片12背离屏体11的表面与弯折保护层13背离屏体11的表面齐平设置,胶层15背离屏体11的表面为平面,进一步提升胶层15两侧的贴合度降低产生气泡的概率。具体地,间隔152的宽度d2范围在100‑200μm,间隔152的宽度d2可以是100、120、140、160、
180和200μm。
[0049]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9,凸起152面向屏体11的一端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凸起背离屏体11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选地,在胶层15指向屏体11的方向上,凸起152的宽度逐渐变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52为等腰梯形,方便胶层15贴附过程中,凸起152能够快速伸入间隔1c中,且伸入程度越深,凸起152与间隔1c配合越紧密。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52的宽也可以为阶梯式减小。
[0050] 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弯折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由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10弯折而成,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盖板16,盖板16设置通过胶层15贴合在胶层15背离显示区101的一侧。由于偏光片12与弯折保护层13间隔设置,使得弯折保护层13无法形成爬坡,胶层15能够平整贴附在偏光片12和弯折保护层13之上,同时凸起152填充了间隔,从而使得盖板16能够平整贴附,贴合在胶层15之上的盖板16与胶层15之间不易产生气泡,屏体11显示区101也能得到胶层15充分保护。
[0051]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
[0052]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